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甲烷菌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甲烷产生菌的生态和功能研究

甲烷产生菌的生态和功能研究

甲烷产生菌的生态和功能研究随着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越来越关注,碳排放和温室气体的影响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在温室气体中,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成分,它的危害性远远高于二氧化碳。

而甲烷的产生往往与一些微生物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甲烷产生菌。

本文将从生态和功能两方面来探讨甲烷产生菌。

一、甲烷产生菌的生态研究1. 常见的甲烷产生菌甲烷产生菌分布非常广泛,主要生活在土壤、水体、泥炭、沼泽等地方,其中最常见的是蜡样芽孢杆菌属、甲烷古菌属、甲烷杆菌属、甲烷嗜热菌属等。

这些菌多数生活在缺氧、高压、高温、高盐、酸碱极端等条件下,它们与其他微生物及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

2. 甲烷产生菌的代谢途径甲烷产生菌的代谢途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氢气甲烷型和甲酸甲烷型。

其中,前者的代表是甲烷杆菌,后者的代表是蜡样芽孢杆菌。

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将二氧化碳还原成甲烷。

3. 不同的甲烷产生菌的耐受性和适应性不同的甲烷产生菌对环境的耐受性和适应性也不同。

比如,甲烷古菌可以在极端的高温环境下生存,而蜡样芽孢杆菌则能够在低温环境下工作。

此外,在酸碱度等方面,甲烷杆菌和嗜热菌属也有所不同。

4. 甲烷产生菌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甲烷产生菌与其他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沼泽、水稻田等环境中,甲烷产生菌与甲烷氧化菌之间的竞争极为激烈。

而在海洋等环境中,氮循环和硫循环与甲烷产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尤为引人注目。

二、甲烷产生菌的功能研究1. 生产甲烷甲烷产生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生产甲烷。

它们将可溶性有机物质分解为短链有机酸,并进一步转化为甲酸和二氧化碳。

而甲酸再被还原成甲烷,这个过程非常依赖于细胞内的甲烷酶。

甲烷产生菌在自然界中一方面起到了环境调节的作用,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能源来源。

2. 分解有机物质甲烷产生菌除了生产甲烷之外,还能够分解有机物质。

例如,它们可以将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质分解为氨、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similar论文 能源微生物之甲烷产生菌

similar论文 能源微生物之甲烷产生菌

能源微生物--甲烷产生菌引言:当前能源问题可谓是世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能源储备,环境问题等条件的不断约束,可持续的清洁的新能源需求已经异常巨大,而甲烷具有清洁,高热能,可持续,生产工序相对容易等特点必然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当前对甲烷产生菌的研究异常重要。

关键词:甲烷产生菌严格厌氧厌氧滚管技术工业前景自养型代谢甲烷产生菌是一种严格厌氧的原核微生物,是有机物甲烷化作用中食物链的最后一组成员,其独特的厌氧代谢机制使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甲烷既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能源气体,而目前大气中的甲烷气体主要是由甲烷产生菌所产生的,所以对甲烷产生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分离鉴定的有200多种甲烷产生菌可分为五大目:甲烷杆菌目、甲烷球菌目、甲烷微菌目、甲烷八叠球菌目以及甲烷灭菌目.1 甲烷产生菌的研究历程最初对甲烷产生菌的研究起始于1899年俄国微生物学家B.L.Omeliansku 的研究,其将厌氧微生物划分为两类:产氢细菌和产甲烷细菌,之后Schnellen从消化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甲酸甲烷杆菌和巴氏甲烷八叠球菌,但是真正说得上是甲烷产生菌历史性前进一步的当属1950年亨盖特创造的无氧分离技术,这是甲烷产生菌的研究获得了很大进展,之后Baker等科学家在此分离技术的基础上从甲烷产生菌的各方面进行了研究,为之后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 甲烷产生菌的基本介绍甲烷产生菌是一种严格厌氧的原核微生物,是有机物甲烷化作用中食物链的最后一组成员,其独特的厌氧代谢机制使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分离鉴定的有200多种甲烷产生菌可分为五大目:甲烷杆菌目、甲烷球菌目、甲烷微菌目、甲烷八叠球菌目、甲烷火菌目。

虽然目前已经分离鉴定的甲烷产生菌众多,但是他们却具有一些共有的特性:(1)代谢产物所有甲烷产生菌的代谢产物都是甲烷和二氧化碳,这是甲烷产生菌与其他细菌的主要区别;(2)基质甲烷产生菌只能利用少数几种无机物和有机物,其根本原因在于甲烷产生菌本身缺乏自身合成的许多酶类,以至于不能广泛地利用有机物进行分解(3)生长环境迄今为止,所有分离得到的甲烷产生菌都是严格的厌氧微生物,他们只能生活在很低的氧化还原环境之中(4)辅酶因子甲烷产生菌共有其中独有的辅酶因子:辅酶 M、辅酶 F420 、F430 、F342、B 因子、CDR因子和运动甲烷杆菌因子(5)电子传递链甲烷产生菌体内还均由独特的电子传递链:辅酶 F420 、F430 和 F342就是其体内特有的电子传递系统(6)细胞壁甲烷产生菌细胞壁不含有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而是由大量的蛋白质亚基和杂多糖组成(7)皂化作用体内的脂肪酸不具有皂化作用3 甲烷产生菌的基本代谢途径所有的甲烷产生菌的代谢类型都是自养型,能够利用环境中的化学能,其生活在厌氧条件下,通过甲烷的生物合成形成维持细胞生存所需的能量,在甲烷产生菌中存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所共有的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

产甲烷菌的分离及其生长条件研究

产甲烷菌的分离及其生长条件研究
维普资讯
第3 4卷 第 4期
20 0 7年 1 2月




专 学

Vo . 4, . 1 3 No 4
De ., 00 c 2 7
J u n l fHeln j n d a l n ier gC l g o r a o i gi gHy rui E gn ei ol e o a c n e
中 图分 类 号 : 2 . O6 2 1 文献 标 i n a d Gr wt n ii fM e ha o e u y o h s l to n o h Co d ton o t n g n
LI Tig tn CAO igy 2 U n -i g , J n -u
8 0 n h p i u g o h tm p r t r s 3 ℃ , h e u t n iae h tt e r e stv o t e . ,a d t e o t m r wt e e a u ei 5 m t e r s lsi dc t d t a h y we e s n i e t h i
Ab t a t Two m e h n g n s r i swe e i l t d fo m e h n e m e tn i u rb sn u g t b i a e sr c : t a o e ta n r o a e r m t a e f r n i g l o y u i g H n a e o l t s q g a a r b c t c n q e wih m e h n l f r t n c t t s c r o n n r y s u c . Th y e tb u — r e n e o i e h i u t t a o ,o ma ea d a e a e a a b n a d e e g o r e e mi l e g e n f o e c n e wh n o s r e y f o o e i ir s o e Th i c l n e n r l t b s a e i e u a o n n l r s e c e b e v d b l r g n cm c o c p . u u e r o o is i o l u e r r g lr r u d a d r wh t ra l te y l w. I d ii n,t e e f c fd fe e tp v l e a d t m p r t r ft e g o t ft e i o i l el e t o n a d to h fe to i r n H a u n e e a u e o h r w h o h f m e h n g n wa t d e . Th e h n g n So tm u g o h p v l e i . n a a g r m . o t a o e s s u id e m t a o e ’ p i m r wt H a u s 7 0 a d c n r n e f o 6 5 t

产甲烷菌

产甲烷菌

产甲烷菌胡俊英 222010328210116动医二班摘要:产甲烷菌(Methanogenus),是专性厌氧菌,属于古菌域,广域古菌界,宽广古生菌门。

1974年《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中将其归属于1科、3属、9种。

截至1992年已发展为3目、7科、19属、70种。

截至2009年已发展为4目、12科、31属。

1979年,Balch和Wolfe通过16S rRNA测序将产甲烷菌发展为3目(甲烷杆菌目、甲烷球菌目、甲烷微菌目)4科7属14种。

1993年,Boone将甲烷八叠球菌科上升为一个目,建立了火热产甲烷菌目,至此产甲烷菌发展为5目10科25属59种。

2001年,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将产甲烷菌放在宽广古生菌门(Euryarchaeota)中,至此产甲烷菌发展为3纲,5目,10科,26属,78种。

产甲烷菌属于古菌域(Archaea),广域古菌界(Euryarchaeon),宽广古生菌门(Euryarchaeota)。

关键词:产甲烷细菌,厌氧分离技术,产甲烷作用产甲烷菌(Methanogenus),是专性厌氧菌,属于古菌域,广域古菌界,宽广古生菌门。

1974年《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中将其归属于1科、3属、9种。

截至1992年已发展为3目、7科、19属、70种。

截至2009年已发展为4目、12科、31属。

1979年,Balch和Wolfe通过16S rRNA测序将产甲烷菌发展为3目(甲烷杆菌目、甲烷球菌目、甲烷微菌目)4科7属14种。

1993年,Boone将甲烷八叠球菌科上升为一个目,建立了火热产甲烷菌目,至此产甲烷菌发展为5目10科25属59种。

2001年,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将产甲烷菌放在宽广古生菌门(Euryarchaeota)中,至此产甲烷菌发展为3纲,5目,10科,26属,78种。

产甲烷菌在厌氧消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产甲烷菌在厌氧消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产甲烷菌在厌氧消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产甲烷菌在厌氧消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简述了产甲烷菌研究史,分析了厌氧消化领域研究进展以及产甲烷菌代谢机理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关系.作者:林代炎林新坚杨菁叶美锋 LIN Dai-yan LIN Xin-jian YANG Jing YE Mei-feng 作者单位:林代炎,杨菁,叶美锋,LIN Dai-yan,YANG Jing,YE Mei-feng(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3) 林新坚,LIN Xin-jian(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3)
期刊:福建农业学报ISTIC Journal: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8, 23(1) 分类号:X703 关键词:厌氧消化产甲烷菌厌氧反应器。

产甲烷细菌分离纯化特征的研究

产甲烷细菌分离纯化特征的研究


材 料和 方法
( ) 料及 仪器 一 材 分 离样 本 : Z1 Q 1:贵 阳青 岩 沼气 池发 酵液 样 品 , 自沼 气 池 2 深 处 ; ZI: 阳青 岩 沼 气 池 采 m Q I 贵 I 发 酵 液 样 品 , 自沼 气 池 2 采 m深 处 ; 养 基 : 甲 培 产 烷 细菌 培 养 基 ;甲烷 标 样 :96 %含 量 的 甲烷 气 9. 8 体 ( 南 气 体 有 限公 司 配 制 )仪 器 : Q —I型厌 西 ; Y X
产 甲烷 细 菌 的快速 分离 和多样 性 研究 提供 一 定 的
收 稿 日期 :0 0 0 — 0 2 1— 3 9
作 者 简 介 : 万 芹(92 张 18一 )女 , 州兴 义人 , 义 民族 师 范 学 院化 学 生物 系教 师 , 士 , 事 生 , 贵 兴 硕 从
物 学 的教 学工作 。
Z HANG W a q n KANG ih a 。, ANG a g n 3 n i , Jc u n W K io g
( igi om l nvri r a o a t s X n y G i o 6 4 0 C ia X n y N r a U i s y o t n li , ig i uz u 5 2 0 , h ; e t f N i ie , h n
张 万 芹 康 冀 川 z 王 开功 s
(. 1 兴义 民族 师 范学 院 , 贵州 兴义 5 2 0 ; 6 4 0 2 .贵 州 大学农 业 生物 工程 重点 实验 室 , 贵 州 贵 阳 5 0 2 ; 5 0 5
3 .贵 州 大学 动物科 学 学 院 , 贵州 贵 阳
5 02 ) 5 0 5
摘 要 : 用严格 厌 氧培 养技 术 , 采 根据 产 甲烷 细 菌的形 态、 生理 生化 特 征 , 贵 阳青岩 沼气池 中 2米 从

神秘古菌以“一己之力”产甲烷

神秘古菌以“一己之力”产甲烷

神秘古菌以“一己之力”产甲烷传统原油开采技术,难以驱动地下油藏全部原油的运移,仍旧有过半原油开采不出来。

科学家信任,能在油藏环境中存活的厌氧微生物有望成为人类的帮手。

利用沼气发酵原理,将液态原油降解成气态甲烷,形成油气共采,是科学家探究的一条道路。

12月23日,《自然》在线发表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讨论所(以下简称沼科所)能源微生物创新团队的最新讨论成果。

该团队与深圳高校、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海洋微生物讨论所、中国石化微生物采油重点试验室等单位讨论人员合作,发觉了一种来自油藏的新型产甲烷古菌,可在厌氧环境下直接氧化原油中的长链烷基烃产生甲烷,突破了产甲烷古菌只能利用简洁化合物生长的传统认知,拓展了对产甲烷古菌碳代谢功能的认知。

这一讨论完善了碳素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并为枯竭油藏残余原油的生物气化开采——“地下沼气工程”奠定了科学基础。

不能“吃”的石油烃原油的主要成分是由几十个碳链形成的比较简单的碳氢化合物。

早在上世纪末,德国科学家首次在《自然》报道了石油烃可以被厌氧微生物降解转化为甲烷。

但是,这种生物降解过程与传统的沼气发酵类似,需要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菌和古菌,通过互营代谢来完成。

2023年,加拿大科学家在《自然》报道油藏中也存在类似混合菌群降解原油产甲烷过程。

论文共同通讯、深圳高校教授李猛告知《中国科学报》,互营代谢是指有机质分解降解产生甲烷的时候,需要细菌和产甲烷古菌两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通过彼此依靠、互不行分的方式合作。

“在缺氧环境下,有机质被降解产生甲烷的过程俗称沼气发酵。

”论文、沼科所讨论员白丽萍说,过去的观点认为,产甲烷古菌仅能通过乙酸发酵、二氧化碳还原、甲基裂解和氧甲基转化等4条途径产生甲烷。

其所能利用的底物特别简洁,主要是一碳或者二碳化合物。

“以前的教科书告知我们,对于由几十个碳组成的烷烃和烷基烃这种简单有机物,产甲烷古菌是不行能直接‘吃’掉它们的。

之前,也没有微生物直接降解石油烃生成甲烷或者二氧化碳的讨论报道。

产甲烷杆菌的研究和其利用前景

产甲烷杆菌的研究和其利用前景

《微生物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产甲烷杆菌的研究和其利用前景工艺学学院: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班级:S10A学号:20101911131姓名:刘韬成绩:目录1 产甲烷菌的分类................................................................................................................................ -2 -2.产甲烷菌的生态多样性.................................................................................................................... - 2 - 3.生长繁殖特别缓慢.......................................................................................................................... - 3 -4.产甲烷菌代谢途径............................................................................................................................ - 3 -5.甲烷合成的途径................................................................................................................................ - 3 -6.沼气池中产甲烷杆菌和不产甲烷菌的关系.................................................................................... - 4 -6.1不产甲烷细菌为产甲烷菌提供生长基质和产甲烷所需的底物 ......................................... - 4 -6.2不产甲烷细菌为产甲烷菌创造适宜的厌氧环境................................................................. - 4 -6.3不产甲烷细菌为产甲烷菌清除有毒物质............................................................................. - 4 -6.4产甲烷菌为不产甲烷细菌生化反应解除反馈抑制............................................................. - 4 -6.5共同维持沼气发酵环境中的适宜pH值............................................................................... - 5 -6.6不产甲烷细菌构建了产甲烷菌的“古环境” ....................................................................... - 5 -7.产甲烷杆菌的应用前景.................................................................................................................... - 5 -7.1废水处理................................................................................................................................. - 5 -7.2酿酒工业上的应用................................................................................................................. - 5 -7.3产甲烷菌在煤层气开发中的应用......................................................................................... - 6 -8. 结语................................................................................................................................................ - 6 - 参考文献................................................................................................................................................ - 6 -产甲烷杆菌的研究和其利用前景10级生物科学 20101911131 刘韬摘要产甲烷菌是一类重要的极端环境微生物,在地球生物化学碳素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目前,根据产甲烷菌的系统发育和生理生化特性可将已培养的产甲烷菌分为5大目. 产甲烷菌广泛分布在海底及淡水沉积物、水稻田、动物胃肠道、地热及地矿等环境中,生态学研究表明,产甲烷菌在不同的生态环境里具有不同的群落分布特点,并且受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而显示出不同的生理代谢功能.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产甲烷菌的分类及生态多样性研究进展,同时简述了产甲烷菌在厌氧生物处理和工业酿酒中广阔应用前景.关键词产甲烷菌;分类;生态多样性;废水处理;泸州老窖Methanobacterium research and its prospect Abstract methanogens is an important kind of extreme environmental microbial, in the biogeochemistry of carbon cycle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process. At present, according to the methanogenic bacteria phylogeny and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can be cultured methanogens have been divided into 5heads. Methane producing bacteria widely distributed in marine and freshwater sediments rice, water, animal gastrointestinal tract, geothermal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studies have indicated, methanogenic bacteria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distribution, and affected by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show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and metabolic func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methane producingbacteria biodiversity research progress, at the same time on themethanogenic bacteria in anaerobic biological treatment and broad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industrial saccharomyces.Key words methanogens; classification; biodiversity; wastewatertreatment; Lu zhou产甲烷菌是一类严格厌氧的原核微生物,是有机物甲烷化作用中食物链的最后一组成员,其独特的厌氧代谢机制使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产甲烷菌是产生温室气体的主要因素,全球甲烷的排放量每年大约是500 t,其中74%是由产甲烷菌代谢产生[1];另一方面,产甲烷菌在有机质的厌氧生物处理工业应用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如沼气发酵、煤层气开发等. 因此,对产甲烷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厌氧培养技术和微生物分子生态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实验室能对产甲烷菌进行多角度的研究. 这些研究揭示出产甲烷菌分类地位的多样性,展示出不同环境下产甲烷菌的生态及生理特性的差异性,同时也为产甲烷菌的实际工业应用指明了方向.1 产甲烷菌的分类1776年,Alessandro Volta首次发现了湖底的沉积物能产生甲烷,之后历经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利用有机物产甲烷的厌氧微生物才大致被分为两类:一类是产氢、产乙酸菌,另一类就是产甲烷菌. W.E. Balch等在1979年报道了3个目、4个科、7个属和13个种的产甲烷微生物,他们的分类是建立在形态学、生理学等传统分类特征以及16S rRNA寡核苷酸序列等分子特征基础上的[2].随着厌氧培养技术和菌种鉴定技术的不断成熟,产甲烷菌的系统分类也在不断完善. 《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9版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肯定,并建立了以系统发育为主的产甲烷菌最新分类系统. 产甲烷菌分可为5个大目,分别是: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s)、甲烷球菌目(Methanococcales)、甲烷微菌目(Methanomicrobiales)、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和甲烷火菌目(Methanopyrales) [3],上述5个目的产甲烷菌可继续分为10个科与31个属,它们的系统分类及主要代谢生理特性见表1.2.产甲烷菌的生态多样性产甲烷球菌发现于1982年,生活在260m深、200atm、94℃的海底火山口附近,属于原核生物中的古菌域,具有其它细菌如好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所不同的代谢特征. 产甲烷菌的甲烷生物合成途径主要是以乙酸、H2/CO2、甲基化合物为原料[4]. 产甲烷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在与氧气隔绝的环境几乎都有甲烷细菌生长,如海底沉积物、河湖淤泥、水稻田以及动物的消化道等. 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产甲烷菌的群落组成有较大的差异性,并且其代谢方式也随着不同的微环境而体现出多样性.3.生长繁殖特别缓慢甲烷细菌生长很缓慢,在人工培养条件下需经过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长出菌落。

产甲烷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研究

产甲烷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研究

一、简介产甲烷菌是一类能够将无机或有机化合物厌氧发酵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古细菌。

产甲烷菌是重要的环境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碳素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1979年,Balch和Wolfe通过16S rRNA测序将产甲烷菌发展为3目(甲烷杆菌目、甲烷球菌目、甲烷微菌目)4科7属14种。

1993年,Boone将甲烷八叠球菌科上升为一个目,建立了火热产甲烷菌目,至此产甲烷菌发展为5目10科25属59种。

2001年,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将产甲烷菌放在宽广古生菌门(Euryarchaeota)中,至此产甲烷菌发展为3纲,5目,10科,26属,78种。

产甲烷菌属于古菌域(Archaea),广域古菌界(Euryarchaeon),宽广古生菌门(Euryarchaeota)。

人们对产甲烷菌的认识约有150年的历史。

人们对产甲烷菌有极大的兴趣是在于产甲烷菌对天然气的形成,在自然界与水解菌和产酸菌等协同作用,使有机物甲烷化,产生有经济价值的生物能物质——甲烷。

二、分类产甲烷菌是严格厌氧的微生物,在严格厌氧技术发明之前,产甲烷菌的分离培养研究进展缓慢。

巴氏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barkeri)和甲酸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formicium)是最早分离出的产甲烷菌微生物;1950 年Hungate 厌氧分离技术的使产甲烷菌的研究得到迅速的发展。

1974年《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第八版以产甲烷菌的形态作为分类依据,将其描述为一个独立的科。

第九版《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中产甲烷菌的分类以系统发育的方法划分,包括5 个大目: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s)、甲烷球菌目(Methanococcales)、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甲烷微菌目(Methanomicrobiales)和甲烷火菌目(Methanopyrales)(Liu and Whitman, 2008; 陈森林, 2010),每个目的产甲烷菌包含多个科属,现已命名的10 科、31 属分属上述5个目的产甲烷菌。

5株产甲烷细菌生长基质利用的研究

5株产甲烷细菌生长基质利用的研究

第 2 期
c H 的混 合物 o和 , t 十 c) K(m
⑤ 号菌株 , Q m⑤ Gz 号菌株 , Q Ⅱ G Z ⑨。 号菌株 , G z Q Ⅲ④, 号菌株 , Q Ⅲ④ G z 号菌株 。
张 万 芹 康 冀 川 王 开 功
(. 义 民族师 范学 院 , 贵州 1 兴 兴 义 5 20 ; 640
2 . 贵州省生化工程 中心 , 贵州 贵阳 50 2 ;. 505 3 贵州大学 , 贵州 贵阳 502 ) 50 5
摘 要: 采用严格的厌氧技术, 分析从贵 阳青岩沼气池中分 离纯化后的 5 株产甲烷细菌的生长基质 的利用情 况, 发现 5 株产甲烷细菌只在以甲酸钠为代谢底物的培养基 中生长, 而在分别以甲酸钠和甲酸 钠、 乙酸钠、 甲醇以及 C H 的混合物为生长基质的培养基 中, O和 其生长情况没有变化。 关键 词 : 甲烷细 菌 ; 产 生长基 质 ; 究 研
Q nyn f u a g i s r, i ovrd e otut lgo t m mx ae o i f a . iga i n dg t ds ree ssi b wh a r du o t oG y ee s c h t m aer w s m r e m
Ke r s Meh n g ncb ce a rwhmar ;td yWO d : ta o e i a tr ;go t t x su y i i
文章 编 号 :0 9 )7 ( 0 0 — 0 -0 10  ̄ 6 3 2 1 2 1 - 4 2) 1 7 中图分 类号 : 3 .6 Q9 99 文献标 识码 : A
St de nt e u i a in o r wt u s r t r ie Me h n g nc B ce i u id O h ti t f o hs b t e f v t a o e i a t r l z o g a o f a

产甲烷过程的研究

产甲烷过程的研究

产甲烷过程是指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被产甲烷菌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全球甲烷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对产甲烷过程的研究非常重要。

产甲烷过程的原理是厌氧消化,其中有机物质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被分解成简单的气体和液体。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其中,产甲烷阶段是整个厌氧消化过程的关键阶段,涉及到有机物质的最终转化。

产甲烷菌是产甲烷过程的主要微生物,它们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古菌,能够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生存并利用有机物质。

产甲烷菌通过将有机物质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来获取能量,这个过程需要氢气作为还原剂。

因此,产甲烷菌在产甲烷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产甲烷过程的研究可以通过实验室内模拟厌氧消化过程来进行。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控制不同的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有机负荷等,来研究产甲烷菌的生长和代谢特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手段来研究产甲烷菌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一步深入了解其生长和代谢机制。

总的来说,对产甲烷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厌氧消化技术,实现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嗜冷性产甲烷菌的研究进展

嗜冷性产甲烷菌的研究进展

嗜冷性产甲烷菌的研究进展张伟;万永青;段开红;田瑞华【摘要】Psychrophilic methanogen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global carbon cycle,and attract more and more research interests.Though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low-temperature anaerobic digestion,the so-far cultured cold-adaptive methanogenic strains are very few.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sychrophilic methanogens was reviewed,with the focus on their classification,isolation and cold-adapted mechanisms,as well as the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The application of Psychrophilic methanogens in low-temperature anaerobic digestion was also analyzed.%嗜冷产甲烷菌在全球碳素循环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尽管已知冷适应的产甲烷古菌在低温厌氧消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获得培养的嗜冷产甲烷古菌却很少.综述了嗜冷产甲烷菌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嗜冷产甲烷古菌的分离、嗜冷机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并对嗜冷产甲烷菌在低温厌氧消化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13【总页数】5页(P5909-5913)【关键词】嗜冷产甲烷菌;嗜冷机制;分子生物学技术;低温厌氧消化【作者】张伟;万永青;段开红;田瑞华【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3随着世界人口的日益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也不断增加,然而人类能利用的自然资源却越来越少。

反刍动物瘤胃优势产甲烷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进展

反刍动物瘤胃优势产甲烷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2019,31(9):3927⁃3935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㊀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02反刍动物瘤胃优势产甲烷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进展董利锋1㊀付㊀敏2㊀陈天宝2㊀刁其玉1∗(1.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奶牛营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反刍动物及其幼畜营养代谢中美联合研究中心,北京100081;2.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6)摘㊀要:甲烷是反刍动物瘤胃产甲烷菌分解饲粮有机物的最终产物,它不仅是一种造成极端气候变化的重要温室气体,而且也难以被动物利用,造成能量损失和养殖效率降低㊂瘤胃产甲烷菌还原二氧化碳生成甲烷的过程受到动物品种㊁遗传背景㊁生理阶段以及地理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㊂本文重点总结了国内外典型反刍动物瘤胃内产甲烷菌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以期明确瘤胃甲烷排放机理,为进一步研究产甲烷菌的基因功能和代谢途径以及探索反刍动物瘤胃甲烷减排和调控机制提供参考㊂关键词:反刍动物;瘤胃产甲烷菌菌群组成和多样性;温室气体减排中图分类号:S811.6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267X(2019)09⁃3927⁃09收稿日期:2019-01-3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F0211702,2016YFE0109000);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802085);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工程(2017⁃2019);四川省科技计划国际合作项目(2017HH0090)作者简介:董利锋(1985 ),男,河南巩义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反刍动物营养与温室气体调控的研究㊂E⁃mail:donglifeng@caas.cn∗通信作者:刁其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ail:diaoqiyu@caas.cn㊀㊀由于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全球性极端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危机是人类迄今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之一㊂自1750年起的工业化时代以来,快速增长的人口数量㊁大规模的密集型农业活动㊁加速的工业化进程及化石燃料源的能源消耗促使了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持续增加[1]㊂甲烷(CH4)是一种比二氧化碳(CO2)危害更大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存留时间超过10年,增温潜势是CO2的28倍[2]㊂㊀㊀反刍动物养殖业是现代畜牧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改善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带动国民经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㊂我国是牛肉和乳制品生产和消费大国,2016年底中国奶牛和肉牛存栏量分别为1507万和7373万头,牛肉产量仅次于美国和巴西;2017年奶类产量达到3655万t,居世界第3位[4]㊂作为重要的反刍动物畜种,牦牛和水牛在中国分布广,数量大㊂据统计,牦牛(2009年)和水牛(2004年)数量分别为1400万和2280万头[5-6]㊂持续增长的反刍动物产品消费量与由此而来的大规模养殖生产是重要的CH4排放源,其总量可达到人类活动CH4总排放的40%左右[7]㊂截止到2010年,中国奶牛胃肠道CH4排放量所占反刍动物CH4排放总量的比例由1990年的3.3%上升到了13.1%,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8]㊂更重要的是,以甲烷能的形式损失掉的能量可占到饲粮总能的2% 12%,制约了我国反刍动物生产的养殖效率和盈利能力[9-10]㊂饲粮有机物经瘤胃微生物降解作用生成挥发性脂肪酸,同时伴随有氢气(H2)和CO2的产生㊂H2作为反应底物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被瘤胃产甲烷菌利用生成CH4[11]㊂反刍动物品种和生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1卷理阶段等诸多因素的差异能够影响瘤胃内产甲烷菌的定植㊁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继而造成瘤胃CH4排放量的不同[12]㊂因此,深入研究和理解反刍动物瘤胃产甲烷菌菌群的组成及其多样性有助于明确CH4生成机理㊁为寻找合适的瘤胃CH4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㊂为此,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主要类型和品种反刍动物瘤胃内产甲烷菌的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特征,旨在为后期进一步研究产甲烷菌的基因功能和代谢途径㊁探索反刍动物瘤胃CH4减排机制和提高养殖效率提供思路和参考㊂1㊀产甲烷菌分类㊀㊀产甲烷菌是一类区别于细菌且严格厌氧的原核生物,也是一类重要的代谢产甲烷的古菌㊂甲酸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formicium)和巴氏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barkeri)是最早鉴定出来,同时也是研究最为深入的产甲烷菌㊂与CH4为能量来源的嗜甲烷菌(Methanotrophs)不同,产甲烷菌(Methanogen)这个概念首次由Bry⁃ant提出并被广泛引用和研究[13]㊂随着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存在于反刍动物瘤胃㊁海洋沉积物㊁厌氧发酵罐中的产甲烷菌菌株被鉴定出来㊂已知的产甲烷菌可以分为4个纲:甲烷杆菌纲(Methanobacteria)㊁甲烷球菌纲(Methano⁃cocci)㊁甲烷微菌纲(Methanomicrobia)和甲烷火菌纲(Methanopyri),7个目: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s)㊁甲烷球菌目(Methanococcales)㊁甲烷微菌目(Methanomicrobiales)㊁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㊁甲烷火球菌目(Methanopy⁃rales)㊁甲烷胞菌目(Methanocellales)和甲烷原体目(Methanoplasmatales)㊂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㊁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㊁甲烷微菌属(Methanomicrobium)和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e)是广泛存在于反刍动物瘤胃内的4个产甲烷菌属[14]㊂目前有7个种的瘤胃产甲烷菌能够在体外培养基中存活,即:甲酸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formicicum)㊁布氏产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bryantii)㊁反刍兽甲烷短杆菌(Methanobrevibacterruminantium)㊁米氏甲烷短杆菌(Methanobrevibactermillerae)㊁奥氏甲烷短杆菌(Methanobrevibacterolleyae)㊁可活动甲烷微菌(Methanomicrobiummobile)和奥兰汤基甲烷囊菌(Methanoculleusolentangyi)[15]㊂近年来,人们更多地利用系统发育学分类法,以物种间小亚基核糖体核苷酸差异性作为判断依据的方法被逐渐应用到产甲烷菌的鉴定和分类中[16];以16SrRNA/mcrA功能基因克隆文库等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也被逐渐应用到分析产甲烷菌的种群结构组成㊁群落多样性㊁菌群功能及其代谢机理的研究中㊂2㊀产甲烷菌的甲烷合成途径㊀㊀瘤胃产甲烷菌生存在严格的厌氧环境中,通过CH4的生物合成作用形成维持细胞生存所需的能量,具有独特的生物化学代谢途径㊂产甲烷古菌能够将CO2㊁H2㊁甲酸等物质转化成CH4或者CH4和CO2㊂自然界中CH4生成的3种途径包括CO2还原途径㊁甲基营养型途径和乙酸发酵型途径㊂还原CO2是反刍动物瘤胃产CH4的重要途径(图1),占到瘤胃总排放量的90%以上,而以挥发性脂肪酸和甲基化合物为底物的产甲烷途径较难在瘤胃内发生[17]㊂这3种途径中有众多关键酶和辅酶的参与[11,18],但最终都形成甲基辅酶M(methyl⁃coenzymeM),其在甲基辅酶M还原酶(methyl⁃coenzymereductase,mcr)的催化下生成CH4㊂甲基辅酶M还原酶是产甲烷菌特有的一种酶(除甲烷营养型古菌外),编码mcr其中的1个亚基基因(mcrA)可用于产甲烷菌的分类学研究㊂如图1所示,产CH4过程伴随着细胞膜内外钠离子或质子跨膜梯度的形成和变化,能够借助位于细胞膜上的ATP合成酶将ADP转化为ATP㊂3种生物产CH4途径中产生的能量各有差异,以CO2还原途径所产生的能量最高,为-135әGkJ/molCH4,而甲基营养型途径和乙酸发酵型产能较低[17-20]㊂3㊀反刍动物瘤胃产甲烷菌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特征3.1㊀奶牛㊀㊀动物品种㊁饲粮以及地理位置之间的复杂互作关系对奶牛瘤胃产甲烷菌区系具有明显的影响㊂King等[21]从荷斯坦和娟姗泌乳奶牛瘤胃液样品中提取微生物总DNA,分别从瘤胃产甲烷菌基因克隆文库得到了180和185个克隆子㊂试验得到的365条有效序列分属为55个操作分类单元82939期董利锋等:反刍动物瘤胃优势产甲烷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进展(operationaltaxonomicunits,OTU),其中荷斯坦和娟姗泌乳奶牛独有的OTU数量分别是23和12个,两者共有OTU数量为20个(占总序列的85%)㊂研究发现,娟姗牛瘤胃内米氏甲烷短杆菌相对丰度是荷斯坦奶牛的2倍以上,而反刍兽甲烷短杆菌相对丰度在2个品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㊂从香农指数的结果中发现,荷斯坦奶牛产甲烷菌的多样性显著高于娟姗牛㊂Skillman等[22]采用同样方法研究了放牧条件下娟姗牛瘤胃内产甲烷菌的分布特征,发现优势产甲烷菌分别为反刍兽甲烷短杆菌和unassignedMethanosphaeraspe⁃cies,相对丰度都为33.3%,而居于第3位的unas⁃signedMethanobrevibacterspecies相对丰度较低,为26.7%㊂同样的,Whitford等[23]发现舍饲条件下荷斯坦泌乳奶牛瘤胃优势产甲烷菌分别为unas⁃signedMethanobrevibacterspecies和unassignedMethanosphaeraspecies,相对丰度分别为36.6%和26.8%;反刍兽甲烷短杆菌和unassignedspeciesofMethanosarcinales相对丰度则分别为21.9%和14.6%㊂DeMulder等[24]比较了荷斯坦和比利时蓝泌乳牛在相同饲粮组成和生理条件下瘤胃甲烷菌的多样性特征㊂基于16SrRNA扩增子测序的结果表明,甲烷杆菌科(Methanobacteriaceae)㊁甲烷热球菌科(Methanomassiliicoccaceae)和甲烷八叠球菌科(Methanosarcinaceae)是2个奶牛品种瘤胃内的优势菌群;但3种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在2个品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㊂以上结果与Cersosimo等[25]结果一致,认为荷斯坦和娟姗牛瘤胃内存在以甲烷短杆菌属为核心的产甲烷菌群㊂㊀㊀Fdred:还原的铁氧化还原蛋白ferredoxin⁃reduced;Fdox:氧化的铁氧化还原蛋白ferredoxin⁃oxygenated;MF:甲烷呋喃methanofuran;H4MPT:四氢甲烷蝶呤tetrahydromethanopterin;Methyl⁃S⁃CoM:甲基辅酶MmethylcoenzymeM;F420:辅酶F420氧化态oxidizedformofcoenzymeF420;F420H2:辅酶F420还原态reducedformofcoenzymeF420;HSCoM:辅酶McoenzymeM;HSCoB:辅酶BcoenzymeB;CoMS⁃SCoB:异质二硫化物heterodisulfideofCoMandCoB;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nicotinamideadeninedinucleosidephosphate;NADP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adeninedinucleotidephosphate㊂图1 产甲烷菌合成代谢通路(以反刍兽甲烷短杆菌为例)Fig.1㊀Synthesisandmetabolismpathwayofmethanogens(takeMethanobrevibacterruminantiumasexample)[17]㊀㊀反刍动物瘤胃内包括产甲烷菌在内的微生态系统对机体的生理活动非常重要,而奶牛所处的不同生理阶段反过来能够直接影响产甲烷菌的菌群组成和多样性[24]㊂Guzman等[26]采用16S9293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1卷rDN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发现荷斯坦犊牛出生20min后瘤胃内就有Methanomicrobialesmo⁃bile㊁Methanobrevibacterspp.和Geobacterspp.的存在㊂出生后第2天沃氏球菌(Methanococcalesvo⁃tae)开始出现,但其相对丰度显著低于Methanomi⁃crobialesmobile和Geobacterspp.㊂瘤胃内产甲烷菌相对丰度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其他菌群的存在有关,如Geobacterspp.较早在瘤胃内存在,且能够通过直接的电子转移与产甲烷菌形成协同作用,减少有机物发酵产物的积累而促进产甲烷菌的定植㊂作为检测瘤胃产甲烷菌存在和相对丰度的重要标记物,Dong等[27]运用基于mcrA功能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方法发现荷斯坦犊牛液体饲粮㊁固态饲粮和断奶时间的改变导致瘤胃内产甲烷菌菌群组成发生变化,在属水平上优势产甲烷菌分别是甲烷短杆菌和Methanosphaera㊂Cunha等[28]采用16SrRNA测序技术分析了处于青春前期㊁青春期和配种期的荷斯坦后备奶牛瘤胃中产甲烷菌菌群的多样性,结果发现3个不同生理阶段瘤胃内属水平上的优势菌群分别是甲烷短杆菌属和Metha⁃nosphaera,其相对丰度分别为95.03%和4.32%㊂但是随着生理阶段的递进,产甲烷菌的优势群落及数量上都存在较显著的差异㊂如青年前期后备奶牛瘤胃内甲烷短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青春期和配种期奶牛,但其瘤胃内Methanosphaera相对丰度最高㊂泌乳中期奶牛瘤胃产甲烷菌的组成与Cunha等[28]的结果相似,在属水平上甲烷短杆菌属相对丰度最高(88.8%),其次是Methano⁃sphaera和甲烷热球菌科,相对丰度分别为4.8%和5.6%[29]㊂Wang等[30]采用基于功能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泌乳前期荷斯坦奶牛瘤胃内产甲烷菌进行分析,从6个mcrA克隆文库中得到了763条序列,分属于25个OTU㊂结果显示优势的产甲烷菌为未培养产甲烷菌(rumenclusterC,RCC),其相对丰度为71%,而甲烷杆菌相对丰度只有29%㊂Janssen等[15]发现RCC在瘤胃的含量较低,仅占到古菌总量的15.8%,而甲烷短杆菌属占古菌总量的比例超过60%以上㊂Li等[31]运用16SrRNA方法发现甲烷短杆菌属是泌乳前期荷斯坦奶牛瘤胃内的优势产甲烷菌,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甲烷短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瘤胃产甲烷能力密切相关㊂Cersosimo等[25]研究了荷斯坦㊁娟姗以及荷斯坦与娟姗杂交奶牛在不同泌乳阶段瘤胃产甲烷菌的特征㊂在泌乳的第3天,娟姗牛瘤胃内陶氏甲烷短杆菌(Methanobrevibacterthaueri)相对丰度(26.9%)显著低于荷斯坦奶(30.7%)和荷斯坦与娟姗杂交奶牛(30.3%)㊂3个品种奶牛在泌乳期间瘤胃内的主要产甲烷菌是史氏甲烷短杆菌(Methanobrevibactersmithii)㊁陶氏甲烷短杆菌㊁反刍兽甲烷短杆菌和米氏甲烷短杆菌㊂Jeyanathan等[32]研究发现反刍兽甲烷短杆菌㊁奥氏甲烷短杆菌㊁戈氏甲烷短杆菌(Methano⁃brevibactergottschalkii)㊁陶氏甲烷短杆菌和米氏甲烷短杆菌,以及Methanosphaera相关的产甲烷菌共同存在于荷斯坦与娟姗杂交奶牛和绵羊的瘤胃内,属于核心的产甲烷菌群,不随着动物种类和饲粮类型而改变,这为下一步明确和寻找降低CH4产量的主导菌群提供了思路㊂3.2 肉牛㊀㊀Wright等[33]从海福特杂交肉牛的瘤胃内容物中提取总DNA,利用产甲烷菌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建立了产甲烷菌基因文库㊂对241个克隆进行RDP分析之后共获得23个16SrRNA序列,60%以上的序列为反刍兽甲烷短杆菌㊂其中10个序列与可培养的3种产甲烷菌(甲烷杆菌目㊁甲烷微菌目和甲烷八叠球菌目)16SrRNA序列的相似性为89.8% 100.0%㊂13个序列与火山嗜热原体(Thermoplasmavolcanium)和嗜酸热原体(Thermo⁃plasmaacidophilum)的相似性为74.1% 75.8%,表明该品种肉牛瘤胃产甲烷菌以反刍兽甲烷短杆菌为优势菌群㊂与上述结果一致,Daquiado等[34]采用基于mcrA功能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手段研究了韩牛(Bostauruscoreanae)瘤胃液内产甲烷菌的多样性特征㊂试验共得到146个mcrA克隆,归属于6个OTU㊂研究发现反刍兽甲烷短杆菌(93个克隆)为优势产甲烷菌,占到了产甲烷菌总量的63.6%,Methanobrevibactermilerae和Methanobre⁃vibactermobile的相对丰度分别为21.2%和6.8%㊂Carberry等[35]研究也证实甲烷短杆菌属是利木赞杂交肉牛瘤胃内的优势菌属,主要包括史氏甲烷短杆菌和反刍兽甲烷短杆菌㊂Sirohi等[36]综合采用16SrRNA和功能基因mcrA构建了荷斯坦与塔帕卡杂交肉牛瘤胃产甲烷菌的基因文库㊂16SrRNA文库中的13个OTU都属于甲烷杆菌目,其中12个OTU属于Methanobrevibacterspp.,1个OTU属于斯氏甲烷球菌(Methanosphaerastadtma⁃03939期董利锋等:反刍动物瘤胃优势产甲烷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进展nae)㊂而mcrA文库18个OTU中有15个OTU属于甲烷杆菌目,2个OTU属于甲烷微菌目,只有1个OTU属于甲烷八叠球菌目㊂研究表明,荷斯坦杂交肉牛瘤胃中甲烷杆菌目是优势产甲烷菌,但基于功能基因的mcrA克隆文库能够更好地反映瘤胃内产甲烷菌的多样性㊂为了比较瘤胃古菌特异性引物对产甲烷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裴彩霞等[37]基于3种特异性引物构建了中国晋南牛产甲烷菌的克隆文库,结果发现引物Archf364/1386建立的克隆库中,100个克隆中有61个和15个克隆分别属于Methanobrevibactersp.1Y和Methano⁃brevibactersp.SM9(相似性ȡ97%)㊂以1Af/1100Ar为引物的克隆文库中,所有16个OTU中只有JNB8和MethanosphaerastadtmanaeDSM3091的相似性大于97%,其他序列与奥胡斯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aarhusense)或斯氏甲烷球菌的相似性较低㊂以Met86F/Met1340R为引物建立的产甲烷菌克隆文库中,属于Methanobrevibact⁃ersp.1Y的克隆子有47个,而只有26个克隆子属于Methanobrevibactersp.SM9,两者的相似性都在98%以上㊂该结果与以Archf364/1386为引物的菌群结构分析最为相似,表明晋南牛瘤胃内优势产甲烷菌为甲烷短杆菌属㊂以上结果表明,甲烷短杆菌属为肉牛瘤胃内的优势菌群,其组成和多样性结果不受遗传背景㊁杂交特征以及研究手段的影响㊂关于不同品种肉牛瘤胃内产甲烷菌区系的多样性及相关代谢通路的差异化机理还有待深入研究㊂3.3 水牛和牦牛㊀㊀中国水牛以沼泽型品种为主,大多分布在淮河以南的水稻产区,由于水牛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和耐粗饲等特征,使其具有特殊的瘤胃功能;探索其瘤胃内产甲烷菌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对于提高水牛生产效率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㊂杨承剑等[38]基于Met86F/Met1340R引物研究了60月龄雌性德昌水牛瘤胃内产甲烷菌的多样性㊂在99条16SrRNA基因序列中属于甲烷短杆菌属的序列占到94%以上,该结果与以往关于其他反刍动物(肉牛和牦牛)上的研究结果[39-40]相一致㊂刘园园等[41]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广西本地沼泽型水牛瘤胃产甲烷菌进行了研究,测序结果得到的5条古菌序列中,4条均属于甲烷短杆菌属,属于瘤胃内的优势产甲烷菌㊂Franzolin等[42]对比了3种(玉米秸秆㊁牧草和甘蔗稍叶)粗饲料组成对巴西水牛(Bubalusbubalis)瘤胃产甲烷菌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从构建的3个克隆文库中共获得467个有效克隆子,可分为19个OTU,而甲烷短杆菌属是3个组中共有的优势产甲烷菌菌群㊂Singh等[43]基于mcrA功能基因发现印度苏替水牛瘤胃内的产甲烷菌以甲烷杆菌目为主㊂杨承剑等[44]发现中国摩拉水牛和德宏水牛瘤胃液中产甲烷菌以甲烷杆菌目中的甲烷短杆菌属为优势菌群,但德宏水牛瘤胃内发现较多未知的产甲烷菌序列㊂与以上结果不同,Kumar等[45]采用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方法比较了印度4个地区摩拉水牛瘤胃内产甲烷菌的多样性分布,结果表明旁遮普㊁北方邦和拉贾斯坦邦地区水牛瘤胃优势产甲烷菌是甲烷短杆菌属,而甲烷微菌属是哈里亚纳邦地区水牛瘤胃内的优势菌群㊂Chaudhary等[46]采用Met86F/Met1340R为引物从印度摩拉水牛获得了17条16SrRNA基因序列,证明15条序列属于甲烷微菌属,属于瘤胃内的优势产甲烷菌㊂从目前的文献结果来看,尽管甲烷微菌属作为主导菌群存在于水牛瘤胃内,但不同品种和区域内水牛瘤胃内大多以甲烷短杆菌属为优势产甲烷菌群㊂由于水牛生存环境和饲养模式的特殊性,其瘤胃内产甲烷菌的分布和功能等特征还需进一步研究㊂㊀㊀牦牛是高海拔地区重要的草食性反刍动物,能够把其他牛种无法利用的天然草地资源转化成人类需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㊂牦牛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耐粗饲料的显著优势,使得其瘤胃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研究价值㊂张学燕等[47]分析了青海省河南县放牧牦牛瘤胃食糜和瘤胃液中产甲烷菌的分布㊂基于产甲烷菌特异性引物Met86F/Met1340R扩增16SrRNA基因的研究发现,由2种样品构建的克隆文库中有200个序列,其中126个序列(食糜中68个㊁瘤胃液中58个)属于甲烷短杆菌属,占总序列的63%,12个序列(瘤胃食糜中7个㊁瘤胃液中5个)属于产甲烷球菌属(Meth⁃anococcus),占总序列6%㊂与此同时,Methano⁃brevibacterruminantiumstrainYakM3是瘤胃食糜中的优势序列,而Methanobrevibactersp.1Y则为瘤胃液中的优势产甲烷菌序列㊂Xue等[48]发现西藏红原地区牦牛(Bosgrunniens)瘤胃内优势产甲烷菌群分别是甲烷杆菌科(占总产甲烷菌含量的1393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1卷82.5%,下同)㊁甲烷热球菌科(13.0%)㊁甲烷八叠球菌科(3.0%)和甲烷微菌目(1.5%)㊂与以上结论不同,Huang等[49]发现青海牦牛瘤胃内的优势产甲烷菌是甲烷马赛球菌(Methanomassiliicoc⁃cales,80.9%)㊁甲烷杆菌目(12.4%)和甲烷微菌目(0.96%)㊂原因可能与采用的测定手段和动物品种有关㊂Wang等[50]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比较了2个生理阶段(60和120月龄)西藏甘孜地区牦牛瘤胃内产甲烷菌的多样性,共获得2033个OTU,其中974个OTU属于成年牦牛(60月龄),846个OTU属于老年牦牛(120月龄),而两者共有213个OTU㊂甲烷短杆菌属和热无胞壁单胞菌(Thermogymnomonas)是2个生理阶段牦牛瘤胃内的优势菌,甲烷短杆菌属在老年牦牛瘤胃内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成年牦牛,而老年牦牛瘤胃内热无胞壁单胞菌的相对丰度比成年牦牛低34%,表明牦牛瘤胃内产甲烷菌的结构和相对丰度会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发生显著性改变㊂有研究发现,与肉牛瘤胃内优势产甲烷菌相比,牦牛瘤胃液里甲烷短杆菌属的相对丰度较高,尽管肉牛和牦牛的甲烷排放量与它们瘤胃内产甲烷菌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但肉牛瘤胃内较高丰度的甲烷马赛球菌有助于底物(H2)的利用和CH4的产生[51-52]㊂4㊀小㊀结㊀㊀CH4是一种造成全球性极端气候变化的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是反刍动物瘤胃内产甲烷菌参与饲粮有机物厌氧发酵的终端产物,同时也是清洁能源的主要成分㊂因此,开展反刍动物瘤胃产甲烷菌生成甲烷的机制研究,对于提高畜牧养殖业生产效率㊁减缓全球变暖趋势和开发清洁能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㊂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克服了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为深入了解瘤胃产甲烷菌的菌群组成和结构变化规律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㊂尽管动物品种㊁遗传背景㊁生理阶段㊁地理背景和研究手段等因素能够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内产甲烷菌的分布特征,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甲烷短杆菌属及其相关的产甲烷菌种能够在维持瘤胃发酵稳态和产甲烷方面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㊂另外,随着现代宏基因组学技术在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应用,人们能够更为全面和深入地研究产甲烷菌的代谢途径㊁营养调控,挖掘出更多以前尚未发现的关键性功能性基因,以及更多的不可培养的产甲烷菌菌群,为探索和开发甲烷减排和调控措施提供新的理论和科学指导㊂致谢:㊀㊀感谢塔里木大学叶疆凤同学参与该综述的文献搜集和整理工作,感谢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彭全辉副教授给予本文撰写和内容上的指导㊂参考文献:[1]㊀世界气象组织.温室气体公报[EB/OL].[2019-01-20].https://public.wmo.int/zh⁃hans/media.[2]㊀IPCC.AR5synthesisreport:climatechange2014[R].Geneva,Switzerland:IPCC,2014.[3]㊀殷志扬,袁小慧.我国奶牛养殖业布局及生产组织模式现状[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8):8-10.[4]㊀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5]㊀牛春娥,张利平,孙俊锋,等.我国牦牛资源现状及其产品开发利用前景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003-8005.[6]㊀杨炳壮,梁贤威,曾庆坤,等.世界水牛发展趋势[J].中国牧业通讯,2005(15):70-71.[7]㊀IPCC.2006IPCCguidelinesfornationalgreenhousegasinventories[R].Kanagawa,Japan: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2006.[8]㊀王荣,邓近平,王敏,等.基于IPCCTier1层级的中国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格局变化分析[J].生态学报,2015,35(21):7244-7254.[9]㊀MUÑOZC,HUBES,MORALESJM,etal.Effectsofconcentratesupplementationonentericmethanee⁃missionsandmilkproductionofgrazingdairycows[J].LivestockScience,2015,175:37-46.[10]㊀周艳,邓凯东,董利锋,等.反刍家畜肠道甲烷的产生与减排技术措施[J].家畜生态学报,2018,39(4):6-10,54.[11]㊀KNAPPJR,LAURGL,VADASPA,etal.Invitedreview:entericmethaneindairycattleproduction:quantifyingtheopportunitiesandimpactofreducinge⁃missions[J].JournalofDairyScience,2014,97(6):3231-3261.[12]㊀NIUMT,KEBREABE,HRISTOVAN,etal.Predic⁃tionofentericmethaneproduction,yield,andintensityindairycattleusinganintercontinentaldatabase[J].GlobalChangeBiology,2018,24(8):3368-3389.23939期董利锋等:反刍动物瘤胃优势产甲烷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进展[13]㊀BRYANTMP.Methane⁃producingbacteria[M]//BUCHANANRE,GIBBONSNE.Bergey smanualofdeterminativebacteriology.8thed.Baltimore:Wil⁃liamsandWilkinsCo.,1974.[14]㊀王保玉,刘建民,韩作颖,等.产甲烷菌的分类及研究进展[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4,33(2):418-425.[15]㊀JANSSENPH,KIRSM.Structureofthearchaealcommunityoftherumen[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2008,74(12):3619-3625.[16]㊀张瑞,雍晓雨,周俊,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产甲烷古菌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6-20.[17]㊀LEAHYSC,KELLYWJ,ALTERMANNE,etal.ThegenomesequenceoftherumenmethanogenMeth⁃anobrevibacterruminantiumrevealsnewpossibilitiesforcontrollingruminantmethaneemissions[J].PLoSOne,2010,5(1):e8926.[18]㊀方晓瑜,李家宝,芮俊鹏,等.产甲烷生化代谢途径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5,21(1):1-9.[19]㊀祖波,祖建,周富春,等.产甲烷菌的生理生化特性[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3):5-7,51.[20]㊀王梦芝,王曙,潘晓花,等.4种油脂对瘤胃微生物体外产气及辅酶F420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1,23(10):1819-1825.[21]㊀KINGEE,SMITHRP,ST⁃PIERREB,etal.Differ⁃encesintherumenmethanogenpopulationsoflacta⁃tingJerseyandHolsteindairycowsunderthesamedi⁃etregimen[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2011,77(16):5682-5687.[22]㊀SKILLMANLC,EVANSPN,STRÖMPLC,etal.16SrDNAdirectedPCRprimersanddetectionofmethanogensinthebovinerumen[J].LettersinAp⁃pliedMicrobiology,2006,42(3):222-228.[23]㊀WHITFORDMF,TEATHERRM,FORSTERRJ.Phylogeneticanalysisofmethanogensfromthebovinerumen[J].BMCMicrobiology,2001,1:5.[24]㊀DEMULDERT,PEIRENN,VANDAELEL,etal.ImpactofbreedontherumenmicrobialcommunitycompositionandmethaneemissionofHolsteinFrie⁃sianandBelgianBlueheifers[J].LivestockScience,2018,207:38-44.[25]㊀CERSOSIMOLM,BAINBRIDGEML,KRAFTJ,etal.Influenceofperiparturientandpostpartumdietsonrumenmethanogencommunitiesinthreebreedsofpri⁃miparousdairycows[J].BMCMicrobiology,2016,16:78.[26]㊀GUZMANCE,BEREZA⁃MALCOLMLT,DEGROEFB,etal.Presenceofselectedmethanogens,fi⁃brolyticbacteria,andproteobacteriainthegastrointes⁃tinaltractofneonataldairycalvesfrombirthto72hours[J].PLoSOne,2015,10(7):e0133048.[27]㊀DONGLF,MAJN,TUY,etal.WeaningmethodsaffectruminalmethanogenicarchaeacompositionanddiversityinHolsteincalves[J].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ture,2019,18(5):1080-1092.[28]㊀CUNHACS,MARCONDESMI,VELOSOCM,etal.Compositionalandstructuraldynamicsoftherumi⁃nalmicrobiotaindairyheifersanditsrelationshiptomethaneproduction[J].JournaloftheScienceofFoodandAgriculture,2019,99(1):210-218.[29]㊀DANIELSSONR,DICKSVEDJ,SUNL,etal.Meth⁃aneproductionindairycowscorrelateswithrumenmethanogenicandbacterialcommunitystructure[J].FrontiersinMicrobiology,2017,8:226.[30]㊀WANGPP,ZHAOSG,WANGXW,etal.Ruminalmethanogencommunityindairycowsfedagriculturalresiduesofcornstover,rapeseed,andcottonseedmeals[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2016,64(27):5439-5445.[31]㊀LIXH,LIUC,CHENYX,etal.Effectsofmineralsaltsupplementonentericmethaneemissions,ruminalfermentationandmethanogencommunityoflactatingcows[J].AnimalScienceJournal,2017,88(8):1049-1057.[32]㊀JEYANATHANJ,MARTINC,MORGAVIDP.Theuseofdirect⁃fedmicrobialsformitigationofruminantmethaneemissions:areview[J].Animal,2014,8(2):250-261.[33]㊀WRIGHTADG,AUCKLANDCH,LYNNDH.MoleculardiversityofmethanogensinfeedlotcattlefromOntarioandPrinceEdwardIsland,Canada[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2007,73(13):4206-4210.[34]㊀DAQUIADOAR,CHOKM,KIMTY,etal.Metha⁃nogenicarchaeadiversityinHanwoo(Bostauruscoreanae)rumenfluid,rectaldung,andbarnfloormanureusingaculture⁃independentmethodbasedonmcrAgenesequences[J].Anaerobe,2014,27:77-81.[35]㊀CARBERRYCA,WATERSSM,KENNYDA,etal.Rumenmethanogenicgenotypesdifferinabundanceaccordingtohostresidualfeedintakephenotypeanddiettype[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3393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1卷gy,2014,80(2):586-594.[36]㊀SIROHISK,CHAUDHARYPP,SINGHN,etal.The16SrRNAandmcrAgenebasedcomparativedi⁃versityofmethanogensincattlefedonhighfibrebaseddiet[J].Gene,2013,523(2):161-166.[37]㊀裴彩霞,毛胜勇,朱伟云.晋南牛瘤胃中古菌分子多样性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8,48(1):8-14.[38]㊀杨承剑,梁辛,李丽莉,等.摩拉水牛及德宏水牛瘤胃产甲烷菌多样性比较[J].中国畜牧兽医,2018,45(2):365-374.[39]㊀WRIGHTADG,MAXL,OBISPONE.Methano⁃brevibacterphylotypesarethedominantmethanogensinsheepfromVenezuela[J].MicrobialEcology,2008,56(2):390-394.[40]㊀ANDD,DONGXZ,DONGZY.Prokaryotediversi⁃tyintherumenofyak(Bosgrunniens)andJinnancattle(Bostaurus)estimatedby16SrDNAhomolo⁃gyanalyses[J].Anaerobe,2005,11(4):207-215.[41]㊀刘园园,王士长.PCR⁃DGGE技术在水牛瘤胃产甲烷古菌多样性探索中的应用[C]//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下册).沧州: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2010:180-186.[42]㊀FRANZOLINR,ST⁃PIERREB,NORTHWOODK,etal.Analysisofrumenmethanogendiversityinwaterbuffaloes(Bubalusbubalis)underthreedifferentdiets[J].MicrobialEcology,2012,64(1):131-139.[43]㊀SINGHKM,PANDYAPR,PARNERKARS,etal.Methanogenicdiversitystudieswithintherumenofsurtibuffaloesbasedonmethylcoenzymemreductasea(mcrA)genespointtoMethanobacteriales[J].Pol⁃ishJournalofMicrobiology,2010,59(3):175-178.[44]㊀杨承剑,梁辛,韦升菊,等.基于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技术分析广西富钟水牛瘤胃产甲烷菌组成及多样性[J].动物营养学报,2014,26(12):3635-3642.[45]㊀KUMARS,DAGARSS,AGRAWALRK,etal.Comparativediversityanalysisofruminalmethano⁃gensinMurrahbuffaloes(Bubalusbubalis)infourstatesofNorthIndia[J].Anaerobe,2018,52:59-63.[46]㊀CHAUDHARYPP,SIROHISK.DominanceofMethanomicrobiumphylotypeinmethanogenpopula⁃tionpresentinMurrahbuffaloes(Bubalusbubalis)[J].LettersinAppliedMicrobiology,2009,49(2):274-277.[47]㊀张学燕,刘书杰,崔占鸿,等.应用16SrRNA基因序列技术分析青海高原放牧牦牛瘤胃产甲烷菌的多样性[J].青海大学学报,2018,36(1):9-16,46.[48]㊀XUED,CHENH,CHENF,etal.Analysisoftheru⁃menbacteriaandmethanogenicarchaeaofyak(Bosgrunniens)steersgrazingontheQinghai⁃TibetanPlat⁃eau[J].LivestockScience,2016,188:61-71.[49]㊀HUANGXD,TANHY,LONGRJ,etal.Compari⁃sonofmethanogendiversityofyak(Bosgrunniens)andcattle(Bostaurus)fromtheQinghai⁃Tibetanplateau,China[J].BMCMicrobiology,2012,12:237.[50]㊀WANGLZ,WANGZS,XUEB,etal.Comparisonofrumenarchaealdiversityinadultandelderlyyaks(Bosgrunniens)using16SrRNAgenehigh⁃through⁃putsequencing[J].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ture,2017,16(5):1130-1137.[51]㊀HENDERSONG,COXF,GANESHS,etal.Rumenmicrobialcommunitycompositionvarieswithdietandhost,butacoremicrobiomeisfoundacrossawidege⁃ographicalrange[J].ScientificReports,2015,5:14567.[52]㊀MIJD,ZHOUJW,HUANGXD,etal.Lowermeth⁃aneemissionsfromyakcomparedwithcattleinRus⁃itecfermenters[J].PLoSOne,2017,12(1):e0170044.43939期董利锋等:反刍动物瘤胃优势产甲烷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进展∗Correspondingauthor,professor,E⁃mail:diaoqiyu@caas.cn(责任编辑㊀陈㊀鑫)ResearchProgressonDominantMethanogenCompositionandDiversityinRumenofRuminantsDONGLifeng1㊀FUMin2㊀CHENTianbao2㊀DIAOQiyu1(1.FeedResearch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BeijingKeyLaboratoryforDairyCowNutrition/KeyLaboratoryofFeedBiotechnology,MinistryofAgriculture/Sino⁃USJointLabonNutritionandMetabolismofRuminants,Beijing100081,China;2.Sichu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SichuanKeyLaboratoryforAnimalGeneticandBreeding,Chengdu610066,China)Abstract:Methaneisafinalproductduringthemethanogenesisprocessbydecomposingorganicmatterintheruminants.Itisnotonlyoneofthemostimportantgreenhousegasesleadingtoextremeclimatechange,butal⁃socanresultinenergylossandproductionefficiencyreduction.Methaneemissionbyreducingcarbondioxideviamethanogensisinfluencedbyarangeoffactorssuchasanimalbreeds,geneticmerit,physiologicalstageandgeographicalbackground.Inthisreview,wesummarizedmethanogencompositionanddiversityofsometypicalruminants,aimingforabetterunderstandingofruminalmethaneproductionmechanismandfurtherin⁃vestigationofgenefunctionandmetabolicpathway,whichprovidesareferenceforexploringmethanereduc⁃tionandmitigationapproachesinruminants.[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2019,31(9):3927⁃3935]Keywords:ruminants;methanogencompositionanddiversity;greenhousegasesreduction5393。

产甲烷菌向硫酸盐还原菌的进化

产甲烷菌向硫酸盐还原菌的进化

产甲烷菌向硫酸盐还原菌的进化
产甲烷菌向硫酸盐还原菌的进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基因和蛋白质的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产甲烷菌通过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基因水平转移等机制,逐渐获得了硫酸盐还原的能力。

首先,产甲烷菌需要适应硫酸盐还原的环境。

这需要它们对硫酸盐进行还原,以产生能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产甲烷菌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并发展出新的代谢途径。

其次,产甲烷菌需要改变自身的基因结构,以适应新的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等机制会发挥作用。

基因重组可以将不同来源的基因片段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结构。

而基因突变则可以改变单个基因的序列,从而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最后,产甲烷菌需要发展出新的代谢途径,以适应硫酸盐还原的环境。

这需要它们对硫酸盐进行还原,并产生能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产甲烷菌需要发展出新的酶系和代谢途径。

总之,产甲烷菌向硫酸盐还原菌的进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基因和蛋白质的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产甲烷菌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并发展出新的代谢途径。

产甲烷细菌标记基因

产甲烷细菌标记基因

产甲烷细菌标记基因前言产甲烷细菌是一类能够产生甲烷气体的微生物,在环境中起到重要的生态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细菌的生态特征和活动规律,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可以准确标记产甲烷细菌的方法。

本文将讨论现有的一些标记基因技术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现有标记基因技术1. 16S rRNA基因16S rRNA基因是一种常用的细菌特异性标记基因,通过对其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可以获得产甲烷细菌的相对丰度信息。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对细菌群落的整体分析。

然而,16S rRNA序列在分类水平较低时分辨率较低,有时难以准确地鉴定产甲烷细菌的物种。

2. pmoA基因pmoA基因编码催化产甲烷细菌甲烷氧化酶的亚基,是产甲烷细菌的特征基因。

通过PCR扩增和测序pmoA基因,可以获得产甲烷细菌的物种信息。

与16S rRNA基因相比,pmoA基因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更准确地鉴定产甲烷细菌的物种。

然而,由于pmoA基因在不同物种间的序列变异性较大,需要设计多套引物才能覆盖所有可能的产甲烷细菌。

3. mcrA基因mcrA基因编码甲烷合酶的亚基,同样是产甲烷细菌的特征基因。

与pmoA基因相似,通过PCR扩增和测序mcrA基因可以准确鉴定产甲烷细菌的物种。

不同的是,mcrA基因在不同产甲烷细菌间的序列保守性较高,只需要设计一套引物即可覆盖大多数产甲烷细菌。

因此,mcrA基因被认为是一种更理想的产甲烷细菌标记基因。

标记基因技术的应用现状1. 环境样品中的产甲烷细菌利用上述标记基因技术,科学家们对各种环境样品中的产甲烷细菌进行了研究。

例如,他们通过对沉积物、湖泊水体和河流水体等样品中的产甲烷细菌进行标记基因分析,发现了丰富的产甲烷细菌群落,并且鉴定出了多个新的产甲烷细菌物种。

2. 产甲烷细菌的生态功能产甲烷细菌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其功能的研究也得益于标记基因技术的应用。

通过对产甲烷细菌标记基因的分析,科学家们揭示了其在甲烷产生和甲烷氧化等方面的不同功能和代谢途径。

产甲烷菌研究进展

产甲烷菌研究进展

产甲烷菌研究进展
单丽伟;冯贵颖;范三红
【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杂志》
【年(卷),期】2003(023)006
【摘要】产甲烷菌是重要的环境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碳素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迄今已有5种产甲烷菌基因组测序完成.基因组信息使人们对产甲烷菌的细胞结构、进化、代谢及环境适应性有了更深的理解.目前已知的甲烷生物合成途径有3种,它们以乙酸、甲基化合物、氢/二氧化碳为起始,通过不同的反应途径都形成了甲基辅酶M,
在甲基辅酶M还原酶的催化下最终形成甲烷.
【总页数】5页(P42-46)
【作者】单丽伟;冯贵颖;范三红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
陵,71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9.9
【相关文献】
1.农艺措施对稻田土壤产甲烷菌的影响研究进展 [J], 杜彭;吴家梅;陈跃进;纪雄辉
2.低温产甲烷菌厌氧消化研究进展 [J], 韩睿;陈来生
3.极地产甲烷菌研究进展 [J], 杨鹏;何剑锋;张芳;林凌;曹叔楠
4.嗜冷产甲烷菌及其冷适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J], 麻微微;马放;岳秀丽;王世伟;赵光;游空
5.瘤胃产甲烷菌与其他微生物间的氢传递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J], 金舒文;王佳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厌氧消化中的产甲烷菌研究进展

厌氧消化中的产甲烷菌研究进展

厌氧消化中的产甲烷菌研究进展公维佳,李文哲*,刘建禹(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要:在厌氧消化过程中,通过控制产甲烷菌的活动可显著提高厌氧消化效率。

文章介绍了厌氧消化中产甲烷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及代谢途径,综述了微量元素、硫酸盐、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显著影响因子对产甲烷菌活动和甲烷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厌氧消化;产甲烷菌;显著影响因子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5-12-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376009);黑龙江省科技攻关(GC03A304)作者简介:公维佳(1981-),女,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质能源。

*通讯作者目前能源与环境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厌氧消化技术在能源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而倍受青睐。

沼气发酵是自然界极为普遍而典型的厌氧消化反应,各种各样的有机物通过沼气发酵,不断地被分解代谢产生沼气,从而构成了自然界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环节。

厌氧消化是极为复杂的生物过程,在参与反应的众多微生物中,产甲烷菌的优劣和密度是影响厌氧消化效率和甲烷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产甲烷菌特征以及影响因子的研究成为重点。

本文试图对这些研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总结,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产甲烷菌概述产甲烷菌的研究开始于1899年,当时俄国的微生物学家奥姆良斯基(Omelianski)将厌氧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分为两类,一类是产氢的细菌,后来称产氢、产乙酸菌;另一类是产甲烷菌,后来称奥氏甲烷杆菌(Methanobaci11usomelauskii)。

1901年Sohzgen对产甲烷菌的特征及对物质的转化进一步作了详细的研究。

1936年Barker对奥氏甲烷菌又作了分离研究。

但这些研究,由于厌氧分离甲烷菌的技术尚不完备,均未取得大的进展。

直到1950年Hungate第一次创造了无氧分离技术才使甲烷菌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

产甲烷菌在厌氧消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产甲烷菌在厌氧消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福建农业学报 23( 1) : 106~ 110, 2008
F uj ian J ournal of A g r icultural Sciences
文章编号 : 1008- 0384 ( 2008) 01- 0106- 05
产甲烷菌在厌氧消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林代炎 , 林新坚 , 杨
1 2
菁 , 叶美锋
[ 1] 2+ 3+ [ 5] [ 1] [ 5]
气发酵微生物 最适宜的 pH 值为 6 1 5~ 71 5, 超出 这一范围, 沼气微生物的代谢将减慢或产甲烷细菌 受抑制或死亡。沼气发酵过程是有机物彻底矿化的 微生物厌氧代谢过程, 一般对有机物碳、氮、磷要 求的比例为 75 B 5 B 1[ 12] 。
关键词 : 厌氧消化 ; 产甲烷菌 ; 厌氧反应器 中图分类号 : X 703
Advance in utilization of methanobacteria for anaerobic digestion studies
Abstract: T his article br iefly intr oduces the prog ress in using methanobacteria fo r anaer obic dig estion studies. It al so analyzes the r elatio nship betw een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in anaero bic dig estion and the metabolic mechanism and the physio lo gica l and biochemical char acter istics of methanobact eria. Key words: anaer obic digestion; met hanog ens bacteria; anaero bic reacto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甲烷菌的研究进展XXX生物工程一班生命科学学院xxx大学150080摘要:甲烷菌是一个古老的原生菌。

随亨格特(Hungate)无氧分离技术发展以来,人们对甲烷菌的研究逐渐深入。

从产甲烷菌生存环境分离、筛选出新的产甲烷菌种。

20世纪90年代对甲烷菌的探讨、研究比较多,近10年的研究比较少。

简述了产甲烷菌的发展历史及分类。

产甲烷菌是重要的环境微生物,是古细菌的一种,在自然界的破素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迄今已有种产甲烷菌基因组测序完成。

基因组信息使人们对产甲烷菌的细胞结构、进化、代谢及环境适应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微生物,产甲烷菌,分类。

Research progress of methanogenic bacteriaZhengzongqiaoThe first class of Biotechnolog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150080Abstract: methanogens is an ancient native bacteria. With the Since Heng Gete (Hungate) anaerobic separ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eople gradually in-depth study of methanogens. Living environment separated from the methane-producing bacteria filter out new methane-producing bacteria. Of methanogens in the 1990s, research more, nearly 10 years of study is relatively small. The brief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hanogenic bacteria and classification. Methane-producing bacteria is an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microorganisms, is a kind of archaebacteri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ormone cycle of the nature of the broken. So far has been a kind of methane-producing bacteria genome sequencing is completed. Genomic information to make The Methanogens the cell structure, evolutio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metabolic and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Keywords: microorganisms, methane-producing bacteria。

1.产甲烷菌的介绍产甲烷菌是一类能够将无机或有机化合物厌氧发酵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古细菌,它们生活在各种自然环境下,甚至在一些极端环境中。

产甲烷菌是厌氧发酵过程的最后一个成员,甲烷的生物合成是自然界碳素循环的关键链条。

由于产甲烷菌在有机废弃物处理、沼气发酵、动物瘤胃中有机物分解利用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甲烷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因此产甲烷菌和甲烷产生机理的研究备受关注。

特别是近几年对产甲烷菌基因组的研究,使人们从全基因组的角度、进化的角度对甲烷生物的合成机理、甲烷菌的生活习性、结构特点等方面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产甲烷菌的分类:Schnellen第一个从消化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

19 74年Bryant首次提出了产甲烷菌(M讼tha n昭甘n)一词,将其与以甲烷为能量来源的嗜甲烷菌(MethanotrDPh,)区分开来。

到目前为止,分离鉴定的产甲烷菌已有2 00多种。

它们存在于沼泽、湖泊、海洋沉积物及瘤胃动物的胃液等自然生态系统中,也存在于废水处理、堆肥和污泥消化等非自然的生态系统中。

从分类学上讲,产甲烷菌属于古细菌的水生古细菌门(EUrya rchaeo-ta),已鉴定的产甲烷菌分属于3个纲的5个目中。

产甲烷菌是一类极端厌氧古菌,广泛存在于各类极端厌氧环境中,其能量代谢的终产物主要为甲烷气体。

产甲烷菌(Methanoges)最早被归属为原核生物,后来在“Bergey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中,被描述为一个独立的科,此时的分类依据主要是形态。

1979年,Balch 等根据核酸(DNA和RNA)、蛋白质、酶、脂类和糖类等生物大分子,尤其是16SrRNA的寡核苷酸序列比较揭示的亲缘关系把产甲烷菌分为3个目、4个科、7个属和l3个种。

而在第九版的“Bergey氏细菌鉴定手册”中,产甲烷菌已增加到3个目、6个科、12个属和21个种[1]。

1991年,美国奥勒冈(Oregon)产甲烷菌保藏中心的负责人 D.R.Boone博士编印的产甲烷菌菌株目录该中心收藏产甲烷菌215株分属于3目、6科、16属、55种,是当时最完备的目录。

近年来,由于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产甲烷菌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产甲烷菌位于厌氧消化食物链的最末端,在自然界碳素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其完成的产甲烷过程通常是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中最重要的限速步骤,因此,产甲烷过程及产甲烷菌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产甲烷菌的发展动态产甲烷菌的研究开始于1899年,当时俄国的微生物学家奥姆良(B.L.Omelauskie)将厌氧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分为两类:一类是产许多氢的细菌,后来叫产氢产乙酸菌;一类是产甲烷细菌,后来叫奥氏甲烷杆菌(Mel-hanobacillusOmelauskii)。

1901年孙根(Sohngen)对产甲烷菌的特征及对物质的转化进一步作了详细的研究。

1936年巴克尔(Barker)对奥氏甲烷菌又作了分离研究。

但这些研究,由于厌氧分离甲烷菌的技术尚不完备,均未取得大的进展。

直到1950年亨格特(Hungate)第一次创造了严格的无氧分离技术,才使产甲烷菌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74年,Bryant首次提出了产甲烷菌一词,将其与以甲烷为能量来源的嗜甲烷菌(Methanotrophs)区分开来。

Schnellen等第一个从消化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甲酸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formicium)和巴氏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barkeri)[2];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外从各种不同的厌氧生态环境中分离获得的球状产甲烷菌纯培养菌有20多种,这些菌分别归属于甲烷微菌目(Methanomicrobiales)中的球状产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甲烷叶菌属(Methanolobus)甲烷拟球菌属(Methanococcoides)。

产甲烷菌属(Methanoaenium)以及甲烷球菌目(Methanococcales)中的甲烷球菌属(Methanococcus)。

1987年,Zellner[3]等报道了另一种球状产甲烷细菌,并起名为小微粒甲烷菌(Methanocorpuscu-lumparvm)。

1992年第一株嗜冷产甲烷菌得以分离培养。

2003年,Simankova[4]等从冷陆地分离培养到5株产甲烷古菌。

Ma等[5]从厌氧消化器中分离到一种新的甲烷杆菌。

到目前为止,分离鉴定的产甲烷菌已有200多种。

产甲烷菌的数目也将会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增多。

2.产甲烷菌的分类产甲烷菌有一些分类,但都不是很完善。

其中,人们对产甲烷菌的分类较完整的是按温度来划分。

根据最适生长温度(Topt)的不同,研究者将产甲烷菌分为嗜冷(Topt低于25℃)、嗜温(Topt为35℃左右)、嗜热(Topt为55℃左右)和极端嗜热(Topt高于80℃)4个类群。

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中分离到了不同适温的产甲烷菌。

2.1嗜冷产甲烷菌嗜冷微生物是指能够在寒冷(0~10℃)条件下生长,同时最适生长温度在低温范围(25℃以下)的微生物可分为两类:专性嗜冷微生物(stenopsychrophiles)和兼性嗜冷微生物(eurypsychrophiles)[6]。

专性嗜冷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较低,在较高的温度下无法生存;而兼性嗜冷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较高,可耐受的温度范围较宽,在中温条件下仍可生长。

嗜冷微生物的量化分类指标一直存在着争议。

多数研究者参考最适生长温度(Topt)、最低生长温度(Tmin)和最高生长温度(Tmax)3个指标进行划分。

其中,Morital[9]建立了一种分类法,认为专性嗜冷微生物指Topt低于15℃、Tmin低至0℃、Tmax 低于20℃的微生物;兼性嗜冷微生物指Topt高于15℃、Tmin低至0℃的微生物。

Nozhevnikova等[7]认为,Morita分类法主要是针对好氧微生物提出的,而厌氧微生物的生存温度通常高于好氧微生物,因此,他们提出的针对嗜冷产甲烷菌的分类方法温度范围更高:专性嗜冷产甲烷菌指低于Topt25℃、Tmin低至10℃、Tmax低于30℃的产甲烷菌;兼性嗜冷产甲烷菌指Topt高于25℃、Tmin低至10℃的产甲烷菌。

Nozhevnikova等[7]研究了苔原湿地、湖底沉积物、低温粪便发酵物以及低温运行的EGSB反应器等多种低温环境中的厌氧微生物,分离出12种在8℃以下均可生长的产甲烷菌,其中大部分菌种的Topt为25℃左右,其余的为30℃左右,这些菌种在分类学上属于MethanosarcinMethanospirillum和一些未知的类别。

在1991年,Zhilina等[8]曾在莫斯科附近的沼泽中得到MethanosarcinastrainZ~7289,其Topt为15℃,生存温度范围为5~28℃。

Simankova 等[9]在苔原沼泽地、被污染的池塘及粪便低温发酵物中,分离到了5株分别属于Methanosarcina、Methanocorpusculum和Methanomethylovorans的产甲烷菌,这些菌种均可在5℃以下生长,其中3株的Topt为25℃,其余2株的Topt为35℃。

2.2嗜温和嗜热产甲烷菌嗜温和嗜热产甲烷菌的Topt分别为35℃和55℃,其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80℃。

1972年,Zeikus等[10]从污水处理污泥中分离第一株热自养产甲烷杆菌开始,各国研究人员已从厌氧消化器、淡水沉积物、海底沉积物、热泉、高温油藏等厌氧生境中分离出多株嗜热产甲烷杆菌,Wasserfallen 等根据多株嗜热产甲烷杆菌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将其立为新属并命名为嗜热产甲烷杆菌属(Methanothemobacter),该属分为6种,其中M.thermau-totrophicusstr.DeltaH已经完成基因组全测序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