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苏教版数学一上《认位置》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教案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教案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常见几何图形,了解其形状和名称;2.学生能够掌握位置关系,例如前后、左右、内外等;3.学生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帮助其他同学辨认位置。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常见几何图形的形状和名称;2.前后、左右、内外等位置关系的掌握。

教学难点1.如何提高学生的位置感知能力;2.如何巩固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记忆。

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课件、图片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几何图形的形状和名称,让学生辨认,加深记忆;2.操作法:让学生在做游戏或活动中掌握位置关系,提高位置感知能力,例如玩“捉迷藏”游戏,体验位置关系;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辨认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交流思想、讨论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教师介绍今天的主题——《认位置》。

通过投影仪或白板展示几何图形的形状和名称,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几何图形,并了解它们的名称。

第二步:讲解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前后、左右、内外等位置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辨认各种位置关系,并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步:操作教师通过“捉迷藏”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实际体验前后、左右、内外等位置关系。

游戏过程中,老师可以提问,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

第四步:巩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内学生合作辨认不同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

通过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记忆。

第五步: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家具的形状、道路的规划等,让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辨认不同的位置关系。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1.学生的应答情况;2.学生在游戏或活动中的表现;3.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4.学生的作品展示。

教学资源1.投影仪或白板;2.几何图形课件或图片;3.游戏或活动相关资源。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位置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还需要加强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一级上册《认位置》教学设计(经典教案).doc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一级上册《认位置》教学设计(经典教案).doc

课题:认位置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 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程序:一.情境导入谈话:小朋友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懂得了很多课堂纪律。

老师问问大家,当我们想发言的时候应该先怎么样?(指名回答)大家举手看一看?(让学生在座位上举手)提问:大家举的是哪只手?没有举起来的这只手是——(左手)谁来说说怎样区分左、右手?谈话: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在我们的身上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小游戏:由慢到快听口令做动作(想想做做第1题)。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二.探索交流1. 多媒体出示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

谈话:小朋友们上课坐得多整齐啊!你能用我们刚才学习的左和右来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

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如果有的学生说“小明坐在左边”,则启发:这样说不够完整,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坐在谁的左边吗?小结: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提问:你还能看图说说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桌互相说后汇报。

2. 联系教室里的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想想做做”第2题)。

让每个学生自由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或竖排里的三个小朋友,请学生说说中间小朋友所处的位置。

苏教版数学一上册第4单元《认位置》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上册第4单元《认位置》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上册第4单元《认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位置》是苏教版数学一上册第4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物体位置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物体的位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对物体位置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较高,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物体位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物体位置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卡片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各种物体和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物体的位置。

可以采用游戏或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物体位置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经验。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体位置的更多知识,如相对位置、多个物体的位置等,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教案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教案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教案设计简介本课程设计针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中的《认位置》一单元内容,适合具有一定数学基础的小学一年级学生。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位置概念,能够使用位置语言和符号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提高了日常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掌握位置概念,能够使用位置语言和符号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锻炼观察能力,提高对日常物品位置描述的能力。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精确表达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能力培养,掌握位置概念和位置语言的应用。

•练习使用符号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精确表达的习惯。

教学难点•符号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建立位置概念,准确理解使用位置语言和符号。

教学内容课前准备•准备白板和黑板笔。

•布置学生预习并准备小组讨论。

•准备相关物品,如书、椅子、黄板等,用于位置描述。

导入1.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物体的位置,让他们进行位置描述。

2.结合学生口述的位置描述,来指导大家明确位置语言的定义和使用。

3.向学生介绍使用符号的位置描述方法。

讲授1.完成《认位置》课本的自学任务。

2.引导学生使用位置符号进行位置描述,克服位置符号应用不熟练的问题。

3.教师向学生介绍使用黄板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并由学生自己来尝试描述其他物体位置关系。

练习1.布置学生根据所学方法,用符号描述教室物品的位置关系。

2.学生分组练习椅子排列位置,并进行相应的位置描述。

3.学生利用板书的位置符号来描述自己在教室中走的路径,并整理出具有连续性和方向性的路径描述。

总结•让学生汇报自己所练习的位置描述,并对自己所掌握的位置语言和位置符号进行巩固。

评估1.对学生对学习所涉及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其观察能力、使用符号的能力以及对比短语的掌握。

2.对学生的物体位置描述的表达能力、符合语言逻辑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

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和课本作业,并进行相关反思。

2.整理所学习的位置符号,并练习进行相应的位置描述。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4《认位置》教案 (3)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4《认位置》教案 (3)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4《认位置》教案 (3)一. 教材分析《认位置》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还在初步形成阶段,对于位置的概念可能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但是学生的好奇心强,善于动手操作,对于实际操作的活动感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位置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位置的概念。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位置的理解。

3.语言描述法: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用于实物演示。

2.学具:准备一些卡片,上面画有不同的小物品,用于学生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如拿出一个玩具,放在讲台上,然后问学生:“你们能看到玩具在哪里吗?”引导学生回答:“玩具在讲台上。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初步理解位置的概念。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卡片,卡片上画有不同的小物品,如玩具、书本等。

教师将卡片放在不同的位置,然后问学生:“你们能看到卡片上的物品在哪里吗?”引导学生回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每组有一张卡片,卡片上画有不同的小物品。

学生将卡片放在不同的位置,然后用语言描述卡片上的物品的位置。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位置》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位置》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位置》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能理解物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位置关系;2.能够按照图形描述的位置要求,建立对应位置关系的物体图形。

教学重点1.平面直角坐标系;2.图形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1.掌握图形位置描述的意义和方法;2.建立图形位置的直观印象。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位置》数学教材;2.学生准备活动本、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展示一幅平面图形,询问学生该图形的位置关系;2.引导学生想象坐标系,比较图形的位置关系是否能呈现出来;3.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基本构成。

2. 讲授环节1.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学习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述物体位置关系;2.针对每一个位置关系,教师都给出相应的例题,充分展示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方法;3.配合教材,《认位置》数学教材内的第1-4课,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构成和原理;4.学生跟随教师的演示,在活动本上进行相关习题练习。

3. 强化环节1.根据教材中的第5-6课,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图形位置关系;2.针对每一种图形位置描述,多给出例题演示;3.活动本中多配以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知识。

4. 体验环节1.在教材第7课的配合下,教师通过布置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场景下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面直角坐标系;2.小组内成员可以根据教师的提示,选出一个有趣的场景,编写对应的物体位置关系,建立模型并进行描述;3.经过实践,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场景相结合。

教学评价1.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2.活动本中的练习题目,用以检测学生对于图形位置描述的掌握情况;3.通过体验环节,教师可以进一步检验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否能够在实际场景中演练。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

2. 能够正确识别各种大小方向的物品,并通过语言表述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1. 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的理解与识别。

2. 通过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语言表述出物体的位置关系,并描述正确的方向。

教学过程:Step1:导入1. 班务处理2. 独立观察当教师进入教室时,要求学生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在教室中央,不许移动,用手指指向上、下、前、后,并表述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3. 热身(画图)教师带领学生画出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图形,并复习上课所学内容。

Step2:讲授1. 学生对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的理解与识别。

教师通过干、净、高、短、厚、薄等形容词,指导学生理解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例如:苹果在桌子上面,矮的学生站在高的学生身后等。

2. 学生通过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通过上课所学的基本位置关系和形容词,教师与学生一起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关系。

Step3:练习1. 观察练习教师利用课本中的图片,进行观察练习,要求学生识别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并用语言描述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2. 学生合作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桌子上或地下放置不同大小的物品,要求学生识别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并通过语言表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Step4: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目标及重点,并请学生一起回答总结问题。

如:在学了本节课的内容后,我们应该知道什么?在使用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时,我们应注意什么?Step5: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找出家中某个物品,并通过语言表述出它的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

教学反思:1. 教师在上课前,应将教案制定好,确保课堂上的流程能够顺畅进行。

2.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指导,以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

3. 对于学生在掌握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上的不足之处,教师应耐心地给予指导,让学生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提高掌握技能的能力。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4《认位置》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4《认位置》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4《认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位置》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等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这一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直观性和实践性,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空间观念尚在形成中,对于物体的位置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但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导和实际操作,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位置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位置关系,通过游戏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描述位置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小动物的图片,如小鸟、小鱼、小狗等,用于表示不同的物体。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画图表示物体位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如小鸟在小鱼的上面,小狗在小鱼的左边等。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物体位置的表示方法,如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同时,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用这些词语来描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位置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际操作。

每组选择一张小动物的图片,用笔在白纸上画出该动物的位置。

完成后,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描述一下其他小组动物的位置关系。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案 四 认位置(2)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案 四 认位置(2)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案四认位置(2)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识别立体图形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
2.学生能够在空间中完成简单的立体图形组合。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位置,掌握立体图形的组合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不同位置下的立体图形展开与组合方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通过对几个立体图形的展示,引导学生发现关于立体图形的前、后、上、下、左、右的相关特征,从而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不同位置下装载的立体图形。

2. 研究新知识
1.向学生提出一个新问题:如何将几个立体图形通过某种组合方式安放在一个开口处相互嵌套,消除重叠,形成立体模型?
2.引导学生在家庭和课堂中寻找或发现一些嵌套的立体图形。

3.让学生在纸上摆放几种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前、后、上、下、左、右几个方面进行观察与分析。

4.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摆放的立体图形进行空间拼把游戏,让学生对立体模型的拼合方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 巩固新知识
1.给学生不同的组合拼图,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空间组合,从而进一步巩固和练习自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2.分别以单独的讲解和实例演练,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如何通过拼凑组合完成立体图形的形成与展示;
3.让学生自己再次进行立体模型的设计和排列,巩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4.点拨、总结和布置学生在家庭的观察作业。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小学生认识立体图形不同的位置与组合关系,学生需要逐步了解和掌握空间组合的技巧和方法。

希望学生在记忆新知识的同时,积极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并在后续的学习中巩固和深化对立体图形的认知。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4《认位置》教案 (1)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4《认位置》教案 (1)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4《认位置》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认位置》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物体位置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本节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位置的表示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空间想象力正处于发展阶段,对于物体的位置概念较为模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物体位置的相对性,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2.难点: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物体位置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小动物玩具,代表不同位置的标记。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动物玩具,代表自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有一天,小猴子和熊宝宝一起玩耍,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就是猜对方手中的小动物玩具在哪里。

他们玩得非常开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例如:将小动物玩具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玩具的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描述物体位置时,需要确定一个观察点,以谁为标准来判断其他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互相描述对方手中的小动物玩具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描述错误,并给予鼓励。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位置》的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位置》的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位置》的教案第1篇: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位置》的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方位。

2.使学生能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谈话:小朋友们,请举起你的右手和左手。

同桌互相检查一下,举得对不对。

提问:生活中你的两只手能够做什么呢?(学生议论、交流)(1)上课发言要举手,(教师示范)应该举哪只手呀?(2)我们写字时一般用的是哪只手呀?(3)你注意过没有,*和*察叔叔敬礼时举的是什么手?组织学生模仿敬*礼。

讨论:我们的右手还能做哪些事情?(学生讨论并交流)提问:另一只手我们叫做什么?(左手)谈话: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右手有分工,双手协调齐动作,相互帮助好朋友。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位置关系。

(板书课题:认位置)二、观察情境,认识位置1.认识左右。

(1)提问:把书翻到第9页,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举起的手是哪只手?(2)提问:第一张课桌坐的是小明和小红,谁能说说小红在小明的哪面?小明又在小红的哪面呢?追问:第二张课桌上放着练习本和数学书,说一说: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哪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哪面?(3)讨论:你还能看图说一说吗?学生可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位置(左右)教学内容计划[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题,第12~1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在学生认识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教学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材通过学生上课的情境图,让学生认识左右的方位,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想想做做通过学生的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位置》教案 (2)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位置》教案 (2)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位置》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用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通过做游戏教学,使学生们学习数学事半功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老师用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教学难点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比出来的,是相对的。

教学方法教学挂图、讨论法。

课前准备准备教学课件、准备与教学相关的模具、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观察:小朋友们,请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设疑:它们的位置在哪里呢?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

二、新课学习1.动动脑,说一说!2.说说它们都在那?三、结论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学习,使得学生学会了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并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家庭作业’系统中展示”四、课堂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的游戏。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巩固:做手操游戏: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上拍拍,下剁脚,前、后、左、右认得准。

4.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是谁?5.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五、作业布置回家以后,把家里的各种物品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爸爸、妈妈或者阿公、阿婆听,好吗?六、板书设计。

苏教小学数学《4认位置》word教案 (10)

苏教小学数学《4认位置》word教案 (10)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认位置教学要求: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3、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4、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教具准备:粉笔盒、书本、尺子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讨论交流,感悟新知出示主题图——教室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讨论交流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的前面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分组讨论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如:——在——的前面——在——的后面——在——的上面——在——的下面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5游戏(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2)拍手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二、拓展应用,深化提高1、“想想做做”第一题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2、“想想做做”第2题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小给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3、“想想做做”第3、4、5题情景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小组讨论后汇报情景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队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情景3:(投影演示冰霜)小朋友,你能根据冰霜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情景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小组交流后汇报三、总结评价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教学后记:1 学生对于前后、上下的区分较易掌握,基本上没什么问题2 学生对于左右就比较难掌握。

数学一年级上册《认位置》的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认位置》的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认位置》的教案(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数学一年级上册《认位置》的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位置》的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方位。

2.使学生能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谈话:小朋友们,请举起你的右手和左手。

同桌互相检查一下,举得对不对。

提问:生活中你的两只手能够做什么呢(学生议论、交流)(1)上课发言要举手,(教师示范)应该举哪只手呀?(2)我们写字时一般用的是哪只手呀?(3)你注意过没有,解放军和警察叔叔敬礼时举的是什么手?组织学生模仿敬军礼。

讨论:我们的右手还能做哪些事情(学生讨论并交流)提问:另一只手我们叫做什么(左手)谈话: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右手有分工,双手协调齐动作,相互帮助好朋友。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位置关系。

(板书课题:认位置)二、观察情境,认识位置1.认识左右。

(1)提问:把书翻到第9页,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举起的手是哪只手(2)提问:第一张课桌坐的`是小明和小红,谁能说说小红在小明的哪面小明又在小红的哪面呢追问:第二张课桌上放着练习本和数学书,说一说: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哪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哪面(3)讨论:你还能看图说一说吗?学生可能说出:①小刚在小芳的左面,小芳在小刚的右面;②小明在小刚的前面,小刚在小明的后面;(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可以直接提问:看图想一想,小明和小刚的位置是什么关系)③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④国旗在黑板的上面,黑板在国旗的下面。

学生发言时,注意指导学生说清楚谁在谁的哪一面。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1.做游戏。

(1)讨论:在我们的身体中,还有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吗?(通过讨论并汇报,进一步认识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脚、右脚。

苏教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位置》教案3

苏教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位置》教案3

学情剖析在学生理解上下、前后地点关系的基础上,教课左右的地点关系。

教材经过学生上课的情境图,让学生理解左右的方向,领会物体之间的地点关系是相对的。

?“想想做做”经过学生的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察看、描绘地点关系的习惯与应意图识,使学生拥有初步的空间看法。

教课目的:经过详细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左右的地点,初步认识左右地点的相对性。

使学生能确立物体左右的地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培育初步按必定的次序推行察看的习惯。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取踊跃的感情体验。

教课要点:学生能确立物体的左右的地点。

教课难点:领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课要点:经过丰富的活动指引学生感觉相对性是当面的结果所造成的要点点。

预设过程:一理解左右,体验自己的左右1. 经过一则谜语引入:“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能算还会画,每日干活不说话。

”联系左右手在生活中的作用,成立左右的理解:想想,我们在生活中常用右手做什么?用左手又做什么呢?领会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左右: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

你们身上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游戏一:听口令做动作。

摸摸自己身上好朋友,分左右。

游戏二:转一转,左转或右转等。

想想,你是依据什么来判断左右的(经过左右手)二体验自己四周的左右游戏三:找领居,谈谈你的左侧同学是谁,右侧的同学是谁?游戏四:猜一猜,某位同学左侧是小红,右侧是小兰,他是谁?等等游戏五:我说你摆,师说学生按左右次序摆铅笔、语文书、数学书等游戏六:我问你答,出示图发问铅笔的右侧是什么?本的左侧是什么?......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1.把右手举起来,老师举得是左手仍是右手?为何相同举右手,老师却和小朋友举得相反呢?2.设疑引伸,体验相对性:(1)领会参照物不一样,左右是相对的。

延长前方的活动,教师问:橡皮在谁的那一边?(学生有的说在铅笔的左侧,有的说在尺子的右侧)由此让学生领会比的东西不一样,因此相同是橡皮,一会儿在左侧,一会儿在右侧。

苏教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位置》教案2

苏教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位置》教案2

地点与方向【教课目的】:1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初步理解东偏北(南)、西偏南(北)等方向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绘物体的地点,初步感觉用方向和距离确立物体地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进一步培育学生察看水平、识图水平易有条理地推行表达的水平,发展空间看法。

经过学生自主研究、合作沟通,使学生经历描绘物体地点的“数学化”过程,初步感知数学知识建构的方法。

【教课重难点】:要点:经过解决实质问题,使学生领会确立地点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确立地点的方法;在情境中学生能依据方向和距离确立物体的地点,并描绘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经过解决实质问题,使学生能依据方向和距离确立物体的地点,并能描绘简单的路线图。

【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刻度尺、直尺、量角器。

学具:刻度尺、量角器、铅笔。

【教课过程】:一、唤起与生成观看龟兔赛跑图片,导入课题。

小兔为何又会输?这是由于小兔跑错方向了。

如何才能走到终点呢?由哪几个因素决定?今日我们就来研究相对于:终点在起点什么方向上?终点和起点相距多远?请学生回答。

二、研究与解决每年我国的沿海地域都会遇到台风的扰乱。

瞧,这是某年的一个强台风地点图,请测算一下。

(一)教课例1此刻台风中心的地点。

(课件出示)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挪动。

台风大概多少个小时后抵达A市?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假如只有这个条件,可否确立台风中心的详细位置吗?假如这样预告会发生什么状况?这样确立方向正确吗?如何预告会更为的正确?还要预告什么?(距离)(距离600千米)假如没有距离又会如何?小结:预告台风时既要说方向又要说距离。

重申:东偏南30°还可以如何表示?也可以说成南偏东60°,但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

口答:台风大概多少个小时后抵达A市?练习:达成教科书第20页的做一做。

苏教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位置》教案1

苏教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位置》教案1

第一课时认地点教课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第10~11页“想一想做做”的习题。

教课目的1、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领会上下、前后、左右的地点关系,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绘物体间的相对地点关系。

2、在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绘物体间的相对地点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培育学生的空间看法和语言表达水平。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讲堂惯例,学会在教师的组织下参加数学学习活动。

教课要点:能比较正确地确立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

教课难点:领会物体间的地点关系是比出来的,是相对的。

教课过程:一、游戏引入,揭露课题1、游戏一。

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指,再摸后脑勺。

先由教师示范做,再请学生起立,师生一同做。

发问:谁来说一说,哪边是上,哪边是下,哪边是前,哪边是后。

(先同桌相互谈谈,再指名谈谈)2、讲话:上课时想讲话怎么办?(要举手)想讲话,举哪只手?(举左手)哪只手是右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3、游戏二。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侧拍拍手,右侧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教师背向学生,先示范做,再请学生起立,师生一同做。

4、此刻知道哪边是左,哪边是右了吗?我们在理解了上下、前后、左右后,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理解物体的地点了。

(板书课题:认地点)二、议论沟通,感悟新知1、出示主题图——教室。

发问:察看主题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举起的是哪个手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分别是小明、小红、小刚和小芳。

2、练习本和数学书的地点。

察看小刚和小芳的桌上放的是什么物件?(练习本和数学书)是如何放的?(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侧,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侧。

)3、图中人和人及物和物的地点。

(1)四个小朋友坐的地点:(指名报告沟通)小明在小红的左面,小红在小明的右边;小红在小芳的前方,小芳在小红的后边。

(2)国旗和黑板的地点:国旗在黑板的上边,黑板在国旗的下边。

(小组报告沟通)国旗在黑板的什么地点?小明在小军的什么地点(3)议论:国旗在黑板的上边,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方,又可以如何说4、发问:你还可以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地点关系议论后报告:地球仪在讲台的上边,讲台在地球仪的下边。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认位置》优质课教案_12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认位置》优质课教案_12

认位置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0、11页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左右、前后、上下的位置和顺序。

2、培养学生左右、前后、上下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对左右、前后、上下的位置加以准确的判断。

4、让学生了解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左右、前后、上下的位置和顺序。

教学难点:对学生左右、前后、上下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工具:课件手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活动一见面问好【礼仪教育】嗨,大家好,我来自曲水学校,你们可以叫我赵老师。

我们中国人,有礼貌,初次见面要问好,伸出右手握一握,点头微笑说“您好!”小朋友们,伸出你的右手吧,我想和每一位小朋友都认识一下。

——准备好了吗?【依次握手,强调用右手】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生高兴的说: 喜欢。

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做个有趣的游戏好吗?(好)(板书: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听口令做动作”,老师说你们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先把你的手放在鼻子上,老师说哪你就指哪,请注意听。

准备:指耳朵(大家手不要放下来,相互看一下,谁错了帮助改正过来。

)指眼睛、鼻子、头发、脸蛋(同学们真棒,都指对了,反映很快。

)二、游戏中,体验左右1.谁还想继续玩?现在,老师要增加点难度,仔细听:指左耳(你指的是左耳吗?想一想,应该是哪只耳朵。

)指右眼(手不要放下来,同桌相互看看,有没有错误,应如何改正。

)指左眼,指右耳我发现小朋友们这次速度慢了,而且还有出错的地方,那大家想一下,我们这次的游戏比上次难在什么地方?增加了左右(板书:左右)(真是认真听讲的好孩子)师:看来,要想玩好这个游戏,首先我们要很快地分清左右,谁能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怎样才能分清左右呢?(1、和老师打招呼的手是右手,另一只手是左手。

2、写字得手是右手,另一只手是左手。

)2.师小结:这个方法真好。

请小朋友们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打个招呼,再伸出你的左手来,摸摸你可爱的小鼻子。

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认位置
教学要求: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
等词描述3、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4、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
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
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

(板书:认位置)
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讨论交流。

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组汇报。

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的前面。

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如:——在——的前面
——在——的后面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

二、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2题。

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小给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
4、5题。

情景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

(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景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景3:(投影演示冰霜)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霜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
情景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三、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教学后记:
1 学生对于前后、上下的区分较易掌握,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2 学生对于左右就比较难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