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起点和终点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 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 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生分析: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

而比较与准确测量的前提是公平,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

本课以纸蛙跳远的比赛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比较中的公平原则,从比赛需要确定起点和终点中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相同的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不同的终点是公平比赛的不同结果。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

学生把恐龙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

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游戏中的跳高、跳远、跑步比赛等。

本课将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比赛要公平,要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确定起点后,还要标记终点来进行比较。

3.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学习标记起点与终点的方法;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能有序地把跳远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进行科学的比较。

科学态度: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小组间能团结协作,互相配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难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PPT、纸青蛙、起点线一条学生:每人一只纸蛙、每组一条纸带、一条起点线、铅笔、直尺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森林王国要举办运动会了,这个消息传到青蛙王国,我们都知道,小青蛙们都喜欢蹦蹦跳跳,它们都报名参加了跳远比赛,可是名额只有一个,到底该让谁去参加比赛呢,青蛙国王特别为难,它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和聪明,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咱们班,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设计意图:从富有童趣的故事导入,引出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起点和终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2.能够分辨起点和终点;3.能够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和方向;4.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探究任务,并向全班呈现。

二、教学内容1. 起点和终点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对于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楚。

在本节课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起点和终点的含义,通俗易懂地讲解这一概念。

教师可通过简单的例子,如学生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线,告诉学生家里和学校都是起点和终点。

从此引出物体的运动轨迹和方向的概念。

2. 运动轨迹引入运动轨迹的概念,先简单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就是物体运动所形成的路径。

可使用一些图片、视频、模型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看到物体的运动轨迹。

3. 运动方向在学生了解了运动轨迹的概念后,进一步引出物体的运动方向。

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看到物体在运动时的方向,并让学生转述出物体的运动方向。

三、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迷宫,在迷宫的起点和终点处贴上纸片,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

参赛学生只能闭着眼睛,经过感觉走到终点,或在起点个终点之间走出一条通道。

最快完成并找到终点的组获得胜利。

2. 探究实验教师在课前已经准备好旧雨衣、水彩笔和纸,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验任务:让学生小组合作,用旧雨衣做出物体的运动轨迹,并在纸上标出运动的方向和起点和终点。

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允许他们自己决定实验的具体内容、步骤和流程。

3. 分组展示每个小组在完成任务后,通过展示自己的成果向全班讲解过程,分享经验。

4. 总结反思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享,并让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起点和终点的概念;2.物体的运动轨迹和方向;3.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起点和终点概念不够清晰;2.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缺少探究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2022新课标教科版一上2-2《起点和终点》

2022新课标教科版一上2-2《起点和终点》

2.起点和终点【教材简析】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对公平有了初步概念,知道了只有标准一样,通过相互对比才能确立结果。

从比较中也渗透了起点与终点的意识,这对于学生进行比较是有帮助的,也是对标准的统一这个规则概念的初步建立。

本节课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意识到为了公平比较和准确测量,必须给每一次的比较和测量设置起点和终点。

通过问题引入,调动一年级学生体育课跳远比赛中比谁跳得远的原有体验,迁移到本节课需要探索的问题:比比谁的纸青蛙跳得远。

因为是比赛,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创设不同形式的青蛙跳远比赛活动,从而让学生学会确定起点和终点,并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对于青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还可以用纸带的长度来确定青蛙跳远的距离,这无形中让学生感受到纸带的长度与青蛙跳跃的距离有关系的。

【学情分析】现在的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中就已经开展过各项活动,而且在活动已经有了规则意识和确立比赛公平性的方法。

通过第一单元对植物的观察,也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科学观察方法和能力,同时在第一节课的学习中也掌握了物体比较的方法,及根据物体的某一方面的特征进行比较等技能。

但是这些方法和能力是支离破碎的,不成系统的。

因此,本节课中教师应该通过有结构的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梳理出正确比较测量距离的步骤,习得正确测量的方法。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青蛙跳远比赛,认识到起点和终点的确定是测量距离的基本要素,知道利用纸带测量可以精准地比较出青蛙跳远的距离。

科学思维:青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可以通过标识确定。

在两两比较、组间比较中分析青蛙跳远的远近。

探究实践:通过标记起点和终点,掌握在纸带上画出跳远距离的方法,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态度责任:感受工具的作用,知道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运用。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工具可以帮忙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青蛙跳远比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位置的变化,知道青蛙跳得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来表示和比较。

起点终点的高级说法

起点终点的高级说法

起点终点的高级说法(实用版)目录1.引言:起点和终点的概念2.起点终点的高级说法:始发地和目的地3.举例说明:交通工具、旅行和物流等方面的应用4.始发地和目的地的表达方式:词汇和短语5.结论: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发展正文1.引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这种描述通常涉及到起点和终点这两个概念。

例如,在旅行中,我们可能需要提及旅程的起点和终点;在物流运输中,也需要标明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

然而,在正式场合或者书面表达中,我们可以使用更专业的词汇来表示起点和终点,那就是“始发地”和“目的地”。

2.起点终点的高级说法:始发地和目的地“始发地”和“目的地”这两个词汇来源于英语,分别是“origin”和“destination”。

它们表示的是一个事物或者行为发生的最初地点和最终地点。

相较于普通的“起点”和“终点”,“始发地”和“目的地”更具有专业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3.举例说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例子来进一步了解“始发地”和“目的地”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交通工具:火车从北京站出发,前往上海站。

在这里,北京站就是始发地,上海站是目的地。

- 旅行:游客从广州出发,计划前往拉萨旅游。

在这个例子中,广州是始发地,拉萨是目的地。

- 物流:一批货物从深圳发出,预计运往北京。

这种情况下,深圳是始发地,北京是目的地。

4.始发地和目的地的表达方式:词汇和短语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使用“始发地”和“目的地”这两个词汇来表达起点和终点,还可以使用一些相关的短语,例如:- 始发地:出发地、源头、起始点- 目的地:到达地、终点、目标地点5.结论语言是沟通的工具,也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交流需求的提高,语言表达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从“起点”和“终点”到“始发地”和“目的地”,我们可以看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发展趋势。

起点和终点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2.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起点和终点的例子。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起点和终点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如地图、钟表等。

2.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教师出示一张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在这张地图上,你能找到起点和终点吗?它们有什么区别?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并解释如下:-起点是指一个旅程、活动或过程开始的地方。

-终点是指一个旅程、活动或过程结束的地方。

探究活动:1.教师出示一张钟表,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在这张钟表上,你能找到起点和终点吗?它们有什么区别?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并解释如下:-起点是指一个时间段的开始,通常是整点或半点。

-终点是指一个时间段的结束,通常是整点或半点。

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教室或学校周围找到起点和终点的例子,并用图片或文字记录下来。

2.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起点和终点的例子,并与全班分享。

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一些与起点和终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如:-在一天中,你的起点是什么时候?你的终点是什么时候?-在一次旅行中,你的起点是哪里?你的终点是哪里?-在一次比赛中,你的起点是哪里?你的终点是哪里?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总结活动: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评价活动:1.教师布置一道与起点和终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评价和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起点和终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2起点和终点

2.2起点和终点

2019.11.15今天在一(3)班上《起点和终点》第一节课。

关于教学。

整体有点不舒服。

一、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部分学生课前准备散漫。

书本文具的准备要提醒,人的准备就更不足。

上课铃响后仍有3个同学未进教室。

特别是曾冠洋。

看他懒洋洋,慢吞吞的样子就不舒服。

2、教师课前准备时间不足。

错误预估时间。

一节课准备实验材料不够。

同时,教师因早读前玩手机误了早读,心理有点难受,情绪不饱满3、教学流程设计不清晰。

在实验前,《起点与终点》,起点标准注意到了,终点标准并未在实验前明确交代清楚,以至学生实验不严谨。

虽然在实验后提及,但已经影响实验严谨性。

4、教学组织混乱。

没合理安排小组内成员实验次序,出现同小组成员抢实验材料现象。

在实验材料准备不足后,未充分认识到材料不足造成的后果——抢材料,没安排学生小组成员做实验。

以至于在本该捕捉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时间,用来管理秩序。

二、针对上面的问题,试用下面对策。

1、加强103班课前准备的引导。

以集体引导,个别谈话为原则,用好评价“指挥棒”,表扬不迟到的的同学,批评迟到的同学,同学加强对103班学生课前准备的引导。

同时,私下找曾冠阳同学谈话,提醒他上课不迟到2、充分预留材料准备时间至少提前一天做好与教案相匹配的实验材料3、关注实验教学流程分解(3级分解)一级分解主题——实验教学明确目标——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进行反思二级分解主题——进行实验材料呈现—个别演示(方法)—全员实验/记录(过程)—结果展示(设计二级流程要考虑4个实验要素:材料/方法/过程/结果)三级分解主题1——材料(主体/种类/数量)学生:实验用、记录用、展示用教师:巡查用、记录用、展示用(ipad)三级分解主题2——全员实验/记录学生:小组成员分工/按顺序实验&小组成员记录教师:指导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典型案例三级分解主题3——结果展示(主体)学生教师4、合理组织实验教学根据分解后的实验教学流程,因材施教。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2.说一说:(1)要想比谁跳得远,最重要的是什么?(2)怎么才能做到比赛公平?(3)怎样知道每只恐龙跳了多远?怎么知道谁跳得更远?天想比跳远,但不知道怎么比。

2.提问:你们能给它们出出主意吗?3.听学生发言,梳理学生交流的信息,板书学生的关键词:起点、距离、长度、终点……4.引导学生思考:(1)要想比谁跳得远,最重要的是什么?(2)怎么做到比赛公平?(3)怎样知道每只恐龙跳了多远?怎么知道谁跳得更远?5.小结:为了比赛公平,我们要确定起点和终点。

(板书课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引入上节课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恐龙设立跳远比赛的活动,学生会认识到确定起点和终点对比较来说是十分关键的。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青蛙跳远比赛1.试一试:每人领一个塑料青蛙玩具,让学生在桌上练习青蛙跳远。

2.说一说:你怎么知道青蛙跳了多远?3.说一说:怎样和别人的青蛙比较距离呢?教师活动21.恐龙们比赛跳远场地不够大,所以它们委托了跳远能手青蛙来代替它们比赛。

2.教师分发玩具青蛙,每人一个,让学生练习青蛙跳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青蛙跳跃一段距离。

3.提问:你怎么知道青蛙跳了多远?引导小结:在青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青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青蛙跳了多远。

4.怎样和别人的青蛙比较距离呢?我们通过画线的方式记录了青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青蛙的跳远距离进行比较。

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青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课件展示:全班要统一比赛标准。

4.试一试:确定青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5.比一比:(1)谁的青蛙跳得远?在纸带上画上起点、终点及时记录,每轮跳3次。

(2)小组内比较,确定“哪只青蛙跳得最远”。

5.比赛任务及要求:(1)画一条起跳线,看清青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

(2)弹跳青蛙,注意在青蛙的尾部画一条终点线。

一年级科学上册比较与测量2-2起点和终点作业课件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上册比较与测量2-2起点和终点作业课件教科版
第二单元 比较与测量
2 起点和终点
二、快乐判一判。(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纸蛙跳远比赛的第一步是画一条起跳线,所有纸蛙的起跳位置都 要对齐这条线。 ( √ ) 2.纸蛙跳远比赛,我们应该在纸蛙起跳前的顶部和起跳后的尾部各 画一条竖线,测量这两条竖线之间的距离。 ( √ ) 3.在体育跳远比赛中,我们都要确定起跳点和终点。 ( √ ) 4.同一个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是一样的。 ( × ) 5.纸蛙跳远比赛中,摁的力度大一些,纸蛙跳得更远。 ( √ )
三、快乐连一连。 请将纸蛙跳远比赛的步骤按顺序连一连。

画终点线

折纸青蛙

画起跳线

在纸带上标出跳了多远

开始比赛

起点和终点的哲理句子

起点和终点的哲理句子

起点和终点的哲理句子1、我们的人生之旅,由起点决定终点,而我们的起点极大地决定了我们的终点。

2、而起点更取决于我们心中的憧憬,只有追求理想,才能有一个光明的终点。

3、但也因为起点不同,我们到达终点的道路会有所不同,只有一个人行走到终点,才能获得完成的满足。

4、人生中最重要的是把握起点,为了到达终点,就应该牢记自己的初衷,一步一个脚印而前行。

5、起点和终点,都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要把握住起点就应该遵循自觉的戒律,找到自我的价值,勇往直前。

6、前进的道路,虽然有无数的困难,但只要坚持自己的目标,坚信自己的独特之处,终点一定会到来。

7、每个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起点终点,让我们勇往直前,起航时且行且珍惜,只为更美好的终点。

人生,一段起落跌宕的征途,每个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不一样,但每个人又都要去拼搏,追求归宿。

起点是决定终点的因素,而起点最重要的是深挖自己的潜能,把握本质,运用正确的理念而去前进。

把握准确的起点,就要用自己对未来的想象,建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它可以驱使我们勇敢地去发挥自己的潜能,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努力不是没有结果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追求自己的努力目标,让终点越来越接近,而终点是成功和光明,而成功是经历了一个个起点而到达的,当初从起点做起的坚持,到最后的那个终点时,取的的成就就会越来越大。

「为了追求梦想,打破豁达的限制,勇敢地从属于自己的起点出发,不断挑战中的困难,坚信最后一定能到达光明的终点,持续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将可以获得成功的完满满足。

人生,是一场起落跌宕的旅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都要勇往直前。

不管怎样,当人们真正认识到,困难都是前进的助力,负担是拼搏的铺垫,进歩千里的发励奖励,而一切都是为了圆满的终点而努力,就会显得有意义,值得去付出每一份的努力。

只要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对每一个未知的起点充满勇气,对每一个期待的终点保持虔诚,就会绽放更漂亮的属于我们自己的结局。

一年级科学2起点和终点

一年级科学2起点和终点

2.组间青蛙跳远比赛 (1) 学生活动:组间青蛙跳远比赛,用纸带记录跳远的结果。 (2)剪纸带: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把剪刀,完成记录后请大家用剪刀 沿着终点线把多余的纸带剪掉,然后组内用纸带比一比,谁的青蛙跳得 更远,把你们组跳得最远的那只青蛙的纸带,贴到前面的黑板上,来比 一比,哪个小组的青蛙跳得更远,好吗?
板块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起点和终点,确定起点和终点时进行公平比较的基础。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终点和起点》 公平 比较 谁跳得远? 统一: 纸条:距离 起点 终点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 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 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 悦。
4.认同客观的记录青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5.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6.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学会标记起点和终点 。 2、通过青蛙跳远比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位置的变化, 知道蛙跳的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来表示和比较。
(2)我们每个小组能不能把自己小组的冠军蛙跳了多远,展示给大家看呢? (教师可以提示:你们能不能比划一下你们的青蛙跳得有多远或想办法把 跳出的远近记录下来),让学生比划一下。 小青蛙起跳的位置,我们叫起点,那小青蛙跳出去之后的位置,我们也给 它一个名字——终点。
提问:会画终点吗?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课件展示一些青蛙不同方向的跳跃后停留的位置,明确如何标记起点和 终点。 设计意图:知道起点和终点的名称和作用,明确如何标记起点和终点。

《起点和终点》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1)

《起点和终点》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1)

《起点和终点》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第二章《运动和力》的第三节《起点和终点》。

本节课将围绕教材中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详细讲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并掌握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能正确识别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物体运动方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起点和终点的概念,描述物体运动方向。

难点: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PPT、起点和终点示例图、直尺、小球。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白纸、彩笔、直尺、小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球在不同方向运动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a. 讲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示例图,识别起点和终点。

b.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

c.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用直尺和小球演示物体运动,加深对起点和终点的理解。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在白纸上绘制一个物体运动的轨迹,标注起点和终点,并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

六、板书设计1. 《起点和终点》2. 内容:a. 起点和终点的概念b. 描述物体运动方向的方法c. 学生随堂练习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物体运动的轨迹,标注起点和终点,并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起点和终点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在描述物体运动方向时,部分学生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如车辆、行人等,学会描述其运动方向,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学生展示和评价环节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2课《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2课《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2课《起点和终点》教案一. 教材分析《起点和终点》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课程,对于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可能有些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合作学习还不太熟悉,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的理解。

2.学生观察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起点和终点标志物、运动物体。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运动物体,带有起点和终点标志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运动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物体的起点和终点,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运动物体,找出起点和终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通过操作运动物体,找出起点和终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出物体的起点和终点,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物体运动起点和终点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运动,找出物体的起点和终点,并加以描述。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

2.2起点和终点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比较需要公平。

2.相同标准下的起点和终点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3.确定起点和终点。

二、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问题和提出自己的方法。

2.通过课堂探究活动能形成有意识的公平比较原则。

三、科学态度目标1.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验或观察发现问题。

2.培养比较中的公平意识。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比较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2.学会自己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比较需要公平,相同标准下的起点和终点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教学难点:确定起点和终点的标准;要有统一标准,才能公平比较。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只青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①请两个小朋友进行跳远比赛,采取不同起点起跳。

问问谁跳的远?设计意图:在观察中发现不同起点的两个小朋友究竟谁跳得远,并不公平。

②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跳远比赛更加公平呢?设计意图:学生联系体育运动会中的经验,自然想到需要统一起点。

③起跳的位置我们称为?落地的位置我们又称为?设计意图:巧妙引出课题,并且让学生对起点和终点的定义更加清晰。

(板书:起点和终点)二、聚焦课题1、开一场跳远运动会师:今天我们也要来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运动健儿们!看!师:他们现在都在这个盒子里休息呢,那想让它们登场,我们就要把这场运动会策划的有声有色。

首先,我们先来确定一下“比赛场地”,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生:踊跃回答,教师引导设计意图:引出纸带,不仅材料简单并且十分实用。

2、讨论方案师:好,“场地”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那么同学们接下来就是制定规则了。

规则如何制定呢?谁有主意?生回答教师引导师:同学们真聪明,和我们的跳远比赛一样,这次运动会啊同样要求起点和终点的设定。

那么起点和终点如何进行设定呢,谁有主意?生回答,教师引导师总结规则,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设计意图:先确定较为简单的起点标准,开放终点标准。

缓和曲线的坐标公式及推导

缓和曲线的坐标公式及推导

第一章缓和曲线的坐标公式如图1-1所示,其坐标系是以缓和曲线起点ZH为原点O,以切线为x轴,以过原点的曲线半径为y轴。

若原点O至P点的缓和曲线长度为,过P点切线与x轴的交角为β(即半径由∞变至的中心角)。

若P有微小变化至P′时,则增长,(x,y)增长(),则有以下关系,图 1-1得,(2-1)由公式(常数)得知,故有则将上式代入(1-1)式中,得即(2-2)以及的关系代入上式得即以代入上式得(2-3)上式即为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直角坐标(x,y)的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上任一点P的切线与x轴的交角,称为缓和曲线螺旋角,或称缓和曲线角。

其计算可由前面公式得(弧度)(2-4)若将代入(2-4)及(2-3)式中,则有以下结果:(2-5)上式即为缓和曲线终点HZ(ZH)的坐标及螺旋角的计算公式。

第二章圆曲线要素及计算公式如图2-1所示,两相邻直线偏角(线路转向角)为,选定其图 2-1连接曲线圆曲线的半径为R,这样,圆曲线和两直线段的切点位置ZY点、YZ点便被确定下来,我们称为对圆曲线相对位置起控制作用的直圆点ZY、圆直点YZ 和曲中点QZ为圆曲线三主要点。

我们称R、α以及具体体现三主要点几何位置的切线长T、曲线长L、外矢距E和切曲差(切线长和曲线长之差)D为曲线6要素。

只要知道了曲线6要素,便可于实地测放出圆曲线。

现将圆曲线的元素列下::转向角(实地测出)R:曲率半径(设计给出)T:切线长(计算得出)L:曲线长(计算得出)D:切曲差(计算得出)偏角是在线路祥测时测放出的,圆曲线半径R是在设计中根据线路的等级以及现场地形条件等因素选定的,其余要素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第三章偏角法测设介绍偏角法是一种极坐标标定点位的方法,它是用偏角和弦长来测设圆曲线细部。

如图3-1所示,1,2…,,…,n为设计之详测点,邻点间距均为c,弦长c所对应的圆心角为。

当放样至详测点时,可在ZY点置镜,后视JD方向,拨出偏角,再自-1点量距C和拨出的视线方向交会,即得出点。

起点终点计算公式

起点终点计算公式

起点终点计算公式在数学中,起点终点计算公式是一种用来计算两点之间距离的方法。

这个公式在几何学、物理学和工程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两个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解决许多问题。

起点终点计算公式的一般形式如下:d = √((x2 x1)² + (y2 y1)²)。

其中,d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x1, y1)和(x2, y2)分别表示两个点的坐标。

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涉及到了勾股定理,也就是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轻松地计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而不必进行复杂的几何运算。

起点终点计算公式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几何学中,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直线的长度。

在物理学中,它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位移和速度。

在工程学中,它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建筑物和桥梁,确保它们的结构稳固。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计算两个城市之间的直线距离。

城市A的坐标为(1, 2),城市B的坐标为(4, 6)。

我们可以利用起点终点计算公式来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d = √((4 1)² + (6 2)²)。

= √(3² + 4²)。

= √(9 + 16)。

= √25。

= 5。

因此,城市A和城市B之间的直线距离为5个单位。

这个例子展示了起点终点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除了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起点终点计算公式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其他问题。

例如,假设我们知道一个点的坐标和与另一个点的距离,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公式来确定另一个点的可能位置。

这在地图上定位某个地点或者在导航系统中确定车辆的位置时非常有用。

起点终点计算公式还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假设我们要设计一个管道系统,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公式来确定管道的长度。

又如,在航空航天领域,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公式来计算飞行器的轨迹和飞行距离。

在这些领域,起点终点计算公式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作者:沈华燕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29 发布时间:2017-11-13 11:41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

而比较与准确测量的前提是公平,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

本课以纸蛙跳远的比赛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比较中的公平原则,从比赛需要确定起点和终点中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相同的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不同的终点是公平比赛的不同结果。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或许有了初步的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

学生把恐龙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

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体育活动中的跳高、跳远、跑步比赛等。

本课将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比赛要公平,要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确定起点后,还要标记终点来进行比较。

3.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学习标记起点与终点的方法;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能有序地把跳远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进行科学的比较。

科学态度: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小组间能团结协作,互相配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四、教学准备
教师:PPT(含视频资料)、大纸蛙两只、大纸带一条
学生: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3分钟):老师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参加过跑步比赛啊。

老师想请两个小朋友来比一下(选两个小朋友,一个站在1号位,一个站在2号位,事先在地上粘两条线),其他小朋友做裁判,谁先跑到老师这儿,谁就赢。

(师发令:预备,开始!)(看学生反应)
根据孩子反应,借孩子之口说出比赛的不公平。

设问:“要怎么比才公平?”
再次比赛: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跑步结束后,两个孩子各奖励一只小青蛙。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熟悉的跑步比赛,调动气氛,同时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跑也为后面的青蛙跳远比赛的公平性奠定了基础。


(一)聚焦(5分钟)
1、故事导入
老师先来给大家讲个故事。

秋天到了,森林里动物们准备举办一年一度的运动会。

小青蛙看见了,它好羡慕啊,自己都没参加过运动会呢,然后它赶紧把这个消息去告诉了它的伙伴们。

小青蛙围在一起讨论,一只小青蛙说道:“我们青蛙弹跳能力可好了呢,要不我们先挑选一个跳得最远的去参加比赛,肯定能得冠军呢!”“派我去,派我去,我跳得可远了!”一只小青蛙急切得说道。

另一只小青蛙不服气了,说道:“哼,我跳得更远呢,应该派我去!”然后这只也想去,那只也想去,大家都想去。

2、问题聚焦
(1)小朋友,你们说怎么办?
(2)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比出谁跳得更远呢?
(师及时作出评价:哦,你说得真棒(奖励小青蛙)。

谁再来说一说。


3、引出课题:起点和终点
师:从同一条线上开始跳,我们把这叫做起点。

蹦,跳了一跳后,它从起点跳到了这里,最后落地的地方,我们称为终点。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起点和终点。

(板书:起点和终点)(设计意图:从富有童趣的故事导入,引出起点和终点。

明确共同的起跳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二)探索及研讨(33分钟)
1、确定起点、终点和比赛规则(7分钟)
(1)(出示纸带)大家看,这个就是我们青蛙跳远的赛道。

(黏贴在黑板上)
(2)我们先要标什么呀?(板书:画起点线。


(3)(出示两只大纸蛙)两只青蛙要准备跳远了,小红蛙先跳,在起点的位置上站好(师故意将身体压在起跳线上,看孩子的反应)。

小青蛙要准备起跳喽(看孩子反应)。

引起孩子冲突,不能踩线,要对准起跳线。

引出:为了比赛公平,头对准起点线。

(4)一只青蛙跳了一跳后(同时配音),设问:我们还要标什么?
终点怎么标呢?
板书演示:在青蛙的脚部画线作为终点,也就是离起点最近的位置处画线。

(5)板书演示:小青蛙第二次跳,这次跳得更远了,可是跳歪了,怎么办?演示:找到青蛙离起点最近的位置,画线作标记。

(6)板书演示:小青蛙第三次跳,头反方向了,怎么办?演示:同样的方法,在离起点最近处画线作标记。

(7)设问:三次跳远成绩,我们取哪次最为最终成绩啊?生:最远的那次。

师:将最远一次的线画长。

讲述:所以起点到终点的这段距离就是我们小青蛙跳远的距离。

(板贴:箭头、距离)
(设计意图:利用黑板逼真的板演,渗透公平比赛的规则,引导孩子知道如何对齐起点和确定终点。


2、热身运动(4分钟)
(1)谈话:等下我们每个朋友都扮演一只小青蛙来进行跳远比赛。

如果你是红色的,那你就是小红蛙。

你要让你的小红蛙跳起来,并且跳得远哦。

比赛前,我们先来进行一下热身运动,练习练习怎么让我们的青蛙跳起来。

(2)(出示图片:纸蛙)小朋友们看,青蛙上下有两条线,我们按的时候把手指按在上面的一条线上,按下去后小青蛙的身体是这样有点往后的,就像弹弹弓一样,往后拉,松手后,青蛙就能弹跳出去了。

我们来看个小视频,看看老师是怎么跳的。

(3)微视频:青蛙跳远。

(4)学生活动:试跳青蛙。

(组长拿出材料盒里的小青蛙,按照编号分发给对应的小朋友)(5)示意:会跳的举手。

活动结束后,组长将青蛙放回材料盒。

(设计意图:比赛前的热身运动,让孩子尝试怎么弹跳青蛙,吸引孩子的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青蛙比赛打下基础。


3、青蛙跳远比赛(22分钟)
(1)做要求:接下去我们就要来进行比赛了。

老师给你们两人一个赛道。

起点的位置已经标注好了。

我们来比比谁的青蛙跳得远。

(2)谈话:老师这儿有一个视频,我们来看看小朋友是怎么跳远比赛的。

观看微视频:青蛙跳远比赛。

(3)(老师要考考大家刚才有没有认真观看)设问:小红蛙跳了几次?(师补充:不管远近每只青蛙只能跳三次,如果跳出赛道或跳到地上了,可以再来一次。


一个小朋友的青蛙跳,另一个小朋友干什么?(提醒:做标记的时候,先按住青蛙不要动,然后再做标记)
三次跳完以后,取最远的一次,还要标上什么?(板书演示:姓名写得大一点)
(4)谈话:每个小朋友跳好以后我们四人小组中再来比比谁的青蛙跳得最远,找出小组中的冠军。

演示:冠军产生后,我们将冠军最远的一次用剪刀剪下来,然后贴到黑板上来。

(提醒:使用剪刀要小心,不要伤到手)
想不想来比一下。

做的又快又好的小组奖励小青蛙哦。

(5)学生活动:青蛙跳远比赛。

(师巡视并适时指导学生对起点和终点线的确定,提醒他们在赛道上写上姓
名,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活动结束后,要求将材料都放回材料箱里(小组长负责)。

(6)设问:大家看看,谁(第几组哪个同学)的青蛙跳得最远啊?(预设
孩子可能起点没贴在一条直线上)
引导孩子说出要对齐起点,确保比赛的公平。

师总结:对齐起点,比较终点。

(7)观察起点对齐后的纸带,谁跳得最远?比出全班的跳远冠军。

拍手鼓掌。

(上台领奖:大青蛙)(设计意图:通过孩子互相协作完成青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培养一年级孩子
的团结协作能力,并且进一步明确起点和终点的标识。

利用孩子间互相比较谁的青蛙跳得远,让孩子进一步意识到对齐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三)拓展(纸蛙折叠方法)(2分钟)
1、出示大纸蛙:给表现好的小朋友(5个)和表现好的小组(前二)各奖励一只大纸蛙。

2、师:其他小朋友是不是都很羡慕啊,别着急,青蛙的折法在这里。

出示图片:纸蛙的折叠方法。

3、每人一张印有折叠方法的纸和一张手工纸,课后可跟自己的爸爸妈妈去折一折,用老师今天教的方法去和爸爸妈妈进行纸蛙跳远比赛。

(设计意图:亲子活动,让孩子在一个新的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公平测量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