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案

§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2.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习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借助“线段图”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追赶”问题,并进一步通过例题学习用“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如何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2.认识简单的图形在帮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如何将实际问题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并通过图形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根据图形中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进行求解.【难点】1.能准确地用“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量,并在问题与图形中建立准确有效的对应关系.2.理解求解“追赶”问题的一般方法.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问题1在上面两张图片中,蕴含着什么数学问题?这三个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问题2完成下面的问题:(1)若小明每分钟跑200 m,那么他5分钟能跑m.(2)小明用4 min绕学校操场跑了两圈(每圈400 m),那么他的速度为m/min.(3)已知小明家距离学校1000 m,他以250 m/min的速度骑车到达学校需要min.二、知识构建探究活动1追及问题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 m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 m/min的速度出发,5 min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 m/min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思路一(1)当爸爸追上小明时,两人所行路程,等量关系为:.(2)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等量关系吗?(3)如果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钟,你能用代数式在线段图上表示出各部分吗?思路二结合图形,分析题意可得此题中的等量关系有:小明所用时间=5+.①+=爸爸走过的路程.②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 min,则小明用的时间为(5+x) min.根据等量关系②,可列出方程:.解得:.因此,爸爸追上小明用了min.探究活动2相遇问题甲、乙两人相距280米,相向而行,甲从A地出发每秒走8米,乙从B地出发每秒走6米,那么甲出发几秒与乙相遇?【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正确画出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甲所用时间=乙所用时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两地的距离.【议一议】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七(1)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 km/h,七(2)班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 km/h.前队出发1 h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12 km/h.问题1后队追上前队用了多长时间?问题2联络员第一次追上前队时用了多长时间?问题3后队追上前队时联络员行了多少千米?问题4当后队追上前队时,他们已经行进了多少千米?问题5联络员在前队出发多长时间后第一次追上前队?巩固练习1.小兵每秒跑6米,小明每秒跑7米,小兵先跑4秒,小明几秒能追上小兵?2.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1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已知甲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乙每小时行驶的路程的3倍少6千米,求乙骑自行车的速度.[知识拓展]有的问题由于比较复杂,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容易被理解,这个时候,借助简单的图形,可以使问题中的各种量直观化和明晰化,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培养学生利用简单图形分析问题,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有助于更好地学习数学的其他方面的知识.【例】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45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65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85千米.设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则快车几小时后追上慢车?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是讲解如何利用简单的图形帮助理解和分析比较复杂的问题,并借助“线段图”解决了一类“追赶”问题.四、检测反馈1.一列匀速前进的火车,从它的车头进入600米长的隧道至车尾离开共需30秒,已知在隧道顶部有一盏固定的灯,灯光垂直照射到火车上的时间为5秒,那么这列火车长多少米?2.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沿铁轨反向而行,此时,一列火车匀速向甲迎面驶来,列车在甲身旁开过,用了15秒,再在乙身旁开过,用了17秒,已知两人步行速度都为3.6千米/时,这列火车有多长?五、板书设计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1.追及问题2.相遇问题议一议六、作业布置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151页习题5.9的2,3题.【选做题】教材第151页习题5.9的1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A,B两站间的路程为335 km,一列慢车从A站开往B站,每小时行驶55千米,慢车行驶1小时后另一列快车从B站开往A站,每小时行驶85 km,设快车行驶了x小时与慢车相遇,可列出方程()A.55x+85x=335B.55(x - 1)+85x=335C.55x+85(x - 1)=335D.55(x+1)+85x=3352.小林在铁路旁边行走,速度是6千米/时,一列长300米的火车从他背后驶过来,并从他身旁驶过,驶过小林旁边的时间是20秒,求火车的行驶速度.3.一架飞机在两个城市之间飞行,风速是24千米/时,顺风飞行需要2小时50分,逆风飞行需要3小时,求两个城市之间的飞行路程.4.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后,高速列车在北京、天津间直达运行时间为半小时,某次试车时,试验列车由北京到天津的行驶时间比预计时间多用了6分钟,由天津返回北京的行驶时间与预计的时间相同,如果这次试车时,由天津返回北京比由北京去天津时平均每小时多行驶40千米,那么这次试车时由北京到天津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能力提升】5.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训练,他们以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走了18分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需多长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拓展探究】6.A,B两地相距45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速度为120千米/时,乙车速度为80千米/时,经过t小时两车相距50千米,则t 的值是多少?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5.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5.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案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一、内容和内容解析本节课即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及求解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学好这局部知识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应用题及二元一次方程等知识打好根底,因此,这局部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使学生切实学好。

本节选择的是行程问题,它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建立方程的策略,丰富学生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已经学过有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熟悉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已能利用“线段图〞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通过本章前几节的学习,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及应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及掌握,已初步感受到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领会采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逐步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意志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的良好的人格品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例:小明每天早晨要在7:50以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2〕追上小明时,距离还有多远?思考1:请大家思考题中的条件有哪些?问题是什么?需要用到哪些公式?思考3:我们通过线段图再来重新回忆这个问题,小明出发5min后,爸爸开始追及小明,最后追上小明〔动画演示〕观察图形,你能找到哪些等量关系呢?答案3:等量关系①小明的路程=爸爸的路程;等量关系②小明的时间-5=爸爸的时间思考4:如果我们利用第①个等量关系求解,可以怎样求解?答案4: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钟x180x80580=+⨯4x=(2)1000-180×4=280m∴爸爸用了4分钟追上小明,此时距离还有280m远思考5:如果我们利用第②个等量关系求解,可以怎样求解?答案5: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时走了y米5180y-80y=y=720∴爸爸用了720÷180=4分钟追上小明(2)1000-720=280m∴此时距离还有280m远思考6:比照以上两种方法,他们有哪些异同点?答案6:从分析发现第一种方法可以直接从线段图获得等量关系,直接设问题为未知数;第二种解法的等量关系更加隐晦,间接设的未知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找出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
3.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方程的化简与求解,解决实际问题。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实例演示:给出具体实例,展示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
c.学生跟随: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列出方程,加深理解。
d.知识拓展:介绍一元一次方程在其他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购物、计费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方法:采用分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
3.教学过程:
a.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实际问题。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勇于挑战、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在设计“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的教学活动时,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生活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精讲多练,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练习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这一节主要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通过列方程、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追赶小明的例子,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但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将方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并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并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理解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

通过设置追赶小明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与追赶小明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及解题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数学知识。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并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小明每分钟跑60米,小红每分钟跑70米,小明比小红慢多少米?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个问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6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6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通过设计“追赶小明”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小明和小华赛跑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华追上小明的过程。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问题导向
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小华追上小明时,他们的速度关系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个问题。然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如何用数学方程来表示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何求解这个方程?”引导学生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问题导向: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通过提出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组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提升了数学思维能力。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一元一次方程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我会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注意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高解题效率。作业小结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导入:通过设计小明和小华赛跑的实际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情境导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为后续的教学环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课方案: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借助表格对实质问题中的数目关系进行剖析、整理,列方程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经过例题的示范和指引逐渐意会并掌握表格设计的方法以及设计合适的表格有效剖析并解决问题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借助表格对详细问题的剖析、思虑过程培育学生擅长剖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的良勤学习习惯 .【教课重难点】要点 :从表格中提守信息,帮助剖析、整理问题中的数目关系.难点 :从表格中提守信息.【教课过程】一、解说新课师 :下边我们一同来看一个问题.教师多媒体展现问题:球赛积分表问题.队名竞赛场数胜场负场积分行进1410424东方1410424光明149523蓝天149523雄鹰147721远大147721卫星1441018钢铁14014141.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目关系.2.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吗?师 :请同学们认真察看表格,此中哪一行最能说明负一场积几分?生 :最后一行 ,原因是钢铁 14 场竞赛都输了 ,得了 14 分 ,所以负一场得 1 分 .师 :这位同学回答得特别好.假如设胜一场得x分 ,同学们能不可以列出方程?生 :10x+1 ×4=24 ,解得 x=2.师 :依据每一行的数据都能够列出方程,假如设一个队胜m 场 ,总得分为多少?生 :2m+ (14-m )=m+14.师 :设一个队胜 x场 ,则该队负 (14-x ) 场,则2x- (14-x )=0 ,x=.师 :那么 x表示什么量 ?它能够是分数吗?二、例题解说【例 1 】小明每日清晨要在7:50 以前赶到距家 1000 m 的学校上学 .小明以 80 m/min的速度出发 ,5 min 后 ,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数学书,于是 ,爸爸立刻以 180 m/min的速度去追小明 ,而且在途中追上了他.(1 )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2 )追上小明时 ,距离学校还有多远?剖析 :当爸爸追上小明时,两人所行距离相等.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抓住这个等量关系.解 :(1 )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 x min ,依据题意 ,得 180x=80x+80 ×5.化简 ,得 10x=400,解得 :x=4.所以 ,爸爸追上小明用了 4 min.(2 )180 ×4=720 (m ),1000-720=280(m ).所以 ,追上小明时 ,距离学校还有280m.【例 2 】A,B两地相距 60 千米 ,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 A ,B两地骑自行车出发,相向而行 .甲每小时比乙多行 2 千米 ,经过 2 小时相遇 .问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剖析 :此题波及行程、速度、时间三个基本数目,它们之间有以下关系:行程 = 速度×时间 ;甲的速度 = 乙的速度 +2 ;甲的行程 + 乙的行程 =60.解 :设乙的速度为 x千米 / 时 ,则甲的速度为 (x+2 )千米 / 时 .由题意 ,得 2x+2 ( x+2 )=60.解这个方程 ,得x=14.查验 :x=14 合适方程 ,且切合题意 .则甲的速度为14+2=16(千米 / 时 ).答 :甲的速度为 16 千米 / 时 ,乙的速度为 14 千米 / 时 .三、稳固练习甲从 A 地以 6 千米 / 时的速度驶向 B地 ,40 分钟后 ,乙从 A 地以 8 千米 / 时的速度追甲 ,结果在甲离 B地还有 5千米的地方追上甲,求 A ,B两地的距离 .【答案】设 A ,B两地的距离为 x千米 ,甲被追上时走了小时,乙走了小时 ,甲比乙多用 40 分钟 ,即小时 ,所以有 -= ,解得 x=21.所以 A ,B两地的距离为 21 千米 .四、讲堂小结师 :今日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 ,教师评论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掌握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追赶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追赶问题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小黑板、彩笔、橡皮•追赶问题的示意图和解答步骤2.学生准备:•计算器•学习笔记和必备工具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与引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

并询问之前的学习情况,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2.通过实例和图片引入追赶问题的应用。

第二步:基础概念讲解1.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如何表示和解决方程。

2.讲解如何化解包含绝对值的方程。

第三步:追赶问题的讲解1.解释追赶问题的含义,介绍它是怎样发生的。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自己提出问题,搜集数据,系统地分析产生追赶问题的原因。

3.通过示例和图片讲解追赶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4.讲解如何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追赶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步:练习和实战1.通过课堂练习和习题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并巩固运用技巧。

2.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到实地进行模拟实战演练。

第五步:作业布置结合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以巩固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应用技巧,也算是成功解决了课题中的教学难点——追赶问题应用。

但教学途中也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学生还是不能完全掌握知识点,有些操作不够规范等。

这也提醒我们教师不仅要关注班级整体水平的提升,更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能力,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确保他们都能学有所获,更好地实现知识的掌握。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名师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名师教案

5.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学目标:1.能利用行程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2.通过观察、抽象、探索、理解与运用,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方程的模型作用,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探索与交流以及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难点:利用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教法与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亲身的生活体验来展开,再加以延伸,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再通过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消除了学生对新课、新知识的抵触情绪和畏惧心理,各个环节的过渡都非常自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完本节课.同时也体现出了从生活发现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的设计理念.课前准备:制作课件,检查学生预习稿的完成情况,收集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信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我们来看两张图片.(教师出示课件)生(热情洋溢地):是博尔特百米比赛,我们学校刚刚举行的运动会.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两张图片很熟悉,你知道其中蕴含着什么数学问题吗?生:路程、速度、时间.师:这三个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速度=路程÷时间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行程问题中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s=vt v=s/t t=s/v生: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 师:(展示课件)师:很好!那就用你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吧.1.若小亮每秒跑4米,那么他10秒能跑多少____米.(路程=速度⨯时间)2.小亮用4分钟绕学校操场跑了两圈(每圈400米),那么他的速度为_____米/分. (速度=时间路程) 3.已知小亮家距离学校1000米,他以5米/秒的速度骑车到达学校需要_____分钟. (时间=速度路程) 师:好,看来同学们对这三个量的关系掌握的很好,请想一想生活中的行程问题都有那些?生: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并说明特点)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相遇、追及等方面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5.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形式揭示生活中蕴含着我们数学的一个常见问题——追及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每位同学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思维和问题意识,进而轻松地引入本节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师:(多媒体展示例题)例1 小明早晨要在7:20以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历史作业,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学生读题)师:同学们,你是否遇到过类似小明的经历呢.生(很兴奋,七嘴八舌):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师:家人要追上你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生:绝大数学生都可能会说与速度有关,少数学生可能会说与距离有关等等.(学生仔细审题,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提高阅读能力.根据自己的理解口述题目中的内容.)师:在这个问题里已知条件是什么?求的是什么?生:小明家到学校距离1000m,小明的速度是80米/分,爸爸的速度是80米/分,小明提前5分钟出发.求的是爸爸追上小明的时间.师:这个问题中涉及了哪个数量关系?生:路程、速度、时间.师:你能将他们的行走过程用图形表示出来吗?(学生先自己画图但不够完整,教师适当点拨补充完善.)小明先走的路程小明又走的路程追及点家学校师:结合图形,你找到有几个等量关系?生:①小明走的路程=爸爸走的路程;②小明所用时间=5+爸爸所用时间.(对于第一个关系学生很容易得出,第二个关系需要教师提示.)师:你将用哪一个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生:小明走的路程=爸爸走的路程.师:如果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钟,你能将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生:生:80×5+80x=180x.师:好!根据我们的分析,你能将这题的步骤整理出来吗?(师生一起规范整理步骤)生:解: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钟,根据题意,得80×5+80x=180x.解得x=4.答: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分钟.师:你能独立完成问题(2)吗?生:(在前面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得出结果.)180×4=720(米),1000-720=280(米).答: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米.(师生小结:追及问题若甲先走,乙后走则等量关系有:甲的路程=乙的路程;甲的时间=乙的时间+时间差.)【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件给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唤起学生的思维和问题意识.三、变式训练,巩固提高变式训练(一):师:(多媒体展示问题)在前面的问题中如果小明的爸爸要赶时间上班,他必须在5分钟之内追上小明,那么爸爸的速度至少应是多少?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互相讨论.一部分同学借助上题的经验与方法,开始思考本道题的解题思路.师:这个问题与上面的问题有什么不同?生:本题限制了时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爸爸的速度.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适当的提示).1.如爸爸5分钟追上小明,这时小明共走了几分钟?2.追上小明时,小明走过的路程是多少?3.爸爸走的路程与小明所走的路程有什么关系?4.那么,爸爸的速度呢?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图,并完成书写步骤.(学生类比上题画出本题的线段图,互相交流改进补充完整.)小明前5分钟走的路程 小明后5分钟走的路程家生:解:设爸爸的速度为x 米/分,根据题意,得 5x=80×10.解这个方程,得 x=160.答:爸爸的速度至少应是160米/分.【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转换,让学生在探索和教师的引导中进一步掌握用画线段图解决行程问题中的追赶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变式训练(二):师:(多媒体展示问题)在前面的问题中若当小明到校后才发现忘带语文课本,赶紧打电话给爸爸,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从家出发,同时小明从学校以100米/分的速度从学校返回,两人几分钟后相遇?生:(阅读题目,理清题目中的逻辑关系)师:这个问题与上面的问题有什么区别?生:从两个地点相向而行.师:你能正确画出线段图并完成书写步骤吗?(教师进行点拨,规范.)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图,并完成书写步骤.)生:解:设经过x 分钟相遇,根据题意,得 180x +100x =1000.解得x=257.答:经过257分钟相遇.(师生小结:相向而行,等量关系:甲所用时间=乙所用时间;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设计意图】分析相遇问题,由于已有对上一个问题的理解故而学生能比较正确地画出线段图,并得出其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解决问题,最终能规范写出解题过程.四、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师:(多媒体展示问题)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七(1)班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千米/时,七(2)班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千米/时.前队出发一小时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12千米/时.生:(积极的合作探究,根据上面的事实分组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并尝试解答.)师:(在学生仔细读题后提问)这个问题与我们的例题有什么异同?生:(小组讨论,分析比较后得出)相同之处是有两个“人”一前一后,且后面的速度比前面的快,不同的是这个问题中有个联络员.师:提示学生从速度、时间、路程三个角度进行挖掘.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比较容易得出:问题1:后队追上前队用了多长时间?解:设后队追上前队用了x小时,根据题意,得6x = 4x + 4×1.解这个方程,得x =2.答:后队追上前队时用了2小时.问题2:联络员第一次追上前队时用了多长时间?解:设联络员第一次追上前队时用了x小时.由题意,得12x = 4x + 4.解这个方程,得x =0.5.答:联络员第一次追上前队时用了0.5小时.问题3:后队追上前队时联络员行了多少路程?问题4:当后队追上前队时,他们已经行进了多少路程?问题5:联络员在前队出发多少时间后第一次追上前队?对于问题3、4、5学生不容易得出,教师适当引导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课下利用方程解决问题.【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答案不唯一,旨在拓展学生思维,寻求个性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交流、讨论,结合例题大胆提出问题,如后队追上前队用了多少时间;后队追上前队时联络员行了多少路程;通讯员第一次追上前队时,用了多少时间;当后队追上前队时,他们已经行进了多少路程;联系员在前队出发多少时间后,第一次追上前队等,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尝试利用方程去解决这些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五、巩固训练,提升能力1.小兵每秒跑6米,小明每秒跑7米,小兵先跑4秒,小明几秒钟追上小兵.2.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1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已知甲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乙每小时行驶的路程的3倍少6千米,求乙骑自行车的速度.3.七年级一班列队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去甲地.王明从队尾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赶到队伍的排头后又以同样的速度返回排尾,一共用了7.5分钟,求队伍的长.4.甲、乙两人相距280米,相向而行,甲从A地每秒走8米,乙从B地每秒走6米,那么甲出发几秒与乙相遇?【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本节的内容,通过题目的练习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用画线段图来解决行程问题中的相遇和追赶问题.六、课堂小结,反思归纳师: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到的?还有什么疑问?(让学生自己总结,可以加深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适时点拨.)生1:借助“线段图”能帮助我们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生2:相遇问题: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生3:追及问题:前者走的路程+两者间的距离=追者走的路程.生4: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设计意图】强调本课的重点内容是要学会借线段图来分析行程问题,并能掌握各种行程问题中的规律及等量关系.引导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七、达标检测,反馈矫正多媒体出示:1.A,B两地相距480千米,一列慢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行60千米,一列快车从B 地开出,每小时行65千米,若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x小时相遇,则由条件列出的方程为.2.甲乙两站相距45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速度是52千米/时,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速度是70千米/时,慢车开出0.5小时后快车开出,两车相向而行,问快车经过几小时与慢车相遇?设快车经过x小时与慢车相遇则可列方程()A、52x+70x=450B、70x=52x+52×0.5C、70x=52x+450D、52×0.5+52x+70x=4503.一架飞机飞行于两城市之间,顺风需要5小时30分,逆风需要6小时,已知风速每小时24千米,则顺风中飞机的速度为多少?逆风中飞机的速度为多少?【设计意图】通过达标检测及时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便有的放矢进行后续教学.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必做题: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小时的速度前进.突然,1号队员一45千米/小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掉转车头,仍以45千米/小时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合.1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合,经过了多长时间?选做题:给定方程2.5x+2.5(x+2)=55,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编写一道数学问题吗?与同学探讨,并负责讲解.【设计意图】作业分层体现分层教学思想,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励志名言: 1、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案

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线段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2.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找出追及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并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在小学我们就学习过运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你还记得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忆,掌握行程问题的基本关系式.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追及问题问题1 教材第150页最上方的彩图及图相关的内容问题.【教学说明】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借助线段图加以分析,尝试完成.【归纳结论】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快者行走的路程-慢者行走的路程=追及路程.2.相遇问题问题2 甲、乙两人从相距18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已知甲的速度为15千米/时,乙的速度为45千米/时,经过多少时间两人相遇?【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最后展示自己的解答过程.【归纳结论】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甲的行程+乙的行程=甲、乙出发点间的路程;若甲、乙同时出发,则甲行的时间=乙行的时间.3.航行问题问题3 一艘轮船在A、B两地之间航行,顺流用3.3h,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用30min,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6km/h,求水流的速度.【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尝试完成.【归纳结论】顺水中的航速=静水中的航速+水流速度,逆水中的航速=静水中的航速-水流速度.4.开放探究性问题问题4 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七(1)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km/h,七(2)班的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km/h,前队出发1h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12km/h,根据上面的事实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答.【教学说明】对于问题4,并没有提出问题,需要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合理的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与同伴进行交流.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甲的速度是5km/h,乙的速度是6km/h.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若经过4h相遇,则A、B的距离是_____km;若经过6h还差10km相遇,则A、B的距离是_____km.2.甲、乙两同学从学校到县城,甲每小时走4km,乙每小时走6km,甲先出发1h,结果乙比甲早到1h.则学校与县城间的距离是_____km.3.甲、乙两人都从A地到B地,甲步行每小时走5km,先走了1.5h,乙骑自行车走了50min,两人同时到达B地,乙每小时骑多少千米?4.一船航行于A、B两个码头之间,顺水航行需3h,逆水航行需5h,已知水流速度为4km/h.求两码头之间的距离.【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对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加以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答案】1.44762.243.设乙每小时骑xkm,由题意得:5×(1.5+5/6)=5/6x解得x=14所以乙每小时骑14km.4.设船在静水中的进度为x km/h,由题意得3(x+4)=5(x-4)解得x=16,则3(x+4)=60所以两码头之间的距离为60km.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5.9”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到探究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优秀教案

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1.能剖析行程问题中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数目关系,利用行程、时间与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a 解应用题 .2.会用“线段图”剖析复杂问题中的数目关系,进而成立方程解决本质问题,培育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领会方程模型的作用.一、情境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读过名著《西游记》吗?对于孙悟空的故事你必定知道好多吧.有这样一首描绘孙悟空捉妖的诗:悟空顺风探妖踪,千里只用四分钟;归时四分行六百,风速多少才算准 .请你帮孙悟空算算当时的风速每分钟是多少里?二、合作研究研究点一: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相遇问题小明家离学校 2.9 千米,一天小明下学走了 5 分钟以后,他爸爸开始从家出发骑自行车去接小明,已知小明每分钟走60 米,爸爸骑自行车每分钟骑200 米,请问小明爸爸从家出发几分钟后接到小明?分析:此题等量关系:小明所走的行程+爸爸所走的行程=所有行程,但要注意小明比爸爸多走了 5 分钟,此外也要注意此题单位的一致.解:设小明爸爸出发x 分钟后接到小明,如下图,由题意,得200x+ 60( x+ 5)=2900.解得 x= 10.答:小明爸爸从家出发10 分钟后接到小明.方法总结: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点,对于行程问题,往常借助“线段图”来剖析问题中的数目关系.这样能够比较直观地反应出方程中的等量关系.研究点二: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追及问题敌我两军相距25km,敌军以5km/h 的速度逃跑,我军同时以8km/h 的速度追击,并在相距1km 处发生战斗,问战斗是在开始追击后几小时发生的?分析:此题相等关系:我军所走的行程-敌军所走的行程=敌我两军相距的行程.解:设战斗是在开始追击后x 小时发生的 .依据题意,得8x- 5x= 25- 1.解得 x= 8.答:战斗是在开始追击后8 小时发生的 .研究点三: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环形问题甲、乙两人在一条长400 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甲的速度为360 米 /分,乙的速度是 240 米/分.(1)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跑,问第一次相遇时,两人一共跑了多少圈?(2)两人同时同地反向跑,问几秒后两人第一次相遇?分析:( 1)题本质上是追及问题,两人第一次相遇,本质上就是快者追上慢者一圈,其等量关系是追上时,甲走的行程-乙走的行程=400 米;( 2)题本质上是相遇问题,两人第一次相遇就是两人所走的行程之和为环行跑道一圈的长,其等量关系是相遇时,甲走的行程+乙走的行程= 400 米 .解:( 1)设 x 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由题意,得360x-240x=400.解得x=103(.103× 360+10× 240)÷400=5(圈) . 3答:两人一共跑了 5 圈 .( 2)设x 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由题意,得360x+ 240x= 400.解得x=2(分钟)=340(秒) .答: 40 秒后两人第一次相遇.方法总结:环形问题中的相等关系:两个人同地背向而行:相遇问题(初次相遇)甲的行程+乙的行程=一圈周长;两个人同地同向而行:追及问题(初次追上),甲的行程-乙的行程=一圈周长.三、板书设计,追赶小明→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环形问题教课过程中,经过对开放性问题的商讨与沟通,学与人类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服困难的勇气.体验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与价值,感觉数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克。

北师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第5章 一元一次方程 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北师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第5章 一元一次方程 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师备课 素材示例●置疑导入 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m 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m/min 的速度出发,5min 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以180m/min 的速度去追小明.问题1:爸爸能追上小明吗?问题2: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问题3: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请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节,解决这些疑惑.【教学与建议】教学:直接展示——追及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建议:注意路程计算公式的变形,让学生熟练掌握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复习导入 问题导入:1.若小勋每分钟走120m ,则他5min 能走__600__m.(路程=速度×时间)2.如果小勋用5min 绕学校操场跑了两圈(每圈300m),那么他的速度为__120__m/min.(速度=路程时间) 3.已知小勋家距离高铁站1800m ,他以5m/s 的速度骑车到达高铁站需要__6__min.(时间=路程速度) 【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复习路程、时间、速度等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建议:让学生熟练掌握路程计算公式,并对公式灵活变形.相遇问题是相向而行,常用的等量关系式是: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之间的距离.【例1】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若快车甲的速度为60km/h ,慢车乙的速度比快车甲慢4km/h ,A ,B 两地相距80km ,求两车从出发到相遇所用的时间.设xh 后两车相遇,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C)A .x 80+x -480=60B .,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速度为45km/h ,慢车行驶2h 后,另有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往甲站,速度为60km/h.快车开出几小时后与慢车相遇?解:设快车开出xh 后与慢车相遇.根据题意,得(60+45)x +45×2=510.解得x =4.答:快车开出4h 后与慢车相遇.追及问题是同向而行.常用的等量关系式是:快者走的路程-慢者走的路程=两者之间的距离.【例4】甲、乙两人练习百米赛跑,甲的速度是6.5m/s ,乙的速度是7m/s ,若两人从同一起点出发,乙让甲先跑1s ,则乙追上甲需(B)A .14sB .13sC .7.5sD .6.5s【例5】敌我两军相距14km ,敌军于1h 前以4km/h 的速度逃跑,现我军以7km/h 时的速度追击__6__h 后可追上敌军.解决航行问题的关键是抓住速度公式:顺水速度=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例6】一艘轮船在A ,B 两港口之间行驶,顺水航行需要5h ,逆水航行需要7h ,水流的速度是5km/h ,则A ,B 两港口之间的路程是(B)A .105kmB .175kmC .180kmD .210km【例7】一名极限运动员在静水中的划船速度为12km/h ,今往返于某河,逆流时用了10h ,顺流时用了6h ,则此河水流速是__3__km/h__.环形跑道问题类似于直线跑道,也涉及同向与反向,同向是追及,反向是相遇.【例8】某体育场的环形跑道长400m ,甲、乙两人在跑道上练习跑步.已知甲平均每分钟跑250m ,乙平均每分钟跑290m.(1)若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背向而行,则经过多长时间两人第一次相遇?(2)若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同向而行,则经过多长时间两人第一次相遇?解:(1)设经过xmin 两人第一次相遇.根据题意,得(250+290)x =400.解得x =2027. 答:经过2027min 两人第一次相遇; (2)设经过xmin 两人第一次相遇.根据题意,得(290-250)x =400.解得in 两人第一次相遇.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通过“线段题”分析追及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2.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找出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读过名著《西游记》吗?关于孙悟空的故事你一定知道很多吧.有这样一首描述孙悟空捉妖的诗:悟空顺风探妖踪,千里只用四分钟;归时四分行六百,风速多少才算准.请你帮孙悟空算算:当时的风速每分钟是多少里?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追及问题(多媒体出示教材P150条件和问题)(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分析:爸爸追上小明时,两人所走路程相等.所以本题的等量关系为:爸爸所走的路程=小明所走的路程.在解决问题时,要抓住这个等量关系.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如图所示:解: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min.根据题意,得__180x=80x+80×5__.解得in;(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解:追上小明时,小明已经行走的路程为__180×4=720(m)__,所以此时距离学校还有1000-__720__=__280__(m).【归纳】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快者行走的路程-慢者行走的路程=追及路程.活动三:开放训练应用举例【例1】甲、乙两人从相距180km的A,B两地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已知甲的速度为15km/h,乙的速度为45km/h,经过多长时间两人相遇?【方法指导】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甲的行程+乙的行程=甲、乙出发点间的路程;若甲、乙同时出发,则甲行的时间=乙行的时间.解:设经过xh时两人相遇.根据题意,得15x+45x=180,解得x=3.答:经过3h两人相遇.【例2】一艘轮船在A,B两地之间航行,顺流用3h,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用30min,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6km/h,求水流的速度.【方法指导】顺水中的航速=静水中的航速+水流速度,逆水中的航速=静水中的航速-水流速度.解:设水流速度为xkm/h.根据题意,得3(x+26)=3.5(26-x),解得/h.【例3】(教材P151“议一议”)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七(1)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km/h,七(2)班的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km/h,前队出发1h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12km/h.根据上面的事实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答.【方法指导】此例并没有提出问题,需要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合理的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与同伴进行交流.问题:不唯一,如后队追上前队用了多长时间?解:设后队追上前队需xh.根据题意,得6x=4x+4×1,解得x=2.答:后队追上前队用了2h.活动四:随堂练习1.甲的速度是5.4km/h,乙的速度是4.6km/h.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若经过3h相遇,则A,B的距离是__30__km;若经过5h还差4km相遇,则A,B的距离是__54__km.2.甲、乙两同学从学校到县城,甲每小时走3km,乙每小时走5km,甲先出发1h,结果乙比甲早到1h.则学校与县城间的距离是__15__km.3.甲、乙两人练习百米赛跑,甲的速度是6.5m/s,乙的速度是7m/s,若乙让甲先跑1s,则乙追上甲需要__13__s.4.某船从甲码头顺流而下到乙码头,然后从乙码头逆流而上返回甲码头共用10h,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5km/h,水流速度为5km/h,求甲、乙两码头之间的航程.解:设甲、乙两码头之间的航程为xkm.根据题意,得x25+5+x25-5=10,解得.活动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学生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作业:课本P151习题5.9中的T2、T3本节课从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到探究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体验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案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案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案3一. 教材分析《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追赶小明的故事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的结合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例来进行引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可能对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通过数学方程来进行深入的解析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计算。

2.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计算。

3.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选择变量和建立方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追赶小明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利用实例,让学生动手尝试建立方程,并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进行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追赶小明的案例材料,包括小明的行程路线、时间和速度等信息。

2.准备相关的一元一次方程计算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解题过程和重点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追赶小明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追赶者,如何计算追赶所需的时间和距离?”2.呈现(10分钟)呈现小明的行程路线、时间和速度等信息。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案
(2)根据题目条件,列出小明和朋友行走路程相等的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2.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提升他们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他们在小组合作中交流思想,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通过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行程问题,包括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一数学工具。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然后,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在讲解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适时地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式,用更直观的图示或实物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这些概念。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通过讨论和实验操作,不仅加深了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思想。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可能会偏离主题,今后我需要适时引导,确保讨论的效率和质量。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的行程问题实例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2019秋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2019秋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相关的行程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析行程问题中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等量关系,会用线段图分析等量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开放性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路程问题中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实现文字语言到图形语言、图形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化.◇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小华骑电动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驶,30分钟后,小刚骑摩托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追赶小华,经过多长时间小刚追上小华?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基本行程问题典例1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25千米的A地去B地,甲骑车乙步行,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3倍,甲到达B地停留40分钟,然后从B地返回A地,在途中遇见乙,这时距他们出发的时间恰好3小时,求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解析]设乙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甲的速度为3x千米/小时.由题意,得3x+3x×-=50,解得x=5.∴3x=15(千米/小时).答:甲的速度为15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5千米/小时.客车和货车从相距575 km的两个车站出发相对而行,客车先行了1.5 h,货车行了2.5 h正好与客车相遇.若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快30 km,求客车和货车的速度.[解析]设货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客车每小时行驶(x+30)千米.由题意,得(1.5+2.5)(x+30)+2.5x=575.解得x=70,x+30=100.答:货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客车每小时行驶100千米.探究点2相遇问题典例2A,B两地相距45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速度为120千米/时,乙车速度为80千米/时,经过t小时两车相距50千米,则t的值是() A.2或2.5 B.2或10C.10或12.5D.2或12.5[解析]经过t小时两车相距50千米,有两种情况:未相遇,相距50米,则两车行驶总路程为400米;或是相遇后,两车继续行驶后,相距50米,则两车行驶总路程为500米.根据题意可得两个方程,(120+80)t=400和(120+80)t=500,来求出两个t的值.甲、乙两人从相距75 km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0 km,每小时比乙快2 km,乙先出发2小时,当两人还相距5 km的时候,乙一共行了多少小时?[解析]甲一共用了x小时,乙一共用(x+2)小时.由题意,得10x+(10-2)(x+2)=75-5.解得x=3.所以x+2=5.答:当两人还相距5 km的时候,乙一共行了5小时.探究点3追及问题典例3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 m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 m/min的速度出发,5 min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 m/min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解析](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 min.根据题意,得180x=80x+80×5.解得x=4.答: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 min.(2)180×4=720(m),1000-720=280(m).答: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 m.小彬和小雷每天早晨坚持跑步,小彬每秒跑6米,小雷每秒跑4米.(1)如果他们站在百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那么几秒后两人相遇?(2)如果小彬站在百米跑道的起点处,小雷站在他前面10米处,两人同时同向起跑,几秒后小彬追上小雷?[解析](1)设x秒后两人相遇,则小彬跑了6x米,小雷跑了4x米,则方程为6x+4x=100,解得x=10.答:10秒后两人相遇.(2)设y秒后小彬追上小雷,根据题意,得小彬跑了6y米,小雷跑了4y米,则方程为6y-4y=10,解得y=5.答:两人同时同向起跑,5秒后小彬追上小雷.三、板书设计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1.基本行程问题.2.相遇问题.3.追及问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做到了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掌握基本的行程问题,根据题意找到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其次,熟悉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能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最后,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到方程模型的作用.。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5. 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一、教学目标1.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发展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熟练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步骤,学会用图表分析数量较为复杂的应用题.难点:用图表分析数量关系较为复杂的应用题,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等量关系.三、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与合作探究式相结合.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21千米的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甲的速度是3千米/时, 乙的速度是4千米/时, 当两人出发的同时,甲带的一只小狗以10千米/时的速度向乙跑去, 遇到乙时再以原速向甲跑去, 遇到甲时再以原速向乙跑去……,如此下去,直到两人相遇才停止跑动.试问:小狗共跑了多少千米?(二)问题探究问题1: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 000 m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 m/min 的速度出发,5 min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 m/min的速度去追小明.思考:(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请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节,解决这些疑惑.师生活动:出示主题故事时,绝大部分学生会关注爸爸能不能追上小明、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在距离学校多远的地方追上小明等等.根据学生关注点提供质疑的时机,唤起学生“主角”意识.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追赶小明”这一事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轻松地引入本节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便于引起每位同学的兴趣.如下图,你能用简单的“线段图”表示演示的追赶过程吗?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有何关系呢?“线段图”反映了怎样的等量关系?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钟.根据题意,得80×5+80x=180x.解得x=4.因此,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分钟.(2)因为180×4=720(米),1 000-720=280(米).所以,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米.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线段图表示出路程,学会分析路程、时间、速度问题,更主要的是通过画图直观地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三种语言的转换在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探究分析过程中自然渗透、自然转换,让学生体会各种表达方式的优越性.另外,求爸爸追上小明时离学校还有多远,由于学生的思路不同,学生的解决方法就不同,有“总路程减去小明走过的路程=剩余路程”,即1 000-80×(4+5)=280(米),也有“总路程减去爸爸走过的路程=剩余路程”,即1 000-180×4=280(米),出现这些不同的见解,教师就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拓宽学生思路.(三)典例解析问题2: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七(1)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 km/h,七(2)班的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 km/h.前队出发1 h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12 km/h.请你根据上面的叙述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表格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整理,列方程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例题的示范和引导逐步领悟并掌握表格设计的方法以及设计恰当的表格有效分析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借助表格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表格中提取信息,帮助分析、整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从表格中提取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问题.
教师多媒体展示问题:
球赛积分表问题.
1.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2.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吗?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其中哪一行最能说明负一场积几分?
生:最后一行,理由是钢铁14场比赛都输了,得了14分,所以负一场得1分.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如果设胜一场得x 分,同学们能不能列出方程? 生:10x+1×4=24,解得x=2.
师:根据每一行的数据都可以列出方程,如果设一个队胜m 场,总得分为多少? 生:2m+(14-m)=m+14.
师:设一个队胜x 场,则该队负(14-x)场,则 2x-(14-x)=0,
x=143.
师:那么x 表示什么量?它可以是分数吗? 二、例题讲解
例1: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 m 的学校上学.小明以80 m/min 的速度出发,5 min 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数学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 m/min 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分析:当爸爸追上小明时,两人所行距离相等.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抓住这个等量关系.
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 min,根据题意,得180x=80x+80×5. 化简,得10x=400, 解得:x=4.
因此,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 min. (2)180×4=720(m), 1000-720=280(m).
所以,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m.
例2:A,B 两地相距6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A,B 两地骑自行车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比乙多行2千米,经过2小时相遇.问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
分析:本题涉及路程、速度、时间三个基本数量,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2;
甲的行程+乙的行程=60.
解:设乙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甲的速度为(x+2)千米/时.由题意,得2x+2(x+2)=60.
解这个方程,得x=14.
检验:x=14适合方程,且符合题意.
则甲的速度为14+2=16(千米/时).
答:甲的速度为16千米/时,乙的速度为14千米/时.
三、巩固练习
甲从A地以6km/h的速度向B地行驶,40min后,乙从A地以8km/h的速度追赶甲,结果在离B地还有5km的地方追上甲,求A.B两地的距离.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参考答案:
三、巩固练习
解:设乙出发x小时后追上甲,根据题意得
6(x+)=8x,
解得x=2,
8x=8×2=16,
16+5=21(km).
答:A.B两地的距离为21k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