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天空的纳西先民
关于纳西族的神话故事
关于纳西族的神话故事纳西族是中国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充满神秘色彩而又丰富多样的神话故事一直以来深受人们喜爱。
这些神话故事不仅承载着纳西族人民的智慧和心灵追求,也反映出他们与大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进入纳西族的神秘世界,去探索他们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
在纳西族的神话传说中,有着许多与大自然相关的神灵和传说人物。
其中最著名的神灵之一就是玉哈娃。
相传,玉哈娃是纳西族的天神,他拥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每当人们面临困境和疾病时,他们会祈祷玉哈娃的庇佑,希望他能给予力量和智慧。
在玉哈娃的传说故事中,他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和考验,最终取得了胜利,成为了纳西族人心中的信仰之神。
除了玉哈娃外,纳西族的神话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白马尊者。
相传,白马尊者是一匹拥有六条腿和六个眼睛的神马,它可以穿越天空、大地和水域,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在纳西族的传说里,白马尊者常常出现在困难重重的时刻,帮助人们解决难题。
据说,只要能够看见白马尊者,就能够得到幸运和好运的眷顾。
在纳西族的神话故事中,还有着许多与动物相关的传说。
比如,纳西族人相信狮子是勇气和力量的象征,因此他们会在婚礼和重要的庆典中使用狮子舞来庆祝。
同时,纳西族的传统乐器“宰勒”也被制作成狮子的形状,寓意着纳西族人民的勇气和坚韧。
此外,纳西族的神话故事中还有一个与太阳相关的人物——太阳神。
相传,太阳神是纳西族人民望日祈福的对象,他给予了人们充足的阳光和温暖的生活。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卡瓦格”就是在太阳神的指引下举行的,人们会穿着传统服饰,在太阳神的庇佑下舞蹈和歌唱,庆祝着收割的季节和丰收的希望。
纳西族的神话故事还包括了一些与历史和文化相关的传说。
比如,有着“百怪图”之称的纳西族传统绘画作品中,描绘了许多神秘的动物和人物。
这些图案和形象通常都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反映了纳西族对于生活和自然的理解。
同时,也有一些关于纳西族历史和人物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木然布姐”的故事。
纳西文化和历史发展
纳西文化和历史发展纳西族,是云南省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之一。
他们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地区。
纳西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这些文化、传统和历史,使得他们成为了西南地区的文化瑰宝。
本文将介绍纳西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几个方面。
一、纳西文化的基础纳西族文化起源于前秦时期,时至今日,经过了数百年的演化,最终形成了一种富有特色的文化。
在纳西人的心目中,纳西文化代表着他们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继承了长达千年的历史文化。
1. 建筑文化纳西族有着丰富的建筑文化,全国负有盛名的木楼便是纳西人修建出来的。
木楼是纳西族人的代表建筑,具有神秘、古老、美丽、威严等多种特性。
木楼采用木质结构,内部结构合理,四面楼廊,建筑形态独特,充满着古朴的气息。
它是纳西族人的精神象征。
2. 音乐文化纳西民间音乐源远流长,与纳西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传统音乐主要集中在民间婚礼、庆典和祭祀等传统场合中。
纳西音乐有着独具特色的民歌和舞蹈,这些音乐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 手工艺文化纳西族有着卓越的手工艺文化,古老而又生动的手工艺品让人们驻足默想。
纳西苗族织锦、花鼓制作和金银器具等手工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衣着文化传统的纳西服饰在典型的村庄里,仍然能够被看到。
蓝色和白色的头巾、领巾、裹襻和马褂等均为代表。
有着丰富的颜色和图案,耐穿耐用、精美绝伦,是中华传统服饰的珍贵遗产,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
二、历史背景纳西族历史悠久,从古至今都在中国西南地区占有重要地位。
此前,纳西族从事较为原始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于今天的文化和东巴教。
在少数民族居住的西南地区,东巴教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宗教,而纳西族的东巴教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1. 纳西族的东巴教东巴教是纳西族的发源地。
东巴教其实是女儿村附近道场僧人们传承的门户。
纳西族的神秘信仰,至今仍不为人所知。
纳西族与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
丧葬仪式和祭祀活动
丧葬仪式
纳西族的丧葬仪式一般分为土葬、火葬和水葬三种。其中土 葬最为普遍,火葬通常用于僧人等特殊身份的人,水葬则较 为罕见。在丧葬仪式中,要举行超度亡魂的宗教仪式,并有 专门的祭司主持。
祭祀活动
纳西族重视祭祀活动,主要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在春节期 间要举行祭祖仪式,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平安吉祥。此外,在 农历七月半还要举行祭鬼仪式,以祈求鬼神不要作祟于人间 。
纳西族还有独特的“三叠水”宴席, 分为茶席、酒席和饭席三部分,是待 客的最高礼仪。
特色美食有鸡豌豆凉粉、丽江粑粑、 酥油茶等,其中鸡豌豆凉粉是纳西族 独有的小吃,以鸡豌豆为原料制作而 成,口感爽滑、清香可口。
服饰文化及传统手工艺
纳西族妇女擅长刺绣和编织等传统手工艺,其绣品以 花鸟鱼虫、山水人物为题材,构图巧妙、色彩艳丽。
民族间交流与融合现象
01
在云南,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现象十分普遍。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语言互 借、习俗相互影响等都是民族交流与融合的具体表现。
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云南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共 同推动着云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03
纳西族生活风俗
Chapter
居住环境与建筑风格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 双版纳地区,是一个具 有浓郁热带风情的民族 。傣族的泼水节是傣族 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象 征着吉祥、幸福和健康 。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哀 牢山和无量山地区,是 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 。哈尼族的梯田文化是 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展 现了哈尼族人民的勤劳 和智慧。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大 理地区,是一个具有深 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民族 。白族的三月街是白族 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 是云南省著名的民族盛 会之一。
认识纳西族(神奇的纳西族)
习 俗
(一)传统节日
棒棒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丽江纳西族的“棒棒会”。该会由“弥老会”演变而来,原是在寺院举行的庙会,清初改土归流后,赶会地点移到丽江古城内,并逐步发展成为准备春耕的竹木农具交易会,近年又增加了果树苗术、花卉盆景交易内容,赶会地点也从古城内移到新城区。
棒棒会
三多节:三多节为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纳西语叫“三多颂”,源于白沙玉龙村北岳庙会,是纳西族法定民族节日、纳西族传统节日、纳西族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护神的盛大节日。每年的二月初八日,远近的纳西人云集玉龙山麓的三多庙,用全羊作牺牲举行称为"三多颂"的隆重祭拜仪式。
三多节
转山节
是摩梭人朝拜格姆女神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在泸沽湖畔举行。泸沽湖摩梭人便身着盛装,去举行盛大传统节日。“格姆神山”是格姆女神的化身。格姆女神是泸沽湖女儿国的最高保护神。
火把节
七月骡马会
祭天
月半节
传统节日
(二)饮食
纳西族一日有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肉食以猪肉为主。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此类歌舞都边歌边舞,随着轻松的舞步,一人领唱众人和。具有代表性的有《热美磋》、《喂默达》、《阿丽哩》等。其中《热美磋》属于世界上稀有的、保存完好的原始歌舞的活化石。
乐舞即用乐器伴奏而无歌唱的舞蹈,分为“打跳”,《白沙细乐》中的古乐舞。打跳古称踏歌,俗称打腊利。打跳动作有三打脚、合脚跳、甩手跳、三步三摇晃等。
自 称
根据《后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书记载,汉代时居住于越巂郡的纳西人称为牦牛种;蜀汉时居住于汉嘉郡的纳西人称为旄牛夷;晋代居住于定笮(今四川盐源)的纳西人称为“摩沙夷”。到唐代,《蛮书》等史书多称纳西为“麽些”。
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纳西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束河、北盘江、道和、青龙等地。
纳西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下面将对其进行介绍。
一、服饰与饰品:纳西族的传统服饰以男人穿着蓑衣和长裤,女人则穿着长袍,头戴百褶巾为主。
男人的蓑衣由斑驳的星图和花纹点缀,而女人的百褶巾则独具特色,色彩繁杂而富有层次感。
纳西族的饰品也非常精美,男女通用的有吊坠、耳环等,女性还会佩戴手镯、发簪等。
二、婚姻习俗:纳西族的婚姻习俗非常独特。
在传统婚礼上,男方一般要在早晨由朋友抬起一个门板,象征着“挣门”的过程。
而女方则需要派出好友来接新郎,称为“挣马”。
除此之外,纳西族的婚礼还有许多其他仪式,如交换礼物、举行拜堂等。
此外,新婚夫妇还需要在婚后三天内跳一次“鸟舞”,象征着生活的开始。
三、节日与庆典:纳西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庆典,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月街”。
每年的农历三月份,纳西族会举行一次盛大的节日庆典,游客和居民会带着花束和香炉,沿着大街游行,同时还会有各种表演和传统音乐。
此外,纳西族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祭祀节、农耕节等。
四、民间音乐与舞蹈:纳西族的音乐和舞蹈也具有其独特的风格。
在传统音乐方面,纳西族以著名的“丽江古乐团”而闻名。
他们演奏的乐器有笛子、琵琶、二胡等,音乐旋律悠扬、富有情感。
而纳西族的传统舞蹈则形态各异,有舞龙、舞狮、舞腰鼓等。
五、手工艺品:纳西族的手工艺品也非常有特色,如木雕、石雕、织锦等。
纳西族的木雕以其线条流畅、造型生动而著名;石雕则多用于制作印章和神像等;而织锦则是纳西族女性的重要手工艺,制作精细、色彩鲜艳。
六、传统习惯与信仰:纳西族有许多传统的习惯和信仰。
例如,纳西族人们习惯在夏至节清晨用柳枝扫去门前的“血角”(指沾染到厄运的气息),希望获得好运;纳西族还有一种叫作“坑儿祭”的信仰仪式,为了寻求农业和养蚕的顺利,人们将猪脸画在墙上,并献上食物祭祀。
总结:纳西族有着非常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其服饰、饰品、婚姻习俗、节日庆典、民间音乐与舞蹈、手工艺品以及传统习惯与信仰都展现了独特的纳西族文化。
古代纳西族先民的几次重大迁徙活动(外一篇)
纳西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一个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民族。
早在夏商周时期,纳西族的祖先“髳”部落人就活跃在大西北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开始了创造祖国历史和文化的社会活动,在铸就泱泱大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征程里,都留下了他们光辉的足迹。
而迁徙活动则是当时游牧部落的主要特征,也是促成民族分化和重组的重要途径。
古代纳西族先民和《圣经的故事》里描写的西方以色列犹太人一样,先后经历过无数次的重大迁徙活动,历尽千难万险之后,最终定居于玉龙山下金沙江畔的丽江市境,实现了游牧民向定居农耕的转变。
一、夏商西周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华民族大动荡大分化时期,部落与部落之间连绵不断的战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弱肉强食,战争导致了部落群体的大迁徙。
古代纳西族先民的迁徙可追溯至夏商西周时期。
根据古籍记载,早在周武王时期,羌、髳部落跟随周武王伐商。
先周是中原西部黄土高原一个古老部落,历经好几代人的发展后,到姬昌的时候,得到姜尚(姜子牙)等人的辅佐,安抚百姓,大力发展生产,先周的势力一天天强大,最终成为商纣的攻击目标,企图把眼中钉肉中刺拔掉。
而自封为“周文王”的姬昌也想借机讨伐商纣王这个倒行逆施的昏君,不幸的是,周文王没有完成心愿就归天了,于是这个重任落到了其子姬发肩上。
周文王去世后,太子发继承王位,就是周武王。
武王即位后,为继承先父遗志,彻底推翻殷朝大业,他尊称姜太公为“师尚父”,继续辅佐武王。
同时,古代纳西族先民的几次重大迁徙活动(外一篇)和成钧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为检验周国的军事实力,武王与大臣们商议,决定举行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当时称之为“观兵”。
武王九年“观兵”在孟津举行,就在现今的河南孟津县东北。
正当周军渡河完毕,忽然从孟津渡口的四面八方传来鼎沸的人声。
原来,各诸侯国闻讯周武王来孟津举行军事演习,做伐纣的准备,大家纷纷响应,率领部族前来助威。
前来孟津助威的诸侯达800之多。
武王见状激动万分,与诸侯订立盟约,立誓联合各路诸侯共同伐纣。
俄亚大村纳西古寨赞美句
俄亚大村纳西古寨赞美句有:
1.俄亚大村纳西古寨,一处保存完好的古老村落,诉说着纳西族
的历史和文化。
2.漫步在俄亚大村纳西古寨的古老街巷,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
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氛围。
3.俄亚大村纳西古寨这里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木制的房屋、石
砌的街道,每一处都透露出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4.俄亚大村纳西古寨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丰富多彩,让人叹为观止,
深深感受到了纳西族人民的智慧和才情。
5.在俄亚大村纳西古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纳西族的传统音乐和
舞蹈,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纳西美食,体验到别样的民族风情。
6.俄亚大村纳西古寨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山清水秀、景色宜
人,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7.在这个俄亚大村纳西古寨古老的村落里,你可以感受到纳西族
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淳朴的民风,让人倍感温馨和亲切。
8.俄亚大村纳西古寨的民俗和习惯独特而有趣,比如神秘的东巴
文化、热闹的火把节等等,让人大开眼界。
9.在俄亚大村纳西古寨这里,你可以购买到各种具有纳西特色的
纪念品和手工艺品,作为留念或者送礼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10.俄亚大村纳西古寨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神秘色彩的地方,无论是
文化、历史还是自然风光都让人流连忘返,值得一游。
云南民族文化——纳西族
东 巴 舞
东巴舞是纳西族的古典乐舞。“东巴
经”中有一部令人惊叹的舞蹈教程, 即《蹉姆 》舞谱 ,人们公认它是世界 上用古文字系统地记录下来的最早舞 谱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三、民居民俗
纳西族的民居建筑类型: “三坊一照壁”(庭中的花园)
“四合五天井” “两坊房”
典型民居
三朵节
“三朵”为玉龙雪山之神灵,
“三朵节”节期为每年农历二 月初八日,原为纳西族祭祀自 己民族保护神。节日期间,除 祭祀外,人们还要进行聚餐、 对歌等游乐活动。
七月会
丽江“七月会”,于农历七月中旬举行,
是纳西人的又一重要节日。会期十天左 右,因以骡马、牛等大牲畜交易为主, 又称“七月骡马会”。
8世纪以后集居在丽江一带。
人口与分布
2000年,纳西族人口为 30.8万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丽江、维西、中甸、宁
蒗、德钦等县,以及四川的盐边、盐源、 木里县和西藏的芒康县。 丽江一直是纳西族生存繁衍的家园,是纳 西文化孕育发展的温床。
二、东巴文化
以东巴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音乐、
“披星戴月”
是纳西族妇女的七星羊皮披肩,
是丽江纳西族
妇女服饰的重要标志。
披肩用绵羊皮做成
,其上绣 “七星”,每颗 星中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 七星,故又称“七星羊皮”,象征纳西族妇 女早出晚归,辛勤勤劳之意。
女式:妇女上穿大面襟 宽袖上衣和坎肩,着长 裤,下身腰系黑、白蓝 棉布缝制的百褶围腰。 上打百折,下边镶上天 蓝色宽边,两边各系着 两条白色或天蓝色布飘 带。形如一把折扇,美 丽而大方。背披羊皮披 肩,上刺绣精美的七星, 肩两旁缀有日月图案, 象征她们“披星戴月”, 辛勤劳动。
纳西族传统节日
纳西族传统节日纳西族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节日庆祝活动。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反映了纳西族人民的历史、生活和价值观,也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本文将介绍纳西族的几个主要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神秘而古老的民族。
一、三茅节三茅节是纳西族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举行。
这个节日源自纳西族人们对三茅神的崇拜。
纳西族传统信仰中,三茅神被认为是守护着土地与庄稼的神灵,祈求他们给予丰收和保佑是人们庆祝这个节日的主要目的。
在节日当天,纳西族人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包括舞蹈、歌唱和燃放烟火。
他们会穿上传统的节日服装,参与到庙会和游园活动中,展示纳西族独特的艺术和手工技艺。
二、腊八节腊八节是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举行。
这个节日在纳西族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和宗教意义。
腊八节被视为纳西族的新年,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拜访亲友,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在这一天,纳西族人会准备一种名为“八宝饭”的美食,由腊八节特有的八种主要食材制成。
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相伴随的还有一些民间传统,例如采茶歌会、斗鸡比赛和篝火晚会等。
三、麦子节麦子节是纳西族农耕文化的传统庆祝活动,常在每年农历四月或五月的麦收季节举行。
这个节日标志着农耕生活的重要时刻,纳西族人会感谢大地的恩赐,庆祝丰收的到来。
在麦子节期间,纳西族人会进行各种民俗活动,例如舞蹈、赛马、射箭和各类竞技比赛。
另外,他们还会亲手制作各种美食、举办农民市集和举行传统音乐演奏会。
麦子节是纳西族人民欢庆丰收的盛大节日,也是社交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时刻。
四、水灯节水灯节是纳西族传统节日中最浪漫和富有情感的一个。
节日期间,纳西族人会在每年农历七月航放精美的灯笼,象征着将来的丰收和光明。
在夜晚的湖泊或河流中,成千上万个漂浮的水灯映照出迷人的光芒,与天空的繁星相映成趣。
纳西族人还会举行水上舞蹈、歌唱和婚庆仪式等传统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和纳西族独有的文化魅力。
纳西族东巴文化:神秘的民俗宝藏
纳西族东巴文化:神秘的民俗宝藏纳西族是中国云南省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是一种古老的纳西象形文字和与之相关的宗教、艺术、哲学等多元文化的综合体,被誉为神秘的民俗宝藏。
本文将带您走进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神秘世界,探寻这个民俗宝藏的魅力。
一、神秘的纳西象形文字东巴文字是一种古老的纳西象形文字,它源于古代纳西族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
这些文字用图画的形式来表达意义,充满了神秘和神奇。
尽管这种文字的数量并不多,但它们却是纳西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研究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纳西族的历史和文化,探索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丰富多彩的宗教信仰纳西族的宗教信仰以东巴教为主流,这是一种以象形文字为媒介的原始宗教,具有丰富的神话、传说和仪式。
东巴教认为世界是由神、鬼、人三个世界构成的,人们需要通过各种仪式和祭司来与神鬼沟通,以达到祈福、祛病、避邪等目的。
东巴文化不仅丰富了纳西族的宗教信仰,也使纳西族成为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宗教文化之一。
三、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东巴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文化,它还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纳西族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与东巴文化息息相关。
东巴画的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富有动感和神秘色彩;东巴舞蹈则注重身体语言的表达,动作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这些艺术表现形式都是纳西族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理解,它们为纳西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深邃的哲学思想东巴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它还包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
纳西族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神鬼之间的和谐相处,认为人们应该尊重自然、敬畏神鬼,通过各种仪式和祭司来达到与神鬼沟通的目的。
这种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纳西族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
总之,纳西族东巴文化是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民俗宝藏。
它不仅丰富了纳西族的历史和文化,也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纳西族是怎样由历史演变而来的
纳西族是怎样由历史演变而来的>纳西族系古羌人后裔,自西北河湟地区南迁,与土著融合而形成。
西周时期纳西族先民在在今陕西、甘肃一带建立犬戎国,立都于静宁县(今威戎镇),据文献记载纳西先民为西北最古老的游牧民族。
早在炎黄时期,犬戎国就是炎黄部落的劲敌。
《后汉书》就有记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
”高辛氏就是黄帝的曾孙,尧帝的父亲。
秦汉至魏晋,纳西族已迁徙至大渡河、雅砻江流域,以游牧、畜牧为主。
东汉时期纳西先民在四川境内建立——白狼国,其属地包括今天四川雅砻江以西的白玉县等地区,与雅砻江东边的牦牛国相邻。
据《后汉书·西南夷列传》,白狼国曾是一个兴盛繁荣的国度,并和中原的大汉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到东汉明帝时,“白狼等百余国,户百三十余万,口六百万以上,举种奉贡。
”唐代,部分纳西族先民沿雅砻江南下,抵达丽江。
随后挥师南下,在洱海东部建立了第一个政权——越析诏。
史称越析诏“地最广、兵最强,素为南诏忌”。
越析诏为时不长被南诏所灭,纳西族先民南下步伐由此止。
此后,纳西族先民退回金沙江中游流域;500多年间,在唐朝、南诏、吐蕃三大强势的夹缝间苦苦周旋,艰难生存。
这种特殊的生存环境铸就了纳西族深沉坚韧、灵活机动的民族性格。
同时,纳西族的文化受到这三大文化圈的润泽,以东巴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由此滥觞。
宋代,纳西族先民的政治环境有了改善:北部的吐蕃王朝分崩离析;南诏也陷入了混乱;东边的宋王朝则穷于应付北方游牧民族,无力经略西南。
“故自南诏以后,麽些之境,大理不能有,吐蕃不能至,宋亦弃其地,成瓯脱之疆,经三百五十年之久。
”纳西族由此获得了一个难得的独立发展时机。
在社会经济生产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农耕文明已取代半耕半牧的生产状态),政治上分散的麽些部落渐趋统一;东巴文化体系逐渐宏大完善。
清代以后,木府势力渐趋衰微。
原因是西藏又一次纳入中央王朝辖治的版图,使丽江失去了“西南藩篱”的政治区位优势,且木氏土司把持的庄园领主经济渐已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消极因素。
九寨沟树正寨寻访纳西文化
九寨沟树正寨寻访纳西文化九寨沟,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是中国四川省一个著名的自然保护区。
它以其独特的地貌景观和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而知名于世。
而在九寨沟的树正寨,有着独特的纳西文化,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索。
树正寨是九寨沟的一个小村庄,位于九寨沟景区的中部地区。
这个村庄被茂密的树木和神秘的山谷环绕着,给人一种宁静和神奇的感觉。
在这个小村庄里,纳西族人民居住着,他们保持着世代相传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文化习俗。
纳西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以其独特的文化传统而著称。
在树正寨,我们可以亲眼目睹纳西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纳西文化的独特之处。
纳西族人民善于织布和绣花,他们将自己的手艺代代相传,使得纳西文化得以传承下来。
在树正寨,我们可以看到纳西族的传统建筑风格,房屋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结构坚固而富有禅意。
这些传统的建筑不仅展示了纳西族的智慧和技艺,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理解。
此外,树正寨还保留了纳西族的传统服饰和饮食习惯,让人近距离感受纳西文化的魅力。
除了了解纳西文化,来到九寨沟的树正寨还可以欣赏到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
九寨沟以其多彩的湖泊和瀑布而著名,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在树正寨,有许多美丽的湖泊,如五花海和犀牛海,湖水清澈透明,色彩斑斓。
此外,树正寨还有壮丽的瀑布,如珍珠滩瀑布和火花海瀑布,给人带来震撼和惊艳。
九寨沟的树正寨不仅是一个可以领略纳西文化的地方,也是一个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纳西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感受到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美丽。
同时,我们也可以欣赏到令人心醉神迷的自然风光,领略到大自然的伟力和奇妙。
如果有机会,不妨来到九寨沟的树正寨,亲身体验一下纳西文化的魅力。
在这个小村庄里,你会发现一个与世隔绝的宁静世界,一个充满魅力和神秘的纳西文化的世界。
纳西族文化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纳西族这一神秘而独特的民族文化。
纳西族,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他们生活在我国的云南省丽江市,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赋予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底蕴。
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纳西族的古老世界,感受他们那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魅力。
一、纳西族的历史渊源纳西族历史悠久,据考古学家研究,纳西族起源于古代氐羌族群。
早在四五千年前,纳西族的先民们就在我国西北地区繁衍生息。
公元前7世纪,纳西族逐渐南迁至滇西北地区,形成了今天的分布格局。
纳西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氐羌族群,他们在迁徙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东巴文。
二、纳西族的东巴文化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文化的瑰宝,被誉为“东方文化的活化石”。
东巴文化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和东巴舞蹈等。
其中,东巴文是纳西族独有的文字,它是一种象形文字,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1. 东巴文字东巴文字是一种独特的象形文字,由图画演变而来。
据统计,东巴文字共有1300多个单字,每个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东巴文不仅用于书写经文,还用于刻写碑文、绘制图案等。
2. 东巴经东巴经是纳西族古代宗教、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著作,内容丰富,包括创世纪、宗教仪式、历史传说、道德教诲等。
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3. 东巴绘画东巴绘画是纳西族独特的艺术形式,主要分为东巴画和唐卡画。
东巴画以线条为主,色彩鲜艳,构图严谨,内容多为宗教仪式、神话传说等。
唐卡画则是一种宗教画,描绘的是佛教故事和神灵形象。
4. 东巴音乐和舞蹈东巴音乐和舞蹈是纳西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宗教仪式、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场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东巴音乐以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旋律优美,节奏明快。
东巴舞蹈动作优美,富有民族特色。
三、纳西族的民俗风情纳西族民俗风情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纳西族民族风情
火把节:
纳西族的火把节定于旧历六 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三天, 是纳西族人民仅次于春节的一次 隆重节日。火把节的第一天,人 们选择又好又长的松木,劈成细 条,中间加上易燃的松明,捆扎 成火把。傍晚,各家门前的火把 就点燃了,第二天的火把普遍要 比第一天的高出一节。第三天是 火把节的高潮,火把扎得又高又 大,装饰得很漂亮。所有角落都 照遍,以求照亮庄稼,消灭害虫, 预祝丰收。人们高举火把,尽情 歌舞,通宵达旦。
时丽江城乡中古乐长奏,纳西人载歌载舞,赛马,狂欢,还会带着火锅在春 光明媚的日子里到拉市海等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郊游踏青,来欢庆节日
民俗风情
• 七月骡马会,是丽江纳西族 的节庆活动,在农历七月中 下旬举办,为期一至二周, 以骡马、牛等大牲畜为主, 因此又叫“七月骡马会”。
• “烧包”节,农历七月初一 至初十四,古城人过“烧包” 节(即中元节),纳西语称 这节日为“三美波计”
朵”上,通过这个节日,不断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丽江三朵节除
了祭祀“三朵”外,还是集歌舞娱乐、庙会、踏青、赏花、野炊及农特商品
交易等为一体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丽江三朵节是比较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
色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 丽江三朵节期间,各地纳西族都需前往玉峰寺附近的北岳庙和各地“三朵阁”载舞。届
谢谢观看
!
• 棒棒会:
• 纳西农事节日,后演变为交流竹木农 具的节日,又称老会。每当农历正月十五, 纳西族人便聚集在各集镇,交流生产资料, 以备春耕。晚上各家要吃元宵,到街上看 歌舞表演。
三朵节
•
• 节日内容
•
丽江三朵节是纳西族的标志性节日,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纳西族
纳西族节日:转山节(中国传统节日)
纳西族节日:转山节(中国传统节日)
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神灵主宰。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狮子山是当地人们心目中的一座神山,那里流传着非常优美的民间传说,据说是格姆女神的化身。
节日这天,太阳冉冉升起时,一队头戴鸡冠帽、身披红架裟的喇嘛骑着马,吹着螺号和琐呐,向格姆山麓进发。
随后是善男信女行至格姆山。
人们在女神庙前烧香焚纸,悬挂各色佛纸经幡,供奉丰美食品。
朝拜队伍摆成长蛇阵,缓缓祭坛及女神庙三周祈求女神保佑、赐福于人,除了诵经之外,人们都沉浸在一片虔诚的祈祷之中。
必要的祭拜仪式之后,是野餐、是歌舞、是年轻人谈情说爱,老年人游山玩水。
人们以家庭为单位生火做饭。
这时,人们喜欢跳“凤凰舞”。
舞者一律是女性,若男性参加,须扮作女性才可,其间还举行赛马打跳等各种娱乐活动。
这时一改先前朝拜祀格姆女神的庄严神秘气氛,年轻人一路纵歌,携自己
的阿夏,或骑马、或漫步,或划般绕湖,夜宿湖畔,与自己的阿夏共度良宵,享琴瑟之乐。
【传统文化】纳西族的《祭天古歌》究竟有何意义
【传统文化】纳西族的《祭天古歌》究竟有何意义祭天古歌》的基本思想均指归为一,即颂扬天地自然之神,回溯祖先的谱系,礼赞先祖创世的功业,抒发虔敬崇仰祖先之情,表达躬行仿效祖规之心;矢志驱秽逐害,希翼民族昌盛,寄托万祥吉利、长寿久安的生活理想。
与此同时,《祭天古歌》再现了纳西先民的历史生活,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有助于探究纳西族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
虽然《祭天古歌》系属祀天地之神的颂辞和祭词,但却也充溢着人文的思想,表现的是上古人类不甘服膺命运,与灾难和祸患相抗争的斗争精神。
如各经卷都有"把灾星抵挡回去"的描写:如果天上的美汝柯西柯洛,把灾难与祸患降下人间,我们要全力把它抵挡上去。
不论它是让人害黄眼病的瘟疫,不论它是让人肠梗腹痛的瘟疫,不论它是让人呕吐黄胆的病魔,不论它是让人心惊肉跳的病魔。
不论它是在牛群背后放出的凶豹,不论它是猪瘟,不论它是鸡瘟,不论它是凶猛的洪水,不论它是让白谷腐烂的灾祸,不论它是使红麦生黄锈的灾祸,不论它是使五谷不结籽的祸患,不论它是使苗棵枯萎的祸患,我们都要把它抵挡上去!又如《抗贡抗》中描写族人制弓造箭,"一次弹射十支利箭","把敌人气焰压下去"的抵御外侵的场景也十分激昂:大弓箭朝着东方瞄准,东方的敌人休想来侵犯我们;大弓箭朝着西方瞄准,西方的敌人休想来侵犯我们;……一切敢于来犯的敌人,让我们用利箭一一射倒!经诗以无畏的气概、英勇的斗志,表达了纳西先民与自然灾害和社会祸患进行不屈斗争的决心,展示了纳西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的坚韧意志,无愧为一首誓死捍卫疆土,维护民族尊严,以正义遏制邪恶的英雄战歌。
这也正是《祭天古歌》积极的思想意义所在。
《祭天古歌》充分地反映了纳西族的远古宗教祭仪及相关古俗,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此我们可以从宗教、民俗、社会、哲学、文学等多种角度来考察纳西远古文化,探幽发微,从而窥见纳西先民关于宇宙起源、天地结构、人类蕃衍、民族形成的种种认识和构想。
玉龙雪山下的民族——纳西族
玉龙雪山下的民族——纳西族纳西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约有人口35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西藏交界处的金沙江上游和横断山脉地区,云南省丽江市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区。
位于丽江市的玉龙雪山是纳西族人民心中一座神圣的山,被纳西族视作保护神的“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
纳西族每年都举行盛大的“三朵节”祭祀“三朵”。
纳西族的自称有“纳西”、“纳日”、“纳汝”等,“纳”在纳西语中有“大”和“黑”的双重含义,“西”、“日”、“汝”的意思是“人”或“族”。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族识别和本民族人民的充分协商,并经国务院批准,于1954年正式将族称统一定为“纳西族”。
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早在公元7世纪,纳西族就创造了象形表意文字东巴文和音节文字哥巴文。
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的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
由于与汉族关系密切,纳西族也通用汉文。
纳西族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
传统服饰据史籍记载,纳西族先民有“男女皆披羊皮”的习俗,这可能与纳西族先民主要从事畜牧业有关。
清末民初,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已经大致与汉族男子相同,妇女的服饰也从穿裙子改为主要穿长裤,但仍然保留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丽江的纳西族妇女穿宽腰大袖的镶边袄,外加紫色或藏青色的坎肩,腰系百褶围裙,下穿长裤,脚穿船形绣花鞋。
纳西族妇女最有特色的服饰是披肩。
这种披肩用羊皮制成,缀有7个圓布圈和7对垂穗,绣有两条白布带,劳动时将布带拉到胸前交叉系紧,看上去就如同7颗闪亮的星星围绕一轮明月,寓意“披星戴月”,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
传统饮食纳西族以玉米、大米、小麦、大麦等为主食,爱吃酸、辣、甜味的食物,喜欢饮酒、饮茶。
纳西族的“三叠水”是招待贵宾的宴席,因使用大碗、小碗、盘子三种高度不同的餐具而得名。
“三叠水”没有固定的菜谱,根据季节和需要灵活配置,但必有几样山珍名菜。
纳西族的特色食品还有琵琶肉和千层饼。
琵琶肉是用整头猪腌制的猪膘,因形似琵琶而得名。
千层饼香脆爽口、油而不腻,因层多、薄如纸而得名。
纳西族的风俗都有什么
纳西族的风俗都有什么纳西族的风俗都有什么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因为所处环境相对较封闭,所以它们的民族文化至今能够被很好的保存下来,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纳西族的文化传统民俗,希望大家喜欢!古老的少数民族纳西族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纳西族讲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种方言。
以金沙江为界,西部约20万人,内部能互相通话;东部中又分为三部分,各有土语,互相通话有困难。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人就创制了古老的原始象形文字--东巴文和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文,这是至今世界上少有的还流传的民间活的象形文字。
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典籍称为《东巴经》,中国藏有9000册左右,世界其它各国藏有1.1万册左右。
1957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方案,现在通用汉文。
纳西族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土豆、麦、豆类和棉、麻等。
金沙江两岸是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多,被誉为植物宝库。
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
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
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
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
纳西这一族名来源于古代髦人的一个部落名。
其先民在晋代史籍中称“摩沙夷”、“磨些”,意思是“牧牛人”。
他们先向南迁至岷江上游,又像西南方向迁到雅垄江流域,后又西迁至金沙江上游。
唐代,他们聚集在丽江、永宁一带,先后被吐蕃(藏族)和南诏(彝族和白族的先民)所统治。
三国时内部已有阶级分化,唐初曾建立越析诏(磨些诏),为六诏之一,后为南诏所灭。
南诏统治者曾将上万户的磨些人迁到昆川地区,这些磨些人后来与白族融合。
认识少数民族——纳西族历史发展(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
5世纪后期(南朝齐、梁之际),麽些酋长泥 月乌率众驱走原来定居于今宁蒗永宁的吐蕃势 力,而世代生息繁衍于此。
6
纳西族妇女
秦汉唐宋时期
唐代,根据《蛮书》所载,东至今四 川省西川地区,南至大理州宾川,西 至澜沧江边的维西一带,北至铁桥上 下的德钦、中甸一带,都有纳西人分 布。
“EDUCATION”
纳西族
历
史
发
展
20XX年
1
纳西石棺葬
起源
纳西族的族源,学者界认为源于远古时期居住 在中国西北河(黄河)湟(湟河)地带的古羌 人,向南迁徙至岷江上游,又向西南方向迁徙 至雅砻江流域,再西迁至金沙江上游东西地带。
《后汉书》 西羌传载:古羌人“子孙分别,各 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耗牛种,越篱羌是 也” 。又说:“耗牛羌在蜀汉,其种别名号皆 不可纪知也” 。
9
元朝时期
1253年(宝佑元年),蒙古军在忽必烈 的率领下兵分三路南征大理国,经木里到 永宁日月和。忽必烈进入纳西族地区后, 对当地部落首领先后授以“茶罕章管民 官”、“茶罕章宣慰司”等官职,是土 司土官制度的雏形。
1274年(元至元十一年),元政权设置 “丽江路军民总管府”,“丽江”之名从 此始。
02
汉时期,定笮一带“摩 沙夷”之地盛产盐、铁 和漆,引发东汉朝廷派 官兵争夺定笮盐铁之利 的战争。《木氏宦谱》 中对东汉及蜀汉时摩沙 夷在盐源的活动已有简
略记载。
03
至东汉时,纳西先民与 东汉王朝直接建立了政
治关系。
5
纳西族文化
秦汉唐宋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仰望天空的纳西先民
赞叹灿烂星空,对美好天空充满遐想,是诗人的嗜好,目的是抒发情怀。
但远古人类观注星空是为了把握时间,因为在那茫荒的远古,人们没有成文历法,更没有钟表,天上日月的运行,群星的升起与落下,就是远古人人可见,人人可识读的大钟。
在那个时代,人人都得“仰观天象、俯察地情”以判断岁月的循环与交替;人人都只能观察日影来估计时辰的早晚。
故有“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的说法,也就是说:史前的人类,大多知天象。
远古的天文学知识,总是混杂于巫术与早期宗教观念之中,但它依然体现着:作为人期待超越自身能力的求索精神。
正因为人有了这种求索的精神,才在杂乱中发现了秩序;从恒定中发现了规律,也正因为人具有这样的精神,才为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一块块的基石。
纳西族因有用象形文字书写的诸多古籍,其遗留也就异常丰富,但在整个人类的天文发展史中,也仅是这基石中小小的一块。
把它发掘展示给大众,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可丰富天文学史,而是更可以从中窥见纳西先民的古老智慧和胆识。
记得有哲人说过:因有仰望星空的人,才使人的精神也获得了飞升。
从古到今,纳西人一直保持着祭天的习俗,对高悬在上的苍穹满怀敬畏之心。
可他们不因敬畏而蒙蔽了自己的心智;不因跪拜而忘了对周遭的观察,终成就了自成一系,独具特色,颇有哲学意味的天文学说,其学说有诸多合理的思想,甚至不乏天才的猜想。
远古纳西先民的天文学基本内容,主要由宇宙观念、历法、星座知识组成。
天地观和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宇宙从何而来,这广漠无际的宇宙初始是什么样子?生命如何产生,万物如何形成?这历来是天文学极为关切之点,也是哲学家们追索宇宙本原而苦苦思索的问题。
宇宙的本原是什么?则是思索宇宙生成问题者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自然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宇宙生成论。
纳西族持物质说。
即承认宇宙的发展演变来自物质自身的演变。
纳西先民对宇宙本原的认识,不仅归结为物质,而且对物质的认识,不同于汉族古人诸多的物质说。
大多持本原物质论者,都将宇宙的本原归结为某一具体的物质。
如归结为“气”或“水”。
纳西先民的物质本原说,不是认定在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上,而是归结为具有善与恶对立性质的两种基础物质形态,它们被命名为“真和实”及“不真和不实”,纳西先民认为宇宙就是这两种对立的本原物质演化的结果。
这
种认识出于先民对世界的一种基本看法:即这广大的世界,存在着万事万物,充满纷繁与复杂,但可以一分为二,划归为不同的两类,恶的和善的,坏的和好的。
也因此,先民确认好的和善的,就是美的和真的;反之,坏的和恶的,就是丑的和虚伪的。
纳西先民不仅认为宇宙的本原是物质,而且认为是具有内在能动性的物质。
先民认为这具有多样性的宇宙,正是这两种能动的物质由少向多转化,由虚向实转化;由弥漫状态向集聚状态转化;由无形状态向有形状态转化的结果。
正是由于这样的演变发展,实实在在的物质产生了,能建造天地的物质产生了,能辟地的物质产生了,然后是神产生了,鬼出世了,人也变化出来了。
从表达这些观念的故事里可以知道:纳西先民认为宇宙是演化而来,宇宙的形成就是宇宙物质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宇宙的本原是物质,宇宙的形成,是宇宙本原演化的结果。
那么,这物质经过演化形成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结构如何呢?这是紧随以上两个问题的解答而需再解答的问题。
也就是天地结构如何?纳西先民是这样回答的:产生了神和人后,神为使人有居住的地方,利用能形成天地的物质开天辟地。
盘神九兄弟负责开天,禅神七姐妹负责辟地,第一次他们没造好,把天开得不稳当,老是唧哩咯罗响,地也辟得不平坦,到处石动土在摇。
于是,他们去学习,掌握开天辟地本领后,终能自如的开天辟地了。
可是,在开天的过程中,
男神总想偷懒,不太尽心;而辟地的女神却又太死心眼,只顾埋头干活,结果天开得过小,地辟得过大、天无法盖住了地。
于是,他们就只好把地往里挤压,把天往下拉,天虽然罩住了地,但原本辟得平平坦坦的大地变得不再平坦,挤压出了高山深谷,陡坡悬崖。
为把会往下坠的天撑住,把天顶起来,他们又在东西南北中五方竖起了顶天神柱。
以后的故事还说,一头怪兽的出现,动摇了柱子,于是神与人商量,智者与能者商量、决心加固中间的顶天铁柱,在它的四周再修起一座山来。
于是群策群力,在天地的中央,修起了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的居那若罗神山,并让日、月环绕此山回旋出没。
从此,天地稳当,园形的天罩住了园形的大地,天地形成了完美的结构。
人类对宇宙天体的关注,必然会落实到对生命起源的关注,远古纳西先民对生命奥妙也充满好奇,自然也不会放弃对这问题的思考。
纳西先民对生命最早起源的认识和猜测,记载在东巴经书里,在重大的仪式中宣读。
如:
最早之时,上方高处有声音震荡,下方大地上有气在蒸酝着,声和气相互感应,化育为了三滴露水,一滴露水来变化,变化出了三个海,一滴露水落在海里,从海里出来了第一代人祖赫史赫忍,一代又一代,一直到第九代崇忍利恩,崇忍利恩上天与天女结合,生下了纳西族的祖先,繁衍了世世代代的纳西族。
这说法认为:
1、生命发生的过程,是物质自身变化的结果。
2、最初的生命来自水。
3、生命的发生,发展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人是生命现象的最典型代表,但生命并不只等于人。
生命的形成和人的产生是不同的概念,虽然远古先民讨论生命现象,最后总归结为人。
故有许多研究者视纳西先民对生命起源的讨论为多元论者,事实上纳西先民对人的产生持多元论,但对生命的起源,仍持上边所说的这个论点,即起源于水。
在纳西先民看来,哪儿有水,哪儿就能衍生出生命的始基。
对天象星空的观测与认识
观测天象,观测日月星宿的运行,是古天文学的发轫。
远古纳西先民为把握时令,极早就对日、月、行星、恒星的运行规律有了认识,并以此作为判断季节,制定历法的依据。
天象最显著的是日与月,此外就是闪亮的星星。
当下在一般人的眼中,星星除亮度不一而外,少有人知道星与星的差别,除非少见的彗星出现,才会略知星有不同。
纳西先民观察天象,仅凭的是眼睛,但他们眼中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
1、对太阳和月亮的观察与认识
太阳和月亮是天上最为注目的天体,许多民族奉为至高
无上的神灵。
但在纳西族先民看来,日、月、星辰具有神性,但也是显示有序化自然的标志物。
东巴神话说:太阳和月亮是一对夫妇,太阳是丈夫,月亮是妻子,太阳在若罗神山顶从左往右转,月亮则从右往左转,他们每月30号在若罗神山上相遇,初一又分离,如此反复循环运行,永无终止。
从这些描述可知,纳西先民认为太阳和月亮的存在,是按照神的安排在不停息地运行,体现着人间的时间。
这种认为太阳与月亮每月30日见面、初一又分开的说法,显然是对朔望月观察认识的曲折反映。
月亮从朔到下一次朔,或从望到下一次望的时间间隔,朔望月不是均恒的,一般有大小月之分。
小月为29天、大月为30天。
但纳西先民却以均衡视之,把每一个月都看作30天。
显然是为减少朔望月与回归年之间的差数,又便于计数上的简便易把握。
民间还有这样的说法:作为人,初一晚上看不见月亮,只有猪能看见;初二晚上人仍看不见,只有狗能看见;人是初三晚上才能看见。
足见纳西先民对朔望月的观察不仅看重,且是极仔细的,正因为是充分了解朔望月,而又要将不均衡的朔望月视为是均衡的,故才想出了动物能看见的诡谲说法,以补正事实上存在着的差异。
纳西先民对月相盈亏,出没的观察是仔细认真的。
这种视朔望月为均衡的,忽略小月的不足,人为的给小月多增加一天,一律视每月为30天的做法,自然是出于对阴阳合历的计算需要。
可见,纳西先
民对日、月的认识与把握,殊少宗教神秘的成分,而更多天文观察的内蕴,尽管这一切都记载在纳西宗教的典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