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赋
峨眉山赋
峨眉山赋
乾坤震荡,峨眉山出。
巍巍乎,九百丈其高出五岳,皇皇乎,八十里雄秀盖三山。
天然形胜,四峨绵延,状若美女之峨眉。
人间仙境,万千气象,宛如神工之造化。
游山揽胜,朝圣礼佛。
听双桥清音,沐洪椿晓雨。
赏象池夜月,望罗峰晴云。
观云海日出,瞻佛光圣灯。
珙桐枝头白鹇飞,灵猴山道戏游人。
佛教圣地,普贤道场。
八大寺庙,万佛朝宗。
香烟袅袅绕金殿,梵音悠悠萦幽谷。
佛门高僧,禅说经典。
礼佛信众,品茗悟道。
一柱心香愿大行,十声圣钟祷空明。
峨眉功夫,原起春秋战国,比肩少林武当。
白猿祖师创通臂拳,声震武林,白云禅师十二桩功,名贯江湖。
嗟夫,千古名山,万象通灵。
而今已成旅游之地,载入世遗。
中外游客,接踵而来,岂不亦乐乎!
岁在甲午夏月
峨眉山翁作赋并书。
武夷山水赋
武夷山水赋武夷山,是沉稳,是敦厚,是结实,是依靠。
武夷水,是灵秀,是聪慧,是清纯,是温柔。
天地之间,武夷山的翠峰清溪令人陶醉。
时空流转,武夷山的美丽往事永驻心头!——题记山刚跟随旅行团来到武夷,我就已经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茶香。
这茶香甜的味道,就跟这武夷山一样的清醇可人。
随着一群群慕名而来的旅游者,我沿着蜿蜒曲折的阶梯拾级而上,登天游峰。
天游峰很高,难怪有如此豪迈的名字。
在途中,我看到了一缕楼倾泻的泉水,它们就像一根根细细的纱线从天游峰山顶垂下。
泉水激到旁边的岩石上,溅出点点水花,给了困乏之旅人无限的凉爽与安慰。
一阵山风扑面而来,我终于登上了峰巅。
从山顶向下望去,茫茫云海,十分壮观。
云海变幻,飘飘悠悠,我突然有身处仙境之感。
但见云缝中九曲溪淙淙流过,武夷山水尽收眼底。
让人不禁想起徐霞客的感慨:“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武夷山的丹霞地貌也让我眼睛放光。
那红红的伤痕让我深深震撼,为它悠远的历史,为它不屈的精神,为它血脉里的刚毅和正直。
雄伟的大王峰正是如此。
虽然周围绿树环绕,却始终覆盖不了他铮铮的男儿本色。
当然,他有时也柔情似水。
每当傍晚时分,夕阳西照,大王峰与一水之隔的玉女峰互相遥望,互相呼应。
一束束光照到大王峰身上,平添了几份魅力,玉女峰更像是戴着面纱,亭亭玉立,婀娜可人。
艄公娓娓道出了大王、玉女之间的动人神话,令人咀嚼,令人深思。
伴随着鸟儿清脆的鸣叫和九曲溪淌淌的水声,我结束了第一天的旅程。
水又是茶香……我在九曲处坐上了竹筏。
溪水溅起,别有一番情趣。
耳里听着艄公原生态的武夷小调和那些说不完、道不尽的悠悠神话,我心随景迁,纵情享受着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景。
九曲溪溪水碧透、清冽。
我把手浸到水中,待水流轻轻抚摸我的手,感到无比的惬意。
丹崖、苍壁、蓝天、云朵,水中的倒影变幻万千,纯然中国古典山水画走廊。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武夷山果真不同。
山山水水,美不胜收,从不同的角度看景色,都不一样。
令人回味无穷。
柳公权九疑山赋译文及白话文
柳公权九疑山赋译文及白话文摘要:一、九疑山简介二、柳公权与九疑山赋三、九疑山赋译文及白话文解析四、九疑山赋的文化价值五、总结正文:一、九疑山简介九疑山,位于我国湖南省宁远县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景色秀丽的名山。
古人称之为“山水秀丽之冠”,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九疑山因山势独特,峰峦叠翠,而得名“九疑”。
古人有“疑是群仙聚居之地”的说法,因此被誉为仙境。
二、柳公权与九疑山赋柳公权,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
他不仅在书法上具有极高的造诣,而且在文学上也颇有建树。
九疑山赋是柳公权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骈文赋,描绘了九疑山的美丽景色,展现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热爱。
三、九疑山赋译文及白话文解析原文:九疑山,奇峰巑屼,碧水潺潺。
译文:九疑山,奇特的峰峦错落有致,碧绿的水流潺潺不息。
白话文解析:这篇文章以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九疑山的美丽景色。
用“奇峰巑屼”形容山势独特,用“碧水潺潺”描绘山间流水的清澈。
这些细腻的描绘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九疑山之中。
四、九疑山赋的文化价值九疑山赋不仅是一篇描绘山水美景的佳作,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文章通过赞美九疑山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
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
此外,九疑山赋还体现了骈文的韵律美和修辞技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五、总结柳公权的九疑山赋以优美的文字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九疑山的独特魅力。
这篇文章既是一篇赞美山水的佳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柳公权九疑山赋译文及白话文
柳公权九疑山赋译文及白话文
柳公权九疑山赋的译文:
山疑密邃蜿蜒,峰插苍苍云霞中。
上有奇峰浮崇颠,周围远岫接青空。
石上藓苔郁绿秧,树杪鸟鸣香渺茫。
茂林修竹翠叶丰,荒草深深芳草香。
光束耀眼银蛇翻,朝霞红烂晚霞显。
虎豹江舟须小心,史泰危楼仰天眠。
鱼龙山坳长波涌,花田扶老迁窗前。
鹰隼出处昨夕还,黄犬高张吠眼前。
青年心事好窈窕,举头空脑空夜月。
眼前人事接风尘,双翅高飞乘风涌。
徘徊岁月难重寻,山径萧瑟峰深暝。
天地无边尽所愿,柳公权久眺云冈。
白话文翻译:
山势蜿蜒曲折,峰峦插入苍苍的云霞之中。
山上有奇特的山峰高耸入云,周围远处的山岭接连在青空之间。
山石上长满了翠绿的青苔,树梢上鸟儿唱着清脆的歌。
茂密的林木和修竹散发着翠绿的叶子,荒草丛生处散发着芬芳的香气。
阳光洒向大地,闪耀如银的光芒在空中翻腾。
早晨的霞光火红灿烂,晚霞色彩斑斓绚丽。
有野兽的江舟需要小心操纵,历史上危险的楼宇依然屹立向天伸展。
鱼和龙在山坳中奔腾汹涌,花田里扶老携幼的人蜂拥而至。
昨夜出去的鹰隼刚刚回来,黄色的狗挺起身子向眼前的事物吠叫。
青年人的心思飘忽不定,仰天望着空夜中的明月。
眼前的人和事迎接着尘世的风尘。
双翅高飞,乘风而行。
徘徊于岁月之间,很难再寻找到曾经的记忆。
山上的小径阴风萧瑟,山峰陡峭进入黄昏的时刻。
天地辽阔,满足一切愿望,柳公权久久地凝视着云冈。
最新泰山赋(原文对照翻译)附注释
最新泰山赋(原文对照翻译)附注释> 本文是最新版本的泰山赋的翻译,包括原文对照和注释。
泰山赋是一篇古代文学名篇,描绘了泰山壮丽的景色和壮观的自然景观,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和境界。
原文泰山岩岩,巍巍哉!临临其上,源远流长。
峰峦叠嶂,缥缈灵秀。
天作之岳,堪比八荒。
巍巍巍峨,临临临临。
下临平川,一览众山。
山上树矬,宛如盖世龙。
苍松翠柏,烟云缈缈。
万壑千岩,尽在眼底。
千里江山,映出五岳。
巍巍巍巍,临临临临临。
登山者千,造碑者万。
文人雅士,史群之长。
词章美妙,文采飘扬。
礼仪之邦,足为嘉乡。
翻译泰山耸立,雄伟壮丽!屹立在那里,源远流长。
峰峦叠嶂,若隐若现,如仙境般美丽。
它是上天的杰作,可与世间八大奇观相媲美。
壮丽、崇峻、险峻,屹立在那儿。
向下俯瞰平川,山峦连绵无尽。
山上的树木矮小,宛如世上无与伦比的巨龙。
苍松翠柏,烟云迷蒙。
千壑万岩,尽在眼前。
千里江山,映衬出众多山峰。
壮丽、崇峻、险峻、雄伟,屹立在那里。
登山者不计其数,为其树碑者数不胜数。
文人雅士,是塑造历史的伟大人物。
他们的词章美妙,文采飞扬。
这是一个以礼仪为邦的国家,令人赞叹不已。
注释- 泰山岩岩:这里指泰山作为一座巍峨壮丽的大山。
泰山岩岩:这里指泰山作为一座巍峨壮丽的大山。
- 峰峦叠嶂:形容山峦错落有致、层叠起伏的景象。
峰峦叠嶂:形容山峦错落有致、层叠起伏的景象。
- 缥缈灵秀:形容山峰的形态轻盈、优雅。
缥缈灵秀:形容山峰的形态轻盈、优雅。
- 八荒:指辽阔的天地。
八荒:指辽阔的天地。
- 临临临临:强调泰山壮丽高耸的景象。
临临临临:强调泰山壮丽高耸的景象。
- 平川:指山下的平坦地带。
平川:指山下的平坦地带。
- 一览众山:俯瞰周围的其他山峰。
一览众山:俯瞰周围的其他山峰。
- 山上树矬:形容泰山上的树木相对较矮小。
山上树矬:形容泰山上的树木相对较矮小。
- 宛如盖世龙:比喻形态雄伟壮丽的山峰。
宛如盖世龙:比喻形态雄伟壮丽的山峰。
- 苍松翠柏:指山上的松树和柏树。
柳公权九疑山赋译文及白话文
柳公权九疑山赋译文及白话文
这座山峰巍峨壮观,山势险峻,高耸入云。
山上有许多奇峰异石,有的像玉笋,有的像珊瑚,有的像瑶簪,形态各异,千姿百态。
山间还有许多溪流,清澈见底,流淌着潺潺流水。
山上的景色非常美丽,让人流连忘返。
山峰高耸,山势连绵,我乘着凌空之感登高远眺。
一座山峰分成三片,像玉笋、像珊瑚、像瑶簪,山势高峻叠嶂,千仞高的山壁耸立着,仙云飘渺偶尔露出真容。
山下有三大水系,分别是潇水、岿水和沲水,泉水瀑布激起湍急的水流,万壑汇聚,回旋环绕,最后汇入湘江。
桂林的杞树林啊,左右两侧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迎接恺悌的元首;石楼石城啊,东西两侧护卫着守卫四方。
朱明之首翘首以盼啊,天鸡报晓之声回荡在扶桑之巅;箫韶之曲演奏完毕啊,六马仰头吃草以祭祀凤凰。
武当山赋
武当山赋
丁亥冬日,时至大雪,避公路,弃铁车,孤影徒步,再上武当,涉剑河水,攀好汉坡,石阶而上,杂草陌路。
行半日,至南岩,天色微暗,寻店落宿,凌晨复起,漫天星斗,半弯明月,云淡风静,走青石路,上天柱峰,偶有人语于前后,虽听鸦啼兽吼,不以为惧。
绝峰临顶,凭青石栏,极目远望,待红日徐出,金光跳跃,感天动地,云起雾生,天地莽莽,蔚为壮观。
噫------中岳名山,巍巍太和,居四省边界,立华夏中央,接襄阳,逼川渝,据陕南,连荆湘,纵横八百里,地因威川陕而雄伟,势因扼襄渝而独具,汉水北过,困游龙于丹江,神农南行,尝百草在当阳,谷城东望,酿石花而会雄双,十堰西筑,造铁马以兴郧阳。
感天三光之气,成仙室福地,受地五行之精,为大岳武当,顾群山之间,时生云气,七十二峰,展立突兀,闻涧下溪水,偶有琴声,二十四涧,秀水柔长。
山静归隐士,觅长生之术,林莽藏英雄,为天下兴亡;天柱奉金殿,引万山来朝,龙头突绝壁,帝顿悟飞升,展旗峰生紫霄,太子坡夺天工,祈天时现五龙,圣诏至潜三丰,更有道乐梵音,飘飘云端,武当功夫,龟鹤二灵,四时轮回,景色各异,丹岩枯树,绝处逢生,三清圣地,源远流长,香烟缭绕,凤鸣龙啸,风清月明,置身此地,令人神清气爽,俗念顿消。
呜呼武当,自晋而今,盛衰几度,皆为兵火人祸,思老子自然,物极必反,福祸相依,恰如其分,动荡则毁败,不因远尘世能避祸,平稳得昌盛,绝非颂道德而安生,山承万人景仰,贵于静,和乎气,至善尚仁,弃燥留德,尊道守法,应自然而随寒暑,若此,虽无真武亦得美名。
或曰:天道轮回、周而复始,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然也!山如此,事如此,神鬼如此,人,亦如此。
柳公权九疑山赋译文及白话文
柳公权九疑山赋译文及白话文
目录
1.柳公权及其作品《九疑山赋》简介
2.《九疑山赋》的译文及白话文解读
3.柳公权书法艺术特点在《九疑山赋》中的体现
4.《九疑山赋》在我国文学及书法史上的价值与影响
正文
柳公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他的作品《九疑山赋》是他在游览九疑山之后创作的一篇描绘山水美景的骈文。
这篇文章以其华丽的文辞、独特的韵律和生动的描绘深受后人喜爱,成为了古代山水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九疑山赋》的译文如下:“九疑之山,横亘于南,连绵千里,峰峦竞秀。
夏日则气候凉爽,冬日则阳光和煦。
山中有飞泉瀑布,山下有清溪长流。
草木茂盛,禽兽繁多。
真乃人间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
白话文解读:九疑山位于南方,连绵千里,山峰秀美。
夏天凉爽,冬天温暖。
山中有瀑布,山下有清澈的溪流。
山上草木茂盛,山下动物繁多。
这里真是人间仙境,让人留连忘返。
柳公权在《九疑山赋》中,充分展示了其书法艺术的特点。
他的书法以骨力遒健、结构紧凑、气势磅礴著称。
在《九疑山赋》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九疑山的美景,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这也正是柳公权书法的魅力所在,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
《九疑山赋》在我国文学及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影响。
首先,作为一篇骈文,它对后世的骈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作为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它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柳公权九疑山赋字帖
柳公权九疑山赋字帖《柳公权九疑山赋字帖》是一部传世的书法碑帖,由柳公权所撰写。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书法以秀美俊逸、古朴雄浑、工整规整而著称。
这部碑帖以"九疑山"为题材,以章回体的形式描绘了九座高山的疑似形象,其内容丰富多样,对后世的书法创作和文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柳公权九疑山赋字帖》中,柳公权以自然山景为基础,通过赋予山的特征以及隐含的意象,将山形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具有诗意和哲学意味的山水画卷。
首先,柳公权在碑帖中以石为山的依托,描绘了九座神秘的山峰。
每座山峰形态各异,有高峻挺拔者,有奇峰怪石者,有云雾缭绕者,有秀丽婀娜者,等等。
他以刚柔并浑的石体,表现出山峰的独特之美。
其次,柳公权通过笔墨技法的运用,将山中的奇特景物形成具体的图像。
他以工整而浑厚的线条刻画出山水与云雾的交融之美,以流畅自然的笔法勾勒出山峰的轮廓,以纤细柔媚的笔墨描绘出山水的层叠和云雾的缭绕。
他通过巧妙地运用线条的粗细、长短和形状,塑造了各种山峰的惟妙惟肖的形象。
然后,在书法的处理上,柳公权注重气势和韵律的表达。
他以飞龙、腾云和踏浪的力度和节奏,凸显了山峰的雄壮和磅礴。
同时,他还以丰富的章法和整齐的布局,使得整篇碑帖在结构上严谨有序,具有深厚的艺术韵味。
最后,柳公权的碑帖兼具文学和艺术的特点,不仅在艺术审美上具有观赏价值,同时也给后世的书法家和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启示。
他以自然景物为蓝本,通过书写的方式,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这不仅是一种文学情怀的体现,更是书法艺术与文学相结合的典范。
总而言之,《柳公权九疑山赋字帖》是一部生动、全面且有指导意义的书法碑帖。
通过柳公权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技法,将山峰的形态、景物的奇特以及人的思想感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书法与文学的结合上形成了卓越的艺术创作,为后世的书法家和文学家提供了重要的艺术参考和思想借鉴。
现代辞赋选(山赋)
现代辞赋选(山赋)拟岘台序风阳抚州市位于江西东部,脉接武夷,势钳闽粤。
领鄱阳,巾江汉。
风光优美,土沃水甜。
民安康裕,好礼崇文。
辈出腾蛟起凤之士,济世安邦之才。
文至宰辅,武比将军。
斗书之俊,眼下如云,技艺之秀,难能胜数,谓为才子之乡,实乃栋梁之隅。
是此栖鸾之地,岂止文化之邦。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市政府顺乎民意,畅志以廉。
继裴公拥德之举,拓城市古风之胜。
重建拟岘台,广开征文会。
树扬德之风,立弘文之望。
足见心之致,志之诚。
余见栋宇之雄姿,识仙人之旧馆,望高台之峤秀,叹神鬼之斧工。
势凌霄汉,气壮山河,如此峥嵘杰构,能不为天下英贤喝采、为历代忠良仰止乎。
呜呼,人生一世,春梦一场。
贫贱富贵,终归一死,既有一死,何不留清白于人间,无愧于后人耶。
应绽芳菲于朝暮,植香馥于晨昏。
永葆青云之志,长修雨露之仁。
当今显达者,已标青于尘世,显耀于祖宗。
何不倾心于社会,积德于明天。
全今生之精彩,就后世以楷模。
君不见、开封道上,青天颢颢千秋颂,岳穆坟边,白铁沉沉万世唾。
君不见、焦裕禄、任长霞,公仆英风民爱戴;而刘青山、成克杰,贪官臭气众憎嫌。
大凡为官者,位高权重,本来不易。
若不洁身自爱,克己奉公。
而屈膝于铜臭,折节于淫猥。
致使碧岭蒙羞,清江受辱,岂不悲哉。
且看巍巍岘阁,羊祜清风可掬;皎皎霞外,襄江烟雨可餐。
一代贤臣,造福一方,却能千里流芳,万代敬仰。
岂不令人羡煞哉。
予为高台重竣,已生触动。
若他日登台,必将感慨万千,为其清风白云所感染也。
愿登台者,皆生同感。
清者而坚其志,浊者而涤其污。
令清风长清,白云永洁。
感激之余,作歌以记之:重筑高台拟岘山,炳彪正气竖残垣;中和一气清江抱,平槛千峰武雩揣;高阁飞檐挑日月,层楼画栋郁祥暄。
千年岁月苍桑后,襄水烟云返抚川;堕泪丰碑千里悼,羊公英气万年传;台楼突兀凌霄峙,千古白云一阁端。
华山赋渠芳慧辟开混沌,裂出洪荒。
肇元禹甸,矗柱龙疆。
植根坤核,造极乾央。
是为华岳也,其衍炎黄。
贺兰山赋诗经体
贺兰山赋诗经体
夕阳西下,贺兰山峰远翠峥嵘
极目望去,景色万千,每一处皆让人陶醉。
山峰如削,马蹄犹在,隐约可见,历史的长河
一道道冰雪在层层山峦之间流淌着
一片片白雾在清晨之中盘旋不息
足迹踏过的山林之间的声音,历历在耳
牛羊之声,飞鸟之鸣,都在这山峰之间穿流而过。
春之交,万物生发,春季的山头
百花怒放,洒满山间,行走其中,一股芬芳扑鼻而来
青山朝暮,云游天际,万象无限,自此身心皆豁然开朗。
夏日炎炎,放眼山范,却是一片金碧辉煌
日光如瀑,镶嵌在万物之上,烈日熏灼,照得每个人都心怀激荡
冰泉飞瀑,时而激流直下,让人心乱神迷,奇峰丹霞,山草茵茵,竟是一篇引人入胜的山水诗。
秋风萧瑟,黄叶纷飞,山头之上,却是一片安宁祥和
太阳渐落,月明星稀,万物一片寂静
草木凋落,鸟语寒鸣,时而落叶随风舞回,时而离别落泪而去
悠然而往,任意而行,自是一种壮阔的情怀。
至寒冬季,最显山头之奇丽风光,山峰盛宴
雪花漫舞,风吹霜雪,犹如一个个美丽的童话
白雪覆盖的世界,玉树琼枝,祥瑞之气,好似从天而降的宝贝。
行走贺兰山头,临赏客来,处处皆有巧思,处处皆有独特的美感
山峰巍然,涧水飞流,古老的历史远古的传说
无限的迷惑,无限的好奇让人痴醉其中。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这壮阔而神秘的山峰留下的历史在这里继续延续
山静人峰,峰启人胸,贺兰山,山境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歌曲《咏山赋》歌词
咏山赋--陈俊彤
碑林沉稳写下我们
茶馆带着秦腔的说书人话说十三朝的关中魂
一页页逆流而上的剧本箭楼青砖斑驳无声
历史却来来回回扎了根这千年古城华夏图腾
永宁门被守护与传承
一砖一瓦一面墙
九州大地矗立起长安
一笔一行一文章
千年画卷横着写江山
咏天咏地一首咏山赋
这初代的国门绝不容起雾是龙族最后的一里路
盛唐的国度故事从不落幕咏天咏地一首咏山赋
呼啸而过是对未来的描述画布里民族脊梁清楚
而我们是文化里的贵族箭楼青砖斑驳无声
历史却来来回回扎了根这千年古城华夏图腾
永宁门被守护与传承
一砖一瓦一面墙
九州大地矗立起长安
一笔一行一文章
千年画卷横着写江山
咏天咏地一首咏山赋
这初代的国门绝不容起雾是龙族最后的一里路
盛唐的国度故事从不落幕咏天咏地一首咏山赋
呼啸而过是对未来的描述画布里民族脊梁清楚
而我们是文化里的贵族。
柳公权九疑山赋译文及白话文
柳公权九疑山赋译文及白话文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柳公权的《九疑山赋》及其背景
2.《九疑山赋》的译文
3.《九疑山赋》的白话文翻译
4.对《九疑山赋》的评价和影响
正文
柳公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九疑山赋》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九疑山的壮丽景色,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九疑山赋》原文如下:“天地会元,造化资始。
太昊之首,实惟九疑。
谅彼神山,有何异禀。
惠我圣明,俾用光辉。
昂昂乎,久矣哉!”译文大致为:“天地交会,创造万物。
太昊伏羲氏的首创,实际上是九疑山。
这神奇的山,有何特殊之处呢?它赐予我们圣明的皇帝,使他光辉照耀。
高高在上的九疑山,已经存在很久了。
”
用白话文翻译,这段话的意思是:“天地交汇,创造了万物。
伏羲氏首先开创了九疑山。
这神奇的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它赋予我们神圣的皇帝,使他光辉闪耀。
高高在上的九疑山,已经存在很久了。
”
《九疑山赋》以其独特的文采和意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展现了柳公权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书法艺术,也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第1页共1页。
山水赋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山水赋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山水赋名词是古代文人在描绘山水景色时所使用的特定词汇。
这些名词不仅可以准确地描述景色的特点,还能够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山水赋名词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诗歌和绘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名词不断丰富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山水赋名词的起源与发展、特点与用途,以及解析一些典型的山水赋名词。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山水赋名词在中国文学与艺术中的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对山水赋名词的解释:1. 引言部分将概述山水赋名词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
2.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2.1 山水赋名词的起源与发展将探讨山水赋名词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2.2 山水赋名词的特点与用途将分析山水赋名词的特色和在文学艺术中的应用。
2.3 典型山水赋名词解析将以具体的案例来详细解读一些经典山水赋名词。
3. 结论部分将对山水赋名词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以上结构,我们将全面地介绍和解读山水赋名词的内涵和价值,以期为读者带来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山水赋名词的深入解释,探讨其在文学、艺术和文化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我们将从起源、发展、特点、用途以及典型实例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山水赋名词的美感和内涵。
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学科领域的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促进山水赋名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进人们对山水赋名词的认识和欣赏。
2.正文2.1 山水赋名词的起源与发展山水赋名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最早的地理志书,其中描述了各种山川水域的名称、地理位置和特征。
这些山水名称被后来的文人使用,并逐渐演变成山水赋名词。
昆仑山赋理解性默写全覆盖
昆仑山赋理解性默写全覆盖
昆仑山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叙事性诗文,描写了昆仑山
的壮丽景色以及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本文对昆仑山赋的理解
进行全覆盖,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篇经典文学作品吧。
昆仑山赋的开头交代了昆仑山的地理位置,它位于中国的西北
边陲地区,高耸入云,巍峨壮丽。
接着,文中描绘了昆仑山的自然
景观,山峰陡峭,山水交融,宛如仙境。
作者通过诗意的语言,将
读者带入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世界。
昆仑山赋还通过描绘昆仑山上的动植物群落,展现了大自然的
繁荣和生机。
篇章中提到了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名字,如仙鹤、猿猴、杜鹃花、悬铃木等。
这些描述丰富了昆仑山的生态系统,让读者对
大自然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除了自然景观和动植物,昆仑山赋还描绘了人类对昆仑山的景
仰和敬畏之情。
文中提到了前人登山朝拜的足迹,描绘了他们翻山
越岭、攀登高峰的艰辛与坚持。
这部分内容展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
敬畏感和对挑战的勇敢精神,让读者深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最后,昆仑山赋通过描述昆仑山的四季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循环和变幻。
作者描绘了春天的花开繁茂,夏天的雨水丰沛,秋天的丰收与金黄,冬天的雪景皑皑。
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和大自然的不息之美。
总之,昆仑山赋是一篇展现昆仑山壮丽景色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文学作品。
通过全覆盖的理解,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昆仑山的美丽与神秘。
希望这篇文档能够为您提供相关信息,并激发您对昆仑山赋及其主题的兴趣。
灵璧山赋
灵璧赋徐子芳山川钟以灵秀兮,楚璧宝以珍藏;磬石声于天籁兮,玉色彩于虹光。
斯是灵璧,天圆地方。
汉夏丘之属地,宋置县而发祥。
面垓下之遗墟,怀楚汉之流光。
东麓台而鸣瑞,南荆山而怀望,西飞凤以来仪,北拱璧以回响。
斯是灵璧,曜质华章。
夫灵璧之磬石,天下之绝唱。
或临深而岧峣,或嵯峨而琳琅。
蜿蜒盘曲兮,龙飞凤舞;蜕虬蔓附兮,菊傲兰香。
或雄拔峭峙,气吞磅礴;或野逸淡远,心游洪荒。
量纤株而玲珑,体伟岸而轩昂。
激扬于壮烈兮,若踶若啮;情蕴于纷然兮,海色山光。
或涵碧于天水,朝夕荟蔚;或隐妍于峰峦,幽邃古苍。
有神品“石研山”焉,不盈尺方。
懿姿美态,千古名扬。
南唐后主惜而宝爱,书家米芾怜而珍藏。
有精品“庆云峰”焉,硕大无双。
拙朴苍奇,雄浑轩昂。
沟壑称奇吴越,高大冠于云冈。
列吉尼之纪录,比昆仑之颉颃。
人间无此宏置,天上无此博壮。
乃古至今,名品迭出,雅爱无忘。
形以瘦、皱、透、漏为美;境以清、奇、古、朴为长。
千姿百媚,不可名状。
一石一局兮,格高意远;一石一景兮,气动韵藏。
故云供石入以化境,爱石消以惆怅,尊石崇于坚贞,赏石修于德昉。
欹欤!灵璧之瑰宝兮,举世皆为石狂。
夫灵璧之虞姬,万世之流芳。
入眼百亩墓园,孤魂长息;回望秋冬岁月,茔覆寒霜。
青林不舍依依,绿水有意泱泱。
楹柱高而联诗谥,玉匣灿而虞美香①。
义节彰于懿范,醉态敛以情殇。
汉军剽悍,楚歌慞惶;胭脂憔悴,重瞳断肠。
烈酒杯中,英雄悲生末路;碧血剑下,美人血溅大王。
骓不逝于危境,血不凋于红妆。
妾饮刃而殉情,王负心而逃亡。
山河为之改色,日月为之失光。
薄命红颜,殁后清名昭志;独留青冢,生前谁与顾赏?沉浮与世,不如一剑封喉;翻然悔悟,难再苟活东江。
包羞忍恥砥节,人杰鬼雄相向。
故非武事能安天下,有德者尚绘絺章②。
看今日墓园抱翠,一水泱漭;云涛漱绿,峦岫挹光。
飞云烟而缥缈,踏岚气而徜徉。
素波静于鱼跃,斜晖淡于天旷。
欹欤!灵璧之烈女兮,歌钟鼓而喤喤。
夫灵璧之钟馗,天遣之神将。
逢鬼必捉,纳福迎祥。
山赋——百篇传世美文8(画山、读山、品山)
山赋——百篇传世美文8(画山、读山、品山)山赋——百篇传世美文8(画山、读山、品山)郭甘泉山,赋予了大自然迷人、神奇的景象,令我崇拜,令我敬仰。
我爱山、寻山、读山、画山、赏山,品山,一生里,我与山结下了无数次不解之缘。
(郭谦早期画山作品之一)我曾登临南京紫金山巅,远眺自天际奔流的浩浩长江,终古不绝的浪淘仿佛在耳边回荡起六朝的风流余韵;我曾在杭州孤山上四望,西子湖畔杨柳飘荡,苏堤六桥连绵不绝,秀丽伴着诗灵缭绕在树梢之间,灵隐的梵唱伴着南屏的钟声缭绕于心头,我似乎坠入飘渺的幻境之中;我曾追蹑太白的足迹,攀登江西匡庐,虽在彩云漫卷的群峰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却醉卧五老峰谛听三叠泉伶仃之声。
……登泰山、观黄山、游五台山……历观千山,我惊愕!我赞叹!我歌颂!山的巍峨,山的雄伟!山的崎岖!……(郭谦画山作品之二)我以为遍历名山,就算懂得山了。
却不知,那种孟浪式的观赏,存在着一份轻狂。
更不知,真正巍峨峥嵘的并非名山。
一些累经品题的名山,名声的高度往往超过实际的标高,芸芸众生的礼赞和膜拜,袅袅的烟雾环绕,使它失去原有的庄严和美色,变得俗浅,这实在是它们的悲哀。
山,无论大小、高低,稳固地立在旷野,任时光催剥,也不变其自然本色,拥有着一份庄严。
要是它俯仰在人们的好恶里,失去庄严,那还能有其品味吗?山有山的风格,沉默、浑厚、坚强。
山给了我生命许多启示,给了我挺立的勇气……我想我们可以去做一座山,孤立于流俗之上,能忍受风吹雨暴,能耐住永恒的寂寞,虽不合时尚,却能和大地携手,能经受历史长河之水的洗涤。
(郭谦画山作品之三)有些人不去提升自己的内在,总喜欢把名字刻在山上,把卑微的灵魂攀附于山脊。
可时光并不让后人去注视他们留下的浅淡痕迹;有些人寄身于山野,为的是沾一点灵气,掳一点潇洒,猎取风雅之名,可心里日夜想着繁华的都市,山风清除不了他们拥有荣华富贵之贪念;有些人占尽世间风光,还想霸占山川秀丽,在山峰奇处筑起广舍华居,每日车马盈门,风流骚客穿梭,可谓想尽办法与山结缘。
广东观音山赋
广东观音山赋(修改稿,以此为准)河南省洛阳市博达学校于剑涛噫吁嚱,美乎壮哉!南天圣地,百粤秘境。
观音之山,福地洞天。
休闲佳处,观光首选!位居岭之南,地处海之滨。
壤接惠中广深四城,星分婺女牵牛二宿。
发轫于慈悲观音,东来栖身,遂成圣地,流传至今;重建乎世纪之交,金身再造,复创奇迹,盛况空前!依山就势,融自然人文于一体;因地制宜,集山水历史之大美。
造化与文化同荣,旧景共新景交辉。
登此山也,悦目赏心,气爽神清;临兹地者,脱胎换骨,超凡拔俗!观音圣像,雄踞山巅;耳闻四野,目睹八方;赐福百姓,普度众苍。
匠心独运,真乃世上大器也;天工巧夺,实在人间极品矣!苦心孤诣,耗人财物力无数,初具规模;惨淡经营,被①阻挠扰者几多,始有盛况!易旧貌,换新颜,抚今追昔,当怀感恩之心;兴经济,益社会,事半功倍,触景顿生斯情!若夫春暖花开,夏木荫翳,秋高气爽,冬阳融融之日;抑或忙里偷闲,闹中取静,意兴盎然,举家团圆之时:或近水楼台,捷足先登;或关山万里,乘兴而来。
登临送目,但见林海苍茫,重重叠叠;佳木葱茏,郁郁菁菁;奇花异草,漫山遍野;珍禽异兽,翔集其中;飞瀑流泉,萦绕之间;山清水秀,秀色可餐。
不由赞云:真乃天然氧吧也!凝神谛听,惟闻山泉淙淙,瀑布訇訇;禽吟兽啸,百乐交响;林涛阵阵,万籁齐鸣;欢歌笑语,不绝于耳;念佛诵经,木鱼声声;暮鼓晨钟,余音袅袅。
不禁叹曰:实为人间仙境矣!人声与天籁交织,尘响共梵音齐鸣。
耀佛岭,仙宫岭,岭岭相连;感恩湖,普渡②溪,水水互通。
秀竹林里,奇光幻影乍成仙;感恩湖畔,八方宾朋思感恩!观音肚,笔架山,形神兼备;佰公坪,二尖峰,表里如一③。
置身其中,恍如隔世,亦人亦仙;临风而立,恰似蓬莱,忘我忘他。
可真是:身临其境,海阔天空名利远;放浪形骸,气定神闲山水清!至若佛教圣地,历史悠久;古老传说,永垂不朽。
观音古寺,盛唐肇造;卅六法身,菩萨幻化。
尔来千年,青灯不熄;香烟缭绕,紫气氤氲。
慈航普渡,指点迷津;寺院禅境,远离红尘。
山水赋[五代荆浩创作的赋]
山水赋[五代荆浩创作的赋]山水赋五代荆浩创作的赋连近山,远水不得连近水。
山藉树而为衣,树藉山而为骨。
能如此者,可谓名手之画山水也。
基本信息中文名山水赋作者荆浩创作时期五代作者争议此赋在《画苑补益》中题作“《豫章先生论画山水赋》豫章荆浩先生著”。
在伪书《唐六如画谱》中题作“五代荆浩《山水赋》”,但又在题下注着,一作“唐王维《山水赋》”。
在《王氏画苑》、《佩文斋书画谱》、《古今图书集成》、《画学心印》诸书中,又题为王维《山水论》。
在《式古堂书画汇考》中,竟还注释着“或云李成作”,实则就是同一篇文章。
总之,不论此文称王维或荆浩或李成所作,都是后人伪托。
真正作者是谁,尚待考察。
原文山水赋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丈山尺树,寸马分人。
远人无目,远树无枝。
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如波高与云齐。
此是诀也。
山腰云塞,石壁泉塞,楼台树塞,道路人塞。
石看三面,路看两头,树看顶额,水看风脚。
此是法也。
凡画山水:平夷顶尖者巅,峻峭相连者岭,有穴者岫,峭壁者崖,悬石者岩,形圆者峦,路通者川。
两山夹道名为壑也,两山夹水名为涧也,似岭而高者名为陵也,极目而平者名为坂也。
依此者粗知山水之仿佛也。
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
定宾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仪,多则乱,少则慢,不多不少,要分远近。
远山不得连近山,远水不得连近水。
山腰掩抱,寺舍可安;断岸坂堤,小桥可置。
有路处则林木,岸绝处则古渡,水断处则烟树,水阔处则征帆,林密处则居舍。
临岩古木,根断而缠藤;临流石岸,欹奇而水痕。
凡画林木:远者疏平,近者高密,有叶者枝嫩柔,无叶者枝硬劲。
松皮如鳞,柏皮缠身。
生土上者根长而茎直,生石上者拳曲而伶仃。
古木节多而半死,寒林扶疏而萧森。
有雨不分天地,不辨东西。
有风无雨,只看熟树枝。
有雨无风,树头低压,行人伞笠,渔夫蓑衣,雨霁则云收天碧,薄雾菲微,山添翠润,日近斜晖。
早景则千山欲晓,雾霭微微,朦胧残月,气色昏迷。
晚景则山衔红日,帆卷江渚,路行人急,半掩柴扉。
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