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因素

合集下载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因素分析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因素分析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因素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因素众多,下面我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可以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稳定的成长环境,使其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而缺少家庭温暖和睦的孩子往往容易心理失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不高。

家庭的家教方式也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产生影响。

家长是否注重对孩子的思想教育,是否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问题,都会影响孩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

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教育方式和质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起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优质的学校通常能够提供高品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拥有专业的教师队伍和完善的教育体系,让学生能够接受到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的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

如果学校侧重灌输性教育,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社会环境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

社会背景、社会价值观以及社会变革的影响都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一定的促进或者阻碍作用。

社会环境中的社会文化、媒体信息和社会舆论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产生影响。

当社会出现混乱、动荡的情况时,学生可能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质疑和抵触情绪。

而当社会中存在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因素有家庭、学校和社会。

家庭的温暖和睦、家教方式的关注,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方式,以及社会的背景、价值观和社会舆论等都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

只有在这三个方面的积极影响下,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与应对策略探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与应对策略探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与应对策略探讨一、引言作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新一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他们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们也必须正视一个问题,即部分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可能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情绪和消极态度。

有必要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以更好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原因1.社会环境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大学生对外部信息接触的频率和范围也越来越宽广。

加上网络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达,大学生往往更愿意接触娱乐性质的信息,而抗拒接受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信息。

2.家庭教育因素一些家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也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产生影响。

一方面,家庭中对思想政治话题的讨论可能不够积极,家庭对于大学生学习的期望也可能更加关注学术成绩和就业前景等方面,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部分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手段可能不够多样化和灵活,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不高。

一些大学生可能由于对老师的不信任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持怀疑态度。

4.个人因素个体差异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程度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同,导致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所不同。

部分大学生对传统观念的执着和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也可能使其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抵触情绪。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1. 凝练精神内核,树立正确价值观我们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回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正确的信仰和认知。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多元、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大学生所面临的价值取向困惑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悟与认同至关重要。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大学生心理因素分析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大学生心理因素分析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大学生心理因素分析发表时间:2016-10-27T14:58:36.90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4期作者:李涛[导读] 日益突出的现实问题使得一些大学生不能从本质上认识和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的反差。

延安大学陕西延安716000摘要:本文基于实际分析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大学生心理因素,并鉴于此提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因素一、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大学生心理因素分析1.心理困惑:接受内容与现实的反差。

当今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初步定型,思想也相对成熟,追求理论创新和自由个性的意愿相对强烈,对所接触的社会现实有着相对独立的看法。

日益突出的现实问题使得一些大学生不能从本质上认识和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的反差,甚至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了困惑、怀疑,这严重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2.心理拒斥:师生交流与沟通的不畅。

在目前高校学生培养和管理模式下,大学生导师及任课教师往往把日常工作的重点放在科研和教学上,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关注不够,尤其是对其思想动向关注不够,直接影响了导师与大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理论沟通和政治谈心。

正是大学生与专业导师、任课教师之间思想上、政治上交流沟通不畅,才使得大学生群体对教育内容与现实的反差所产生的心理困惑得不到及时消解。

随着困惑程度的逐渐加深,大学生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逐渐产生心理上的拒斥。

3.心理诱导: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

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泛滥对大学生群体的行为取向产生心理上的诱导,使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存在诸多误区与盲区,例如理想信念模糊、公益观念淡薄、学术道德失范、知行相对割裂等问题,严重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效果。

4.心理盲从:行为理性的匮乏。

新一代大学生群体多为“90后、00后”,他们大多数成长环境相对简单,没有经历过大的挫折与考验,因而对一些社会问题不能理性看待。

简析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影响因素

简析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影响因素

简析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影响因素【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个体和制度等方面。

家庭因素通过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对个体产生影响;学校因素主要体现在学校教育质量和师生关系上;社会环境包括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对个体的影响;个体因素包括性格、情绪等对内化影响;制度因素则是政策、规章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化过程。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效果,可以加强家庭教育、优化学校教育环境、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提升个体自身素质、健全政策法规等方面做出努力。

通过综合作用和对策建议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和落实。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影响因素、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个体、制度、综合作用、对策建议1. 引言1.1 定义简析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影响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是指个体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将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政治理念、道德规范等内化至心理结构并形成稳定的行为表现。

影响因素则是指影响个体接受、理解和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相关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个体自身以及制度等多个层面,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着个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和行为。

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影响因素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重要性和作用机制,以便更好地促进个体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机制,为实践中的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入探讨个体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变化,从而更好地激发其思想觉悟和政治参与意识。

对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个体和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和质量,从而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参考和依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与应对策略探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与应对策略探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与应对策略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由于很多原因,包括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个人自身因素等等,很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接受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障碍。

首先,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背景和家庭环境有些大的因素。

很多大学生在家中没有接受到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在家庭中存在着负面的言语和行为来影响他们的思想。

其次,教育机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创新。

大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无非就是一些传统的理论、口号和道德规范。

这种机械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引起大学生的兴趣,从而难以让他们接受。

第三,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往往处在一个价值观多元化、信息碎片化、快节奏、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这个社会环境让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爱好、个人能力和个人价值,而忽视了思想政治的重要性。

然而,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我们也可以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教育机构应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采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手段,以吸引学生参与互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大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引导大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考方式,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认同和对国家战略的认识上做出正确的判断。

最后,大学校园应该营造一种团结友爱、宽容包容、和谐互助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交流环境,以充分展现大学生的全面素养和良好人格品质,激发出大学生的团结向心心,共同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障碍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而成的,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对应的应对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大力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善和提高,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政治意识、文化意识和道德意识,推动大学生良好的人文和精神价值的培养。

试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影响因素

试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影响因素

教 学计划 的调整 提供就业 反馈信 息 , 形
成 了招生 、 养 、 培 就业相互 联 系 , 互促 相 进 的运行机 制。在第 七届大学生心理健
对教师所讲述的 内容产生兴趣 。要做好 大 学生 的 思想 政治 工作 只 需把 握 住两
学生们一届和一届之 间的变化 、差别 也
非常大 。 以 , 所 一定要照顾到学生们的特
点 , 用 广 大 学 生 喜 闻乐 见 、 于 接 受 的 采 乐 方 式 。比如 , 当前 的社 会 实 践 、 训 , 些 军 一
以浙江大学为例 ,0 0年 , 21 该校 圆满
完 成 了 全 校 大 学 生 思 想 状 况 调 查 ,成 立 了 大学 生 就 业 指 导 教 研 室 ,班 级 开 始 设 立 心理 委 员 ,举 办 多 次 大 学 生 职 业 生 涯
比较 多的 难题 ,其 中一 个 难 点就 是 如 何 让 学 生 能够 很 好 地发 自内心 地 接 受教 育 。本 文 首 先 分 析 了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接 受・ 影 响 因 心理
素, 并就 如 何 有 效 地加 强思 想政 治 教 育进 行 了深 入 的探 讨 , 有 一 定 的参 考 价 值 。 具
够很好地发 自内心地接受教育 。本文就
思想政 治教 育的接受 心理影响因素进行 探讨 。

应加强对科学发展 观教育教 学中重 点、 难点问题的研究 , 断增 强教育教学 不 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 , 充分发挥第二 , 并
将就业指导贯穿 于学 生在 校期 间教 育教 学管理全过程 ;为毕 业生举办就业招聘 洽谈会 ,主动邀请用人单 位到学校招聘 毕业生 ;鼓励学生 “ 扎根 西部 ,服务社
关键 词 : 想政 治 教 育 ; 受 心 理 ; 响 因素 思 接 影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因素分析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因素分析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因素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影响其接受效果的因素众多。

本文将从教育者、学习内容、学生自身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其专业素质、教育方法、教学态度等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

教师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积极探究教育方法,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态度也关系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感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学习内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知识。

然而,如果教材编写和选取不当,过于抽象、生疏难懂,学生就会产生学习厌恶心理,难以真正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

因此,教育者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思想情感状态等,从而科学地选取和编写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生动有趣的教材。

学生自身因素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健康、价值观念、家庭环境等都直接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有些学生可能由于自身认知水平不够,难以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和思想,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产生阻力。

有些学生可能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也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此外,学生的家庭环境对其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教育者应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帮助。

总结来说,教育者、学习内容、学生自身三方面因素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产生重要影响。

教育者应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科学选取和编写生动有趣的教材,与学生和家长充分沟通,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体验。

学生自身要注重对自身认知、心理健康、价值观念的建立和完善,积极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共同促进思想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阶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阶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阶段及影响因素分析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黎志远112012332221978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指导思想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规律,在环境的影响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品德所经过的程序。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用图示分析如下:大脑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内化阶段、外化阶段和反馈阶段,阐释如下:第一阶段(内化阶段)即教育者将社会的指导思想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则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其它因素的作用下,有选择地接受教育者传授的思想,内化为自己个人的思想。

(将外在教育思想根据个体需要进行内化)第二阶段(外化阶段)即受教育者将自己在内化变为动机,去支配或调节自己的行为,形成行为习惯。

(通过个体内化,形成自身的教育思想,并通过认识指导实践)第三阶段(反馈阶段)即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将个体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效果通过评估和反馈,去丰富社会和个人的思想。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三个阶段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一阶段:内化阶段。

强调受教育者根据个体需要将外在教育思想进行内化的一个过程。

这一阶段的影响因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社会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内化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指导思想总是属于统治阶级,带有鲜明政治性和阶级性,是由政治体制、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等要素构成,是教育者开展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要遵循的行动指南,又是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说社会指导思想的科学性与否,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否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只有在社会指导思想科学性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激起教育对象认识和感情上的共鸣,使受教育对象从内心认同并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时代的变化和环境的改变,新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在不断产生,社会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变化。

大学思政课接受障碍的主体心理因素分析

大学思政课接受障碍的主体心理因素分析

大学思政课接受障碍的主体心理因素分析大学思政课是培养学生理论修养和道德素质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存在着一些学生对思政课的思想接受障碍,即对思政课的内容、方法和价值观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或不认同。

这一现象涉及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主体认同感的缺失是导致思政课接受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大学阶段,学生经历了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开始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有更深刻的思考。

如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形成积极的主体认同感,即没有认同自己为思政课的学习者和接受者,就很难主动投入到思政课的学习中。

这种缺失的主体认同感可能与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态度和期望存在不匹配的情况有关。

心理抵触和自我防御心理是造成思政课接受障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学生可能对思政课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持有强烈的抵触情绪,认为这些内容不符合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或者过于抽象和理论化。

这种抵触情绪可能源自于学生对思政课的误解、认知偏差或者对于思政教育的刻板印象。

一些学生可能在面对思政课的时候出于自我防御心理,选择回避或抵制思政课的学习,以保护自己的自我形象和认同感。

学习策略和学业压力也会对思政课的接受产生影响。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缺乏适当的学习策略,无法有效地学习思政课的内容,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对思政课的抵触情绪增加。

学业压力的增加也会让学生在面对思政课时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因为他们可能更关注其他课程的学习和成绩。

家庭教育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也会影响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

不同家庭和社会文化对于个体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教育的看重程度存在差异,可能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的价值观认同度不同。

一些学生可能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缺乏对思政教育的支持和引导,从而导致他们对思政课的接受存在困难。

导致大学思政课接受障碍的主体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主体认同感的缺失、心理抵触和自我防御心理、学习策略和学业压力、家庭教育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等。

了解这些因素对于推动大学思政课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大学思政课接受障碍的主体心理因素分析

大学思政课接受障碍的主体心理因素分析

大学思政课接受障碍的主体心理因素分析近年来,大学思政课在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一些学生接受障碍的问题,即学生对思政课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或认识误区,导致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这种接受障碍的主体心理因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体认知因素个体认知因素指的是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认识的不同。

由于每个人的心智结构和知识储备不同,每个人对思政课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而且有些学生往往本身就对文科类课程存在一些不适应和抵触情绪。

同时,随着人群年龄的增长,对社会现实、价值观等方面的思考能力还不够成熟,这也影响了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

二、学科本身内在因素学科本身内在因素是指思政课在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思政课是综合性较高的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所讲授相关的知识点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哲学、道德和文学等多个方面,学生面对的知识量较大,复杂度较高,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消化思政课知识。

另外,思政课所使用的较为严谨的表述方式,也会让一些学生感到压抑和疏远。

三、教学环境因素教学环境因素是指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场所、时间等方面的因素。

思政课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可理解的教科书方式去讲解的,而传统思政课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无法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缺乏互动性和多样化教学手段给学生学习上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同时,受限于教室和人群整体情况,很多学生会感到不适,难以产生良好的学习状态。

四、社会文化影响因素社会文化影响因素是指个体在社会文化环境下所受到的压力和影响。

现实生活中,很多个体可能对外部环境的多种因素所受到的影响而对思政课存有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

比如学生家长的期望和要求,就会让一些学生有压力和不适应的情绪。

另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观、学习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认识也会受到社会文化影响。

以上就是大学思政课接受障碍的主体心理因素分析,它们彼此之间有重要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因素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想 。因此当有的高校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 , 有 的学生把思 想政治教育当作单纯 的政治学 习, 学生学 习起来往 往存在排斥 性 。无论是学生的价值观还是认知观 , 如果不 深入 了解学生 主 体状况 ,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 育活动 时 , 学 生对思 想政治 教育 的
接受性就会很低。 1 . 2 教 育客 体 因 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要 素 主要是指 大学生思 想政 治 教育接受 的各类信息 以及 学 习形 式。各类 信息主要 包含 大学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8 5 5 4 . 2 0 1 3 . 1 2 . 2 2 8
1 影 响 大 学 生 思 想政 治 教 育 接 受 度 的 因 素 1 . 1 学 生 主 体 因 素
环 境 的不 良要 素对 大 学 生 接 受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同 样 造 成 了一 定
础, 结合当下社会动态 , 从学生 日常思维 和行 为人手 , 以多角度 的讲解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思 想政治教育新 认识 , 把抽 象 的 理论转化为生动 的、 贴近生活 的、 满足学生 需求的学 习认知 , 以 此 建 立 学 生 同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情 感 基 础 。
2 . 2 创 新 思 想政 治教 育模 式
阻碍 。
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 育的接受 主体 , 本身 的价值 观、 认 知 2 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的对策 观不 同, 在面对思想政 治教育 时往往表 现的情 况是不 一致 的。 2 . 1 提 高 大学 生 思 想政 治教 育接 受 的情 感 基 础 在价值 观方 面 , 随着我 国经济 改革开 放 以及 国外文 化 的进 入 , 要想提高大学 生对思想政治教育 的接受度 , 关键在于建 立 各类务 实主义在学生 中逐渐形成 , 有 的学生在学校 的生 活和学 学生与思想政 治教 育的情感关 系。情感 的建立 首先要基 于 学 习都以实用性 为 目的, 没有实 用性 的事情往往 就会排 斥 , 没有 生价值观层面的认 知。思想政治 教育 者应该转 变学 生价值 思 参 与 动 机 。 当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活 动 开 展 时 , 务 实 主义 的 学 生 则 会 维 , 多通过 E t 常生活案例分析学生价值 观层 面存在的弊端 以及 把思想政治教育 当做一种形式 , 觉得这种教育既不 能解 决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下乃至今后 指导学 生 日常 思想和行 为 的重 E t 常的生活问题 , 对将来 的就 业也没 有意义 , 因此学 习起 来并 要性 , 使学 生从 内心深入 建立对 思想政 治教育 的价值依 赖 ; 其 不投入 ; 在认知观方面 , 每个主体都有原来的认知体 系, 当学生 次要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 教育 的多元认 知。思想政 治教 育不 形成 自己的认 知体 系后往往很难 调整 自己去适 应新 的教育思 是单一模式的政治灌输 , 教育者应该 以学生原有知识 构建为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影响因素及对策。

在家庭环境因素方面,家庭的思想观念、家庭氛围等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有着重要影响;学校教育因素则包括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等因素;社会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舆论、传媒影响等。

针对这些因素,我们提出了一些有效对策,如建立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等。

从提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和总结研究成果两方面进行结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影响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对策、建议、研究成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到各种心理影响因素的影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受到一定的制约。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力军和未来的建设者,其思想观念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培养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为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指导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影响因素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情况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发展。

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影响因素及对策,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国家重点工作,旨在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多少与环境、制度、思想观念等方面有关。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出现的一些形式化现象,仅仅是一些形式上的表演,没有实质性的内涵。

这是因为在中国长期实行的一些制度,让一些国民习惯于根据上一级领导的要求,完成一些形式上的工作,而忽略了它的真正作用和意义。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很多教师打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旗号,却缺乏真正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他们甚至没有系统的熟悉、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实际操作知识与技能,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一种机械的行动、空洞的口号。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多而不精,很多教师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缺少因材施教的方法。

这样会让思想政治教育失去生命力,难以被年轻人接受。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单调乏味,让人很难产生应有的兴趣,同时也无法满足年轻学生的需求。

因此,需要不断地调整教育内容,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以促进年轻人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育。

最后,缺乏有效的考核制度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因为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一些教师将会缺乏动力和责任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彰,甚至为了一些目的,溜须拍马,对学生进行表面功夫的教育,而忽略了根本的内涵。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形式化现象、教师素质不高、方法单一、内容乏味、缺乏有效考核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训,注重对教师的素质提升,强调因材施教,改进教育方法,寻求新鲜内容;同时,加强考核管理,注重落实教育效果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时代合格的青年人才。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若干因素分析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若干因素分析
区域治理
思政素分析
崔鹏 抚顺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辽宁抚顺113008
摘要: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要因素、情感因素等内部因素分析,以及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家庭环境、工作环境等外在因素 分析,最后从教育者自身出发,只要这些因素都涉及到,才有助于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
59.
[2]张琼,马尽举.道德接受论fMl.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145.
作者简介: 崔鹏(1978.7一),男,宁省抚顺市, 职称政工师,从事工作领域单位的人事工 作。
·
16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十分重视教育过程 中接受问题的研究,按受教育者的接受规 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有价 值和质量。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 要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更好地 提升教育质量,必须要重视对影响思想政 治教育接受过程的若干因素的分析。
一、内部因素 1内在需要因素 需求是人的普遍追求。所谓需要是指 对象依赖和摄取对象,这是人们缺乏某种 东西时的主观意图。需求是现实状态与期 望状态之间的差距。他们是一个人缺乏满 足感而寻求满足的心理状态。它们表现为 对某个目标的愿望和愿望,表达为愿望, 意图,兴趣和动机。这是人们的认知活动 出发点。作为有目的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 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必然会满足一 定的需求,不需要接受活动。在思想政治 教育过程中。当人们有某种需求时,会产 生心理焦虑和紧张情绪,形成内在的动力。 这种驱动力激发学科寻找目标,表现出接 受积极性,同时选择接受什么。当目标被 找到时。就开始满足需求的活动。当满足 要接受的内容时,这些需求的接受暂时中 止。出现新的需求并开始新的验收过程。 需求一满意一新需求一新的满意度是接受 活动的基本模式。可以看出,接受程度取 决于接受者内部需求的适应程度和满意程 度。人们的内在需求是他们教育的动力。 人们的内在需求往往表现为追求价值。 2情感因素 情绪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的影响主 要体现在信息接受和接受活动信息选择的 过滤效应以及接受活动的激励效应。信息 接收和信息选择对接收活动的过滤效果。 当目标确定后,接受者不可避免地会对教 育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倾向。这种情绪有 时源于先前的经验:有时候是由于情绪传播 等原因。接受活动开始时形成的这种情绪 会对教育主体的信息选择和信息的理解产 生重要影响。接受主体有意无意地被这种 情绪驱动,以便接受主体的注意力集中在 满足主体情感需求的信息上,避免或忽略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因素分析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因素分析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因素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活动,它是传递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文化意识的重要渠道。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平、行为规范以及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发展。

然而,正如接受任何其他教育一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接收过程也受到众多的因素影响。

本文将挑选其中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社会社会文化背景因素:社会背景因素是指一个人所在社会的背景特征。

社会文化因素是指与社会文化有关的一系列因素,包括文化背景、价值观、信仰体系等。

这些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收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人所在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会塑造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一个崇尚自由、平等、民主的社会中,人们更加容易接受这些价值观;而在一个传统、保守、封建的社会中,人们容易接受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思想观念。

同时,文化背景还会塑造一个人对于政治教育中的文化内容的接受程度。

一个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也会影响其对思想教育的态度和观点。

学校因素:学校作为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所,在一个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方式、授课内容,以及师资力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态度初步接受程度和后续思想政治教育接收质量。

例如,一所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或者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可能无法使学生有效地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指一个人的性格、知识水平、习惯、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素质。

这些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和能力。

例如,一个具有强烈求知欲的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接受新知识和新观点的能力和意愿可能更强;而一个习惯固定思维方式、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人,可能对思想政治教育较为抵触。

总之,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因素有很多,不仅限于以上几点。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这些因素并加以利用,有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与应对策略探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与应对策略探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与应对策略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的重要环节。

由于大学生个体差异、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可能存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障碍。

本文将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原因、表现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原因有多方面。

第一,大学生的主要关注点可能更多地放在学业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第二,部分大学生可能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认为其内容过于抽象、理论性强,与现实生活脱节。

个体差异也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原因之一。

每个大学生的个人经历和成长环境不同,这会影响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表现也是多样的。

第一,对于一些理论概念和思想观念,大学生可能理解困难,无法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能过于宏观,与大学生个人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相去甚远,导致接受效果不佳。

一些大学生可能存在对政治敏感度较低的问题,对时事政治事件关注程度不高,无法主动参与相关讨论和学习。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要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通过组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大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增加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参与到现实生活中的政治问题中,如学生会选举、社团组织活动等,通过实际参与提高对政治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丰富的实例和案例,以生动的形式呈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吸引力。

第四,适应大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响因素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响因素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响因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过程,实质上是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个体思想道德社会化的过程,是大学生学习、选择、吸收既有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而成为具有社会所需要的政治思想品德的人的过程。

接受行为所遵循的轨迹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积极过程中,大学生在外界各种刺激影响下,通过自身的作用,逐步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并且外化为实际行动。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心理层面的接受准备阶段、思想观念层面的内化阶段和行为层面的外化阶段。

一、心理层面的接受准备阶段心理准备阶段的主要表现——注意。

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所谓指向,是说人的心理活动总是有选择地朝向一定的事物而离开其余的事物。

所谓集中,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反映某一事物所达到的清晰和完善程度。

正是由于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接受活动才有一定的方向性,也才能准确、清晰地反映事物。

因此,注意是接受的前提。

任何接受总是在一定的注意的条件下进行的,不注意、不了解就不能接受。

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户,凡事从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

”二、思想观念层面的内化阶段“所谓思想品德内化是个人真正接受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变为自己意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支配、控制自己思想、情感、行为的内在力量的过程。

”这一阶段又分为分析、筛选、整合三个环节。

1.分析。

分析是在接受过程中,接受主体运用这一思维方式和方法依据主观或客观的评价标准,对引起自己注意的、进入自己的认识领域的各种教育信息进行辨别和价值判断的活动。

分析是对接受客体进行理性认识的过程,它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信息来源的渠道及其真实、可靠性做一个判断,对于虚假的、荒谬的信息予以排斥和拒收。

二是对信息传播的意图做判断和推测,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传递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使受教育者能学习、了解和掌握这些规范,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若干因素分析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若干因素分析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若干因素分析发表时间:2019-03-29T09:19:58.907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7期作者:焦缨岚[导读]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过程内涵丰富而复杂,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要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必须要重视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若干因素的分析。

焦缨岚龙矿集团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安装分公司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过程内涵丰富而复杂,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要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必须要重视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若干因素的分析。

一、内在需要因素需要是人的普遍性追求。

所谓需要,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依赖和摄取状态,是人们对某种东西缺乏时所产生的主观意向。

人的内在需要往往表现为价值追求,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需要所驱动的、价值观参与的,人的思想接受活动也是如此。

我的需要、他人需要、社会需要的交互作用的存在,形成为思想接受的作用场。

二、理解力因素接收主体在接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时,总是要先理解其内容,根据他们的“理解定势”来进行接受。

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提供的任何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都要首先经过接受主体的已知的过滤、检验,才能起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接受主体的已知与新知的视界融和过程。

因此,作为一个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要认真考虑接受主体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

三、情感因素情感是心理过程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引起人们主观体验的特征。

情感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接受活动的信息接收、信息选择所发挥的过滤作用,对接受活动所发挥的激发作用。

接受主体会有意无意受到这种情感的驱使,从而使接受主体的注意力指向能满足主体情感需要的信息,回避或忽略与接受主体情感需要相悖的信息,或者对这些相悖的信息作出与主体情感需要相一致的理解。

总之接受主体对教育主体所具有的情感强度越高,接受过程中情感的支配作用就越大,而对信息的过滤作用也就越明显。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中影响接受的因素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中影响接受的因素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中影响接受的因素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位政工人员的分内工作,是让我们工作的对象接受某一思想,这个接受过程内涵丰富而复杂,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思想接受都是新的思想接受活动的起点。

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分析、思考与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十分重视教育过程中接受问题的研究,按受教育者的接受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有价值和质量。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要获得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效果,必须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接受过程中关键切入点。

一、内在需要因素需要是人的普遍性追求。

所谓需要,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依赖和摄取状态,是人们对某种东西缺乏时所产生的主观意向。

需要是现实状态与期望状态的差距,是个人的某种缺憾寻求满足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与欲望,表现为愿望、意向、兴趣、动机,这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出发点。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作为一项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就必然与一定的需要相联系,没有需要也就没有接受活动的产生。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当人产生了某种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安和紧张情绪,形成一种内在驱动力。

这种驱动力促使主体去寻找目标,表现出接受的积极性,同时去选择接受的内容。

接受是以受体内在需要的适应与满足的程度为其条件的,人们的内在需要是其接受教育的驱动力。

人的内在需要往往表现为价值追求,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需要所驱动的、价值观参与的,人的思想接受活动也是如此。

我的需要、他人需要、社会需要的交互作用的存在,形成为思想接受的作用场。

如果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受体的内在心理的需要,则会引发受体的极大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接受反应,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与受体的心理需要存在差距,则受体反应将会是麻木的,迟钝的,如果差距过大,则会产生逆反甚至于对抗心理。

正是人的需要摧发其接受转化,人的需要使其对新接收的思想信息迅速转化为内在的情感、意志,并迅速转化为言论、行为,促使其个人新思想的社会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内在 需要 因素 在 思想政治教 育过程 中,当人产生 了某种 需要时 ,心理 上就会产生不安和紧 张情 绪,形成一种 内在驱动力 。这种驱 动力促使主体去 寻找 目标 ,表现 出接受 的积极性 ,同时去选 择接受 的内容 。当 目标 找到后 ,就开 始了满足 需要 的活动 , 也就是接受外来信息 的活动 。当需要接受 的内容满足后 ,对 这种需要的接受活动就暂 告一段落 ,于是产生新 的需要 ,开 始新的接受过程 。可见 ,接 受是以受体 内在 需要的适应与满 足 的程 度为其条件的 ,人们 的内在 需要是其接受 教育的驱动 力。 人的 内在 需要往往表现为价值追求, 人 的一切活动都是受 需要所驱动的、价值观参与的,人的思想接受活动也是如此 。 人的需要作用于其思想接受活动 的整个过程 中。正是人 的需要唤醒其接受注意 ,强化其接受准备 ,使其 产生对与 自 己需要有关联的思想信息源的敏感与专注 ;正是人 的需要激 活 人的思维,激 发其 求知欲望,引起人 的思想接受活动 的主 动 与活跃 。如果思想政 治教 育适应受体 的 内在心理 的需要 , 则会引发受体的极大 的学 习兴趣 ,产生积极的接受反应 ,如 果 思想政治教育与受体 的心理 需要存在差距 ,则 受体反应将 会是麻木 的,迟钝 的,如果差距过大 ,则会产生逆反甚至 于 对抗 心理。正是人 的需要影 响其接 受兴趣 ,使之维持其 已在 的思想接 受活动,并按一 定方 向发 展;正是人 的需要影 响其 接受记 忆,如果符合 需要 的,则其所获取 的新知识将相 当巩 固与稳 定 ,产生 长期记忆 ,甚 至终身难忘 ,否则易于淡 忘; 正是人 的需要摧 发其 接受转化,人 的需要使其对新接收 的思 想信 息迅速转化 为内在 的情感 、意志 ,并迅速 转化为言论 、 行为 ,促使其个人新 思想 的社会化 。所 以思想政治教 育越 能 接近 受体的 内在 需要,则越 能产 生受 、教双方 的心理共震 , 越 能产生受体在受 教活动中 良好 的心理基础 。
教 学研 究
浅谈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因素
李 文
河 北省 阳原县 第三 中学 ,河 北 张 家 口 0 7 5 8 0 0
摘 要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中的 接 受 过程 内涵 丰 富 而 复杂 ,对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接 受 过 程 的分 析 、 思 考 与研 究 , 是 一 个 非 常 重 要 的 现 实 课 题 。在 思 想政 治教 育接 受 过程 中, 要 获 得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最 佳 效 果 ,更 好 地 提 升 教 育 质 量 , 必 须要 重视 对影 响 思 想 政 治 教 育接 受过程 的若干 因素的分析。 关键 词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接 受 过 程 ; 因素 中图分 类号:G 6 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 5 8 6 1 ( 2 0 1 5 ) 2 0 — 0 0 9 6 一 O 1


2情感 因素
情感是心理过程 的重 要内容,它具有 引起人们主观体验 的特征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 中,情感无处不在 。接收 主体 的情 感体验 是 思想政 治教育接 受活 动 中正负效应 的关 键 。所 以思想接受活动 中,接收主 体对 思想政治教育作好与 恶的情感反应 。 情感对思想政治教 育接受 的影 响主要表现在 ,对接受活 动的信息接收 、信息选择所发挥的过滤作用 ,对 接受活动所 发挥的激发作用 。对接受活动 的信息接收 、信息选择所发挥 的过滤 作用 。当接 受对 象确定后,接受者会不 由 自主地对 教 育主体 产生一定的情感倾 向,这种 情感的产生,有 时来源 于 以往 的经验 ;有 时是 由于情感的传 递等等。这种在接 受活 动 初始就 形成的情感 ,将对 教育主体 的信息择取、信 息的理 解 产 生重要的作用 。接受主体会有意无意 受到这种情感 的驱使, 从 而使 接受主体 的注意力指 向能满足主体情 感需要 的信 息, 回避或 忽略与接 受主体情感需要相悖的信息 ,或者对这些相 悖 的信 息做 出与主体情感需要相一致的理解 。同时,情感还 对接受 时注 意的稳定性、注 意的强度 发生影响。对喜 爱的接 受对 象,接受主体会保持 更持 久的注意,且注意 的强度也更 强烈 ,固此就越容 易对教 育主体加 以接 受,反过来也就越 能 满足接受者 的情感 需要;而对厌恶 的接 受对 象,接受主体往 往注 意的时 间较短 ,甚至不加 以注意 ,注 意的强度也较弱 ,
不 太 容 易对 它 加 以接 受 。 接 受者 的情感 可能会 加强 或者减 弱他 在接 受过程 中 的 感知力 ,理解力 、想象力 、判 断力等等 。当接 受者 的情 绪状 态不好 时,他的大脑感 受力随之 降低,神经反应 活动迟钝 , 从 而 使 感 知 、理 解 、想 象 、判 断 能 力 下 降 ,影 响接 受 ;接 受 者情绪状态较好时 ,大脑 的感受力增 强。接受者情感不仅影 响接受 的主导取 向,而且影响能否接受 。接受主体 的情感状 态不 由自主地将 内在情感转 移至接受对 象,使接受活动充满 着一种情感色调 ,使接 受活 动具有一定的与接受主体情感保 持一致 的倾 向性 。当接 受主体处于 一种消极 的情 感状态时 , 他往往对教育主体 的感知取 向、理解 向度含带有否定性情感 的痕 迹 ,
3教育者 自身 因素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者 自身 良好 形 象 是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成 功 的 必 要 条 件 。人 们在 思 想 接 受 活 动 中 ,往 往 会对 施 教 者 的 可 亲 可信 的感情 转移 到对其 所教 育传播 的思想 的可信 可接 受 的 认定上 。在 思想政 治教育接受过程 中,施教者人格形象好 的 教育更可信 ,接受主体更易于接受 。思想政治教育者施教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