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挥发油的提取及包合物制备与鉴定研究

合集下载

香樟树叶中挥发油的提取及成分测定

香樟树叶中挥发油的提取及成分测定
~I YSI S
刘 欣 李 波
( 陕西理丁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 中图分类号] ¥ 5 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2 — 8 3 5 8( 2 0 1 4) 2 1 — 3 4 — 3
摘 要 : 本 文 以 秦 巴 山 区 香 樟 树 叶 为研 究 对 象 , 采 用 水
物有限公 司 ) , T r a c e D S Q 型气 相 色 谱 质 谱 联 用 仪
( 美 国热 电 菲 尼根 质 谱 公 司 ) , 挥 发 油 提取 器 ( 天 津 玻 璃 仪器 厂 ,符 合 2 0 1 0年 版 中华 人 民共 和 同药 典 有关 标准 ) 。
1 . 2 挥 发 油 的提 取
维 生 素 挥 发 油 都 具 有 良好 的 抗 虫 、 抑
色素 、 香料 等 物 质 是用 于制 备植 物 农 药 , 氧 化 剂 和 农 药 等产 品的 上等原 料_ l _ I 。 樟树 的根 枝 叶都 可 以提
菌 生 物活 性 , 对 多种病 菌 有 很强 的
拮 抗 作用 。从这 个 角 度 考虑 , 挥 发
关键词 : 香樟树叶 ; 香 樟挥 发 油 ; 水蒸气蒸馏法( S E ) ) ; 化
学 成 分
物。 挥 发油 的 主要成 分为桉 油 精 、 E 一 石 竹烯 、 1 . 8 一 桉
香樟 也就 是芳 樟 , 是 一种 常绿 乔 木 , 枝、 叶 及木 材均 彳 『 樟脑 味 。 我 同樟树 资 源丰 富 , 栽 培历 史悠 久 , 广 泛 分布 于 长江 流域 以南 。 从 樟树 叶中提 取 的天然 树脑I 1 , 其 分子 量小 , 挥 发性 强 , 有很 强 的药理 作用 , 能溶 于 高度 的有机 溶剂 , 具有 抑制 细菌 的作用I 。 挥 发 油 在 国 外应 用 于 食 品 工业 已有 5 0年 的 历 史 了 . 最 初 的产 品 只有 一 两种 , 现 已扩 大到 3 0多个 品 种 . 主要 用 于调 配 食 品 、 化 妆 品 香精 、 合 成 其 他原 料 及

研磨法-樟树子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研磨法-樟树子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2007年3月第24卷第1期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Mar.2007JournalofGuangxiTeachersEducation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Voi.24No.1文章编号:1002—8743(2007)01—0034—04樟树子油一p一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庞承新1,梁艳2,杨枰3(1.广西师范学院化学系,广西南宁530001;2.南宁市第十七中学,广西南宁530012;3.靖西县第二中学,广西靖西533800)摘要:文章研究樟树子挥发性油的提取并制成中药片剂的生产工艺条件.筛选出樟树子挥发油提取的较佳条件是原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4;应用3因素6水平的均匀设计方法,选用研磨法筛选出樟树子油一p环糊精包合较佳条件是:温度为55℃,研磨时间为1.5h,樟树子油(g):p环糊精(g)=1:12.在此条件下所得包合物油利用率为80.73%、包合物收得率为91.61%.关键词:樟树子油;H-环糊精;包合物;制备中图分类号:0658.3文献标识码:A樟树子富含各种化学类型的挥发油,如樟脑、肉桂醛、d.芳香醇、1,8一桉叶素、d-龙脑、柠檬醛、乙基丁香酚、P一聚伞花烃、橙花叔醇、8一氧化橙花叔醇、松油醇一4、a蒎烯、香叶醇、金合欢醇、丁香酚、反式一甲基异丁香酚、黄樟油素等,其精油主成分大多含量很高(>80%),具有重要的经济开发价值uJ.樟树子性味辛温无毒,人心、脾、胃经,有行气散寒,祛湿止痛、开窍、消肿功效.主治吐泻、胃寒腹痛、脚气、肿毒等病症[2],在临床上具有多方面的医疗作用[3】.樟树子人药时,传统的方法需要研细为末或者水煎外洗…,这样使用不方便.针对樟树子油具有挥发性、不易入药、不利存储的特点,本文先按中国药典2000年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一法)来提取樟树子油,然后利用p环糊精对其进行包合制备成中药片剂,并对这一制备工艺进行实验研究.1实验部分1.1仪器和原料DRT-一SX型数显恒温电热套,冷凝管,烧瓶,挥发油测定器,Ⅷ<一2A超级恒温水浴,研钵,BSllOS电子分析天平,布氏漏斗,真空烘干箱,量筒,烧杯.樟树子(产于广西靖西)、口.环糊精(符合OJCYDZ一622—98,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生产)、无水乙醇(分析纯,洛阳市化学试剂厂生产)、石油醚(分析纯,北京长海化工厂生产)、蒸馏水.1.2实验方法1.2.1樟树子中药片剂生产工艺流程原料处理(樟树子研磨成粉末状)一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一樟树子油.G.环糊精研磨包合一抽滤,包合物用石油醚冲洗一真空干燥一粉碎一压制成中药片剂.收稿日期:2006—02—20;修改:2006—12—20作者简介:庞承新(1949一),男,广西陆川人,高级实验师,从事化学实验的研究及教学工作第1期庞承新,等:樟树子油一B一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35·1.2.2原料的处理及挥发油的提取把原料樟树子研磨成粉末状,并均匀混合.按中国药典2000年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一法)提取:取樟树子粉末1009,置烧瓶中,加水300-700mL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把烧瓶置电热套中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h,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放置--li,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实验结果见表1.表1原料与水的比例及挥发油的产量表1.2.3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实验影响p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因素有:温度、主体与客体的配比、搅拌时间、搅拌速度、p环糊精与蒸馏水的配比等.其中前三个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HJ,因此利用三因素六水平U*(63)的均匀设计法对樟树子油一p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实验进行如下设计,见表2.1.2.4樟树子油.阻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p环糊精包合物常用的制备方法有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和研磨法【5].据研究,研磨法的包合率明显高于饱和水溶法和超声法[6].故本实验采用研磨法对挥发油进行包合.根据均匀设计表的设计做6个实验,按配比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3-CD,与1~5倍水研磨均匀后,缓缓加入1.00mL(0.9299)挥发油(用无水乙醇预先配成50%的溶液),手工研磨一定时间至糊状。

香樟精油提取实验报告

香樟精油提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香樟精油提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水蒸气蒸馏法在香樟精油提取中的应用。

3. 优化提取工艺,提高香樟精油的提取率和质量。

二、实验原理香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常绿乔木,其叶、枝、根、茎、花、果等部位均富含芳香油。

香樟精油主要成分为樟脑、柠檬醛、芳樟醇等,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杀虫止痒等功效。

水蒸气蒸馏法是一种常用的植物精油提取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植物原料中的精油成分携带出来,然后通过冷却、冷凝等步骤分离精油。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香樟叶、蒸馏装置、冷凝器、烧瓶、锥形瓶、移液管、电子天平、温度计、计时器等。

2. 实验试剂:无水硫酸钠、无水乙醇、氯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新鲜香樟叶洗净、晾干,称取一定量的香樟叶备用。

2. 设置蒸馏装置:将香樟叶放入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然后连接冷凝器、锥形瓶等装置。

3. 蒸馏提取:打开加热电源,控制温度在100-110℃,待烧瓶内水沸腾后,收集冷凝液。

4. 冷却、分离:将收集到的冷凝液倒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搅拌均匀,静置一段时间,待分层后,取上层精油。

5. 测定精油含量:将上层精油用移液管移至干燥的烧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充分振荡,待沉淀后,测定烧瓶中精油的重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香樟叶精油提取率:通过实验,得到香樟叶精油提取率为1.427-2.139%。

2. 精油成分分析:对提取得到的香樟精油进行成分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为樟脑、柠檬醛、芳樟醇等。

3. 实验结果讨论:通过对比不同提取时间、液料比等条件对香樟精油提取率的影响,发现提取时间为65min、液料比为12.495:1时,香樟精油提取率较高。

六、实验结论1. 水蒸气蒸馏法是一种适用于香樟精油提取的有效方法。

2. 通过优化提取工艺,可以提高香樟精油的提取率和质量。

3. 香樟精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医药、化妆品、香料等行业。

樟树精油的提取及测定

樟树精油的提取及测定

实验一:樟树精油的提取及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水蒸汽提取法原理、装置及操作;2、熟练掌握樟树等芳香植物资源中挥发性成分提取分析方法;3、了解天然药物中的挥发油的提取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与水不相混溶的成分的提取。

天然药物中的挥发油常用此法提取。

此外,其他的一些挥发性成分(如某些小分子生物碱、小分子酚性物质等)也可用此法提取。

原理:水蒸气蒸馏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分压定律,当挥发性成分与水蒸气的总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混合物开始沸腾并被蒸馏出来。

整个体系的总蒸气压为各组分蒸气压之和,即P=P水+PA(P为总蒸气压,P水为水蒸气压,PA为挥发性成分的蒸气压)。

三、材料与试剂1、樟树植物的茎叶,取来农大校园内;2、无水乙醇(分析纯),无水硫酸钠(分析纯),芳樟醇标准样品(色谱纯);3、福立GC 9790型(浙江温岭褔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红外光谱仪:型号为Nicolet IR6700红外光谱仪;蒸馏装置(本实验蒸馏装置为自制):水蒸气发生器、蒸馏器、冷凝器、油水分离器。

四、实验步骤1、精油提取自制实验设备操作:精油的提取主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中的水上蒸馏。

原料样品经剪碎处理后装入蒸馏器中,装上活动挡板筛,将蒸馏器放入水蒸气发生器中,水蒸气发生器中可以用垫板支撑筛板以免其落入水中,垫板高度以水面离筛板10 cm 为宜。

蒸馏器上方蒸汽出口管接冷凝器将蒸汽冷凝,冷凝后的油水混合液体引入分离器进行油水分离。

每个样品蒸馏持续时间约为2-3 h,具体时间可视具体实验而定,当蒸馏液中的油份量不再增加时即可停止蒸馏进行油水分离后收集精油。

每批样品收集后分别用电子天平测精油的质量。

小型玻璃水蒸汽装置操作:将药材粗粉放入蒸馏瓶中,加适量的水使之充分润湿,总体积为蒸馏瓶容量的1/3为宜。

加热水蒸气发生器使水沸腾,产生水蒸气通入蒸馏瓶。

水蒸气发生器装水量不宜超过其容积的2/3,安全玻璃管应插到发生器的底部,可以调节内压,以保安全。

樟脑油提取可行性研究报告

樟脑油提取可行性研究报告

樟脑油提取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樟脑油概述樟脑油是从樟树的树叶、树皮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植物油,主要成分是樟脑。

樟脑是一种结晶性固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和挥发性,可以用于制作膏药、蚊香等产品。

樟脑油具有较强的抗菌、驱虫、祛湿等功效,在农业、医疗、卫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樟脑油提取的技术路线1. 提取原料准备:采集樟树的树叶、树皮,晒干或破碎成碎末。

2. 萃取:利用溶剂(如乙醇、乙醚等)进行提取,得到樟脑油溶液。

3. 蒸馏分离:用蒸馏的方法将溶剂蒸发,得到纯净的樟脑油。

4. 提取回收:回收溶剂,净化处理,使得溶剂可以循环使用。

三、樟脑油提取的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樟脑油在医药、化妆品、农业等领域都有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2. 生产成本:樟脑油提取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料采购、工艺费用、能耗费用等,可以通过技术改进来降低成本。

3. 技术条件:樟脑油提取的技术条件相对简单,可以在小规模的生产厂家中实施。

4. 萃取效率:通过合理的工艺参数可以提高樟脑油的产率,提高生产效率。

四、相关技术改进和应用前景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利用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进行萃取,提高樟脑油的纯度和提取率。

2.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利用微波进行加热,提高提取速率和效率。

3. 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采用绿色生产工艺,减少化学品排放,提高生产环保性。

结论本文对樟脑油提取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樟脑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生产价值。

通过技术改进和工艺条件的优化,可以提高樟脑油的产率和质量,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能够进一步加强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推动樟脑油产业的持续发展。

不同化学型樟树叶精油的化学组成及抑菌活性(定版)

不同化学型樟树叶精油的化学组成及抑菌活性(定版)

“不同化学型樟树叶精油的化学组成及抑菌活性”设计方案一、实验目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是樟科代表树种,按叶精油主要化学成分的不同,可分为芳樟(主含芳樟醇)、脑樟(樟脑)、油樟(桉叶油)、异樟(异橙花叔醇)、龙脑樟(右旋龙脑)等多个化学类型,它们均有不同的药用价值。

本项目拟以不同化学型樟树叶片为实验材料,采用同时蒸馏提取叶精油,气质联用测定精油化学组成,Fe3+等还原力法等方法测定精油的抗氧化能力,以及抑菌圈法测定精油的抑菌活性,为不同化学型樟树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该项目对学生从事天然产物开发方面的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二、实验原理1、同时蒸馏提取精油图1 同时蒸馏萃取器同时蒸馏萃取,英文: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 简称SDE。

其工作原理是含有样品组分的水蒸气和萃取溶剂蒸气在一定的装置中充分混合,冷凝后两相充分接触实现组分的相转移,再利用虹吸现象,在反复循环中实现高效的萃取。

该提取方法将水蒸气蒸馏与溶剂萃取合二为一,通过连续、循环的蒸馏、萃取过程,达到了提取,分离和浓缩易挥发组分的目的。

同固相微萃取、顶空进样等相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较高的萃取量,不容易丧失挥发成分,而且操作简便、定性定量效果好。

2、气质联用测定精油化学组成气质联用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的简称。

GC-MS这种重要的分析枝术是由气相色谱(GC)和质谱检测器(MS)两部分结合起来所组成的。

该技术利用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让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并用质谱鉴定分离出来的组分(定性分析)以及其精确的量(定量分析)。

气相和质谱控制、数据的记录、分析都由电脑完成。

气质联用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10-15克),并且可分析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农药、环保、药物、兴奋剂等方面的分析。

3、Fe3+等还原力法等方法测定精油的抗氧化能力1)F e3+还原力法测定抗氧化能力在酸性条件下,有抗氧化活性的样品中的还原性物质可将Fe3+还原成Fe2+,形成的普鲁士蓝化合物,此化合物为蓝色,在700nm处有一定的强吸收,通过测定吸收值的变化来评价还原力的大小,吸光值越大,说明抗氧化活性越强。

樟树籽油提取的研究

樟树籽油提取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3-06-20;修回日期:2003-11-26作者简介:周 武(1956-),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化学工程的研究工作。

文章编号:1003-7969(2004)02-0030-02 中图分类号:TS22511+9 文献标识码:A樟树籽油提取的研究周 武,张 彬,邓丹雯(南昌大学中德食品工程中心,330047南昌市) 摘要:樟树籽核仁含有40%左右的油脂。

研究了超临界C O 2萃取樟树籽油的工艺,确定萃取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0MPa 、C O 2流量35kg/h 、萃取时间100~120min 。

关键词:樟树籽油;提取;超临界C O 2 樟树属樟科(Lauraceae )植物,是一种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四季常青的树种,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及台湾省有大量种植。

樟树籽,又名樟犁、香樟子、大木姜子、樟子等。

樟树籽核仁含有40%左右的油脂,樟树籽油富含癸酸(59107%)、月桂酸(37122%)等中碳链的脂肪酸[1],含量高达90%以上。

樟树籽油这种特殊的脂肪酸组成,使其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癸酸已应用于医药行业合成鱼腥草素等消炎药。

樟树籽油已被试制成癸酸甘油酯,用于治疗脂肪代谢紊乱病症,并有降血脂及降胆固醇作用。

目前,樟树籽除极少量被采摘入药外,大部分均自生自灭,没有被很好地利用。

本文以超临界C O 2为溶剂,从樟树籽中提取富含癸酸的油脂,探讨最佳萃取工艺条件。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樟树籽,11月采摘的成熟的樟树籽;二氧化碳(C O 2),食品级。

1.2 设备与仪器超临界萃取设备,萃取釜容积1000m L ,江苏南通华安超临界萃取有限公司产品;T yp5890∏型气相色谱(G C/FI D ),Hewlett Packard 公司产品;小型粉碎机;R114/A 旋转蒸发器。

1.3 实验方法经粉碎过筛的100g 樟树籽(平均粒径<230μm )装入萃取釜中,开冷冻机和加热器,达到设定温度后,开启C O 2气瓶,C O 2经净化器进入液化槽液化(液化温度一般在0~5℃),然后由高压柱塞泵经预热器、净化器打入萃取釜中,升压到预定值,使之成为超临界流体。

香樟树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香樟树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1 5 l 6
l 7
1 .5 61
1 5 6.9
l 8 l 9 0 2
2 l 2 2 3
汗 罗 反式一 勒烯 奋 烯 松油
罗勒烯
0 (吟 . 祠 03 .0 2
0.7 11
0. D 《 X
1. 66 7 1. 6%
1 .6 71
3 烯酸甲 一 己 醋
苯乙烯
13 1 .5
22 件 1.8 芹子烯 0. 2 9 奋 2 芹子烯 1 3 补 3.6 榄香烯 25 参 0.8 杜松烯
香樟, c a 学名 i m n n l o
Cn r 樟科樟属, 田p a o h ,
粒度02 I 。 . n 准确称取叶末 2. 9 1xm 6 4l 0 0 于 以〕 L
圆底烧瓶中, 加人 2 r 水及适量沸石, 印n L 同时蒸
为亚热带长绿阔叶乔木。 香樟树对氯气、 二氧化 硫、 臭氧及氟气等有害气体具有抗性, 能驱蚊蝇, 是生产樟脑的主要原料。 香樟枝叶茂密, 树姿雄 伟, 具有很强的吸尘能力和抗煤烟能力, 是绿化 及环保优良 树种。 在工业应用上, 樟树根茎、 枝叶 提炼出来的樟脑和樟脑油, 是制造胶卷、 胶片、 赛 璐路的重要原料〔。 ’ ] 樟树精油的分离分析, 文献大都是对不同地 区的不同种樟树的各个部位的精油进行分析测定, 主要分析的是樟树中比较有应用价值的芳樟醇以
5X ; . 为 曲靖 6 01 5 ) . 云南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昆明 6( 1 2 红云集团曲靖烟厂,
摘 要: 用同时蒸馏萃取法( E和气相色 质谱连用技术( 一S对香樟树 D S ) 谱一 C ) G M 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离分析, 共鉴定出9 种化合物。 8 其中主要成分为樟脑与
卜 芳樟醇(4 %) 2. 柳 、按油醇(5 2%) 一 1.3 、。 7 松油醇(1 以% 、石竹烯 1. ) 2

索氏法提取香樟精油的研究

索氏法提取香樟精油的研究

索氏法提取香樟精油的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以香樟叶为原料,利用索式提取方法研究香樟精油提取工艺。

探讨了溶剂种类、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香樟叶中精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

结果表明:无水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8∶1,提取温度70 ℃,提取时间90 min。

在此条件下,香樟叶的出油率达3.661%。

关键词:香樟叶精油索氏法香樟,别名樟树、芳樟,属樟科樟属,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以台湾为最多[1]。

樟树的叶、枝、根、茎、花、果都富含芳香油,是提炼天然香料的优良树种。

提取香樟油时,可以从树蔸、树枝、树干、树叶和樟树籽中提取[2,3]。

提取香樟油的方法很多,有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浸提取法、索氏提取法、回流冷凝提取法等[4]。

本文采用索氏提取法应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得出其最佳的提取条件,系统地探讨利用索氏提取技术提取香樟叶精油的工艺,并确定最佳提取条件。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香樟叶:采于厦门理工学院校园。

主要试剂:无水乙醇、石油醚(沸程60 ℃~90 ℃),丙酮,环己烷,均为AR。

主要仪器:索式提取器,恒温浴锅,鼓风干燥箱等。

1.2 工艺流程烘干→粉碎→索式提取→过滤→溶剂蒸馏→烘干至恒重→称量计算。

1.3 单因素试验将10 g纯种芳樟叶加入提取溶剂中,采用索式提取法研究溶剂类型、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条件对香樟叶出油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提取参数。

1.4 正交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3个因素作为考察对象,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其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1。

2 结果与讨论2.1 溶剂类型对香樟精油提取率的影响料液比为8∶1,提取时间为60 min,提取温度为60 ℃,考察不同溶剂对香樟精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见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四种溶剂对香樟精油的提取率从大到小排列为:无水乙醇&gt;石油醚&gt;环己烷&gt;丙酮。

樟树叶挥发性成分研究

樟树叶挥发性成分研究

广西植物Guihaia 31(1):139-1422011年1月 DOI:10.3969/j.issn.1000 3142.2011.01.029樟树叶挥发性成分研究吴学文*,熊 艳,游奎一(湘潭大学化工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摘 要:通过GC/MS方法,对湖南樟树嫩叶、老叶以及枯叶挥发油的成分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鉴定了其中含量占95%以上的31个化合物。

结果表明:嫩叶中以Copaene(28.55%)、石竹烯(25.81%)和 石竹烯(12.69%)为主要成分;老叶挥发油以芳樟醇含量最高(78.30%);枯叶挥发油主含石竹烯(38.64%)、芳樟醇(19.36%)、L 樟脑(18.69%)和 石竹烯(17.66%)。

三种挥发油均有抗氧化能力,清除A BTS自由基能力大小依次为:老叶>枯叶>嫩叶;脂质体系清除能力大小依次是:枯叶>老叶>嫩叶。

关键词:香樟;挥发油;GC/M S;枯叶;老叶;嫩叶;抗氧化中图分类号:Q94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3142(2011)01 0139 04Essential oils from the leaves ofCinnamomum camphoraWU Xue Wen*,XIONG Yan,YOU Kui Yi(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 g,X 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411105,China) Abstr act:In this paper,the phyto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s from young leaves,olde r leaves and dead leaves of Cinnamo mum camphora w ere examine d,which resulted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31c ompounds representing 95%of the essential oils.Linalool(68.51%),the main c omponents identified in the oil of young leave s were Copaene(28.55%),Caryophylle ne(25.81%)and alpha Caryophyllen(12.69%);the dominant compone nt in the essential oilof older le aves w as Linalool(78.30%).Caryophyllene(38.64%),Linalool(19.36%),L ca mphor(18.69%)and al pha Pine ne(17.66%)w ere the major components in the essential oil of the dead flow ers.T he antioxidant potency of three essential oil from C.camphora w ere investigated by employing tw o e stablished in vitro systems,such as ABTS+ and Lipid Peroxides(LPO).All the thre e essent ial oils significantly show ed ability of trapping free radic als,and thereby inhibition of lipid peroxidation.T he orders of scavenging activity of different esse ntial oils were,free radic als: older leaves>dead lea ves>young le aves;lipid peroxidation:dead leaves>olde r leave s>young leave s.Ke y word s:Cinnamomum camphora;essent ial oil;GC/MS;dead leaves;older leaves;young leave s;antioxidant樟树(Cinnamomum camp hor a)是我国特产的珍贵经济树种,分布于台湾及华东南部等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中国森林编辑委员会,2000)。

芳樟型樟树果挥发油成分研究

芳樟型樟树果挥发油成分研究

芳樟型樟树果挥发油成分研究邱米;覃子海;关继华;黎贵卿;苏骊华【摘要】To analysis the seeds of Cinnamomum camphora var.linaloofera Fuj ita,the essential oil from different maturation stages seeds were extracted,an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the contents of these ensstential oil by GC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ion rates were little different between the seeds at different matu-raration stages,but the essential oil from seed and leaf was different,that showed there was a large variation between the plant individual.%以优选出来的芳樟型樟树为调查对象,采其不同成熟度的樟树果进行挥发油提取,利用气相色谱法(GC)分析和测定樟树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樟树果的成熟程度不同,其提取率相差不大。

但是樟树果的挥发油化学型有与叶油一致的也有不同的,说明樟树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变异性。

【期刊名称】《广西植物》【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4页(P887-890)【关键词】芳樟型樟树;挥发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作者】邱米;覃子海;关继华;黎贵卿;苏骊华【作者单位】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南宁 530002;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南宁530002;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南宁 530002;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南宁 530002;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南宁 5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3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常绿乔木,高20~30 m,是樟科属的常绿乔木植物中经济价值最大的树种之一。

油樟精油的高效分离及剩余物多级利用的研究

油樟精油的高效分离及剩余物多级利用的研究

油樟精油的高效分离及剩余物多级利用的研究油樟叶片中富含精油,因此其在四川宜宾地区被当作经济树种广泛种植。

现今,油樟叶精油的分离主要采用的是传统水蒸馏法,该法具有耗时、耗能以及效率低等缺点。

对油樟资源的利用也主要是集中在精油中主要组分桉叶油素(含量高达60%以上)上,其他成分较少涉及。

因此,本研究以油樟叶片为原料,建立了油樟叶资源的多级利用工艺路线。

采用无溶剂微波提取法提取油樟精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原料处理量为100 kg/h的连续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精油产业化设备并进行了油樟精油提取放大试验;采用熔融结晶法及精馏法分离油樟精油中的主要单体组分;研究油樟精油及其主要组分(桉叶油素、α-萜品醇以及桧烯)对能够引起干腐病、根腐病以及恶苗病等植物病害的三个镰刀菌致病菌株(拟枝孢镰孢、燕麦镰刀菌以及黄色镰刀菌)抑制活性。

脱油油樟叶进一步提取获得到油樟原花色素,采用液相色谱-质联用技术(LC-MS/MS)对油樟原花色素的酸降解产物进行鉴定以分析原花色素的化学结构,将得到的油樟原花色素分级为低聚部分和高聚部分,评价了低聚原花色素对抑制消化酶活性。

超声辅助反溶剂微粉化法用于制备高聚原花色素纳米颗粒并对微粒的理化性质加以表征,分析了高聚原花色素微粉化处理前后体外抗氧化活性;油樟叶二次提取剩余物制备得到磺化炭,对油樟磺化炭结构及催化活性加以分析。

响应面法优化得出无溶剂微波法提取油樟精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油樟叶片的含水率为62%,微波辅助时间为19 min以及辐照功率为420 W。

在上述条件下,油樟精油提取率为52.08 ± 2.15 mg/g。

分析无溶剂微波法以及传统水蒸馏法的提取动力学过程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发现将微波辐照作用运用于油樟精油的提取过程具有高效、省时、节能及环境友好等优点。

设计出中试级连续式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装置提取油樟精油,获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气相色谱法分析油樟精油的组成,得出通过无溶剂微波法和连续式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获得的油樟精油组成相同且各组分百分含量差异较小。

樟芝挥发油的提取及其GC-MS分析与抑菌作用的研究

樟芝挥发油的提取及其GC-MS分析与抑菌作用的研究

培养 箱 中培养 , 培养 至 空 白对 照 组 的 菌 落 布满 整 个 培养 皿 , 测量各 药物浓 度 的菌 落直 径 。⑤ 菌 落直 径
的测量 。每个 菌 落按 十字 交 叉 法 测 量 2次 , 以其 平
由本校 生命 科学 学 院微生 物教研 室 和食 品科学 学 院
微生 物教 研室 提供 。 供 试样 品 : 芝挥 发油 。 樟 仪 器与 药 品 :9 3 -80气质 联用 仪 ( 国 A — 57 N69 美 g i n 公 司 ) D — 一0 lt e 、 SY 5 L型发酵 罐 ( 江 达森发 酵设 备 镇
载气 H , e 纯度 为 9 . 9% , 速 1 3mI i; 流 99 流 . Mm n 分
2 结 果 与分 析
2 1 挥发 油的红外 光谱特 征 .
进, 经卫 星搭 载后 选育并 保藏 。
供试 菌株 : 苹果 腐 烂 病 菌 ( a am l 、 萄 黑 Vl ai 葡 s )
物中分布极广。本实验用萃取的方法提取了樟芝中 的挥 发油 成 分 并 用 气 相 色 谱 一 质谱 ( CMS 联 用 G — )
收 稿 日 期 :0 1— 1—2 21 0 5
菌 ( xhr hacl 、 门 氏菌 ( am nl ne t E cei i oi 沙 c ) S l oe a et i. l ri
3期

刚等 : 樟芝挥发油的提取及其 G . S 析与抑菌作用的研究 EM 分
如 ) 四 联 球 菌 ( c ccu t g n s 以 上 菌 株 均 、 Mi oocstr eu ) r ea
t se e t F ̄ru o sp r m n S d i m x y o u a d. m∞ ∞ 蛔 由 h d g e ts n i v t o t e v ltl i. a r a e st i t h o aie ol i y

《香樟精油的提取》的实验设计..

《香樟精油的提取》的实验设计..

《香樟精油的提取》的实验设计一、实验背景香料是一种能被嗅感嗅出气味和被味感品出香味的物质,是用以调制香精的原料。

植物性天然香料也称植物性精油(essential oil),是由植物的花、叶、茎、根和果实,或者树木的叶、木质、树皮和树根中提取的易挥发芳香组分的混合物。

香料的发展历史悠久,从黄帝神农氏时代人们采集树皮、草根作为医药用品来驱疫避秽开始,现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起初人们把这些有香味的物质作为敬神拜福,清净身心之用,也用于祭祀和丧葬方面,后逐渐用于饮食、装饰和美容。

大约在8-10世纪,人们已经知道用蒸馏法分离香料。

1370年第一种用乙醇提取的香水—匈牙利水(Eaudela Reimed Hongarie)出现了,开始只是从迷迭香中蒸馏制得,其后才逐渐从薰衣草等植物中制得。

自1420年,人们开始在蒸馏中采用蛇形冷凝器后,精油提取发展迅速,法国的格拉斯(Grasse)因生产花油和香水,而成为世界著名的天然香料(特别是香花)的生产基地。

此后各地逐步采用蒸馏提取精油,同时从柑桔树的花、果实及叶中提取精油,这样就从香料植物固体转变成液体,提取了植物中的精油,这是划时代的进展。

18世纪后,天然香料的提取方法也随着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当时除了水蒸气蒸馏法外,天然香料还可以通过减压分馏和水蒸气蒸馏的方法而得到提纯和单离,然后单离物再通过化学合成方法获得新香料,这样单离合成香料就在19世纪下半时期诞生了。

那时,挥发性溶剂浸提法也开始应用。

其后,天然香料制造者开始用手工压榨提取精油,进而再发展到用机器进行冷榨、冷磨方法来提取一些精油,使得许多精油的品质得到大大改善,这为饮料、食品的加香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

随着天然香料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香料工业急剧发展,天然香料提取技术也得到不断改进。

如今,植物芳香油广泛地应用于轻工、化妆品、饮料和食品制造等方面。

在本课题中,我们将了解提取植物芳香油的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装置,从香樟中提取芳香油。

樟树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研究

樟树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研究
度 O98gI 。 .58/I l l
比例分别设为 A B CD4 因素 , 因素设计 3 、、、 个 每个 个水平 。
实验 的因素水平见表 1正交试验及其结果见表 2 , 。
表1 因素水平表
22 挥发油 8 D包舍物的制备 . ~C

16 ・ 4
中国中医药科技 2 1 年 3月第 l 卷第 2 M r2 1 o.7 N . 00 7 期 a. 0 V 11 o2 0
樟 树 叶挥 发油 』一环糊 精 包合 工 艺 的研 究 * 3
张炯炯 李功华 徐建泓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 ・ 州 305 浙 江省人 民医院・ 州 30 1) ‘ 杭 103 杭 104 摘 要 目的 : 究应 用 8 研 一环糊精 包合樟树 叶挥发 油的最佳 工艺。方法 : 用超声波 法对樟树 叶挥发 油 进行 8 一环糊精 包合 ; 通过正交设计优选最佳 的包合工 艺; 蒸气蒸馏 法提取 包合物挥发 油, 水 薄层 色谱 法
挥发油包合率 = 包合物中实际含有挥发油的量()挥 [ g/ 发油加入量() 挥发 油空 白回收率 ] 1 %。 gX ×0 0
综合评分 =包合物收取率评分 +挥发油收取率评分。 在综 合评 分 中, 挥发 油包合率 权重 系数定 为 07 包合 ., 物收取率权重系数定为 03 .。
1 材料 . 2
樟树叶挥发油 : 自制 ; 一 p 环糊 精( — D : B C )上海
伯奥生物科 技有 限 公 司, 号 :8 77 硅 胶 G—C 批 000 ; MC薄层
板: 青岛海洋化工厂分厂 ; 所用试 剂均 为分析纯。
2 方 法与结果 2 1 樟树 叶O8 0 ~ 4
这将有利于樟树叶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 有利于满 足人

梅州香樟挥发油成分及其脂质体凝胶的制备

梅州香樟挥发油成分及其脂质体凝胶的制备
新鲜香樟树叶(梅州产);右旋龙脑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 生物制品鉴定所);卵磷脂(HSPC)(上海艾韦特医药科技有限 公司);胆固醇(CHS)(上海艾韦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羧甲基 纤维素钠(北京贝丽莱日用化工厂)蒸馏水。
2 方法 2.1 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梅州香樟挥发油[5]
采集新鲜梅州香樟树叶粉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 油。称取 180g新鲜梅州香樟树叶,水蒸气蒸馏 3.5h,收集馏出 物后,加入过量无水硫酸钠并充分振荡,静置 20min。使用循环 水式真空泵抽滤装置对混合物进行抽滤,得不含水分透明液体 置于蒸发皿中,待 溶 剂 挥 发 即 得 晶 体。 称 量,计 算 挥 发 油 的 得 率。
2.2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香樟挥发油成分
取 2.1项下香樟挥发油溶解于适量正己烷,采用 GC-MS 分析其求 出各化合物的峰面积相对含量。
2.3 香樟挥发油脂质体凝胶的制备[7]
2.3.1 香樟挥发油脂质体的制备[8-9] 精密称取氢化大豆磷脂 40mg,胆固醇 6.6mg,梅州香樟挥 发油 5.35mg至 250mL茄形烧瓶中,加入 13mL的氯仿,将烧瓶 置于 50℃的超声仪中溶解 3min后置于常温 40℃真空 120r· min-1的旋转蒸发仪中旋转蒸发 1h使之均匀成膜。成膜后加入 5mL的 PBS缓冲溶液,继续水化 30min,再将烧瓶置于 50℃的超 声仪中分散 5min,静置冷却后定容至 5mL,0.45μm微孔滤膜过 滤,即得香樟提挥发油脂质体。 2.3.2 香樟挥发油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10] 2.3.2.1 气相色谱条件
1 仪器与试药
RE-5298旋转蒸发仪 (上海亚容生化仪器厂);SHZ-D (Ⅲ)循环水真空泵(上海东玺制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舜宇 恒平 FA2104S电子天平(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明 澈 -D24UV纯水系统;安捷伦 6820-气相色谱仪(长沙科美分 析仪器有限公司);粒经分析仪(美国产);5973N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仪(美国 Aglient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樟树挥发油的提取及包合物制备与鉴定研究作者:彭颖欧阳婷颜红等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4年第06期摘要:目的比较湖南樟树老叶、嫩叶、落叶、籽中挥发油含量差异,制备樟树挥发油的β-环瑚精包合物并对其进行鉴定。

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对研磨法、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进行比较,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研磨法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通过薄层色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

结果6-7月的样本中,樟树挥发油的平均得率分别为老叶1.58%、嫩叶1.52%、落叶0.84%、籽1.39%。

优选的包合方法为研磨法,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瑚精与挥发油的投料比为10∶1,加4倍量水,研磨2 h。

樟树挥发油包合前后的薄层色谱、紫外可见吸收图谱均无差异;包合物、β-环瑚精、挥发油、β-环瑚精与油物理混合物的热分析图谱有显著差异。

结论樟树挥发油的含量以老叶较高;本试验优选的包合工艺合理、稳定。

关键词:樟树;挥发油;β-环瑚精包合物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6.027中图分类号:R2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6-0086-03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ntent of volatile oil from old leaves, tender leaves, fallen leaves and seeds of cinnamomum camphora tree in Hunan, China. To prepare and identify the volati le oil of its β-cycoldextrin inclusion compound. Methods The 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by water-steam distillation. With inclusion rate as the index, trituration method, saturated water solution method and ultrasound method were compare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orthogonal test. The inclusion compound was identified by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ultraviolet visible spectrum (UV-Vis)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Results From June to July, the average content of volatile oil extracted from old leaves, tender leaves,fallen leaves and seeds were 1.58%, 1.52%, 0.84% and 1.39%, respectively. The optimum preparation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the ratio of β-cyclodextrin and volatile oil was 10∶1, the adding water was 4 times and inclusing time was 2 h. Before and after inclusion, the spectrum of TLC and UV-Vis of volatile oil showed no obvious change. The DSC of inclusion compound,β-cycoldextrin, volatile oil and the mixtur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 The amount of the volatile oil from old leaves is high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 of inclusion is stable and reasonable.Key words:camphor tree;volatile oil;β-cyclodextrin inclusion樟树Cinnanonum camphora为樟科常绿乔木,在我国资源丰富。

中医学认为樟木有祛风湿、行气血、利关节之作用,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心腹胀痛、脚气、痛风、疥癣、跌打损伤等症[1]。

樟树叶、籽、根、枝均含有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樟脑、芳樟醇、桉油醇、α-松油醇、石竹烯、α-石竹烯、柠檬醛、α-水芹烯、α-蒎烯等[2],是医药、化工、食品、香料等领域的重要原料,应用前景广阔。

樟树油具有挥发性,不易存储,为进一步探索樟树的经济价值,提高樟树油的稳定性,本试验对樟树老叶、嫩叶、落叶、籽的总挥发油含量进行比较,采用β-(β-CD)环糊精包合技术对樟树挥发油进行包合,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条件,并用差示热分析法、紫外吸收光谱法、薄层色谱法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

1 仪器与试药NETZSCH STH 449F3热分析仪(德国耐驰仪器公司),TU-190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DF-101S集热式恒温磁力搅拌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SK3300H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科导超声仪有限公司),6050型真空干燥箱(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AR11401C型电子天平(奥豪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挥发油测定器(上海玻璃仪器厂)。

樟树老叶(樟树枝上前一年长出的树叶,墨绿色)、嫩叶(樟树枝上当年刚长出的新叶,翠绿色)、落叶(刚掉落到地上的树叶,红中带黄色)、籽(樟树枝上当年长出的籽,墨绿色)于2013年6-7月采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含浦校区内,原植物经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鉴定教研室鉴定为樟树Cinnanonum camphora。

β-CD,百赛勤化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石油醚、无水乙醇、醋酸乙酯、正己烷、氯仿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2.1 樟树挥发油的提取称取新采集的樟树老叶、嫩叶、落叶、籽各200 g,剪碎成粗块,分别置于30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倍水,浸泡0.5 h,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ⅩD项下挥发油测定法甲法进行试验,提取5 h,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后,即得樟树老叶、嫩叶、落叶、籽挥发油,读取体积并称重,计算樟树老叶、嫩叶、落叶、籽的总挥发油含量,结果见表1。

可见,不同部位、不同种类树叶的樟树总挥发油得率有一定差异,老叶>嫩叶>籽>落叶。

2.2 樟树挥发油的包合及其工艺优选2.2.1 包合物不同制备方法比较以樟树老叶中提取的挥发油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研磨法、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3种方法的包合效果[3]。

①研磨法:取β-CD 6 g,加4倍量蒸馏水研匀后,缓缓滴加1 mL挥发油(用无水乙醇预先配成50%溶液),手工研磨3 h至成糊状,抽滤,包合物用石油醚冲洗3次(每次10 mL), 40 ℃真空干燥5 h,得干包合物,备用。

②饱和水溶液法:取β-CD 6 g,加蒸馏水150 mL,搅拌溶解,温度控制在40 ℃,使成饱和溶液,置恒温磁力搅拌器上,缓缓滴加1 mL挥发油(用无水乙醇预先配成50%溶液),恒温搅拌3 h,冷却至室温,放入冰箱冷藏24 h,抽滤,包合物用石油醚冲洗3次(每次10 mL),以下操作同上。

③超声法:取β-CD 6 g,加蒸馏水150 mL,超声使混合均匀,在超声过程中逐滴加入1 mL挥发油(用无水乙醇预先配成50%溶液),超声3 h,温度控制在40 ℃,取出,冷藏24 h,抽滤,包合物用石油醚冲洗3次(每次10 mL),以下操作同上。

2.2.2 挥发油空白回收率测定精密量取挥发油1 mL,置500 mL圆底烧瓶中,加150 mL蒸馏水,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ⅩD项下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测定,测得挥发油空白回收率为90%。

2.2.3 包合物挥发油回收率测定取一定量β-环糊精包合物置500 mL圆底烧瓶内,加150 mL蒸馏水加热溶解,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ⅩD项下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提取挥发油。

3种制备方法制得的β-CD包合物各平行做3份,计算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率(%)=包合物中实际含油量÷(投油量×空白回收率)×100%],以包合率为指标,比较3种包合方法,结果表明研磨法的包合率明显高于饱和水溶液法和超声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3组数据进行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显示研磨法与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与超声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2.4 正交试验优选包合工艺条件根据以上试验结果,选择研磨法制备樟树挥发油包合物,采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以挥发油的包合率为评价指标,对研磨法包合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因素水平见表3,试验结果见表4,方差分析见表5。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挥发油包合率的因素大小顺序为A>C>B,A、C因素有统计学意义。

直观分析,以A3B2C2包合工艺为佳,即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投料比为10∶1,加4倍量水,研磨2 h。

按此工艺进行验证实验,3次试验的包合率分别为95.70%、96.13%、97.15%,平均包合率96.33%。

2.3 包合物的鉴定2.3.1 包合物薄层色谱检验取直接从樟树老叶中提取的未包合挥发油5滴,加入1 mL无水乙醇中制成包合前样品溶液;取从包合物中提取的挥发油5滴,加入1 mL无水乙醇中制成包合后样品溶液;取β-CD 0.1 g加入1 mL无水乙醇,振摇5 min,滤过,制成样品;将β-CD包合物0.1 g加入1 mL无水乙醇,振摇5 min,滤过,制成样品。

吸取上述4种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薄层板(105 ℃活化1 h),以醋酸乙酯-正已烷-氯仿(1∶11∶3)为展开剂展开,用5%香草醛浓硫酸喷雾显色。

结果显示包合前后挥发油斑点完全一致,说明包合前后挥发油主要成分无明显差异,在挥发油的斑点对应处,β-CD与β-CD包合物未见斑点,说明挥发油经包合已形成包合物。

2.3.2 挥发油包合前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验取少量樟树挥发油、从包合物中回收的樟树挥发油溶于乙醇,置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在180~800 nm范围内扫描,测定吸光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