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作用和地表形态PPT讲稿

合集下载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PPT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PPT

喜马拉雅山脉
青藏高原
板块之间的基本关系:
彼此分离:—生长边界
大陆板块之间的张裂 大洋板块之间的张裂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情况一】大陆板块之间的张裂
如果板块张裂的地方在大陆上, 由于陆壳较厚,会形成狭长的 裂谷,随着张烈的继续可能会 形成海洋。
开始张裂
形成大陆裂谷
温馨提示: 东非大裂谷不是六大板块间的 交界,是六大板块中的非洲板 块内部次板块间张裂形成。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
由于地壳活动,水平岩层发生弯曲或 位移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1】褶皱构造
沉积作用形成水平岩层
土壤 第四纪
侏罗纪

石炭纪

泥盆纪
【1】褶皱构造
翼部
核部
背斜
岩层在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一系列的波
状弯曲,称为褶皱,其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
褶曲是褶皱的基本单位。
向斜
翼部
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式 岩浆喷出地表即为火山喷发
【1】火山喷发的类型
火山喷发的类型
中心式喷发 裂隙式喷发 往往会形成火山地貌 熔岩物质溢出地表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世界大多数火山都具备这种特征 如美国哥伦比亚高原 印度西部高原等
中心式喷发
裂隙式喷发
【2】火山的类型
活火山
火山的分类
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背斜
向斜
【1】褶皱构造
背斜
向斜
背斜
向斜
基本形态 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向下弯曲
构造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盆 地或谷地
倒置地形
成谷
成山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第12课-内力作用与地貌(共34张)PPT课件

第12课-内力作用与地貌(共34张)PPT课件
15 15 of 22
方法便笺 根据海陆轮廓和经纬度推断板块边界类型的方法
16 16 of 22
方法便笺 根据海陆轮廓和经纬度推断板块边界类型的方法
17 17 of 22
(3)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 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读 图,完成下题。
7 7 of 22
火山与地貌
三、内力作用与地貌
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线 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 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 非高原 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 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 国长白山主峰
8 8 of 22
六组题讲透
(1)读图,完成下题。 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
成因。 答案: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 板块构造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内力作用强烈)。(4分)
解析:本题考查构造地貌成因判断。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
代由老到新,甲、乙两地的岩层从下往上均由老到新。甲处岩层向
下弯曲,为向斜构造,故A项错误。
27 27 of 22
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两地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属于 地堑(1分) 。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 判断。渭河谷地是由于岩层 断裂、错动,下陷形成地堑 构造,然后经过泥沙沉积形 成的。
33 33 of 22
小积累
常考的内力作用形成的我国典型地貌
34 34 of 22
9 9 of 22
六组题讲透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 湘教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 湘教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 湘教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 湘教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 湘教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 湘教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 湘教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 湘教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 湘教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 湘教版
一般情况,背斜会形成山脉地形,向斜会形成谷地地形。但是背 斜地区因表面受到向外的张力作用,容易被外力侵蚀破坏,地表 降低,往往形成谷地地形;而向斜地区因为表层岩石受到挤压作 用,不容易被侵蚀,往往最后发育成山地。
2.如何区分背斜和向斜?
⑴看岩层的弯曲情况
背斜地区岩层分布是中
⑵根据地表岩石的形成早晚来判断: 间老两翼新,向斜地区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地质工作者在松嫩平原发现了大型油气田,
读图,回答 1~2 题。
1.根据地质构造划分,该储油构造属于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 湘教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 湘教版
泰 山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 湘教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 湘教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 湘教版
庐山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 湘教版
华 山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 湘教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 湘教版
互挤压碰撞 ,二是相邻板块彼此 分离 。 (4).一般来讲,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
界处,是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带,通常形成 火山和地震。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 湘教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 湘教版
2.板块运动形成的宏观地形
板块运动 挤压碰撞 彼此分离

第二节 第1课时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共25张PPT)

第二节  第1课时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共25张PPT)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D.甲处岩层老,乙处岩层新
从1~4,岩层年龄渐新
断层形态 上升岩块 所以甲处为背斜成谷,乙处为向斜成岭。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下降岩块
断裂带
由图中的地貌可以看出甲为谷地,乙为山岭,从岩层的弯曲状态可以判断甲为背斜,乙为向斜。
关于图中的信息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



成 因
〔1〕褶皱的形成一般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挤压、拉张)
〔2〕岩层受力后,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分别会形成什么地质
构造?
【学与用】 在野外,我们根据什么来判断背斜与向斜呢?
【点拨】背斜与向斜的判别方法
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从岩层新老关系看,中心局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局部 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 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 学依据。
外出旅游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千姿百态的地形:一望
无际的平原、高大连绵的山脉……这些地形是怎样形 成的呢?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
2.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特点及 其地表形态。〔重点〕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想一想:地表形态的变化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
内外力作用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内力
作用
与地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表形

火山、地震与地表形态
〔三〕火山、地震某活动和校地表学形态生在野外爬山,发现山体的岩层弯曲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褶皱的基本形态 :背斜和向斜 ❖ 岩层向上弯曲,两侧向背倾斜,为背斜 ❖ 岩层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为向斜
②褶皱与地形 (常态)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褶 背斜 岩层受挤压
弯曲变形
皱 向斜 (内力)
岩层上拱 岩层下弯
常态地形
山岭
谷地或盆地
地形倒置
背斜山
②褶皱与地形 (地形倒置)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马里亚纳海沟 (11034)
东非大裂谷、 红海
2、地质内构造力:作地壳用运-动的引“起的足岩石迹的”变形--和变地位质。 构造
构造类型: 褶皱 (变形)
断层(变位)
(1)褶皱
• 地壳运动产生的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
形,形成褶皱,单个弯曲叫褶曲。
原始岩层:水平层状
受力:弯曲变形
褶皱山
连续性变形—褶皱
板块张裂 生长边界 东非大裂谷
板块张裂- 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 海、大西洋)
板块碰撞 消亡边界
海沟、岛
陆 弧、海岸
块 山脉(太
与 平洋西部
洋 的深海沟
块 相 撞
--岛弧 链)
巨大的山
两陆 脉(喜马
块相 撞
拉雅山脉)
马里亚纳海沟
世界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三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活 动比较剧烈的地带,多火山、地震。
——地壳运动
1、运动理论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一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 一块,而是被海岭、海 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 若干单元,称为板块。
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

非 洲 板 块
平 洋 板

南极洲板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二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 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边界张裂地区 常形成裂谷或海洋,相撞地区可形成 山脉、海沟、岛弧等地形。

以水平运
动为主,
引起地表高 台湾海峡 以垂直运
低起伏和海
动为辅。
陆变迁
板块 边界 运动 类型
宏观地形
消亡 大陆板块挤压碰撞 碰 边界 形成山脉和高原

海洋板块和大陆板

块或海洋板块挤压

碰撞,形成海岸山 脉、海沟
生长
张裂
边界
大陆板块内部张裂 形成裂谷、海洋
分离
图示
实例
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
美洲西岸的山 脉
(3)板块运动的形态与地貌
形 运动 式 方向
水平 水 挤压
平 运
动 水平 张裂
地壳 垂 抬升

运 地壳 动 下沉
运动形态
对地表影响 (产生地貌)
举例
关系
使地壳弯曲变 喜马拉雅山,
形,形成巨大 阿尔卑斯山 水平运动
的褶皱山系
和垂直运
使地壳水平位移, 东非大裂谷,动相伴发
产生裂谷和海洋 大西洋,红 生,主要

背斜 岩层受挤压 弯曲变形
皱 向斜 (内力)
岩层上拱 岩层下弯
常态地形 地形倒置
山岭
谷地或盆地
谷地或盆地
山岭
向斜山
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地形倒置?是什么作用?
早期(或外力作用弱):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后期(或外力作用强) :
外力 作用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下的
地表
形态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 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 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来自地球外 部太阳能, 以及重力能
表现形式 对地表 相互关系 的影响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形成高山 或低地, 使地表高 低不平
同时进行, 共同改变地 表;
在整个地壳
演化过程中,
内力起主导
风化,侵蚀, 把高山削低 作用;
搬运,堆积, 盆地填平,
固结成岩
使地表趋于 对地表形态
平坦
塑造相反
①在方向上相反,在时间上同时进行。 ②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占优势。
(2) 断层
• 断层的形成:地壳运动产生强大地压力或张力,超
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 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
明显的位移、 错位
①断层的基本形态
——地垒与地堑
地垒——常形成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
地堑——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如汾河谷地、渭河平原
渭河平原 秦岭 (西安) (华山)地396米地 2160米 垒 堑
③一般说来,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④有的作用进行得迅速、激烈如地:震﹍﹍火、山﹍﹍、山﹍崩﹍、泥﹍﹍石﹍流
等瞬间发生,使地面剧变并造成自然灾害;
⑤有的作用进行得缓慢,不易觉察如海﹍陆﹍变迁、喜﹍马﹍拉﹍雅﹍山的隆
起等,经历漫长地质时期后,地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
(一) 内力作用的重要形式之一
内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读课本29——30页,回答问题 (1)内、外力作用是按什么分类的? (2)它们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3)它们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4)它们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什么?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比较
分类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地球内部的 热能
归纳: 板块构造学说 的主要内容
(1)基本观点
①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②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边界张裂地区常形成 裂谷或海洋,相撞地区可形成山脉、海沟、岛弧等。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活动比较剧烈的地 带,多火山、地震。
(2)、板块边界
①生长边界(张裂区):海岭、断层、裂谷 ②消亡边界(碰撞区):海沟、岛弧、造山带
泉、湖分布,河谷发育 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

利于地表水汇集
层 铁路、公路、桥梁、 水库等要回避的地方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 断层活动,破坏工程; 水库水易渗漏
总结
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内容
力 作
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移动与地貌

形成
地壳运动
褶皱 基本形态
地貌
“足迹”:地质构造
断块山
汾河谷地
(3)研究地质构造规律意义——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背斜:寻找石油、天然பைடு நூலகம்。 向斜:寻找地下水。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油、气埋藏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隧洞选址
斜 顶部宜建采石场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 斜
地下水储藏有“自流井”底部凹易汇水承受静水压力
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
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
一般常态方法
从岩层弯曲状况看: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向 下弯曲的为向斜.
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
科学准确方法
由于岩层在形成过程中,先形成的在下 面,后形成的在上面,这样在褶皱形成 后,背斜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而
向斜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老。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岩层核心老,两翼新;向 斜岩层核心新,两翼老。这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 依据,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