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2升高的河床》教案_(2)
六年级上册科学升高的河床鄂教版
现在的黄土高原
教学过程→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更多资料并讨论:人类的活动给黄河 带来了哪些影响?如果这些行为一直持续下去,你 认为会有什么后果?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打算如何 治理黄河?
三、教学反思
探究+研讨 ――培养孩子们的创新合作精神。
教学反思
学生以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倡导 的合作学习方法,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不仅仅 让学生知道了水、土、植物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探究事物内在联系的方法,培养了学生思 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
自主实验探究
验证猜测
教学过程→问题引入
教学过程→问题引入
黄河下游的河床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
教学过程→问题引入
水
河
“地上河”动画演示
面
床
面
地面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黄河河床的升高与 有关。
教学过程→
黄河下游河床的升高还与哪些因素有关?结合图片和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内在的本质联系。
《升高的河床》
教材分析→
认知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水、土、植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比实验探究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 2、通过资料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通过 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保持水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反思
我对实验教具创新改进后,让对比实验操作更为简单,实验现 象更为直观,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节省了实验的时间,提高 了学习效率。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研讨过程中,给每个学生 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再次形成思维的碰撞,在碰撞 中产生出科学的“火花”,学生学的开心,合作的愉快,让 课堂“灵动”起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
12升高的河床
12升高的河床教学设计学习内容教材42---44页教材分析本课以前二课为基础,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本课的思路是出示黄河图片,阅读课本资料--------整理资料--------提出问题--------猜想-------对比实验--------类比分析-------得出结论,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巨大改变作用,从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习目标1.收集、阅读有关黄河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对比试验研究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认识水、土、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能结合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了解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利用和破坏。
重点难点认识水、土、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法指导实验法学具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的各类资料。
2.小组准备:水槽两个,长木板两快,土,草皮,喷壶。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检测1、初步了解黄河的有关情况(1)出示黄河图片,并阅读课本资料,你能发现什么?(2)小组内阅读并交流(3)师:通过这些资料,你知道黄河下游的河床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吗?(4)师:你能猜出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吗?学生猜测设计意图(用图片和资料简介,图文并茂,从图片和文字可知,当黄河流到郑州市以后,河床就高出两岸达10米以上,让人触目惊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进入讨论主题:河床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是黄河下游河床中沉积下来的泥沙等物体是从哪里来的呢?)二、合作探究1、完成模拟实验。
(1)师:为了验证大家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模拟实验。
大家先看书。
要求:①弄清实验目的,准备哪些器材;②设计操作的步骤及方法;(2)指导学生准备器材;(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现象;(4)学生分组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5)填写实验报告单,每组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升高的河床-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升高的河床-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河流的形成与演变过程;2.理解河床高度变化的原因;3.掌握河床高度变化的影响;4.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类型的河流。
2. 教学内容1.河流形成与演变;2.河床高度变化的原因;3.河床高度变化的影响;4.不同类型的河流。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让学生先回想一下四年级学过的河流的知识,谈谈自己对河流的印象;2.讲解本课教材内容:升高的河床;3.引出问题:为什么河床会升高?3.2 深入讲解1.河流形成与演变–讲解河流的形成过程及演变过程,可以配合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出现不同类型河流的原因;2.河床高度变化的原因–讲解河床高度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引导学生思考植被、沉积物、水流速度等对河床高度变化的影响;3.河床高度变化的影响–讲解河床高度变化对河流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对生态环境、交通、农业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轻河床高度变化的负面影响;4.不同类型的河流–讲解不同类型的河流特征及其对应的河床高度变化原因。
3.3 拓展1.展示各种类型的河流图片,让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类型的河流。
2.借助实例介绍一些重要的河流,让学生了解这些河流的特点及其在经济、文化、历史方面的重要意义。
3.4 小结1.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2.帮助学生了解河流形成与演变过程、河床高度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不同类型的河流等知识。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一个河流的形成及演变过程;2.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在防洪抗旱、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该如何应对河床高度的变化?5. 课后作业1.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题;2.骑康河、长江、黄河的特点和其在中国的位置,并简要介绍它们在相关方面的重要意义。
6. 教学反思本课主要通过河流形成演变,河床高度变化原因、影响及不同类型的河流等内容,让学生对河流的现象和规律具有一定的认识。
在教学中充分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及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升高的河床说课PPT
九
说教学过程
设计实验 探究问题
分析现象 提出问题 视频欣赏 激趣导入
设计模拟实验进行对比探究 : 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需要花费较长
时间,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指导。 通过实验学生知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也 理解了水、土、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浠水县实验小学
孙 龙
一 二 三
四 五
教材分析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
六
教法学法
七
八 九 十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一
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选取了一些地球表面变化来进行研究,以 及当前对地球有一定影响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如选择卵
石、溶洞、升高的河床、沙尘暴、火山爆发、地震等内容,
九
说教学过程
课外调查 拓展应用 阅读交流 解决问题
设计实验 探究问题
分析现象 提出问题 视频欣赏 激趣导入
九
说教学过程
视频欣赏 激趣导入
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黄果树瀑布的秀美和壶口
瀑布的壮观,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瀑布河水颜色的不同,从
而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问题产生了研究
九
说教学过程
阅读交流 解决问题
设计实验 探究问题
分析现象 提出问题 视频欣赏 激趣导入
通过阅读课本44页的小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历史情 况,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意识到水、土、植物等自然条 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否 则,人类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认识到破坏自然环境的危害,就得对破坏的自然环境 进行治理,学生再讨论交流治理黄河的办法。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升高的河床》教学设计
升高的河床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资料分析黄河下游的河床为什么会升高。
这里面又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要求学生课前了解一些有关黄河的信息,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通过阅读、分析、交流这些资料,学生了解到黄河的悠久历史和无奈的现状为后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是通过阅读课本上的资料以及图片,了解黄河下游河床升高,会给人们带来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并通过自己分析黄河下游的河床为什么会升高,三是通过探讨黄河下游的泥沙是从哪儿来的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黄河流经的地区地貌感兴趣以及通过照片猜测出黄河的泥沙从哪儿来。
第二部分:通过对比实验,了解黄河下游泥沙的来源。
第三部分:通过阅读资料及观看图片,了解人类活动对黄河及沿岸环境的影响。
二、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大胆好问,但毕竟这类的知识有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黄河方面的知识是零碎的,模糊的,肤浅的。
所以课前还需要查阅资料来帮助他们。
三、教学目标1.收集、阅读有关黄河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对比试验研究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认识水、土、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能结合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了解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利用和破坏,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保持水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5.加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黄河下游的泥沙怎么来以及我们该怎样对待黄河现状难点:对比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五、教学方法、学法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健康课堂,用多媒体辅助法来展示白然景观、实验数据等;用谈话法来介绍黄河流经的地域及地域特征、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启发和引导;用讨论法来帮助学生找出实验方法、实验规律、得出实验结论。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力,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六年级科学上册《升高的河床》教案课件
六年级科学上册《升高的河床》教案课件教学目标:1. 理解河流对河床的影响。
2. 探究河水对河床的作用。
3. 学会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1. 河水对河床的作用。
2. 观察和分析河床升高的原因。
教学难点:1. 河水冲刷和淤积的过程。
2. 河床升高的原因分析。
教学准备:1. 课件:河流和河床的图片、视频等。
2. 教具:模型河床、沙子、水等。
3. 学具:观察日记本、画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河流和河床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河床。
2. 提问:你们知道河床是什么吗?河水对河床有什么影响?二、探究河水对河床的作用(10分钟)1. 分组讨论:河水对河床的作用是什么?2. 小组汇报:河水对河床的作用有冲刷和淤积。
3. 演示模型河床实验,让学生观察河水冲刷和淤积的过程。
三、观察和分析河床升高的原因(10分钟)1. 布置观察任务:观察身边的河流,记录河床的变化。
2.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分析河床升高的原因。
3. 总结:河床升高是因为河水冲刷和淤积的作用。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河床升高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河床升高的原因。
2. 学生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如何保护河流,防止河床升高?3.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实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河水对河床的作用,以及河床升高的原因。
学生在观察和分析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河床升高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河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实践活动:模拟河流冲刷河床(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搭建一个模拟河流和河床的模型。
2. 使用不同水流强度模拟不同的河流条件。
3. 观察并记录河床的变化,拍摄照片或视频。
4. 小组讨论河流冲刷河床的过程和结果。
5. 汇报并分享实践活动成果,讨论不同条件下的河床变化。
六年级科学上册《升高的河床》教案课件
六年级科学上册《升高的河床》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河床升高的原因,掌握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床高度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自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河床升高的原因,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床高度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床高度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图片、课件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我国黄河河床升高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
1.2 学生分享对河床升高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2.1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自主学习河床升高的原因。
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3. 课堂探究3.1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河床高度?3.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
3.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4.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河床升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2 学生分享分析心得,教师点评并强调环保意识。
5. 课堂小结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5.2 学生分享总结心得,教师点评并布置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河流,了解河床高度变化的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 思考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河床高度的影响,提出可行性建议。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河床升高的原因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床高度的影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是否能提出合理的分析观点。
4. 学生在实验中是否能积极参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河床升高的原因的理解。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精编】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2升高的河床》 教案 (2).doc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2.升高的河床教学目标1.收集、阅读有关黄河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对比试验研究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认识水、土、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能结合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了解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利用和破坏,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保持水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的各类资料。
2.小组准备:水槽两个,长木板两快,土,草皮,喷壶。
教学过程一、情境生疑问1.初步了解黄河的有关情况(1)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
你从电视或其它途径见过黄河吗?你能说说你心里的黄河吗?(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心中的黄河。
(3)师:看来课前同学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黄河的资料。
2.阅读课本中的资料(1)师:关于黄河,课本中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资料,大家看看,你能发现什么?(2)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3)师:通过这些资料,你知道黄河下游的河床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吗?(4)师:你能猜出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吗?学生猜测(5)师:我们知道土会被水冲走。
黄河水这么黄,是不是黄河水中有很多泥沙?这些泥沙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3页的照片后先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3.自主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4.分组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
现在每组请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生:黄河水中的泥沙是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时冲下来的;无植被保护,土壤随雨水流失的多……二、探究释疑1.完成模拟实验。
(1)师:为了验证大家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模拟实验。
大家先看书。
要求:①弄清实验目的,准备哪些器材;②设计操作的步骤及方法;(2)指导学生准备器材;(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现象;(4)学生分组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5)每组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上《12升高的河床》word教案 (2)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2.升高的河床教学目标1.收集、阅读有关黄河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应用对比试验研究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认识水、土、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3.能结合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了解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利用和破坏,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4.培养学生保持水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的各类资料.2.小组准备:水槽两个,长木板两快,土,草皮,喷壶.教学过程一、情境生疑问1.初步了解黄河的有关情况(1)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你从电视或其它途径见过黄河吗?你能说说你心里的黄河吗?(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心中的黄河.(3)师:看来课前同学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黄河的资料.2.阅读课本中的资料(1)师:关于黄河,课本中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资料,大家看看,你能发现什么?(2)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3)师:通过这些资料,你知道黄河下游的河床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吗?(4)师:你能猜出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吗?学生猜测(5)师:我们知道土会被水冲走.黄河水这么黄,是不是黄河水中有很多泥沙?这些泥沙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3页的照片后先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3.自主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4.分组汇报.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现在每组请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生:黄河水中的泥沙是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时冲下来的;无植被保护,土壤随雨水流失的多……二、探究释疑1.完成模拟实验.(1)师:为了验证大家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模拟实验.大家先看书.要求:①弄清实验目的,准备哪些器材;②设计操作的步骤及方法;(2)指导学生准备器材;(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现象;(4)学生分组归纳、小结,得出结论.(5)每组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多一些.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清亮,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较浑浊.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清亮,说明水中含有的泥沙少;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较浑浊,说明水中有较多的泥沙.……教师总结:当往只装有黄土的木板上浇水时,黄土很容易和水一起形成浑浊的水浆流走;而往有草皮的木板上浇水时,植物的根牢牢地把土锁住,土壤被保护起来,所以流下来的水还是比较清的.看来,刚才同学们实验后认为“植物对土有保护作用”是正确的.通过这个实验,你还想到了什么?生:黄河中上游流经黄土高原,那里植被很少,土地光秃秃的,土质也非常疏松,河水、雨水很容易使土壤流失,所以黄河的水是浑黄的.三、阅读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师:同学们都知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那么它一直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吗?黄土高原上的植被都到哪里去了呢?请阅读书本44面的资料,说说你的想法!(2)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缺少的原因.并全班交流(3)师:如果这些行为一直持续下去,你认为会有什么后果?(4)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想法.四、拓展延伸通过学习,你认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你所生活的地方的自然条件受到了破坏和保护吗?(宜昌市铁路坝小学赵红萍)。
六年级科学上册《升高的河床》教案课件
六年级科学上册《升高的河床》教案课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河床升高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河流的侵蚀作用。
2. 河床升高的原因。
教学难点:1. 河床升高的原因分析。
2. 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河流侵蚀和河床升高的图片、视频等。
2. 教学工具:模型河床、沙土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河流侵蚀和河床升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现象。
2. 提问:你们见过升高的河床吗?升高的河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二、探究河流的侵蚀作用(10分钟)1. 讲解河流侵蚀作用的基本概念。
2. 分组讨论:河流侵蚀作用对河床的影响。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三、分析河床升高的原因(10分钟)1. 讲解河床升高的原因:地壳运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
2. 案例分析:以具体河流为例,分析河床升高的原因。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四、实践活动:制作模型河床(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模型河床。
2. 观察模型河床的侵蚀过程,分析河床升高的原因。
3. 各组汇报实践活动成果。
2. 提问:如何保护河床,防止河床升高带来的危害?3.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强调环保意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河床升高原因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
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出示一些关于河流侵蚀和河床升高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河床升高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河床升高对人类生活和环境有哪些影响?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讨论如何减少河床升高带来的危害。
七、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八、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调查身边的河流,观察河床升高的情况,分析原因。
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升高的河床》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升高的河床》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什么是河床,什么是河流的升高。
②了解河流升高的原因,包括地质变化和人类活动等。
③了解河流升高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河床和河流升高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掌握什么是河床,什么是河流的升高。
②了解河流升高的原因,包括地质变化和人类活动等。
2.教学难点:①学生对于地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升高的影响的理解和认识。
②学生对于河流升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深入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观察图片和讲述故事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河流升高的影响。
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PPT向学生讲解什么是河床以及什么是河流的升高。
3.实例解析(20分钟)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升高的影响。
4.小组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河流升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在小组中交流。
5.总结(5分钟)通过讨论和交流,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感受。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设备:电视、投影仪、PPT。
2.教学活动:观察图片、看视频、小组合作。
五、教学评价1.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有效参与和表现。
2.对学生在总结中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对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六年级科学上册《升高的河床》教案课件
六年级科学上册《升高的河床》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河流的特点和河床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河流升高的原因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关爱河流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河流的特点2. 河床的概念3. 河流升高的原因4. 河流升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难点1. 河流升高的原因分析2. 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河流升高的原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河流升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准备1. 课件:河流图片、河床示意图、相关视频等。
2. 教学素材:河流升高原因的案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案例。
3. 实验器材:模型河床、水位计、沙土等。
4. 课外阅读材料:关于河流升高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文章。
第一章:河流的特点1.1 河流的定义与分类1.2 河流的形成与演变1.3 河流的常见特点第二章:河床的概念2.1 河床的定义2.2 河床的组成2.3 河床的演变过程第三章:河流升高的原因3.1 气候变化的影响3.2 人类活动的影响3.3 地壳运动的影响第四章:河流升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1 生态环境的变化4.2 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3 河流升高与水资源的关系第五章:生态环境保护措施5.1 植被恢复与保护5.2 河流污染治理5.3 合理利用水资源六章:河流升高的监测与预防6.1 监测河流升高的方法6.2 预防河流升高的措施6.3 河流升高预警系统七章:河流升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7.1 河流升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7.2 人类活动对河流升高的影响7.3 人类与河流升高的和谐共生八章:河流升高实例分析8.1 国内外河流升高案例介绍8.2 案例分析与启示8.3 应对河流升高的策略九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9.1 生态环境恶化与河流升高9.2 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9.3 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十章: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0.1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简介10.2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应用10.3 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责任十一章: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11.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11.2 生态环境保护成果案例分享11.3 学生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策划十二章:生态环境保护教育12.1 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12.2 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方法12.3 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实践十三章:河流升高与可持续发展13.1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河流升高问题中的应用13.2 河流升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13.3 可持续发展策略在河流升高治理中的实践十四章:全球河流升高问题14.1 全球河流升高现状14.2 各国河流升高治理策略14.3 全球河流升高问题的国际合作十五章:未来河流升高发展趋势15.1 科技进步对河流升高影响的前景15.2 生态环境保护与河流升高关系的未来趋势15.3 学生对未来河流升高问题的思考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围绕六年级科学上册《升高的河床》这一主题,涵盖了河流的特点、河床的概念、河流升高的原因、影响、监测与预防,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全球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上《12升高的河床》word教案 (4)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2.升高的河床教学目标1.收集、阅读有关黄河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对比试验研究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认识水、土、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能结合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了解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利用和破坏,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保持水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的各类资料。
2.小组准备:水槽两个,长木板两快,土,草皮,喷壶。
教学过程一、情境生疑问1.初步了解黄河的有关情况(1)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
你从电视或其它途径见过黄河吗?你能说说你心里的黄河吗?(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心中的黄河。
(3)师:看来课前同学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黄河的资料。
2.阅读课本中的资料(1)师:关于黄河,课本中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资料,大家看看,你能发现什么?(2)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3)师:通过这些资料,你知道黄河下游的河床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吗?(4)师:你能猜出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吗?学生猜测(5)师:我们知道土会被水冲走。
黄河水这么黄,是不是黄河水中有很多泥沙?这些泥沙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3页的照片后先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3.自主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4.分组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
现在每组请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生:黄河水中的泥沙是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时冲下来的;无植被保护,土壤随雨水流失的多……二、探究释疑1.完成模拟实验。
(1)师:为了验证大家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模拟实验。
大家先看书。
要求:①弄清实验目的,准备哪些器材;②设计操作的步骤及方法;(2)指导学生准备器材;(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现象;(4)学生分组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5)每组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最新鄂教版小学科学六上《12升高的河床》word教案 (1)
升高的河床教学目标1.收集、阅读有关黄河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对比试验研究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认识水、土、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能结合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了解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利用和破坏,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保持水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的各类资料。
2.小组准备:水槽两个,长木板两快,土,草皮,喷壶。
教学过程一、情境生疑问1、初步了解黄河的有关情况(1)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
你从电视或其它途径见过黄河吗?你能说说你心里的黄河吗?(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心中的黄河。
(3)师:看来课前同学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黄河的资料。
2、阅读课本中的资料(1)师:关于黄河,课本中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资料,大家看看,你能发现什么?(2)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3)师:通过这些资料,你知道黄河下游的河床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吗?(4)师:你能猜出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吗?学生猜测(5)师:我们知道土会被水冲走。
黄河水这么黄,是不是黄河水中有很多泥沙?这些泥沙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3页的照片后先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3、自主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4、分组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
现在每组请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生:黄河水中的泥沙是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时冲下来的;无植被保护,土壤随雨水流失的多……二、探究释疑1、完成模拟实验。
(1)师:为了验证大家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模拟实验。
大家先看书。
要求:①弄清实验目的,准备哪些器材;②设计操作的步骤及方法;(2)指导学生准备器材;(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现象;(4)学生分组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5)每组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多一些。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升高的河床》导学案课件PPT导学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升高的河床》导学案课件PPT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河流中河床的升高原因以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学以致用。
3.情感目标:让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河流资源,珍惜水资源。
二、教学重点了解河流中河床的升高原因和影响三、教学难点学生掌握河床升高的原因,使其对环境污染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黄河之水天上来》歌词和图片,引出河流中河床升高的话题,唤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 了解升高河床原因(25分钟)1.通过PPT课件展示河床升高的原因,并请学生理解、思考,并通过讲解、展示仪器等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原因。
2.请学生从生活和生产两个角度出发,重点讨论河床升高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 实践环节(35分钟)1.带领学生根据实践环节提供的材料自由组建小组,自由设计实践方案,对河床升高原因进行实践探究。
2.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后,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实践经验和新技能。
4. 总结反思(10分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回答问题:河流中的河床升高对生产和生活有何影响?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和实验报告。
2.小组展示并获得同学及老师的评价。
六、板书设计课堂标题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升高的河床》导学案课件PPT导学案重点难点了解河流中河床升高的原因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学生评价1.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和实验报告2.小组展示并获得同学及老师的评价七、教学资源PPT课件、教学实验箱、学生手册。
八、实施效果经过本次课,学生对河流中的河床升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实践探究,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2.升高的河床
教学目标
1.收集、阅读有关黄河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对比试验研究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认识水、土、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能结合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了解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利用和破坏,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保持水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的各类资料。
2.小组准备:水槽两个,长木板两快,土,草皮,喷壶。
教学过程
一、情境生疑问
1.初步了解黄河的有关情况
(1)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
你从电视或其它途径见过黄河吗?你能说说你心里的黄河吗?
(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心中的黄河。
(3)师:看课前同学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黄河的资料。
2.阅读课本中的资料
(1)师:关于黄河,课本中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资料,大家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
(3)师:通过这些资料,你知道黄河下游的河床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吗?
(4)师:你能猜出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吗?学生猜测
(5)师:我们知道土会被水冲走。
黄河水这么黄,是不是黄河水中有很多泥沙?这些泥沙是从哪里的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3页的照片后先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3.自主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4.分组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
现在每组请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生:黄河水中的泥沙是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时冲下的;无植被保护,土壤随雨水流失的多……
二、探究释疑
1.完成模拟实验。
(1)师:为了验证大家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模拟实验。
大家先看书。
要求:①弄清实验目的,准备哪些器材;②设计操作的步骤及方法;
(2)指导学生准备器材;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4)学生分组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5)每组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的水比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的水多一些。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的水比较清亮,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的水较浑浊。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的水比较清亮,说明水中含有的泥沙少;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的水较浑浊,说明水中有较多的泥沙。
……
教师总结:当往只装有黄土的木板上浇水时,黄土很容易和水一起形成浑浊的水浆流走;而往有草皮的木板上浇水时,植物的根牢牢地把土锁住,土壤被保护起,所以流下的水还是比较清的。
看,刚才同学们实验后认为“植物对土有保护作用”是正确的。
通过这个实验,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黄河中上游流经黄土高原,那里植被很少,土地光秃秃的,土质也非常疏松,河水、雨水很容易使土壤流失,所以黄河的水是浑黄的。
三、阅读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师:同学们都知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那么它一直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吗?黄土高原上的植被都到哪里去了呢?请阅读书本44面的资料,说说你的想法!
(2)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缺少的原因。
并全班交流
(3)师:如果这些行为一直持续下去,你认为会有什么后果?
(4)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你认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你所生活的地方的自然条件受到了破坏和保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