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12篇)《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
文章开门见山的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金华双龙洞的自然景观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让学生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朴实。
另外在处理教材时要尤应注意,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要注意把以前掌握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本文的学习当中来。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而且已经初步掌握了抓重点词语、句子品读感悟的方法。
(三)环境分析这堂课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进行,因此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策略更得当,教学方法更多样。
我充分发挥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继续学习12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二)进一步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画出表示游览线路的词语,并且根据这些词语画出游览线路图。
2、让学生到前面来讲述线路图。
3、快速浏览课文,你喜欢哪处景物,找出有关语句和重点词语,谈感受。
4、书中的四处景物,学生先提到哪一处景物,教师就指导学生理解哪一处景物。
如学生提到路上的见闻,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1)理解“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这句话。
(2)理解“一路迎着溪流。
”这句话。
如学生提到孔隙这部分内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1)根据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入孔隙时的感受。
2023年《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5篇
2023年《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5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浙簇”7个生字,会写“浙罗”15个生字。
正确读写“一簇杜鹃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理解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4.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重点难点1.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表现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图、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做成ppt课件。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读课文、认生字、标自然段,制作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现场用展示台予以展示呈现。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课件出示厦门鼓浪屿图片)这迷人的风光让我想起了一句诗文: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谈话时,(课件出示金华双龙洞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并结合已学的诗文表达情意。
2.今天我们也一起随着叶圣陶先生一起到金华的双龙洞走一走。
二、揭示课题,反馈预习,整体感知1.出示图片,揭示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板书课题)2.结合课前预习,反馈预习成果,学生出示制作的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对照课文,互相交流讨论。
小结: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通过预习,我们了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
交待游程(板书)是游记的一大特点。
所到之处,叶老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呢?(板书:见闻感受)让我们走进课文,随着叶老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双龙洞”得名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平舌音“簇笋”,翘舌音“浙窄乳”等。
(课件出示词语)浙江一簇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杜鹃宽窄肩背移动额角陆续石钟乳石笋变化多端上源3.指导学生结合汉字形声字构字法,理解“蜿蜒”的词义,并引导学生结合旧知,联系生活,学会运用“蜿蜒”。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实用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四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1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二、介绍课文及作者1.课文,游记。
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
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
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
①读音wānjírǔsǔn蜿蜒即使石钟乳石笋②新词孔隙突兀森郁进四、读熟课文1.散读。
2.小组读。
五、思考写作顺序,试着划段《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2目的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难点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具学具自制幻灯片多媒体鹏博士软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导读。
2、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3、同桌轮流读课文,边读边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指名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游览路上景色的?2、自由朗读2、3自然段,想想路上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路上景色的特点。
幻灯片显示讨论题。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
(1)映山红就是指杜鹃花。
(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3)明艳指颜色明亮鲜艳。
(4)时而指有时候。
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就是指溪有时候宽,有时侯窄,有时候慢,有时侯快。
四、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
1、个人自由朗读。
2、同桌互读,指正错误。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第1篇】学科背后的故事——《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教材内容: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
按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
学科背后的故事:教学中,首先出示双龙洞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缘于地域的特点,学生都没有游览过此地。
所以利用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双龙洞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内心对优美风景的向往。
需要我们了解的是:关于金华双龙洞: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15公里,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
双龙洞海拔约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内洞与外洞仅相隔5米,有一块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
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的间隙,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
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
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
内洞比外洞更大,有效使用面积约2000-2200平方米。
关于双龙洞名字的由来的三个传说——其一,宋代著名学者方凤在《金华洞天记》中认为“双龙”在内洞:“伛偻踏水入内洞,有形蜿蜒,头角须尾,凡二,屈蟠隐见,爪尖皆白,石如玉,所谓双龙也。
”现代作家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也持此说:“内洞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然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其二,明代嘉靖二十七年任金华知县的郑东白,在其《金华记游》中认为这升降之龙在外洞洞厅:“洞门轩豁如大厦,石盖如砥错,有石乳下垂,如龙升降状。
”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浙游日记》中也持此说:“外洞,轩旷宏爽,如广厦高穹。
而石筋夭矫,石乳下垂,作种种奇形异状,此双龙之名所由起。
”其三,1992年新编的《金华市志》则认为“双龙”在外洞口:“双龙洞:两侧分别悬着钟乳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两龙头在外洞,而龙身却藏在内洞,故名“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共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分析: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的是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
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训练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为了避免第二课时容量过大,路上、外洞我放在第一课时学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双龙洞孔隙、内洞的特点,感受溶洞奇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内洞景象。
3、学习作者记叙、表达的方法,渗透游记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1、抓住重点词句品味;2、有感情朗读;3、展开想象,读写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孔隙、内洞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孔隙的特点。
学习者分析:因为本班学生年龄小,阅历有限,家境不富裕,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外出旅游的阅历,因此,我在充分阅读的文本的基础上,出示有关双龙溶洞的图片,增加直观感受,并有效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写话、复述课文。
丰富的课件制作,充分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外洞特点:1、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欣赏了沿途和外洞的景色,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过程?(板书:沿途---外洞---孔隙---内洞---出洞)2、泉水是作者的向导,谁能说说它的流经路线?(画泉水)迎着泉水,作者来到外洞。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第【1】篇〗一、说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以精练生动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热爱。
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我在教学第一部分路上见闻时,设计了一个听的训练,巧妙运用媒体,激发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课件出示叶圣陶老先生介绍游览的时间、地点及沿途的山、树、水等迷人景色设计了范读、赛读、配乐读等多个台阶,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
第二部分,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展开想像,感悟祖国山河秀丽,引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基于对以上教材的理解,依据新课标和本文特点,特制定如下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根据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难点:孔隙的描写。
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二、说教学方法运用导读和创设情景结合法,并注重游记类文章的学法指导。
﹙读、划、议、悟、读五步走﹚三、说教学过程1、课件引路,引导学生悟文生智: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相应的语文教学也就存在着中心环节。
事实上,教学活动中重点环节的处理好坏通常是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见影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教学对象茅塞顿开。
在介绍洞口的特点时,适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形容洞口的景象。
有的说:“山很高,树很茂密。
”师随即进行词语训练,换词还可以怎么形容马上有同学说:“山石嶙峋,树木枝繁叶茂。
”老师随即出示课件词语“突兀森郁。
”学生通过观察画面,感悟了词义,这种教学方法较之以老师以词解词,生硬灌输无疑要高明得多。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1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板书课题)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
(记载)3.本文是一篇游记。
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出示电脑软件,点击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l)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教师: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l)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 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精选11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
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艳”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
再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特点。
在记叙中,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学情分析:本课时一篇游记,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比较熟悉,游览的顺序明线清楚,暗线溪水,需要指导学生慢慢体会。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的方法很有必要。
教法与学法:读画结合,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的方法学习本文。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课件出示“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及图片,学生认读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事物入手,易于激发学习的兴趣。
及时认读词语欣赏画面,易于强化认知。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12篇)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篇1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认知:1.通过自学,能读准生字,多音字字音,运用查字典与结合课文等方法理解有关词语;2.了解作者叶圣陶的生平概况以及游记这一体裁的基本特点和有关溶洞方面的自然常识。
技能、方法:1.训练并初步掌握解词的几种基本方法,如查工具书、用、借助图片、实物、结合句子,联系生活经验等。
2.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三要六不”,即读音要正确,声音要响亮,姿势要端正,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换读、不唱读、不读破格句。
注意手握书本的姿势与站立的姿势。
3.训练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和交流,理解作者游览的顺序、景点以及文章的主次。
情意: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祖国山水的自然和神奇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画示意图),同时在网上或课外书上查找关于溶洞的一些图片和资料。
2.教师方面:①准备一幅叶老的人物像片以及他的有关作品集;②准备一盆杜鹃花;③有关溶洞的图片资料;④有关文字投影片。
第一张:①浙江合适稍微呈现②罗甸森郁聚集昏暗额角③系着绳子好奇的心情第二张:①突兀森郁合适盘曲而上变化多端聚集②头脑额角肩背臀部脚跟③杜鹃花映山红第三张:变化多端千变万化变化无穷千姿百态形态万千形象各异奇形怪状变幻莫测……第四张:朗读课文“三要六不”(略)第五张:关于石钟乳、石笋的小知识介绍(略)三、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练习审题:1.同学们喜欢春游吗?说说你游览过的地方、景点的特征以及游览后的感受。
2.正值阳春三月,正是旅游的好时机,50年前的今天,即4月14日叶圣陶老先生曾游览过一个地方——逐步板书:双龙洞(景点)金华(地方)记(可换“游”字,它是游记性文章的一般命题方法,如游苏州乐园、游常州恐龙乐园等)(二)学生汇报预习后的收获:说说通过自学了解了些什么,掌握了些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有哪些疑问。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5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一、教学目标①、学习本课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②、按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
③、归纳中心思想,练习按文章叙述的方法给课文列提纲。
④、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育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综合概括能力、背诵能力等。
二、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第一课时一:预习探究1、出示小黑板,朗读生字。
2、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教学课文一、二、三段。
二:合作交流1、谈话引入,导入课题,板书题目。
齐读题目,指导理解“记”的意思。
2、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概写了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指导读准生字词。
4、理清条理,给课文分段。
1问:按游览的顺序,课文可以分几段?怎样分?2检查分段情况,指导分段。
5、再读全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板书:金华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品读体验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说说。
(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怎样?(板书:一片明艳)3、观看录相,亲自感受。
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感情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观看录相,然后说说。
5、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色?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6、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板书:突兀森郁)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7、外洞又有什么特点?读读文中的句子,仔细体会,然后说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第1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是特殊单元——习作单元,单元主题是“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要求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按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
文中多次描述了作者行踪变化,游览路线是课文的线索之一。
在不同地点,作者都写到了泉水。
泉水流经的路线,是课文的另一线索。
根据习作单元每项内容的不同功能,学习本文,重点是在阅读中学习习作的方法: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多处景物的方法;学习将直观描写与真实感受相结合突出景点的特色的表达方法。
这是第一课时教学,学习的重点是通过阅读,借助游览路线,理清文章线索,抓住关键的过渡句,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为完成单元习作打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通过观察描写一处景物、介绍一个景点,而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则是第一次接触,它强调有顺序地写多处景物。
因是多处景物,所以要指导学生把吸引自己的景物作为重点写下来。
在前期借所见、所闻描写景物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身边的美,指导学生将直观描写和自己的真实感受相结合,写出美景的特点。
教学目标:1.结合、语境以及生活实际,认识“蜿、蜒”等6个生字,会写“浙、簇”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借助表示作者行踪变化的关键句,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3. 练习运用过渡句,巧借表示行走方式的词,把景点之间转换的过程写清楚。
4.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借助表示作者行踪变化的关键句,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
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
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课文按两条线索来写。
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
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景点的方位和作者观察的移动有机结合,同时移步换景,堪称游记体文章的典范。
其中“过孔隙”一段,以“段”的形式,集中体现出游记体“篇”的特点,将游程、见闻和感受有机结合,是中年级学生学写游记的优秀范本。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教学的难点是指导学生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感觉身临其境。
本课作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旨在抓住游览顺序,通过感知整体,了解游记特点,然后重点讲“过孔隙”,梳理出本文的表达特色,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3. 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1. 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 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表现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图、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做成ppt课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同学们,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不能身临其境的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今天付老师就带大家去云游一个有名的一个风景。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写其中的9个。
正确读写“浙江、森郁、聚集、合适、昏暗、稍微、额头”等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游览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金华双龙洞的图片资料、及从空隙进入内洞的实景影片片断。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导入二、检查预习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字义⑴ 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⑵ 课堂反馈自学情况: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带着问题读课文:默读课文,标序号,再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3、了解写作顺序:过渡:作者游览了双龙洞,他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自读思考,用笔画下来。
⑴ 自读思考。
⑵ 小组交流。
⑶ 班级交流。
全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总结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画一张游览路线图,再说一说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3、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4、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由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作者是怎样写清楚和具体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叶圣陶先生向我们清晰地讲述了他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使我们仿佛也置身于神奇秀丽的大自然中。
拿出你们自己绘制的游览路线图,让我们现在就启程吧!二、学习新知1、整体感知:⑴自学要求:默读全文,思考:根据示意图,说说你主要游览了哪些景点?⑵班级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条理,分清文章的主次。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三篇
【导语】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1教学⽬标 1.学习本课⽣字,重点教学“臀”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第五段。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通过语⾔⽂字了解⾦华双龙洞外洞宽⼤,孔隙窄⼩的特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法。
2学情分析 这是叶圣陶先⽣早年写的⼀篇游记。
⽂章记叙了作者游览⾦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然的审美情趣。
⽂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
通过描写路上景⾊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内洞的“⿊、奇、⼤”,在读者眼前展现了⼤⾃然的⿁斧神⼯、美轮美奂,令⼈感到⾝临其境。
对于六年级下册的学⽣⽽⾔,类似游记的⽂章在不同学段都有接触,学⽣们⾃⼰也写游记,但是在他们常常陷⼊选材难以取舍,条理不晰的现象。
⽽本⽂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叶圣陶按两条线索来写,⼀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另⼀条是泉⽔、溪⽔的来路,是“逆”的线索。
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起,使景点的⽅位和作者观察的移动有机结合,同时移步换景,堪称游记体⽂章的典范。
其中“过孔隙”⼀段,以“段”的形式,集中体现出游记体“篇”的特点,将游程、见闻和感受有机结合,是⼩学⽣学写游记的优秀范本 本课除了让学⽣学习并体会作者观察仔细,语⾔准确,描写⽣动形象,叙述有详有略的⾏⽂特点外,也尝试让学⽣内化迁移写作的⽅法,通过语⾔⽂字的实践体会“见闻+感受”写作技巧,学会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现⼿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通过语⾔⽂字了解⾦华双龙洞外洞宽⼤,孔隙窄⼩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法,写⼀处美景。
4教学过程 4.1第⼀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揭⽰课题,简介作者 1.同学们,我们伟⼤的祖国江⼭秀丽,景⾊迷⼈,吸引了来⾃各国的⼈们前来观光旅游,我们刚刚学过的课⽂中介绍了长江、三亚和烟台。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通用12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生字。
能力目标:在充分阅读、理解、感悟的基础上体会并学习游览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度句在文中的作用。
学习“空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
情感目标: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1、以本课为例继续训练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在充分阅读、理解、感悟的基础上体会并学习课文联段成片的方法。
第1页共64页3、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抓住景物特点,仿写一段话。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个生字。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找到文章的过渡句。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说一说我们学过那些叶老写的文章。
请同学说一说自己在课外读过哪些叶老写的文章。
二、新授。
(一)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本课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两个同学互相读这些生字,要求读准字音2、生字从课文中走了出来,出示会认的生字,你们认识吗?找同学读。
全班齐读。
回忆课文中所组的词语。
全班齐读词语。
3、出示会写的生字。
分成小组利用部首查字法,把这些生字注上拼音小组内读这些生字,把字音读正确读课文中的词语4、记住生字字形。
自己看生字,找到易写错的地方同学互相交流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说一说怎样写才能漂亮自己练写生字全班进行交流5、这些生字你们都认识了,能把课文读得更加熟练吗?自己练习朗读课文请同学读课文全班齐读课文6、课文中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还不理解,画下来。
查阅汉语词典,掌握词语的.意思请同学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说一说他们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与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与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与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稍微”、“时而”造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2、了解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谈话引入1、齐读课题,从课题中知道些什麽?你还想知道些什麽?2、老师引入:既然同学们想知道那麽多有关浙*金华双龙洞的情况,今天咱们也和叶老先生一起去游览双龙洞,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你们想去吗?二、指名分读课文,找出表示游览顺序变化的语句,讨论分段: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一段:(1自然段)第二段:(2~3自然段)第三段:(4自然段)第四段:(5自然段)第五段:(6~7自然段)第六段:(8自然段)三、再读课文,扫清生字新词障碍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新词二、指名说说本课叙述顺序三、学习第三段1、当叶老来到双龙洞口,他都看到了什麽?有什麽感觉?指名读课文。
2、集体讨论:山:相当高、突兀森郁,感觉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很宽。
外洞:高、大、像大会堂,可容800~1000人,不觉拥挤。
3、自由读文,作者采用什麽句式来写的?(比喻)4、归纳段意。
四、学习第四、五段1、合作小组自学,提纲:读课文,标出孔隙、内洞的特点。
想:是怎样写具体的?用了什麽方法?2、集体讨论:孔隙:窄,只能容两人并排仰卧的小船。
矮:小船进出靠人工拉,人仰卧在船内。
险: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头稍微抬起一点儿,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会其中9个。
理解“盘曲而上”、“映山红”、“明艳”、“突兀森郁”、“气势”、“余外”、“蜿蜒”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华洞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分清课文主次的阅读能力,学习本课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当你置身于大自然的山水之间一定会对它的神奇秀丽发出赞叹,一定想把你的感受告诉别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游记,这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
(板书课题)二、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同学们,你对双龙洞了解多少?请你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三、检查预习,学习生字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让学生认读、识记:重点强调"渐"字的读音,“蜒”字的写法。
2、同桌互读,互相指正。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五、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着重理解下列内容1、不了解的事物:映山红、油桐、石钟乳、石笋。
2、不理解的词、句:突兀森郁、盘曲而上、蜿蜒、颜色各异、或浓或淡、新绿。
“十来进房子”有多大?六、通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第二课时一、回忆课文内容二、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你最想了解哪个景点?选择其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供自学提示:1、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三、汇报自学情况(“孔隙”部分)1、“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险”。
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来:⑴对小船大小的描写。
(读有关句子。
)⑵对进洞方式的描写。
(读有关句子。
)⑶对自己感受的描写。
(读有关句子。
)学生互相补充,各抒己见。
3、学生继续就这一部分进行朗读汇报,互相评论:教师重点指导以下两组句子的朗读:⑴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2023最新-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4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 朗读课文。
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
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二、介绍课文及作者1.课文,游记。
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
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 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
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
①读音wān jiacute; rǔ sǔn蜿蜒即使石钟乳石笋②新词孔隙突兀森郁进四、读熟课文1.散读。
2.小组读。
五、思考写作顺序,试着划段第二课时一、理清层次,划分段落1.默读。
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游览顺序空间位置变换。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时间、地点、事件。
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见闻。
第三段(4~8自然段)游览经过。
二、讲读1.指名读第一段。
分析:这是一篇游记,且开篇点题,交待了时间、地点。
2.学习第二段。
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记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1】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学习本课生字。
把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4、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预备:介绍双龙洞的VCD,课文录音带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预备跟闻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
本文是一篇游记。
)(2)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四人小组合作)[板书]4、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一)品赏路上的见闻。
1、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色水声]3、引读第2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4、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
”(老师朗读,学生想象,播放VCD)(二)游览外洞和内洞。
1、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2、导读“洞口很宽,像……。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通用14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通用1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尝试给课文编提纲。
2.通过语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二)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
《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
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板书:8.记金华的双龙洞)(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
“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
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盘曲:曲折环绕。
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
(“曲”读qū,不要读成qǔ)呈:显出,露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理解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准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
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
3.领悟按游览顺序实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德育目标: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教学的重点:感受溶洞的奇观。
教学难点: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使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
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
在深入研读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处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对
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体会其用词选句的准确与实在。
课
后可实行一些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1、收集相关溶洞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
介绍
一下……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但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
像童话世界中的
谜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 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
多的生字
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
意思。
3.质疑问难。
(能够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
的词语。
)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能够各自实行,
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
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
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对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
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
的春色。
)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
(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
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
和作者当时的心
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
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因为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实行复述。
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实行。
四、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
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六、布置课外语文活动
搜集相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七月的天山
课型: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理解生字新词。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德育目标: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1,导游线路的小黑板;
2、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
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
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
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二,引导第2自然段的学习
如: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
读了这段话我仿佛见到了寂静
的天山,又是充满生机的天山。
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
)
师:我跟你们一样,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
正像刚才同学们说的,这是一个寂静的,又是充满生
机的地方。
作者是
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个景物的呢?
(再次默读课文)我觉得作者不但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
开丰富的想象,使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你们觉得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
整个雪峰
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漂亮呀!
还有,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
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
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
的小水珠
那么的美,多讨人喜爱,这里也流露了作者当时那种喜爱之情。
师:我很赞同同学们的看法,的确,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
景物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除了比喻外,还有哪
些地方值得我们去
揣摩,欣赏?
我还觉得作者用词很巧妙,很有特点,如一开头写“炎暑被远远
地抛在后边”这个“抛”字,写雪水流下时用“飞泻”这个词,让人
感到雪水流下时很有气势。
我觉得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从蓝天到雪峰,接
着写溶化的雪水,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师:说得好。
描写景物,要注意按一定顺序写。
这篇课文其余各段中都有很多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发现。
现在
请大家互相合作探究,等会儿把你们探究的成果与大家交流,好吗?
◆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个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能够请教老师。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实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能够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摘抄优美词句
用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实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
复习词语卡。
三板书设计
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
*七月的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移步换景的方法
深处的景象
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