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的叙事方式比较研究——以《建国大业》和《解放》为例

合集下载

红色电影《建国大业》文本叙事分析

红色电影《建国大业》文本叙事分析

摘要:《建国大业》是一部由韩三平、黄建新联合执导的红色革命历史影片,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弘扬主旋律而作。

文章以国内外学者关于叙事学研究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建国大业》电影叙事方式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叙事节奏三个部分展开分析,探讨红色电影的文本叙事手法。

关键词:红色电影叙事分析《建国大业》红色电影是以红色题材为主要叙事内容的电影,其制作播出的目的是弘扬时代主旋律、宣传爱国精神,是一种回顾历史、反思历史的重要手段。

它一般是以主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题,通过对特定历史环境的描写来体现当时的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表达一种特定的历史精神,以此来引发人们的思想共鸣,从而达到教育宣传的目的。

在建国电影三部曲中,《建国大业》上映时间最早,它讲述了国共重庆谈判到解放战争胜利以及建立新中国这一段时间的历史故事,在这四年动荡的故事叙述时间中,叙事方式显得格外重要。

叙事时间:承“乱”启“平”浓缩光阴承乱启平是指影片叙事空间的转换直接影响到叙事时间的变化,而叙事时间又是影片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如马赛尔·丹尼尔所言:“无可置疑,电影首先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因为在观看一部影片的全过程中,这一现象是能迅速抓住的。

这无疑是因为空间是感觉的对象,而时间却是本能的对象。

”①《建国大业》大致上是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叙事,其剧情发生的时间是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放映时长是135分钟。

影片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为主线,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那段风云岁月。

在这四年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大事,要在两个多小时呈现出来,需要编剧和导演对故事题材进行筛选与提炼,最后在影片中呈现出来的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大致情况如下:红色电影《建国大业》文本叙事分析□卜雅静鄢蓉慧文艺直通车界”这句话。

这就不得不引发观众的质询———如何构建一个美好的未来?是命运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命运?影片立意涵盖了社会流动、安全需求、自我实现等议题,当代商业化和现代资本主义给年轻人制造焦虑恐慌,“穷则耻辱”的错误理念磨损了生活本身的价值。

电影《建国大业》与电视剧《解放》在叙事方法上的异同

电影《建国大业》与电视剧《解放》在叙事方法上的异同

电影《建国大业》与电视剧《解放》在叙事方法上的异同作者:龙艳来源:《电影评介》2010年第10期【摘要】电影与电视剧都离不开故事。

电影与电视剧在叙事方面的很多差异来源于观看场所、作品容量等方面的差异。

然而,一部没有故事没有情节的或者情节不再居于主要地位的电影在现实中会有一定的观众群体;而对于电视剧来说,没有故事情节,它就失去了观众,在实际中,我们应根据各自的需要使用叙事,达到创作意图。

【关键词】叙事角度叙事节奏叙事情感叙事(也就是讲故事),指对一个或一个以上真实或者虚构事件的讲述,是叙述者——故事——接受者(观众、读者)的交流过程,电影电视剧的叙事一般都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影视中的故事情节大多关于是普通人的巡遇,普通观众对人物的情感容易产生“认同”,从而产生共鸣,但这些故事中又带有创作者的主观感情。

在所有的娱乐形式中,故事无疑是生命力最持久的一种,抓住了电影和电视剧中故事,那么无疑就牢牢的抓住了观众。

在电影与电视剧中,一般以镜头语言、细节、人物等为手段,来完成叙事的日的,二者是一脉相成的。

《建国大业》与《解放》二者的两部影视作品题材相同,都以三年解放战争为历史背景,从国共两党在解放战争时期不同路线的交锋讲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其共同点有:一、叙事视角都采用全知视角叙事,客观地展示国共两党的路线交锋,表现出当今社会群众对于两党的公正态度,打破过去脸谱化的形象塑造方法。

纯客观的外焦点叙事策略是两部巨作成为客观再现历史的史诗巨片。

《建国大业》中更加可贵的是,还借助各民主党派的视角来观察两党的情况。

二、叙事结构都采用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

两者在叙事过程中又各有侧重。

《建国大业》总体上利用不着平行蒙太奇把国共两党作为两条线索来结构全篇,在表现共产党方面,重点突他们在建同的合法性问题上的努力。

《解放》则将共产党在军事上与新政协制度的建立等多方面都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展示。

当然,《解放》能进行全方位的比较与电视剧在篇幅上所占的优势有很大关系。

电影故事片与电视尉的叙事方法和镜头语言之比较——以《建国大业》和《解放》为例

电影故事片与电视尉的叙事方法和镜头语言之比较——以《建国大业》和《解放》为例
j } 手
【 摘要1 电影g 建国大业) ) 和前不久在央视热播的电 视剧※ 解放 为今年中国建国六十 周年国庆献礼片, 都以全景式, 诗般的叙事视角 史 展现了抗战胜利后中国 95 14年 4年一99 这段中国史上最具决定性的历史。 而在具体讲述这段历史的形式和方法上, 作为电影的
( { 大业》 建国 和作为电视剧的《 解放》 又有很多不同之处。
【 关键词】 叙事方法 镜头 语言 叙事 讲故事 视角
但 电 影《 国 大业 口 建 前不 久 在 央视 热 播 重 大 历史 事件 。 在具 体对 事 件进 程 的描述 的 电视 剧《 放 为今 年 中国 建 国 六十 周 和 人 物 的表 现方 面 ,解放 》 注 重 细节 的展 解 《 更 年 国庆献 礼 片, 以全 景 式 , 般 的叙事 视 示 。建 国大业 》 情节 结构 和 人物 表现 上 则 都 史诗 《 在 以毛泽 东 和蒋 介 石 两股 力量 角展 现 了抗 战胜 利后 中国 1 4 年一1 4 年 更注 重抓 重 点 , 95 99 这段 中国史 上最 具决 定 性 的历史 。 在具 体 的斗争 为主线 , 关键 点上 细致 展现 , 而 在 其余情 讲述 这 段 历史 的 形式 和 方法 上 , 为 电影 的 作 节 则尽 量 精 炼 , 又 不 失含 糊 。 电 视 剧叙 但 即 《 国大 业 》 作 为 电视 剧 的《 放 》 建 和 解 又有 很 事 可谓 面 面俱 到 , 入微 , 电影 则 以点 带 细致 而 多不 同之处 。 因此, 文将 以这 两部 影视 作 品 本 面 , 但 不失 精 华, 略 但又 不 失细 腻 。 , 简练 粗 如 为例 来 比较 分 析 电 影故 事 片 和 电视 剧 在 叙 在 大 情节 上 ,解放 》 用的 是 写意风 格 的 大 《 采 事方 法和镜 头语言 上 的异 同。 手 笔 泼墨 山水 , 握大 框架 讲故 事 , 调一个 把 强 在进 行 比较 分析 之 前 , 先讲 一 下何 谓 大 气。 首 而在事 件讲 述上 , 时每 句话都 不遗 详尽 “ 事方 法” 我 认 为所谓 “ 事方 法 ” 叙 。 叙 就是 影 漏 , 略 时一 排字 幕 搞 定 , 净 利 落 。 如在 简 干 例 视作 品“ 故事 ” 讲 的方 法 , 即主 要采 用 什么 样 选 举 副 总统 那段 《解放 》 对李 宗 仁竞 选 前和 的叙 事 视 角和 方式 展 开情 节 , 情 节 和故 事 蒋 的分歧 , 各 以及蒋 的态 度作 了详细 交代 。 时 同 事件 之 间 以怎 样 的结 构加 以衔 接 , 事之 间 还 交代 了宋 美龄 说 服孙 科 参 加竞 选 的事 实 , 故 的 关系 是 因果 关 系还 是一 种 跳跃 式 关 系等 , 而《 国大 业 )0 过 李 宗仁 和 蒋 谈 话 及选 建 )通 贝 以及 在 时 间 和 空 间 的处 理 上 对故 事 情 节 所 举 会宣 布选 票来交 代这 ~历史 事件 。 如, 又 对 进行 的放大或 浓缩 。 于 战 争 表现 后 者 用 一 两个 镜 头 或 人 物 对话 () 影故 事片 和 电视 剧 由于 其 时 间长 就 交代 过去 , 《 放 》 1电 而 解 中在 表现 著 名战役 中, 度 的不 同, 故在 “ 讲故 事 ” 的具体 方 法 上存 在 既不 失大 场 面 的激 烈乃 至 惨 烈, 事 更 多 但故 差异 。 《 国大 业 口 解 放 》 例 , 片《 以 建 《 = 为 影 建 却 是 还对 战 前的 战 略 战术 分 析 进 行极 为详 国大业 为一部 史诗 性的故 事 影片 , 在具体 尽 的描 述 , 同时 采 用解 说加 字 幕 的方 式 对战 的叙 事 方法 上没 有 采 用戏 剧 化 的结 构方 式 , 役情 况进 行概述 。 而 是 用一 种 点状 的结构 来 叙 事 , 叙 事 的 通过 其 次 , 在 情 节轻 重 处理 上也 大 为不 二者 方式 以 1 4 —1 4 中国 发 生的 重 大历 史 事 同 解放 》 重 纪实性 战争 场面采 用 了 95 99 更注 对 件 作 为大 的 框架 , 这 些 重大 事件 中的 一 酷似 纪 录片 的 方式展 现 。 建 国大 业 》 通过 而《 由于 些 重 要人 物 的所 作所 为, 景 式 、 越式 、 全 跨 高 其 商业 运 作 和电 影特 性 , 定 了 它必 须 在情 决 度 浓 缩 式 的展 现 了新 中国 诞生 前 国 共 两 党 节 取舍 上做 艺 术 处理 . 更 具 可视 性 和故 使其 在 军事 、 济 、 经 政治 上 的较 量 。 片不仅 有 着 事 性。 , 片对 民盟成 员张 澜等人 的 立场态 影 如影 宏 大 的历 史 视 角和深 沉 的 历 史感 悟 , 同时 架 度 作 了详 细描 写 , 交 代 了张 澜被 秘 救 的过 还 起 了一 座 与现 实 时 空 和 当 下观 众 沟 通 的桥 程 。 借助 于第三 方 民主党派 的视 点 , 影片 使得 梁 , 反 映 出充 沛 的历 史 内 涵的 同 时有 效地 获得 了一种 新 的 历史 维 度 , 直贯 穿 于影 片 在 一 引发 了观众 的现 实 共 鸣。 电视 居 而 解放 》乍 始 终 。 解 放 ) 0 过 人 物对 话 一 带 而过 。 t 而《 )通 贝 为一 部 史诗 性 电视剧 在叙 事 方 法 的 细节 处 又如 , 片为 了增加 看点 , 故事 性, 确定 影 增强 对 理 上与 电影 建 国大业 》 《 有很 大不 同。 国 歌 和红 旗 图案 通过 人 物 对 话 进 行 了细 致 首 先 , 者在 大 构架 上 都采 用 了全 景式 展现 , 人们 对这一 历史 更加 了解 。 解 放 》 二 使 而《 的历史 视 角, 现 了 1 4 — 9 9 展 9 5 1 4 中国发 生 的 则 以字 幕加 解说 的 方式 交代 这一 情 节 。 可见

电影中的建国叙事

电影中的建国叙事

电影中的建国叙事作者:张旭来源:《小康》2009年第10期同样的“建国”题材,在不同年代的电影中有不一样的叙述角度,而其体现的正是一个民族视野和心胸的拓展在老北京的一家澡堂子里,有几个老人互相询问,咱们建国以后“国号叫什么”。

有人答说,“各界都倾向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算不算人民?”一位老人谨慎地问。

舞美队队长田震英回答,“算,当然算了。

您,我,还有毛主席。

”“毛主席也算人民?那谁登基啊?”“谁也不登基,现在的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是您的天下。

”老人们笑着连声说“不敢当!”以上这个画面,出自电影《天安门》。

2009年国庆,《天安门》、《建国大业》等几部电影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引向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那段岁月。

《天安门》讲述了抗敌剧社舞美队的几位战士与末代宫廷灯笼匠人,在开国大典之前装修天安门城楼的故事;《建国大业》记录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为召开第一次政协会议、共商建国大计所付出的各种努力。

不避对手的“动人”之处“建国叙事”影片往往因命题本身而被视为史诗。

在著名编剧史航看来,既是史诗就一定要书写“历史进程的代价”,而若想客观公正地将其呈现,则必须尊重我们的对手,“因为对手也是民族的精英,为了建立理想的国家,我们被迫消灭他们,驱逐他们,这就是建国进程的代价。

”然而,正因为对手是失败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似乎觉得他们并不值得被尊重。

1989年上映的《开国大典》,片中的杜聿明在被俘后试图自杀的情节,以及李襄南失守江防、饮弹身亡的举动,显然都有敌人负罪于历史的隐喻。

在更多的同类影片中,这种隐喻还是敌军士兵尸横遍野与冲锋号声响彻云霄的并置,以及胜者英勇与败者执拗的对比。

“倘若我们改用人性和民族的视角去审视建国之前的人和事”,史航说,“就会发现,我们的对手其实也不乏动人的秉性。

”并非大张旗鼓,但重新理解对手秉性的努力已经开始了。

1991年上映的《大决战・淮海战役》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黄伯韬在决定为蒋介石尽忠时说,“我并非黄埔系的将领,可是发给我觐见总统的特别通行证,编号是十七,够靠前的了”——电影为敌方将领,同样也赋予了“复杂且细腻”的情感。

美学角度下《建国大业》的艺术之美

美学角度下《建国大业》的艺术之美

《建国大业》从美学角度看,展现了独特的艺术之美。

作为一部反映我国近现代史上重要事件的影片,它不仅在历史表现和影像制作上展现出了高水准的艺术质量,更在叙事手法和情感表达上呈现出了深厚的审美内涵。

从历史表现和影像制作角度看,《建国大业》展现出了典型的艺术之美。

影片通过恢弘的场景和精细的道具再现了我国建国时期的历史场景,巧妙地将现实与历史相融合。

影片运用了精湛的摄影技术和后期制作手法,让影像更加生动鲜活。

观众通过这些精美的影像,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着那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变迁。

从叙事手法和情感表达角度看,《建国大业》独特的艺术之美更让人感受颇深。

影片通过多线叙事的方式,将各个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巧妙地串联起来,让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导演对每个人物的情感表达也极具深度,令人动容。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仅是在了解历史,更是在感受人性的美好和悲壮。

个人观点和理解方面,《建国大业》通过对历史的还原和对人性的表达,展现出了真挚的人文情怀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通过这部影片,人们得以更全面、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伟大,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从美学角度看,我们应当珍视这部影片所呈现的艺术之美,让它成为我们审美生活和文化品味的一部分。

总结回顾,从历史表现和影像制作、叙事手法和情感表达,再到个人观点和理解,可以看出,《建国大业》在美学角度下展现了独特的艺术之美。

在今后的创作和研究中,我们应当更加重视这种艺术之美,为我们的文化创造和文艺审美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建国大业》是一部展现我国近现代史重要事件的影片,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它呈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部影片不仅通过精湛的历史表现和影像制作展现了高水准的艺术质量,更通过叙事手法和情感表达透露出深刻的审美内涵。

从历史表现和影像制作角度来看,《建国大业》展现了我国建国时期的历史场景,通过恢弘的场景和精细的道具再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变迁。

影片运用了精湛的摄影技术和后期制作手法,让影像更加生动鲜活,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感受着那段历史的真实与深远。

从民俗看献礼片——以《建国大业》为例

从民俗看献礼片——以《建国大业》为例
建国大业作为经典是我们认识当下社会组织风俗的好典型其表现了悠久的中国传统醇正的中国特色民俗尤其是与当下政治体制息息相关的社会组织民俗作为新民俗和社会组织民俗电影的代表是非常鲜活的材料其本身就是一种民俗与其姊妹篇建党伟业一样是我们认识当下社会组织风俗的好典型
第 1 8卷第 1期
21 0 2年 2月
反映 的故事年代大多 已经久远 ,应该称作是与封建专
制落后有关的年代 ,有关于 旧社会 的社会体制 ,归于
旧民俗一类应该 比较合适 。这些在如今多数 已不再鲜 活的 民俗 ,不仅是西方人 ,即使是 中国人 ,也会觉得
收稿 日期 :2 1- 卜O ;修 回 日期 :2 1一 卜 O 011 9 02O 4 作者 简 介 :李 良嘉(97 ) ,湖 南 涟源人 ,吉 首大 学外 国语 学 院讲师 ,中 国传媒 大学 艺 术研 究院 电影 学 20 17 一 ,男 09级硕 士研 究生 ,主要研 究方 向:外 国语言 文学 , 电影文 学 理论 .
18 7
中南大 学 学报( 会科 学版 ) 社

21 第 1 卷第 1 02年 8 期
是奇观 ,甚至属于 非物质 文化遗 产 了。外 国人经常买 这一类的 电影 ,据说 是开展人类 学和社会学研究 的资
料。
次集合和对文化传统 的融汇 ,与叙事和情节无太多
关系 , 目的是文 明展示和 与世界接 轨,是用来为重大
社会组织 民俗 、岁时节 日民俗、人生仪礼 、民间观念 等 。献礼 片电影,无疑是出现在岁时节 目时期 的,且 多是关于 国家庆典和纪念 ,又具备官方组织形态 的意
国大业》为案例 ,折射当前社会体制 内的群体行为乃
至社会风俗、习性乃至国民性的 问题 。

主旋律影片的创新探索——以《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为例

主旋律影片的创新探索——以《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为例
四、结语
作为主旋律电影同商业化元素的有机融合,“建国”系 列影片打破历史题材电影传统表达模式,迎合多元文化需 求,符合观众观影愿望,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同市场经济对 接的有益尝试,改变了主旋律电影票房低迷状况,取得较好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旋律影片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他们 了解国家重大历史事件、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熏陶、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是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手段。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走入电影院,持续发挥国产影片社会教育职能是我国电影从 业者所肩负的神圣职责。
越界与失控意大利导演保罗格诺维塞的完美陌生人是一部心理式的室内伦理剧导演用熟练而精妙的电影语言在荧幕上完成了一次超越日常的实验设置每个人将手机信息共享的游戏规则藉以窥探意大利中产阶级家庭关系的畸变与隐秘的欲望展现了夫妻之间难以消除的隔阂心灵的困顿内在的裂隙和精神症候
影视观察
129
《戏剧之家》2019 年第 04 期 总第 304 期
宣泄。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竞争社会的各方压力让人
们产生焦虑和不安,对未来发展方向和前行道路的不确定 感,人们渴望从过往历史类似情境中寻求解决办法。在革 命历史题材作品中,感受当年国家的艰难处境、老一辈革 命家开创事业的筚路蓝缕、新中国建设的百废待兴,激发 观众对美好生活的珍惜,观众从中获得百折不挠、奋发前 行的勇气。
主旋律影片的创新探索
——以《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为例
吕婷婷
(国家图书馆 北京 10081)
【摘 要】通过对“建国三部曲”的解析,凸显新时代主旋律影片在塑造人物、研究受众;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4-0129-01

从《建国大业》看标准的“大片”技法

从《建国大业》看标准的“大片”技法

2372021年第3期艺术海岸线Artistic Coastline《建国大业》作为献礼影片在整个电影产业链条上都有突出的表现,本文以该片的声画技巧为基点,从构图美学、声画转场、仿古视效和叙述角度多层面展开探讨主流电影声音画面创作技法。

一、构图美学《建国大业》作为致敬新中国繁荣发展和各党派精诚合作的献礼,不乏许多向苏联电影致敬的影子。

除了高饱和度的色彩,最明显的就是其构图美学了。

片中两大构图技法是对称构图和框架构图。

开场国共代表步入大厅、毛蒋二人接受采访的镜头就体现了这一点。

画面多用长条地毯、成排的吊灯、楼梯作为对称线或辅助延伸线,画面看起来干净利落又宏大壮观,有效扩大视觉空间。

同时,以大厅穹顶和房梁构成的框架为画框,不仅使画面拥有了油画般的质感,也制造出一种间离效应,让观众不沉溺于画面或声音本身,而是带着历史的眼光审视这场戏。

而最后蒋介石落寞地站在门前望雨,与影片开头他立于窗前商讨策略的场景极为相似,然时过境迁,换了人间。

通过首尾呼应的两个场景提醒着我们,历史之鉴不可忘;也冥冥中昭示着成败轮回乃历史规律,永远常新才能生生不息[1]。

二、声画转场的意义扩展利用声音转场是影视作品中很常见的技巧,但《建国大业》中声音转场有趣之处是在转场瞬间赋予了声音潜台词。

如影片中有一组平行剪辑展现国民党、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分别商议党派去向,在这组镜头的不断切换中,背景音乐没有中断或更换,而是用了一段完整的音乐。

这正暗示我们尽管党派间有纷争有冲突,但终有一天硝烟散去,这个国家内的各方力量会汇成一股,共同推进新中国的繁荣复兴,也只有愿精诚合作而非一党独大的党派,才有未来和发展。

我相信这种音乐的安排是有意契合历史走向的。

当然,除了体现有机统一性,本片中自然也有过度矛盾性场景的声音转场。

比如利用枪响转场到惊起一群鸽子,鸽子散去,蒋父子二人入画。

二人的谈话与上一镜头中军官开枪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氛围和节奏,但通过一声枪响,转场就自然而流畅地完成了。

电影《建国大业》与电视剧《解放》在叙事方法上的异同

电影《建国大业》与电视剧《解放》在叙事方法上的异同

电影《建国大业》与电视剧《解放》在叙事方法上的异同
龙艳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10(000)010
【摘要】电影与电视剧都离不开故事.电影与电视剧在叙事方面的很多差异来源于观看场所、作品容量等方面的差异.然而,一部没有故事没有情节的或者情节不再居
于主要地位的电影在现实中会有一定的观众群体;而对于电视剧来说,没有故事情节,它就失去了观众.在实际中,我们应根据各自的需要使用叙事,达到创作意图.
【总页数】2页(P26,61)
【作者】龙艳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电影和电视剧的叙事方法比较——以《杜拉拉升职记》为例 [J], 李荣荣
2.电影故事片与电视剧的叙事方法和镜头语言之比较——以《建国大业》和《解放》为例 [J], 麻素芳
3.浅谈少数民族“原生态”电影的叙事方法--以《云上太阳》为例 [J], 马冉;张玮
4.古装电视剧与戏曲表演上的异同 [J], 王鸣
5.电影、电视剧之异同及对比性评价指标体系 [J], 杨新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并行——以电影《建军大业》为例

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并行——以电影《建军大业》为例
(作者单位:唐山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李想 . 电视新闻节目的媒介融合探索与实践—— 以凤凰卫视《全媒体大开讲》为例[J]. 声屏世界,2020(12): 23-24. [2]古丽米拉·肖克莱提,罗彬 .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 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以《主播说联播》为例[J]. 采 写编,2020(03):42-45.
与新闻节目的机会,提高节目的参与度,让受众获得参 与感,从而提高受众黏性。
加强技术创新是保证新闻节目发展的基础条件,通 过全面提高技术水平,丰富新闻节目管理平台的功能。
三、结论
综上所述,融媒体的快速发展给电视媒体带来了诸 多挑战,新闻节目在这一环境下要力求创新,改变节目 形态,满足受众需求。电视新闻节目需要从创新发展理 念、丰富传播渠道、优化传播内容、推动技术创新四个方 面入手,通过不断完善节目内容、创新节目形式、提高受 众互动度,来增强受众黏性,吸引受众观看节目,提高节 目收视率。■
三、结语
作为“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建军大业》通过恢宏 的历史视角、残酷真实的战争场面、跌宕起伏的情节、独 具特色的人物塑造、精致的画面质感带给我们全新的体 会和感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典范之作。■
(作者单位:鞍山传媒集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34
2021.07
将风范,有这样一个片段:在水波荡漾的湖面上,叶帅与 众将军享用着清粥小菜,接下来连续几个特写,用表情 细节和动作细节来突出众位将军的性格特征和内心变 化,既刻画了人物外在表现,又关照了人物的内心。
传统的电视作品常常通过近景、特写等镜头语言来 实现对细节的刻画,不会过多地考虑细节在构思中的功 能和作用。电影创作理念给电视人带来了更多的启发, 细节刻画可以为作品的叙事手段和构思提供更多助益。

献礼片在叙事策略上的审美探索——以《建国大业》《我和我的祖国》《无问西东》为例

献礼片在叙事策略上的审美探索——以《建国大业》《我和我的祖国》《无问西东》为例

机械技术的发展让LED显示屏在空间位置上的自由移动成为现实,不仅可以灵活升降,还可以在工业机械臂的控制下进行随意的拼接、飞行,从而变幻成各种各样的造型。

备受瞩目的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就是一场LED大屏幕与多媒体影像完美结合的大型视听盛宴。

整场演出依托园区自然之景,运用多重立体光影技术,将演出打造成具有独创性和人文性的精品力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凸显了自然与人的生命张力,形成了人与自然共演的奇绝景观演出。

为了建构丰富的舞台层次,凸显舞台空间结构,此次开幕式选用了舞台地砖屏、升降结构屏、背景网屏、曲面屏、空中矩阵隐形LED 屏幕等多种结构显示屏。

从晚会呈现的视觉效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多媒体影像不单是演出的帮衬与点缀,在不断变化组合的LED屏幕作用下,多媒体影像被赋予了新的视觉效果与意义,构建出一个虚实相间的新的感官空间。

三、多媒体影像视效构建中的视觉餍足由于媒介视觉传播技术及传播速度的飞快提高,影像的视效创作也越来越复杂多样,观众的感官系统被反复刺激,到达前所未有的辽阔领域。

所以,虽然科技手段能为多媒体影像视效的构建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震撼,但要注意度的把握,要避免在应用过程中出现因设计语言杂乱无章而导致的观众视觉疲劳现象。

在高度视觉符号化的环境下,视觉体验中的叙事逻辑逐渐淡化,观众的视觉被反复刺激,直至不再敏感,视觉期待也越来越难以被满足。

在视觉媒介成为文化主导的当下,大众对视觉效果的追求定会在媒介的刺激下毫无节制地增长,最终导致媒介视觉材料的过度堆积。

多媒体影像凭借媒介技术的进步与良莠不齐的数量扩张,使人们生活在被影像重压包围的环境中。

讽刺的是,这个被影像构建的繁华世界却与现实生活相隔离,过剩的视觉刺激也终将使人们回归到对影像内容的审美上来。

在尝试了各种媒介技术后,许多艺术家开始思考如何让影像内容与社会文化形态对位发展,文化不再被剥离在影像视效创作之外。

四、结语在视觉文化发展的全球化语境下,艺术与科技的碰撞无时无刻不擦出强烈的视觉火花。

再现建国历史探索叙事创新——电视剧《解放》与电影《建国大业》的叙事比较

再现建国历史探索叙事创新——电视剧《解放》与电影《建国大业》的叙事比较

作者: 刘佳[1]
作者机构: [1]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出版物刊名: 当代电视
页码: 22-23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5期
主题词: 电影创作;《解放》;电视剧;叙事比较;历史;主旋律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可爱的中国》
摘要: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电视和电影创作了一系列主旋律作品为祖国献礼。

电视剧有《解放》、《奠基者》、《沧海》等,电影则有《建国大业》、《铁人》、《天安门》、《可爱的中国》等。

在这些作品中,电视剧和电影在题材选择上存在着相似的特点:在重现建国曲折历史的作品中,电视剧有《解放》,电影有《建国大业》;。

影视艺术的叙事方式比较研究——以《建国大业》和《解放》为例

影视艺术的叙事方式比较研究——以《建国大业》和《解放》为例

作者: 李沛
作者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出版物刊名: 新闻研究导刊
页码: 135-136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7期
主题词: 建国大业 影视艺术 影视行业 作品体裁 日本侵略者 向祖国 社会影响 双十 时空结构 缅怀先烈
摘要:一、绪言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

为了向祖国献礼,影视行业拍摄了多部反映新中国建立过程,缅怀先烈的影视作品。

其中电影《建国大业》和长篇电视连续剧《解放》作为两种类型的典型作品,吸引了大量关注目光,也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两部作品体裁分别为电影故事片和长篇电视连续剧,作品内容都是讲述自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国共签订双十协议,继而国民党撕毁协议进攻我解放区开始.。

影视艺术的叙事方式比较研究——以《建国大业》和《解放》为例

影视艺术的叙事方式比较研究——以《建国大业》和《解放》为例
视连续剧 《 解 放 》作 为 两 种类 型 的典 型作 品 , 吸引 了 大量 关 注 目光 , 也 产 生 了极 大 的 社 会 影 响 。 两 部 作 品 体 裁 分 别 为电影故事 片和长篇 电视连续 剧 , 作 品 内容 都 是 讲 述 自1 9 4 5 年 日本 侵 略 者 投 降 后 , 国共 签 订 双 十协 议 , 继 而 国 民党撕毁 协议 进攻我 解放 区开始 , 到1 9 4 9 年1 0 月1 日, 中 华人 民共 和国成 立这段 时间之 内的历史事件。电影 《 建 国大业 》片长1 3 5 分钟 , 电视剧 《 解放 》共5 0 集 。同样 的 故 事来源 , 不 同的变现方 式 , 相 差 极 大 的作 品 时 间 , 很 明 显 在 对 这 一 历 史 时期 的再 现 过 程 中 电影 和 电视 剧 有 着 极 大 的不 同, 也 体 现 出两 种 不 同体 裁 的 影 视 艺 术 样 式 在 讲 述 故 事 方 式上 的 巨大 。“ 电影 叙 事学 就 是 关 于 电影 叙 事 问 题 ( 电影怎样讲述一个故事 ) , 叙述问题 ( 谁说 ?谁讲述 故事 ? ) 视 听关 系问题 , 还有讲述事件 的视 点问题 , 影片 怎 样 表 现 时 间 长度 的 问题 。 ”“ 理论上 , 任何 叙 事 形 式 均 由 两部分组 成 : 一是故事 , 即何 人 发 生 了何 事 ; 二 是叙 述 , 即 如何讲述 故事 。 ”当然 实际上 , 在 电影 和电视 中都包 含有 某 些 非 叙 事 的 因素 , 如 先 锋 电影 、 实 验 电影 , 电 视 中某 些 节 目如天气预报都没有叙事。但 是电影故事片和电视连 续 剧 却 都 可 以认 为 是叙 事 艺 术 。本 文 尝试 从 以 上几 个 方 面探 讨 两 种类 型作 品之 间 的叙 事 区 别 。 二、 电影 与 电视 剧 之 间叙 事 方式 比较 ( 一) 叙事活动 中的故事 故 事 是 被 叙 述 的事 件 和 情 况 。故 事 片和 电视 剧 都 离 不 开故 事 。故 事 是 它们 进 行叙 述 活 动 的 本 体 。 这 其 中 可 能有非虚构的故事 , 也有虚构的故事 。电视剧与电影 的故 事就是 “ 传奇故事”与 “ 文学故事” 。前者 比起后者更具 民间 的、 大众 的、 生 活的 、 家 庭 的 和 娱 乐 的 性 格 。 电 视 剧 的 故 事 基 本 魅力 来 自生 活 , 来 自民 间 , 来 自故 事 中 的 悲 欢 喜乐, 来 自故 事 的 人 生 百 态 , 来 自于 故 事 的 无 穷 希 望 。电 影 的 故 事 选 择 和 类 型 比起 电视 剧 来 就 更 具 文 学 性 一 一 思 想性 、 历史感 、 严 肃性 和 典 型性 。 在 当今 的一 些 电 影 中 , 观 众 有 时很 少 能 阅 读 到一 个 完 整 的故 事 。往 往 在叙 事技 巧 和模 式上 的创 新 , 会 使 电影 的 叙 事趋于破碎。对 电影 《 建 国大业 》严格分析 , 它几乎没 有 形成独 立的故事 结构 , 没 有 人 能 够 从 影 片 中看 到 一个 相 对完 整 的故 事 。它 需要 观 众 熟 悉历 史 , 它 在 不 断地 交 代 人物, 放 在 国内市 场 , 观众不熟悉 历史看 看 明星也好 , 放 到海外市 场去 , 面 对 那 些 既 无 观 看 影 片 必 需 的历 史 知 识 又不熟悉 明星脸 的人 , 它怎么办 呢?它在叙事上 , 甚至可 以 说 没 有 给 人 留下 印 象 , 很 像 一 部 超 长 的片 花 , 又像 “ 情 景 再 现 ” 的大 事记 , 主 题 鲜 明而 缺 乏 故事 。而 电 视剧 《 解 放 》的故事则 比较完整 , 全 面展现 了那段战火纷飞的战争 时期 , 全 方 位 诠 释 了 中 国人 民解 放 战 争 的深 刻 历 史 内涵 。 ( 二 )叙事的结构策略 任何 一个故 事 , 都 必 须 通 过 合 理 的 叙 事 结 构 来 完 成 叙事 , 结构安排是否合理 , 关 系 到 最 终 的叙 事 效 果 是 否 成 功 。无 论 选 择 怎 样 的 结 构 , 都必然涉及时空安排 、 情 节 进

建国三部曲观后感

建国三部曲观后感

建国三部曲观后感引言近年来,中国电影工业苦苦追赶,一系列大制作电影相继问世。

其中备受瞩目的《建国大业》、《建军大业》和《建设者》被誉为中国建国三部曲。

这三部电影以历史事件为背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就这三部电影进行观后感的分享,探讨导演的表达意图、影片的艺术手法以及其对观众的影响。

《建国大业》《建国大业》以时间线索为主线,通过多条故事线将饱含磅礴气势的历史片段完整地呈现给观众。

影片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作为起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终点,重新演绎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

该片通过大量的历史片段和人物群戏展示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族独立和自由解放的艰难历程。

在影片中,导演陈凯歌巧妙地运用了多线索叙事的手法,将各个历史时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部电影既有纵深感又有层次感。

同时,片中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铁血英雄气概也深深打动了观众。

通过影片中那些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观众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英雄主义情怀以及付出的代价。

《建军大业》《建军大业》着重描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崛起过程,从1927年南昌起义到1949年解放全国,塑造了一大批久经沙场的英雄人物形象。

影片通过真实历史事件、真实的军事战役以及真实的人物刻画,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人民军队,以及其在解放中国过程中的巨大贡献。

在《建军大业》中,导演陈凯歌用细腻的影像艺术手法再现了历史场景,通过英勇善战的战士们和智勇双全的指挥官们的形象描绘,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崛起的艰辛历程。

影片以生动的形象向观众展示了解放军开展战斗、组织纪律、开拓进取等方面的过程,让观众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队的艰辛付出。

《建设者》《建设者》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城市建设为背景,以乌鲁木齐重工业基地建设为主线,描绘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一代人的奋斗历程。

该片通过李小龙和高远两个家庭的命运转折,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代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比较视阈下《建国大业》与《我的我的祖国》的叙事特点(300字

比较视阈下《建国大业》与《我的我的祖国》的叙事特点(300字

比较视阈下《建国大业》与《我的我的祖国》的叙事
特点(300字
《我和我的祖国》将“爱国”话题纳入到工业化崛起的中国叙事之中,撷取xx年建国史中的一系列高光时刻:开国大典、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女排首次夺冠、xx回归、太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及两次大阅兵,从50后、60后、70后到80后中核定出七个有充分市场经验的导演讲七个故事。

由于小人物在宏大历史前的曝光化叙事策略、影像视觉化呈现的高度同一性、历史高光节点拉成的一条线性发展的顺滑轨迹,使得《我和我的祖国》在影院里制造的关于共和国历史的书写和围观,与国庆七天电视媒体循环播出的首都当下进行的广场阅兵、群众游行和欢庆晚会形成强烈的呼应与共振。

观众从影院的公共空间回到自家的电视机前,甚至可以把自己体认进《我和我的祖国》中的“x年x月”的第八个故事。

文本与社会形成动力学关系,是所有爆款影片的共同特点。

《我和我的祖国》极易让人联想到两部电影。

一部是x年同样轰动的美国“主旋律影片”《阿甘正传》,一部是十年前无声无息的国庆献礼片《天安门》。

前者以虚构的小人物“无意间”嵌入历史影像文献的叙事方式,曾经深深地触动过被称为红色导演的叶大鹰,于是有了《天安门》的创作。

但是非常遗憾,后者的个体化叙事受“天安门”这个过于强大的历史政治空间压挤,很快被消解和抛开了。

没料想,《天安门》颓掉的叙事任务,在《我和我的祖国》中被接手。

精品电视剧的艺术创新与审美超越_围绕建国60周年的_革命叙事_展开

精品电视剧的艺术创新与审美超越_围绕建国60周年的_革命叙事_展开

精品电视剧的艺术创新与审美超越_围绕建国60周年的_革命叙事_展开电视研究TELEVISION STUDIES责任编辑:向竹2009年是电视剧创作的丰收年,其硕果特别集中在表现建国60周年的诸多“革命叙事”之中,如《解放》、《保卫延安》、《北平战与和》、《决战南京》、《人间正道是沧桑》(以下简称《人间》)、《潜伏》等等。

这些作品各有建树和追求,如以文献性、史诗性见长的《解放》、以叙事高妙见长的《潜伏》,以及以影像品质、文化思考见长的《人间》。

这些作品在引发人们强烈审美共鸣的同时,也以其示范性意义为电视剧门类艺术的评价体系与审美理想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参照与支撑。

本文拟以上述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1)探讨其艺术创新的审美表现,并力图从美学层面讨论这些精品电视剧的审美超越属性。

一、“革命叙事”的艺术创新:历时与共时的评价参照“革命叙事”的艺术创新与审美超越,从广义上涵容了“美学的”与“历史的”两个基本评价向度。

然而在具体的研究中,这两个评价向度之间却绝非泾渭分明,而是彼此缠绕纠结的,所谓“艺术是由美而求真的进程”,美并不能脱离开“真”与“善”而孤立地存在,任何形式创新的成败总是离不开它所表现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的高下。

为便于讨论,首先从“革命叙事”艺术创新的历时与共时参照标准切入。

历时评价,即立足于门类艺术发展流变的纵向历史依据。

共时评价,则是指电视剧艺术脱离不了同时代其他艺术形式创新的压力,在改编上无法摆脱文学母体文本的对比,在影像上则特别受到电影的比照和挑战。

谈到电视剧的艺术创新,也就无法排除对其相近姊妹艺术创作的横向的、共时的比较。

当然,历时评价是最具优先性的,毕竟各个门类艺术都有其特质,也都有其他门类艺术所无法替代和说明的发展演变规律。

依此参照标准,不难发现围绕“革命叙事”展开的诸部作品,不仅清晰地呈现出电视剧艺术发展史上的创新性特质,还恰到好处地显示了与其姊妹艺术横向比较时的审美优势及特色。

主旋律电影的狂欢化叙事——以《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为例

主旋律电影的狂欢化叙事——以《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为例
圭旋律 电影 的狂欢化叙事
以《 国大业 》 建党伟 业》 建 《 为例
-祁 丽岩 ( 东技术师 范学院,广 东 广州 5 0 6 ) 广 165
[ 摘 要 ] 主旋律 电影在新世纪 以来开始寻 求艺术和制作上的转型 ,韩三平 、黄建新执导 的两部献礼 片 《 国大 建
业》 《 建党伟 业》 借鉴 了好莱坞 电影的先进理 念 ,将 巴赫金 的狂欢化理论 融入 电影 的制作 中,构建 了一条主旋律 影片与大众化 、娱乐化 、商业化相 融合 的电影制作模 式,为主旋律 电影的发展谋 求 了一个 新的发展空 间。然 而一
消除了领袖人物 与普通 百姓 的等级差距 ,从人性 角度展 示 了正 面主人公 的形 象和 心理 ,用人 性化 的视角讲 述革命 历 史故 事 ,切入 对重大 题材 的表现 ,塑造 领袖 、英 雄和先 进 人物 ,传统 中需 要仰视 的伟大 人物 、英雄 人物被 还原 为一 个个 真实 、血 肉丰满 的普通人 的形象 。 《 国大业》 在塑造 毛泽东 、周恩来等领袖人物时 ,改 建 变了以往领袖 人物不食 人 间烟火 的脸谱化 形象 ,从人 性化
二 、意义 消解 :视 觉狂欢
“ 在狂欢节上 ,人们不是 袖手 旁观 ,而是生 活在 其 中,
而且是所有 的人都生 活在其 中 ,因为从 其观念 上来说 ,它
是全 民的。在狂欢 节 进行 当 中,除 了狂欢 节 的生 活 以外 ,
人物 和英雄 人物 的塑 造都 有意 识地 采 用 了平 民化 的视 角 ,
对它们来说 ,有 代表性 的是 : 事 常 用多 种语 调 ,庄 谐 结 叙 合 ” 。主旋 律电影作为一种 中国特有的 电影类型 ,以往 在 叙事上多是庄严 的 “ 单体性 ” 叙事 ,大 都采用 严肃 的现 实 主义风格 ,在选材上 以革命历 史题材 、重 大现实题材 为主 。

艺术概论分析建国大业

艺术概论分析建国大业

艺术概论分析建国大业
圆形人物的立体展现《建国大业》,塑造了性格丰满的人物,表达出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而不是为了某一个固定念头而把人物展示在种种的矛盾冲突之中。

时代的伟人,他们的形象已深入人心,尤其是屏幕形象早已在观众心中定格。

但《建国大业》敢于突破传统,打破了人物形象脸谱化的模式。

《建国大业》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形象,个个性格饱满,富有生命力,看完之后给人更多的思考,启示人们电影所展示的只是人物形象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人物内涵值得人们自己去想象和品味。

这正是接受美学所倡导的留白的艺术性。

形象、个性化的语言这部电影在追求叙事的宏大气势、尊重史实的同时,力求影片的观赏性和趣味性,语言的个性化也体现了这方面的特点。

这些形象、个性化的语言创造了丰富的艺术形象,也在感性的外壳中蕴藏着意识的、精神的内涵,语言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耐心咀嚼。

课题研究论文:历史题材电影叙事方式探究

课题研究论文:历史题材电影叙事方式探究

62790 电视电影论文历史题材电影叙事方式探究一、引言“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艺术载体,艺术作品只有抱着反映本民族、本时代的民众的生存境况,并且成功地表达了艺术家的意愿,这才有可能是优秀的艺术作品。

”而历史题材电影恰恰迎合了这一点。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浪潮的推动,历史题材的影片开始在银幕上崭露头角,但那已是1959年的事情了。

作为新中国转机电影的经典之作,《林则徐》是我国在美国上映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它为紧随其后的历史题材影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无论是1962年的《甲午风云》、1981的《西安事变》,还是1986年的《孙中山》、1991年的《周恩来》和1997年的《鸦片战争》,再到现代的《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等,无一不是经典之作。

它们大多反映的是反帝反封建,或是追求革命的思想及理想的优秀影片。

其中以谢晋导演的《鸦片战争》投资最大,拍得最有气势。

而众星云集的《开国大典》算是阵容最“好看”的了。

在如此多的历史题材影片中,都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叙述方式的运用。

它在电影创作中居于主要地位,不论是高亢悲壮、大气磅礴的《甲午风云》,还是政治事件脉络分明的《西安事变》,也不论是独树一帜的历史人物传记《孙中山》,还是革命历史题材巨片的《鸦片战争》,都未曾脱离开这样一个纽带,那就是叙述方式的运用。

它将一个富有革命精神的时代挖掘了出来,使得国家的、民族的影像得以艺术地呈现。

在电影的叙事中,叙事方式的运用,既是一个抽象的选择,又是一项具体的实施。

它就像一位引领者,带领观者进入剧情,将故事的起起落落娓娓道来。

二、先整体后局部的叙述方式历史题材的影片都应具有厚重的人文内涵,但由于涉及的内容繁多,因此“开门”很关键,“门”如果开得不好的话,会造成头绪凌乱,缺少主题感。

“门”如果开得好,主次层次就会鲜明得体,引人凝目欣赏。

以郑君里、岑范拍摄的《林则徐》为例。

影片开端,一队英国商船驶来,甲板上的鸦片箱成堆;镜头一转,中国苦力在及腰身的水中搬运鸦片;下一个镜头中,皇宫里道光斥责穆彰阿,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态。电影 《 建 国大业 》和 电视剧 《 解放 》都采用 了按
照 时空 顺 序平 行 叙 事 的基 本 结 构 。 国共 两 党 的对 立 , 电影 中毛 、 周、 朱 等领 导人 得 知 淮 海 战役 胜 利 后 高 唱 国 际 歌 的 画面 , 蒋 介 石南 京失 守 的失 意 等 等 。可 以说 两 部作 品在 时 空 结 构 上 都 是 比较 保 守 的 , 当然 也 是 符 合 一 般 主 旋 律 体 裁的创作规律的。 般来说 , 电影中的时空结构 因为电影影像向横 向空 间拓展 的张力 , 在相对短暂 的时间内集中讲述故事。电影 的时 空结 构不仅推 动影像横 向叙事 , 也成为其纵 向表意 的有效方式。例 如 , 电影 《 如果爱 》当中回忆和现实 , 过 去和当前 的来回穿插。电影 《 罗拉快跑 》 《 重庆森林 》中 的时空关系等等。电影影像 时空在纵 向空间 的强势作为 和 电影 观众对短暂集 中的影像叙事 的把握能力 , 使 电影 影像时空叙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日益成为 电影艺术创作
李 沛
( 山西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山西 临汾
中 图 分 类 号 :J 0 5
绪 言
0 4 1 0 0 0)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8 8 8 3( 2 0 1 4)0 7 — 0 1 3 5 — 0 2


2 0 0 9 年 是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成 立 6 0 周 年 的 日子 。为 了 向祖 国献 礼 , 影 视 行 业 拍 摄 了 多部 反 映新 中 国建 立 过 程 ,
展 和 节 奏 设 计 三 个 方 面 的 内容 。 从 时 空 角 度 出 发 , 有顺 叙、 倒叙 、 交 叉式叙述 。从情 节上看 , 有戏 剧式 、 散文式 、 心理结构式等。从节奏上看 , 有停顿 、 重复 、 骤变 、 过度等
缅怀先烈 的影视作 品。其 中电影 《 建 国大业 》和长篇 电
第 5卷 第 7期 2 0 1 4年 7月
新 闻研 究 导 刊
J o u r n a l o f Ne ws Re s e a r c h
V0 l _ 5 No . 7
J u l y 2 0 1 4
影视 艺术的叙事方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较研 究
— —
以《 建 国大 业 》和 《 解放 》为例
视连续剧 《 解 放 》作 为 两 种类 型 的典 型作 品 , 吸引 了 大量 关 注 目光 , 也 产 生 了极 大 的 社 会 影 响 。 两 部 作 品 体 裁 分 别 为电影故事 片和长篇 电视连续 剧 , 作 品 内容 都 是 讲 述 自1 9 4 5 年 日本 侵 略 者 投 降 后 , 国共 签 订 双 十协 议 , 继 而 国 民党撕毁 协议 进攻我 解放 区开始 , 到1 9 4 9 年1 0 月1 日, 中 华人 民共 和国成 立这段 时间之 内的历史事件。电影 《 建 国大业 》片长1 3 5 分钟 , 电视剧 《 解放 》共5 0 集 。同样 的 故 事来源 , 不 同的变现方 式 , 相 差 极 大 的作 品 时 间 , 很 明 显 在 对 这 一 历 史 时期 的再 现 过 程 中 电影 和 电视 剧 有 着 极 大 的不 同, 也 体 现 出两 种 不 同体 裁 的 影 视 艺 术 样 式 在 讲 述 故 事 方 式上 的 巨大 。“ 电影 叙 事学 就 是 关 于 电影 叙 事 问 题 ( 电影怎样讲述一个故事 ) , 叙述问题 ( 谁说 ?谁讲述 故事 ? ) 视 听关 系问题 , 还有讲述事件 的视 点问题 , 影片 怎 样 表 现 时 间 长度 的 问题 。 ”“ 理论上 , 任何 叙 事 形 式 均 由 两部分组 成 : 一是故事 , 即何 人 发 生 了何 事 ; 二 是叙 述 , 即 如何讲述 故事 。 ”当然 实际上 , 在 电影 和电视 中都包 含有 某 些 非 叙 事 的 因素 , 如 先 锋 电影 、 实 验 电影 , 电 视 中某 些 节 目如天气预报都没有叙事。但 是电影故事片和电视连 续 剧 却 都 可 以认 为 是叙 事 艺 术 。本 文 尝试 从 以 上几 个 方 面探 讨 两 种类 型作 品之 间 的叙 事 区 别 。 二、 电影 与 电视 剧 之 间叙 事 方式 比较 ( 一) 叙事活动 中的故事 故 事 是 被 叙 述 的事 件 和 情 况 。故 事 片和 电视 剧 都 离 不 开故 事 。故 事 是 它们 进 行叙 述 活 动 的 本 体 。 这 其 中 可 能有非虚构的故事 , 也有虚构的故事 。电视剧与电影 的故 事就是 “ 传奇故事”与 “ 文学故事” 。前者 比起后者更具 民间 的、 大众 的、 生 活的 、 家 庭 的 和 娱 乐 的 性 格 。 电 视 剧 的 故 事 基 本 魅力 来 自生 活 , 来 自民 间 , 来 自故 事 中 的 悲 欢 喜乐, 来 自故 事 的 人 生 百 态 , 来 自于 故 事 的 无 穷 希 望 。电 影 的 故 事 选 择 和 类 型 比起 电视 剧 来 就 更 具 文 学 性 一 一 思 想性 、 历史感 、 严 肃性 和 典 型性 。 在 当今 的一 些 电 影 中 , 观 众 有 时很 少 能 阅 读 到一 个 完 整 的故 事 。往 往 在叙 事技 巧 和模 式上 的创 新 , 会 使 电影 的 叙 事趋于破碎。对 电影 《 建 国大业 》严格分析 , 它几乎没 有 形成独 立的故事 结构 , 没 有 人 能 够 从 影 片 中看 到 一个 相 对完 整 的故 事 。它 需要 观 众 熟 悉历 史 , 它 在 不 断地 交 代 人物, 放 在 国内市 场 , 观众不熟悉 历史看 看 明星也好 , 放 到海外市 场去 , 面 对 那 些 既 无 观 看 影 片 必 需 的历 史 知 识 又不熟悉 明星脸 的人 , 它怎么办 呢?它在叙事上 , 甚至可 以 说 没 有 给 人 留下 印 象 , 很 像 一 部 超 长 的片 花 , 又像 “ 情 景 再 现 ” 的大 事记 , 主 题 鲜 明而 缺 乏 故事 。而 电 视剧 《 解 放 》的故事则 比较完整 , 全 面展现 了那段战火纷飞的战争 时期 , 全 方 位 诠 释 了 中 国人 民解 放 战 争 的深 刻 历 史 内涵 。 ( 二 )叙事的结构策略 任何 一个故 事 , 都 必 须 通 过 合 理 的 叙 事 结 构 来 完 成 叙事 , 结构安排是否合理 , 关 系 到 最 终 的叙 事 效 果 是 否 成 功 。无 论 选 择 怎 样 的 结 构 , 都必然涉及时空安排 、 情 节 进
四结束语广播电视户户通建设项目的实施是继广播电视村村通以后又针对民族民生的又一伟大工程户户通的建设是要求在村村通建设完成的基础上才能够实施的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对农村居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够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让农村居民接受新闻消息的途径加强偏远地区的对外联系完成户户通建设后广播电视的全面覆盖在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娱乐活动以外还能够更加方面各种信息的传播丰富人民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