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化学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常见物质的分类、物质状态的变化、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纯净度等。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元素符号、化合物的命名、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等。

3. 分子和离子:分子和离子的基本概念、离子的电荷、离子化合物的特点、离子的交换反应等。

4.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常见化学反应类型(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等。

5. 溶液和饱和度: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解度和饱和度、浓度的计算等。

6.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的基本概念、酸碱溶液的反应、酸碱指示剂、pH值等。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剂和还原剂、电子的转移等。

8. 金属元素和金属材料:金属元素的性质、金属材料的应用、金属的腐蚀等。

9. 非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化合物:非金属元素的性质、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

10. 石油和煤的利用:石油和煤的基本概念、石油和煤的利用方式、石油和煤对环境的影响等。

这些是八年级上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理解化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中考化学知识点大全八年级 -空(1)

中考化学知识点大全八年级 -空(1)

中考化学知识点大全(八年级)第一单元1.物理变化的概念:。

2.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4.物理性质的概念:。

5.常见物理性质:。

6.化学性质的概念:。

7.常见化学性质:。

8.蜡烛火焰分为:;由外到里分别为:。

9.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会观察到:。

原因是:。

10.用收集呼出气体。

11.试管的用途:。

12.烧杯的用途:。

13.铁架台的用途:。

14.集气瓶的用途:。

15.酒精灯的用途:。

16.胶头滴管使用注意事项:。

17.集气瓶使用注意事项:。

18.固体药品一般保存在中;液体药品一般保存在中。

19.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

20.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

21.连接仪器的三大要点:。

第二单元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原理:。

23.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时所得出的结论:。

24.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

25.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

打开弹簧夹后。

26.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27.上述实验所得结论:。

28.上述实验的注意事项:①集气瓶内加水的原因:②红磷要足量的原因:29.空气成分(体积分数):。

30.氧气用途(均体现氧气的化学性质,都发生化学变化):。

31.体现氮气化学性质的用途:。

32.体现物理性质的用途:。

33.稀有气体:等的总称。

34.由于稀有气体,可以制。

35.空气污染来源: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和。

(三大有害气体:)。

36.空气污染的危害:。

37.防治措施:。

38.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等(注意:CO2既不是有害气体,也没有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39.氧气的物理性质:。

40.氧气检验的方法:。

41.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4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43.硫燃烧的方程式:。

44.硫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部少量水的作用:。

45.硫燃烧实验集气瓶口放玻璃片目的是:。

4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现象:47.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48.炭燃烧的方程式:。

八年级化学必记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化学必记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化学必记必背知识点
原子结构
- 原子由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电子组成。

- 元素的原子数等于其质子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

- 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 电子分布于能级中,第1层最多2个,第2层最多8个,第3层最多18个。

周期表
- 周期表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 周期表中元素是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

- 元素周期性地变化的是原子半径、电子亲合能、电离能、电负性。

化学键
-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间的结合是离子键形成的。

- 两个非金属元素间的结合是共价键形成的。

- 共价键中若电子云的形状不对称,电子形成极性,这种化学键为极性共价键。

- 金属之间的结合是金属键形成的。

酸碱
- 酸的定义:可以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

- 碱的定义:可以产生氢氧离子(OH-)的物质。

- pH值的计算公式:pH=-log[H+],酸性溶液pH值小于7,中性溶液pH等于7,碱性溶液pH值大于7。

以上是八年级化学必记必背的知识点,希望能给学生们的化学学习提供帮助。

八年级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在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八年级的学习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考试中,八年级化学常考知识点也是考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对八年级化学常考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

八年级学习的元素主要有金属、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的元素复合而成的物质,如氢氧化钠、氯化钠等。

在考试中,常考的化合物主要有氢氧化物、卤化物、硫酸盐等。

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质地、形状、硬度、熔点、沸点、密度、可燃性等。

物质的变化又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指物质的性质改变,但其本质仍未改变。

化学变化则是物质的本质发生了改变,如氧化、还原、水解等。

在考试中,考生需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蒸发和沉淀反应等。

三、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离子是电荷不为零的原子或者分子,如氢离子(H+)、氯离子(Cl-)等。

离子化学的主要内容为离子的形成、离子间相互作用和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等。

在考试中,常考的离子和离子化合物有氢氧根离子、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等。

四、常见物质与性质在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与性质也是八年级的重要内容之一。

常见物质包括各种无机盐、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

常见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质地、形状、硬度、熔点、沸点、密度、可燃性等。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在考试中也是常考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五、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对于化学学习而言至关重要。

实验操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操作不当会导致实验失误。

基本的实验操作包括称量、分液、过滤、热化学反应等。

在考试中,实验基本操作是不可或缺的内容,需要考生掌握这些操作方法和技巧。

以上就是八年级化学常考知识点的归纳。

在考试中,如果掌握了以上知识点,就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题目,取得好的成绩。

化学学习需要耐心和勤奋,相信只要认真学习,并结合实践操作,同学们一定能够顺利通过化学考试。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答: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物理变化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化学变化3)纸张燃烧。

—化学变化4)瓷碗破碎。

—物理变化5)铁生锈。

—化学变化6)石蜡熔化。

—物理变化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答: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物理性质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物理性质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化学性质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化学性质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物理性质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性质7)酒精能燃烧。

—化学性质8)酒精能挥发。

—物理性质二)化学是一门以尝试为基础的科学1.你家里用什么燃料烧水做饭?燃烧过程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燃料燃烧是不是化学变化?为什么?答:目前,我国家庭使用的燃料品种很多,主要有化石燃料(煤炭、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等)和生物质燃料(薪草、沼气、粪便等。

)尽管这些燃料燃烧的现象不一定相同,但肯定都属于化学变化。

燃料燃烧是当前人类利用化学变化获取能源的主要途径。

2.在家中帮助家长洗碗或玻璃杯时,你怎样检查碗或玻璃杯是否洗干净了?答:洗过的碗或玻璃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集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透露表现已洗干净。

第二单位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1.利用家庭中的经常使用物品设计一个证明空气存在的小尝试,简述步调和方法。

答: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空杯子口向下压入水面以下,水不能进入,说明杯子中有空气,它阻止了水的进入。

2.你去过城镇繁杂的街道或乡村广阔的田野吗?在这两处的感受是不是一样?这两处的主要不同是什么?答: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一般空气质量较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污染物较多、机车尾气、灰尘、细菌等,噪声也较大;乡村广阔的田野空气质量好,平静。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

一.物质的基本性质
1、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有一定组成和性质的永久或暂时存在的实体。

2、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形状、质量、占体积、密度、可塑性、导
电性等性质。

3、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原子、离子、分子等组成。

4、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二.原子
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最小的具有独立化学性质的物质组成单位。

2、原子的构成:原子由核、电子组成。

3、原子的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电荷为正,中
子的电荷为零。

4、原子的电子构成: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形成电子云。

电子云又分
为原子能级和化学电子层:原子能级由多个能量级组成,能量级由多个电
子构成;化学电子层由多个化学电子组成,化学电子云的形状决定了原子
的最外层电子数。

三.物质的混合
1、物质的混合:物质的混合是指将不同物质混合起来形成的混合物。

2、物质混合的形式:物质混合可分为混合液、混合气体、混合固体
三种形式。

3、物质混合的分类:物质混合可分为集中混合和分散混合两类。

四.溶液
1、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混合而成的一种混合物。

2、溶液的性质:溶液具有清澈、透明、无色或有色等性质。

八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汇总一、元素与周期表1. 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子质量和物理性质。

2.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排布成列,称为同一族或同一元素群。

3. 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数是指元素外层电子能级的数量,每一个新的周期都比前一个周期多一个电子能级。

4. 周期表中元素的主族数是指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列,同时这些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相同的化学性质。

5.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也分别排在周期表中的两条附加线上,它们具有特殊的电子排布,因此在化学性质上具有特殊的性质。

二、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是指标识化合物中每个元素原子种类和数量的代号组成,分为分子式和离子式两种。

2. 分子式是包含化合物中每个元素的简称和原子数量的表示法,例如H2O表示水。

3. 离子式是表示化合物中离子结构的符号,常见的有正离子和负离子,如NaCl表示氯化钠。

4.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表示方法,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间由箭头隔开,反应物在左侧,生成物在右侧。

5. 化学方程式还要满足物质的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即反应物的量等于生成物的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电性质相等。

三、化学反应1.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化学价值不变,原子数和质量守恒。

2. 化学反应还可以分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化学反应类型有不同的特征和规律。

3. 燃烧反应是指有机物或无机物与氧气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光。

4.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发生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还可以用pH值来表征其性质。

5.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产生氧化或还原的反应,还原剂被氧化,氧化剂被还原。

四、物质的分子结构1.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化学结合而成的,是一些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2. 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相连,共享一定数量的电子,共价键的共享方式和位置决定了分子的形状。

3. 物质中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决定分子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反应性质。

八年级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的基础,八年级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在这一阶段,我们掌握了许多基础的化学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甚至日常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对八年级初中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基本单元。

在学习化学前,必须先理解原子结构及其性质。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电子数量等于质子数量时,原子为中性,即没有电荷。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基本的表格之一。

它按照元素的特定顺序将元素排列在表中。

如果把元素周期表写成一张长条,那么就可以从左到右地看到一些周期性的特征。

周期表不仅包含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还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和电子排布等信息。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化学变化的现象,通常是指两种或以上物质的产生或消耗。

化学反应可以是可逆的,也可以是不可逆的。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许多子类型,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水解反应等。

四、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组合方式。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化学方程式可以反映出化学反应中原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五、溶液和浓度溶液是指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数量与溶液体积的比率。

常见的浓度单位包括摩尔浓度、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等。

六、酸碱理论酸和碱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

酸是一种能够给出质子的物质,碱是一种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酸碱理论有三种,分别是阿齐米德酸碱理论、布朗酸碱理论和路易斯酸碱理论。

七、化学元素的分类化学元素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按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为两类。

此外,根据元素的电子状态,元素还可以分为共价元素、离子元素和金属元素。

八、化学实验技术化学实验技术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

其中有许多基本的实验技术,包括热力学、电化学、滴定、萃取和柱层析等。

【鲁教54】八年级化学(全一册)考点总结

【鲁教54】八年级化学(全一册)考点总结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一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一、材料:1.天然材料:自然界原来就有未经加工或基本不加工就可直接使用的材料。

如:木材、棉花、石料、沙子、蚕丝、竹子、亚麻、羊毛、真皮等。

2.人工合成材料(人造材料):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经过人类加工制造的材料。

如:塑料、玻璃、钢铁、陶瓷、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二、变化: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主要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4.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有: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

5.注意:(1)有上述现象发生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

(如:电灯发光)。

(2)化学变化可能没有任何现象。

只要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

6.常见的例子:(1)化学变化:生锈、燃烧、腐烂、变质、酿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毒、煮熟、消毒、生长、衰老等。

(2)物理变化:外形的改变、物质的三态变化、电器的工作过程(电熨斗,电饭煲等)。

(3)注意: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但其中蜡烛熔化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7.知识提升:(1)从宏观角度看:定义: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新物质指的是组成和结构与原先不同的物质,如:氧气、液氧是同种物质,氧气和氢气是不同物质。

)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从微观角度看:物理变化:分子和原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区别:有无新的分子生成。

共同点:原子都不变。

特别注意:核裂变既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

三、物质的构成微粒1.世界万物都是由对应的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1)有的由分子构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H2O;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O2;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H2(2)有的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Fe;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C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一、常见物质及其性质和用途1.金属:具有导电、导热、延展性、韧性等特点,常用于制造器具、建筑材料等。

2.非金属:不具有金属的性质,如碳、硅、氢等。

用途广泛,如人工合成纤维、刚玉和煤等。

3.矿石:自然界中存在的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物,在经过冶炼和提炼后可以得到金属。

4.高分子材料:由大量重复单元组成的物质,如塑料、橡胶和纤维等。

二、常见化学反应及其特点1.合成反应: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如A+B→AB。

2.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在适当条件下分解为两种或多种物质,如AB→A+B。

3.置换反应:一种物质中的元素与另一种物质中的元素置换位置,如A+BX→AX+B。

4.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HCl+NaOH→NaCl+H2O。

5.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到电子的转移,如Cu+2AgNO3→Cu(NO3)2+2Ag。

6.燃烧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大量热能,如燃烧木材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三、常见常识及性质1.溶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稳定混合物,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溶解在液体中。

2.毛细现象:细小的毛细管或细纤维吸引液体形成液面的升高或降低现象。

3.点燃木条:木条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焰和灰烬,是一种氧化反应。

4.酸碱中和: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在中性溶液中酸碱质量相等。

5.煤的燃烧:煤是一种有机物,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能,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6.蓝色试纸:用于测试物质是否为碱性,如果试纸变蓝,则表示溶液为碱性。

四、元素周期表及相关知识1.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相邻元素之间具有相似的性质。

2.元素周期表的分组:按周期表的垂直列分为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分别位于ⅠA、ⅡA和1B-8B族。

3.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周期表上第2周期开始,每个周期元素的性质会重复一次。

4.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带正电荷的质子、不带电的中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5.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元素的符号由元素的英文名称的前两个字母组成,原子序数表示一个元素原子中质子的数目。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在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过程中,不同年级的课程内容也有所不同,那么在八年级阶段,我们应该学习哪些化学知识呢?以下是我对八年级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和化合物是化学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在八年级化学课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根据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来区分不同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2. 物质的分离和纯度在实验室中,我们需要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

对于同种物质的分离,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如筛分、过滤、还原、蒸馏等达到目的。

而对于化合物的纯度,我们则需要学习如何通过结晶、升华、溶解等方法来提高化合物的纯度。

3. 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会转化为产物,并伴随着质量、能量等方面的变化。

根据反应物和产物的数量比例及反应条件,我们可以列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来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

4. 常见气体气体是一种常见的物态。

在八年级化学中,我们需要学习各种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应用,如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

同时也需要了解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等物理量对其性质的影响。

5.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其中酸和碱在适当条件下相互反应,产生盐和水。

在八年级化学中,我们需要学习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来判断物质的酸碱性,以及多种酸碱反应的实验过程和化学方程式。

6. 金属的性质金属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如导电性、延展性、银色光泽等。

在八年级化学中,我们需要学习不同金属的性质以及用途,如铁、铜、铝等。

同时也需要了解在不同条件下金属的化学反应过程和应用。

总结:以上是八年级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在学习这些知识时,我们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结合实验和应用去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通过充分理解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化学的大学入门课程,并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化学知识。

初二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初二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初二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初二化学上册的必背知识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基本概念、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实验技能以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常伴随能星变化,如燃烧、腐蚀等。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只是物质的形态、状态等发生改变,如水的蒸发、冰的融化等。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3.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

各物质保持原来的性质,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4.元索原子与分子●元索: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二、物质的性质与用途1.常见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金刚石、醒:C●水银、汞:Hg●生石灰、氧化钙: CaO●干冰(固体二氧化碳) : CO2●盐酸、氢氯酸: HCI●熟石灰、消石灰: Ca(OH)2●苛性钠、火碱烧碱: NaOH●纯碱: Na2CO3 (碳酸钠晶体: Na2CO3.10H2O)●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 NaHCO3 (也叫小苏打)●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甲醇: CH3OH (有毒)●酒精.乙醇: C2H5OH●醋酸、乙酸: CH3COOH●氨气: NH3 (碱性气体)●氨水、一水合氨: NH3.H2O●亚硝酸钠: NaNO2 (工业用盐、有毒)2.常见物质的颜色与状态●白色固体:如Mg0、P205. CaO、NaOH等●黑色固体:如石墨、炭粉、铁粉、Cu0等●红色固体:如Cu、Fe2O3、Hg0等●溶液的颜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三、化学反应与实验技能1.实验室制取氧气●药品: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氣酸钾●反应原理: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是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适合难溶于水或不溶于水的气体)和排空气法(向上或向下,依据气体密度与空气比较)2.气体的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氢气: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再倒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氨气:用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3.离子的检验●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或加入锌粒●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或硫酸铜溶液●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氣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或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四、其他重要知识点1.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初中八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八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①组成和结构;②性质和变化规律;2、物质的变化:(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2)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4、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

在语言描述上,性质通常用“能、可以、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实验观察的内容:➢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变化中: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药品取用的原则:➢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

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

应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3、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药品的取用:(1)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2)液体的取用:①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药液流下腐蚀标签;③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药液溅出浪费。

八年级上册化学期中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化学期中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化学期中知识点一、化学元素与化合物1.化学元素是由相同原子数的原子所组成,具有一定化学性质的纯物质。

元素的化学符号是由元素的化学名称的第一个或前两个字母表示,首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具有新的化学性质。

化合物的命名有两种方式,离子式命名和分子式命名。

二、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并转化成不同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基本要素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当中的元素离子和离子键能够经过化学反应后与其他反应物中的离子结合形成新的离子键。

三、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是指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稳定而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特点可以用平衡常数来描述。

2.化学平衡的移动可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及压力等实现。

根据利用化学平衡的原理可以制备出各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重要物质。

四、化学能量1.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之间的电荷和原子间的化学键的能量的变化都反映在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中。

2.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可以用热量方程式来计算。

若化学反应吸热,反应物的总能量就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方程式当中的反应热值就为正数。

五、酸碱与溶液1.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知识点。

根据布朗-布劳威理论,酸是指接受电子对,而碱则是指捐赠电子对。

2.一个水溶液的酸碱性可以通过其pH值计算。

pH值的大小和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成反比。

六、物质转化1.物质的存在状态是影响物质变化的物理性质之一。

最常见的两种状态为气态和固态。

2.鉴于物质状态的变化是等量的,可以得出一个非常有用的化学法则:摩尔定律,该定律描述了物质在反应当中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七、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种类和性质的分类工具。

目前,元素周期表包含了118个元素。

2.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是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的,并且有很多的相似性质。

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对每个元素的一些物化性质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八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配沪粤版)

八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配沪粤版)

八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配沪粤版) 1. 粉尘与醒目- 粉尘的形成和对健康的危害。

- 醒目的定义和特性。

- 如何预防粉尘飞扬和防止醒目发生。

2. 空气与水的组成- 空气的组成和主要成分。

- 水的组成和性质。

- 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 常见单质和化合物的例子。

- 如何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备单质和化合物。

4. 酸和碱- 酸的定义和特性。

- 碱的定义和特性。

- 酸碱中和反应的条件和现象。

5.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 非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 金属和非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

6.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和意义。

-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意义。

- 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7. 溶液和电解质- 溶液的定义和组成。

- 电解质的定义和分类。

- 如何测定溶液中的电离度。

8.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 如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实现化学平衡。

9. 酸碱中和与盐类的制备- 酸碱中和反应的条件和产物。

- 盐类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 盐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10. 燃烧与氧化反应- 燃烧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 氧化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 如何控制燃烧反应和氧化反应。

11. 石油与化学工业- 石油的形成和成分。

- 化学工业的定义和作用。

- 石油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以上是八年级化学(上册)的知识点整理,包括粉尘与醒目、空气与水的组成、单质与化合物、酸和碱、金属与非金属、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溶液和电解质、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酸碱中和与盐类的制备、燃烧与氧化反应、石油与化学工业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同学们全面了解化学的基础概念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八年级化学第一节知识点

八年级化学第一节知识点

八年级化学第一节知识点
八年级化学是学生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化学反应和化学现象,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八年级化学的第一节课中,我们将会学习以下内容:
一、化学的定义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探究了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按其组成和性质来进行分类。

常用的物质分类方法包括按物态、按化学性质(是单质还是化合物)、按组成元素的种类和数量等。

三、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
我们熟知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物理条件(如温度、压力等)改变时,物质状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比如,固体在加热时会变成液体,液体在加热时会变成气体,在冷却时会反向转化。

四、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各种元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经过化学反应产生的新物质,它们具有非常多种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五、化学式和结构式的表示方法
化学式用代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种类和相对原子数量,结构式则用线条表示原子间的化学键,表示化合物中原子的空间排列和结构。

总结
八年级化学第一节课主要包括化学的定义、物质的分类、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以及化学式和结构式的表示方法等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今后深入学习化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非常重要。

八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八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八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质的分类一、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质:由同一种物质构成,不含其他物质。

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等。

2.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如空气、海水、土壤等。

3. 物质的分类方法:(1)按性质分类:按化学性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按物理性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2)按构成分类: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的混合物。

4. 物质的变化:物质经历着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而改变它的性质。

5. 实验室常用的纯净物质分离方法:(1)过滤: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

(2)挥发:用于分离溶质与溶剂。

(3)结晶:用于分离固体混合物中的单质。

(4)沉淀法:利用沉淀物的特性分离物质。

(5)蒸馏:利用液体的气化性质分离物质。

二、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

2.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

3. 元素和化合物性质的不同:(1)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

(2)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分解成元素。

(3)元素可以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单质反应,而化合物无法发生单质反应。

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 物理变化:物质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仅仅是其外在性质发生了改变。

2.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成分发生了改变,新的物质形成。

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1)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2)物理变化可以通过物理手段恢复原状,化学变化不能通过物理手段恢复原状。

(3)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不变。

第二章:原子结构一、原子的结构1. 原子的基本组成部分:电子、质子、中子。

2. 亚原子粒子:电子、质子、中子。

3.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占据整个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

4. 原子的电子层次分布规律:K层最多2个、L层最多8个、M层最多18个。

5. 质子与电子的数目相等,原子是电中性。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

知识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变化实质:〔1〕有新物质生成〔2〕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那么是化学变化,无那么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复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那么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考点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可以〞、“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知识点2 分子和原子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考点二、分子1、根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一样,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答: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物理变化(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化学变化(3)纸张燃烧。

—化学变化(4)瓷碗破碎。

—物理变化(5)铁生锈。

—化学变化(6)石蜡熔化。

—物理变化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答: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物理性质(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物理性质(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化学性质(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化学性质(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物理性质(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性质(7)酒精能燃烧。

—化学性质(8)酒精能挥发。

—物理性质(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你家里用什么燃料烧水做饭燃烧过程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燃料燃烧是不是化学变化为什么答:目前,我国家庭使用的燃料品种很多,主要有化石燃料(煤炭、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等)和生物质燃料(薪草、沼气、粪便等。

)尽管这些燃料燃烧的现象不一定相同,但肯定都属于化学变化。

燃料燃烧是当前人类利用化学变化获取能源的主要途径。

2.在家中帮助家长洗碗或玻璃杯时,你怎样检查碗或玻璃杯是否洗干净了答:洗过的碗或玻璃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集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已洗干净。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1.利用家庭中的常用物品设计一个证明空气存在的小实验,简述步骤和方法。

答: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空杯子口向下压入水面以下,水不能进入,说明杯子中有空气,它阻止了水的进入。

2.你去过城镇繁杂的街道或农村广阔的田野吗在这两处的感受是不是一样这两处的主要不同是什么答: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一般空气质量较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污染物较多、机车尾气、尘土、细菌等,噪声也较大;农村广阔的田野空气质量好,安静。

(二)氧气(三)制取氧气1.结合“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如果装置的气密性很好,在导管移出水面之前松开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答:如果装置的气密性很好,用手紧握时,水下的导管口会出现气泡,松开手后,少量水会进入导管或试管。

(2)固定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答:防止冷凝的水蒸气回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3)加热试管时应注意什么答: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再加热试剂所在部位(4)停止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答:防止由于降温,管内压强减小,水被吸入试管,造成试管炸裂。

2.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答:(1)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间不够。

(2)用排水法收集,开始时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3)用排水法收集,没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分子和原子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1)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答: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2)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答:花香分子不断运动、扩散(3)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答:有阳光的地方温度较高,分子运动较快,通风的地方分子运动较快,水分子能够较快地运动到空气中去。

(4)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闭保存答:香水分子和汽油分子不断运动,如果不密封保存,分子会运动到容器外,造成浪费(5)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答:水蒸发后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所以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6)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答:石油气分子间隔较大,加压体积可大大压缩。

(二)原子的构成1.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

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答:构成氧原子的粒子有三种,8个质子和8个中子、8个电子。

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原子核,核外有8个电子。

因为8个质子带8个正电荷,8个电子带8个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它们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不显电性。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一)水的组成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答:水的蒸发:水分子没有变化,是物理变化。

水的分解: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是化学变化。

(二)水的净化1.自然界中的水为什么都不是纯水答:自然界中的水受环境影响会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

2.在生活中你见过(或使用过)哪些净化水的方法答:静止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三)爱护水资源1.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几种节约用水的具体方法。

答:用洗菜水冲厕所、用淘米水浇花、使用节水龙头第五单元物质组成的表示(无,化学式计算)第六单元化学方程式(一)质量守恒定律1.有人说:“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不对,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逸到空气中去了。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大;答:镁带在空气里燃烧,是镁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总和,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大。

(2)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答:由于纸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后逸走,故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

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生成锰酸钾和氧气。

按照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高锰酸钾的质量应当等于生成物锰酸钾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所剩余固体的质量必然比原高锰酸钾的质量要小。

3.化学方程式能提供很多信息,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认真观察分析,你将获得的信息写出来。

答:化学方程式:信息: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2)每两个氢分子与一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化合生成两个水分子3)每4分质量氢气和32份质量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水;4)化学变化这种原子的种类、数目及物质质量总和不变第七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金刚石、石墨和C60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2.根据下列物质的性质,写出其对应的一种或几种用途:(1)金刚石的硬度很大——金刚石用来裁玻璃、作刀具(2)石墨的导电性能好——石墨可以作电极、电刷等(3)活性炭的吸附性强——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及制糖工业中(4)单质碳具有还原性——焦炭可以从铁的氧化物矿石中还原出铁(5)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墨书写或绘画(6)碳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用煤(主要成分是碳)燃烧放出的热来取暖、发电等3.在现代战争中曾使用了一种“石墨炸弹”。

这种炸弹爆炸后释放出大量纤维状的石墨,它们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造成设备短路而停电。

试解释这是为什么答:石墨具有导电性4.木头电线杆或木桩在埋入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木头表面稍稍烤焦。

这是为什么答:木头烤焦以后就变成了木炭,木炭与空气、水分接触不容易发生反应,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

5.如右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为什么红棕色会消失答:木炭疏松多孔,有效面积大,具有吸附性,能吸附二氧化氮,因此集气瓶中的红棕色消失。

(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2.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而且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选择氧气、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填空,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2)能用于灭火的是二氧化碳(3)能使人中毒的是一氧化碳(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二氧化碳,释放的是氧气(5)能在空中燃烧的是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7)能使紫的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二氧化碳,它能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8)能使灼热的氧化铜还原成铜的是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9)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2.吸烟对人体有害。

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一氧化碳3.影视舞台上经常见到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

产生这种景象可用的物质是干冰(或是固态二氧化碳)4.设计实验证明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答:打开汽水瓶盖,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另一端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边浑浊,证明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5.有人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不对,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仅能溶解约体积的一氧化碳。

6.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潮湿答: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浆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开始放炭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7.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猜一猜诗中说的是什么化合物——碳酸钙第八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与灭火有什么联系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灭火的原理是什么答:燃烧需要有可燃物、空气(或氧气)、达到可燃物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灭火是通过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2.用扇子扇没炉火时,为什么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蜡烛火焰时,为什么一扇就灭答: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大氧气的浓度,加大反应速率,燃烧更旺。

而用扇子扇蜡烛火焰时,增加空气的流通的同时,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3.为什么生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火柴答:煤的着火点比较高,而纸和木柴的着火点比较低,容易点燃。

4.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为什么答:打开门窗,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大氧气的浓度,加大反应速率,燃烧更旺。

5.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灭火说明理由。

(1)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答:用湿抹布覆盖,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2)由于邻居吸烟,不慎引燃被子而发生火灾答:可以用相应的灭火器进行灭火,隔绝空气;同时报警(3)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发生火灾答:切断电源;同时报警。

二、燃料和热量1.汽车、轮船使用的燃料有:汽油、柴油、车用乙醇汽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