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2.4《找拱形》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新版)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4《找拱形》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4《找拱形》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4《找拱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找拱形》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拱形,并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式找到拱形的特征。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但是,他们可能对拱形的概念和相关应用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来提高他们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拱形的概念和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拱形的概念和特点。

2.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到拱形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拱形物体,从而了解拱形的特征。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从而加深对拱形特征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拱形物体,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拱形物体,如桥、拱门等,用于课堂展示和观察。

2.准备一些与拱形相关的图片和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拱形物体,如桥、拱门等,引导学生关注拱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拱形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拱形的基本特征。

3.操练(15分钟)分组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拱形物体,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拱形特征的理解。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通过讨论来巩固对拱形特征的认识。

5.拓展(5分钟)分析一些与拱形相关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6.小结(3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拱形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一道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课堂剩余时间)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的讨论,板书拱形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4找拱形1-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4找拱形1-教科版

《找拱形》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意图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第四课。

在第三课“拱形的力量”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通过实验研究认识了拱形受力的特点。

本课“找拱形”就是要在圆顶形、球形、不规则弧形结构中找出拱形的特征和异同,使学生对拱形结构的认识进一步扩大和加深。

试图引导学生在经历“解释圆顶形、球形承受压力特点”、“推理塑料饮料瓶形状设计中的科学道理”、“寻找生物体中的拱形”等探究活动中用已有知识解读物体的形状与结构,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出合理的解释,发展学生的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引入部分:回忆拱形结构承载重量有什么特点,再通过大量图片寻找生活中的拱形。

第二部分:了解圆顶形和球形的承重特点。

通过对圆顶形与球形物体的观察及承受压力的性能的探究认识圆顶形与球形可以看成是若干拱形的结合。

并让学生再举一些类似拱形受力特点的形状以发散思维、扩展见识。

对弧形结构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

第三部分:分析塑料瓶各部分的形状及包含的科学道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拱形的应用非常广泛,俯拾皆是。

这部分启发学生去观察研究最常见的塑料饮料瓶的构造,从中悟出有关结构的道理。

体会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项活动有综合性、开放性特点,会涉及美观、方便等问题。

第四部分:了解生物体结构中的拱形结构。

目的是引导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结构力学角度分析生物体构造,形成对生物体更深刻的认识。

本课内容是关于拱形结构的扩展认识(圆顶形、球形等弧形结构中含有拱形)。

其实关于各类弧形与拱形的联系,学生有一种模糊的认识,知道它们有联系,但到底是什么联系并不明确。

具体表现在对于“拱形”的认识,学生大多停留在建筑物体上,像塑料饮料瓶与生物体等学生身边非常熟悉的物体,学生却从来没有对它们的形状进行过研究。

所以本课就用大量的图片实例,各种观察实验来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生活中的拱形。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圆顶形、球形等弧形结构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六年级科学上册 2.4《找拱形》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 2.4《找拱形》教案

找拱形一、背景分析1、教材《找拱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四课。

本单元体现的是“设计与技术”的理念,这也是韦钰院士修订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时所大力倡导的理念。

本单元主要围绕形状与结构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来结构教材,一共有八课,前面的七课都是探究不同形状结构所包含的力学道理。

其中,第一课《抵抗弯曲》、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是探究条形材料抗弯曲能力与形状的关系;第三课《拱形的力量》、第四课《找拱形》则是探究拱形承受力的特点,并拓展到圆顶形、球形、各种弧形,还从人造物体扩展到生物体。

在研究了典型的拱形的特点后,本课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认识圆顶形和球形等具有拱形相似特点的弧形结构;认识生活物品中的拱形;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

这不但使学生对拱形的概念加深,也使学生过程与方法的能力有所提高。

本课有三个活动。

第一,了解圆顶形和球形的承重特点。

狭义的拱形概念是指像第三课中的纸拱、瓜皮拱那样的拱。

其他由不同曲面构成的形状分别叫圆顶形、球形、弧形、抛物线形等等。

广义的拱形结构概念则包括所有的弧形,因为它们有共同的特征,又称作弧形结构。

基于学生的水平,我们采用狭义的称呼。

“找拱形”就是要在圆顶形、球形、不规则弧形结构中找出拱形的特征,采用的方法是引导学生把圆顶形、球形看成是拱形的组合。

使学生对弧形结构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

第二,观察分析塑料饮料瓶形状结构的设计。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悟出其中的道理,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项活动有综合性、开放性特点,可以涉及美观、方便或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

第三,了解生物体中的拱形结构。

与生命世界的学习联系,加深对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关系的认识。

2、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知道增加梁的宽度和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知道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知道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拱形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找拱形》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找拱形》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找拱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找拱形》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4课,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推理等方法,探究拱形的特征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比较、推理的能力,对于形状和结构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拱形的特征及其应用还需进一步探究。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拱形物体较多,但对于拱形的本质特征和原理可能理解不深,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推理等方法,探究拱形的特征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拱形结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拱形的特征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让学生理解拱形的原理,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拱形结构。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拱形物体,发现拱形的特征。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拱形特征的理解。

3.比较法: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拱形物体的特征,总结拱形的共性。

4.推理法:让学生通过推理,理解拱形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拱形物体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拱桥、拱门等拱形物体,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拱形物体模型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拱形的?拱形有什么特点?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拱形物体,观察并记录拱形的特征。

然后各组汇报,教师总结拱形的特征。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拱形结构的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拱形特征的理解。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找拱形》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找拱形》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找拱形》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节课中学习到了身边的几种常见的结构,横梁和立柱结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拱形的力量,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

而第3课《拱形的力量》主要研究了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本课知识学习的基础,必须将《拱形的力量》一课砸实,本课有许多地方需要用到前面知识学习的方法:比如观察形状的变化,判断受力特点。

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能够充分用到上节课学到的方法,体现教学的整体性、连续性。

3重点难点1、发现并找到生活中的拱形结构。

2、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设计(一)回忆旧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拱形的力量》,谁还记得拱形结构承载重量时有什么特点吗?生:拱形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抵住拱足,就能抵消这个向外推的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教学意图:旧知的回忆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与本节课内容的联系,有很重要的承接作用。

) (二)集体感受、引入新知师:正是由于拱形具有这样的承重特点,因此很多建筑都采用了拱形结构。

我们一起来欣赏咱们天津的建筑。

(出示拱形建筑图片)师:(出示天津音乐厅图片)这是天津音乐厅,仔细观察,它的顶部是什么形状的?生1:拱形生2:半球形。

教科版科学六上2.4《找拱形》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2.4《找拱形》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2.4《找拱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找拱形》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第2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4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探究拱形的结构特点,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拱形产生的原理。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拱形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拱形产生的原理和拱形的数学特性,学生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理解拱形的原理和特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知道拱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拱形产生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对拱形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拱形的结构特点,拱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拱形产生的原理,拱形的数学特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拱形结构,了解拱形的特点。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拱形模型,探究拱形的原理。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产生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拱形模型、图片、视频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个拱形模型制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如桥、屋顶、拱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结构为什么都是拱形的?拱形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拱形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拱形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拱形模型,通过实践操作,探究拱形的原理。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拱形模型,讨论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生活中的拱形结构,还有哪些领域会用到拱形?如物理学、数学等。

教科版科学六上《找拱形》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找拱形》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找拱形》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找拱形》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拱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拱形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特征,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创造拱形,从而加深对拱形概念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拱形的特征和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实践,帮助学生建立拱形的概念,并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拱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拱形的特征。

2.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拱形,发现拱形的特征。

2.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创造拱形,加深对拱形概念的理解。

3.问题解决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拱形的图片、视频等。

2.实践材料:如纸张、小木棒等,让学生动手操作。

3.问题卡片:教师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拱形,如桥、彩虹、弯月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拱形的特征,如圆形、弧形等,并解释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实践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创造拱形。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创造了哪些拱形?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如“拱形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你能设计一个拱形结构吗?”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4《找拱形》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4《找拱形》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4《找拱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找拱形》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四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和认识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原理。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拱形的形状和结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拱形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和认识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原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探究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和认识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原理。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小组合作、观察、操作、实验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拱形结构,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原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对拱形的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究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原理。

3.交流:学生分组汇报探究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原理。

5.拓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拱形的结构特点–形状:曲线–结构:承重2.拱形的承重原理–压力:集中–受力:均匀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和课堂表现来进行。

教师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协作和团队意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4找拱形》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4找拱形》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4找拱形》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2.4找拱形》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拱形的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拱形,探究拱形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拱形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数学和科学方面,可能对拱形的定义和性质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拱形的特征,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拱形,了解拱形的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拱形性质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拱形的定义和特点。

2.拱形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发现拱形的特征。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探究拱形的性质。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拱形结构的照片,如桥、彩虹、拱门等。

2.准备一些实物拱形,如纸制的拱形模型。

3.准备实验材料,如尺子、量角器、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拱形结构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拱形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拱形。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拱形的性质,如拱的高度、半径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拱形的性质,并强调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拱形在建筑、交通等方面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拱形的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4找拱形5-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4找拱形5-教科版

2.4 《找拱形》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找拱形》是“形状与结构”单元中第二部分内容,是在研究物体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之后,所单独研究的一种形状。

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拱形,并初步了解了拱形特点之后,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拱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而设计的一节。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更多地接触和认识生活中的拱形或类似拱形(圆顶形、球形)的弧形的物体和拱形物体的作用。

并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这一节课的难度不大,但内容不少,把握详略,注意理清思路是上课成功和关键。

二、教学重点是拱形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寻找并描述饮料瓶形状结构特点。

本课的探究活动有三个,一是在观察感受乒乓球的厚薄、软硬后,用半球来承担压力,认识圆顶形物体的抗压能力;二是通过挤压整个乒乓球,感受球形物体的承压能力。

用这两个活动有两个目的:认识类似拱形物体的承压能力大,并引入对它们且有这一特点的原因进行分析。

三是观察塑料瓶结构特点,合理分析这些结构包含的科学道理。

感受科学的应用无处不在。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对拱形应当有比较深的认识,对的观察物品和表达特点应该可以较好完成。

简单探究活动的方法和过程也应当能比较顺利完成,具备了初步探究活动能力,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按说,这一节的难度不大。

四、教法和学法1、教法本节课的设想是利用两个探究活动,有逐步认识拱形和类似拱形的弧形物体的特点。

帮助学生分析原因,了解拱形与圆顶形、球形之间的联系。

再利用一个观察活动,进一步了解拱形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从而感受科学的巨大力量。

在基础知识准备之后,让学生观察塑料瓶结构,并描述其特点,加深知识认识,体会知识的应用。

最后,利用多媒体图片、学生的生活经验总结拱形在人体、其它生物体中的存在和作用,巩固对知识的认识。

2、学法1)通过探究活动感知拱形与圆顶形、球形之间的联系,利用观察到的实物或已有的知识积累认识拱形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找拱形》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找拱形》教学设计

4.找拱形【教材简析】本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第二单元第4课,通过前2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增加梁的宽度和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也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而通过第3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拱形承受压力的特点。

本课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研究圆顶形、球形等与拱形相似的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认识生活用品中的拱形及生物体中的天然拱形。

本课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认识圆顶形和球形等是具有与拱形相似特点的弧形结构,在形状上可以看成是拱形的组合,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圆顶形和球形承受力的特点。

2.认识生活用品中的拱形。

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塑料饮料瓶形状结构的设计,分析其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

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了解生物体中的拱形结构。

与生命世界的学习联系,加深对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关系的认识。

本课就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扩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发展学生的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第3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拱形承受力的特点,并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这为之后分析圆顶形、球形承受力的特点打下基础。

但学生很难入手去寻找圆顶形、球形与拱形的联系,对比较抽象的圆顶形和球形的受力特征也很难完整贴切地概括出来。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空间想象寻找圆顶形、球形和拱形在形状结构上的联系。

2.能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圆顶形、球形的承重情况,概括出它们承受力的特点。

3.能利用表格数据,进行简单地逻辑推理。

科学态度目标1.能多角度、多思维地思考分析问题。

2.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生物体构造与其生活的联系。

2.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发现圆顶形、球形以及各种弧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4找拱形》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4找拱形》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4找拱形》一. 教材分析《2.4找拱形》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找出拱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拱形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知识,对于寻找拱形应该不会感到陌生。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拱形的性质和特征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找出拱形的特征和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引导学生发现拱形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找出拱形的特征和性质。

2.难点:让学生理解拱形的性质和特征,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拱形,找出其特征和性质。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拱形的性质和特征。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模型、实验器材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拱形图片,如彩虹、桥、弓等,引导学生关注拱形,并提出问题:“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形状?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拱形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拱形的定义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拱形的性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拱形性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拱形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彩虹、桥、弓等。

学生通过思考和分享,了解拱形的广泛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拱形的特征和性质。

第4课 《找拱形》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第4课  《找拱形》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找拱形》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找拱形》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中的第四课。

在第三课“拱形的力量”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通过实验研究认识了拱形受力的特点。

本课“找拱形”就是要在圆顶形、球形、不规则弧形结构中找出拱形的特征和异同,使学生对拱形结构的认识进一步扩大和加深。

试图引导学生在经历“解释圆顶形、球形承受压力特点”“寻找生物体中的拱形”等探究活动中用已有知识解读物体的形状与结构,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出合理的解释,发展学生的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知道增加梁的宽度和厚度可以增加抵抗弯曲能力,知道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抵抗弯曲能力,知道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拱形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另外,六年级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对拱形应当有比较深的认识,对物品的观察和特点的表达可以较好完成。

简单探究活动的方法和过程也应该能比较顺利完成,具备了初步探究活动能力,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发现并找到生活中的拱形结构;2.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教学难点】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

教师自己准备:类似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的物品或相关图片,若干根相同的硬纸条(演示拱形拼成圆顶形和球形)。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拱形的力量,并揭开了拱形结构承载重力的秘密,谁来说一下这个秘密是什么呢,你们知道哪些拱形的建筑物,出示图片:赵州桥、埃菲尔铁塔等。

其实,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圆弧形的物体,他们与拱形有相似的特点吗?课件出示圆顶形和球形两方面的图片,引出圆顶形、球形的概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二 形状与结构 4.找拱形》教学设计_12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二 形状与结构  4.找拱形》教学设计_12

《找拱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找拱形》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中的第四课。

在第三课“拱形的力量”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通过实验研究理解了拱形受力的特点。

本课“找拱形”就是要在圆顶形、球形、不规则弧形结构中找出拱形的特征和异同,使学生对拱形结构的理解进一步扩大和加深。

试图引导学生在经历“解释圆顶形、球形承受压力特点”“寻找生物体中的拱形”等探究活动中用已有知识解读物体的形状与结构,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出合理的解释,发展学生的联想和逻辑推理水平。

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圆顶形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2.过程与方法: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通过观察、实验来分析解释这种现象,并能与生活相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圆顶形和球形,在生活用品、生物体中找拱形。

2.根据实验现象实行分析,并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1.小组准备:半边乒乓球2个,完整的乒乓球一个。

2.教师准备:半边乒乓球3个,完整的乒乓球一个。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在上一课中知道拱在承受压力时会向下向外传递承受的力,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紧密,所以能承受很大的力,如果抵住拱足呢,拱又能承受更大的力了。

2.图片欣赏拱形建筑思考:这些建筑有什么共同特点?(二)理解圆顶形1.在我们周围生活中还有很多圆弧形的物体(板书)像这类顶上是圆的结构,我们叫圆顶形。

你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拱形建筑?欣赏拱形建筑图片。

再出示安全帽、海螺、锅盖等图片思考:(1、)这些物体的形状能够叫做什么形状呢?(2、)它们与拱形有相似的特点吗?2、借助西瓜来理解拱形、圆顶形、球形。

拱形:一条西瓜状。

圆顶形:半个西瓜状。

球形:一个西瓜状。

3.为什么这些物体要设计成圆顶形?圆顶形与拱形有联系吗?我们能够怎么来研究?(1)出示:半个乒乓球(2)每个同学都看一看塑料的厚薄、捏一捏皮的软硬、再把它扣在桌面上压一压感受一下。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找拱形l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找拱形l教科版

《找拱形》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圆顶形、球形等弧形结构与拱形有密切联系,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2)了解生物体中存在着拱形结构;(3)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拱形结构的应用,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1)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2)用画力的方向让学生的思维显性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关注生物体构造与其生活的联系和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体验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乐趣。

【教学重点】圆顶形、球形等和拱形有哪些相似的特点。

【教学难点】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出解释。

【教学方法】探究法【课前准备】乒乓球、塑料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今天,先让我们一起去逛逛美丽的中国吧!去看看河北赵县的赵州桥、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北京丰台区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和国家体育场(鸟巢)等。

每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特色,都有不一样的风景。

这些建筑物与拱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呢?(都是弧形结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生活中的拱形所包含的科学原理吧!二、新课探究弧形结构,是呈弧形展开的构造形迹或构造带的统称。

弧形结构包括圆顶形、球形、拱形。

(一)认识圆顶形和球形我们已经认识了拱形,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圆顶形和球形。

例如锅盖、粮仓这样的形状就是圆顶形或半球形;足球、瑞典国家体育馆这些形状就是球形。

(二)圆顶形和球形的承载能力1.观察乒乓球乒乓球壳并不厚,很薄;捏乒乓球皮,感觉比较软。

但是当我们向下压时,感觉很硬。

三个剖开的乒乓球壳承载了一大摞书;整个乒乓球不容易压瘪,乒乓球原封不动。

2.为什么圆顶形和球形能够承载那么大的压力呢?图示展示。

拱形以拱顶和拱足中心连线为轴旋转,就成了圆顶形;球形是以拱足连线为轴旋转形成的。

因此: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

3.比较圆顶形和球形承载压力的特点讨论:还有哪些类似拱形的形状?例如:悉尼歌剧院、杰佛逊纪念堂和南京展览中心等。

【精选】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找拱形》教案.doc

【精选】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找拱形》教案.doc

找拱形【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

教师自己准备:类似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的物品或相关图片,若干根相同的硬纸条(演示拱形拼成圆顶形和球形)。

教学过程:一、引入。

我们周围有许多圆弧形的东西。

它们和拱形有没有关系?二、认识圆顶形、球形,研究它们承受压力的特点。

1、观察:观察课本中圆顶形建筑和物品的插图,或观察教师提供的图片。

2、这些物体的形状可以叫做什么形状?3、演示:圆顶形与拱形有联系吗?演示几个相同的拱形可以拼成一个半圆形。

4、提问: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为什么做成圆顶形?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5、观察、实验、分析:观察剖成两半的乒乓球,看球壳的厚薄,捏一捏塑料皮的软硬。

你们估计一下,把半个乒乓球扣在桌上,向下压它,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实验演示:现在我们在三个这样的半个乒乓球上摞书,看能摞多少本?你们认为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试着解释一下,为什么半个乒乓球能承受这么重的书?1(适时提示:拱形的拱脚是要用力抵住的,圆顶形为什么不需要抵住?想一想,如果几个人手牵手围成一个圆,每个人都努力向外退,能走开吗?为什么?)6、教师讲述:两个半球形可以组合成一个球形,球形也可以看成是若干个拱形的组合,球形硌个方向上都是拱形的。

球形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所以球形比任何形状都更坚固。

巨大的贮油罐做成球形就是这个道理。

电灯泡为了更透光,玻璃壳很薄,但做成球形,它就比较坚固了。

三、塑料瓶形状的分析1、谈话:在我们周围利用拱形增加材料强度的例子很多。

我们来做一个“关于塑料瓶形状的研究报告”。

你们可以先观察塑料瓶的各部分的形状,看哪些部位包含了拱形,与剖开的塑料瓶对比,试一试强度上的差别,写出发现。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找拱形》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找拱形》教学设计

4.找拱形【教材简析】本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第二单元第4课,通过前2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增加梁的宽度和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也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而通过第3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拱形承受压力的特点。

本课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研究圆顶形、球形等与拱形相似的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认识生活用品中的拱形及生物体中的天然拱形。

本课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认识圆顶形和球形等是具有与拱形相似特点的弧形结构,在形状上可以看成是拱形的组合,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圆顶形和球形承受力的特点。

2.认识生活用品中的拱形。

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塑料饮料瓶形状结构的设计,分析其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

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了解生物体中的拱形结构。

与生命世界的学习联系,加深对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关系的认识。

本课就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扩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发展学生的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第3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拱形承受力的特点,并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这为之后分析圆顶形、球形承受力的特点打下基础。

但学生很难入手去寻找圆顶形、球形与拱形的联系,对比较抽象的圆顶形和球形的受力特征也很难完整贴切地概括出来。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空间想象寻找圆顶形、球形和拱形在形状结构上的联系。

2.能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圆顶形、球形的承重情况,概括出它们承受力的特点。

3.能利用表格数据,进行简单地逻辑推理。

科学态度目标1.能多角度、多思维地思考分析问题。

2.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生物体构造与其生活的联系。

2.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发现圆顶形、球形以及各种弧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4找拱形7-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4找拱形7-教科版
《找拱形》教学设计
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课题
4、找拱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

重点:拱形可以向下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实验演示:现在我们在三个这样的半个乒乓球上摞书,看能摞多少本?你们认为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试着解释一下,为什么半个乒乓球能承受这么重的书?
6、教师讲述:两个半球形可以组合成一个球形,球形也可以看成是若干个拱形的组合,球形硌个方向上都是拱形的。球形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所以球形比任何形状都更坚固。巨大的贮油罐做成球形就是这个道理。电灯泡为了更透光,玻璃壳很薄,但做成球形,它就比较坚固了。
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好处?头骨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好处?人的脚骨也是拱形的吗?它能使人的脚承受更大的重量且有弹性。
2、提问:
观察龟壳、贝壳、蛋壳等,说说这些形状对它们自身有什么意义?
3、小结:研究了拱形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教学
反思
板书设计
找拱形
圆形拱形圆弧形
贮油灌,电灯泡,
塑料瓶,
肋骨,头骨,脚骨
龟壳,贝壳,蛋壳
难点: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教学流程
境自学引思入情
10分钟
引入
我们周围有许多圆弧形的东西。它们和拱形有没有关系?
学生实验
引导学生完成问题的思考
小组为单位实验,并讨论结论
二、
互动交流
深思激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拱形
一、背景分析
1、教材
《找拱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四课。

本单元体现的是“设计与技术”的理念,这也是韦钰院士修订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时所大力倡导的理念。

本单元主要围绕形状与结构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来结构教材,一共有八课,前面的七课都是探究不同形状结构所包含的力学道理。

其中,第一课《抵抗弯曲》、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是探究条形材料抗弯曲能力与形状的关系;第三课《拱形的力量》、第四课《找拱形》则是探究拱形承受力的特点,并拓展到圆顶形、球形、各种弧形,还从人造物体扩展到生物体。

在研究了典型的拱形的特点后,本课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认识圆顶形和球形等具有拱形相似特点的弧形结构;认识生活物品中的拱形;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

这不但使学生对拱形的概念加深,也使学生过程与方法的能力有所提高。

本课有三个活动。

第一,了解圆顶形和球形的承重特点。

狭义的拱形概念是指像第三课中的纸拱、瓜皮拱那样的拱。

其他由不同曲面构成的形状分别叫圆顶形、球形、弧形、抛物线形等等。

广义的拱形结构概念则包括所有的弧形,因为它们有共同的特征,又称作弧形结构。

基于学生的水平,我们采用狭义的称呼。

“找拱形”就是要在圆顶形、球形、不规则弧形结构中找出拱形的特征,采用的方法是引导学生把圆顶形、球形看成是拱形的组合。

使学生对弧形结构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

第二,观察分析塑料饮料瓶形状结构的设计。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悟出其中的道理,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项活动有综合性、开放性特点,可以涉及美观、方便或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

第三,了解生物体中的拱形结构。

与生命世界的学习联系,加深对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关系的认识。

2、学生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知道增加梁的宽度和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知道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知道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拱形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及学生背景分析,可以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道圆顶形、球形等弧形结构与拱形有紧密联系,生物体构造中存在着拱形结构。

2、能识别生活中的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等弧形结构的物体,并通过联想、推理与实验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合理的解释。

3、关注生物体构造与其生活的联系和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依据本课学习内容及教学目标,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圆顶形、球形等弧形结构承受压力的特点及其分析
四、教学难点
我校六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广,外出旅游见得也多,但是仅限于科学知识且流于表面,对于其中的道理其实并不明白,前面学习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时亦如此。

虽然旅游中看到很多拱形,但是并没想过其中的道理。

依据本校六年级的学情和教学内容,可以确定本课的难点如下:
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弧形结构的设计并分析这样设计的道理;寻找生物体的拱形形状,并分析对它们自身有什么重要意义。

五、教学准备
1、完整的和剖成对半的乒乓球若干个;
2、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瓶若干个;
3、鸡蛋2个;
4、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拱形结构在承载重力时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这是前一课所学内容,既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考查,又是为本课学习所做的必要的准备。

】(二)研究圆顶形、球形承受压力的特点
1、找生活中的拱形(学生举例,教师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从举例中考察学生对于生活中拱形物体的认识,估计学生大多只停留在典型的拱形形状上,如果这样,则教师接下来出示的非典型的拱形形状可以较好地引发冲突,如果有学生举例有非典型的拱形,教师则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发其他学生的思考。


2、观察圆顶形、球形物品(课件图片)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1)它们与拱形相似吗?
(2)用纸拱演示
【设计意图:纸拱演示旋转变成圆顶形、球形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圆顶形、球形也是拱形的这一说法。


3、这些物体为什么做成圆顶形,它们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
【设计意图:此问在于让学生依据已有材料进行实验设计,因为教师的讲桌上和学生实验课桌上已经摆有完整的和剖成对半的乒乓球。


4、观察、实验、分析
(1)观察剖成两半的乒乓球,看球壳的厚薄,捏一捏乒乓球的软硬。

(2)估计一下,把3个半个乒乓球、3个整个乒乓球扣在桌上向下压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
【设计意图:前面将纸拱旋转变成圆顶形和球形帮助学生在视觉上和头脑中形成影像,但圆顶形和球形事实上的承受力还是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的。

此实验为体验式的定性实验,不需要做精准的定量研究。

】(2)握鸡蛋的实验
【设计意图:此演示实验由一名到两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既有趣又进一步验证了球形物体的耐受力。


5、我们还能列举出哪些类似拱形受力特点的形状?
【设计意图:此环节考察学生对于非典型拱形的辨识力,期望学生能举出身体结构中的例子,如头、肩等。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后面“塑料瓶形状的分析”与“寻找生物体中的拱形”的活动顺序则对调,否则按序进行。


(三)塑料瓶形状的分析
1、谈话。

看来我们周围利用拱形增加材料强度的例子很多。

(出示塑料瓶)这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塑料瓶,它的形状设计包含了哪些科学道理?
2、指导研究。

(1)观察:塑料瓶上部、中部、底部是什么形状,表面还有哪些形状?
(2)推理:(以底部为例)塑料饮料瓶底部大多做成圆顶形,为什么?
(3)验证:比较平底瓶与圆顶形底瓶的承受压力能力。

(4)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组自主研究其他部位的形状。

4、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塑料饮料瓶的研究,是设计与技术紧密联系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四)寻找生物体中的拱形
1、我们研究了人工设计的物体。

我们自己身体中存在着拱形结构吗?
2、观察乌龟、贝壳、蛋壳,这些形状对它们自身有什么意义?
3、还有哪些生物体中存在着拱形结构?
【设计意图:将人造的拱形拓展到生物体中的拱形结构,既可以进一步体会身体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又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知道仿生也是设计与技术领域里的一个重要方法。


(五)小结,尝试设计:研究了拱形之后,你有什么感想?你能尝试设计什么的物体或者工具?
七、板书设计
4、找拱形
圆顶形弧形结构
球形
【总体设计意图:本课设计重在围绕拱形物体进行辨识和进行体验式实验、受力分析,以体现“设计与技术”的理念。

从已有的教学来看,此设计能够在课堂较好地予以实施,当然,也并非一成不变,教师也需要根据课堂情况灵活调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