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论坛:产能过剩行业如何“凤凰涅
产能过剩如何破解困境
产能过剩如何破解困境产能过剩是指某个行业或领域内的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导致产品供应过剩,随之而来的是价格下跌、销售困难以及企业利润下降等问题。
在如今全球化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许多行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产能过剩的原因,探讨如何破解这一问题。
一、产能过剩的原因1.需求波动:市场需求的波动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济周期的变动、消费习惯的改变、技术创新等因素都会对某个行业的市场需求产生影响,如果企业的产能不能及时调整,就可能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
2.低效竞争:不少行业存在恶性竞争,企业过分追求市场份额,导致产能过剩。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不少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惜降低售价,扩大产能,结果导致全行业的产能超过实际需求。
3.技术滞后:技术的落后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
当某个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过慢,企业无法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时,就容易导致产能过剩。
二、破解产能过剩困境的策略1.市场多元化:对于产能过剩的行业来说,寻找新的市场是破解困境的重要策略。
企业可以通过拓展国内市场,开拓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应用场景,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等方式来提高市场份额,减轻产能过剩的压力。
2.调整产业结构:为了破解产能过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必不可少的。
行业协会和政府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引导,推动企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领域转型升级,减少低效产能的存在。
3.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破解产能过剩的长久之计。
企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抵御市场竞争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
4.合作共享:在产能过剩的行业中,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共享可以有效地缓解产能过剩问题。
通过合作,企业可以整合资源,共同开拓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减轻产能过剩的困扰。
5.政策引导:政府在破解产能过剩问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同时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以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
如何看待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如何看待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作者:————————————————————————————————日期:如何看待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企业管理论文如何看待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解决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任重而道远,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及落后的生产方式亟待改变。
文/龙艳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据测算,建筑业每完成100元产值,便可带动相关产业130~150元的产出,建筑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起着巨大的带动作用;另外,建筑业在解决城乡人口的就业和社会稳定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筑业的健康、稳定、有序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尽管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管理水平都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企业利润长期依赖规模扩张,企业创新力不足,劳动生产率、产值利润率长期徘徊在低水平,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这直接制约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而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状况,与国内建筑业生产方式落后、技术进步缓慢和人员素质整体水平不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最终的决定因素还在于建筑行业产能过剩。
所谓产能过剩,即一个行业的生产能力大于消费能力从而造成产品滞销、库存积压、行业利润下滑、企业生存艰难等局面。
欧美等国家一般用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若设备开工低于79%,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
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产能过剩具备三大特点:低产能利用率、低利润率、高负债率,而低产能利用率是最直观的特点。
工程建筑单位与其他制造业不同的是:其生产(提供)的是建筑产品,建筑单位是建筑产品的生产商和提供方,而建筑产品的需求方是政府或企业,最终需求方还是市场。
目前全国进城务工农民达到1.7亿人,这些文化素质较低、生产技能相对低的农民工大部分集中在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建筑行业,一些自发组成的劳务队伍和并没有资质的农民外协队纷纷以挂靠的形式进入这个行业,导致这个行业生产能力过剩。
产能过剩、分类及化解方法
产能过剩、分类及化解方法摘要:将过剩产能分为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绝对性四种。
提出在处理产能过剩方法上要更加有智慧,既要保持中国制造业在全世界竞争力优势,又要把长期积累严重过剩产能化解掉。
化解产能过剩要根据国家大的战略布局从五个方面寻求突破:要与形成新的产业布局紧密结合,要与形成新的区域布局结合起来,要与形成新的贸易布局结合起来,要将制造业优势与贸易优势结合起来,要与形成新的市场布局结合起来。
关键词:产能过剩;产业布局;区域布局;贸易布局;制造业优势与贸易优势结合一、国际大背景下正确看待产能过剩从国际大的背景来看,世界制造业转移有一个可循的规律。
产业的转移带来了产能,世界制造业转移和要素重组经历了四大过程:一是世界制造业基地在欧洲,以英国、法国、德国为主要的国家,这些都是近代革命工业化的国家。
当时的德国,制造业的产值已经占到了全球的30%,但是,由于德国的生态资源环境、劳动力成本消耗以及部分产能过剩,世界制造业的第二轮转移到美国。
二是世界制造业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二战之后,制造业的产值曾经长期占了世界制造业产值的50%,成为了二战以来第一大制造业国家,这个称号一直保持到2011年,被中国打破。
三是从美国转移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当时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出现了四次严重的产能过剩,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进行了化解,还通过产业的转移把很多的产业转移到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当时,亚洲的制造业产值最高峰的时候占到世界制造业产值的16%。
四是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发生在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和一批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代表,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了第一制造业大国。
2011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占到了全球的19.8%,超过了美国,美国是19.4%。
所以,中国成为承接世界产业转移,成为了世界上制造业排在第一位的国家。
因此,认识中国产能如何形成、为什么突然从2000年以后产能过剩就成了解决不了的问题,从世界制造业发展与重组的历史来看,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如何有效应对产能过剩问题
如何有效应对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是指在特定行业或领域中,生产能力超出市场需求,导致供需失衡的现象。
在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产能过剩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应对产能过剩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
一、加强市场调研与预测在应对产能过剩问题中,准确了解市场需求是关键。
企业应加强市场调研与预测能力,并根据市场需求做出灵活的生产调整。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潜在需求,掌握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情况。
2.加强跟踪分析,及时发现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波动,为调整生产提前做好准备。
3.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提高预测准确度。
二、加强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在应对产能过剩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加强与供应商和渠道商的协作,优化供应链流程,从而实现生产和销售的有效匹配。
1.建立强有力的供应链协作机制,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共同应对市场变化。
2.通过优化物流和仓储管理,减少库存的积压,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3.建立分销体系,拓展市场渠道,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三、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有效应对产能过剩问题,企业内部管理的良好组织和协调起着关键作用。
下面是一些建议:1.完善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体系,合理安排生产能力和生产节奏,避免产能过剩。
2.加强内部协作与沟通,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3.推行精益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四、加强创新和技术升级创新和技术升级是有效应对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加强研发力量,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1.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技术研发,推动技术创新和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2.积极开展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市场需求。
3.积极开展合作与联盟,共同研发和开拓创新型产品和市场。
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产能过剩问题不仅在国内市场存在,还涉及到国际市场。
如何看待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如何看待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作者:李平李晓华吕铁网站编辑:杨宾来源:人民网日期:2009-09-25政策制定者所掌握的市场信息可能是不全面的、滞后的,对未来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强行按照自己的愿望控制产能增长的结果往往是尴尬的失败,出于抑制“产能过剩”考虑而过度限制市场进入,可能就保护了落后产能和低效率企业。
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应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解决产能过剩根本上要依靠深化改革;第二,建立和发布产能利用率指标;第三,抓住当前产能过剩的契机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第四,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需求的增长。
所谓产能过剩,是指实际产出数量小于生产能力而形成的生产能力过剩。
生产能力或产能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潜在产能或经能力不足的现象长期并存。
政府在应对产能过剩时的角色定位在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和分配都按计划进行,因此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当市场经济发育后,就存在产能过剩的可能。
中国政府一直非常关注产能过剩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家电产业,20世纪90年代对汽车产业,新世纪以来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重化工业产业,均提出了产能过剩的预警并出台了系列抑制产能过剩的政策。
但是从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看,那些被政府主管部门认为产能严重过剩或即将严重过剩的行业并未出现预期的严重产能过剩。
以钢铁产业为例,2003年,国家发改委指出:“预计到2005年底将形成3.3亿吨钢铁生产能力,已大大超过市场预期需求。
”但实际的发展情况是,我国钢铁产量在2004年和2006年分别超过3亿吨和4亿吨,销售形势良好,投资回报率很高。
据统计,从2001年至2007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全部会员企业完成的投资总额超过8000亿元,而它们同期的毛利总额则超过了1.1万亿元。
宏观经济主管部门预警和调控产能过剩的本意是为了减轻或避免重复建设以及由此造成的资金浪费和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但事实上,对我国产能“预期过剩”状况进行准确判断存在很大的难度。
“产能过剩”下的战略机遇
“产能过剩”下的战略机遇一、产能过剩的背景和原因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许多国家纷纷加大对产能的投资,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投资过度导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产能过剩是指企业或行业实际产出大于市场需求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尤其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
投资过度: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和市场份额,许多企业和政府部门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产能扩张等方面。
这些投资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导致产能过剩。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使得企业能够生产更多、更便宜的产品,从而增加了市场供应量。
这种技术进步并没有完全解决市场需求的问题,反而加剧了产能过剩的压力。
政策因素:一些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投资的政策。
这些政策在短期内确实促进了产业发展,但长期来看可能导致产能过剩。
政府对某些行业的补贴政策可能会使企业过度投资,从而导致产能过剩。
市场结构失衡:在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可能过于关注价格竞争,忽视了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这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低价低质产品,从而降低了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
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不得不维持较高的产能水平,进而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国际贸易摩擦: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导致国际贸易环境恶化。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为了应对贸易摩擦带来的冲击,不得不加大产能投放,以确保市场份额和稳定供应链。
这反过来又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1. 产能过剩的概念和表现形式产量高于市场需求: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可能会过度投资建设生产线,导致产量远高于市场需求。
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承担较高的库存成本和降价促销的压力。
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可能会选择生产同质化程度较高的产品。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展望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展望作者:田晓超侯伟袁井香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15期【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来化解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
化解过剩产能是当前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从领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出发,探讨我国产能过剩的现状和成因,提出产能过剩主要是源于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并进一步分析了化解过剩产能中的面临的特殊情况,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能过剩重化工业经济结构一、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严峻现实近年来,产能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突出的棘手问题。
国际上,衡量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产能利用率。
一般而言,产能利用率低于80%是衡量工业产能是否过剩的分界点。
一些公开数据显示,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焦炭等传统产业的产能利用率只有70%-75%,而新兴的光伏行业产能利用率甚至低于60%。
产能过剩问题直接引发了债务风险问题,银行不良资产和债券违约事件中产能过剩行业问题非常突出,并导致经济增速下降、实体经济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这折射出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中所面临的艰巨挑战,也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
二、产能过剩问题的主要成因(一)外部周期因素从各国经济周期运行的经验看,衰退时期均伴随着产能利用率的下降。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陷入衰退,虽然目前美国经济出现复苏,但是否可以带动全球经济走出困境尚未可知,加上由于选举等政治因素,国际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正在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外向型产业发展前景不佳,全球性产能过剩成为困扰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依靠全球经济复苏缓解我国产能过剩的现实难度极大。
(二)经济结构因素当前,我国产能过剩的主要表现就是重化工行业的持续过度发展。
1998至2013年间,全国重工业附加值平均累计增速高于轻工业2.1个百分点。
2016年末,全国41个工业行业中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15位的行业除纺织和食品加工两个行业外,全部为电力、煤炭、石油、汽车、电子、化学、冶金等重化工业门类,排名前15的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工业的75.8%,但利润总额仅占22.5%。
黄奇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些行业千万别碰
黄奇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些行业千万别碰作者:来源:《记者观察》2018年第05期编者按:近日,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亚布力论坛理事张家港行暨第四届“港城合伙人”峰会上做主题演讲时再次谈到去杠杆的问题。
黄奇帆指出,三大部分的债务杠杆之中,企业债务杠杆问题最突出。
他认为企业去杠杆要靠提高股权融资比例。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两方面考虑,首先要狠抓“三去一降一补”,其次黄奇帆提醒企业家,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产能过剩的生意千万别做。
以下是演讲精编。
对我国来说,去杠杆,除了实体经济的各类企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和各类金融机构去杠杆、防风险之外,还有一个整体上的国民经济的去杠杆。
目前,我国的宏观杠杆率是比较高的,去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包括政府的债务、居民的债务和非金融企业的债务加在一起差不多是GDP的250%,在世界上处在较高的位置。
但中国经济真正成问题、需要着力去解决的是非金融企业的债务,这个债务占GDP的160%左右,这个量是非常大的。
如果我们能把企业的债务率降一部分,比如能降50个百分点,那么中国的宏观杠杆率就能降到200%以内,就会好得多。
所以,宏观经济去杠杆的要害,在于去企业的债务。
企业去杠杆更要靠提高股权融资比例那么,怎么解决这件事呢?一方面,在微观上、在结构上,我们对各类工商企业要按照党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狠抓“三去一降一补”,帮企业去过剩的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促使企业增加利润、降低成本,有效地降低具体企业的债务。
另一方面,在企业管理上要更多地从财务上考核和要求企业家,做好每个企业的现金流管理,不能弄得资金链断了;强化每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管理,不能总是80%、90%地负债,不能为了扩张、为了收购盲目地兼并,甚至到了8000亿元、9000亿元债务,还敢千亿、千亿地举债,在世界各地疯狂地收购兼并,最后把自己搞到资金链断掉,这类高杠杆冒险行为应该受到严格的约束和管控。
解决行业内产能过剩问题的具体方案
解决行业内产能过剩问题的具体方案一、引言产能过剩是指特定行业中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的现象。
这种问题在许多行业都存在,包括钢铁、煤炭、水泥等传统制造业。
产能过剩对企业和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了严重影响,如压低产品价格、降低企业利润率等。
为解决行业内产能过剩问题,本文将提出几个具体方案。
二、优化资源配置1. 淘汰落后产能为了消化产能过剩,必须淘汰那些技术陈旧、效率低下的落后企业和设备。
政府可以引导这些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或退出市场,并给予相应的补偿措施,在确保员工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推动资源向高效企业集中。
2. 引导新兴产业发展通过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以提升整体供给质量和结构优化为目标。
依托科技创新,加大对高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并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来支持创新创业企业。
这将有助于吸纳人员和资金流向新兴产业,从而减少传统行业中的产能过剩。
三、扩大市场需求1. 加强国内消费激励政策政府可以实施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如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通过增加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和信心,促进市场需求的形成与释放,从而减轻企业产能过剩的压力。
2. 拓宽出口渠道积极对外开放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鼓励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支持参与国际竞争,并提供相应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关税减免等。
此举有利于扩大产品销售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市场需求不足造成的产能过剩问题。
四、创新科技应用1. 加强技术研发与转化行业内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投入,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下功夫。
同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2. 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加速推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这将有助于减少产能过剩问题的发生。
五、加强政府监管与引导1. 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准入、价格形成、垄断行为等方面的监管,防止企业恶意扩张和价格战。
中国去产能背景下产能过剩行业就业问题
中国去产能背景下产能过剩行业就业问题近几年来由于投资过热导致房地产行业、钢铁等行业均出现了产能过剩。
在“去产能”政策的背景下,产能过剩行业的下岗职工将如何安置,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是否足够,产能过剩行业的部分只有能否完成二次就业等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因此,将从产能过剩行业职工失业以及再就业情况、产能过剩行业再就业环境、欧美日去产能职工分流的经验与上一次下岗潮的教训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妥善解决产能过剩行业就业问题的对策。
标签:去产能;能源行业;职工安置;再就业2013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去产能”的发展;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去产能”被列为今年五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之首。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钢材去产能的目标是5000万吨,煤炭去产能的任务是1.5亿吨,截至到目前,钢材的去产能已经完成了3170万吨,煤炭去产能完成了6897万吨,完成进度分别达到了63.4%和46%。
可见去产能的政策效应逐步加大。
“去产能化”会淘汰一批竞争力弱、资源利用率低的“僵尸企业”,缓解政府为这些企业长期输血的压力,但随之而来的是棘手的能源行业的就业问题。
自2013年以来,我国矿产单位就业已裁员近200万人。
伴随着煤炭钢铁等行业的“去产能”,水泥,砖瓦石材,玻璃制品,原铝等下游产业也具有较高的失业风险。
这为本已堪忧的就业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不仅关系到劳动者个人能否回去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还关系到我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能否顺利完成。
因此妥善解决煤炭、钢铁等行业的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已经势在必行。
1目前我国去产能行业职工失业以及再就业情况2016年全国去产能之首的煤炭和钢铁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在850万左右,而由于去产能被分流安置的从业人员就达到了180万左右,其中煤炭行业设计130万,钢铁行业涉及50万。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2016年我国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为554万,而仅仅煤炭和钢铁两个行业职工失业人数就达180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并不包含在这554万人中,他们要么融入了失业的大潮中,要么处于待业状态。
产能过剩行业面面观信用新形势下,有色行业怎么看?
产能过剩行业面面观信用新形势下,有色行业怎么看?内容摘要近期高等级债券违约风波对产业类国企信仰带来冲击。
有色金属同属传统周期性行业,在市场避险情绪下,债券融资亦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中国有色金属资源供应不足,整体对外依存度高,产能高度集中于冶炼和加工环节,行业竞争激烈;上述因素导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有待改善和提升。
相对煤炭、钢铁等重资产、强周期行业而言,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资产、收入规模和盈利指标位于中下位置,行业债务负担适中,偿债指标处于中等水平。
基于有色行业信用风险模型、评级方法、行业及企业流动性评价、外部支持能力及意愿等多个维度分析,中债资信认为2016年供给侧改革以来,有色行业经营情况稳定、财务报表逐渐修复、未来1~2年整体信用风险不会大幅上升。
行业内企业虽然依然存在一定分化,本轮去产能周期内盲目举债、杠杆率高企的企业,仍存在一定信用风险;相对的,亦有部分企业债务负担较重,但公司产能具有优势,仍可通过降本增效、债务结构优化等手段保持正向现金流,历史包袱正在逐步化解,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从信用风险角度来看,行业内绝大部分企业信用风险依然可控,建议选择企业的逻辑仍需回归企业基本面分析的科学本源,同时适度调整外部环境分析逻辑。
近期,高等级企业违约事件除导致产业类企业债券发行难度加大外,亦对部分债务负担较重、发债规模较大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有色金属行业产业链长,从上游矿山开采、中游金属冶炼到下游加工,涉及企业众多。
下游加工业以赚钱稳定的加工费为盈利模式,周期性较弱,除非下游需求严重恶化或者企业自身严重治理瑕疵等重大不利变化,企业整体经营较为稳定。
因此本文重点探讨有色金属中上游开采和冶炼行业的信用风险。
当前市场忧虑情绪源于对企业融资环境、政府支持意愿的担忧,但往往忽略了对企业基本面的分析。
在极端情况下,基本面相对较好、存在持续经营竞争力、所处子行业进入壁垒较高的企业能够获取政府及金融机构融资支持的可能性也将更大。
产能过剩如何影响中国煤炭行业
产能过剩如何影响中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是指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的情况。
在中国煤炭行业中,过去几年来一直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这对煤炭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产能过剩如何影响中国煤炭行业。
一、价格下降产能过剩导致供应量大于需求量,这会导致煤炭价格下降。
过去几年来,中国煤炭市场一直面临严重的价格下降压力。
由于供应过剩,煤炭价格持续走低,这给煤炭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许多小型煤矿甚至无法承受这种价格下跌的冲击,不得不面临关闭或破产的命运。
二、盈利能力下降价格下降直接导致煤炭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
在供应过剩的情况下,企业往往会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以吸引更多的客户。
然而,这种策略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由于煤炭价格下降,企业的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大幅下降,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三、资源浪费产能过剩也意味着资源的浪费。
为了提高利润和市场份额,许多企业仍然会继续生产,即使市场需求已经下降。
这导致了大量煤炭产能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与此同时,过剩产能的运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浪费问题。
四、环境污染中国煤炭行业一直以高能耗、高污染的形象存在。
过剩产能的存在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维持产能过剩,许多企业采取了一些不合规的措施,如非法开采、违规排放等,这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大量的煤炭产能闲置也导致了煤矿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治理。
五、结构调整困难产能过剩使得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变得困难。
由于供应过剩,市场竞争加剧,许多小型煤矿无法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如地方政府的干预,产能过剩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难以进行。
综上所述,产能过剩对中国煤炭行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价格下降、盈利能力下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结构调整困难等问题都是由产能过剩所引起的。
中国煤炭行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如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环保治理力度、推动煤炭行业的结构性调整等,来应对产能过剩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能过剩如何影响中国新能源行业
产能过剩如何影响中国新能源行业随着我国推进清洁能源转型的步伐加快,新能源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产能的快速扩张,中国新能源行业也逐渐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产能过剩对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影响以及应对之道。
一、产能过剩对行业造成的挑战1.1 价格竞争加剧随着市场供应的快速扩大,新能源产品的竞争日趋激烈。
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企业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降。
低价格竞争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可能导致行业整体利润下滑。
1.2 产品技术进步受限产能过剩使得企业面临盈利压力,降低了企业对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投入力度。
缺乏创新推动,新能源产品的技术进步受到限制,难以满足市场对高效、环保产品的需求,限制了行业长期发展的潜力。
1.3 行业整合与洗牌加剧产能过剩的市场环境下,行业整合与洗牌势在必行。
那些生产能力不足、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可能被淘汰,而资源优势较强的大型企业则会加大收购兼并力度。
行业整合过程中,可能出现部分企业破产倒闭,失业人口增加等问题,对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应对产能过剩的策略2.1 多元化发展企业应尽快调整发展战略,实现多元化发展,不仅仅依靠单一产品或领域。
通过拓展产业链条,扩大产品应用领域,降低对单一产品市场的依赖程度,以抵御市场波动性。
2.2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新能源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更加高效、环保的产品,提高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2.3 加强行业合作与协调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需要行业内各个企业共同应对,通过建立产业联盟、共享研发资源,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同时,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产业政策,引导行业发展方向。
2.4 提升品质与品牌建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通过提升产品的品质与服务质量,树立起优秀的品牌形象。
品质与品牌的提升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中获取更多的信任与支持,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产能过剩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产能过剩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体系中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
产能过剩不仅会导致资源浪费,还会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国家纷纷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以促进产能转移和经济结构调整。
本文将探讨产能过剩对新兴产业的挑战,以及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的必要性。
一、产能过剩对新兴产业的挑战1.1 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意味着产品供应大于市场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新兴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找到足够的市场来吸收其产能。
由于市场需求不足,新兴产业很难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经济效益,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和低效率的问题。
1.2 技术创新压力面临产能过剩的新兴产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然而,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和人力资源,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实现。
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新兴产业必须面对技术创新带来的压力,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使其能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生存下来。
1.3 融资难题产能过剩的新兴产业往往面临融资难题。
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和风险较高,投资者对这些行业的投资意愿较低。
这给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提供资金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并鼓励银行和金融机构增加对新兴产业的信贷投放,以支持其发展。
二、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的必要性2.1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主要来源于生产技术和经营模式的滞后,而新兴产业则在技术和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通过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可以促进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型,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2 增加就业机会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可能会面临裁员和倒闭的风险,给就业市场带来压力。
而新兴产业以其创新的特点,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就业稳定和增加收入。
2.3 推动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可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与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与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经济都面临着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
产能过剩指的是经济中生产力过剩、供应过剩的现象,而产业结构调整则是指为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产业结构转型。
本文将探讨产能过剩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应对产能过剩的挑战。
一、产能过剩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1.1 产能过剩的原因产能过剩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首先,全球化竞争激烈,国际间的贸易壁垒逐渐减少,导致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许多国家都希望通过加大生产力提升自身竞争力,进而导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其次,技术进步的发展,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引入,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从而导致生产过剩。
此外,需求的不稳定也是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为了应对产能过剩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变得尤为重要。
产业结构调整能够通过调整不同产业的比重,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能过剩行业向产能不足行业的转化,既能提高产业整体效益,同时也能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应对产能过剩的策略2.1 消除过剩产能在应对产能过剩问题时,首先需要采取消除过剩产能的措施。
这包括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减少低效能、高耗能企业的产能,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2 开拓新的市场需求为了应对产能过剩,企业需要寻求新的市场需求,开拓新的领域。
例如,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大对新能源、清洁能源的研发和推广,满足社会对环境友好产品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创新技术,开拓新的消费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
2.3 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是应对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需要逐步减少,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则应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此外,注重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产业链价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有效应对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
2.4 加强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政府在应对产能过剩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产能过剩发展新兴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产能过剩发展新兴产业的机遇与挑战产能过剩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纠结点,然而,也正是在这个问题的背后孕育出了一些新兴产业,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产能过剩背景下发展新兴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机遇1. 转型升级产能过剩迫使企业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寻找新的增长点。
这使得新兴产业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机会。
比如,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增加,清洁能源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同时,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也悄然兴起,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 创新驱动产能过剩迫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这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时,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在智能家居领域,企业通过研发智能家电、智能安防等产品,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3. 拓展国际市场产能过剩意味着国内市场的饱和,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
新兴产业一般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例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一些知名品牌也开始走向全球。
二、挑战1. 技术壁垒新兴产业一般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而企业在面对产能过剩的冲击时,往往缺乏足够的技术实力来开拓新的产业领域。
因此,技术壁垒成为了企业发展新兴产业时需要克服的一个主要挑战。
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2. 资金压力产能过剩带来了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在发展新兴产业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
然而,由于产能过剩带来的利润下滑,企业往往面临资金压力。
因此,如何解决资金问题成为了企业在发展新兴产业时需要克服的另一个难题。
企业可以通过引入风险投资、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等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
3. 市场风险由于新兴产业的市场前景不确定,企业在发展新兴产业时需要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
产能过剩如何影响中国纺织行业
产能过剩如何影响中国纺织行业随着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产能过剩问题逐渐凸显,对其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产能过剩对中国纺织行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产能过剩的定义与原因产能过剩指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的情况。
在中国纺织行业中,产能过剩主要由于以下原因导致。
首先,快速的产业扩张带来的扩大投资规模。
过去几十年,中国纺织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阶段,许多企业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大规模扩大了产能。
其次,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率提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使得纺织企业的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最后,市场需求的下滑。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下滑使得纺织行业面临着供需失衡的窘境,导致产能过剩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二、产能过剩对中国纺织行业的影响1. 价格竞争加剧:由于供大于求,市场上纺织产品的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对纺织企业的盈利空间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2. 企业利润下降:由于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空间减小,纺织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
3. 企业生存压力增加:产能过剩会导致市场竞争激烈,那些产能较小,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的企业往往无法承受竞争的压力,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
4. 人力资源浪费:产能过剩会导致纺织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工人的生产力,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不稳定的就业问题。
三、应对产能过剩的策略1. 结构调整与升级纺织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品牌和技术含量。
同时,积极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2.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纺织企业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掌握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 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纺织企业应积极参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引导,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同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进行技术转让和合作创新,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转论坛:产能过剩行业如何“凤凰涅槃”
关键词:军转军转干部安置军转待遇转业干部军转论坛军转干考试军转网军转干军转干考试军转干考试公告军转干考试大纲军转干考试成绩
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钢材、建材、有色等原材料产品的产量和价格都在探底阶段,这个消息再次引发业内对于原材料行业产能过剩的热议。
产能过剩将使中国进入工业衰落的“铁锈时代”,还是将点燃这些行业转型升级的“涅槃”之火,改变盲目追求扩充产能、资源过度消耗、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粗放发展方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我国钢铁等原材料行业的确遇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市场容纳不了这么大的生产能力,产品价格和利润已处在近年来最低水平。
然而与此同时,这些行业也面临着倒逼机制带来的难得机遇:调整不合理产业结构,在控制产能过快增长的同时,加大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力度,由传统的以生产型为主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提高全产业链发展水平。
全球趋势:产能过剩、价格低迷、利润下滑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8月,全国水泥产量138146万吨,同比增长5.9%,增速同比减缓12.5个百分点;全国粗钢产量48157万吨,同比增长2.3%,增速同比减缓8.3个百分点;钢材产量62770万吨,增长5.7%,减缓7.4个百分点。
同时在前7个月,建材行业实现利润1662亿元,同比下降9.6%。
其中,水泥行业利润261亿元,下降53.1%。
钢铁行业实现利润793亿元,同比下降48.3%。
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492亿元,下降3%;钢铁冶炼及加工行业利润242亿元,下降73.2%。
“评估我国行业现状需要有一个更大的尺度和角度,不是说目前行业面临困难就毫无希望了。
实际上,以钢铁为例,随着我国工业发展壮大,钢铁行业增长迅猛,2011年粗钢产量比2002年增长2.8倍,生铁产量增长2.7倍,钢铁产量的增长有力支持了钢铁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朱宏任说。
朱宏任认为,钢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我国整个钢铁行业的装备水平和建设能力也大幅提升。
“现在我国炼钢主体设备90%达到国产化,千万吨级别大工厂都有能力自主完成全流程设计。
但行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
中国钢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认为,钢铁产能过剩和钢材市场价格低迷是全球性表现,国际国内钢材价格均在持续走低。
国际市场钢材价格指数从2011年3月末的222.8点的高位逐月下降到今年5月末的186.1点,价格下跌16.47%,而我国
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从2011年5月末的135.93点高位也逐月回落到今年5月末的117.52点,下跌13.54%。
近期由于市场疲弱,国际市场部分钢铁产品出口报价进一步降低。
“从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分析预测看,国内钢铁企业要做好迎战困难和长期过冬的思想准备。
”张长富说。
深层内因: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落后、产能过度无序扩张
朱宏任认为,我国产能过剩在原材料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深层次原因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落后,产能过度无序扩张。
“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形成的生产能力,与经济下滑时期降低的市场需求之间,形成了尖锐矛盾。
”
张长富预测,受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振影响,我国钢铁生产和出口将继续呈下降趋势,原燃材料价格降幅加大,社会库存也持续减少,近期国家加大了稳增长的措施力度,预计后期市场会有所好转,钢材价格应呈趋稳态势。
“当前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将暂时缓解产能过剩产业的困难,这些行业如不能抓住这个机会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主动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生产能力,当前碰到的问题就不能得到根本解决,以后还会变本加厉地来袭。
”朱宏任说。
破坏环境、质量低劣的“小钢铁”“小水泥”将面临或者被淘汰或者技术升级的终极选择。
凤凰涅槃:提高附加值、提升产业链、优化结构
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钢铁产品同比进一步下降,但我国出口钢材平均单价比进口钢材平均单价每吨少366美元,低27.6%。
“我们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又需大量进口铁矿石等原材料。
单纯扩大生产能力低水平重复投资已经走不通了,必须提高技术和环境门槛,提高发展质量。
各地政府应该把调结构、转方式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不能再一味盲目扩充产能。
”朱宏任说。
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认为,钢铁行业将必然有一个大调整,目标是实现兼并重组,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国有企业不能总亏本生产而应改变经营机制。
朱宏任表示,下一步我国将积极开拓钢铁等产业的高附加值市场,提升上下游全产业链建设,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工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
同时,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在“两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促进工艺、技术、装备、管理的全面提升,培育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