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课件湘教版必修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课件湘教版必修


与下垫面状
(等压线疏则小, 大,随纬度升高

况有关
密则大)
而增大
2.等压线图的判读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等 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气压场 的类型、风向和风力以及锋面气旋等是高考等压线图判读题 最主要的考查内容。
(1)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判断气压系统(如下 图,单位:百帕):
A.N 地缺少含煤岩层⑤,说明该地古气候不适合森林的 生长
B.从构造上看,该地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C.①~⑥岩层的新老顺序是由老到新 D.N 地缺失③、⑤岩层,可能该沉积时代 N 地处于上升 过程
答案:D
解析:沉积地层一般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因 此①~⑥岩层的新老顺序是由新到老。油气往往储存于背斜 构造,而此地为断层,不可能有油气资源。煤层⑤及地层③ 在 N 地缺失,可能是相应地质历史时期 N 地处于上升阶段, 无法接受沉积造成的。
气压 特征
系统 高压 等压线闭合,数值 中心 中高周低 低压 等压线闭合,数值 中心 中低周高 高压 高气压延伸出来的 脊 狭长区域
低压 低气压延伸出来的 槽 狭长区域
注意点
最外一条封闭等压线以内是高 压中心或低压中心的范围
高压脊控制地区与高压中心天 气状况相近 低压槽往往与锋面结合在一 起,其控制地区与低压中心一 样以阴雨天气为主
(2012·山东烟台一模)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11年1月 4日14时和5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读图完成 (1)~(2)题。
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理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
(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如图中①、②、③、④处的风向所示)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7讲:大气的受热过程》配套练习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7讲:大气的受热过程》配套练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练习小题狂练第7讲:大气的受热过程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

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1.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B.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加2.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2019年国庆节上映的电影《中国机长》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由重庆飞往拉萨,在起飞半小时后、飞行高度9 800米时突发事故,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副机长曾半个身子被吸出机外,后经机组人员齐心协力,最后所有人和飞机都安全返航,机长刘传健创造了比“萨利机长”更伟大的航空奇迹。

下图是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3.影片中航班返航过程中遇雷暴云,剧烈颠簸,此时飞机所处大气分层为( )A.甲B.乙C.丙D.丁4.航班突发事故时机上人员面临的危险不包括( )A.低温B.强风C.辐射D.缺氧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5.对流层大气热量直接来源于( )A.①B.③C.⑤D.⑥6.图中辐射波长类似的组合是(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7.雾霾的出现可能导致(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增强D.⑤增强2020年11月17日至18日,山东省德州市出现降温、降水天气。

农业专家表示,这次降水对冬小麦生长较为有利,但对部分旺长的麦田来说,要注意防止冻害发生。

上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8.德州出现冻害的原因是(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9.为了减少冻害带来的危害,德州的农民采用了熏烟的方法,其原理是( )A.增强①B.增强②C.增强③D.增强④10.浓雾出现时(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

11..此时天气最可能是( )A.晴朗、无风 B.阴雨、无风C.晴朗、大风 D.阴雨、大风12..图示大气现象()A.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B.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C.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D.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扩散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某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练7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2111354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练7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2111354

课练7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双基达标-、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F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 •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A. ①减少B .②增加C.③增加D .④减少2. 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A. 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B. 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C. 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D. 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答案:1.B 2.D解析:第1题,CO等温室气体主要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以长波辐射为主,温室气体增加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加强。

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云雾少,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近地面气温高;晚上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某季节高空一等压面空间分布示意图。

读图,利用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 据图判断,甲地此时近地面的风向最可能为()A. 东南B .西北C.东北D .西南4. 若用此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则此季节()A. 开普敦温和多雨B. 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C. 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快大气糊射②噪收1〜2题。

D. 太行山霜叶红于二月花答案:3.B 4.C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相关知识。

读图,图中35°S对应的高空是低压,说明近地面是高压。

甲地位于高压的南部边缘,根据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可知甲地风向为西北风。

第4题,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由上题可知,35°S 对应的近地面是高压,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二分日时,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S纬线附近,说明此时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为南半球夏季。

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是冬季。

开普敦夏季干燥少雨,A 错。

华北平原冬小麦春季返青,B错。

南极是极昼时期,冰川融化速度快,C对。

此时太行山为冬季,D项描述的为秋季,D错。

河谷地带一般水分充足,植被繁茂,可是在西藏东部的昌都(31.13 ° N,97.8 ° E)地区,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大多峡谷却是干旱少雨的“干热河谷”,其河谷中可看到生长茁壮的仙人掌,森林则分布在山顶,形成倒置的垂直植被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2.3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水平运动规范特训 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2.3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水平运动规范特训 湘教版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水平运动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由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 ℃,黑夜时低至-183 ℃。

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规律。

下左图为“玉兔号”月球车沉睡了一个月夜后首次醒来。

专家这样形容它: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腹中“秘器”多。

“玉兔号”月球车使命大、本领强。

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提到的“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对应上右图中的( )A.①B.⑦C.③D.⑤答案 B解析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以“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应为⑦。

选B。

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 )A.①强,②强B.②强,③弱C.④强,⑤强D.①强,③弱答案 D解析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而夜晚地面辐射强,没有大气逆辐射,气温低。

选D。

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图,回答3~5题。

3.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①城市建筑规模扩大,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交换难度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 x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B解析城市建筑规模扩大,降低了风速,增加与郊区热量交换的难度,故①说法错误。

选B。

4.有关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是温带地区B.热岛效应≥1.0 ℃城市比例高原区最高,说明高原区产生热岛效应的城市最多C.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高原区D.1月份温带地区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强与生活采暖无关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是高原区,故A错;热岛效应≥1.0 ℃城市比例高原区最高,不能说明高原区产生热岛效应的城市最多,我国高原区城市数量相对较少,故B错;1月份我国为冬季,温带地区和高原区需要采暖,热岛效应较强,故D错误;读图可知,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高原区。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7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检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7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检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选择题(2019 •济南模拟)地理研究团队调研某山脉时,绘制的该山脉沿39°N山体内外10 C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图a)及沿39°N的地形剖面图(图b)。

据此回答1〜2题。

1. 比较图b中甲、乙两地的气温()A.T甲>T乙B. T甲<T乙C.T甲=T乙D.无法判断2. 图b中甲、乙两地的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甲地大气削弱作用强B. 甲地吸收地面辐射多C. 乙地大气保温作用较弱D. 乙地气温垂直递减率较高解析:第1题,读图a可知,10 C等温线在落基山内部分布海拔较两侧高;根据图b, 甲和乙两地海拔相同,但甲位于落基山内部、乙位于山脉外部,则甲气温要高于乙。

第2题,图示甲、乙两地海拔相同,但甲距离山体(近地面)较近、乙距离山体较远,而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故甲地吸收的地面辐射多于乙地,从而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答案:1.A 2.B(2019 •佛山模拟)某考察团队为了研究湖泊的局地气候效应,对我国某大型水库进行了湖陆风的观测。

该人工水库三面环山,特殊的地形条件使水库附近还受到山谷风的叠加影响。

下图为8月16日15时该水库附近的气温分布图(单位:C)。

读图回答3〜5题。

D.西南风5•考察发现,此时库区的局地风速北侧大于南侧,其主要原因是 ( )A. 水库北侧的气温差异较大B. 水库南侧,陆风与山风方向相反C. 水库南侧的地表植被茂盛D. 水库北侧,湖风与谷风方向一致解析:第3题,图示西南部等温线最稀疏,则地势起伏最小。

第4题,水库库区气温低而气压高,P 地受湖风影响而吹东北风。

第 5题,白天山谷为谷风,此时水库周边吹湖风;水库北侧等温线稠密,说明为山地地形,此时谷风与湖风方向一致而相互叠加使风速加大; 而南侧等温线稀疏,说明没有山地,则只有湖风;故北侧风速大于南侧。

答案:3.C4.A5.D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第7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1.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垂直分层气温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活动最密切平流层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影响(1)两大过程①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2)两大作用①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②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①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②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

③气象因素:大气状况不同,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也不同。

3.热力环流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2)热力环流的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形成:要抓住“一个过程、两种方向、两个关系”。

①一个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②两种气流运动方向a.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b.水平运动——从高压指向低压。

③两个关系a.温压关系:下垫面热低压、冷高压。

b.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4.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判断图中A、B、C分别代表的力及其对风的影响A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和风速。

B是摩擦力,影响风向和风速。

C是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

(2)甲、乙、丙三条等压线气压大小关系是甲>乙>丙,判断理由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丙。

(3)图示地区位于北(填“南”或“北”)半球,判断理由是风向向右偏转。

图中的风是近地面(填“高空”或“近地面”)风,判断理由是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七)一、选择题读鄱阳湖周边德安气象观测站和鄱阳气象观测站年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图(正距平为西风,负距平为东风),回答1~3题。

1.有关两气象观测站风向的判读正确的是( )①德安气象观测站8—19时吹西风②德安气象观测站19时—次日8时吹西风③鄱阳气象观测站11—21时吹东风④鄱阳气象观测站21时—次日11时吹东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造成两气象观测站昼夜风向变化的原因是( )A.湖陆的面积差异B.湖陆的湿度差异C.湖陆的海拔差异D.湖陆的热力差异3.白天,自德安气象观测站至鄱阳气象观测站作等压面图,下列正确的是( )1.D 2.D 3.C [第1题,据图可知,德安气象观测站8—19时主要吹东风,19时—次日8时吹西风;鄱阳气象观测站11—21时吹西风,21时—次日11时吹东风。

第2题,两地昼夜风向变化是由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第3题,白天,陆地增温快,近地面为低压;湖泊增温慢,湖面附近为高压。

高压等压面上凸,低压等压面下凹,高空等压面弯曲状态与近地面相反。

](2019·山西名校第三次联考)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含有硫黄粉的石灰水)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这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安全越冬。

近日,某市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道路、景区、游园等地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涂白高度统一控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

据此完成4~5题。

4.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目的是( )①起到一定美化作用②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③吸收声波,消除噪声④杀菌、杀虫、防病虫害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5.图中树木涂白的作用是( )A.使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减小,减少树皮开裂B.使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C.有效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D.增加树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减小冻害发生的概率4.C 5.A [第4题,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石灰和硫黄,可以起到杀菌、杀虫和防冻害的作用;从材料中可看出涂白可起到美化作用;行道树涂白不能吸收声波,也不能消除噪声。

高考地理复习第七讲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考地理复习第七讲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考地理复习第七讲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是地球的外包层,与地球的表面相接触,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大气的垂直分层是指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点,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等四层。

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的一层大气,大气中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平流层是对流层之上的一层大气,这一层的特点是温度基本保持恒定;中间层在平流层之上,温度逐渐升高,最后进入热层,温度逐渐增加。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地球受到的太阳辐射有密切关系。

太阳辐射主要有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三种类型,其中可见光的辐射强度最大,红外线其次,紫外线最小。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太阳辐射的特点有关,可见光主要被地表吸收和反射,红外线则主要被大气吸收,而紫外线主要通过大气层到达地表。

由于太阳辐射不同波长的特点,大气在不同的高度上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也会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是大气中温度随着高度逐渐减小的层次,主要是因为太阳辐射的热量被地表吸收,地表加热后向上传导,使得对流层逐渐变暖。

大气的水平运动也会导致温度变化,水汽的凝结和蒸发过程也会影响温度的分布。

由于大气在对流层中的空气温度变化较大,所以会形成气象现象,如风、云、降水等。

在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太阳辐射主要被地表吸收,使地表温度升高。

随着地表温度的升高,地表上的空气也会受热而变热,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空气变热后密度减小,被更冷的空气抬升。

在抬升的过程中,空气逐渐降温,达到饱和时,水汽会凝结成水滴形成云,如果云内的水滴继续增长,就会形成降水。

同时,在抬升过程中,空气的压强减小,使空气的密度减小,形成上升气流。

大气的对流运动会导致热量的垂直运动,从而形成垂直的热对流循环。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对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气的垂直分层决定了热量和水汽在大气中的垂直传播方式,影响了气候和气象现象的形成。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7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湘教版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7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湘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7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一、选择题(2019·株洲检测)由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 ℃,黑夜时低至-183 ℃。

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

专家这样形容它: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腹中“秘器多”。

据此回答1~2题。

a “玉兔号”月球车1.材料中提到的“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对应图b中的( )A.①B.③C.⑤D.⑦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超过300 ℃,主要原因是其表面( )A.①强,②强B.②强,③弱C.④强,⑤强D.①强,③弱1.D 2.D[第1题,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不会有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应是未被削弱的太阳辐射,对应图中的⑦。

第2题,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月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多,①强;而夜晚月球表面辐射强,没有大气逆辐射,③弱,也就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因此昼夜温差大。

]城区气温比周边郊区高的现象被称为城市热岛效应,其强度受下垫面、人类活动、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

城区与郊区的植被覆盖率差异越大,白天城市热岛效应强度越大。

下图示意我国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全国总体白天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的季节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造成我国夏季白天城市热岛效应强度较夜间大的重要原因是郊区( )A.植被覆盖率高,升温慢B.植被覆盖率低,降温快C.植被覆盖率高,降温慢D.植被覆盖率低,升温快4.受雾霾天气影响,我国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明显增大的时段是( )A.夏季白天B.冬季白天C.夏季夜晚D.冬季夜晚5.图中丁表示( )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干旱(半干旱)地区D.全国总体3.A 4.D 5.C[第3题,郊区植被覆盖率高,受其调节作用,夏季白天郊区升温较城区慢,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大,因此夏季白天城市热岛效应强度较夜间大。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湘教版通用)一轮复习练习:课后限时集训7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湘教版通用)一轮复习练习:课后限时集训7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后限时集训(七)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257页)一、选择题(2018·丰台模拟)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

读图,完成下题。

【:92040031】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主要是因为此时() A.①强B.②弱C.③弱D.④强D[“秋阴”“雨声”说明为阴雨天气,云量大,大气逆辐射强,近地面气温高,故霜来得晚些。

](2018·甘肃天水一中测试)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某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下图,回答2~3题。

2.冬季白天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原理()A.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B.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C.室内空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D.不同物体的比热容差异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集热墙可能为白色B.乙气流为下降气流C.甲气流为冷气流,流出空气隔层D.丙气流为暖气流,流进空气隔层2.B 3.B[第2题,冬季白天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是利用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原理,室内地面的直接热源不是太阳辐射,而是集热墙的热辐射;室内空气的直接热源也是集热墙的热辐射。

第3题,白色吸热效果最差,黑色吸热效果好,所以集热墙可能为黑色;乙气流为下降气流;甲气流为冷气流,流入空气隔层;丙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

](2018·浙江温州中学测试)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

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

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

据此回答4~5题。

4.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A.汽车尾气排放量大B.沿线工业污染严重C.路面昼夜温差较大D.临近河湖与林草地5.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频率最大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4.C 5.C[第4题,高速公路是水泥地面,由于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在夜晚,地面不断地降温,使得近地面气温不断下降,形成逆温,最终导致团雾的形成。

2019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系列优质讲练第七讲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019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系列优质讲练第七讲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019最新】精选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系列优质讲练: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第七讲考点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识记一基础梳理]1. 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低纬度为17〜18 km,中纬度为10 12 km,高纬度为8〜9 km;2平流层的22〜27 km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

2.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填写下列内容。

(1) 能量来源①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欢迎下载②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B 地面辐射。

(2) 两大环节①地面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大气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 两大作用①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 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①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②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

③气象因素: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是始终存在的,并且白天大气逆辐射更强。

阳伞效应原理:悬浮在大气中的烟尘,一方面将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地面接收的太阳能减少;另一方面吸湿性的微尘又作为凝结核,促使周围水汽在它上面凝结,导致低云、雾增多。

这种现象类似于遮阳伞,因而称“阳伞效应” 。

热过程气的受大气的第七讲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精选【2019 最新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系列优质讲练:][ 理解—要点突破(1).解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时应注意三个方面 1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 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自近地面向上,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逐渐减少,因此近地面大 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空中的云量的多少、空气的洁 净度、干燥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 ■课后达标检测■■ ■选择题海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 24小时 为周期的地方性风。

下图为8月某日我国鄱阳湖湖口站和进贤站南北方向风速与年平均风速 逐时距平日变化曲线图(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 距平)。

据此完成1〜3题。

解析:第1题,8月份受湖水和陆地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鄱阳湖与周围陆地之间形成 呈现日变化的湖陆热力环流。

白天,鄱阳湖气温低、气压高,周围陆地气温高、气压低,因 此吹湖风。

湖口站 07: 00- 18 : 00风速为正距平的风为湖风, 负距平的风为陆风。

由此可见, 07 : 00左右由陆风向湖风转换,转换。

第2题,进贤站陆风在12: 00左右转换为湖风,湖风在 进贤站湖陆风转换的时间均比湖口站推迟。

第3题,读图可知, 离相当,但湖口站距离湖岸线更近些,热力性质差异更加显著,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风速更大。

答案:1.A 2.C 3.B(2018 •昆明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局部区域某日等压线图(单位:hPa )。

读图完成 4〜6题。

A. 陆风转湖风一 07: 00左右B. 湖风转陆风一 12: 00左右C.陆风转湖风一 18: 00左右 D.湖风转陆风一 20: 30左右 2. 与湖口站相比, 进贤站(1. )-0.3 -该日,湖口站的湖陆风转换及对应的时刻是 A. C. 3. A. C. 陆风转湖风提前 湖陆风转换均推迟 湖口站风速比进贤站稍大,其主要原因是 (湖口站纬度较高B.湖风转陆风提前 D.湖陆风转换均提前 B.湖口站距湖岸线较近 D.湖口站地表裸露严重18: 00-次日7: 00风速为 18: 00左右由湖风向陆风 20: 30左右转换为陆风,即湖口站和进贤站与主湖体距 因此徳安-0.1 - -0,2 - 16;00——湖I 」站凤速 —进幣站风速-Q4 __ I ______ | __ I __ | _____ 00 04:00 倘:皿 12:00Hit (m ■ s'1) 0.44.图示区域( )A. A 地比B 地云量少 C. A 地比B 地气压低 5.有关图示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地阴雨连绵 C. B 地天气晴朗6•该日图示区域内沿海地区发生概率最小的现象为 A. 雾霾 C.寒潮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B 地位于低压槽,有锋面天气存在,多阴雨天气,而 A 地位于高压脊附近,所以 A 地比B 地云量少;A 地等压线比B 地密集,所以 A 地比B 地风速大; A 地比B 地气压高;根据图中信息无法判断A B 两地的气温高低。

第 5题,读图可知,A地等压线平直,且位于高压脊附近,不可能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

A 地天气以晴朗为主,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 B 地位于低压槽,以阴雨天气为主;B 地吹偏北风。

第6题,读图可知,该日图示区域内沿海地区受锋面影响,常产生降水天气,所以 发生雾霾现象的概率最小。

答案:4.A5.B6.A下图示意某地某时刻天气系统, a 、b 、c 为等温面,①〜④为海平面等压线,等压距为 5 hPa 。

读图完成 7〜8题。

7.关于甲、乙两地的气压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 >乙,气压差为 10 hPaB. 甲 >乙,气压差为 15 hPaC. 甲 <乙,气压差为 15 hPaD. 甲 <乙,气压差为 20 hPa&下列能表示此刻甲、乙之间气象要素空间变化的是( )B. A 地比B 地风速小 D. A 地比B 地气温低B. A 地气温日较差较大 D. B 地吹偏南风 ( ) B.台风 D.风暴潮01旷600 m 500 m降水解析:第7题,甲处上空等温面上凸,说明比同海拔地区气温高,那么近地面的甲处应为低气压,故气压甲<乙;根据等压距为 5 hPa,可算出甲、乙之间的气压差为15 hPa,选G第8题,等压线密集程度从甲处向乙处越来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来越小,风力由强变弱,D 对;结合上题分析,等压线图中从甲至乙气压值应递增,A错;根据等温面可判断,甲处气温高于乙处,且从甲向乙气温逐渐下降,B错;甲在低压中心附近,气流上升,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乙在高压中心附近,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降水少,C错。

答案:7.C 8.D9•若等值线为中纬度地区海平面等压线,且数值a<b<c,则()A. P区域盛行下沉气流,多阴雨天气B. ①②两地风向相反、风速相同C. PN PM沿线附近易形成降水天气D. 夏季出现时,被称为台风或飓风10.若等值线为山地等温线,且数值a<b<c,则()A. 等温线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B. P区域海拔高,获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C. ①②两地气温相同、降水量相同D. PN PM沿线易遭受泥石流、山洪等灾害解析:第9题,读图,若等值线为中纬度地区海平面等压线,且数值海洋受低压中心控制,P区域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A错。

①②两地风向可能相反,但等压线疏密不同,风速不同,B错。

PN PM沿线附近是低压槽,易形成降水天气,C对。

台风是热带地区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而该地位于中纬度,不会形成台风,D错。

第10题, 若等值线为山地等温线,且数值a<b<c,则等温线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海拔差异,A错。

P区域海拔高,获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B对。

①②两地气温相同、降水量不相同,C错。

PN PM沿线是山脊线,不易遭受泥石流、山洪等灾害,D错。

答案:9.C 10.Ba<b<c,说明此时甲乙A甲乙B卬乙甲乙(2018 •北京第八十中学检测(2018 •太原模拟)由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空气流动困难,因此加强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和建设意义重大。

下图示意城市通风系统,其中作用空间指需要改善风环境或降低污染的地区,补偿空间指产生新鲜空气或局地风系统的来源地区,通风廊道则是将空气由补偿空间引导至作用空间的连接通道。

读图,完成11〜13题。

11 •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A.削弱城市热岛效应C.降低风沙天气频率12. 规划城市通风廊道,首先应()A.确定补偿空间位置C.明确城市盛行风向13. 城市通风廊道应()A.远离主要道路C.限制车辆通行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城市通风廊道主要由绿色植被组成,城市中绿色植被具有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的作用,可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第12题,由材料可知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将空气由补偿空间引导至作用空间”,故要规划城市通风廊道,首先就得明确城市盛行风向,通风廊道应沿盛行风向伸展,在可行的情况下,应保持或引导其他天然气流如海洋风、陆地风、山谷风吹向作用空间。

第13题,由材料可知,城市通风廊道建设的主要目的为改善城市风环境,通风廊道应以大型空旷地带连成(如主要道路、相连的休憩用地、美化市容地带、非建筑用地、建筑线后移地带及低矮楼宇群),贯穿高楼大厦密集的城市结构。

而城市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建筑密度增加导致的空气流动困难,故其建设要严格控制建筑密度。

答案:11.A 12.C 13.B沿海城市热岛效应和海陆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海陆风的影响范围可达上百千米。

图1为天津市某年春季、夏季、冬季和全年热岛强度日变化曲线图,图2为天津市简图。

B.加强城郊热力环流D.完善城市功能分区B.调查城市人口密度D.统计污染源分布区B.严控建筑密度D.靠近下风地带据此完成14〜16题。

ATT北京时间图]17.若某地不同高度上的风向、 风速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 则四幅图中能够表示北半球宝抵区w宁网"屮社* 区骥 两青区書区②擁渤静晦县带警新I 区解析:第14题,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指城市地区的气温相对周围地区较高,主要与城 市的尘埃多、排放的温室气体多、排放的废热多, 城市下垫面硬化面积大, 植被覆盖率低有关,使得城市比周围地区温度高。

研究表明冬季城市中人类活动排放的废热远高于太阳辐射, 热岛效应最强,而夏季热岛效应较弱,故选项 A 正确。

第15题,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比 同纬度海上低,近地面陆地形成高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高, 形成低气压,使下层空气由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夜晚热岛效应形成的城市风是由郊区吹向城市。

②③两地的城市风风向与陆风风向基本相反,起到削弱作用;①地城市风风向与陆风斜交,④地城市风风向与 陆风风向相同,对陆风势力起到增强作用,故选项D 正确。

第16题,夏季陆地增温快,气温比同纬度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 而海洋上因气温低, 空气下沉, 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海风;所以夏季来自于海洋的海风,性质比 较凉爽,对市区起到降温作用, 从而降低与郊区之间的温差,会使热岛效应强度减弱,故选项B 正确。

答案:14.A15.D 16.B(2018 •太原诊断)在地球低层大气中,同一地点不同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 其主要原因是空气在水平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样,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不同高度的风向与风速都会发生变化。

读图回答地表到高空的风向随高度变化而形成的曲线图是 ( )A.①图B.②图C.③图D.④图18.在①图中,按地图的一般方向判断,其高空大气高气压可能位于该地的14. 图1中符合天津冬季热岛强度的是 ()A.IC.川15. 天津热岛效应会导致陆风势力显著增强的地点是A.① C.③16.夏季,天津海风会使热岛效应强度( )A.增强C.先增强后减弱B. D. IV) B.②D.④B.减弱D.先减弱后增强17〜18题。

()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解析:第17题,随着高度上升,摩擦力减小,风速增大,风向右偏。

因此①图符合题意。

第18题,高空大气的摩擦力较小,风向基本与等压线平行,该地南侧为高压,北侧为低压,因此高空大气高气压可能位于该地南方。

答案:17.A 18.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