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金题测评专题12古代诗词鉴赏教师版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测试题及答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方案一、专题复习目标 1、弄清高考要求,阐释考点 2、探究命题特点与规律 3、分步骤积累各点的相关知识,了解解题的技法二、探究2010年诗歌题的特点和规律201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考点分析一览表卷别体裁考查内容考查角度命题特点朝代作者诗题湖北卷词宋代范成大《鹊桥仙七夕》分析感情的侧重点、赏析诗中的艺术手法诗歌鉴赏题是高考命题中成熟的题型,考纲中分列了两个考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10年高考考查的着眼点都没有超出这个范围,有着相对的稳定性。

综观2010年高考18套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命题体现了以下特点: (1)选材侧重于选择唐宋诗词。

“写景抒情”类诗词依然是选材重点。

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词家的作品,尤其是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诗,但不熟悉的作者的代表作品不可忽视。

(2)在设题方面:注重“点”的考查。

高考中古诗鉴赏一般注重“以点带面”的考查,如多套试卷考查“诗眼”。

注重以“情”、“景”考查为先,强化了对修辞的考查。

注重艺术手法、表达技巧的考查。

这也是考生做题的难点,主要表现为对艺术手法、表达技巧的判断不准确,其次难以展开分析和阐释。

借助古人的评点设置赏析题,同时注重对比鉴赏。

全国新课标卷乐府诗南朝江总《雨雪曲》分析环境描写、炼字、理解诗中人物的感情全国大纲卷II 诗宋代欧阳修《梦中作》分析作者心情、写作特色北京卷古体诗唐代李白《古风》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天津卷绝句唐代司空曙雍陶《峡口送友人》《送蜀客》对比两首诗感情、写作手法四川卷词宋代向子湮《减字花木兰》赏析诗眼、理解感情湖南卷绝句唐代李白王昌玲《闻王昌玲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龙标野宴》对比赏析“诗眼”的意义和作用分析诗眼江西卷绝句宋代陈与义《送人归京师》分析意象、理解诗歌安徽卷律诗唐代杜甫《岁暮》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赏析写作技巧上海卷越调元代王恽《平湖乐》理解诗歌、分析写作技巧浙江卷律诗宋代王安石《定林》分析抒情手法福建卷诗宋代郭祥正《访隐者》分析诗眼、人物形象重庆卷词清代郭麟《菩萨蛮.北固题壁》分析诗眼、全面理解诗歌辽宁卷诗宋代陈与义《雨》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感情、分析写作技巧三、考向预测及复习建议(一)考向预测 1、取材范围将进一步拓宽。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 附答案 )(1)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

【说明】① 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② 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③裛( yì):通“浥”,沾湿。

④莱( l ái):草名,即藜。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独有的“宿云”、“残月”全力衬着早发时的情形。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前启后,“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感情抒发。

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示意政界荣辱无常,增强者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响应。

诗人委宛委宛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代评论此诗描绘南国光景很优秀,请联合全诗剖析诗人描绘光景的技巧。

【答案】( 1) D(2)①联想。

“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逐渐消失,天空变得明亮起来的情状。

② 比喻。

“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季清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同样,珠光闪此刻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早写得极富于活力。

③ 动静联合。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两句中,前一句描绘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绘出枝叶攀腾,青云直上与青气勃勃的神态;后一句描绘茂盛的桄榔树遮盖着碧苔的情形,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联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洞仙歌赵鼎①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

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

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

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

奈此九回肠②,万斛清愁,人何处、逖如天样。

纵陇水秦云③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注释】①起鼎:南宋抗战名臣,遭秦桧谗言被貶,后绝食而死。

此词就是他谪居时所作。

②九回肠:喻愁极多。

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曰而九回。

”③陇水秦云:“陇水”和“秦云”本指陇头之水和秦岭之云这些环绕故都长安的山川云雾,词人在这里用来暗指那些昏庸无能的朝中奸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集中写了独酌、悲吟、孤卧三个生活细节,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时光难度的悲吟。

B.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词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自己被贬谪此地孤苦伶仃的苦闷之情。

C. “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

从“可怜”、“不怕”、“弄”等用语看来,词人含蓄地赞颂了竹子耐严寒的品质,以寄托诗人的情操。

D. 上片以行动描写为主,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深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渴望回归故土,一心报国的满腔忠贞之情。

(2)请对这首词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赋”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悲吟断须,孤衾独卧,一直写到夜阑不寐,闻风吹竹,一怀愁绪,梦寻旧乡。

这样词人写出了一个凄凉人难度凄凉夜的全过程,真实感人。

②描写细腻有层次,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描写,下片先是景物描写,后是心理描写,描写层层深入,而且每一种描写都作了精细的刻画。

如月色、悲吟反衬无人与之共赏良辰美景,以拈断霜须表明悲吟的深切,以“万斛清愁”形容愁恨之多,以“邈如天样” 以形容朝廷之远,以“陇水秦云”暗指秦桧一类掌权奸臣等。

【解析】【分析】(1)D项,“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错,应是先景物描写,后心理描写。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含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含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

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 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C. 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D. 诗歌最后两句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并且期待能在草绿时节和诗人相会(2)诗中三位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雄才大略:通过安西幕府才雄很多,且都称道友人,侧面衬托出友人的雄才大略;②器宇非凡:身穿闪亮的绣衣貂裘,且出“紫宫”,马配“银鞍”表现友人身份高贵不凡、器宇非凡;③富有才华:通过“飞书走檄如飘风”动作描写,说他善写檄文,很有才华;④勇敢无畏:“天外飞霜”的恶劣条件下,他义无反顾“下葱海”看出勇敢;旗帜如火、战马如云看出军队仪仗盛大,也衬托出友人的英武气概。

【解析】【分析】(1)D项,“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错误,设想的是自己等待友人归来。

故选D。

(2)根据诗中的“多材雄”“惟道三数公”分析其有雄才大略;根据“绣衣貂裘”“银鞍”分析其器宇不凡;根据“飞书走檄如飘风”分析其富有才华;根据“天外飞霜”“下葱海”分析其勇敢无畏。

故答案为:⑴D;⑵①雄才大略:通过安西幕府才雄很多,且都称道友人,侧面衬托出友人的雄才大略;②器宇非凡:身穿闪亮的绣衣貂裘,且出“紫宫”,马配“银鞍”表现友人身份高贵不凡、器宇非凡;③富有才华:通过“飞书走檄如飘风”动作描写,说他善写檄文,很有才华;④勇敢无畏:“天外飞霜”的恶劣条件下,他义无反顾“下葱海”看出勇敢;旗帜如火、战马如云看出军队仪仗盛大,也衬托出友人的英武气概。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再与鼎臣游龙门寺曾丰注初叹来游未必重,等闲十载又相逢。

壁间故迹尘轻涴,物外初心病暗攻。

坐上酒生冬暖意,檐前梅弄岁寒容。

半酣僧不须烹茗,自有山云可荡胸。

【注释】曾丰历任赣县县丞,义宁,浦城县令,广东经略司曹,德庆知府,湖南参帅,朝散大夫等职。

生性耿直,不畏权贵,嘉泰四年(1204 年),被罢职回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和友人上次同游留下的题字已经被灰尘弄脏,侧面点明了两人离别之久。

B. 和友人长久离别,身体多病,仕途坎坷,整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内心浓浓的悲伤。

C. 诗人和友人重逢一起饮酒观景,借梅花和山云表现出诗人内心高洁的情操。

D. “山云可荡胸”借用杜甫典故,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也为之荡漾。

(2)诗的前两句感情丰富,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故地重游的伤感之情。

诗人故地重游,叹息不能再见到友人,内心伤感。

②和友人重逢的喜悦之情。

诗人没想到在故地重逢友人,内心感到喜悦。

③光阴易逝的慨叹之情。

诗人想到转眼间分别已经十年,感叹时光易逝,因而内心喜悦的同时又有悲伤之感。

【解析】【分析】(1)B项,“抒发了诗人内心浓浓的悲伤”错误,诗歌表现的是与友人重逢的喜悦和诗人内心高洁的情操。

故选B。

(2)此题要求分析前两句的情感,首先翻译句子,然后抓住句中的重点词语分析情感,第一句“叹息”“来游未必重”,表达作者故地重游的伤感;“等闲十载”表达时光流逝的感慨;“又相逢”表达老友重逢的喜悦。

故答案为:⑴B;⑵①故地重游的伤感之情。

诗人故地重游,叹息不能再见到友人,内心伤感。

②和友人重逢的喜悦之情。

诗人没想到在故地重逢友人,内心感到喜悦。

③光阴易逝的慨叹之情。

诗人想到转眼间分别已经十年,感叹时光易逝,因而内心喜悦的同时又有悲伤之感。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2024上海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古诗鉴赏》

2024上海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古诗鉴赏》

2024高三二模古诗鉴赏汇编【24二模徐汇区】(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3题。

(7分)初发夷陵①〔南宋〕陆游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

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

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

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②舞便风。

〔注〕①孝宗淳熙五年,陆游在度过八年的川陕生活后奉诏离蜀东归,往临安廷对。

此诗作于船出三峡到达夷陵(今湖北宜昌)后再出发时。

②黄旗:古代军中用旗,此处借指诗人船上的旗帜。

12.下列对本诗写景笔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以听觉写船出三峡,再侧面点染船闯险滩。

B.颔联写景远近结合,江天一色,画面壮阔立体。

C.颈联从天空到水面,鹘飞鱼跃,景象生动传神。

D.中间两联写景动静、点面结合,虚实互为映衬。

13.尾联以问答抒情,请结合全诗和注释对此作赏析。

(5分)12.(2分)A13.(5分)答案示例:前三联写船行出三峡后江面豁然开朗,轻舟即将顺风顺流而下,抬头见船头旗帜飘扬,自问为何喜不自禁,自答为告别多年异乡生活而欣喜,为将要回归故乡而激动,更有对向皇上倾诉报国襟怀的期待、对实现驰骋沙场理想的憧憬,以答问直抒胸臆增强了欣喜之情的感染力。

评分要点:诗句分析2分,情感分析2分,效果1分【24二模金山区】(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1—12题。

(8分)寄李儋元锡①(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①李儋和元锡是韦应物的诗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

此诗是诗人在滁州刺史任上所作,当时社会动荡,贫苦百姓逃亡。

11.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选出填入上面这首律诗空白处的中间两联并说明理由。

(4分)①身多疾病思田里 ②春愁黯黯独成眠 ③世事茫茫难自料 ④邑有流亡愧俸钱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③②①④我的选择是(),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 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  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测试试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唐)岑参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明)张楷高台秉烛看剑舞,四坐欢声杂鸣鼓。

酒阑罗袖动轻寒,门外萧萧杏花雨。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岑诗以“剑舞”“击鼓”写出戎旅间的酒会特色,点染边地酒会的气氛。

B. 张诗善写细节,“动”字描写罗袖在微寒的夜风中轻轻飘动,尽显柔美。

C. 岑诗“能剑舞”与张诗“看剑舞”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

D. 张诗以“欢声”写出座中人的情感,与岑诗中的“断人肠”截然有别(2)两首诗的结尾同是一个“雨”字,各有妙处。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壁竹鞭长句(注)刘禹锡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释】元和五年,元稹承召回京,因与宦官刘士元在驿站为争厅房大打出手,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

刘禹锡为了褒奖元稹不屈服于阉竖淫威的坚强意志,特意赠给他一只文石枕,元稹亦回赠其壁州竹鞭。

(1)诗歌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建康层楼(元)王冕层楼危构出层霄,把酒登临客恨饶。

草色不羞吴地短,雁声空落楚天遥。

江山如画思豪杰,风月无私慰寂寥。

六代繁华在何处?败红残绿野萧萧。

(1)诗歌第一联以“________”字写出了层楼之高,以“________”字写出抒情主人公愁绪之多。

(2)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艺术特色。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羸骏白居易一骅骝失其主,赢饿无人牧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

蹋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

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

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

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

村中何扰扰?有吏征刍粟。

【备战2013】高考语文 考前冲刺30天 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版)

【备战2013】高考语文 考前冲刺30天 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版)

【备战2013】高考语文考前冲刺30天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版)一、高考考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

2.鉴赏诗歌的语言。

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二、考点剖析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

艺术形象不仅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自然形象(意象)。

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分析、判断诗歌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蕴涵的社会意义。

2.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分析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精确性,揭示语言所表达的具体意义,即从情感、意境上品味语言,挖掘词语的深层含义;分析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互文、双关等)及其作用与效果;分析诗歌语言的风格及其艺术魅力(比如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沉郁顿挫等)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的综合概念。

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

4.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内容主题方面包括意义的表层深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思想感情方面包括富有一贯性的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知识热点点睛】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类型:(1)豪放洒脱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

……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练习附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练习附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练习:(一)(2015新课标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残春旅舍韩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

(意思答对即可。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课件 (共24张)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课件 (共24张)

组织鉴赏题答案的精准性、规范性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诗歌的颈联 描写了两个 具体场景, 与其他各联 直抒胸臆的 写法不同, 这样写在情 感表达和结 构安排方面 有什么作用? (6分)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咏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物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言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志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诗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抓住诗歌 形象, 判定题材 类型。
诗歌中的形象
• 人物形象(诗中人物的形象,诗人的形象) • 景象、物象(前:自然风景;后:专咏之物) • 意象(一般指寄托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 本读前六句 是怎样运用对比 手法勾勒精卫形 象的?请简要分 析。 10. 诗歌后六句 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人生态度?
再读全诗 (手法、 典故、情 感倾向)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 本读前六句 是怎样运用对比 手法勾勒精卫形 象的?请简要分 析。 10. 诗歌后六句 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人生态度?
高三语文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夜坐韩偓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

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注]韩偓(842年~923年),晚唐五代诗人,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触怒权臣朱全忠而被贬。

格是:已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仰视写远景用虚笔,后俯视写近景是实写,通过星、露、荷等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景。

B.颈联使用副词和叠词来突出情感的表达,既写诗人感叹身体现状的不好,又指出自己隐逸的归宿。

C.尾句运用借代手法来表明两种不同的生活,表明诗人如今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地追寻隐士的生活。

D.诗中表达方式多样,首联景中含情;颔联叙事与抒怀相结合;后两联融入身世之感,用语较为直白。

2.诗人说“此夕襟怀深自多”,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问题。

塞上曲送元美①【明】李攀龙白羽②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 多少征人马上看。

【注】①元美即王世贞(字元美),与李攀龙齐名,同为“后七子”领袖。

②白羽:羽书,又名羽檄,古代紧急军事公文,插有鸟羽,表示要迅速传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运用比喻,以“霜”喻“白羽”,既形容鸟羽之白,又烘托塞外之寒,还暗示形势逼人。

B.次句运用拟人,以“胡烽不断”比拟异族频频入侵,战报立入朝廷,局势之严峻尽在不言中。

C.前两句选用白羽、寒塞、胡烽、长安四组意象,强调军情的紧急,为元美的出行渲染气氛。

D.第三句把边塞的月夜写得非常静美,既衬托情意,暗示时间,又与下文“征人”看月相照应。

E.后两句承上写军士出征应战,节奏由舒缓变急促,内容从战事转抒情,豪放中有缠绵。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雨中花慢苏轼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斋素累月。

人教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 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  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测试试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酬周参军吴均日幕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

沈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

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

【注】吴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中的“起”,是在烦恼滋扰下的举动;次句中的“倚户”,更见其无聊与无奈。

B. “水传”二句借水的远阔、风的凄寒营适出高旷肃杀之境,凸显了诗人寥落的心绪。

C. “沈云”二句互文见义,以乔树隐、层峦灭暗喻自己不为世所知,深深寄寓不平之气。

D. 全诗以忧怀开端,以饮酒抚琴收结,又兼寓情于景,语言古朴刚劲,情致清拔高远。

(2)同为酬答诗,吴均的“且当对樽酒”与刘禹锡的“暂凭杯酒长精神”所含的情感、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D解析:(1)D(2)“且当对樽酒”既有借酒浇愁的无奈苦闷之意,又借饮酒抚琴寄洁身自好之情,使抒情更为含蓄深远;“暂凭杯酒长精神”既有宽慰劝勉之意,又含重新振作、积极投入生活之情,点明酬答的题意,使诗歌的格调转为昂扬高亢。

【解析】【分析】⑴D“刚劲”错误。

故D错误。

⑵同为酬答诗,“且当对樽酒”既有借酒浇愁的无奈苦闷之意,又借饮酒抚琴寄洁身自好之情;“暂凭杯酒长精神”既有宽慰劝勉之意,又含重新振作、积极投入生活之情。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故答案为:⑴D;⑵“且当对樽酒”既有借酒浇愁的无奈苦闷之意,又借饮酒抚琴寄洁身自好之情,使抒情更为含蓄深远;“暂凭杯酒长精神”既有宽慰劝勉之意,又含重新振作、积极投入生活之情,点明酬答的题意,使诗歌的格调转为昂扬高亢。

【点评】⑴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

这类题要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⑵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柳(唐)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杨花即________,两首诗都运用了这一意象,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

(2)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有这样的解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根据王国维的论述分别找出两首诗体现“有我之境”的诗句,并作简要批注。

【答案】(1)柳絮;拟人(2)“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英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飘动,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自然,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借此启示珍惜春光,不失时机。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柳絮飘荡,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高绪。

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把索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借“千丝万絮”表现出来,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

【解析】【分析】(1)本题中杨花就是柳絮,是晚春时节特有的景物,诗人常用杨花入诗,表现春景,表达愁绪,惜春之情。

这两首诗都用了杨花这一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把杨花赋予了人的情感来写,写杨花“无才思”“惹春风”。

(2)本题要求根据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来鉴赏情景关系。

《晚春》中“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理解为“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杨花榆英都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景,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

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2 古代诗词鉴赏(教师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2 古代诗词鉴赏(教师版)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2 古代诗词鉴赏(教师版)【2013考纲解读】1.诗歌取材范围主要以唐宋作品为主,主要是为了突出唐宋诗歌的“霸主”地位,而宋代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因此在备考中全面涉猎各朝代的各题材诗歌作品的同时,仍要加大对唐宋诗歌备考的力度。

2.对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过程中,要侧重对这几个考点的备考。

3.分题材对诗歌鉴赏进行备考,明确各题材的主题内容和情感方向,规范各考点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鉴赏景物形象诗歌的景物形象是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半景物,而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情感,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

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分为两类:意象类和意境类。

例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形象鉴赏能力及比较鉴赏能力。

高考中诗歌鉴赏尤其注重对诗歌中“景”和“情”及二者关系的考查。

对写景设问时,往往要求概括诗歌中写了什么景,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用什么手法写的,有什么作用或效果等等。

解答时要仔细辨别,深入体味,把握诗歌写景的异同。

【答案】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下虫鸣的景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技巧点拨】一、解题方法1.描摹景物不能直译。

对景物形象的分析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作答,不能直译原诗。

要把景物特点点化出来,再写出诗人的心境。

如:阅读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2 古代诗词鉴赏(教师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2 古代诗词鉴赏(教师版)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2 古代诗词鉴赏(教师版)【2013考纲解读】1.诗歌取材范围主要以唐宋作品为主,主要是为了突出唐宋诗歌的“霸主”地位,而宋代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因此在备考中全面涉猎各朝代的各题材诗歌作品的同时,仍要加大对唐宋诗歌备考的力度。

2.对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过程中,要侧重对这几个考点的备考。

3.分题材对诗歌鉴赏进行备考,明确各题材的主题内容和情感方向,规范各考点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鉴赏景物形象诗歌的景物形象是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半景物,而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情感,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

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分为两类:意象类和意境类。

例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形象鉴赏能力及比较鉴赏能力。

高考中诗歌鉴赏尤其注重对诗歌中“景”和“情”及二者关系的考查。

对写景设问时,往往要求概括诗歌中写了什么景,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用什么手法写的,有什么作用或效果等等。

解答时要仔细辨别,深入体味,把握诗歌写景的异同。

【答案】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下虫鸣的景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技巧点拨】一、解题方法1.描摹景物不能直译。

对景物形象的分析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作答,不能直译原诗。

要把景物特点点化出来,再写出诗人的心境。

如:阅读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高中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优选鉴赏专题

高中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优选鉴赏专题

xx作品优选精练春宫怨xx【注】早被婵娟误 ,欲妆临镜慵。

xx不在貌 ,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 xx 女,相忆采芙蓉。

【注】杜荀鹤 :唐代诗人。

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 ,乃回乡闲居。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早”字忧如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深长的惋惜,说明被误之久。

B.三、四句用幽怨的反问语气,进一步写岀了宫女欲妆又罢的心情。

C.后四句写宫女回想起入宫从前每年在家乡溪永边采莲的欢喜情况。

D.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不不过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自况。

2.有诗评家以为这首诗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

请联合全诗,剖析这一特色。

( 6 分)2.① 诗歌前四句写宫女的“宫怨”,五六句从镜前宫女转到室外春光。

这两句写景,是环绕着宫女的所感(“风暖”)、所闻(“鸟声”)与所见(“花影”)来写的。

② 临镜的宫女怨苦至极,无心中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季,以乐景烘托出她心中无春的孤独空虚之感。

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宫怨”是一脉相承的。

③ 最后两句由眼前的“春光”,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从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喜情况,过去日的欢喜反衬出今天的“宫怨”之深。

(一共三条,每条2 分;共 6 分。

)投xxxxxxxx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xx 谒 xx。

只望至公将卷读 [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钓鱼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一生不受等闲思。

[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3.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诗人表示,固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仰坚韧不拔。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势力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亮的对照。

C.诗人希望自己能依靠才华横溢经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肯去找寻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泽的态度,不随意接受他人的恩泽,受恩必报。

4.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两个详细场景,与其余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一样,这样写在感情表达和构造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6 分)【答案】3.D4.①感情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高慢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觉到作者的心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2古代诗词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过南旺守闸①刘基客路三千里,舟行二月余。

壮颜随日减,衰鬓受风疏。

蔓草须句②国,浮云少昊③墟。

秋心如汶水,荡漾绕青徐。

[注]①刘基(1311—1375年),元至顺年间进士,助明太祖朱元璋成就帝业,后弃官还乡。

南旺:在今山东省汶上县城西南古运河边。

守闸:停船等待河上闸门开启。

②须句:春秋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

③少昊:少昊为传说中的古部落首领,曾建都于曲阜。

(1)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有何效果?(4分)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8.9两题。

落第长安常建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杂诗无名氏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8.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

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

(5分)9.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

(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注: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

(1)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

(3分)【试题出处】2012-常州一中模拟【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概括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1分);传达出诗人与周围自然山水的融合无间,体现了诗人的自适和惬意。

【解析】考查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这是炼字题,通过关键字把握意境。

既然是炼字,一般是词类活用,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做题时首先应该指出这点,再从景与情两方面说明其效果。

(2)“事事幽”是统摄全诗的核心,请结合二、三两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来表现“幽”的。

(3分)(3)最后一联,诗人的感情转为凄婉,请作具体分析。

(4分)【答案】眼前悠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曲折地表达出漂泊异地的窘迫;(2分)一旦俸禄供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

(2分)【解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情感总的来说是安闲的,为什么尾联转为凄清。

要探求作者的思想情感,需要扣住文本,还要联系作者身世。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但有”,只要有。

只要有老朋友的接济,就能过上安闲的日子,心愿已足,不复他求,由此可见生活的窘迫凄苦。

为何这样?联系诗后注解,可知诗人漂泊他乡,经济窘迫。

【考点定位】古代诗词鉴赏四、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8分)【中吕】朝天曲张养浩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

杖藜徐步近钓矶。

看鸥鹭闲游戏。

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

对这般景致,坐的,便无酒也令人醉。

(1)简析“日影筛金翠”一句中“筛”字的妙处。

(4分)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周邦彦)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

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

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云鸠: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鸠。

江皋:江岸。

②凤团:一种名茶。

(1)请分析本词第二句中“拖”字的妙处。

(3分)答:(2)请找出下片中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至少两个),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5分)答: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8分)秦楼月向子諲①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

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

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向子諲就生活在这个时期。

②古人以“乾龙”喻帝王。

乾龙节,指宋钦宗生日。

8.“空啼血。

子规声外,晓风残月”一句中“晓风残月”是移用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中的名句,但意象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

试指出两首词中“晓风残月”表现的不同的情感内涵。

(4分)9.试从抒情手法使用的角度赏析词的上片。

(4分)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溪居[唐]柳宗元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 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8.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生活情景?有着怎样的特点?(5分)【试题出处】2012-西安一中模拟【答案】(5分)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

虽然有永州的司马官衔,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

常常在自然的环抱中独来独往,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不禁会放声歌唱。

(3分)这是一种闲散、自然、安逸、宁静的隐居生活。

(2分)【解析】本题考查了诗歌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

柳宗元被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并不愿做一个遁世隐居的有志之士,是不得不过着无所事事的山林生活的,解题时要抓住诗中作者的行径。

9.唐代诗人沈德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

你认同吗?请结合全诗简作分析。

(6分)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皇甫冉①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

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

②阴虫,指蟋蟀。

8.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5分)【试题出处】2012-长春一中模拟【答案】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答出一点给2分,语意完整给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

9.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6分)【答案】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

(答出“虚”和“实”各给2分,答出“拓展意境”和“深化感情”各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考点定位】古代诗词鉴赏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3分)(2)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

(4分)【答案】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

(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主旨。

读标题,“旅宿”提示读者所写的是作者住宿旅馆时的见闻感受。

抓情感,首联“无良伴”“自悄然”,显示作者独宿旅馆的孤寂;颔联“思旧事”“愁眠”,表现作者无眠的愁苦;颈联“远梦”“家书”,解释对家乡的思念是愁苦的根源。

上述三联,景物暗淡,心情愁苦,表现的是羇旅之愁,故园之思。

第四联,“好烟月”“钓鱼船”,故乡景物明朗,生活闲适自在。

表现一种愉悦心情。

明手法,第四联与前三联的景物描写和表现的心情,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意思却一脉贯通,正因为羇旅愁苦,所以才留恋向往家乡自由闲适的生活。

至此作者的意图就显豁了:以想象中的故乡美景、闲适生活反衬羇旅的愁苦,表达了对家乡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点明主旨。

【考点定位】古代诗词鉴赏十、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6分)长相思李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l)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一重山,两重山”和“菊花开,菊花残”这两句话分别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回答。

(3分)答:(2)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你认为呢?请结合词中的意象作简要回答。

(3分)答:【答案】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

(1分)这首词以远山、烟水、枫叶、菊花、塞雁等共同构建了一个清冷的深秋,在这样的深秋中,相思愈发深重,内心更为凄冷。

(2分)或: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

(1分)“相思枫叶丹”喻示着相思的热烈,正因为内心里装着所思念的人,所以内心是温暖的。

(2分)【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情感。

首先应明确诗歌写到了哪些意象。

词中写到的意象主要有山、水、枫叶、菊花、大雁以及月。

其次应抓住描写意象的修饰语从不同角度分析,如“烟”“丹”“高飞”等。

【考点定位】古代诗词鉴赏十一、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六)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爣爣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爣爣(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②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三、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归南山①孟浩然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

②北阙:指帝宫。

③青阳:指春天。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松月夜窗虚”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出处】2012-宝鸡一中模拟【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