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诗歌:木偶戏
初三历史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三历史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伯里克里时代,雅典公民塔克里和妻女居住在一个小山村,作为一家之主的塔克里()A.因家庭贫困没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B.派奴隶哈比代表他出席公民大会C.因担任政府公职获得补贴D.与妻子一起参加公民大会时,把女儿托付他人2.下列属于古代西方文明成就的是()A.B.C.D.3.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
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组是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五大”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B.走自己的路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D.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科学发展4.九(1)班同学准备拍一个二战时期的历史短剧,如果请你为下图配音,你能选择的台词是:()A.“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演说和多数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只能用铁和血来解决”B.“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C.“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D.“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5.在中国近代,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以后出现了下图局面?()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人,给整个世界.”华莱士评述左宗棠的历史事件是()A.创办福州船政局B.收复台湾C.创办轮船招商局D.收复新疆7.(2017邵阳11题)2017年5月20,吴敦义当新一任中国国民党主席。
在记者会上,他表示,应尊重“九二共识”。
材料中的“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和坚持()A.一国两制B.两岸三通C.和平统一方针D.一个中国原则8.现在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天下大事。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二年级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二年级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二年级(精选篇1)前不久,我和其他小记者看了一场木偶戏。
这场戏主要讲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因为全程都是说本地土话,实在听不清楚,只能靠妈妈翻译。
不过也很开心,毕竟第一次看木偶戏,很新奇,想不到家乡还有这么有趣的艺术。
后来才知道,木偶戏是我们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了不起。
不禁对木偶戏的演员们充满了钦佩。
演出结束,我们找到演员们采访。
这些老艺人的年龄都已有70多了,他们自己说“快不能演了”。
老演员们告诉我们,玉林本地的木偶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唐朝的时候就有了。
天啊,原来是那么久远的了,太不可思议了。
“今天演的《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就是为你们警醒,这是我们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你们好好传承下去!”不过说是这样说,老演员们感叹说“要想传承下去也是困难重重”,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去高档次的电影厅看3d、5d电影,根本不愿意来这,更别说传承下来,到时候可能连会拿木偶的人也找不到……”,说到这儿,面前的这位老艺人眼里有一丝丝亮光,他流泪了。
木偶戏虽结束,我耳边却动荡着那位老艺人的声音,回想着老艺人说的话。
真的,就连爸爸--电脑和手机几乎成为他最重要的宝贝,有谁有兴趣去关心那么“落后”的东西呢?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下去,确实值得人们思量呀!老艺人们和我外公那辈人的兴趣爱好,我们不可能只凭着学业单一地来传承。
要想跨过这一个门槛,必须要接好这一棒,告诉后代们,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才可能永久地使它成为我们的骄傲。
就比如说我们的敦煌壁画,日子是一年年地过去,可是,总有一天它终究会消失,那我们的后代,就只能在它没有消失之前,尽量去把它拍成记录片,放在文学馆里存放着,给后人们看……我们的木偶戏也不例外,当然少不了影音资料,但如果我们继承了文化的传承,它就不会消失!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二年级(精选篇2)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二年十一班的郭嘉淇同学。
木偶戏《李白醉月》的创作
梨园撷英木偶戏《李白醉月》的创作■ 俞 涛 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摘 要〕木偶戏《李白醉月》在2012年第三届全国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大赛中荣获金狮奖“最佳表演奖”。
本文侧重点主要在木偶戏《李白醉月》的创作上,从剧本内容的选择到“李白”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塑造,再到人物语言的字斟句酌以使其铿锵有力,富有感染力,最后是表演舞台的贴切选取。
《李白醉月》的创作历程在本文得以重现的同时,也细致描写了创作者的创作心得。
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得以不朽。
〔关键词〕木偶艺术;李白醉月;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木偶表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脉。
在古代,木偶戏亦名为傀儡戏,是一种由人进行操纵表演的戏剧形态,更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
湖南木偶戏以杖头木偶戏为主,在湖湘大地的滋养下,饱受湖湘特有的山川地貌、气候、人文条件熏陶,经过长期的传承、保护、发展和创新,逐渐孕育形成了湖南木偶戏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2012年第三届全国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大赛中,本人自创自演的杖头木偶戏《李白醉月》荣获金狮奖“最佳表演奖”。
在创作过程中,本人通过分析人物,将表演重心放在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的抒发,运用传统杖头木偶表演艺术的手法,通过现场道白和吟唱,以及甩发、拿酒杯、拔剑、舞剑等操纵技巧,把表演和技巧融合在一起,充分展示了李白的人物个性和内心情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舞台展现。
由于整体表演得体到位,《李白醉月》得到了观众与专家的一致好评。
饰演“李白”这个角色,本人在创作过程以及舞台实践中深切体会到,无论哪门表演艺术要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浪淘沙而经久不衰,传承和创新缺一不可。
一、剧本内容的选择艺术作品是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和创作者个人主观思想感情相碰撞而产生的火花,因此艺术创作不应该忽视对作品背景的了解。
在创作木偶戏《李白醉月》之前,本人首先通过查阅大量关于李白的历史资料,对他在每个年龄段的性格变化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民间文化概论单项选择1.(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与价值观。
2.木偶戏由演手操纵木偶进行戏剧表演,属于(道具戏)系统。
3.“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夜睡到大天光。
”属于(仪式歌)。
4.(孟姜女)是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传说人物。
5.民间文学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的语气语调是(强音、假嗓)。
6.汉族第一首民间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是(两汉)时期的民间叙事诗。
7.从体裁来看,民间寓言主要是在寓意型的(动物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8.在西方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Folklore)。
9.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是出自于(《山海经》)。
10.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之为(箭垛人物形象)。
11.在中国神话中,(射日神话)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大地的主人。
12.水浒故事在(宋末元初)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13.远在2500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
14.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
15.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挪亚)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16.“尚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云南)。
17.在《圣经·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受蛇的引诱偷吃了伊甸园中的智慧果,从而发现了对方的性别差异,上帝只好将他们放逐到了人间。
18.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指的是(神话)。
19.“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打夜铁……”属于(儿歌)。
曲目木偶戏
音乐形象:灵巧、跳跃的 难点:跳音的指触感与音色控制 声音要求:短促、弹性
曲目:练习曲
音乐形象:圆滑、流动的 难点:连音的指触感与音色控制 声音要求:流畅、起伏
曲目:《三十里铺》
音乐形象:深沉、含蓄的 难点:歌唱性的音色控制 声音要求:连绵内在
旋律弹奏:
1.切分、附点的推进流畅,强调重音. 2.同音进行用手腕带指,不要切断旋律. 3.双音进行应保持乐句的连贯性.
重点练习:歌唱性音色的触键方法.
教法探讨
感知
理解
分析
表现
听
联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处理作品
演奏作品
直观
积厚、水到渠成
《百鸟朝凤》
简介:这是一首著名的山东民间乐曲.原为唢呐独奏.
旋律优美动人,情绪热烈欢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 地方色彩.
由王建中改编的钢琴独奏曲,充满生机,独具个性,是 中国风格的经典作品.乐曲前段是旋律,后段以模拟为 主.仿佛可以听到各种鸟叫.象征着黑暗的消失和朝 阳初升的生动意境.能召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形容扬州木偶戏的诗词
形容扬州木偶戏的诗词形容扬州木偶戏的诗词木偶戏,古称傀儡子、魁儡子。
唐代传至扬州。
扬州有“木偶之乡”的美誉,清代乾隆年间,提线木偶、布袋木偶、杖头木偶均曾盛行于扬州,扬州有“木偶之乡”的.称誉,其杖头木偶与泉州的提线木偶、漳州的布袋木偶齐名。
泰兴县素有“苏北木偶之乡”的称誉。
其杖头木偶大约于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从安徽传入。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形容扬州木偶戏的诗词,希望你喜欢。
1.咏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闷十二首杜甫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陈羽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月,不觉隋家陵树秋。
广陵诗权德舆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
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
夜看扬州市王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忆扬州徐凝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宿扬州李绅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扬州春词三首姚合(一)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二)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三)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
市廛持烛入,邻里漾船过。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春光荡城郭,满耳是笙歌。
扬州三首杜牧(一)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描写木偶戏的优美句子
描写木偶戏的优美句子1. 关于木偶戏的诗句郑板桥在《咏傀儡》一诗中写道:笑尔胸中无一物,本来朽木制为身。
衣冠也学诗文辈,面貌能惊市井人。
得意那知当局丑,旁观莫认戏场真。
纵教四肢能灵活,不藉提撕不屈伸。
这首诗除了讽喻时俗外,也对提线木偶艺术作了惟妙惟肖的描绘。
以下的一则,也勉强算吧:《咏傀儡》杨亿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
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
杨亿是宋初西昆体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诗,如《泪》、《无题》等组诗,颇能反映出西昆体诗的特点。
不过,其中也有与西昆体迥异之作。
上录《咏傀儡》便是一首别有风味的佳构。
这首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咏傀儡以言情,形象生动,耐人咀嚼。
诗题《咏傀儡》,意为吟咏木偶戏中的木偶。
诗的前两句“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鲍老”,是宋代戏剧中的角色;“郭郎”,是戏剧中的丑角,诗中系指木偶戏中的木偶。
这里,着墨无多,却使鲍老与郭郎的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写鲍老,突出一个“笑”字;写郭郎,则紧扣其“舞袖太郎当”(衣服宽大,与身材不称)。
透过这两行诗,我们仿佛目睹鲍老当筵笑郭郎的笑容,耳闻其笑语,也仿佛看到郭郎甩动着宽长的衣袖机械起舞的舞姿。
诗的后两句“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笔锋一转,作出假设:倘若让鲍老当筵舞,则鲍老的舞袖较之郭郎反而更显得宽长。
这两行诗,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哦,原来那个讥笑郭郎舞袖太郎当的鲍老,其舞袖更为郎当。
这样,鲍老就成了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角色,他对郭郎的讥笑,也就变为他的自我嘲笑。
显然,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色是寓讥刺于幽默之中,诗旨不在写鲍老笑郭郎舞袖太郎当,而在讥刺鲍老缺乏自知之明,以及傀儡的身不由己。
但诗人不是以一副严肃的面孔,声色俱厉地呵斥之,而是面露笑容,说出蕴藏着讥刺锋芒的幽默话来,从而,令人于一阵轻松发笑之后,陷入沉思,有所领悟。
这种寓讥刺于幽默之中的艺术,较之直露讥刺锋芒要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2. 古人赞美木偶技艺的诗句或诗歌有哪些郑板桥在《咏傀儡》一诗中写道:笑尔胸中无一物,本来朽木制为身. 衣冠也学诗文辈,面貌能惊市井人. 得意那知当局丑,旁观莫认戏场真. 纵教四肢能灵活,不藉提撕不屈伸. 这首诗除了讽喻时俗外,也对堤线木偶艺术作了惟妙惟肖的描绘. 以下的一则,也勉强算吧:《咏傀儡》杨亿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 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 杨亿是宋初西昆体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诗,如《泪》、《无题》等组诗,颇能反映出西昆体诗的特点.不过,其中也有与西昆体迥异之作.上录《咏傀儡》便是一首别有风味的佳构. 这首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咏傀儡以言情,形象生动,耐人咀嚼. 诗题《咏傀儡》,意为吟咏木偶戏中的木偶.诗的前两句“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鲍老”,是宋代戏剧中的角色;“郭郎”,是戏剧中的丑角,诗中系指木偶戏中的木偶.这里,着墨无多,却使鲍老与郭郎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写鲍老,突出一个“笑”字;写郭郎,则紧扣其“舞袖太郎当”(衣服宽大,与身材不称).透过这两行诗,我们仿佛目睹鲍老当筵笑郭郎的笑容,耳闻其笑语,也仿佛看到郭郎甩动着宽长的衣袖机械起舞的舞姿. 诗的后两句“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笔锋一转,作出假设:倘若让鲍老当筵舞,则鲍老的舞袖较之郭郎反而更显得宽长.这两行诗,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哦,原来那个讥笑郭郎舞袖太郎当的鲍老,其舞袖更为郎当.这样,鲍老就成了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角色,他对郭郎的讥笑,也就变为他的自我嘲笑. 显然,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色是寓讥刺于幽默之中,诗旨不在写鲍老笑郭郎舞袖太郎当,而在讥刺鲍老缺乏自知之明,以及傀儡的身不由己.但诗人不是以一副严肃的面孔,声色俱厉地呵斥之,而是面露笑容,说出蕴藏着讥刺锋芒的幽默话来,从而,令人于一阵轻松发笑之后,陷入沉思,有所领悟.这种寓讥刺于幽默之中的艺术,较之直露讥刺锋芒要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幼儿园:大班艺术:平阳木偶戏
大班艺术:平阳木偶戏活动目标:1.欣赏木偶戏,知道木偶戏是平阳的传统民间艺术。
2.感受音乐的快慢节奏变化,合乐表现提线人和木偶人的双角色动作。
3.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激发热爱家乡木偶戏的情感。
活动准备:1.PPT2.音乐《第七阶段》;3.提线、帽子等若干活动过程:一、欣赏木偶戏,了解平阳木偶戏团。
1.观看视频,了解提线木偶。
今天应老师要请小朋友们看一场精彩的演出,瞧!表演开始啦!(1)视频里有谁?(2)小木偶不是木头做的吗?它为什么会动?是的,木偶本身不会动,帮助木偶动的人叫提线人,提线人手里的线一拉,木偶就会动。
它们共同完成的表演,真是精彩纷呈。
2.平阳木偶戏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平阳,就有这样一个木偶戏团,始于唐朝,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它是我们传统民间艺术之一,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且,我们平阳木偶剧团还荣获国家级200多项奖项,扬名中外,真为我们的平阳木偶戏团点赞。
二、感受音乐快慢节奏变化,合乐表现提线人和木偶人的双角色动作1.初步感知木偶人和提线人孩子们,平阳木偶戏团想邀请我们去演出?出发之前,我们要先学习怎样当好一个木偶人和提线人,任务艰巨,你们有信心完成吗?好,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木偶身上都有哪些部位会动呢?现在你们就是小木偶,一起来动动看。
我看到了,有动手的,有动脚的,还有动肩膀的。
小结:原来小木偶身上的各个部位都能动,那它是怎么跟着提线人动的。
(走到孩子前面示范)装线提(解决装线提的问题)你们都能不能跟着提线人一起来动一动呢?小木偶准备,我把线装在你们的手腕上(解决小木偶准备把手放在膝盖上,装线提起来)装线之前,小木偶的手应该先放在膝盖上,装线提,小木偶的手也跟着提起来了。
看清楚了吗?你是怎么动的。
师小结:孩子们,你们表现的真不错,学会了跟着提线人的指挥,有节奏的动起来。
2.结合节目单,感受音乐的快慢节奏变化(1)出示图谱(双手),感受音乐的快慢参加演出,演什么呢?都藏在节目单里?跟着音乐表演(2遍音乐)刚刚提线人的动作有什么变化?(慢慢动和快快快快动)(解决快快快快动,一下一下慢慢动)合乐表演(掌声)小结:大班的孩子就是了不起,快和慢的节奏根本难不倒你们,那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表演。
描写木偶戏的唯美的句子(精选100句)
描写木偶戏的唯美的句子(精选100句)1. 木偶戏是一种独特的传统表演形式,充满了唯美的魅力。
2. 木偶们静静地等待着,仿佛在诉说着无声的故事。
3. 细腻的木偶面貌,在灯光下泛起了微弱的光芒。
4. 木偶们的动作轻盈优雅,宛如翩翩起舞的仙子。
5. 他们的手臂灵巧地挥舞,似乎在奏响一曲悠扬的乐章。
6. 木偶们的眼神深邃而沉静,仿佛蕴藏着无尽的智慧。
7. 当音乐响起,木偶们舞动着身躯,仿佛跃入了绮丽的童话世界。
8. 木偶们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让人沉醉其中。
9. 他们的身姿矫健,如同翩翩起舞的天鹅。
10. 木偶戏是一种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能够带给观众独特的感受。
11. 木偶们的身体仿佛活了过来,展现着无穷的魅力。
12. 他们的动作流畅而自然,给人一种亲切和友好的感觉。
13. 木偶戏所展现的是一个美好而神奇的世界,真实又虚幻。
14. 木偶们的表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触动人心。
15. 木偶的身姿优雅而谐趣,让人忍俊不禁。
16. 他们通过简单的动作,将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17. 木偶们的眼睛透露着孤独与期盼,让人产生深深的共鸣。
18. 他们的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向观众传递快乐与希望。
19. 木偶戏中的木偶们是无声的演员,却能够以微妙的动作表达出情感。
20. 他们的身影摇曳,将快乐和悲伤混合在一起,令人动容。
21. 木偶戏中充满了似真非真的魔幻氛围,令观众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22. 木偶们的面部表情生动活泼,透露出丰富的情感。
23. 他们的行动流畅而有力,给人以力量与勇气。
24. 木偶戏是一种古老而优雅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25. 他们的大脑是木制的,但却能展现出与人类相似的情感世界。
26. 木偶们每一个动作都精确而精致,仿佛在诉说着一段美妙的故事。
27. 他们的身姿优美而灵动,像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
28. 木偶们的服饰细致而华丽,令人瞩目。
29. 他们通过简单而独特的表演形式,将观众带入一个神秘而奇幻的世界。
后山诗话全文及译文
后山诗话全文及译文《后山诗话》全文原文:王师围金陵,唐使徐铉来朝,铉伐其能,欲以口舌解围,谓太祖不文,盛称其主博学多艺,有圣人之能。
使诵其诗,曰:“秋月” 之篇,天下传诵之,其句云云。
太祖大笑曰:“寒士语尔,我不道也!” 铉内不服,谓大言无实,可穷也,遂以请。
殿上惊惧相目。
太祖曰:“吾微时自秦中归,道华山下,醉卧田间,觉而月出,有句曰:‘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
’” 铉大惊,殿上称寿。
注释:•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围金陵:宋太祖赵匡胤曾派兵攻打南唐的金陵。
•徐铉:南唐的大臣,以能言善辩和文学才华著称。
•伐其能:夸耀自己的才能。
•太祖:宋太祖赵匡胤。
•不文:没有文采。
•寒士语:寒酸文人的话语。
•穷:使…… 穷尽,此处指让太祖当场作诗来验证。
•称寿:举杯祝贺。
译文:宋朝的军队围攻金陵时,南唐派遣徐铉前来朝见。
徐铉夸耀自己的才能,想要凭借口舌之辩来解除金陵之围,他说太祖没有文采,并且大力称赞他的君主博学多艺,有圣人的才能。
还让(太祖)诵读他君主的诗,说有一篇叫“秋月” 的诗,天下人都在传诵,诗句是怎样怎样的。
太祖大笑说:“这不过是寒酸文人的语句罢了,我是不会说这样的话的。
” 徐铉内心不服气,认为太祖是说大话没有实际才能,可以让他当场出丑,于是就请求太祖作诗。
宫殿上的人都惊恐地互相看着。
太祖说:“我在没有显达的时候从秦中归来,路过华山脚下,喝醉后躺在田间,醒来时月亮出来了,我便吟出了一句诗:‘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
’” 徐铉听后大为惊讶,在宫殿上向太祖举杯祝贺。
原文:孟嘉落帽,前世以为胜绝。
杜子美《九日诗》云:“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 其文雅旷达,不减昔人。
故谓诗非力学可致,正须胸肚中泄尔。
注释:•孟嘉落帽:孟嘉是东晋时期的名士,在重阳节参加桓温的宴会时,帽子被风吹落而依然风度翩翩,被传为佳话。
•胜绝:绝妙。
•杜子美:即杜甫。
•九日诗:指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
•力学:努力学习。
木偶戏教学设计
木偶戏教学设计木偶戏教学设计中国木偶艺术,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湛。
下面是木偶戏教学设计的内容,欢迎阅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木偶戏的表演特色,体会木偶戏的趣味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查工具书理解词意,在自读中想象、感悟,畅读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木偶戏的特色,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
充分朗读、感悟,了解木偶戏的特色,感受其魅力。
2。
抓住重点语段品析、感悟交流作者表现木偶戏特色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或木偶戏的录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
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吧!很早的时候,有一种戏的表演就似动画,非常有趣。
2。
解释课题。
(1)木偶戏(播放木偶戏录像片段或解说资料。
)(2)我们将一同学习《木偶戏》,了解木偶戏的特点,感受木偶戏的无穷乐趣。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2)理解词语。
震慑驰骋统摄摆布心满意足三、品读课文1、读通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木偶戏的特色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1)抓住课文中表现木偶戏最有趣的地方品读。
从两个方面写:一方面写木偶戏表演的情景,另一方面写观众的神情。
①木偶戏的`戏台“神奇”。
②开场锣声制造“千军万马的动静”。
③开戏了,木偶们“硬朗”起来,见着“神人”。
④木偶表演喜怒哀乐,以固定的程序动作全身,但艺人们很动心思。
⑤木偶戏艺人指关节不可思议的灵巧。
⑥散戏的锣声的特色。
(2)表达方法。
①生动形象的比喻。
②细腻的描写。
③感情朗读第10自然段。
④体会第10自然段作者表达的感情。
四、课堂小结将自己对木偶戏的了解作一下归纳总结吧!【木偶戏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木偶戏》课件2 湘教版
2019/8/2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7
谢谢欣赏!
2019/8/2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8
中国乡土传统文化艺术
二人转(韩子平、董玮)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 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 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 戏等。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 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 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 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二 人转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 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 三盟一市(现呼伦贝尔市、兴安 盟、通辽市和赤峰市)。
词语理解
浑如:很像。 甚或:有时。
震颤:震动使害怕。文中指声音非常大,使人感到害怕。近义词:所向披 靡 。反义词:屡战屡败
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 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文中指锣鼓的声音之大,及其饱含 的内容之多。近义词:惊天动地。反义词:默默无闻
将这些用木头制作成的东西写成了有生命、有活力、有 灵性的生灵,富有人情味。
4.挑子里那个灰扑扑的魔袋,可以掏出皇上,可以掏出 臣子,还有阎王、土地、雷公、电母、观世音……想得出 的有,想不出的也有。
这句话说明木偶戏中角色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可以 看出制作人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5. 木偶表演喜怒哀乐,总是以固定的程序动作全身。笑的时 候,或 仰面朝天 ,或 弯腰捧腹 ,配合全身有节奏的抖颤 , 让人看不见它的脸。哭的时候或 以袖遮面 ,或哭呼天抢地 配合全身的 抽动 ,也让人看不见它的脸。
心满意足:非常满足。文中形容艺人们满意的样子。近:称心如意
兴高采烈:兴致高,精神足。文中指木偶登上台时的精神头儿大。近:欢 天喜地。反:无精打采。
[word格式]闽南木偶戏史迹钩沉
[word格式] 闽南木偶戏史迹钩沉闽南木偶戏史迹钩沉闽南木偶对史迹钩沉OnHistoryofPuppetShowsofSouthernFujian撰文/马建华闽南木偶戏历史的研究.因为史料的缺乏.学术界至今没有明晰完整的历史描述而掌中木偶的历史资料更是匮乏.其历史线索至今模糊不清.本文通过一些历史资料的钩沉,以及闽南周边,闽南文化传播区的木偶戏史迹和活动.勾勒闽南地区木偶戏历史.其中关注点是闽南掌中木偶戏的史迹一,滥觞于唐五代唐代泉州歌舞发达.唐贞元八年(793年),泉州的第一个进士欧阳詹写的《泉州泛东湖饯裴参知南游序》,其中有”指方舟以直上.绕长河而屡回.弦管铙拍.出没花柳”?诗句,描写了当时音乐的盛况五代闽王国.作为北方人的王延彬喜欢北方歌舞.《十国春秋》记载:”宅中歌伎皆北人”,?可见王延彬家中的乐伎都是北方人.其时北方歌舞也传人泉州.五代詹敦仁f9l4—979年1避居泉,jrI清源山,其诗云:”当年巧匠制茅亭, 台馆晕飞匝郡城.万灶貔貅戈甲散,千家绮罗管弦鸣.柳腰舞罢香风度.花脸妆匀酒晕生.试问亭前花与柳,几番衰谢几番荣”?上述史料表明.北方的歌舞于唐代就已经传人泉州唐代莆田盛行”百戏”.唐咸通年间(公元861,972年)莆田已经盛行”百戏”.《景德传灯录》记福州玄沙宗一大师南游莆田.县排”百戏”迎接:福州玄沙宗一大师……唐成通初年甫三十……投芙蓉山灵训禅师落发.往豫章开元寺.……师南游莆田,县排百戏迎接来El师问小塘长老:”昨日许多喧闹.向什么去处也?”小塘长老提起衲衣角师日:”料掉.勿干涉.”?“百戏”是对表演艺术的总称.其中也可能有木偶表演以“百戏”来迎接高僧,可见当时莆田”百戏”之盛行.莆田史称兴化.在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之前,属泉州管辖.唐末五代泉州道士谭峭的《化书》提到傀儡事:”观傀儡之假而不自疑.嗟朋友之逝而不自悲,贤与愚莫知,惟抱纯自,养太玄者不入其机”?上述资料记载闽南地区有了”百戏”,”歌舞戏”的历史事实.隐约透露了泉州地区已有表演傀儡的迹象.作者简介:马建华.福建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欧阳詹《泉州泛东湖饯裴参知南游序》,《唐欧阳四门先生文集》卷7.泉州图书馆藏本.?吴任臣《十国春秋》,中华44局,第94卷,第1364页.?詹敦仁《余迁泉山城,留侯招游圃作此》,据《清溪詹氏族谱》卷23,《全唐诗》卷761收录.?沙门道原《景德传灯录》,卷18,福建师大图书馆藏手抄本.?转引自叶明生《福建傀儡戏史论》,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版, 二,成熟于宋元宋代,福建的傀儡戏闻名于世,《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福建鲍老一社有三百余人.川鲍老亦有一百余人”呵见福建宋代傀儡戏的兴盛.闽南地区的傀儡戏也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宋代朱熹(公元1130,1200)任漳州太守.于绍熙三年(公元1192)颁发《劝农文》:”约束城市乡村,不得以禳灾祈福为名,敛掠钱物,装弄傀儡.”?因为漳州地区”禳灾祈福”习俗浓厚,傀儡戏也兴盛,所以朱熹不得不禁之.后来漳州的陈淳(公元11531217年)在《上傅寺丞论淫戏书》中又提到禁戏事:”某窃以此邦陋俗,当秋收之后,优人互凑诸乡保做淫戏,号乞冬. 群不逞少年,逐结集浮浪无赖数十辈.共相唱率.号日戏头.逐家聚敛钱物,豢优人作戏或弄傀儡,筑棚于居民丛萃之地,四通八达之郊,以广会观者.至市廛近地,四门之外.亦争为之,不顾忌.”?宋代泉州太守真德秀(公元11781253年)反对百姓看”百戏”:”莫喜饮酒,饮多失事.莫喜赌博,好赌坏人.莫习魔教,莫信邪师.莫贪浪游,莫看百戏……”?可见南宋时期.闽南地区的傀儡戏十分兴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不仅有了傀儡戏,还有由人扮演的”优人作戏”第二.以及有了高台演出.出现了”戏棚”.”戏棚”设在居民聚居之处,或在交通方便之处,或在市廛近地,或在城门之外, 观众遍及城乡.第三.有了成熟的组织.出现”戏头”收”戏金”.由各家各户出钱此风俗至今保留下来第四.演出与禳灾祈福,乞冬等民俗结合,此习俗至今沿袭.第五.演出十分普遍盛行.从官府,理学家来看,已经到了不得不禁的程度与泉州毗邻,唐五代属于泉州管辖的莆田.南宋时民俗活动与傀儡戏也十分活跃.宋代莆19人刘克庄f公元11871269年)诗中多次写到了家乡的优戏,傀儡戏.《闻祥应庙优戏甚盛二首》之一:”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山中一老眠初第5页.?无名氏《西湖老人繁胜录》,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2页. ?清乾隆《龙岩州志》卷I3,龙岩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福建地图出版社1987年版.?陈淳《北溪文集》卷27,清《漳州府志》卷38,转引自林庆熙等编:《福建戏史录》,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真德秀《再守泉州劝农文》,《西山文集》卷7,转引自林庆熙等编《福建戏史录》,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23觉.棚上诸君闹未知.游女归来寻坠珥,邻翁看罢感牵丝.可怜朴散非渠罪.薄俗如今几偃师.”《己末元日》:”久向优场脱戏衫.亦无布袋杖头担.化弥勒身千百亿.问绛人年七十三.诸老萧疏留后殿,高僧灭度少同参未应春事全无分,醉折缃桃蒲帽簪.”?刘克庄的诗歌透露了以下有关木偶戏的信息:第一.记录了莆田地区的傀儡戏种类.第一首诗描写的是提线木偶戏第三首涉及布袋戏,杖头木偶戏.可见,宋代莆田已经出现了布袋戏第二.记录了一些傀儡戏剧目.如上述的”霸王别姬”以及《再和》的”东晋”,”西都”等.第三.有了一定长度的能够感人的故事情节莆田的傀儡戏已经摆脱了”杂耍”形态而进入了戏剧形式,如观众听到虞姬的故事而为之发愁第三.有了音乐伴奏.如《观社行?用实之韵》写到”棚上鼓笛鼓同乐”.宋代的傀儡戏伴奏一般用鼓和笛,黄庭坚《山谷外集》卷六《题前定录赠李伯牖二首》之二云:”从他鼓笛弄浮生”. 《武林旧事》卷二”元夕”条称傀儡戏为”清乐傀儡”.第四,木偶有了服饰和化妆(脸谱的雏形).如《再和》中的“狙公加之章甫饰.鸠盘谬以脂粉涂”.第五.已经是高台演出而不是”路岐”.如《即事三首》所现的”抽簪脱樗满城忙,大半人多在戏场”以及《无题二首》”棚空众散足凄凉.昨日人趋似堵墙”的人山人海的盛况.刘克庄所描述的诸多傀儡戏诗歌中.有不少剧目,众多观众和音乐伴奏.特别是具有了一定长度的戏剧情节.标志着宋代福建,包括闽南和莆田地区的木偶表演迈进,了真正意义的戏剧形态:同时还记录了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和布袋木偶等种类三,盛行于明清明代南外正宗司后裔《南外赵氏家范》中提到家庭禁演傀儡戏的资料.似乎可以将泉州宋代的傀儡戏与明代傀儡戏史迹链接起来南宋时期.傀儡戏不仅风靡民间,也进入宫廷王室.《宋史?贾似道传》谓理宗时,内侍董宋臣,卢允升等进倡优傀儡,以奉帝游燕据《武林旧事》卷一”圣节?天基圣节排当乐次”,杂剧用于初坐第四,第五盏与再坐第四,第六盏.而傀儡亦用于再坐第七,第十三,第十九盏,可见傀儡也为宫廷礼仪性之演出,可知其地位之重要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腊月,南外正宗司迁至泉州.南外宗正司迁到泉州后.发展到绍定年间f公元1228—1233年)共有2300多人,而王室的仆人,随从,手工艺人,艺人,商人.甚至和尚的人数应当是宗室人数的许多倍可以推论.戏曲歌舞包括傀儡戏也随之而来宋末元初.蒲寿庚投降元朝.杀戮宗室人?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o《诗55,《四部丛刊》初编缩影本.?泉州赵南外宗正司研究会编《南外天源赵氏族谱.南外赵氏家范55,1994年12月.?泉州市文化局,泉州市地方戏曲研究社编《(荔镜记),(荔枝记)四种55影印本,嘉靖本《荔镜记》,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年版,第43,45页. (泉州市文化局,泉州市地方戏曲研究社编《(荔镜记),(荔枝记)专题研究SPECIALRESEARCH福建艺术20122数千人.宋末无名氏《宋季三朝政要》卷三:”理宗端平初,厉精为治,信向真魏,号端平,为元桔在位久,嬖宠浸盛,宫中排当频数,倡伎傀儡得人应奉.端平之政衰矣.”可见.人们将宋代政治衰微归之于皇帝沉湎倡伎傀儡明代南外正宗司的后代.对于沉湎优戏而误国的教训记忆犹新赵王缶,一名赵纲,字德用,号古愚,明代晋江人.清乾隆《泉州府志.明列传》载:”赵王缶,字德用,晋江人,宋南外宗德昭第十八代孙.郡庠生.明成化乙酉(公元1465年)科中解元,登丙戌进士第.授刑部浙江司主事,迁员外郎,转奉议大夫,广东按察司佥事.奉敕提督学政.”赵德用为总结历史教训,教育后代,以光前裕后.修身齐家.特地修《南外赵氏家范}54条,其中一条提到: 家庭中不得夜饮,妆戏,提傀儡以娱宾,甚非大体,亦不得教子孙僮仆习学歌唱,戏舞诸色轻浮之态淫奔之祸多由于此..? 《南外赵氏家范禁戏”资料透露了宋代南外正宗司王室带来了戏曲,傀儡戏以及后代子弟经常以戏陆,傀儡戏娱乐的历史信息.同时也证明了明代初中期泉州傀儡戏的盛行.重刊于明嘉靖丙寅年(公元1566)的《荔镜记》第六出《五娘赏灯》描述了元宵节演傀儡戏的情景:(丑,贴)元宵景,有十成,赏灯人都齐整.扮出鳌山景致,抽出王祥卧冰,丁兰刻木.尽都会活.(贴)打锣鼓动乐抽影戏.?清顺治辛卯(公元1651年)刊本《荔枝记》之《五娘赏灯》: (旦)鳌山上实是奇异,张罩人物托影戏.?清道光辛卯(公元1831年)刊本《荔枝记》之《元宵赏灯》: (旦,占)鳌山上实是奇异,张罩人物,尽都是托影戏.?清光绪甲申(公元1884年)刊本《荔枝记》之《元宵赏灯》:鳌山实是奇异.张罩人物.尽都是托影戏.?“打锣鼓动乐抽影戏”.说明是艺人在表演木偶戏.不是”活灯”.至于嘉靖本的”抽影戏”.清顺治本,道光本,光绪本皆做“托影戏”.所以.嘉靖本的”抽影戏”可能是”托影戏”之误.在嘉靖之前,泉州,潮州两地就流行《荔枝记》.表演泉州陈三与潮州五娘恋爱的故事.宋元明期间,闽南人移民潮州,潮谚言:”潮州人,福建祖”.至今大部分潮州人认为祖先来自闽南,莆田潮州是闽南文化影响区剧中故事的地点是潮州.但写的也是闽南的元宵情景因为从《荔镜记》的语言来看.用的是闽南语.是闽南作者在民间流传的故事基础上加工成为戏曲的所以.剧中的元宵节既是潮州的元宵习俗.也是闽南的元宵习俗.万历甲辰(公元1604年)刊本《满天春》收入闽南戏曲十八出,其中《吕云英花园遇刘奎》一出描写了云英和丫头翠环表演提线傀儡戏的情景,?明代何乔远《闽书》卷38《风俗》记载了漳州地区元宵节:四种》影印本,清顺治本《荔枝记》,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年版,第17页. ?同上,清道光本《荔枝记》,第16页.?同上,清光绪本《荔枝记》,第18页.(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编《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年影印本.第15,16页.34专题研究SPECIALRESEARCH福建艺术2012.2“漳州万历壬子(公元1612年)志:元夕初十放灯.至十六夜止.神祠用鳌山.置傀儡搬弄.谓之布景”?那么,上述”托影戏”,”布景”是何种木偶戏形态?据陈郑煊《皮影戏杂谈》云:“纸灯戏,又名托景仔,不知何所取义?演者为海澄农家.惟七月普渡时始有之唱白与漳州派掌上班同”?“托景仔”就是”托影戏”.至今老艺人还能回忆过去表演情景:我童年时,漳州有人演唱纸影戏市上尚有出售.印各种角色的头,身,手,足各部于厚纸上.每张长尺许.宽约五寸依样剪之,贯线联络为全身纸人,托一竹竿于纸人背上.舞之.手足头身皆能动.另以白纸张贴于长方形的框架上.纸糊三面(正面及两旁),后面不糊纸.燃明灯于框架中,映影于纸上观众在纸外观看,多演《西游记》及《海底反》(即水族大闹龙宫)故事.? “纸糊三面(正面及两旁),后面不糊纸.燃明灯于框架中.映影于纸上.”就是戏中所描写的”张罩人物”.”布景”,”托影戏”是纸影戏,其出现年代当在明嘉靖之前现在闽南绍安等地的铁枝木偶以及潮州的纸影戏是从纸影戏发展而来的.既无“纸”也无”影”.它们都经过了”阴窗”(以纸作为”屏幕”)到”阳窗”(去掉”屏幕”)变化过程.但保存了从前皮影戏在偶像的背后的操作方式目前发现的闽南布袋戏出现年代的文字记录.见于清代道光十年(1830)刊印的《晋江县志》卷七十二《风俗志?歌谣》:有习洞箫,琵琶,而节以拍者,盖得天地中声,前人不以为乐.操土音而以为御前清客.今俗所传弦管调是也又如七子班.俗名土班.木头戏.俗名傀儡近复有掌中弄巧.俗名布袋戏演唱一场各成音节?实际上,闽南布袋戏出现的年代.比文字记录更早据闽南民间口碑资料:明嘉靖间有位屡试不中的秀才梁炳麟.在福建省仙游县九鲤湖一座仙公庙祈求高中.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位老人在他手上写下”功名归掌上后离去梁秀才醒后非常高兴.认为是及第的吉兆.不料当次应试又名落孙山失落之余,流落街头说书,然碍于面子,不愿抛头露面,便以”隔帘表古”形式说书.在布袋小舞台上挂帘遮挡,并隐身其后说书.街头听者于帘外闻之.感其语言生动.劝之手托偶人.兼说并做表演故事.他开始向邻居学习悬丝傀儡戏.并发展出直接套在手中的人偶.凭着他的文学修养,出口成章,又能引用各种稗官野史.马上吸引了许多人来看他的表演.布袋戏从当地开始风行起来?《台湾省通志》卷六《学艺志?艺术篇》载:相传此戏发明于泉州.约三百年前,有梁炳麟者,屡试不第.一日偕友至九鲤仙?[明]何乔远《闽书》卷三十八《风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50页.?陈郑煊《皮影戏杂谈》,漳州市地方志编委会等编,1991年内部版,第5页.转引自叶明生《福建傀儡戏史论》,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年版.第49页.?翁春雪《四十年前福建戏班的习俗》,福建省戏曲研究所编《福建戏曲历史资料》第九辑,1963年油印本,第78~79页.?《晋江县志》,清道光十年刊印本,晋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山公庙梦.仙公执其手,提日:功名在掌上梦醒.以为是科必中,欣然赴考,乃至发榜,又名落孙山.废然而归.偶见邻人操纵傀儡,略有所感,自雕木偶,以手代丝弄之,更见灵活.乃借稗史野乘,编造戏文,演与里中,以抒其胸积.不料震动遐迩.争相聘演,后以此为业,而致巨富.始悟仙公托梦之灵验?漳州也有类似的民间传说,只不过时间是明万历年问.人物是孙巧仁传说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布袋戏是从提线木偶演变过来的,其二是布袋戏产生于明嘉靖年间第一说存疑中国布袋戏经历了从晋代开始到唐代的演变,宋代就已经成熟了据上述文献资料记载,闽南地区,莆田地区南宋时期就有成熟的提线傀儡戏,而莆田地区已有布袋戏所以.布袋戏是从北方传过来的.不是闽南艺人创造的但是,闽南布袋戏出现于明嘉靖年间或更早.这完全有可能其一,南宋时,泉州盛行”百戏”,与泉州毗邻的兴化(今莆田市)和漳州盛行”优戏”,”傀儡戏”这三个地方都已经有了傀儡戏,而且莆田地区宋代已出现布袋戏其二,文献资料虽没有直接记载闽南本土布袋戏的资料.但可以通过布袋戏在异地的传播来证明闽南布袋戏至迟在明初就出现了据研究调查,海南的”手托木头”,粤西的单人杖头木偶是最迟于明代从闽南传过去的掌中木偶演变而来的广东杖头木偶戏从流行区域看可分为两路.一路是流行于粤西地区及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的粤西杖头木偶戏.另一路是流行于海南岛内的海南杖头傀儡戏宋元以降,福建移民陆续进入粤西,海南.刘克庄《到任谒诸庙》记云:”广人敬妃,无异于莆”.说明最迟在南宋末年.妈祖已由商船或福建的移民带到广东.《吴川县志》记载:明代万历年间,该县”闽广商船大集,每岁至数百艘.设辅百千间…..中逢元宵,中秋,重阳或种种神会.张灯结彩,还神演戏”至今一些地方仍有福建村,漳州街,闽浙会馆的遗存元明期间,福建的木偶戏可能已传人海南,广东.《海南岛志》记云:”戏剧之在海南,在元代已有手托木头班.来自潮州海南之有戏剧,当即肇于此时.明之中叶,土人仿之.而剧遂兴.故今之土剧班,称木头班为师兄”海南岛已故木偶戏艺人谢衍琳,陈德景之前辈谓:海南木偶戏来自河南.是元代由河南经浙江,福建,广东潮州而传人海南.粤西已故木偶戏艺人李春田,郑寿山则称粤西木偶戏是从福建传进来的?粤西最原始的杖头木偶是单人杖头木偶.主要流布于粤西(湛江,茂名,阳江,肇庆,云浮地级市)的吴川,电白,茂名,高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沈继生《晋江南派掌中木偶谭概》,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第4页?曾永义等《台湾传统戏剧之美》,台中晨星出版社2002年版,第134页.?易云《广东的木偶戏和皮影戏》,岭南艺品录,www.gdarts.corn/ magazine/gd9702/1wbLhtm2006—10,25.州,廉江,化州一带单人杖头木偶艺人最先是演布袋戏,”一根扁担挑走一台戏”单人杖头木偶艺人更是一专多能的表演大师.他们集唱做念打于一身.艺人为了解决一人在同一场面操纵众多人物所产生的矛盾.便把木偶装上身竹,手竹,插在演区边沿的木架上,需用某个木偶便能迅即取出表演.这种把指头木偶改装成小杖头木偶的做法.鲜明地体现了粤西单人杖头木偶戏同闽南指头木偶戏的区别,也是前者从后者演变的明显标志.这是粤西杖头木偶戏发展的最初阶段.据调查,单人杖头木偶戏是从闽南传人的指头木偶戏(布袋木偶戏)演变发展而成的.其武打演技手法与闽南指头木偶戏的演技手法大同小异, 在情节和演技各方面都基本一致?可见.粤两的单人杖头木偶是在闽南掌中木偶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那么.闽南的掌中木偶何时传人粤西呢?历史资料以及民间谱牒,民俗,语言学证明,宋元明清以来.闽南人不断向潮汕地区,粤西沿海地区以及海南岛移民,这也是闽南木偶戏传播的线路图按照文化传播的时空规律,掌中木偶应该是先传人粤西.再南粤西传入海南.粤西地区老艺人认定木偶戏是从福建传人的.海南岛老艺人的口述历史也证明了海南岛的杖头木偶是从粤西传到海南岛的.《海南岛志》记载.海南岛的杖头木偶兴盛于明中叶.据广东湛江老艺人回忆: “广东湛江的单人木偶.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从漳浦一带传去. 今粤西单人木偶表演武打.仍保留漳州布袋戏形式”.?”高州木偶属杖头木偶.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在福建布袋木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海南在明中叶.高州,湛江等地在明万历时期就已经流行杖头木偶.而广东的杖头木偶是从闽南掌中木偶演变而来的那么.闽南的掌中木偶戏最迟应在明中叶就传人粤西.而闽南本土的掌中木偶最迟出现在明初明清时期闽南人向浙江沿海移民据浙江省方言研究会调查.20世纪末.浙南沿海说闽南话的人口近百万.浙江苍南等地区的单担布袋戏是从闽南传人的所谓”单担”.是指一座戏楼及全套行当仅为一肩担.由一个人挑着行走,演出时,戏楼就地搭起戏楼内仅坐一位艺人.操纵数十个布袋木偶,便能演出一台戏艺人用双手五指操纵木偶进行表演.同时.双脚踏踩跳板敲打大锣,小锣等乐器以作伴奏,有时还腾出一只手敲鼓,梆等.单担布袋唱,做,念,打,生,旦,净,末,丑全部由一人包揽,故有”一个人一台戏”之称苍南单担木偶戏全用闽南语演唱.长期流传于苍南县的闽南方言区.直接受众60余万人.并辐射至周边平阳,洞头,泰顺,温岭等县及闽东与苍南交界闽南方言区.单担布袋戏明清期间自闽南传入?但传人的具体年代有待考证闽南人在宋元明清期间不断向澎湖,台湾地区移民清代康?易云《广东的木偶戏和皮影戏》,岭南艺品录,/ magazine/gd9702/lnyb1.htm2006—10—25.?丁言昭《中国木偶史》,学林出版社1991年版,第36页.?《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广东木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刘妙居《苍南单档布袋戏举行公开授徒传艺仪式》,资料来源:浙江文化信息网.?郁永河《稗海纪游》上,《台湾文献丛刊》第44种,转引自club. 专题研究SPECIALRESEARCH福建艺术20122熙年间郁永河《裨海纪游》记云:”…肩披鬓发耳垂,粉面朱唇似女郎妈祖宫前锣鼓闹.侏俚唱出下南腔.?梨园子弟,垂髻穴耳,傅粉施朱.俨然女子土人称天妃神日马祖,称庙日宫;天妃庙近赤嵌城.海舶多于此演戏酬愿.闽以漳泉二郡为下南.下南腔亦闽中声律之一种也”?郁永河在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南福建到台湾采取硫磺.那一年距郑成功收复台湾已有l一十五年. 距施琅率清军入台已有十四年了闽南戏剧传人台湾.可能是在郑成功收复台湾前后.或随着郑成功,施琅的部队传人台湾的.据《台湾通史》记载.台湾有乱弹,四平,”七子班”,木偶戏四个种类:台湾之剧,一日乱弹,传自江南.故日正音..其所唱者大都二黄,西皮,间有昆腔..今则日少,非独演者无人,知音亦不易也.,二日四平,来自潮州,语多粤调.降于乱弹一等.Z-日”七子班”,则古梨园之制,唱词道白,皆用泉音,,而所演者,则男女悲欢离合也.又有傀儡班,掌中班,削木为人,以手演之,事多稗史,与说书同.?但掌中木偶何时传人台湾.说法不一或为明末清初.或为乾隆年间.或为嘉庆年间据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王仕仪根据田野渊查.布袋戏在清乾隆之前就传人台湾台湾中部钟家自15代钟五即为协典掌中班.其子钟权.生于乾隆壬寅十七年(公元1782年).卒于嘉庆已丑年(公元1805年).年仅24岁.据说是当晚演戏过于劳累所致如果钟五20岁得子.他自己当生于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南此可证明台湾布袋戏至少起n乾隆中叶以后.而绝非以往一致主张起于嘉庆以后之说台湾布袋戏南钟,任两家姻亲而至过继传承至第7代钟任壁.大约200余年可能是台湾布袋戏班社中第一世家?根据郁永河《稗海纪事》对台湾清初戏剧演出的描述,《台湾通史》关于台湾”四种戏剧”的介绍以及王仕仪先生对台湾掌中木偶班社传承谱系的考证进行综合判断.闽南戏剧于明末清初传人台湾.掌中木偶最迟于乾隆年间就传人台湾闽南地区的木偶戏的发展经历了滥觞于唐五代,成熟于宋元,兴盛于明清,传承发展于近现代四个阶段木偶戏的种类有提线木偶,掌中木偶,杖头木偶,铁枝木偶,纸影戏等.掌中木偶最迟出现于明初.明清时期传播到粤西,海南岛以及浙江沿海的苍南等地,清乾隆年间传人台湾到了近现代.闽南的掌中木偶分为以泉州为代表的南派和以漳州为代表的北派目前,晋江掌中木偶和漳州木偶剧团分别代表的南派,北派艺术表演最高水平的团体.同时也代表了巾国掌中木偶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瞳责任编辑/池国和/wave99/msgview一950484—15999,亦见[清】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卷24《艺文五》《诗二》,转引自林庆熙等编《福建戏史录》,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连横《台湾通史》(下)卷二十三《风俗志》《演剧55.~-,商务印书馆,民国36年版.转引自林庆熙等编《福建戏史录》,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王仕仪《台湾木偶戏发展概况》,中国木偶皮影网。
(初中记叙文)木偶戏
木偶戏或是站,或是跪;或是卧,或是坐,他都是演的活灵活现,
或是跑,或是跳;或是蹦,或是走,他都是演的栩栩如生,
或是哭,或是笑;或是说过,他都是演的那么逼真,
台下的观众们看着,鼓掌叫好,好!演的好,再来一个,
这一切都源自木偶师的一个极细的线,来控制着木偶的一举一动,还有配音,
我们何尝不是呢!被命运的红线牵着走,不管前面的路有多么遥远我们都要受到红线的控制,可是我不这么认为,
我就是一只木偶,站在人生的舞台上,品味这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手脚都被命运的红线拘束这,
有一天……………………我鼓起勇气,拿起剪刀剪短了命运的红线,虽然没有了命运的红线指引,但是我得到了自由,我不向命运低头,不想被命运所捆绑一辈子,我要改变我的命运,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命运的手里,摆脱了命运的捆绑,看见了未来的光明,不再是哭泣,不再是无奈,不再是心酸,不再是失望,事实证明没有了命运的红线指引我也能得到未来的光明我期盼已久的光明,我做回真正的自己,我累了,但是我留下来让世人值得留念的………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赢得人生的精彩,无疑这才是值得庆贺的,
木偶他不再是一只被别人随意掌控的普通木偶了,而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木偶,站在人生的舞台上发挥这自己的才能,
木偶戏,。
《偶戏》教学反思
《偶戏》教学反思《偶戏》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偶戏》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偶戏》教学反思1这一课题提出之后,深受学生欢迎。
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
偶戏的表演深受学生喜爱。
因为偶戏在我们生活之中很少见到,所以我在课前搜集了许多偶戏的资料。
本课我用了一个木偶剧导入新课,学生很有兴趣,使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第一个跃跃欲试。
偶戏的种类较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
当我给同学们欣赏了课件中的图片后,并且每个种类都用实物展示给大家看后,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第二个跃跃欲试。
这时我让学生找到藏在桌子里面的偶人,每人都摸一摸、玩一玩、拆一拆。
让同学们带着三个问题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自己当老师将给大家制作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时我感受到了学生的第三个跃跃欲试。
这三个跃跃欲试,不就是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嘛!这时,我又鼓励学生根据所带来的材料,发挥想像力作出可爱的手偶形象来。
学生制作过程中,我适时的巡视指导,使学生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
接着学生们根据不同的形象,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剧本,到前面临时扯起的幕布后面表演起来。
学生表演特别积极主动,故事情节巧妙,偶剧表演的也是幽默滑稽,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的时光,同时也出现了本课的^***。
学生们收获着制作偶人的乐趣,也尝到了偶戏的民俗味道。
我也收获了教学成功的喜悦。
《偶戏》教学反思2《偶戏》这一课相对而言带有一定的文化性质在里面,涉及的内容不光光是要求同学们了解偶戏的制作方法,更要求同学们了解偶戏的文化。
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
偶戏的表演深受学生喜爱。
因为偶戏在我们生活之中很少见到,所以我在课前搜集了许多偶戏的资料。
本课的种类较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
关于木偶戏的谜语
关于木偶戏的谜语
谜面:远看一间屋,近看屋无人,不说半句话,却爱装古人。
(打一传统艺术)谜底:木偶戏
谜面:说起话来不用嘴,走起路来不用腿,绳子吊起像个人,解了绳子像个鬼。
(打一物)谜底:木偶
谜面:远看一间屋,近看屋无瓦,先生教学生,学生不说话。
(打一传统艺术名)谜底:木偶戏
谜面:平地盖起屋一间,小人做给大人看。
(打一文体形式)谜底:木偶戏
谜面:四四方方一座楼,大人小人住里头,小人有嘴不开口,大人开口又动手。
(打一文艺样式)谜底:木偶戏
谜面:四四方方一戏台,生旦净丑走出来,会演的不会唱,会唱的不上台。
(打一戏剧形式)谜底:木偶戏
谜面:原是深山一根柴,有人让它上戏台,绫罗绸缎都穿过,言行听凭人安排。
(打一物)谜底:木偶。
牵丝戏故事文言文
牵丝戏故事文言文1. 牵丝戏是谁写的文言文有三个出处:1、宋代吴自牧《梦粱录·百戏伎艺》。
2、宋代刘克庄《观傀儡》诗:“酒阑有感牵丝戏,也伴儿童看到明。
”亦作“ 牵丝傀儡”。
翻译:酒阑有感牵挂游戏,的伴儿童看到第二。
”也作“牵丝木偶”。
3、宋代蒋捷《沁园春·次强云卿韵》词:“高抬眼,看牵丝傀儡,谁弄谁收。
”扩展资料:《观傀儡》作者易士达,据考证是宋朝的一首诗词。
诗词正文:刻出形骸假像真,一丝牵动便精神。
堪嗤鼓笛收声后,依旧当时木偶人。
翻译:刻出形体假像真,一个丝牵动便精神。
忍受嘲笑击鼓笛子收声后,依旧当时木偶。
2. 牵丝戏故事原文有多少字,翻译后有多少字,在线等,挺急的余少能视鬼,尝于雪夜野寺逢一提傀儡翁,鹤发褴褛,唯持一木偶制作极精,宛如娇女,绘珠泪盈睫,惹人见怜。
时云彤雪狂,二人比肩向火,翁自述曰:少时好观牵丝戏,耽于盘铃傀儡之技,既年长,其志愈坚,遂以此为业,以物象人自得其乐。
奈何漂泊终生,居无所行无侣,所伴唯一傀儡木偶。
翁且言且泣,余温言释之,恳其奏盘铃乐,作牵丝傀儡戏,演剧于三尺红绵之上,度曲咿嘤,木偶顾盼神飞,虽妆绘悲容而婉媚绝伦。
曲终,翁抱持木偶,稍作欢容,俄顷恨怒,曰:平生落魄,皆傀儡误之,天寒,冬衣难置,一贫至此,不如焚。
遂忿然投偶入火。
吾止而未及,跌足叹惋。
忽见火中木偶婉转而起,肃拜揖别,姿若生人,绘面泪痕宛然,一笑迸散,没于篝焰。
火至天明方熄。
翁顿悟,掩面嚎啕,曰:暖矣,孤矣3. 牵丝戏是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讲得是:我小时候能看见鬼,一个雪夜里在一座荒寺里遇见一位手里提着木偶傀儡的老翁,这老翁白发衣衫褴褛,但是他的木偶却制作精良,活脱一美娇娘,眼和睫毛都挂着泪珠,让人见了心生怜爱。
外面风雪更大了,于是两人干脆坐着一起烤火,老人便自诉道:年轻时喜欢看木偶戏,为了学习钻研木偶戏,耽搁了时光,学会了,年龄也大了,但是对此也更加坚定,于是便以木偶戏为职业,虽然自得其乐,但是却一生漂泊,居无定所,没有伴侣,唯一陪伴的就是木偶了,老翁一边讲着一边哭泣,我安慰他,恳请他伴奏,做傀儡戏,他提着木偶在三尺红布前表演起来,木偶,吟唱悠扬,顾盼神飞,虽然画的是悲伤的妆容,但是却美丽绝伦,表演完了,老翁抱着木偶心情稍微平复了下,可是突然愤怒的说:我这一生落魄,都是被你所误,天冷了连衣服都买不起,贫寒到了这里,不如把你烧掉,于是便把木偶扔进了火里,我来不及制止,只能跺脚,哀叹惋惜这木偶。
《偶戏》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偶人,了解民间偶人的造型特点和分类,通过材料的巧用进行偶人创作,探究装饰与组合的美感。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绘画、粘贴、分割、组合等基本制作方法。能根据纸杯形状设计制作出一个有特点的玩偶。
情感目标
体验民族传统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尝试用纸杯和彩纸等材料设计制作玩偶。
难点:材料的巧妙运用及大胆造型,启发学生根据纸杯的特点奇趣组合设计制作。
【学习材料】
教具:课件、民间偶人、各种纸偶造型、纸杯、彩纸、记号笔。
学具:纸杯、彩纸及其他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欣赏民间玩偶及分类
③、感受杖头偶、布袋偶、提线偶、皮影等不同的表演特色。
学生解决问题:
偶戏的历史。
通过教师操作偶人表演引起学生兴趣,感受民间玩偶的独特魅力。
通过观看图片,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使学生了解不同偶戏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热爱。
引出“偶”的含义,便于学生理解。
新授课
1、提问
⑴、皮影、杖头偶、布袋偶、提线偶的不同表演特色。
2、改变纸杯的形状来制作。组合纸杯制作
⑴、一只纸杯就可以变出这么多有趣的偶人,如果再多加几只纸杯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创意呢?
展示做好的纸杯偶,让学生观察。欣赏课件中的人物分布制作方法。
⑵、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方法可以改变纸杯形状来制作玩偶?
观看课件
⑶、展示用用更多纸杯制作的动物。
学习欣赏,杖头偶、布袋偶、提线偶的不同表演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