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方剂组方中的矛盾观
方剂的组成原则
方剂的组成原则方剂是中医千百年来重要的医疗手段,它不仅被广泛用于治病,而且在中国的百家科技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方剂的特点以及治疗的功能主要取决于它的组成原则。
因此,在了解方剂的药理作用以及治疗疾病效果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对方剂的组成原则有一定的了解。
方剂的组成原则主要有四个:一是合理分剂。
根据药物的特性,将药物划分为原药、抗原药和调和药,并依据疾病的特点及患者的个人情况科学组方。
二是阴阳平衡,即常说的“阴阳相济”。
方剂中的药物配伍,要使各个药物之间相互制衡、相互协调,以减少毒副作用。
三是温灸配合,即在方剂中加入温灸药物,以促进治疗药物的吸收,提高治疗效果。
四是病因针灸结合,根据病因,在治疗过程中必要时加入针灸疗法,以增强治疗效果。
上述四个原则主要是针对方剂的组成,是组方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原则。
首先,对药物性状进行合理分剂,按药物性状和功效组成方剂,以符合疾病特征、发挥药物作用。
其次,做到阴阳相济,使各个药物之间功效相互制衡,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第三,温灸配合,提高治疗的效果。
最后,按照病因针灸结合,增强治疗效果。
经过上述对方剂的组成原则的介绍,我们明白,一个方剂的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药物的组成,以及这些药物之间的配伍是否做到了阴阳相济,温灸配合,以及病因针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方剂的药理作用,达到疗效。
因此,熟悉方剂的组成原则,对于医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另外,在确定方剂组成原则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它的冲剂方式,冲剂方式也是决定方剂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冲剂有蒸馏水冲,煎药冲,煮熟冲和凉熟冲等四种。
每一种冲剂又有各自的特点,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病情及药物性质,选择最合适的冲剂方式来进行组方。
以上就是方剂的组成原则的简要介绍,综上所述,方剂的成效与组方方式及其配伍原则密切相关,是决定方剂药理作用及治疗疾病效果的关键。
因此,在治病过程中,要熟悉方剂的组成原则和冲剂方式,以保证方剂的良好药理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二套习题 试题与答案
第二套习题试题一、填空类1.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______和______等积极作用。
2.在国家形成以前,黄河流域分布着两大文化圈,一是以_____为精神支柱的农牧氏族集团______,一是以______为精神支柱的游猎氏族集团______。
3.宗法制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4.除了黄河流域之外,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都是中华文化的摇篮。
5.汉唐之际,汉族与其他民族交流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政策和“____”政策。
6.人类初始集团指的是____。
7.在西周宗法制发展的全盛时期,国家政治中的____统治序列与____统治序列,是合二为一的。
8.“多子分继财产制”渊源于汉武帝时颁布的______。
9.秦以前的宗族属于____宗族,秦以后的宗族则属于____宗族。
10.“二千年之政,秦政也”。
这里的“秦政”指的是_____。
11. 中国人有机论的过程性思维导致____的习惯产生。
12. 整体型思维注重研究事物的____,分析型思维则注重研究事物的____。
13. 北宋哲学家是把______当作____问题进行讨论的第一人。
14. 墨子用于推理的工具是他提出的“三表法”,包括__、___和___。
15.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______思想。
16. 中国古代系统观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四种主要的系统关系。
17.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系统内通常会保持稳定的机制,其构成来自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中国传统宗教观带有很浓厚的现世实用的味道,表现在⑴_________;⑵________。
19. 以朝代为顺序,评述因史事件始末,并独立成篇的史书体裁,叫做________。
20. 从表现手法来看,艺术分为____艺术、____艺术、____艺术和____艺术等几类。
方剂的组成原则
方剂的组成原则
方剂概念源于古代中医,是指用多种药物组成的药剂。
由于中国古代文化普遍认可“药补不如食补”,因此从古至今,中药以安全可靠、有效可靠、温和安定、因人制宜的特点,一直被认可为安全有效的招病治病手段。
方剂有三大组成原则:一是组方原则,二是调和原则,三是使用原则。
一是组方原则。
组方原则是指在治疗时,要按照医药学的要求,运用药物的相互调和原理组成药方。
由于各种药物的功效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支持,使方剂具有安全性、疗效可靠性,因此,在组方时一定要求根据中医药的原则,采用药物的相互调和原理,合理调配药物,根据病人实际情况来确定各药物的功效差别,以及药物量和适用范围及次序。
二是调和原则。
调和原则是指识别治疗中药物的不同性质,在药物体系中有效地利用这些性质,以绥辽这些性质的变化,而使方剂的作用更加灵敏,安全和有效。
具体而言,就是在方剂中选择不同性质的药物,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相互调合,以达到最佳疗效。
三是使用原理。
方剂在使用时也要按照一定的原则。
首先,对于病人身体健康状况有较高要求,以保证方剂疗效。
其次,要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药物,病情严重就要采用比较大量的药,病情轻微就采用少量药,并要认真按照医师的指示使用药物。
再次,在使用方剂的过程中,要认真遵守医嘱,保证方剂的疗效,防止发生不良反应。
从上述三大原则来看,方剂是一种治疗方式,既可以使病人的病情得到改善,又能预防疾病的发生,使患者的身体得到全面改善。
有效的方剂,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用药谨慎,从而达到治病效果,增强患者体质,从而实现卫生保健的最高要求。
矛盾观
(06政治江苏卷13题)右边的漫画表明: A.前者是经验主义,后者是教条主义 B.前者是教条主义,后者是经验主义 C.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 盾的特殊性 D.要在矛盾特殊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 对成功者的足迹,有人视为路标, 盾的普遍性
有人视为框框。
(06政治广东卷18题)手机、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通讯传播 手段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新 的困扰,如‚信息焦虑症‛。上述材料表明: A.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B.矛盾具有必然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
2. 方法论意义(指导意义)
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 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四)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内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 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 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注:哲学上讲的‚斗争性‛与生活中所说的‚斗争‛既有 区别又有联系。 生活中所说的‚斗争‛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 哲学上讲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它们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③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区别: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联系:
A、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 的相互依存和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 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C、总之,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 和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一、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
试论方剂的组方原则
本人不揣粗 鲁 , 妄述 己见 , 同遭指正 。 望 1 方从 法 出, 法从 证 立 , 即是 法 方 理、 、 法
的 一个 十 分重 要 的 特色 。中医 认为 : 人体 的脏 与 脏 , 与腑 , 腑 与经络 , 腑与 四肢九窍 、 腑经 脏 脏 脏 脏
方、 药是 中医辨 证施治 的垒过程 , 剂是 辨证论 而方
祖 国 医学 是一 个伟 大的宝 库 , 历代 方 剂浩 如
熘海 。 ・ 明 朱棣 《 剂方 》 载方 6 7 9首 , 羲国 普 就 13 为 现存 最大 的一部 方书 。 如此大量 的方 剂 , 实难 熟记
人脑 , 而临 床上也 确需 自拟一些 方剂 。 探讨 方剂 赦 的组方 原则 则 不失 为 执 简驭繁 , 变 临床 的 一个 应
的症 状 、 发病 原 因 、 疗 情况 等进 行 分析 思 维 , 治 从
而审清病 人 当前 阶段 的病 因病 机 、 性病位 等 , 病 然 后决定 正 确 的治 则治 法 , 最后 在 治法 的指导 下选 用适宜 的药物 组成方 剂 , 或采 用相应 的措施 , 这就
是 中医 的辨 证论 治 。 由此看来 , 候是 治法 的根 证 本, 治法是 组方 的依 据 , 方剂是 治法 的体 现 。 辨证 、
中医外科学方剂知识点总结
中医外科学方剂知识点总结一、方剂学概述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方剂的组方、性味、功能主治、用药原则和配伍禁忌等内容。
在中医外科学中,方剂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方剂是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药物形式。
通过学习方剂学,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应用中药治疗外科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二、方剂的组方原则1. 总论:方剂的组方原则是指在临床应用时,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选择药物,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配伍,使之起到协同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相克:相克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在一起使用会产生不良的药物反应或者减低疗效的作用。
3. 相宜:相宜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在一起使用时,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同时不会产生不良的药物反应。
4. 主草:主草是指在方剂中,起到主要疗效作用的药物。
5. 使草:使草是指在方剂中,起到辅助调剂作用的药物。
6. 理气和中,补血养血,清热解毒等:在方剂的组方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特点,按照中医的治疗原则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配伍。
三、方剂的性味功能1. 性味分类:中草药根据其性味特点可以分为寒、凉、温、热、平、苦、甘、酸、辛、咸等性味。
2. 功能主治:中药性味的组合具有不同的功能主治,如散风清热、理气和中、活血化瘀等。
3. 性味应用:在方剂的组方中,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需要,选择性味相应的药物进行配伍,使之起到治疗作用。
四、常用外科方剂1. 逍遥散:逍遥散是一种外科常用的方剂,它由瓜蒂、芒针、知母等草药组成,性味苦寒,主治瘀血阻滞、气滞血瘀等症状。
2. 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是一种常用的活血化瘀方剂,它由桃仁、红花、川芎等草药组成,主治气滞血瘀、心脏疼痛等症状。
3. 神曲丸:神曲丸是一种外科常用的中药制剂,它由牛黄、雄黄、地龙等草药组成,主治痈疽疮毒、淋巴结炎等症状。
4. 通窍脑散:通窍脑散是一种外科常用的方剂,它由天冬、当归、益母草等草药组成,主治头痛、眩晕、鼻塞等症状。
中医方剂的组方原则
中医方剂的组方原则中医方剂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多种药物组合而成的治疗方案。
其组方原则是中医学的基础之一,对于正确地使用和调配中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医方剂的定义、组方原则、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医方剂的定义中医方剂是指将多种药物按照一定比例和配伍规律,经过加工制备后,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组合。
它不仅包括了单味药和复方药物,还包括了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二、中医方剂的组方原则1. 辨证施治原则辨证施治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
在制定中医方剂时,必须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候进行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和体征来确定其证候类型,并针对性地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配伍。
2. 同类聚合原则同类聚合是指将功能相似或性质相近的药物组合在一起,以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
例如,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的方剂中,常选用具有辛凉解表功效的药物如薄荷、桂枝等。
3. 异类调和原则异类调和是指将功能不同或性质相反的药物组合在一起,以达到平衡、调和的目的。
例如,在治疗肝郁气滞型胃痛时,常选用具有行气活血功效的川芎、丹参等与具有平肝降逆作用的柴胡、枳壳等相结合。
4. 顺应变化原则顺应变化是指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剂组成。
在治疗慢性疾病时,由于其病情多发生波动,因此需要根据患者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况进行方剂配伍。
5. 合理用药原则合理用药是指在制定中医方剂时必须考虑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并选择适当的剂量和方法进行使用。
同时还要注意避免使用过多或过少药物导致不良反应或疗效不佳。
三、中医方剂的临床应用中医方剂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中医方剂可以通过药物的温通、活血、行气等功效,促进经络畅通,调和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消除病邪、扶正祛邪中医方剂可以通过药物的辛凉、苦寒等功效,消除体内的病邪,同时通过滋补脏腑、扶正祛邪等作用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浅述中药经典名方二次开发中的部分问题
浅述中药经典名方二次开发中的部分问题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中药产业,并且着意推动中药成方的二次开发的同时,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变化,中药成方的二次开发也愈加成为需要,并成为大势之所趋。
由于中药现代化发展不是中药西药化,需要充分继承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并且融合多种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以对中医药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本文现对方剂配伍研究和成方二次开发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中药成方二次开发上进行重配改制的部分问题进行浅述。
关键词:中药成方二次开发拆方研究撤药研究方剂配伍和改制近年来,我国政府决定将中药产业作为重大战略产业加以发展,并强化对中药产业的政策扶持,2002年国家正式公布了第1部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其中提出的战略目标之一为“开发出一批疗效确切的中药新产品,在保证中药疗效的前提下,改进中药传统剂型,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加快疗效确切,使用安全质量可控的中药新产品的开发,到2010年开发出100个中药新产品,完成100个传统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完成现有国家中成药标准品种整理提高工作,扩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中药产品的出口份额,争取2~3个中药品种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
从中可以看出国家非常重视中药的二次开发,本文旨在就中药二次开发在中医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做一探讨。
1 中药二次开发的必要性中药现代化不是中药西药化。
中药现代化发展应尊重中医药学理论,充分继承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同时,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必须以创新为核心,充分吸纳多种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及植物药研发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及产品创新,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不拘泥于传统和自我封闭。
中药的二次开发是指以市场需求和人类疾病发展谱为导向,利用我国传统中医药资源和最新科学技术( 包括古方、验方、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确立研发的目标和方向,在原有资源和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独立知识产权的新的产品。
配伍:中药间的爱恨情仇
配伍:中药间的爱恨情仇中药配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是研究的药与药之间,主要是两味药之间互相组合在一起以后会出现怎么样的一些情况,它的毒性或者功效方面,相互有什么影响。
比如在电视剧《老中医》一开篇,主人公翁泉海就惹上了人命官司,重病的患者秦仲山因服用了两服不同医生开出的汤药而身亡,其中一服是翁泉海所开出的安慰方,另一服则是由吴雪初和赵闽堂所开出的“猛烈之剂”,应了中药的“十八反”,两服药方相克,导致患者身亡。
这里说的十八反就是是中医里的配伍禁忌,如果将不能合用的药配在一起,其后果会产生各种副作用。
《老中医》中还有一个治疗案例,同一个患者,赵闵堂和翁泉海开的药方相差无几,都是根据同一个古方开的,只有一味药不同,赵闵堂用川芎,翁泉海增加了川牛膝,这两种药都有活气血的作用,但加上川牛膝之后效果更佳,把患者的病治好了。
有时候药方的差别就在一点点上,疗效可能就不一样,这也是因为中药配伍的关系。
配伍的“伍”,是部队,队伍的意思。
配伍就是讲用中药要像排兵布阵,组成一支军队。
如果要给中药配伍一个严格的定义,可以这么讲: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配合在一起应用,称作中药的配伍。
在有的《中药学》教材中,在配伍的定义中,还加入了“根据临床的需要”等文字,这是典型的画蛇添足,那是方剂的配伍,中药学的配伍也要讨论临床不需要的相恶和相反。
“配伍的目的”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很少单味药使用,往往是复方配伍使用。
原因是单味药药力有限,或适应面较窄,当病情较重或较复杂时,需要将多味药组合使用。
配伍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增效、减毒、全面适应证情。
1、增效单味药使用的作用是有限度的。
当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单味药用量来增加药物的作用,但是也不能无限制的增加用量,这样很容易产生毒副反应。
特别是中药里所谓无毒的药,用得很放心,任意加大用量,最后就出现了中毒反应。
有人对近50年来中药中毒的文章做了统计,其中70%的中毒临床报告,所用的药物是大家所谓没有毒的药,就是因为用了大剂量而出现中毒反应。
中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
中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1. 引言说到中医,大家肯定会想到那些神奇的草药和古老的方剂。
嘿,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些药方能有效呢?其实,中医的方剂配伍就像是调制一杯完美的鸡尾酒,每种成分都有它的角色。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医方剂的配伍原则,让我们一起“深挖”这背后的秘密吧!1.1 方剂的基本理念首先,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
这就像一个大家庭,所有成员要和谐相处。
方剂的配伍也是如此,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像家人间的关系,既要相互补充,又不能冲突。
中医认为,身体是一个整体,所有的症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配伍时,药材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得当,才能达到“和气生财”的效果。
1.2 组方的灵活性说到组方,灵活性是关键。
中医不喜欢死板的规定,就像你做菜时,不可能每次都照着食谱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方剂可以随意调配。
有时候,添加一两味药就能改变整个方剂的效果。
你看,这就像炒菜,加点盐和辣椒,味道立马提升不少!2. 配伍原则接下来,我们聊聊一些重要的配伍原则。
这里面可是有大学问的哦,别小看了这些原则。
2.1 兼顾表里在中医中,表和里就像是两位兄弟,一个负责抵抗外邪,一个负责调理内脏。
配伍时,既要考虑到外部的病因,也不能忽视内部的状况。
比如,你感冒了,表症要先处理,再来调理身体,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药性相辅每种药材都有自己的性味和归经,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
有的药性温和,有的则偏寒。
配伍时,要注意药性之间的相辅相成。
比如,辛热的药材可以帮助寒凉的药材发挥更好的作用,就像朋友之间互相激励,一起进步。
3. 常见配伍案例接下来,咱们来看看几个常见的配伍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原则。
3.1 感冒的方剂想象一下,你得了感冒。
常用的方剂像“银翘散”,就包含了辛凉解表的药材。
这里面有荆芥、薄荷等,这些药材就像超级英雄,齐心协力,把病邪赶跑。
不过,银翘散也常常会和其他药材配伍,比如加点生姜,来温暖身体,让你感冒的症状更快消失。
方剂组方配伍中的对立统一观
大量清 热药 中配伍少 量温 散药物 , 使其 清 中有 散 , 增强 方剂治 热的功 力 , 如银 翘散 、 麻杏 石甘 汤等 。③防止损 伤正 气 。温热药 物容 易 生 热 伤 阴 , 凉 药 物容 易 冰伏 寒 伤阳, 因此温热 方剂 或寒 凉 方 剂 中往 往 配伍 一 些 药性 相反 的药 物 , 九味 羌 活 汤 、 如 黄土 汤 中 配伍 黄芩 、 生地 防温燥伤 阴 , 药汤配 肉桂 , 芍 防止 大剂苦 寒伤 中。④解 除寒 热格拒 。疾病 到 重 危 之 时 , 往 发 生寒 热 格 拒之 往 象 , 要寒热 并 用 , 能解 除。如 少 阴 阳气 衰微 , 需 才 阴寒 内盛 , 阴阳格拒 , 运用 白通 加 猪胆 汁 汤 , 以葱 白、 附子 、
组方 中药与药 之 间 , 因药性 相反 , 似乎存 在相互 排斥 的 现象 , 实质 上虽然 药物 的性能 、 但 效用 和作用趋 势 的相 反 , 是却能起 到 互 为补 充 和互 相 促 进作 用 。学 习研 但 究方剂 组方及 其配 伍方 法 , 临证 立 法 处 方用 药 有很 对
( 文 校对 : 彦知 本 李 谢 日林 收 稿 日期 109一O 一0 ) 20 l 3
方 剂 组方 配 伍 中的对 立统 一 观
周 志焕 天津 中 医药大学 医疗 系方 剂教 研 室 关键词: 方剂; 配伍; 对立统一观
di1 .9 9ji n 10 —9 4 20 . .1 o:0 3 6 /. s .0 38 1 .0 9 0 1 4 s 4 文章 编 号 : 0 —94 2 0 ) .7 4 2 1 38 1 (0 9 . 0 6 . 0 4 0 0
重要 的指导 意义 。笔者对 方剂组 方配伍 中的对 立统 一
方剂的组方原则
方剂的组方原则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由多种药物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中药处方。
方剂的组方原则是指方剂的组成原则,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方剂的组方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辨证施治原则中医药学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病机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治。
方剂的组方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即根据患者的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寒热错杂的病症,应该选择温热解表的方剂,而对于气滞血瘀的病症,应该选择活血化瘀的方剂。
二、药物相互作用原则方剂的组方应该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干扰或者副作用。
例如,某些药物具有相互抵消的作用,应该避免同时使用;某些药物具有相互增强的作用,应该适当调整剂量。
三、药物配伍原则方剂的组方应该考虑药物的配伍关系,即药物之间的相互补充或者相互促进作用。
例如,某些药物具有相互协同的作用,应该合理搭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四、药物用量原则方剂的组方应该考虑药物的用量,即药物的剂量应该适当,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过多会导致药物中毒,过少则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药物的用量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调整。
五、药物性味原则方剂的组方应该考虑药物的性味,即药物的性质和味道。
药物的性味对于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某些药物具有温热性质,适用于寒性病症;某些药物具有苦味,适用于清热解毒。
六、药物毒性原则方剂的组方应该考虑药物的毒性,即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某些药物具有较大的毒性,应该避免过量使用或者长期使用。
同时,应该注意药物的配伍,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干扰或者副作用。
七、药物来源原则方剂的组方应该考虑药物的来源,即药物的产地、品种、质量等因素。
药物的来源对于药物的质量和功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该选择优质的药材,避免使用劣质或者伪劣药材。
方剂的组方原则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是方剂治疗的基础。
方剂的组方应该遵循辨证施治原则,考虑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用量、性味、毒性和来源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方剂的组成原则范文
方剂的组成原则范文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内容,指的是将多种药物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处方。
方剂的组成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设方目的原则:即根据病情、病机和治疗目的确定方剂的用药组方。
方剂应根据不同的疾病,采用不同的药物组合和用量,以达到治疗、预防、调理等不同目的。
2.辩证施治原则:方剂组成应根据辨证施治原则,即根据中医辩证理论的指导,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年龄等方面的不同来确定药物组合。
对于同样的疾病,由于患者的具体辨证不同,方剂组成也会有差异。
3.药物相互配伍原则:中药药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药物相互作用,有的可以相互增效,有的可以相互抑制。
因此,在方剂组方时应根据药物的药性、功效互补、相互制约等原则进行合理配伍,以增加方剂的治疗效果。
4.药味配伍原则:中药药味有五味,包括酸、甘、苦、辛、咸。
不同的药味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在方剂组合时应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药味,使其相互配伍,以调和方剂的性味。
5.药量配伍原则:中药药量配伍原则主要包括“主副、轻重、多少、总量”等几个方面。
主副药的选择应根据病情轻重决定,多数情况下应选用多味药与少味药相结合,以增加方剂的疗效。
药物的总量应根据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进行具体调整。
6.治疗与调理结合原则:方剂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还可以用于调理身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因此,方剂的组合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既可治疗疾病,又可调理身体。
7.经验总结原则:方剂的组成不仅需要严格遵循上述原则,还需要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和创新,不断完善和优化方剂的组合,以提高方剂的疗效。
总之,方剂的组成原则是多方面的,既包括辩证施治原则,也包括药物相互配伍、药味配伍、药量配伍等原则。
方剂的组成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方剂的治疗效果。
中医方剂的组方原则
中医方剂的组方原则中医方剂的组方原则是指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体质、病因等因素,科学地选用草药,并按照一定比例和配伍关系进行组方,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方剂的组方原则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相顾相成、草药属性配伍、主剂辅助、标本兼治、辩证施治和个体化组方。
首先,相顾相成是中医方剂组方原则的基本要求之一、相顾相成指的是在组方时,草药之间要相互配伍,相互协调,以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
这是因为不同草药之间有一定的药性作用,通过合理的配伍关系,可以加强疗效,防止药物之间的相互抵消或出现药理相反的现象。
其次,草药属性配伍是中医方剂组方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草药的属性包括寒、凉、平、温、热五种,要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体质选择相应的草药属性,并进行合理的配伍。
比如对于寒凉体质的患者,应该选择温热性质的草药进行搭配,以调节体质和疾病的平衡。
再次,主剂辅助是中医方剂组方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主剂辅助指的是在方剂组方时,要根据疾病的主要症状和病因,选择适当的主要草药进行配伍,辅以一些辅助草药,以增强疗效。
主剂起到主要治疗作用,辅助草药起到协助调理的作用,二者相互配伍,可以提高方剂的整体疗效。
然后,标本兼治是中医方剂组方原则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标本兼治指的是在方剂组方时,不仅要治疗疾病的表面症状(标),还要治疗疾病的根本病因(本),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根本目的。
这一原则要求在方剂中既有治疗表面症状的草药,又有调理体质、调节病因的草药,综合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此外,辩证施治是中医方剂组方原则的核心内容之一、辩证施治指的是根据中医辩证的理论,对病情进行辨证分型,并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选用不同的草药进行组方。
辨证施治要求对病情的认识准确,选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以提高方剂的治疗效果。
最后,个体化组方是中医方剂组方原则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个体化组方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病程、病理变化等个体差异因素进行草药的选择。
方剂组方原则
方剂组方原则
方剂组方是指将多味药物按一定比例配伍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特的药方。
方剂组方原则是指在组方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规范,以确保方剂的药性疗效和安全性。
1. 辨证论治原则:方剂组方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辨证分型进行论治,即根据病因、病机、病位等方面的综合判断,并据此选用相应的药物。
2. 适应证原则:方剂组方必须根据药物的适应证进行选择,即根据病情的特点选用具有疗效的药物,并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3. 药物配伍原则:方剂组方必须根据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药理特点进行配伍,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干扰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4. 计量原则:方剂组方必须根据药物的剂量和用法进行合理计量,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5. 经验总结原则:方剂组方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以及临床实践中的有效疗效,但也要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进行创新和调整。
6. 简便易行原则:方剂组方应该尽量简便易行,方便患者的使用和管理,并确保方剂的稳定性和质量。
总之,方剂组方原则是指在组方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特点,辨证论治,并遵循适应证、药物配伍、计量、经验总结和简便易行等原则,以确保方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医组方的原则
中医组方的原则中医组方的原则(上)大千老师组方的原则归纳了10条:1.中正平和;2.刚而不猛;3.柔而不懦;4.温而不燥;5.凉而不寒;6.清而不枯;7.浊而不凝;8.通而不暴; 9.攻而有守;10.补中带调。
简单地把方剂的原则概括一下,虽然不周到,但大概的意思就这样。
一、中正平和正常人本身就是一团中和之气,出了问题,稍微偏了一些,你配方第一条原则就要使方子这团气与人身之气尽量相近,不要差的太远,这一条非常重要。
大家要仔细地思考这个问题,如果差的太远,容易影响到人身之气,会对人身之气有一定的伤害。
譬如:这个方子开的和人身之气不相近,比如说开一个大黄,开巴豆,或者说开全蝎,蚂蚁等等,这些药的气跟人身之气是不相符的,明显带有这个药自己的偏性,而且偏得很厉害。
这种药下肚以后会直接扰乱人身正气,咱们先不管它去不去攻邪气,首先要知道这药是扰乱正气,如果说扰乱的厉害就叫毒药,扰乱的不厉害叫副作用,但效果一样。
所有的药都有副作用,化疗药使人的头发掉了,这就是化学制剂的气和人身中正平和之气相差太远。
你想想这股气进入人身体,人身要拿出多少中正之气去化合这些气?像一勺盐放到水里一样,这勺盐就是化学制剂,或者说就是不平和的药气,水就是你的中正之气,你想想一勺盐需要多少水来化它?我发现现在大夫开方用药这条原则完全摒弃,完全忽视掉了,他们在开方的过程中,没有这种理论概念,不知道开方的几条原则,不知道中正平和药跟人身之气相接。
咱们经常吃的所有的五谷杂粮都和人身之气相近似,如馒头米饭粥萝卜白菜等等这些气很平和,跟我们人身之气很相近,所以我们吃了对我们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和不良影响。
否则,你开方就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
上次我讲了巴豆劲大,人吃了就会爆泻不止;正品附子,你吃一些,10g左右,就浑身麻得不得了,而且有泻泄呕吐的可能。
这些药在《神农本草经》上都是下品,不宜常服,不得已,用之来治病。
我们组成这个方子尽量为中正之气,比如桂枝汤,就是比较中正之气的方子,桂枝白芍姜枣草,一般人喝了这方子不会有严重的副作用。
矛盾论在中医中方面的应用
矛盾论在中医中方面的应用
矛盾论在中医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阴阳对立统一: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
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维持着动态平衡。
在诊断和治疗中,中医强调从整体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调理阴阳,使之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2. 五脏一体观: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
每个脏腑都有自己的功能特点,但又与其他脏腑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在临床治疗中,中医注重调理脏腑之间的关系,使之协调平衡。
3. 病因病机分析:中医在病因病机分析中,运用矛盾论的方法,分析疾病的本质和主要矛盾。
通过对病因的辨析,找出主要病因,制定治疗方案。
在病机分析中,注重把握疾病的发展趋势和传变规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治则治法制定:在中医治疗中,根据矛盾论的原理,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机,制定相应的治则治法。
通过调整阴阳、调理脏腑、祛邪扶正等方法,消除病邪,恢复人体健康。
综上所述,矛盾论在中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诊断、治疗、病因病机分析等多个方面。
通过运用矛盾论的方法,中医能够更好地把握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高临床疗效。
医院药患矛盾分析
产 后 下肢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的预 防及 观 察
张红 张红 林
喀什地 区第二人 民医院( 新疆
喀什 84 0 ) 4 0 0
【 摘要 】 对当地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危 险因素进行 分析 , 出加 强孕期 、 提 产前 、 分娩、 手术后健康教 育的 重要 性 , 以降低 下
综上所述 , 中药房药师是个非 常辛 苦 、 具有挑 战性 的职业 , 只 要本着 以人为本 , 服务至上 , 一切为患者着想 , 切为临床 服务的 一 服务理念不 动摇 , 又有处 理各 种矛盾 的技巧 , 同时具备 高度 的责 任感 , 多药患矛盾还是可 以避免 的。 很
参考 文献 [] 1 胡静 , 世 民. 临床 药 学服 务 中 的职 业风 险 控 制. 杨 论 中国 药
不可当着患者 的面议论处方 如何 不妥当或不合理 , 免患者对 医 避 生失 去信任 , 不便 于疗效 的发挥 , 即使在繁忙的就诊高峰 , 调剂 工 作也 应有条不紊地进行 , 患者有 安全感 , 使 以便更好 地发 挥 中医 中药 在防病治病 中的优 势作用 。
2 3 注重 医患交流 良好 的人 际关 系 , 减少 矛盾 的基础 。在 . 是
( ) 13 3 :3 .
一
1 41 —
中外 医学研究
21 0 9月 第 9卷 1年
第2 5期
C I E E A D F R IN M DC LR S A C H N S N O EG E IA E E R H
留 综 合 ≯ ≯0 碧 ≯ 。 ≯ 磐 f i 0 ◆ 0 ≯
1 危 险 因素 分 析
232 防止 身体 发生脱水 。剖宫产 患者 因身体 消耗 大 , 食较 .. 进
理性面对中医药发展中的矛盾
走进新时代,中医当如何发展?这是一个争论了百年而至今未了的课题。
当下中医发展的现状告诉我们,中医发展之路仍然是一条探索之路,在对很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上中医学界仍然没有得到统一,仍然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地摸索。
走进新时代,中医当如何发展?这是一个争论了百年而至今未了的课题。
当下中医发展的现状告诉我们,中医发展之路仍然是一条探索之路,在对很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上中医学界仍然没有得到统一,仍然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地摸索。
方法论层面的两难选择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探索方法的一般结构,阐述它们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科学研究中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问题。
中医的特殊性表现于因东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思维差异。
中医承袭了中国文化的象思维方式,注重对人宏观层面变化的把握,突出表现为细节的模糊性与过程的简单或缺失。
而这恰恰与现代科学的要求相去甚远,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科学的基本特征,因而导致了近代以来中医学术界关于“中医科学与否”的不休论争。
中医是科学的,因为它确实既有疗效,又有理论指导。
但是中医的说理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它的一些重要原理必须通过现代科学的阐释才能得到理论的深化和完善,才能从古代科学水平走向现代科学水平。
而建立在象思维基础上的中医理论与认识,又基本不适合用支撑现代科学的还原论思维方法作为研究的指导,不能完全照搬西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中医的科学实践也同样呈现出了两难选择的局面:一方面是现代派中医正在走的开拓创新之路,大胆借用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医的重要理论原理进行着现代科学的探索,欲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揭示中医的科学本质。
从国家对中医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与投入上不难看出对中医进行现代研究的决心与力度。
而另一方面,传统派中医则始终坚持中医与现代科学“不可通约”论,认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法不可能走向统一。
特别是一些中医重大问题的研究长久得不到进展(如经络实质的研究),使之更加坚信中医与现代科学的融合是南辕北辙,不可能走到一起。
方剂组方的二个原则
方剂组方的二个原则一、治疗原则:君、臣、佐、使;1、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其药力居方中之首,用量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要大。
在一个方剂中,君药是首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药物。
2、臣药:二种意义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2)、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它的药力小于君药。
3、佐药:有三种意义,1)、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
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
3)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
4)使药:有两种意义,1)、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灶的药物。
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使药的药力较小,用量亦轻。
二、组成变化精要:1)、“医不执方,医必有方”:意思是医生心中有个方,有不一定照方开药,我们要根据病情,灵活化裁,加减运用,所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
举例:治疗一般性的咳嗽,没有其它症状,可以用止嗽散治则:宣肺止咳化痰。
汤头歌:止嗽荆甘桔,陈苑白前部。
组成:桔梗6克,荆芥6克,紫菀10克,百部10克,白前10克,甘草6克,陈皮6克。
加减:表证初起,加苏叶6克、防风6克、桑叶10克;咳嗽痰多且白,加姜半夏10克、茯苓10克;痰多色黄,加浙贝10克、瓜蒌10克。
这就是所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
2)、“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王叔和是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
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
但是,再背诵《伤寒论》、《脉经》,还不如多多应诊与临证。
3)、药味增减的变化:注意药物是可以随证加减的。
4)、药量增减的变化:增减药量,可以改变药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方剂组方中的矛盾观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申保国, 冯丽丽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鹤壁,458030 河北中医 HEBE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4,26(12) 0次
除致病原因, 通调气血津液, 另以少量人参补气以匡其正。 一则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 二则散中有补, 不致耗伤真元。 综观全方, 邪正兼顾, 攻补兼施, 解表而不伤正, 扶正而不 滞邪,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再如龙胆泻肝汤, 主治肝胆实 火上炎或肝胆湿热下注证, 以龙胆草之苦寒清泻肝胆, 黄 芩、 栀子清热除湿, 车前子、 木通、 泽泻之渗利导湿热下行, 使邪有出路, 以上诸药属苦燥渗利伤阴之品, 为祛邪之用, 故伍当归补血, 生地黄养阴, 使驱邪而不伤正, 泻火而不伐 胃, 为补泻结合治肝之良方。另外如参苏饮、 再造散、 加减 葳蕤汤这些扶正解表剂都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 ! 表里双解 部位的表与里是相对概念, 如皮肤肌腠为表, 脏腑为 里; 腑为表, 脏为里; 三阳经为表, 三阴经为里等。表里部 位的简单划分, 一般是外 (皮毛、 肌腠、 经络) 有病可属表, 病邪轻浅; 内 (脏腑、 血脉、 骨髓) 有病属里, 病邪较深。表 里辨证可测病势轻重, 表证和里证是相对的, 在一定情况 下, 又可同时出现或相互过渡、 转变。方剂组方中对于表 与里的辩证统一规律亦有相应阐释, 如藿香正气散主治外 感风寒、 内伤湿滞证, 既有辛温解表药白芷、 紫苏等以发散 风寒, 又有苦温化湿药藿香、 陈皮、 厚朴、 大腹皮等以燥湿 理气和中, 以达表里双解之效; 五苓散主治太阳病表邪未 解、 内传太阳膀胱之腑之太阳经腑同病, 以泽泻、 茯苓主 力, 猪苓之淡渗利湿, 佐白术之补气健脾, 燥湿利水, 治膀 胱气化失常, 小便不调, 同时, 佐桂枝既利小便又疏散表 邪, 以解除太阳之表证未尽之邪, 一药二用, 与上述诸药表 里同治。另如小柴胡汤主治伤寒少阳证半表半里之组方 特点; 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证; 防风通圣散主治表 里俱实证; 葛根芩连汤主治身热下利; 小青龙汤主治外寒 内饮证等表里双解剂都属于反映表与里这一对立统一辩 证规律。 " 上下并治 上与下亦是相对的, 上为阳, 下为阴, 部位的上与下是 相对概念, 有的学者提出八纲当增上下两纲, 如徐灵胎说: “夫人身一也, 实有表里上下之别。 ” 吴塘说: “万法诊病, 实 不出一纵一横之外。 ” 另外, 气机的升降, 治疗方面吐下两 法等都是针对上下的病位与病势而言的。在方剂组方中 有很多方剂上下并治, 反映对立统一规律这一矛盾观, 如 苏子降气汤主治上实下虚之咳喘证, 即有紫苏子、 半夏、 厚 朴、 前胡降气平喘宽胸除满, 治痰涎壅肺、 肺失宣降之胸闷 喘咳, 痰多短气 “上实” 证, 又有肉桂温补下元、 纳气平喘, 当归养血润燥, 共治肾阳不足, 不能纳气, 化饮之短气喘 逆, 腰痛脚软, 肢体水肿之 “下虚” 证。诸药相合, 治上顾 下, 标本兼治, 则气降痰消, 喘咳自平。另如凉膈散主治 上、 中两焦火热证, 上有无形之热邪, 非清不去; 中有有形 之积滞, 非下不除。故以连翘、 黄芩、 栀子、 薄荷、 竹叶以疏 解清邪热于上, 更用调胃承气汤之大黄、 芒硝通便导滞, 荡 热于中, 使上焦之热得以清解, 中焦之实由下而去, 共奏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热泻火通便、 清上泻下之功。 # 阴阳并补 阴和阳分别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疾病的性 质、 临床的症侯, 一般归属于阴和阳的范畴。阴阳辨证是 最基本的辨证大法, 如表证、 实证、 新证、 急病, 一般归属阳 证; 里证、 寒证、 虚证、 久病、 慢病, 一般都可归属阴证。阴 阳辨证在运用中有许多具体内容, 其主要有阳虚证、 阴虚 证、 阳盛证、 阴盛证、 亡阳及亡阴证。现仅就阴虚证和阳虚 证在方剂组方中的矛盾观进行阐述, 如地黄饮子主治阴阳 两虚之喑痱证, 既有熟地黄甘温滋肾填精益髓, 石斛、 麦门 冬甘寒滋阴益胃, 补后天以养先天, 又有肉苁蓉、 巴戟天温 补下元, 强筋健骨, 附子、 肉桂大辛大热, 助阳益火, 摄纳浮 阳, 引火归元, 共成阴阳并补, 标本并图之剂。龟鹿二仙胶 主治真元虚损精血不足证, 治宜填精补髓, 益气养血, 阴阳 并补, 故用鹿角胶甘咸而温, 温肾壮阳, 益精补血, 龟版胶 甘咸而寒, 填精补髓, 滋阴养血, 共补阴阳以生气血精髓, 伍人参、 枸杞子为臣, 四药合用, 阴阳并补, 气血兼顾, 药简 力宏, 共成峻补精髓, 益气壮阳之功。 “由是精生而气旺, 气旺而神昌, 庶几龟鹿之年矣, 故曰二仙。 ” ( 《古今名医方 论》 卷 $) % 标本兼治 标和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常用来概括说明事物的本 质和现象、 因果关系以及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关系等。 标和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化, 在矛盾中的地位不是固定 不变的。标本的区分运用有利于从复杂的疾病矛盾中找 出和处理其中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疾病过程 中, 病症有先后, 矛盾有主次, 病情有缓急。因而标本的治 法运用也就有先后与缓急、 单用或兼治的区别。现仅就方 剂组方中的标本兼顾特点来阐释对立统一规律, 如胶艾汤 主治冲任虚损, 血虚偏寒之崩漏、 胎漏, 方证以出血为主, 自当以止血为当务之急, 故用甘平之阿胶补血止血安胎, 苦辛性温之艾叶温经散寒、 调经止血, 二药为治崩漏胎漏 的要药, 合用则调经止血以治标, 然此出血证属冲任虚损、 血虚偏寒所致, 故须养血补血, 达到以 “养” 治 “寒” 的目的。 用四物汤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熟地黄) 补肝肾、 益精血、 调 气机、 暖胞宫, 合用以治本。全方以养血固冲为主要手段, 而达止血固崩的目的, 标本兼顾。另如百合固金汤治疗肺 肾阴亏、 虚火上炎而致咳嗽痰血证, 咳嗽痰血为症状为标,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为病因为本, 组方时宜标本兼顾, 以生 地黄、 熟地黄、 当归、 白芍药、 麦门冬等药滋养肺肾之阴为 主, 兼以百合、 玄参、 贝母、 桔梗等药清润肺金化痰止咳, 但 以治本为主。 “药有个性之特长, 方有合群之妙用” , 药物经过合理 配伍, 组成方剂, 可以扩大治疗范围, 适应比较复杂的病 证。以君臣佐使为原则主线, 巧妙应用上述规律特点等对 立统一规律, 皆是医者无尽学习研究之源。
作者简介: 申保国 (*(-- , ) , 男。本科学历, 学士学位。从事教学 工作。
除风湿痹痛, 川芎行气活血, 柴胡疏散解肌, 桔梗宣肺止 咳, 枳壳降气, 前胡祛痰, 茯苓渗湿, 都是祛邪药物, 能够消
*)$
河北中医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 / 012, 3,4,5-,6 &’’$, 789 &", :8; )&
河北中医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0/1 2 345, 6/7/80/9 ’$$!, :;< ’-, =;) *’
(*%
略论方剂组方中的矛盾观
申保国 冯丽丽 鹤壁 !"#$%$)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方剂; 中药配伍 【中图分类号】 & ’#(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 $’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哲 学范畴, 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种对立统一规律是 整个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核心及最基本规律, 在唯物辩 证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医学中, “ 一阴一阳 之为道” 之阴阳理论即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 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领域, 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生 理功能、 病理变化, 并指导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方药的应 用。方剂组方中尤能体现对立统一思想, 总结方剂中对立 统一的制方规律, 对于发掘方剂配伍中的精要, 提高临证 制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现就方剂组方中的一些规律特点 来阐明对立统一规律。 * 寒热并用 寒为阴, 热为阳, 寒与热为一矛盾概念, 既表现在临床 症候错杂上, 又在药物应用的寒热温凉四性中可以体现, 还体现在治疗方法上, 如 “热者寒之” “ 、寒者热之 “, 在方剂 组方中, 寒热并用的对立统一规律处处可见, 如大青龙汤 中以麻黄、 桂枝、 生姜之辛温发汗解表, 以解外感风寒表 证, 用石膏之大辛大寒清热泻火, 以解内有郁热之证; 柴葛 解肌汤中以羌活、 白芷之辛温, 黄芩之苦寒, 柴胡、 葛根之 辛凉, 寒温并用共治外感风寒表证未解, 入里化热证; 大黄 附子汤中重用大辛大热之附子, 入心、 脾、 肾经, 温里散寒, 止腹胁冷痛, 因其主治寒实内结, 故同时需泻下之品以通 其结, 大黄性味苦寒, 可泻下通便, 与附子相伍, 寒热并用, 以奏温下之功, 共为君药; 半夏泻心汤以辛温之半夏为君, 散结消痞, 降逆止呕, 臣以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 黄芩、 黄连之苦寒以泄热开痞, 四药相伍, 寒热共用, 辛开苦降, 共治寒热互结胃气不和之痞证。 ’ 升降相因 升是上升, 为阳; 降是下降, 为阴。气机升降出入是人 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气机升降出入发生障碍, 机体产生不 同的病势趋向, 常表现为向上 (如呕吐、 喘咳) , 向下 (如泻 痢、 脱肛) , 向外 (如自汗、 盗汗) , 向内 (如表证不解) , 升降 相因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就是处于不断的动态的气机升降 中, 同时, 药物针对病情, 亦有升降浮沉之性能, 方剂组方 中对升降相因这一对立统一规律亦有相应描述。如复原 活血汤中重用酒大黄荡涤留瘀败血, 引瘀血下行, 用柴胡 疏肝理气, 使气行血活, 并引诸药入肝经, 两药合用, 一升 一降, 以攻散胁下之瘀滞, 共为君药, 以治跌打损伤; 四逆 散取柴胡入肝胆, 升发阳气, 疏肝解郁, 透邪外出, 伍枳实 理气解郁, 泻热破结, 二药升降结合, 舒畅气机, 共奏升清 降浊之效; 普济消毒饮重用黄连、 黄芩苦寒清热泄火, 又以 升麻、 柴胡升阳散火, 疏散风热, 协助诸药上达头面, 黄芩、 黄连得升麻、 柴胡之引, 直达病所, 升麻、 柴胡有黄芩、 黄连 之苦降又不致发散太过, 此一升一降, 作用相反而效果相 成, 互为制约, 有利于败毒清解、 风热疏散, 用治大头瘟。 % 散收结合 散即发散, 向外为阳; 收即收敛, 向内为阴。以药物五 味来说, 辛味多能行能散, 如麻黄、 薄荷; 酸味涩味多能收 能敛, 如五味子、 牡蛎。在方剂组方中, 发散和收敛相结 合, 常以为用, 亦是对立统一的, 如桂枝汤以辛温的桂枝助 阳、 通经络、 发汗解表、 祛在表之风寒, 以酸收的白芍药益 阴敛营, 既敛固外泄之营阴, 又补充受损之津液, 且兼制桂 枝之发散, 使汗勿伤津, 二药相伍, 散中有收, 汗不伤正。 正如喻昌所言: “其最妙之处在用芍药益阴以和阳。太阳 经之营卫, 得芍药之酸收则不为甘温之发散所逼, 而安其 位也。 ” 另如小青龙汤中的麻黄、 桂枝与白芍药, 四逆散中 的柴胡与白芍药, 秦艽鳖甲散中的柴胡、 秦艽与乌梅, 回阳 救急汤中的麝香与五味子, 酸枣仁汤中的川芎与酸枣仁, 都体现了散收结合的对立统一规律。正如吴昆所云: “古 人用辛散, 必用酸收, 所以防其峻厉, 犹兵家之节制也。 ” ! 攻补兼施 (扶正与祛邪同用, 或虚实并治) 攻即祛邪, 是祛除邪气、 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和损害 的一种治疗原则。主要适用于实证, 即 “实则泻之” 。具体 方法有很多, 如发汗、 涌吐、 攻下、 清热、 利湿、 消导、 活血 等。补即扶正, 是扶助机体的正气、 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抗 邪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主要适用于虚证, 即 “虚则 补之” 。具体方法有益气、 滋阴、 养血、 温阳以及脏腑补法 等。攻和补是一对矛盾概念, 应用在方剂组方中, 亦体现 了对立统一规律, 如败毒散治气虚外感证, 以羌活、 独活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