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故事欣赏活动:孤单单与热闹闹

合集下载

幼儿园语言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

幼儿园语言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

幼儿园语言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民间文学教材第四章《看热闹》一节。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通过讲述民间故事《看热闹》,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的节日习俗和民间文化,引导幼儿关注和发现生活中的热闹场景,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民间故事《看热闹》的内容,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和民间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情节。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学会关注生活中的热闹场景,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描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热闹场景。

难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故事情节和观察到的热闹场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故事《看热闹》的图片,相关热闹场景的图片或视频。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用于课后作业的制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节日热闹场景的视频,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热闹场景,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故事:讲述民间故事《看热闹》,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热闹场景。

3. 例题讲解:选取故事中的一个热闹场景,如舞龙舞狮,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

4.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成小组,根据所给场景(如放鞭炮、踩高跷等)进行观察和描述,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6. 创作环节:让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以小组形式创作一幅热闹的场景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看热闹》2. 板书内容:故事主要角色、热闹场景关键词、观察和描述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讲述故事《看热闹》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幅热闹的场景。

2. 答案示例:故事内容:故事讲述了春节时,村民们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看。

热闹场景描述: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围成一个圈,观看舞龙舞狮表演。

龙和狮子摇头摆尾,做着各种动作,非常有趣。

幼儿园语言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

幼儿园语言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

幼儿园语言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语言教材第四章《民间文学活动》,详细内容包括《看热闹》的故事内容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看热闹》是一篇富有民间色彩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聪明的小猴如何用智慧解决了一系列问题,最终帮助村民们解决了热闹纠纷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看热闹》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学的热爱。

2. 通过讲述、讨论、表演等方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意义,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故事卡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画笔、画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挂图,引发幼儿兴趣,讨论“热闹”的含义。

2. 讲述故事:教师通过故事卡片,生动地讲述《看热闹》的故事。

3. 例题讲解:分析故事中小猴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用智慧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每组讲述一个自己遇到的问题,并讨论如何用智慧解决。

5. 小组表演:每组选取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表演,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名称:《看热闹》2. 故事主人公:小猴3. 故事道理:用智慧解决问题,团结协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复述《看热闹》的故事,并和家长分享故事中的道理。

答案示例:今天我听了《看热闹》的故事,故事里的小猴用智慧帮助村民解决了热闹纠纷。

我也要像小猴一样,遇到问题不慌张,用智慧去解决。

2. 画一幅关于《看热闹》的故事插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讨论、表演等形式,使幼儿充分参与到故事中来,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鼓励幼儿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024年幼儿园语言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

2024年幼儿园语言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

2024年幼儿园语言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民间文学活动》,详细内容为“看热闹”一节。

通过讲述中国民间故事《老鼠娶亲》,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故事趣味性,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听懂并讲述故事《老鼠娶亲》,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民间习俗和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民间文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图片、音频设备。

学具:绘画材料、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课件,展示热闹的婚礼场面,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自己参加过或知道的婚礼。

2. 例题讲解(10分钟)播放故事音频,让幼儿认真倾听,然后老师提问,引导幼儿回答故事中的关键信息,如:故事的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事、结局如何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讲述故事内容。

其他组员补充,共同完成故事的复述。

4. 故事延伸活动(10分钟)1)让幼儿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故事中的角色头饰。

2)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中的场景。

六、板书设计1. 故事《老鼠娶亲》2. 主要角色:老鼠、猫、狗、猪、牛、马、羊3. 故事关键词:婚礼、民间习俗、团结、智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向爸爸妈妈讲述今天学到的故事《老鼠娶亲》,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故事讲述了老鼠为了给儿子娶亲,邀请了猫、狗、猪、牛、马、羊等动物朋友来帮忙,成功举办了热闹的婚礼。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遇到困难要动脑筋,勇敢面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针对讲述故事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语言优质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

幼儿园语言优质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

幼儿园语言优质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民间文学活动》,详细内容为“看热闹”。

通过讲述《猫抓老鼠》、《猴子捞月》等经典民间故事,让孩子们感受民间文学魅力,同时锻炼他们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并喜欢民间文学,培养他们对民间文化兴趣。

2.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故事理解民间文学寓意,以及如何培养他们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基本情节,学会用自己语言复述故事,并能够发挥想象,创编新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挂图、教鞭、卡片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热闹场景,如庙会、街头表演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自己所见过热闹场景。

2. 故事讲解(10分钟)讲述《猫抓老鼠》、《猴子捞月》等民间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和情节。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猫抓老鼠》为例,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猫和老鼠智慧,并学会用自己语言复述故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故事创编,让幼儿发挥想象,将故事中角色和情节进行改编。

5. 小组分享(10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创编故事,其他幼儿进行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2. 板书内容:(1)故事名称:《猫抓老鼠》、《猴子捞月》(2)故事角色:猫、老鼠、猴子、月亮等(3)故事情节:抓、捞、合作、智慧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创编一个新民间故事,要求故事中有热闹场景,并包含至少两个角色。

2. 答案示例:《鸭子戏水》:在一个阳光明媚下午,小河边聚集许多鸭子。

它们在水中嬉戏,玩得不亦乐乎。

突然,一群小鱼游过来,鸭子们决定和小鱼们比赛谁游得快。

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1

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1

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和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学习看图说话,通过故事《看热闹》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和表达,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民间文学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学的趣味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素养。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想象和表达,将所看、所想、所说相结合。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看热闹》,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图片、挂图、卡片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开场,引发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

2. 讲解: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讲解故事《看热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语言特点。

3. 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和表达。

a.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b. 故事发生在哪里?c. 你觉得故事里哪些地方最有趣?4. 实践: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看图说话活动,让幼儿结合图片,发挥想象,用语言表达出图片内容。

5. 互动:幼儿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分享今天学到的故事《看热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组织幼儿参观民间艺术展览,让幼儿亲身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b. 开展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民间故事的手抄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民间文学的魅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同时,注重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024年幼儿园语言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

2024年幼儿园语言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

2024年幼儿园语言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民间文学教材第四章《民间故事与儿歌》第二节,详细内容为“看热闹”。

通过该故事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节日庆典的热闹场景,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讲述故事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图片、音频等。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热闹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2. 讲解故事:详细讲解《看热闹》的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

3. 例题讲解:以故事中的一个场景为例,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

4.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故事《看热闹》2. 故事重点:语言表达、想象力3. 节日庆典图片:展示与故事相关的节日场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节日场景,可以是故事中的,也可以是自己的生活经历。

2. 答案示例:春节到了,大街上张灯结彩,人们穿着漂亮的新衣服,放鞭炮、贴对联,全家团圆,真热闹!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参加节日庆典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可组织相关主题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业,互相交流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实施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看热闹》作为幼儿民间文学活动的内容,应注重故事的文化内涵和幼儿的认知特点。

大班语言故事欣赏活动:孤单单与热闹闹

大班语言故事欣赏活动:孤单单与热闹闹

大班语言故事欣赏活动:孤单单与热闹闹从前,有一个小村子,里面住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们。

它们和睦相处,快乐地生活着。

其中最受欢迎的小动物是一只叫孤单单的兔子和一只叫热闹闹的小小鸟。

孤单单是个非常安静害羞的兔子,它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呆在树下或者草地上,看着天空发呆。

热闹闹则是个非常爱说话和活泼的小鸟,它喜欢和其他动物们一起玩耍,到处飞来飞去。

一天,孤单单和热闹闹在村子的广场上相遇了。

孤单单看着热闹闹跳上跳下,忍不住想加入它们的行列。

可是当孤单单接近热闹闹时,热闹闹却立刻飞走了。

孤单单感到非常的失望和伤心。

从那天起,孤单单开始了一段自我寻找的旅程。

它到处寻找属于自己的朋友和快乐,可是每次它接近其他动物,它们总是一起飞走或者跑掉。

孤单单觉得自己真的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朋友了。

而热闹闹也在不停地飞来飞去,和其他动物们玩耍,享受着欢乐的时刻。

但是在这过程中,热闹闹却总感觉缺失了一些什么。

有一天,孤单单和热闹闹再次相遇了。

他们都停了下来,静静地看着对方。

孤单单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自己喜欢一个人安静的时光,但是也需要朋友的陪伴。

而热闹闹也意识到自己一直在追求的快乐其实是靠别人而不是仅仅靠自己。

于是,孤单单和热闹闹决定成为最好的朋友。

孤单单开始接受热闹闹的邀请,一起和其他动物们玩耍。

而热闹闹也学会了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和孤单单一起静静地呆在树下,看着天空发呆。

从此以后,孤单单和热闹闹再也不会感到孤独和失落了。

他们明白到,一个人的快乐不过是一时的,而真正的快乐来自于与朋友们分享快乐和困难的时刻。

他们和其他动物们一起组织了一个大班语言故事欣赏活动。

每天下午,他们会聚在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快乐。

在这个欢乐的村子里,每个动物都能找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虽然有时候会有争吵和问题,但是大家都懂得包容和理解。

孤单单和热闹闹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追求热闹和快乐,却忽略了一个人的静谧时光。

而有时候,我们又忽略了与他人分享快乐的重要性。

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第四章《民间文学活动》,详细内容为“看热闹”。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我国民间热闹活动的习俗,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并了解一些民间热闹活动的名称和习俗;2. 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民间热闹活动的名称和习俗;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化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故事书等;2.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通过展示PPT、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展示民间热闹活动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a. 这些活动是什么?b. 这些活动有哪些有趣的地方?(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参加过的热闹活动,引导幼儿讲述活动的过程和感受。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述故事《看热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民间热闹活动;a. 热闹活动的名称;b. 活动的习俗和特点;c. 活动中的有趣事情。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让幼儿说出图片中的民间热闹活动;(2)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民间热闹活动,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活动过程。

(1)每组幼儿分享自己的表演,教师进行点评;六、板书设计1. 板书《看热闹》2. 板书内容:a. 民间热闹活动名称;b. 活动习俗和特点;c. 有趣的事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你最喜欢的民间热闹活动场景;2. 答案:幼儿完成画作后,教师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教师可组织幼儿参观民间热闹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进一步了解民间文化。

同时,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语言看热闹教案

大班语言看热闹教案

大班语言看热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情境》,详细内容为“看热闹”一节。

通过描述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让学生观察、描述、讨论和体验生活中的热闹场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描述一个热闹的场景。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热闹场景,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重点:掌握本节课的词汇和句型,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图片、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个热闹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并描述场景中的各种元素。

2. 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词汇和句型,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

(2)教师创设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描述。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给出一个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2)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和描述。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给出一个热闹场景的图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小组合作(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热闹场景进行观察和描述。

(2)各小组分享观察成果,全班进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看热闹2. 关键词汇:熙熙攘攘、人声鼎沸、五颜六色、欢声笑语等。

3. 句型:这个场景真热闹,有……,还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描述一个你所熟悉的热闹场景。

答案示例:这个市场真热闹,有卖菜的大妈,卖水果的大叔,还有讨价还价的顾客。

人们熙熙攘攘,人声鼎沸。

五颜六色的蔬菜和水果摆满了摊位,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市场。

大班语言: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小怪物们

大班语言: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小怪物们

大班语言: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小怪物们前言大班幼儿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的年龄段,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容易分心和干扰。

因此,大班语言的教学要求更高,需要注重情感连结、游戏操作和互动体验,以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大班幼儿的语言教学模式,即通过教授故事文本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含有交互式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选择故事文本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故事文本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简单易懂,没有太多复杂的词汇或句式,适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呈现了一定的冲突或难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本教学模式选取的故事文本为《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小怪物们》。

故事情节小熊一家的家被小怪物们所占,结果大家都吵成一团,直到小熊的妈妈决定用善意和耐心去化解纷争。

学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故事文本、表演情节、解决问题互动等方式,积极参与故事情节,体验故事中的情感、思想和行动。

例如,在故事中,小怪物们互相争吵、抢夺、打骂,结果导致了更大的混乱和纠纷。

在这个情境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以下问题:•小怪物们为什么会吵架?•你会怎样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如果你是小熊妈妈,你会怎样处理这个事情?这些问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在学生体验了故事情节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发表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例如,在故事中,小熊妈妈用善意和耐心去化解纷争,并赢得了小怪物们的信任和尊重。

对于这一情节,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赞成小熊妈妈的做法吗?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纷争?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和深入探究故事的深层次意义和价值。

总结通过教授故事文本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含有交互式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是一种针对大班幼儿的语言教学模式。

大班故事《独乐乐和众乐乐》的重点和难点

大班故事《独乐乐和众乐乐》的重点和难点

大班故事《独乐乐和众乐乐》的重点和难点
《独乐乐和众乐乐》是一则寓言故事,虽然语言简单易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注意。

重点:
1. 故事的主旨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通过比较独乐乐和众乐乐两种不同的态度,告诉孩子们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2. 学习生词:“独”、“众”、“纷纷扬扬”等。

3. 鼓励孩子们参与到故事中来,让他们在故事中感受到合作的力量。

难点:
1. 孩子们理解“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个成语的意义。

需要给孩子们举一些简单的例子,让他们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 独乐乐和众乐乐的性格差异。

需要让孩子们了解,有时候我们需要摒弃自己的私心,融入到团队中去。

3. 让孩子们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团队的胜利做出贡献。

在讲解故事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上几点,引导孩子们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发挥团队的力量。

大班故事《独乐乐和众乐乐》的重点是帮助幼儿明白分享和团队合作
的重要性,以及理解和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只
青蛙,独乐乐和众乐乐,独乐乐总是独自享受,而众乐乐则更喜欢分
享快乐。

在故事中,当独乐乐找不到他最喜欢的石头时,众乐乐提供
了帮助并找到了石头,展示了分享的重要性。

故事中的难点在于如何
引导幼儿理解和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
帮助幼儿理解和接受不同的看法,并鼓励幼儿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大班语言教案看热闹

大班语言教案看热闹
6.展示与分享:教师应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评价,着重强调幼儿在语言表达和观察方面的进步。同时,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五、板书设计
重点关注内容: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补充和说明:板书应包括关键词汇、句子示例等内容,字体大小适中,颜色鲜明,以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六、作业设计
5.教学方法和语言语调是否生动有趣,能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6.课后作业和拓展延伸是否具有实际操作性,能否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7.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和描述图片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案反思:
1.教学内容是否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能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和环节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幼儿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的提升。
3.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反馈是否及时和有效。
4.课堂提问的设计是否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能否引导幼儿关注教学重点。
重点关注内容:作业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补充和说明:作业题目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幼儿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子。同时,教师应提供答案示例,便于家长指导和评价幼儿的作业。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重点关注内容: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应关注幼儿的长期发展,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补充和说明:教师应认真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调整教学策略。在拓展延伸方面,鼓励幼儿在家庭和生活中多观察、多表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同时,加强家园沟通,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大班语言看热闹教案

大班语言看热闹教案

大班语言看热闹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讲述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故事:《看热闹》2. 相关词汇:热闹、观众、表演、分享、合作等。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看热闹》2. 图片素材:观众、表演者等3. 教学卡片:相关词汇4. 记录纸、画笔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中的内容。

2. 讲述故事:《看热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讨论:引导幼儿谈论故事中的观众和表演者,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4. 活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5. 总结: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的道理,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和合作。

五、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分享故事《看热闹》,并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素材,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3.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结合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继续实践和分享所学内容,巩固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关注幼儿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3. 收集和分析幼儿的家庭作业,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实践和分享情况。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类似的看热闹主题活动,让幼儿体验不同的社交场景。

2.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热闹场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故事内容健康、积极,适合幼儿理解和接受。

3. 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程度,给予个别关注和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十、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幼儿的反应和表现,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大班语言教案看热闹

大班语言教案看热闹

大班语言教案看热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教材第四章《奇妙的语言世界》第三节《看热闹》。

主要内容是通过描述一个热闹的场景,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绘场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描述热闹场景的词语,如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等。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活场景的观察和描述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热闹场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热闹的场景。

2. 学具: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热闹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场景有什么特点?”2. 新课内容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热闹场景的特点,如人多、声音大等。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描述热闹场景的词语,如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等。

(3)教师示范运用所学词语进行口头表达。

3. 实践环节(10分钟)(1)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室外的场景,讨论如何用所学词语进行描述。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口头表达。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描述热闹场景的例题,如:“春节的时候,街上人山人海,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学生模仿例题,用所学词语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1. 《看热闹》2. 内容:(1)热闹场景的特点(2)描述热闹场景的词语(3)口头表达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所学词语描述一个你熟悉的场景。

2. 答案示例:去公园玩的时候,人山人海,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奔跑,笑声此起彼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描述热闹场景的词语,但口头表达时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2. 拓展延伸:(1)课后让学生观察生活,尝试用所学词语进行描述。

(2)开展“我是小记者”活动,让学生采访家人或朋友,用所学词语描述采访过程中的场景。

大班语言看热闹教案

大班语言看热闹教案

大班语言看热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教材第四单元《奇妙的语言世界》中的第二章《看热闹》。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词语“热闹”、“拥挤”、“熙熙攘攘”等;学习用词语描述场景;通过观察图片,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词语“热闹”、“拥挤”、“熙熙攘攘”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图片、用词语描述场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词语“热闹”、“拥挤”、“熙熙攘攘”的运用。

难点:观察图片,用词语描述场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卡片、黑板、粉笔。

学具: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热闹的集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场景。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学习词语“热闹”、“拥挤”、“熙熙攘攘”,并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进行造句。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观察一张热闹的公园图片,用所学的词语描述场景,并进行小组交流。

4. 课堂小结(5分钟)5. 拓展延伸(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看热闹》2. 内容:词语:热闹、拥挤、熙熙攘攘造句:例句及学生作品描述场景:观察图片,用词语描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所学词语“热闹”、“拥挤”、“熙熙攘攘”各造一个句子,并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热闹场景。

2. 答案示例:热闹:春节的时候,大街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拥挤:放学的时候,校门口非常拥挤,大家都在等着家长来接。

熙熙攘攘:市场上,人们熙熙攘攘,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学习词语、造句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热闹场景的描述方法。

课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热闹场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互相交流学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语言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

幼儿园语言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

幼儿园语言教案民间文学活动看热闹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内容选自幼儿园语言领域民间文学活动,活动章节为《看热闹》。

活动内容主要围绕一个热闹的场景展开,通过描述不同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让幼儿感受热闹的氛围,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让幼儿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热闹的氛围。

2. 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

3. 教育幼儿学会礼貌待人,懂得在热闹场合保持秩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让幼儿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热闹的氛围。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教育幼儿学会礼貌待人,懂得在热闹场合保持秩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头饰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引起幼儿对热闹场景的兴趣。

2. 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幼儿朗读课文,帮助幼儿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热闹的氛围。

3. 角色扮演:教师邀请幼儿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心情和行为。

4. 观察与想象: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让幼儿发挥想象,描绘出一个热闹的场景。

5. 创作活动:教师分发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创作一个自己喜欢的热闹场景。

6. 展示与分享: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看热闹2. 板书内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热闹氛围观察、想象、表达礼貌待人、保持秩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创作一个家庭热闹场景,并拍摄照片。

2. 作业答案:无固定答案,主要考察幼儿的创作能力和家庭参与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了解幼儿的学习效果,为下次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2. 拓展延伸: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展更多关于民间文学的活动,如讲述其他民间故事、学习民间艺术等,让幼儿深入了解民间文化。

幼儿园学前教育大班语言优秀教案看热闹(重点资料).doc

幼儿园学前教育大班语言优秀教案看热闹(重点资料).doc

大班语言教案:看热闹
活动目标:
1、通过看、说、演等形式理解诗歌内容,学念诗歌;掌握诗歌中的动词。

2、欣赏剪纸作品,初步了解中国传统婚嫁的习俗,感受中国民间文化的独特美。

活动准备:
1、传统婚礼影视片断一段;
2、剪纸作品一套,字卡一套
3、红色手绢花一条,竹竿两条。

活动过程:
一、出示刻纸作品,引出主题。

今天,徐老师带来了一些刻纸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看看上面刻的是什么?
二、逐幅欣赏,讨论作品内容
1、(出示红盖头)你们看,这幅作品上刻的是什么?
2、(逐一出示绸鞋、凤冠、摆设)这些又是什么?
3、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都用红色?红色让你想到了什么?(学说红红的……)
4、(出示锣鼓、喇叭、鞭炮、花轿)这些作品上又刻的什么?它们会发
出怎样样的声音?(学象声词)
5、看到这些你们会想到什么?有什么感觉?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
6、我们一起来看最后一幅,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三、欣赏影视片断,感受我国民间婚嫁的习俗
1、原来是要举行一场热闹的婚礼。

这些刻纸作品上的东西和场景原来都和婚礼有关,老师这里有一段婚礼的录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有没有刚才我们讲到的这些东西。

2、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3、这场婚礼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一样吗?
4、小结:结婚时新娘带凤冠、盖红盖头;还有抬花轿、敲锣打鼓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

四、完整示范诗歌,幼儿学习诗歌
1、传统的中国婚礼可真有意思,徐老师也想去看看热闹!(示范诗歌)
2、刚才我在看热闹的时候每一句都用了一个有趣的词,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用动作表示一下。

[。

大班语言活动:《孤独的小熊》

大班语言活动:《孤独的小熊》

大班语言活动:《孤独的小熊》设计意图《孤独的小熊》作为一堂语言故事教学,在目标的定位上,我认为需要在故事人物、故事情节、人物对话、词汇丰富、故事启示等方面考虑,尤其要抓住教材指向的关键目标。

本次活动的关键点在于:微笑是与朋友相处的好办法。

所以我认为应把重点应帮助孩子理解故事中的小熊,漂亮不是交朋友的重要原因,只有学会微笑大家才喜欢。

在故事中应该有非常突出的表情与动词词汇可以丰富—孤零零、昂着头、板着脸、吓跑了、躲起来等。

活动目标(一)体验小熊孤独和快乐的情绪,知道微笑在交往中的.重要。

(二)乐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重难点重点:帮助孩子理解故事中的小熊,漂亮不是交朋友的重要原因,只有学会微笑大家才喜欢。

难点:微笑是与朋友相处的好办法。

活动准备幻灯片、背景音乐,毛绒玩具小熊(系红领结)一个,照相机。

活动过程(一)引发爱好,引出主题1.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玩一个变脸的游戏。

听到老师说什么表情的时候,2.你们就把这个表情表演出来,看谁反应又快,演的又好。

关上小门!(设计意图:教师由玩具小熊开端导入,提问小熊长得怎么样引发幼儿对主人公“小熊”的爱好。

由“一只美丽的小熊,为什么谁也不跟它玩”,引入主题,激发幼儿思索,为观赏故事作铺垫。

)(二)激发兴趣,引出主题1.出示玩具小熊,引起兴趣。

2.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我们一起看看他长什么样子。

他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他脖子上系个什么?小熊长得漂亮吗?可这只漂亮的小熊每天孤零零,谁也不跟他玩,这是为什么呢?猜猜看!3.大家说了这么多,我们一起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得吧!(设计意图:利用图示法前后的小熊进行对比,激发情感并进行情感梳理)(三)观看幻灯片1.欣赏故事第一段:孤零零的小熊。

2.欣赏故事第二段:小熊去找河马。

小熊伤心极了,他又会去找谁呢?3.欣赏故事第三段:小熊笑了。

4.师小结:小动物们喜欢的不是小熊的圆鼻子,也不是它脖子上的红领结,而是好看的微笑。

大班语言教案:看热闹

大班语言教案:看热闹

大班语言教案:看热闹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描述热闹场面的基本词汇;2.提高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健康、阳光、正义的价值观。

教学材料•有关热闹场面的图片(例如:人山人海、欢呼声、喧哗声等);•列有有关热闹场面的词语表。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话题1.老师展示有关热闹场面的图片,向学生们简单讲解。

2.以“最热闹的地方是哪里?最热闹的时候是什么情况?”等问题引入话题。

3.可以动员学生们谈谈自己参加过的各种热闹活动,引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步:词汇教学1.老师提供列出的词汇表,让学生们看看能否认出这些词汇对应的图片。

2.老师读出词语,并让学生们模仿朗读。

3.再通过图片和场景的呈现,让学生听、看、说、做、用,记忆力和理解力都能得到提高。

第三步:游戏活动1.游戏名称:热闹盒子。

老师可事先准备一个盒子,里面装入几张印有热闹场面图片与词汇卡片。

学生随机摸取卡片,模仿图片中的表情动作并加入热闹词汇,互相猜一猜热闹场景是什么。

2.游戏名称:排球拍热闹接力。

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排成一列。

每一组的第一个学生,拿着排球拍,在接到老师扔出的一只球后,快速跑到队列的最后一个位置,将球传给下一位同学,并从最后一个位置返回队伍前面一个位置。

之后每位学生都完成同样的跑动。

完成一轮后,队伍内首尾相接的两名学生举起小旗,该队获胜。

第四步:综合训练1.老师选择一个热闹场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说出至少三个相关的词汇。

2.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选一个热闹场景,进行描述并用词汇。

第五步:总结归纳1.老师与全班一起回顾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们对于热闹场面相关的词汇是否理解和掌握。

2.老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启发思考和引导讨论,使学生们深入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总结本教案以热闹场面为切入点,通过图片呈现、词汇训练、游戏活动和综合训练等方式,使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描述热闹场面的基本词汇,并提高他们观察和表达能力。

大班语言看热闹教案

大班语言看热闹教案

大班语言看热闹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幽默和趣味性。

2.学会角色间的对话,培养语言表达和模仿能力。

3.培养观察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有趣的事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会角色间的对话。

2.教学难点:观察生活中的有趣事物,进行创造性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故事课件2.角色头饰3.画纸、画笔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做“看热闹”的游戏,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环境。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二)故事讲解1.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2.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故事的意义。

故事内容:从前,有一个小村庄,村子里的人们都喜欢看热闹。

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个卖艺人,他表演的节目非常精彩,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观看。

卖艺人表演完节目后,大家纷纷议论起来。

有的人说:“这个卖艺人的节目真是太精彩了!”有的人说:“是啊,我从没看过这么有趣的表演!”就在这时,一个小朋友突然大声喊道:“大家快看,那个卖艺人的裤子后面有个洞!”大家闻言,纷纷去看,果然发现卖艺人的裤子后面破了一个大洞。

人们开始哈哈大笑,觉得这个卖艺人太有趣了。

卖艺人见状,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告诉大家:“其实,这个洞是我故意留的,就是为了让大家开心。

”听了卖艺人的话,大家更是捧腹大笑。

从此,村子里的人们更喜欢看热闹了,他们觉得生活因为看热闹而变得更加有趣。

(三)角色扮演1.教师分发角色头饰,引导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2.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仿故事中的对话。

(四)观察与表达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周围的事物,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五、课后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今天学习的《看热闹》故事。

2.鼓励幼儿用画笔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有趣事物,第二天带到学校与大家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语言故事欣赏活动:孤单单与热闹闹
参考范本
活动内容:故事《孤单单与热闹闹》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乐于参与集体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情感,分享快乐。

2.进一步发展幼儿思维,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理解故事《孤单单与热闹闹》,帮助幼儿了解元宵节习俗;丰富词汇:红彤彤、害羞。

重难点分析:
重点:发展幼儿思维,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难点:进一步理解孤单与热闹的含义,丰富幼儿情感。

活动准备:
物质:课件图片(孤单与热闹)、红绸子、小高跷、锣、鼓、教具鞭炮、课件-幼儿歌曲《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

知识:幼儿已有的生活的经验
活动方式:集体和个别相结合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课件(孤单与热闹的图片),师:瞧,咱班今天来了好多小客人,仔细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结:这是一个孤单的小朋友;这群小朋友在一起玩,很热闹。

过度语:“孤单与热闹”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孤单单与热闹闹”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展开:
1.教师讲故事《孤单单与热闹闹》,帮助幼儿了解元宵节习俗:
(1)元宵节为什么这么快乐?引导幼儿说说元宵节习俗,如:踩高跷、舞狮子、敲锣打鼓扭秧歌等等。

(2)请幼儿用各种实物教具学一学元宵节习俗,如:扭秧歌、放鞭炮、踩高跷等等。

2.通过讨论故事,丰富词汇“红彤彤”、“害羞”,发展幼儿思维,提高口语表达:
(1)那小米在元宵节这一天快乐吗?开始的时候怎么样?什么叫害羞?你害羞过吗?因为害羞,所以他没好意思出去玩,就感觉到了孤单。

(2)你什么时候觉得孤单了?孤单的时候你最希望什么?
(3)后来呢?和小伙伴们玩了什么?这时候他的心情怎样?
(4)你喜欢孤单单还是热闹闹?为什么?鼓励幼儿多参与集体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情感,分享快乐。

三、结束:播放课件歌曲《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幼儿感受分
享快乐的幸福。

四、延伸:发散幼儿思维:小朋友,你还知道有关元宵节的其它
习俗吗?欣赏课件,丰富幼儿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