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服务类)第17课《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学设计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通过顺序和倒叙写法的对比,掌握倒叙手法。
(二)研读课文,把握面包师傅有品位、绝技随身、知恩图报的人物形象。
(三)通过课文的学习以及对课外小故事的了解,懂得拥有一技之长对人生的深刻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一)把握面包师傅,有品位,绝技随身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图片及提问导入)师:在上课之前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平时喜欢吃面包吗?情景一生:不喜欢师:我听到大部分同学说不喜欢,我们班男生比较多,而面包大部分属于甜食,女生会比较喜欢,男生们在选择给自己的妈妈、姐姐或者妹妹买吃的时,面包或者蛋糕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我们在面包店常见的面包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PPT中的面包图)情景二生:喜欢师:听到大部分同学说喜欢,很巧,我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吃。
那我们在面包店常见的面包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PPT中的面包图)师:这些面包看起来就很香,很好吃,今天就让我们在面包的香气中一起学习新的课文《那一年,面包飘香》,一起看看文中写了一个怎样的面包师,又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整体把握1.了解作者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生:李家同师:是的,大家可以根据文章注释和投影上的信息对李家同先生有大概的了解,你们看,这个就是李佳桐先生的照片,看起来就十分博学。
2.把握文章内容师:接下来我会播放课文音频,大家一边看课文,一边听朗读,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以下问题,待会找同学回答。
(默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以下问题,待会找同学回答)(1)文章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文中主要讲了哪些人?他们是什么关系?(3)叙述手法一般可以分为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文章采用了什么叙述手法?师:好的,大部分同学应该都找到了答案,第一个问题,谁来回答?(顺便说一下,回答问题可以加平时分)生:~师:好的,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其他人还有没有不一样的表述呢?生:~师:很好,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不错,来一起看到PPT ,这是对整个故事比较详细的总结。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教案标题: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面包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对食物制作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面包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面包制作所需食材和工具。
2. 制作面包的步骤和技巧的介绍材料。
3. 分组安排。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让学生回忆起他们小时候的美好回忆,例如家人一起制作食物的经历。
- 引发学生对面包的兴趣,询问他们是否喜欢吃面包,以及他们是否尝试过制作面包。
2. 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面包的制作过程,并解释每个步骤的重要性。
- 介绍面包制作所需的食材和工具,并讲解其作用。
3. 分组活动(2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和指导小组活动。
- 给每个小组提供所需食材和工具。
- 每个小组按照讲解的步骤和技巧制作面包。
-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造力,例如可以尝试制作不同形状或添加不同的馅料。
4. 展示和分享(10分钟):-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面包,并分享他们的制作心得和体会。
-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提出问题和给予建议。
5. 总结(5分钟):- 总结面包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以及他们对面包制作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面包师傅来学校进行面包制作的示范和讲解,让学生学习更高级的面包制作技巧。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面包店或烘焙工坊,让他们亲身体验面包制作的过程。
3. 组织学生参加面包制作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技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听取学生的分享和展示,评估他们对面包制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
生回答。 好好念书。现在,他自主创业开了
提示:好处是既增 家面包店,这几个月来,他一直派
强文章可读性,又便于 人给我送来全台湾都找不到的面
设置悬念,层层推进故 包。有一天,我找到了这家面包店,
事情节。 大师傅热情地招待了我,我在那受 到了特别的照顾,吃到了满口留香 的刚出炉的食物,后来,伙计还拿 拿出了一个大信封,里面都是数学 心算题。临走,我为他是我的学生 而感到骄傲。
课题
《那一年面包飘香》
课型
讲读课
①通过学习本文,理解和体会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
知识能力 法。
教
目标
②通过运用对比手法,让学生深刻领会文章运用倒叙手法和设
学
置悬念的作用。
目
①运用引导点拨法,通过学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筛
的 过 程 和 方 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 ②运用合作探究法,通过师生对话、生生讨论,培养学生围绕
去一定比例的员工。然而,毫不起
钟)
眼的贝尔蒙多却年年安然无事
有了一技之长,所以你 的兴趣,引
就是最出色的。
导学生进入
——那位贵妇人是酒店最重要的
学习状态。
客人,而他,可爱的贝尔蒙多则成
为酒店里不可或缺的人。
提问: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个面包飘
香的故事,从中你又会得到怎样的
启示呢
1、教师展示 PPT 上的填空题:
万元;2003 年,他主持 发 学 生 学 习
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 集电器”技改项目,获 技 能 的 热
国家实用型发明专利。 情。
六、课堂 总结 (2 分 钟)
面包师傅的成长和创业史
中职语文公开课《那一年-面包飘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让学生深刻领会文章运用倒叙手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引导点拨法,通过学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文,领悟“不要学坏,总要有一技随身!”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品味体现本文深刻思想内涵的句子“不要学坏,要有一技随身!”,启发学生学会感恩,学好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物
教学过程
教环节
教学步骤
教学意图
一、提问身边事,实物导入
1、预习检查:学校附近的面包店
2、尝一尝,说一说
3、面包小厨贝尔蒙多的故事
引出一技之长改变命运,引发感慨。
二、走进小说,疏通文意
1、合作朗读,疏通文意,掌握人物关系
2、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点拨:比对正叙与倒叙两者的区别
让学生深刻感悟作者的“面包奇遇”,同时也了解面包师傅的“逆袭人生”。
2、走进作者李家同——“台湾的良心”
走近面包师傅内心世界,让学生理解“感恩”之心。
五、直面挫折,正视自我
举例成龙,以成龙的歌鼓舞学生学会感恩,正确对待逆境。
通过真实案例使中职学生在高中阶段树立自信,正确对待挫折,努力学习一技之长并懂得感恩。
三、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品味作者李家同对于大师傅的忠告:不要学坏,要有一技随身
2、小组讨论:面包师傅的逆袭原因(找到具体语段)
3、概括面包师傅的人生经历
通过筛选文本信息,找到面包师傅“逆袭”的原因。
四、聚焦作者,感悟师恩
1、小组讨论:除了面包技艺精湛,面包师傅还有
什么绝技使他人生逆袭?明确:难忘师恩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
宾川县职业高级中学王毅波
课题
《那一年面包飘香》
课型
探究研讨型
设计意图
《那一年,面包飘香》是中等职业学校选修内容基础模块第四单元“职场起点”,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以面包为线索通过倒叙的手法,演绎了一个充满爱的温馨故事。因此本教学设计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七个教学环节,通过解读故事,真正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同时,又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并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再创造,通过激活教材,使学生感悟面包师的人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生活观,引领学生融入现实社会,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职校学习中。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回答。
运用顺叙和倒叙两种方法叙述情节,通过对比,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到倒叙的特点和作用。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降低了学习难度。
4、提问:作者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了前面,那么他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文章设置哪些悬念(1-6段)?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回答。提示:倒叙。
1、老师为什么要劝告学生不要学坏?
小学
智力平平
学习用功
成绩优秀
初中
家境பைடு நூலகம்好
叛逆
理想破灭
学生品读第11-18段,看看面包师傅走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找细节,讨论概括。
2、“总要有一技随身”,那么面包师傅的技艺如何呢?
品读句子“我当年劝他要学得一技随身,他现在岂止一技随身,他应该是绝技随身了。” 请学生讨论并找出体现面包师傅制作面包技艺精湛的句子。
提问: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K12学习】《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那一年,面包飘香李家同教学目标:1、学习倒叙手法和悬念的运用2、领悟一技之长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1、倒叙的叙述方法;2、把握人物形象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研讨法、提问法、比较阅读法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二课时一、导入讲述动画片“烤焦面包”的故事:烤焦面包原本是一块用日本顶级的红豆馅料制作,一天只发售20个的红豆面包。
可惜的是,当烤焦面包正兴高采烈地期望出炉的那一刻,竟不幸掉进火炉,等到被发现时,名贵的身躯早已被烧焦,且发出阵阵臭味。
从此烤焦面包性情大变,意志消沉。
他觉得自己不受别人的喜爱,他感受到人情的冷暖,于是开始自暴自弃,抽烟酗酒,终日无所事事。
一旦遇到新鲜面包,只对他们发牢骚。
不过,他也有发奋的时候,有时他会看看那本“怎样成为好吃的面包”的书。
他会对目标不明确的“漂亮面包”进行说教,甚或做出疯狂挤进售卖袋的过激行为。
讨论:烤焦面包为什么如此沮丧,觉得人生没有希望,甚至想放弃它的面包人生?烤焦面包,你想到了什么?明确:“烤焦”这件事对于面包来说是不可逆的,即使用尽各种方法,也无法使自己变回“漂亮面包”。
因为家庭、个人、学习等方面的种种原因,同学们上了职高,但你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甘于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你们提起名牌大学仍然两眼放光。
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心、够坚强,我们职高生仍有机会重拾信心,创造幸福的人生,做一个“永远烤不焦的面包”。
再看烤焦面包,即使知道人生是完全没希望的,仍然会偶尔振作,我们还有什么理一蹶不振意志消沉或者自暴自弃呢?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从题目入手,学生齐读题目,指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得信息,带着思考进入文本。
课文结构分析全文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
第二部分“我”做客面包店,品尝飘香的面包。
第三部分追忆面包师傅学生时代的一段往事。
第四部分“我”与老板会面。
第五部分写“我”的评价和感受。
问题:“飘香”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面包吗?从“飘香”着手,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深入文本探究。
中职语文《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word)
第一部分: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
第二部分:“我”尾随到面包店,获良好招待,品尝到飘香的面包
第三部分:“我”追忆起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第四部分:“我”与面包店老板见面,揭开谜底。
第五部分:“我”的感受:有一个得意高徒;鼓励和关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3.本文采用了一种怎样的叙述方法?该方法有什么作用?
①我一口咬下去,发现薄饼里有馅的汁进去了,馅已经很好吃,因为馅汁进入了薄饼里,饼本身也好吃得不得了。(正面描写)②这些面包果真高级,我在全台湾各个面包店去找,都没有找到这种面包;我听到外面人声嘈杂,原来大批食客也在享受每天出炉一次的烤卷饼。(侧面描写)
3.面包师傅也曾一度叛逆,是什么让他最终获得成功?
五、课堂总结
面包师傅的成长和创业史告诉我们:在逆境中也不要放弃希望,应懂得感恩,保持善良。并且尊重内心的意愿,只要为热爱的事业努力付出,就能从中收获快乐和满足。记住那句话:“不要学坏,总要有一技随身!”
六、本课练习
采用倒叙的方式改写下面这个小故事,要求:不改变故事原意。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方法。
(倒叙即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的作用:
(1)新颖,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2)设置悬念,层层推进,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4.文章设置哪几个悬念呢?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学详案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学详案【教材学情分析】1.文本定位:《那一年,面包飘香》是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职业模块)第六单元中的自读篇目。
本单元的话题是“关爱与和谐”,讲述充满关爱而让人们和谐相处、得到幸福的故事(道理),说明了生活在社会里,每个人都需要关爱,也都可以关爱他人。
单元教学重点是学习如何筛选和利用信息;通过解读文本领会其中蕴含的意义,懂得关爱他人。
2.文本分析:课文叙述了一位在逆境中成功创业的年轻面包师傅的故事。
蕴含在故事中的深刻道理是,即使人生多坎坷,但成才的道路是宽广的,只要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自暴自弃,踏实上进,学得一门技术,立志创业,一定能获得社会和人们的赞誉。
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关爱身陷困境的人们,伸出一把手,就能改变他人的命运,自己也将感到无比温暖。
3.学情分析:对于高二的绝大多数学生而言,理解掌握面包师立志创业的精神并不十分困难,但对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提倡社会关怀、关爱弱势群体”写作思想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层次,通过多种形式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引领学生与作者、文本展开对话,引导学生感受温暖的力量,学会关爱他人,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目标】1.借助复述训练学习倒叙手法,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体会其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2.通过完成从文本中寻找依据的任务,锻炼筛选关键信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阐释的能力。
3.通过品“面包”滋味,联系文本和生活品读温暖,学会关爱,领悟“树立自信,拥有一技之长”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品读关键语句,理解朴实语言中蕴含的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拓展材料的解读,引导学生思考“关爱”的内涵,领悟作者的写作思想。
(理由:本文在教育学生身上多处暗含着作者“尊重他人,关注弱势群体”的思想,语言朴素自然,却又于平易中寓深意,需要细细品味。
文中老师的品质能给职高学生深刻的启迪——关爱他人,收获温暖;而老师从学生身上感受到的无比温暖,又是“爱”的反哺,则需要老师带领学生深入解读。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倒叙手法和悬念的运用2、运用合作探究法,通过师生对话、生生讨论,培养学生解读文本合作探究的能力。
3、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牢牢树立自信心,树立“不要学坏,要有一技之长”的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领悟“不要学坏,总要有一技随身!”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中的很多同学由于多种原因初中成绩不理想,不能升入普高、大学,但在你们的内心深处又十分羡慕大学,特别羡慕清华、北大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未来也完全和他们不能比。
真的如此吗?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讲述了一个初中未读完就辍学,但他自强不息,最终学得一技之长而走向成功的人。
二、阅读感知,整体把握1、这个故事有几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小结:两个人物,面包师傅和“我”;他们是师生关系2、请你说说“我”(老师)的这次“面包奇遇”,或者说说面包师傅(学生)的创业之路(选择其中一项完成)①学生分角度复述;②归纳小结:老师讲述了一段回忆,学生讲述了创业之路(教师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加以正确的引导)3、作者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了前面,那么他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文章设置哪几个悬念呢?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回答。
小结:倒叙。
悬念一,有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悬念二,老师来受到特别照顾;悬念三,老师吃了刚出炉的食物满口留香,大师傅说更精彩的在后面。
三、品读课文,深入探究请学生围绕文章结尾“我其实什么也没有教他,只教了他两件事,‘不要学坏,总要有一技随身。
’没有想到这两句话如此有用。
”这句话展开讨论。
1、老师为什么要劝告学生不要学坏?小学智力平平学习用功成绩优秀初中家境不好叛逆理想破灭学生品读第11-18段,看看面包师傅走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找细节,讨论概括。
2、“总要有一技随身”,那么面包师傅的技艺如何呢?品读句子“我当年劝他要学得一技随身,他现在岂止一技随身,他应该是绝技随身了。
”请学生讨论并找出体现面包师傅制作面包技艺精湛的句子。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
三、品 读课文, 深入探 究。(18 分钟)
请学生围绕文章结尾“我其
实什么也没有教他,只教了他两
件事,‘不要学坏,总要有一技
随身。’,没有想到这两句话如
此有用。”这句话展开讨论。
1、老师为什么要劝告学生不要学
引导学生筛选信
坏
息,找细节,讨论概
学生品读第 11-18 段,看看 括。
面包师傅走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课题
《那一年面包飘香》
课型
讲读课
①通过学习本文,理解和体会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
知识能力 方法。
目标
②通过运用对比手法,让学生深刻领会文章运用倒叙手法和
教
设置悬念的作用。
学
①运用引导点拨法,通过学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培养学生
他,可爱的贝尔蒙多则成为酒店
里不可或缺的人。
提问: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个面包
飘香的故事,从中你又会得到怎
样的启示呢
二、阅 读感 知,整 体把 握。 ( 11 分 钟)
1、教师展示 PPT 上的填空 题:
我最喜欢吃面包,这几个月 来我收到了不知名的人送来的面 包。我跟踪伙计来到了一家面包 店,大师傅热情地招待了我。我 在那受到了特别的照顾,吃到了 满口留香的刚出炉的食物,大师 傅说更精彩的还在后面。后来, 伙计拿出了一个大信封,里面都 是数学心算题。经过交谈得知, 原来大师傅就是老板,老板就是 我当年教过的一个学生,送面包 的就是老板,面包师傅永远是我 的得意高徒。
无特长,当时他唯一会做的一道
通过一
甜点,就是把两只苹果的果肉放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学案
了,馅已经很.好.吃.,因为馅 汁进入了薄饼里,饼本身也 好.吃.得.不.得.了.。(正面描写)
②这些面包果真高级,我在
优质参考资料
WORD 整理版
全台湾各个面包店去找,都 没有找到这种面包;我听到 外面人声嘈杂,原来大批食 客也在享.受.每天出炉一次的 烤卷饼。(侧面描写)
3、面包师傅不仅制作面包绝技随身, 而且还有其他的过人之处,请学生结合全文 概括。指导学生朗读第 5 段和第 11、19 段 中的相关句子。结合上面的分析,哪些词语 最能概括面包师傅的特点?引导学生再归 纳。
请学生围绕文章结尾“我其实什么也没
有教他,只教了他两件事,‘不要学坏,总
要有一技随身。’,没有想到这两句话如此有
用。”这句话展开讨论。
1、老师为什么要劝告学生不要学坏? 学生品读第 11-18 段,看看面包师傅走
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找 细节,讨论概括。
小学
三、品读 初中 课文,深入
WORD 整理版
课题
《那一年面包飘香》
课型
讲读课
①通过学习本文,理解和体会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知识能力
②通过运用对比手法,让学生深刻领会文章运用倒叙手法和设置悬
教
目标
念的作用。
学
①运用引导点拨法,通过学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筛选并
目
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的
②运用合作探究法,通过师生对话、生生讨论,培养学生围绕重点
由感性认识到理 性认识的认知规 律,降低了学习难 度。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回
答。
提示:倒叙。悬念一,
4、提问:作者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了前面,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
香,师恩飘香。 境、克服困
难、立志成
才的成功创
业者形象。
五、创 新讲谈
(10分 钟)
把班级学生分为两大组,第 一大组讨论第一大题。
1、面包师傅没有显赫的背 景,没有雄厚的资金,没有大学 的文凭,曾经还相当的叛逆,但 他仅仅从学做面包开始,在身处 逆境的情况下不气馁,克服困 难,立志创业成才,最终成功创 业。
品味体现本文深刻思想内涵的句子:“不
教学难点 要学坏,总要有一技随身!”,启发学生学习
做人、学好技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具】
多媒体辅助
教学内 容
与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 图
一、故 事导入
(2分 钟)
贝尔蒙多是巴黎一家豪华大 酒店的小伙计,他相貌普通,又 无特长,当时他唯一会做的一道 甜点,就是把两只苹果的果肉放 进一只苹果中,那只苹果就显得 很丰满,吃起来特别香甜。一 次,这道特别的甜点被一位长期 包住酒店的贵妇人发现了。她品 尝后,十分欣赏。她每次来酒 店,都会指名点那道贝尔蒙多做 的甜点。那几年,巴黎的经济萧 条,酒店里每年都裁去一定比例 的员工。然而,毫不起眼的贝尔 蒙多却年年安然无事——那位贵 妇人是酒店最重要的客人,而 他,可爱的贝尔蒙多则成为酒店 里不可或缺的人。
2、提问:不知名的人、大师 傅、老板、学生他们之间是怎样 的关系?他们和“我”的关系是 什么?
学生快速浏 情节,特设
计填空题的
览课文,结合填 形式来呈现 空题,把握课文 文章的主要
情节,通过
主要故事情节。 关键词的填
写来明晰人 物之间的关 系,从而更 好地感知课 文。
教师启发学 生回答。
提示:①不 知名的人=大师 傅=老板=学生
《那一年,面包飘香》优秀教案
那一年,面包飘香李家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文章倒叙的写法及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筛选关键信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阐释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领悟一技之长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倒叙的叙述方法;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点拨引导法;抓关键语句法。
【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问题调查:1.小学毕业前学习优秀的同学请举手。
2.初一时学习优秀者请举手。
3.羡慕北大、清华大学生的同学请举手。
4.认为自己将来比他们优秀的同学请举手。
(学情分析:一般情况下,第1个和第3个调查举手的同学较多一些,进入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多种原因初中成绩不理想,不能进入普高和大学,但他们内心深处又特别羡慕大学生。
而且他们对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不是很自信。
)看来,大家对自己的信心还很不足。
其实,我们都很不错的,有位作家也告诉我们,学业上一时没有跟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暴自弃。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李家同的文章《那一年,面包飘香》,或许学完以后大家会有新的认识。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给予薄饼嘈杂嚼槟榔心急如焚鞭长莫及不理不睬2.情节复述(1)学生复述故事情节问:作者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了前面,那么他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文章设置哪几个悬念呢?明确:倒叙。
悬念一,有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悬念二,老师来受到特别照顾;悬念三,老师吃了刚出炉的食物满口留香,大师傅说更精彩的在后面。
倒叙的作用:设置悬念,引起兴趣,增强可读性。
(2)如果把《项链》的故事用倒叙的方法来写,你认为应该把故事的哪个环节提到前面呢?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1.课文提到不知名的人、大师傅、老板、学生,他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他们和我是什么关系?①不知名的人=大师傅=老板=学生②师生关系2.概括学生的人生经历。
小学:心智平平,学习用功,成绩优秀初中:家境不好,极其叛逆,理想破灭后来:放弃升学,学做面包,绝技随身学生是一个绝技随身,成功创业,知恩图报的人。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
把班级学生分为两大组,第一大组讨论 名学生代表发言。
第一大题。
提示:作为学生,我知
1、面包师傅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雄 道了“积财千万,不如薄技 厚的资金,没有大学的文凭,曾经还相当的 在身。”职业没有贵贱之分, 叛逆,但他仅仅从学做面包开始,在身处逆 尊重内心的意愿,喜欢并努 境的情况下不气馁,克服困难,立志创业成 力付出,就能从工作中收获
飘.香.”既指老师收到和吃到 了满口留香风味独特的面
5、师生讨论“怎样理解题目那一年面 包,又指学生凭着自己制作
包飘香?”
面包的一技之长取得了创业
的成功,让人感到了成功的
馨香,同时也指当年老师送
给学生的那批面包永远在学
生心中飘香,师恩飘香。
四、师恩 难忘,走 近作者。
(1 分钟)
李家同,1939 年 1 月 5 日生于上海。 台湾资讯学者及作家。电机工程专家,曾任 国立清华大学校长。近年尝试散文写作,提 倡社会关怀、照顾弱势群体,并且推广英文 教育。
才,最终成功创业。
快乐和满足。作Biblioteka 一名技校提问 1、从这个故事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们要明白掌握一技之
五、创新 讲谈
(10 分钟)
提问 2、对你的职业规划有什么启示?
第二大组讨论第二大题。 2、为什么在老师看来,面包师傅和博 士生一样是了不起的?
长的重要性,更要有努力掌 握一技之长的决心和信心。
学生合作探究,请 1—2 名学生代表发言。
发现薄饼里有馅的汁进去
2、“总要有一技随身”,那么面包师傅 了,馅已经很.好.吃.,因为馅
的技艺如何呢?
汁进入了薄饼里,饼本身也
品读句子“我当年劝他要学得一技随身, 好.吃.得.不.得.了.。(正面描写)
职业教育《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章节
第一单元
课的类型
讲授
课时
课题
那一年,面包飘香
教具
教学目标
专业
能力
对主人公行为意义的分析、概括与体会。
方法
能力
引导整体感知,讨论归纳,分析借鉴
社会
能力
学习主人公积极乐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
教学重点
对主人公行为意义的分析、概括与体会。
提问:你认为是哪句话对“我”的触动大?
生答:“在其位,谋其职”。
这就是事业心与责任感。初入职场,在理想与现实有冲突时要面对现实,分析就业形势,还要分析自己素质、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使之合乎实际。不要好高骛远,要考虑如何把能做到的先做好。
1.默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讨论线索和文章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新课
课程
内容
第二课时
这个故事有几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一、深入探究
1、提问:接下来“我”是怎么做的?
生答:不急于找客户,而是做好准备工作。
请同学们朗读这部分内容,谈一谈从这些准备中体现出“我”具备哪些优点?
同桌讨论,答:仔细研究资料和样品;背熟有关情况;向公司的电工请教安装;制作文档,让同事当“客户”,听讲解,指出不足。这说明“我”细心、有能力、虚心。
师生问好
报告出勤人数
思考并回答问题
1
3
3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时间
分配
设计意图
课程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设计稿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设计理念】:1、坚持先学后教,强化预习。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坚守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2、坚持行为导向、任务驱动为方式,将教学内容隐含于各项任务与情境,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3、坚持以专业渗透、和谐共赢为目标,以提高语文素养为中心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
通过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创业观和生活观。
【课题】《那一年,面包飘香》【课时】1课时(45分钟)【内容分析】本文选自高教社《语文》(职业模块财经商贸服务类)第六单元第二篇。
单元学习的主题是“关爱与和谐”,学习的重点是如何筛选和利用信息。
本文是一篇选读课文,课文通过揭秘“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引出了一段跨越10年的师生情。
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故事情节悬念迭出、师生情感温馨动人,语言朴实、叙事性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内容比较简单,文本解读的任务基本可以由学生在预习环节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
为了避免学生解读的低幼化,必须通过活动化的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和创新思维训练,把学习的知识、能力转化为成果。
【学情分析】作为高二美术设计班的学生,大部分学生不久就会进入广告公司工作,专业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活动检验;职高学生语言表达意愿比较强烈,但是在正式场合因为缺乏自信不敢开口;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但是对文本解读容易浅尝辄止。
所以通过竞赛活动和课堂讨论的形式来扬长避短是本课设计的依据。
【设计亮点】1.坚持以学生为本,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基于学生的兴趣的提升、能力的提高为目标;竞赛活动贯穿课堂,自主、合作、探究落实到每一个环节;2.以拍摄广告宣传片代替文章内容的解读,以演员形象要求代替人物分析,以布景要求代替环境描写分析,以现场答辩完成重难点知识的启发引导,通过训练分析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3、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语文课堂有机融合,实现共赢。
职高《那一年,面包飘香》优秀教案3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1作者: 加入日期:11-02-11那一年,面包飘香温州市职业中专伍莉教学目标:1、学习倒叙手法和悬念的运用;2、领悟一技之长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倒叙的叙述方法;2、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程序设计:一、导入:走进职业高中的大门,同学们都是以学生和职业人的双重标准要求自己。
职场离我们已经不再遥远。
面对职场,你们准备好了吗?……职场之路是人生道路的重要环节,充满了希望和喜悦,也会有挑战和难关。
今天,我们走进一个故事,也许,它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二、阅读课文,准备回答:1、这个故事有几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2、请你说说“我”(老师)的这次“面包奇遇”,或者说说面包师傅(学生)的创业之路。
(选择其中一项完成)三、进入问题1:2个。
面包师傅和“我”,师生关系。
四、进入问题2:1、学生分角度复述;2、归纳:老师讲述了一段回忆,学生讲述了创业之路。
2、课文为什么选择“从尾说起”的角度?这是什么叙述方法?有什么好处?倒叙;新颖,增强可读性/便于设置悬念,层层推进。
(哪些悬念?)五、找一找,品一品请把视线集中在“我”(老师)和“面包师傅”(学生)身上: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从故事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1、学生再读课文,找细节,讨论概括。
面包师傅:家境不好、立志成才、绝技在身、创业成功、不忘师恩……(可提醒学生找主导人格:哪些因素对面包师傅的成功起相对重要的作用?)老师:关心学生、责任心强……(一袋面包给学生的影响,结合解题)2、插入作者介绍:李家同,电机工程专家,曾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研究领域为符号逻辑、计算方法设计、并行计算方法、算法设计分析、生物计算、生物信息等,对于以上的领域及国内的信息科学教育有卓越的贡献。
近年更尝试散文写作,提倡社会关怀、照顾弱势群体,并且推广英文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一年,面包飘香
李家同
教学目标:
1、学习倒叙手法和悬念的运用
2、领悟一技之长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倒叙的叙述方法;
2、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朗读法、质疑研讨法、提问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讲述动画片“烤焦面包”的故事:
烤焦面包原本是一块用日本顶级的红豆馅料制作,一天只发售20个的红豆面包。
可惜的是,当烤焦面包正兴高采烈地期望出炉的那一刻,竟不幸掉进火炉,等到被发现时,名贵的身躯早已被烧焦,且发出阵阵臭味。
从此烤焦面包性情大变,意志消沉。
他觉得自己不受别人的喜爱,他感受到人情的冷暖,于是开始自暴自弃,抽烟酗酒,终日无所事事。
一旦遇到新鲜面包,只对他们发牢骚。
不过,他也有发奋的时候,有时他会看看那本“怎样成为好吃的面包”的书。
他会对目标不明确的“漂亮面包”进行说教,甚或做出疯狂挤进售卖袋的过激行为。
讨论:烤焦面包为什么如此沮丧,觉得人生没有希望,甚至想放弃它的面包人生?
由烤焦面包,你想到了什么?
明确:“烤焦”这件事对于面包来说是不可逆的,即使用尽各种方法,也无法使自己变回“漂亮面包”。
因为家庭、个人、学习等方面的种种原因,同学们上了职高,但你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甘于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你们提起名牌大学仍然两眼放光。
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心、
够坚强,我们职高生仍有机会重拾信心,创造幸福的人生,做一个“永远烤不焦的面包”。
再看烤焦面包,即使知道人生是完全没希望的,仍然会偶尔振作,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一蹶不振意志消沉或者自暴自弃呢?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从题目入手,学生齐读题目,指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得信息,带着思考进入文本。
课文结构分析
全文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
第二部分(3-8)“我”做客面包店,品尝飘香的面包。
第三部分(9—13)追忆面包师傅学生时代的一段往事。
第四部分(14-18)“我”与老板会面。
第五部分(19-20)写“我”的评价和感受。
问题:
“飘香”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面包吗?从“飘香”着手,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深入文本探究。
(
三、合作探究,赏析研读
(通过设计几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引领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其筛选、整理概括信息的能力,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
)
(一)说说老师的面包奇遇。
(二)老师为学生做了哪些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作者介绍:
李家同,1939年生,台湾知名学者,曾任台湾静宜大学校长以及“暨南国际大学”资讯工程学系及资讯管理学系教授。
近年来从事创作,提倡社会关怀、照顾弱势群体,并且推广英文教育。
著作屡屡登上畅销书排行榜。
台湾媒体称其为“台湾的良心”。
还被台湾各大学传播系主任评为2008至2009年度典范名人(文化类)。
其曾祖父李瀚章是清末名臣李鸿章的哥哥,与作家张爱玲为同辈。
(四)面包师傅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各个阶段的表现是怎样的?
学生合作查找,筛选信息获得:小学:智力平平学习用功成绩优秀
初中:家境不好叛逆学习不用功
理想破灭
现在:绝技随身获得尊重不忘师恩
你认为他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1.老师的鼓励和爱。
2.自身因素:家境不好、没有学坏、立志成才、在坎坷中拼搏成才、绝技在身、创业成功、不忘师恩。
(设计此问题,是希望学生准确看待一个人的成功,从老师身上学习她真切的爱心,从学生身上学习他的奋斗精神,以达成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
(五)从这对师生身上,你分别感悟到了什么?(结合文中语句加以概括,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捕获要害信息。
)
(六)说说“面包”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七)本文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倒叙;推动故事情节,有利于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
第三、四课时
一、导入
问题调查法导入,了解学生自信心状态。
上新课前做以下问题的调查,要求:每个同学真实地举手表达。
请一位同学帮助老师统计各项调查的结果。
调查问题如下:
(一)小学毕业前学习优秀的同学请举手。
(二)自愿读职高的同学请举手。
(三)羡慕北大、清华大学生的同学请举手。
(四)你认为自己将来不比北大、清华的同学差的请举手。
导语:同学们,你们中的很多同学由于多种原因初中成绩不理想,不能升入普高、大学,但在你们的内心深处又十分羡慕大学,特别羡慕清华、北大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未来也完全和他们不能比。
真的如此吗?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讲述了一个初中未读完就辍学,但他自强不息,最终学得一技之长而走向成功的人。
二、感知课文
(一)阅读课文。
(二)回答问题:
1.这个故事有几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阅读课文,分析本文运用的记叙方式是什么,运用这一方式有什么好处?
明确:倒叙。
倒叙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形成悬念,引发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三、比较阅读
请与《再塑生命的人》比较阅读,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一)你认为两文中的老师是怎样的?
明确:
本文的老师:有爱心,不以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
莎莉文老师:了解儿童心理,讲究教育方式,充满爱心、耐心。
(二)你认为面包师傅和海伦具有怎样的特点?
面包师傅:好学、聪明(心算好)
遭遇坎坷(家境不好而辍学)
有上进心(很想升学、羡慕大学生)
自强不息(学做面包终于绝技在身)
海伦:求知欲强、善思好学、不屈不挠、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
(三)面包师傅和海伦都成功了,他们共同具有的品质是什么?
明确:自强不息,有拼搏精神。
四、赏析研读
(一)阅读文章④-⑧段,说说文中面包师傅的成功是怎样展示出来的?这是什么描写方式?
明确:通过老师在面包店的所见所闻展示出来的。
侧面描写。
(二)本文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没有华丽的词藻,平实、质朴,似涓涓细流,绵长深远,但心中有爱,自然感人肺腑。
五、小结
师生情,是人间最为美好的情感之一;尊师爱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作为老师,我从这篇课文中领悟到怎样做个好老师;作为学生,我们大家也应该从面包师傅的成功中悟到怎样做才能战胜挫折,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让我们各自都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获得心灵的熏陶吧。
六、拓展讨论
文章最后写到:“这个笑容带给了我无比的温暖。
我其实什么也没有教他,只教了他两件事,‘不要学坏,总要有一技随身’,没有想到这两句话如此有用。
”这里,写出了“我”的感受和评价,也就是对我的学生优秀品质的肯定。
(一)请结合自己的专业或爱好,谈谈你准备如何“一技随身”?
(二)文中的老师没有想到这两句话如此有用,请你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其实,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教给学生书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如何生存的方法。
有时一两句话也就足够了,足够影响一个学生一辈子。
正确的言行可以使学生得到最深刻的教育;不正确的言行,也同样在教育着孩子,使他们将来向不正确的道路上发展,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正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教育的力量不仅来自学校、来自教师,也来自家庭、来自社会。
应该说,这个社会的成年人都是教育者,只是扮演不同的角色,或者是正面,或者是反面。
而我们这些直接的教育者更要谨慎的把握好自己的言行,正确的引导学生,如何面对社会的种种,如何形成自己正确的
人生观,这才是我们教师应该做好的,也必须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