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蜡烛能燃烧多久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上《蜡烛能燃烧多久》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蜡烛能燃烧多久》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蜡烛能燃烧多久》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通过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时间,使学生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以蜡烛燃烧时间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六年纪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物质变化和实验操作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是,对于蜡烛燃烧的原理和影响燃烧时间的因素,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掌握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知道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燃烧的原理,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
2.难点:如何设计实验,准确测量蜡烛的燃烧时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蜡烛燃烧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讲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介绍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
3.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蜡烛燃烧的时间。
4.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
5.总结:总结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强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和观察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蜡烛燃烧原理及影响因素1.蜡烛燃烧原理–蜡烛燃烧的过程–蜡烛燃烧的产物2.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蜡烛的形状–蜡烛的材料–氧气的浓度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进行。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蜡烛的基本结构和燃烧原理。
2. 通过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教育学生珍惜资源,注意防火安全。
二、教学内容1. 蜡烛的结构:蜡烛的芯、蜡、火焰等。
2. 蜡烛的燃烧原理: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蜡和芯的作用。
3. 蜡烛的燃烧过程:点燃、熔化、气化、燃烧、熄灭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蜡烛的结构、燃烧原理和燃烧过程。
2. 教学难点:蜡烛燃烧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蜡烛的燃烧现象。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蜡烛、火柴、实验盘、显微镜等。
2. 材料:蜡烛、水、杯子等。
3. 课件:蜡烛的燃烧过程动画、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蜡烛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蜡烛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什么吗?它为什么会燃烧?”2. 新课导入:介绍蜡烛的结构、燃烧原理和燃烧过程。
3.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讨论蜡烛燃烧的过程和原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蜡烛的燃烧原理和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到位。
八、课堂作业1. 绘制一幅蜡烛燃烧过程的示意图,标注出蜡烛的结构和燃烧过程。
2. 写一篇关于蜡烛燃烧的小短文,内容包括蜡烛的结构、燃烧原理和燃烧过程。
九、课后拓展1.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蜡烛用途,了解蜡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可以回家尝试自己制作蜡烛,了解蜡烛制作的过程和方法。
十、教学评价1. 学生对蜡烛的结构、燃烧原理和燃烧过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对防火安全知识的了解和运用。
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教案

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推荐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教案篇1活动目的:1.感知蜡烛燃烧的现象,初步懂得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探索兴趣和观察力。
活动准备:1.打火机、蜡烛、盘子人手一份。
2.幼儿两人一桌,每桌放有一只大玻璃杯和一只小玻璃杯。
活动过程:一、点蜡烛1.引导幼儿讨论晚上停电时,我们可以用哪些办法照明?2.请幼儿使用桌上的材料(蜡烛、打火机、玻璃杯、盘子),想办法让蜡烛燃烧,并把它固定在桌面上。
鼓励幼儿自由探索,注意用火安全。
3.及时肯定幼儿的探索行为。
如:有的幼儿把杯子倒扣在盘子上,再将蜡烛固定在杯底上(如图①),有的幼儿用杯子罩住蜡烛(如图②),有的幼儿把蜡烛放在杯子里(如图③④)。
4.启发幼儿按图②方法操作,说说蜡烛有什么变化。
(蜡烛熄灭了。
)5.启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盖上杯子,蜡烛会熄灭呢?6.让幼儿带着疑问再次操作,说说自己的新发现,如蜡烛燃烧时,杯子会发热、会变黑,火焰熄灭时有一股烟味,杯子里会有小水珠等。
二、谁的蜡烛先熄灭1.让同桌的两人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同时盖上杯子(一大一小),说说自己的发现。
2.提问:谁的蜡烛先熄灭?为什么小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大杯子里的蜡烛后熄灭?3.引导幼儿再次用实验验证哪只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说说其中的原因。
(小杯子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先熄灭;大杯子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后熄灭。
)三、怎样使杯子里的蜡烛继续燃烧1.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杯子里的蜡烛一直燃烧?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方法,请幼儿介绍并演示,如蜡烛快要熄灭时揭开杯子,或者如下的方法所示活动结束引导幼儿再次操作,初步感知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燃烧现象,掌握蜡烛燃烧的基本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蜡烛的燃烧过程2. 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3. 实验操作技能4. 蜡烛熄灭的方法5. 蜡烛燃烧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蜡烛的燃烧过程,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蜡烛熄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蜡烛燃烧过程中的氧气供应与燃烧产物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蜡烛的燃烧现象。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蜡烛燃烧的过程。
3.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蜡烛、火柴、实验器材、课件等。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蜡烛的基本知识,搜集相关资料。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蜡烛,提问:你们对蜡烛有什么了解?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蜡烛知识,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蜡烛的燃烧。
二、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10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现象。
2.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蜡烛燃烧的基本过程。
三、分析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10分钟)1. 学生讨论: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有哪些?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蜡烛形状、氧气供应等因素对燃烧的影响。
四、学习蜡烛熄灭的方法(5分钟)1. 学生实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观察现象。
2.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蜡烛熄灭的方法。
五、运用蜡烛燃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何在短时间内熄灭大量蜡烛?2. 学生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教师评价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蜡烛的燃烧过程、影响因素、熄灭方法等。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年级:小学三年级学科:科学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蜡烛的基本结构。
(2)让学生掌握蜡烛燃烧的过程及原理。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
(2)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进行实验。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蜡烛的基本结构。
(2)蜡烛燃烧的过程及原理。
(3)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
(2)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
3. 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点燃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火焰。
(2)引导学生思考:蜡烛为什么会燃烧?2. 探究蜡烛的基本结构:(1)展示蜡烛样品,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的结构。
(2)讲解蜡烛的制作过程及成分。
3. 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
(2)记录实验结果,讨论蜡烛燃烧的原理。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蜡烛燃烧的过程及原理。
(2)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对环境有什么影响?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提问: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为什么火焰会分三层?2. 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
(2)记录实验结果,讲解蜡烛燃烧的化学原理。
3. 实验注意事项的讲解:(1)讲解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2)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团队合作。
4. 课堂小结:(1)总结蜡烛燃烧的整个过程及原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蜡烛能燃烧多久》课堂实录及评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蜡烛能燃烧多久)课堂实录及评析师:〔出示蜡烛并将蜡烛点燃〕现在请大家猜测一下,如果我将一个玻璃杯完全罩住这支蜡烛,蜡烛将会怎么样的变化?生:蜡烛会熄灭。
师:好,那请大家再猜测一下,蜡烛在杯内能燃烧多久才会熄灭呢生:4秒生:6秒生:32秒生:8秒师:我们就用实验来证明一下,不过在实验前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把杯子放到什么位置作为记时开始呢?让大家先来一起商量定一个标准。
生1:把杯子放到火的上面就开始。
生2:把杯子碰到桌子上面就算开始。
生3:把杯子的口完全碰到桌子就开始。
师:你们定的标准都是可以的,那大家情愿选择拿一种方法呢?生:把杯子的口碰到桌子的面。
师:好,那我们就以这个为标准,请两组同学看杯子及蜡烛,另两组同学看上面的时钟。
〔教师实验开始〕(评:教师依据学生的意愿来确定记时标准,既能减少记时的误差,又能为后面学生的动手实验定一个记时标准,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师:蜡烛能在杯内的燃烧多久?生:8秒师:你能告诉我蜡烛为什么会在杯子里面燃烧8秒就熄灭了?生:因为杯子里面的氧气没有了。
生:因为杯子把里外的空气被隔开了,里面的出不去,外面的进不来,氧气一烧完蜡烛当然就灭了。
师:这位同学答复的既科学又详细,真是非常的了不起,将来肯定成为一个小小科学家。
那么杯子里面的氧气是真的烧完了吗?请大家继续看下面老师的实验。
师:〔教师出示长短两根蜡烛〕请你们再猜测一下,如果我将这个玻璃杯同时罩住这两根蜡烛,它们又将出现什么情况呢?生1:长蜡烛先熄灭,短蜡烛后灭。
生2:两支蜡烛一起灭。
生3:短蜡烛先灭,长蜡烛后灭。
师:那请大家看认真,到底会出现哪种现象?〔教师演示实验〕师:〔实验结束〕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觉了什么?生1:长的蜡烛先熄灭,短的蜡烛后灭。
生2:我发觉上面说的杯子里面的氧气没有了是错的。
因为如果杯子里面的氧气真的没有了,那么两根蜡烛会同时熄灭的,但是我看到的却不是这样。
师:两位同学观察的真认真,特别是第二位同学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3.6蜡烛能燃烧多久 教案

3.6蜡烛能燃烧多久一、【教学目标】1.经历一个对蜡烛会熄灭与怎样保持蜡烛燃烧的探究活动过程;2.经历一个不断否定与纠正自己推测的思维过程;3.能够自己设计一些实验解决自己不断产生的疑惑,并且形成自己的实验报告。
二、【教学重难点】经历课堂实验后能自己设计实验并形成自己的实验报告。
三、【教学准备】教师演示用:蜡烛一支、火柴。
小组探究用:一个玻璃杯、一支蜡烛、火柴、棋子若干、管子、打气球、记录表。
预备材料:透明的一次性杯子一个、铁钉一个。
四【教学过程】1.引入⑴.如果将点燃的蜡烛罩在杯子里结果会怎样?⑵.请你估计一下大概多少时间钟罩里的蜡烛会熄灭?(请几个学生一起用电子表计时间)2.讨论研究的问题⑴.现在我在杯子下垫三颗棋子,蜡烛会熄灭吗?⑵.我们六(1)班的同学做这个验证实验需要多少时间?⑶.可是今天周老师要给大家15分钟的时间来研究这个问题,在这15分钟你打算干些什么?⑷.如果蜡烛确实像那位同学说的没有熄灭,那我们怎么办?(是不是不要研究了)⑸.可如果蜡烛熄灭了,那我们怎么办?⑹.请大家边研究边记录,15分钟后我们小组内互相提醒自己整理好材料。
3.保持蜡烛继续燃烧⑴.小组研究。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在实验的过程及时填写科学实验观察报告。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提醒学生将自己的发现与研究方法进行记录,形成观察实验报告)⑵.小组交流:我们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交流,我们是怎么想的?我们做了什么实验?结果有哪些发现?⑶.思维整理:杯子密封,空气不能进去,蜡烛熄灭了,可是棋子垫起来后怎么也会熄灭呀?怎么解释?4.后续研究我这里有两支蜡烛(长短差异大)放在钟罩中,大家来观察他们燃烧的情况?能解释吗?【活动记录表】保持蜡烛燃烧,我们还开展了哪些研究?。
教科版科学六上《蜡烛能燃烧多久》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蜡烛能燃烧多久》教案一. 教材分析《蜡烛能燃烧多久》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蜡烛的燃烧时间。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对蜡烛也不陌生。
但学生可能对蜡烛燃烧的原理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蜡烛的燃烧时间。
2.让学生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蜡烛燃烧的原理。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蜡烛多支,火柴若干。
2.计时器。
3.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蜡烛为什么会燃烧吗?它的燃烧时间又是怎样的呢?2.呈现(5分钟)向学生展示蜡烛和火柴,让学生观察蜡烛的形状和燃烧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蜡烛的燃烧时间。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讨论蜡烛燃烧的时间与蜡烛长度、蜡烛形状等因素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的原理是什么?如何使蜡烛燃烧得更久?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蜡烛燃烧的原理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尝试用其他方法测量蜡烛的燃烧时间,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蜡烛燃烧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5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大班科学蜡烛燃烧的现象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蜡烛燃烧的现象教案反思1、大班科学蜡烛燃烧的现象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在感知蜡烛燃烧现象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2.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要知道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燃烧时需要空气中的氧气。
4.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帮助他人的快乐。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几根蜡烛,六根主蜡烛,32个大小杯子,几个盘子,几个瓶子,打火机,火柴,彩色颜料。
【活动过程】1、将教室内的灯关掉,告诉小朋友停电了,教室里这么黑,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照明?(手电筒、火柴、打火机、蜡烛)2、今天我这正好有蜡烛,我们可以用什么把蜡烛点燃?(火柴、打火机)我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着。
点蜡烛的时候注意将蜡烛稍微倾斜一下,小心烫到手,然后把蜡烛放到桌子上。
现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有一些小蜡烛,我把点燃的大蜡烛放在你们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小蜡烛点燃。
我们的教室亮起来了,刚才教室还黑黑的,为什么蜡烛点燃以后教室亮起来了呢?(因为燃烧的蜡烛会发光)(1)呀!来电了。
现在我们不需要蜡烛了,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将这些蜡烛熄灭呢?(用嘴巴可以把蜡烛吹灭、用扇子扇也可以将蜡烛扇灭、把蜡烛拿到外面让风一吹也会熄灭、把蜡烛放在水里就熄灭了、用沙子、用土)(2)我这有一个玻璃瓶,我想用这个玻璃瓶能将蜡烛熄灭,你们说我能做到吗?我该怎么做?请小朋友帮我想个办法。
3、做一做:(1)儿童点燃蜡烛,然后将瓶子盖在蜡烛上,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并解释原因。
(蜡烛熄灭时,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
蜡烛燃烧时,瓶中的空气用尽,蜡烛熄灭)(2)燃烧的蜡烛罩上玻璃杯除了蜡烛会熄灭,还会有什么现象呢?请小朋友点燃蜡烛我们再试一试。
(玻璃杯有点热)为什么杯子会有点热?(蜡烛燃烧时会散发热量所以杯子会有点热)(3)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请小朋友先将蜡烛点燃,然后放到桌子上,一会当我喊:“一、二、三”我们一起把玻璃杯罩在蜡烛上,看谁的蜡烛先熄灭?谁的蜡烛后熄灭?说说为什么?4.老师总结了做的三个实验。
蜡烛能燃烧多久—教学设计

《蜡烛能燃烧多久》教学设计执教教师:珠海市香洲区九洲小学彭颂杰课型:实验探究课年级:六年级教学任务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六上热和燃烧单元第6课,这课的教材分两块部分,第一部分是:杯子中的氧气烧完了吗?第二部分:保持蜡烛继续燃烧。
在上节课的研究中,学生对蜡烛在杯子里熄灭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杯子里的氧气被燃烧完了。
真的是氧气被燃烧完了吗?本课的探究就从这里开始。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形成认识----巩固认识-----否定自己不正确的认识-----形成新的正确认识的科学思维过程。
一堂课只有40分钟,尽可能的把时间让给学生做探究活动,使学生至少有20多分钟的探究时间,提高学生探究活动质量。
活动时间越充分,学生的新发现越多,产生的问题也就越多。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持续燃烧是需要不断补充新鲜的空气,烧过的空气不能支持燃烧。
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怎样保持蜡烛燃烧的探究活动过程;经历一个不断否定与纠正自己的推测的思维过程。
能够设计一些实验解决自己不断产生的疑惑,并且形成自己的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使蜡烛保持燃烧的活动中,能对实验中发现的现象进行思考,善于推测并不断纠正自己的观点,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一个保持蜡烛燃烧的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不断否定与纠正自己的推测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两个烧杯、两支长短不一样的蜡烛、打火机、棋子若干、塑料吸管、针筒学生:一个烧杯、实验记录单、一支蜡烛、打火机、棋子若干、塑料吸管、针筒教学过程:一、概念学习:1、同学们,今天我们讲一个与燃烧有关的内容,什么是燃烧,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板书燃烧)学生自由发挥。
2、我们来学习下这个概念。
(课件展示)二、实验初探:(一)一支蜡烛的燃烧实验1、老师这里有根蜡烛,它能不能燃烧?(板书蜡烛能)如果我将它点燃,在教室没有风的情况下,它能燃烧多久?我们今天就研究下这个问题(板书多久?)2、如果我用玻璃杯将它罩住,它能燃烧多久?(学生猜测)3、屏幕上有时钟,可以帮我们计时。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蜡烛能燃烧多久》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蜡烛能燃烧多久)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经历一个不断否认与改正自己的推测的思维过程;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知识:使学生明白杯子里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燃烧产生的热空气占据了杯子的顶端,杯子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杯子里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燃烧产生的热空气占据了杯子的顶端,杯子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
教学打算:教师: 6支蜡烛、两个玻璃杯、一个长杯、塑料袋、香。
学生:两个玻璃杯、实验记录单、两支长短不一样的蜡烛、火柴、香、萝卜。
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新课1、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罩上一只玻璃杯,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2、师:是这样吗?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课件出示研究记录单,研究的问题:蜡烛能不能在杯中继续燃烧?〕3、刚刚我们都说了自己的想法,那我们的推测是?〔课件出示:我们的推测:A蜡烛会熄灭 B蜡烛不会熄灭C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4、我们推测的理由是?〔杯中的氧气会逐渐用完。
〕5、结果到底怎样?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教师演示实验。
〕6、师:你观察到什么现象?7、看来我们刚刚的推测有肯定的道理。
课件出示我们的解释。
〔因为燃烧需要氧气,杯中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氧气逐渐用完了,所以蜡烛会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二、探究两支蜡烛的燃烧1、师:现在老师有两根长短不同的蜡烛,点燃后分别罩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里,可能会观察到什么现象?2、如果依据我们前面的解释来推测,结果会是怎样的?〔课件点击返回前一长记录单。
〕小组商量,并写出你们的推测理由。
3、师:哪一组情愿先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想法。
其他同学认真听,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或需要补充的可以及时提出。
〔长蜡烛杯中的氧气略少于短蜡烛杯中的氧气,杯中的氧气根本上同时用完,两支蜡烛根本上同时熄灭。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蜡烛能燃烧多久》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蜡烛能燃烧多久》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经历一个不断否定与纠正自己的推测的思维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知识:使学生明白杯子里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燃烧产生的热空气占据了杯子的顶端,杯子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杯子里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燃烧产生的热空气占据了杯子的顶端,杯子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
教学准备:教师:支蜡烛、两个玻璃杯、一个长杯、塑料袋、香。
学生:两个玻璃杯、实验记录单、两支长短不一样的蜡烛、火柴、香、萝卜。
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新课1、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罩上一只玻璃杯,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2、师:是这样吗?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3、刚才我们都说了自己的想法,那我们的推测是?4、我们推测的理由是?5、结果到底怎样?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6、师:你观察到什么现象?7、看来我们刚才的推测有一定的道理。
课件出示我们的解释。
二、探究两支蜡烛的燃烧1、师:现在老师有两根长短不同的蜡烛,点燃后分别罩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里,可能会观察到什么现象?2、如果根据我们前面的解释来推测,结果会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并写出你们的推测理由。
3、师:哪一组愿意先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想法。
其他同学认真听,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或需要补充的可以及时提出。
4、师:刚才同学们都交流了自己的想法。
到底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材料自己去做实验。
6、学生实验。
汇报实验现象:你们观察到的什么现象?7、如果根据前面的结论推测,两支蜡烛应该是基本上同时熄灭的。
而我们的实验结果是,这说明了什么?看来我们前面的结论有问题。
三、进一步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1、师:那为什么杯中还有氧气,蜡烛还是熄灭了?2、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老师这儿有个有趣的实验,可能会给你们一些帮助。
请位同学上来帮一下老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蜡烛能燃烧多久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蜡烛能燃烧多久教案
蜡烛能燃烧多久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个对蜡烛会熄灭与保持蜡烛燃烧的探究活动过程;
2、经历一个不断否定与纠正自己的扒测的思维过程。
3、能够设计一些实验解决自己不断产生的疑惑,并且形成自己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经历一个对蜡烛会熄灭与保持蜡烛燃烧的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不断否定与纠正自己的扒测的思维过程
教学用具:两个下班杯、两支长短不一样的蜡烛、火柴、棋子若干、塑料吸管、洗耳球。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如果将点炮灰的蜡烛罩在玻璃里结果会鼾声样?你是鼾声么想的?实际观测多少时间后玻璃杯里的蜡烛会熄灭。
二、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1、点燃一高一低两支蜡烛,同时罩上两个大小的玻璃杯,推测:蜡烛能燃烧多久?哪支先熄
到了什么现象?是怎么想的?这些实验是受到了生活中哪些现旬的启发?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蜡烛能够燃烧多久》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蜡烛能够燃烧多久》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蜡烛能够燃烧多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经历一个对蜡烛能燃烧多久的探究过程。
2、通过猜测和实测,经历一个不断否定与纠正自己推测的思维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经历一个对蜡烛能燃烧多久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准备教师:大、小玻杯各一,长、短蜡烛各一,火柴一盒学生:每小组小玻杯一个,长短蜡烛各一,火柴一盒四、教学过程出示蜡烛和玻杯问:将点燃的蜡烛罩在玻杯里结果会怎样?你们估计蜡烛在玻杯里能燃烧多久呢?试一下,世纪实怎样?师演示操作问:请小组预测蜡烛在这个玻杯里又能燃烧多久?根据学生表述板书记录预测时间本课第一个学生自行进行实验的活动。
通过此活动中的猜测和实测,学生将经历第一个否定自己的过程。
要求学生实测,提出实测要求:1、进行三次实测并取三次数据的平均数,并记录这个平均数2、燃烧过后的火柴请放入培养皿3、请注意安全,不要被火苗烧着问:这只蜡烛在玻杯里能燃烧多久?问:为什么这么预测?试试,实际是怎样的?教师记录学生实测数据。
通过本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预测时间的原因。
通过这个思考,学生将再次经历不断纠正自己推测的过程,并初步说出推测原因。
问:如果将长短两只蜡烛同时罩在玻杯里,蜡烛能燃烧多久呢?请预测。
你们这么预测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再试试实际是怎样的?记录学生观察的现象。
学生通过活动3将再次发现预测和实测不同的实验结果,再次经历否定自己和不断纠正自己推测的过程。
说:通过上面三个实验,大家想想怎样延长蜡烛在玻杯里燃烧的时间?说:请小组验证一下大家讨论的方法。
六年级科学:《蜡烛能燃烧多久》教案设计

六年级科学:《蜡烛能燃烧多久》教案设计六年级科学:《蜡烛能燃烧多久》教案设计【单元分析】本单元共有八个课题,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观察研究热和热传递现象,后半部分则重点探究由热引起的燃烧现象。
“热”部分的主要活动有:了解生活中有哪些热源,我们的身体可从哪些途径获得热能;观察热传递的过程;感知不同材料物体的传热速度;选择使用合适材料控制热传递的速度等。
“燃烧”部分的主要活动有:观察燃烧现象;探究燃烧与温度和空气的关系;了解人类对火的利用;学习如何安全用火等。
【课时分析】本课教学内容非常有趣,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也非常有益。
教学中安排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教学蜡烛能燃烧多久,第二课时教学怎样让蜡烛继续燃烧。
第一课主要安排两个探究活动,蜡烛在杯子里熄灭上节课学生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杯子里的氧气被燃烧完了。
真的是氧气被燃烧完了吗?这节课的探究就从这里开始。
探究活动一:用一个玻璃杯罩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计算蜡烛在杯内燃烧的时间有多长呢。
这部分的教学教师着重于数据的处理上。
探究活动二:分别在2个杯子和1个杯子中,比较两支长短不同的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
这部分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观测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从而不断地进行思考及修正已有的认识。
教学的拓展安排2个小实验,在钟罩里,两支长短不同的蜡烛会怎样?如何才能使蜡烛继续燃烧呢?实验结果出乎学生意料之外,学生带着问题结束这一课的学习,并为第2课时作铺垫。
【课时目标】1、经历一个对蜡烛会熄灭与保持蜡烛燃烧的探究活动过程;2、经历一个不断否定与纠正自己的推测的思维过程;3、能够设计一些实验解决自己不断产生的疑惑,并且形成自己的实验报告;4、使学生明白杯子里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氧气不足;5、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思路】1、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作出假设,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形成认识、巩固认识、否定自己不正确的认识、形成新的正确认识的科学思维过程。
蜡烛的燃烧教案及反思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2课《蜡烛的燃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蜡烛的燃烧”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2 课。
本课在观察蜡烛燃烧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燃烧现象及其本质的理解。
通过巧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燃烧生成的气体和烧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帮助学生动手、动脑观察燃烧现象,并透过现象分析本质,陈述证据和结果,锻炼其科学思维逻辑。
本课共由两个活动组成。
活动1“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帮助学生认识燃烧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解决“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现象问题。
活动2“蜡烛能一直燃烧吗”,是在学生进一步认识燃烧的基础上,探究“蜡烛能一直燃烧吗”问题;体会基于实验现象,整理与分析信息,最后陈述有力证据与结果的科学逻辑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在上一节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物质变化有初步的感受与了解,能对物质前后变化进行观察与描述。
蜡烛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也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此却无从了解。
因此,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通过检验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通过蜡烛能一直燃烧吗,帮助学生观察燃烧现象,理解燃烧的变化过程和本质,进一步体会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1.能观察并描述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伴随着的现象。
2.能通过实验获得证据,确定物体变化后构成物体的物质是否发生改变。
3.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4.能基于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等信息,知道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教学重点】搜集实验证据,理解蜡烛燃烧的本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和记录进行有理据地分析,理解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新物质,蜡烛燃烧是一种物质变化。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蜡烛、打火机、木垫、烧杯、澄清石灰水、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
学具准备:蜡烛、打火机、木垫、烧杯、澄清石灰水、《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波波、妍妍和琪琪来到彬彬的生日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蜡烛能燃烧多久》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经历一个不断否定与纠正自己的推测的思维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知识:使学生明白杯子里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燃烧产生的热空气占据了杯子的顶端,杯子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杯子里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燃烧产生的热空气占据了杯子的顶端,杯子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
教学准备:教师: 6支蜡烛、两个玻璃杯、一个长杯、塑料袋、香。
学生:两个玻璃杯、实验记录单、两支长短不一样的蜡烛、火柴、香、萝卜。
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新课1、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罩上一只玻璃杯,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2、师:是这样吗?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课件出示研究记录单,研究的问题:蜡烛能不能在杯中继续燃烧?)3、刚才我们都说了自己的想法,那我们的推测是?(课件出示:我们的推测:A蜡烛会熄灭 B蜡烛不会熄灭C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4、我们推测的理由是?(杯中的氧气会逐渐用完。
)5、结果到底怎样?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教师演示实验。
)6、师:你观察到什么现象?7、看来我们刚才的推测有一定的道理。
课件出示我们的解释。
(因为燃烧需要氧气,杯中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氧气逐渐用完了,所以蜡烛会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二、探究两支蜡烛的燃烧1、师:现在老师有两根长短不同的蜡烛,点燃后分别罩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里,可能会观察到什么现象?2、如果根据我们前面的解释来推测,结果会是怎样的?(课件点击返回前一长记录单。
)小组讨论,并写出你们的推测理由。
3、师:哪一组愿意先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想法。
其他同学认真听,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或需要补充的可以及时提出。
(长蜡烛杯中的氧气略少于短蜡烛杯中的氧气,杯中的氧气基本上同时用完,两支蜡烛基本上同时熄灭。
)4、师:刚才同学们都交流了自己的想法。
到底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材料自己去做实验。
6、学生实验。
汇报实验现象:你们观察到的什么现象?7、如果根据前面的结论推测,两支蜡烛应该是基本上同时熄灭的。
而我们的实验结果是(),这说明了什么?看来我们前面的结论有问题。
三、进一步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1、师:那为什么杯中还有氧气,蜡烛还是熄灭了?(汇报时要代表小组的观点发言)2、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老师这儿有个有趣的实验,可能会给你们一些帮助。
请位同学上来帮一下老师。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3、教师演示实验:利用三支蜡烛燃烧产生的热气,使塑料袋飞起来。
4、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燃烧产生了热气,热的气体比较轻,所以能飞起来。
和热气球原理一样。
)5、师:你能不能通过这个小实验的发现来解释一下,杯中还有氧气,蜡烛却熄灭了?(蜡烛在杯中燃烧产生了一些不支持燃烧的热气,这些热气比较轻占据了杯子的顶部,下面的氧气上不来。
蜡烛的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所以蜡烛熄灭了。
)四、探究长蜡烛先熄灭的原因1、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长的蜡烛先熄灭,短的蜡烛后熄灭?2、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的解释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3、反馈:你们组的解释是怎样的?(汇报时要代表小组的观点发言)(热空气慢慢往下蔓延,占据了杯子的上方,蜡烛燃烧的只是火苗上方的氧气,长的蜡烛上面氧气少,所以长的蜡烛先熄灭。
短的蜡烛上面的氧气多,所以短的蜡烛后熄灭。
)4、我们的推测很有道理,那我们能不能想办法看到这些热气?(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热气。
)5、今天老师给你们每组准备了香,自己做一做实验。
看看和你们的想法是不是一样。
6、学生实验香的燃烧。
7、汇报实验现象。
8、现在哪个小组能再回过头,完整的解释一下长蜡烛先熄灭的原因。
9、修改实验报告单上的解释。
五、课外思考:如果把下面垫上棋子,让杯子底部留空,蜡烛还能不能继续燃烧?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经历一个不断否定与纠正自己的推测的思维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知识:使学生明白杯子里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燃烧产生的热空气占据了杯子的顶端,杯子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杯子里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燃烧产生的热空气占据了杯子的顶端,杯子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
教学准备:教师: 6支蜡烛、两个玻璃杯、一个长杯、塑料袋、香。
学生:两个玻璃杯、实验记录单、两支长短不一样的蜡烛、火柴、香、萝卜。
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新课1、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罩上一只玻璃杯,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2、师:是这样吗?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课件出示研究记录单,研究的问题:蜡烛能不能在杯中继续燃烧?)3、刚才我们都说了自己的想法,那我们的推测是?(课件出示:我们的推测:A蜡烛会熄灭 B蜡烛不会熄灭C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4、我们推测的理由是?(杯中的氧气会逐渐用完。
)5、结果到底怎样?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教师演示实验。
)6、师:你观察到什么现象?7、看来我们刚才的推测有一定的道理。
课件出示我们的解释。
(因为燃烧需要氧气,杯中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氧气逐渐用完了,所以蜡烛会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二、探究两支蜡烛的燃烧1、师:现在老师有两根长短不同的蜡烛,点燃后分别罩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里,可能会观察到什么现象?2、如果根据我们前面的解释来推测,结果会是怎样的?(课件点击返回前一长记录单。
)小组讨论,并写出你们的推测理由。
3、师:哪一组愿意先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想法。
其他同学认真听,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或需要补充的可以及时提出。
(长蜡烛杯中的氧气略少于短蜡烛杯中的氧气,杯中的氧气基本上同时用完,两支蜡烛基本上同时熄灭。
)4、师:刚才同学们都交流了自己的想法。
到底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材料自己去做实验。
6、学生实验。
汇报实验现象:你们观察到的什么现象?7、如果根据前面的结论推测,两支蜡烛应该是基本上同时熄灭的。
而我们的实验结果是(),这说明了什么?看来我们前面的结论有问题。
三、进一步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1、师:那为什么杯中还有氧气,蜡烛还是熄灭了?(汇报时要代表小组的观点发言)2、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老师这儿有个有趣的实验,可能会给你们一些帮助。
请位同学上来帮一下老师。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3、教师演示实验:利用三支蜡烛燃烧产生的热气,使塑料袋飞起来。
4、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燃烧产生了热气,热的气体比较轻,所以能飞起来。
和热气球原理一样。
)5、师:你能不能通过这个小实验的发现来解释一下,杯中还有氧气,蜡烛却熄灭了?(蜡烛在杯中燃烧产生了一些不支持燃烧的热气,这些热气比较轻占据了杯子的顶部,下面的氧气上不来。
蜡烛的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所以蜡烛熄灭了。
)四、探究长蜡烛先熄灭的原因1、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长的蜡烛先熄灭,短的蜡烛后熄灭?2、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的解释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3、反馈:你们组的解释是怎样的?(汇报时要代表小组的观点发言)(热空气慢慢往下蔓延,占据了杯子的上方,蜡烛燃烧的只是火苗上方的氧气,长的蜡烛上面氧气少,所以长的蜡烛先熄灭。
短的蜡烛上面的氧气多,所以短的蜡烛后熄灭。
)4、我们的推测很有道理,那我们能不能想办法看到这些热气?(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热气。
)5、今天老师给你们每组准备了香,自己做一做实验。
看看和你们的想法是不是一样。
6、学生实验香的燃烧。
7、汇报实验现象。
8、现在哪个小组能再回过头,完整的解释一下长蜡烛先熄灭的原因。
9、修改实验报告单上的解释。
五、课外思考:如果把下面垫上棋子,让杯子底部留空,蜡烛还能不能继续燃烧?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经历一个不断否定与纠正自己的推测的思维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知识:使学生明白杯子里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燃烧产生的热空气占据了杯子的顶端,杯子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杯子里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燃烧产生的热空气占据了杯子的顶端,杯子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
教学准备:教师: 6支蜡烛、两个玻璃杯、一个长杯、塑料袋、香。
学生:两个玻璃杯、实验记录单、两支长短不一样的蜡烛、火柴、香、萝卜。
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新课1、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罩上一只玻璃杯,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2、师:是这样吗?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课件出示研究记录单,研究的问题:蜡烛能不能在杯中继续燃烧?)3、刚才我们都说了自己的想法,那我们的推测是?(课件出示:我们的推测:A蜡烛会熄灭 B蜡烛不会熄灭C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4、我们推测的理由是?(杯中的氧气会逐渐用完。
)5、结果到底怎样?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教师演示实验。
)6、师:你观察到什么现象?7、看来我们刚才的推测有一定的道理。
课件出示我们的解释。
(因为燃烧需要氧气,杯中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氧气逐渐用完了,所以蜡烛会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二、探究两支蜡烛的燃烧1、师:现在老师有两根长短不同的蜡烛,点燃后分别罩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里,可能会观察到什么现象?2、如果根据我们前面的解释来推测,结果会是怎样的?(课件点击返回前一长记录单。
)小组讨论,并写出你们的推测理由。
3、师:哪一组愿意先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想法。
其他同学认真听,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或需要补充的可以及时提出。
(长蜡烛杯中的氧气略少于短蜡烛杯中的氧气,杯中的氧气基本上同时用完,两支蜡烛基本上同时熄灭。
)4、师:刚才同学们都交流了自己的想法。
到底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材料自己去做实验。
6、学生实验。
汇报实验现象:你们观察到的什么现象?7、如果根据前面的结论推测,两支蜡烛应该是基本上同时熄灭的。
而我们的实验结果是(),这说明了什么?看来我们前面的结论有问题。
三、进一步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1、师:那为什么杯中还有氧气,蜡烛还是熄灭了?(汇报时要代表小组的观点发言)2、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老师这儿有个有趣的实验,可能会给你们一些帮助。
请位同学上来帮一下老师。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3、教师演示实验:利用三支蜡烛燃烧产生的热气,使塑料袋飞起来。
4、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燃烧产生了热气,热的气体比较轻,所以能飞起来。
和热气球原理一样。
)5、师:你能不能通过这个小实验的发现来解释一下,杯中还有氧气,蜡烛却熄灭了?(蜡烛在杯中燃烧产生了一些不支持燃烧的热气,这些热气比较轻占据了杯子的顶部,下面的氧气上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