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的干湿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路基湿度的来源

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与路基的湿度以及大气温度引起的路基的水温状况有密切的关系。路基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使湿度发生变化。路基湿度的来源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大气降水——大气降水通过路面,路肩边坡和边沟渗入路基;

2?地面水——边沟的流水、地表泾流水因排水不良,形成积水、渗入路基;

3?地下水——路基下面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浸入路基;

4?毛细水——路基下的地下水,通过毛细管作用,上升到路基;

5?水蒸汽凝结水——在土的空隙中流动的水蒸汽,遇冷凝结成水;

6?薄膜移动水——在土的结构中水以薄膜的形成从含水量较高处向较低处流动,或由温度较高处向冻结中心周围流动。

上述各种导致路基湿度变化的水源,其影响程度随当地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以及所采取的工程措施等而不同。

二、大气温度及其对路基水温状况的影响

路基湿度除了水的来源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受当地大气温度的影响。由于湿度与温度变化对路基产生的共同影响称为路基的水温状况。沿路基深度出现较大的温度梯度时,水分在温差的影响下以液态或气态由热处向冷处移动,并积聚在该处。这种现象特别是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尤为严重。

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为季节性冰冻地区。这些地区的路基在冬季冻结的过程中会在负温度坡降的影响下,出现湿度积聚现象。气温下降到零度以下,路面和路基结构内的温度也随之由上而下地逐渐降到零下。在负温度区内,自由水、毛细水和弱结合水随温度降低而相继冻结,于是土粒周围的水膜减薄,剩余了许多自由表面能,增加了土的吸湿能力,促使水分由高温处向上移动,以补充低温处失去的部分。由试验得知,在温度下降到-3℃以下时,土中未冻结的水分在负温差的影响下实际上已不可能向温度更低处移动,因此,负温度区的水分移动一般发生在0℃至-3℃等温线之间。在正温度区内,因零度等温线附近土中自由水和毛细水的冻结,形成了与深层次土层之间的温度坡差,从而促使下面的水分向零度等温线附近移动。而这部分上移的水分便又成了负温度区水分移动的补给来源。这就造成了上层路基湿度的大量积聚。

积聚的水冻结后体积增大,使路基隆起而造成面层开裂,即冻胀现象。春暖化冻时,路面和路基结构由上而下逐渐解冻。而积聚在路基上层的水分先融解,水分难以迅速排除,造成路基上层的湿度增加,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便大大降低。若是在交通繁重的地区,经重车反复作用,路基路面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变形,严重时,路基土以泥浆的形式从胀裂的路面缝隙中冒出,形成了翻浆。冻胀和翻浆的出现,使路面遭受严重损坏。

当然并不是在季节性冰冻地区所有的道路都会产生冻胀与翻浆,对于渗透性较高的砂性土以及渗透性很低的粘性土,水分都不容易积聚,因此不易发生冻胀与翻浆,而相反,对于粉性土和极细砂则由于毛细水活动力强,极易发生冻胀与翻浆。周边的水文条件和气候条件亦是重要原因。地面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路基湿度大,水源充足。冬季温和与寒冬反复交替,路基冻结缓慢,这些都是产生冻胀与翻浆重要的自然条件。

三、路基干湿类型

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同路基的干湿状态有密切关系,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路面结构设计。路基按其干湿状态不同,分为四类: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为了保证路基路面结构的稳定性,一般要求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过湿状态的路基必须经处理后方可铺筑路面。上述四种干湿类型以分界稠度wc1、wc2和wc3来划分。稠度wc定义为土的含水量w与土的液限wL之差,与土的塑限wp与液限wL之差的比值。即

wc=(wL-w)/(wL-wp) (1-1)

wc——土的稠度;

wL——土的液限;

w——土的含水量;

wp——土的塑限。

土的稠度较准确地表示了土的各种形态与湿度的关系,稠度指标综合了土的塑性特性,包含了液限与塑限,全面直观地反映了土的硬软程度,物理概念明确。

1?wc=1.0,即w=wp,为半固体与硬塑状的分界值;

2?wc=0,即w=wc,为流塑与流动状的分界值;

3?1.0>wc>0,即wL>w>wp,土处于可塑状态。

以稠度作为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标准是合理的,但是在不同的自然区划,不同的土组的分界稠度是不同的,详情见表1-8。

各自然区划土基干湿分界稠度

表1-8

土组

分界稠度

自然区划

土质砂粘质土粉质土

wc0wc1wc2wc3

wc0wc1wc2wc3

wc0wc1wc2wc3

附注

粘性土:分母适用于Ⅱ1、2区;

粉性土:分母适用于Ⅱ2a区。

分子适用于粉土地区;

分母适用于粉质亚粘土地区。

注:wc0—干燥状态路基常见下限稠度;

wc1、wc2、wc3—分别为干燥和中湿、潮湿和过湿状态的分界稠度。在公路勘测设计中,确定路基的干湿类型需要在现场进行勘查,对于原有公路,按不利季节路槽底面以下80cm 深度内土的平均稠度确定。于路槽底面以下80cm内,每10cm取土样测定其天然含水量、塑限含水量和液限含水量,以下式求算

wci=(wLi-wi)/(wLi-wpi) (1-2)

式中:wi——路槽底面以下80cm内,每10cm为一层,第i层上的天然含水量;wLi——同一层土的液限含水量(76g平衡锥);

wpi——同一层土的塑限含水量;

wci——第i层的稠度;

wc——路槽以下80cm内土的算术平均稠度。

根据w〖TX-〗?c判别路基的干湿类型,要按照道路所在的自然区划和路基土的类别,查表1-8,与分界稠度作比较,并按表1-9所列区划界限确定道路所属的路基干湿类型。

路基干湿类型

表1-9

路基干湿类型路基平均稠度wc与分界相对稠度的关系一般特性

干燥wc<wc路基干燥稳定,路面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地下水和地表积水影响。路基高度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