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安全技术与新专业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管理安全技术与新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新专业建设调研报告《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安全类)专业代码:520904调研人员:专业指导:调研时间:2016年5月工程学院《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建设调研报告为了适应贵州省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满足我省及西南地区对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我院遵照教育厅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加快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建设步伐,并且针对“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建设方案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研。
一、专业培养目标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是国家工程建设行业紧缺人才培养专业,主要面向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爆破、市政工程、道路工程、城市地下工程、安全中介服务、安全教育培训机构、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企事业单位,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安全技术管理与应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培养从事工程建设行业安全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检测、监管中介服务和安全技术培训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开设专业课程:工程制图与CAD、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评价技术、安全人机工程、工业通风与防尘技术、事故预防处理与安全监察、安全管理学、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安全生产法规、爆破安全技术、建筑消防工程学、建筑施工技术、地下工程施工与管理、边坡工程、现代企业管理、化工安全技术、事故应急救援等。
主要实践环节:社会实践、生产认识实习、安全评价课程设计、工业通风实训、事故预防与处理实训、安全管理现场顶岗实习等二、专业建设背景(一)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对安全生产要求越来越严格。
目前已有一部主体法即《安全生产法》。
《劳动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海上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铁路法》、《民航法》、《电力法》、《建筑法》等十余部专门法律中都有安全生产方面的规定。
有《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50多部行政法规上百个部门规章。
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专业建设调研报告专业建设调研报告一、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不同行业的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专业建设对于高等教育机构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专业建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
针对不同的受调查者,采取了不同的调研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了学生对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访谈,我们与教师和专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三、调研结果1. 学生调查结果:(1)专业设置的合理性。
超过70%的学生认为当前的专业设置基本能够满足其就业需求,并且认为专业课程与实际工作能力有较强的相关性。
(2)专业教学质量。
大部分学生对专业教学质量表示满意,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希望能够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教学模式。
(3)专业就业前景。
绝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的就业前景感到担忧,认为就业压力较大,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实习机会。
2. 教师访谈结果:(1)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
大多数教师认为自身教学水平较高,并且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较为关注。
但也有一部分教师意识到需要提高自身能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2)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教师普遍认为专业建设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
同时,大部分教师也认为需要引进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四、问题分析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需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进一步提高与实际工作能力的相关性。
(2)教学方法需要创新,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3)学校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实习机会的提供,帮助学生更好地迎接就业挑战。
五、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方案:(1)加强专业与市场需求的联系。
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定期进行交流和合作,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并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来满足实际需求。
专业调研报告 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专业调研报告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专业调研报告: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专业建设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在实际的专业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专业设置、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等方面对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二、专业设置问题1.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部分高校在设置专业时,未能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导致培养出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就业率低。
2.专业重复设置:一些高校在设置专业时,缺乏差异化特色,导致专业设置重复度高,浪费教育资源。
三、师资力量问题1.师资力量不足:部分高校由于经费、地域等因素,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导致师资力量薄弱。
2.师资结构不合理:一些高校的教师队伍中,缺乏具有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师,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四、教学资源问题1.教学资源不足:部分高校由于经费紧张,无法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如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
2.教学资源更新缓慢:一些高校的教学资源未能及时更新,导致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
五、实践教学问题1.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缺乏有效的实践平台和实习基地,导致学生实践经验不足。
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一些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未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六、结论与建议1.结论: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质量。
2.建议:针对以上问题,高校应加强与市场的联系,了解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水平;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为高校的专业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专业建设调研报告《专业建设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前专业建设的现状,为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为主要方法,通过向学生、教师和企业等各方面的人员进行调查和访谈,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同时,还结合了文献资料的分析和对国内外同类专业的案例比较,全面地了解当前专业建设的现状。
三、调研结果1. 专业设置情况:调查发现,目前学校的专业设置较为单一,存在某些传统专业比重过大,而一些新兴专业的设置相对滞后的情况。
此外,一些专业的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不足,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2. 课程设置情况:在课程设置方面,虽然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有较好的规划,但在素质教育和选修课程设置上还不够完善,学生缺乏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3. 教学模式情况:大部分学校仍在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四、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优化专业设置: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情况,适当增加新兴专业的设置比重,并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
2. 完善课程设置:在学科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加强素质教育和选修课程设置,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与能力。
3. 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通过对专业建设的深入调研和分析,能够更好地指导学校未来的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为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有力的支持。
院校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院校专业建设调研报告院校专业建设调研报告调研目的:了解当前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推动专业建设的提升和发展。
一、调研背景及方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高等教育对于培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院校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为了解当前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二、调研结果根据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结果,以下是调研结果的总结:1. 专业数量过多:许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过多的情况,导致资源分散、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
2. 专业结构不合理:一些院校在专业的设置上存在重复和冗余的情况,导致学生对专业选择的困惑和迷茫。
3. 实践教学缺乏:许多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不足,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与行业需求脱节:一些专业的设置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脱节,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5. 学科交叉薄弱:跨学科融合的专业设置相对较少,无法满足跨学科人才的培养需求。
三、改进措施为了提高院校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以下是一些改进措施的建议:1. 精简专业设置:院校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和师资力量,精简专业设置,确保资源的集中和有效利用。
2. 优化专业结构:院校应该对专业结构进行优化,避免冗余和重复的情况,为学生提供更明确和有针对性的专业选择。
3. 加强实践教学:院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 关注行业需求:院校应该与行业保持密切联系,了解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设置。
5. 推动学科交叉:院校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科交叉的专业设置,培养跨学科人才,满足社会对综合能力强的人才的需求。
结语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当前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希望院校能够重视和采纳这些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调研结果报告
1. 引言
专业建设的调研是为了探究如何提升学院专业的教育质量和实践能力。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研结果,并提供改进方案,以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
2. 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了各方面的信息。
目标是了解学生、教职员工和行业专家对专业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3. 调研结果
3.1 课程设置
调研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当前的课程设置不够贴近实际,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他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并希望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更加契合。
3.2 师资队伍
教职员工普遍认为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
行业专家建议学院与企业合作,邀请业界专家参与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践。
3.3 实习与就业
调研发现,学生对实习和就业机会较为关注。
他们希望学院能够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并加强就业指导。
4. 结果分析
综合以上调研结果,我们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 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内容,提高课程的实用性。
- 增加教师培训和交流机会,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
- 深化学院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并加强就业指导。
5. 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了专业建设的一些问题和改进方向。
我们建议学院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实习与就业方面进行改进,以提升学生的教育质量和实践能力。
这将有助于学院实现专业建设的目标。
专业建设 调研报告
专业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专业建设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专业建设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以特定的专业作为案例,探讨专业建设的目标、方法与策略。
1. 目标:专业建设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具备高素质、专业化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专业作为研究对象,这是当前高校中热门的一门学科。
2. 方法:专业建设的方法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团队建设和学科研究。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需要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兴趣来确定教学内容,使之能够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
实践教学是专业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项目中,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团队建设则需要引入优秀的教师和行业专家,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此外,学科研究也是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需要为教师提供科研基金和平台,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术研究。
3. 策略:专业建设需要制定一系列策略来指导实践。
首先,高校应当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制定符合实际的专业发展规划,将行业需求与专业发展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就业和发展的机会。
其次,高校应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学研究项目,建立行业对接机制,引入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高校还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的教师与行业专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第四,高校可以通过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合办项目、学术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科国际化水平。
总之,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合理的目标设定、科学的方法选择和有效的策略制定,可以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专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专业建设 调研报告
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学校专业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改进和发展的建议,以促进学校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调研方法
1. 问卷调查:针对学校师生及相关管理人员,设计了一份涵盖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等方面的问卷,以获得广泛的意见和建议。
2. 实地走访:走访了学校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资源设施,并与相关专业负责人及教师进行了座谈,从中获取更加具体的情况了解。
3. 文献资料查阅:查阅了学校历年来的招生计划、毕业质量、教学评估等相关资料,了解专业建设的历史和发展轨迹。
三、调研结果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1. 专业设置滞后:部分专业在应用特色、发展前景方面未能跟上时代潮流,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
2. 师资力量不足:部分学科领域的师资队伍过于老龄化,且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业内人士。
3. 教学资源短缺:部分实验室及教学设施老化严重,无法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
四、改进建议
1. 调整专业设置: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增加新兴专业,优化传统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完善师资队伍: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力度,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3. 更新教学资源:投入资金,加大力度更新实验室设备和图书资料,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和使用频率。
五、结论和展望
本次调研认真了解了学校专业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改进建议。
相信学校会根据这些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专业建设调研报告:专业对接市场需求的问题研究
专业建设调研报告:专业对接市场需求的问题研究专业建设调研报告:专业对接市场需求的问题研究2023年,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发展迅速,新的市场需求层出不穷。
如何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成为了高等教育界普遍面临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针对专业对接市场需求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调研。
一、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高端化、智能化。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机器视觉、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快速发展下,市场需求的变化更是如虎添翼。
比如,在传统制造业、物流、医疗等行业,多种新技术的应用,正在加速其数字化、智能化,对相应专业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高等学育需要对专业建设进行持续不断的调整和升级。
二、高校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1. 专业设置的员工不足目前,许多高等院校专业设置较为单一、具有局限性。
这种情况一方面会导致相应专业的培养质量和人才资源的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
这一问题社会公众广泛关注,更需要高等院校对于专业设置早作规划、早作调整。
2. 教学设备落后高校的教学实践以学生的实地实践为核心,而这部分的教学又与设备配置有着密切关联。
在社会迅速迈入智能化时代,许多高校仍使用过时的教学设备,难以满足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需要。
所以,高等院校应尽力向社会学习符合市场需求的先进技术和教学方法,提供更加先进和适用的教学设备,更好地满足对于市场的需求。
3. 教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专业教师的工作能力和经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由于较少的对市场的深入调研和实践经验,造就了部分培养出来的人才不适合市场需求的状况。
与此同时,特别是信息化、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较快,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适时进行工作方法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契合社会发展。
三、专业建设调研的建议和建议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在高等院校专业建设方面,针对市场需求存在多种问题,如对市场过度依赖、专业设置的局限性等。
专业建设情况 调研报告
专业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专业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专业建设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专业建设的现状,本次调研报告将重点关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专业设置我校目前设有多个专业,涵盖了工科、理科、文科等多个领域。
各个专业的设置与时俱进,与社会需求相匹配,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
但是在专业设置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专业过于冗余,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应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专业间的协作与互补。
三、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对于高质量教育的实施至关重要。
我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和副教授占比较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结构不够多样化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应加强对青年教师和博士后的培养和引进,培养更多高层次的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教学工作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
我校注重教学资源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实验室、教室和图书馆等教学设施。
但是,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设备不够齐全、教材不够更新等。
为了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应加强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加强教材建设,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
五、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校一直重视教学改革工作,通过推行素质教育、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应加强教师培训,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探索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改进意见和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意见和建议:1.优化专业设置,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加强专业间的协作与互补;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青年教师和博士后的培养和引进;3.加强教学资源的维护与更新,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4.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师培训,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探索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关于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关于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技术管理具有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的特点,高效的技术管理是公司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证。
在技术措施的贯彻执行过程中,由于某些环节或者某些人员的失误和疏忽,往往成为事故的隐患,因此加强技术管理工作,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对公司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检视公司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技术管理的效能,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组织开展了以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为主题的调研活动,现将此次调研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一、调研概况此次调研活动以座谈会、个别谈话、井下现场查看的方式展开;8月6日在公司北二楼会议室,组织公司所属三个工程队、安全监察科、生产服务队以及生产技术科的技术人员参加了座谈会,会上大家针对目前技术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会后各工程队技术负责人分别就技术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生产技术科全体人员采取分区负责的形式,调查核实技术措施在现场的落实情况。
二、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与贯彻落实1.规范措施编制,严格措施审查在当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下,区域瓦斯治理工作要求变得更严、更细、更深,瓦斯治理任务越发繁重与迫切,高效生产与安全的矛盾凸显,因此,加强瓦斯治理工程实施过程的管控尤其重要,特别是技术管理工作,在指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巨大。
一是工程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以及集团公司相关文件要求编制抽采钻孔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审批。
二是能够根据现场变化及时修改完善、补充相关技术措施,做到措施与现场相符,并能够指导施工。
2.强化措施执行,认真贯彻落实一是措施的培训学习方面,通过培训课、班前会、现场指导等方式,组织职工进行措施的贯彻学习,保证作业人员熟知作业地点安全技术措施相关规定,能够掌握生产要素的概况和异常信息内容,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防风险、除隐患的能力。
关于新形势下安全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形势下安全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第一篇:关于新形势下安全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关于新形势下做好交通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调研报告安全生产事关国家安全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生产安全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从交通系统内部讲安全监管工作责任重大,关乎交通事业的发展,影响交通行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交通系统涵盖公路、港航、运管、稽查、质监等多行业、多部门,安全监管范围广、难度大。
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监管,在整个交通系统安全监管工作中是重点难点,特别是税费改革后更难监管,原有的管理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行业管理部门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企业失去了对车辆的有效监控手段,不同程度增加了安全隐患,作为交通主管部门,如何监督指导行业管理部门抓好其本行业企业的生产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本文仅以交通运输行业为例,就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监管工作做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交通系统安全监管工作的基本情况(一)几年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近年来,全市交通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和‚安全发展‛的理念,遵循‚两带一不‛、‚算好四笔账‛的工作思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交通改革和发展大局, 1 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强化主体责任,强化行业监管,确保了全市交通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的基本稳定。
一是坚持安全理念,争取工作主动权。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不留空隙抓安全,并且教育从业人员算好政治、经济、稳定和良心帐,这‚两带一不‛和‚算好四笔账‛抓安全的理念,成了安全管理的文化品牌,在交通系统已经深入人心。
今年又进一步落实了‚领导重视抓认识,解决问题抓投入,关口前移抓防范,强化基层抓基础,重心下移抓基层,明确责任抓落实‛的安全工作措施,使我们的安全理念又上升了一个层次,通过‚六抓‛实现了安全工作全覆盖,把安全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
安全管理方面调研报告
安全管理方面调研报告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关于安全管理方面的报告:一、调研背景及目的安全管理是一家企业或组织在日常运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对于确保员工和资产的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进行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做法和挑战,以及提出一些建议来改善和加强安全管理。
二、调研结果总结1. 安全管理的意识:大多数受访的企业或组织都重视安全管理,并制定了相关的安全政策和流程。
员工也普遍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在日常操作中仍有一些漏洞和不规范的情况。
2. 安全管理的挑战:调研显示,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面临着很多挑战。
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包括:员工对安全规定的理解和执行力度不足,安全意识培训不完善,安全管理的人力资源投入不足等。
3. 安全管理的实践:尽管安全管理存在一些挑战,但有些企业在这方面已经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他们经常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流程,并且投入了足够资源来保障安全。
4. 安全管理的改进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来改善和加强安全管理:- 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规定的理解和执行力度,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 完善安全管理流程: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流程,并定期检查和改进流程,确保其适应企业的需求和变化。
- 加大安全管理的人力资源投入:确保有足够的人力资源用于安全管理工作,包括人员、设备和技术支持等。
- 引入安全管理的新技术:研究和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如远程监控、智能设备等,来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结论通过这次调研,我们了解了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做法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需要企业和组织持续关注和投入。
我们希望这份报告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更加健全和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 调研报告
安全管理调研报告安全管理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断增加。
安全管理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环节,对于维护公共安全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分析安全管理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调研内容本次调研选择了各类企事业单位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对其安全管理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和分析。
1. 安全管理制度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都有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
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制度不完善、操作不规范、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导致安全管理效果不佳。
2. 安全生产培训调研结果显示,虽然企业普遍开展了安全生产培训,但培训内容和方式有待改进。
一些企业的培训内容相对简单,员工缺乏对危险因素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培训方式主要以书面材料和讲座形式为主,缺乏互动和实际操作环节。
3. 安全设施设备调研结果显示,有些企业在安全设施设备方面投入不足,导致事故防范措施薄弱。
同时,一些安全设施设备存在老化损坏的问题,需及时维护和更新。
4. 应急救援能力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对于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视程度较高,建立了应急预案,并进行了演练。
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员工对于应急处理流程不熟悉,造成了救援效果的降低。
三、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1. 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部门之间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况。
2. 安全生产培训内容简单、方式单一,员工安全意识不够强烈。
3. 安全设施设备维护不及时,事故防范措施不完善。
4. 应急救援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人员应急处理能力有待加强。
四、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 建立明确的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各个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加强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和协调。
2. 完善安全生产培训内容和方式,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危险因素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安全管理调研报告
安全管理调研报告在当今社会,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各行各业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对安全管理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着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关乎着企业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个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不仅可以降低事故和风险,还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安全管理的现状。
目前,许多企业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安全意识薄弱,安全隐患较多。
一些企业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设施不完善、安全培训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三、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安全管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安全管理将更加注重预防,加强安全培训,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引入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和设备,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四、安全管理的建议。
针对目前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和应急能力;引入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和设备,提高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
五、结语。
安全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社会稳定的保障。
只有加强安全管理,做好安全预防工作,才能有效降低事故风险,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企业能够重视安全管理,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共同营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
专业建设 调研报告
专业建设调研报告专业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大学生对学校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改进和提升专业建设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问卷给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并邀请他们对学校专业建设进行评价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通过对25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得到了以下调研结果:1. 专业设置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比较满意,认为能够满足自己的兴趣和求职需求。
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过于传统,建议增设一些新兴的专业,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 教学质量绝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比较满意的,认为教师授课内容充实且相关性强。
然而,也有少部分学生反馈教学模式单一,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希望能够增加实践环节和案例分析,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3. 实践机会许多学生表示在校期间缺乏实践机会,没有足够的实习机会和实验平台。
他们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并更好地了解专业。
一些学生还建议学校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实践项目和实习岗位。
4. 师资力量学生普遍认为学校的师资力量较强,教师的专业水平高,并且能够提供良好的指导和帮助。
但也有一些学生表示,部分教师缺乏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希望学校能够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估,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5. 课程设置学生对课程设置较为满意,认为课程内容全面、有序,能够帮助他们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
但也有学生表示,有些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建议学校能够根据行业趋势和学生需求,进行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设置。
四、建议与改进措施综合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措施:1. 增设新兴专业:了解学生对专业设置的意见和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适当增设新兴专业,以提升专业建设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2. 加强实践机会: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和实习岗位,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
3. 更新教学模式:增加实践环节和案例分析,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安全管理调研报告
安全管理调研报告在当今社会,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各个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进行了一次安全管理调研,并就调研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
首先,我们对安全管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安全管理是指通过对各种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以保障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安全,防止事故和灾害发生的一种管理活动。
在企业中,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我们对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各行各业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
一些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而一些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安全管理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存在安全隐患较多。
此外,一些特种行业如矿山、化工等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然后,我们对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安全管理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成为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可以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事故应急处置的效率,降低事故损失。
同时,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方向。
最后,我们对安全管理调研的结论进行了总结。
安全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社会稳定的保障。
各行各业都应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安全。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制定更加严格的安全管理法规和标准,推动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目标。
希望通过本次安全管理调研报告的发布,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推动安全管理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就。
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调研报告如下: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作为培养具备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的重要领域,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市场需求,为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二、专业概述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主要研究安全科学、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安全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从事安全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现状目前,我国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
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兴安全领域不断涌现,对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四、发展趋势1.多元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将逐渐向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等方向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专业格局。
2.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将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3.产学研合作: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实践能力。
五、市场需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都需要大量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来保障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同时,随着新兴安全领域的不断涌现,如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对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六、建议与措施1.完善课程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增加新兴安全领域的课程内容。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人才,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建设情况 调研报告
专业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专业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在高科技、创新等领域。
为了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本报告将对我国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分析。
二、专业建设现状1. 专业设置较为合理目前,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较为合理,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
一些新兴产业和紧缺人才,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都得到了相应专业的设立。
此外,一些人文社科专业也得到了保留和发展。
2. 专业结构优化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国高校近年来对专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
一些低就业率、重复建设严重的专业得到了调整和撤销;一些新兴、紧缺专业得到了加强和扩大。
3. 实践教学环节得到加强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高校近年来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重视和加强。
一些高校设立了专门的实践教学基地,如实验室、工程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
三、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1.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虽然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较为合理,但部分专业仍然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
一些专业过于注重理论研究,而忽略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2. 专业设置过多、过滥一些高校为了追求规模和效益,盲目扩大专业设置,导致一些专业过于泛滥,学生纷纷选择热门专业,导致专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
3. 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不足虽然我国高校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重视和加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些高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一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完善,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有限。
四、专业建设对策建议1. 完善专业设置高校应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优化专业设置,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紧缺人才,以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
2. 优化专业结构高校应加强专业结构调整,撤销低就业率、重复建设严重的专业,加强新兴、紧缺专业的设立和培养。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校应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安全技术与新专业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开设新专业调研报告篇一一、 XX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目标、基本思路与方法二、 XX专业人才需求调研1.XX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XX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人数,技术等级,年龄,学历,工资等)近三年人才招聘情况;未来人才需求的要求(学历、资格证书、技术水平等)3.XX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4.XX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国内标准、国外标准、国内外著名企业标准)5.浙江省XX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三、高职XX专业现状调查1.XX专业在国内的分布情况2.国内各地区XX专业的教学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分类)3.国内各地区XX专业的特色、教改动向和发展趋势4.其他四、专业教学资源分析(含师资资源、实训资源、培训教学资源、校企合作资源等的分析)五、对XX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1.关于培养目标、专业方向2.关于课程设置3.关于教学改革4.关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5.关于师资队伍建议6.关于实践教学及实践教学条件建设7.其他开设新专业调研报告篇二一、专业开设市场分析(一)社会需求现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企业的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会计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全国有一百万以上的人从事会计工作。
在私立工业、企业、商业及公营事业、政府、学校中工作。
其中有很多没有执照的会计管理人员,他们多数在企业、事业内部从事会计工作。
但是也有很多人通过考试成为有执照的公共会计师。
近年来会计行业的一个新变化是,会计将不仅仅具有记账算账报账的核算和监督职能,也要更多的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即逐渐具有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的职能。
原因是由经济的日趋发展发展与制度日益完善,使得会计的作用日趋重要。
财会专业的开设提供了新的契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特别是中国加入了WTO以后,金融体制的改革,各项新的会计制度的出台,一方面现代财务制度的建立,使会计业务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应用日新月异、迅猛无比。
所以,未来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首先必须具有敬业精神;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第三,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中国会计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会计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1992年完成了我国会计模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随后又发布并实施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会计标准体系;先后修改和制定了《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法规,使会计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二)会计环境变化调查分析信息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各个方面,它使我们所面临的会计环境发生下列变化:1.在过去会计的主要工作在于记账、规划、编制、定期使用报表等,会计人员的业务停留在账务处理、资产评估、资金调度等方面。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会计将不仅仅停留在信息的提供上,而是更多的参与到管理中来。
2.在新的世纪里,会计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会计处理内容也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许多问题是需要财务与市场、财务与管理各方面进行通盘考虑和全面安排。
3.会计职能也从传统的信息处理和提供转向信息的分析、使用、帮助和参与经济决策。
4.随着会计职能的拓展,未来的会计人员不仅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更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要适应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现有的教育目标和方法,将传统的教育目标从获取知识转到学习如何学习上,将传统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育方法改变为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中国会计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起现代化的会计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关键所在。
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是拥有一支1200万人的会计大军,可这些会计人员的特点是数量多、平均水平不高、素质低,在现存的会计人员中,受过中等以上专业训练的人不足一半,显然,目前的这种会计人员结构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根本不可能的。
另外,考虑到我国教育体制的层次性,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及非盈利组织由于其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不如大的企业和单位,用以技能训练为主的中专或成人教育层次的学生就基本能够满足需要。
会计教育的培养重心就是要培养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三)专业的社会需求预测分析1、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补充新的会计从业人员。
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高于8%的比例增长,不但已经走出“低谷”,而且已经走过了“复苏”阶段,经济结构调整,供求关系不断改善,人才需求大量增加。
随着入世后与国际经济相融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前景将更为看好。
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向社会提供真实、准确的经济信息,而会计作为经济信息的载体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会越来越好。
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类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代理等的逐渐发展壮大,会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所占比重逐渐增加,该领域需要充实大量高级人才和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强的基层会计从业人员。
2、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现状和需求。
目前,会计从业人员中的高级人才,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严重缺乏。
另外,在企事业单位中(尤其是中小企业)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的人员基本素质较差,专科以下的从业人员比例接近半数,他们的知识难以迅速更新,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式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诸如会计电算化、基本的会计系统维护等。
因此,在需要补充高端会计专业人才的同时,我国更需要补充一批精强能干、微机操作能力强、知识更新快的中职层次的会计人员。
二、专业开设论证报告(一)、专业设置的原则1、根据社会需求增设专业方向。
专业设置调整依据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状况,经济建设情况和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的情况,积极稳妥地设置、调整专业,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人才需求。
2、专业设置以学校发展、面向市场为主,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树立现代化教育教学观念,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内部各项改革、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
3、专业设置是在教育部中职中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及有关行业制定的相关专业设置标准、业务范围的基础上,依据该专业在本校已经具有的软硬件条件等确定的。
(二)、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兴安盟是一个中、小企业云集的地方,在未来拥有广阔持续的发展前景,而会计作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本地区在未来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是巨大的。
目前,虽然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人数众多,甚至呈饱和状态,但有学历,有职称者比重偏低,特别是中高级会计人员比重较小,尤为短缺。
显然,今后相当长的时间要逐步减少低学历乃至无学历会计人员的比例,提高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的比例,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
因此,我们开设会计专业,培养高层次的会计人才方向正确,非常必要。
(三)、专业设置的可行性1、师资力量我校有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教研成果丰硕。
我校通过引进优秀毕业生,从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员,建立了一支理论扎实,实践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会计专业专职教师3名,学历全部是大学本科以上。
2、实验实训设施①为了强化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专门建立了财会模拟实训室。
主要设备及设施有:会计实训资料、流动式教学模板、高亮度投影仪、装订机等,能够全部满足本专业教学的要求。
②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建立了计算机中心,并投入巨资,建成了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规模大的校园网,并与社会联网,形成功能完善,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和计算机基础技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③为了使教学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实训活动,我们将与中国联通等单位建立长期的实训、培训协作关系,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拓宽实训渠道。
另外,我们还将积极采取多形式的实习方式,如顶岗实习,自择实习,校内模拟实习等,从而有力地保障学生的实训质量。
(四)、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思路1、我们附近地区的一些学校相关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获得了大量的资料,为专业的开设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2、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
首先是有目的地、重点地、分批地提高师资水平;如选派青年教师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高校进修。
其次是不断地完善实验设施,从而不断地满足教学发展的要求。
3、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办出专业特色,今后教学发展要面向工商业企业兼顾行政、事业单位办学,为社会培养中等层次的财会专业人才。
4、不断深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
在理论教学方面,要花大力气研究和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变化的规律,特别是要多调查研究,科学定位人才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增加选修课,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坚持以培养职业技能为宗旨的实训方针,加强校企.校社联系,广开实训渠道,不断探索职业教育的新思路。
开设新专业调研报告篇三第一部分:说明1. 新专业开发可行性报告的作用是为评审,决策提供的框架文件。
是新专业开发中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2. 它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对新专业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其中的风险提出经过调查,分析,而后得出的初步意见。
特点是:必要性,可行性和风险控制。
其中可行性是重点,风险控制是难点。
要求是:可行性要有调查,有依据,有数据,有充分的论证。
风险控制要有分析,有预判,有防范措施。
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必要性写得充分,而可行性写得简单,只有论点没有分析,依据,数据,论证不足。
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没有分析和预测。
这样的结果是不能为决策提供依据,没有质量控制,没有风险控制,起不到文件的作用。
3. 新专业开发可行性报告的依据(输入文件)是关于新专业开发的社会和企业调查的调研报告。
4. 新专业开发可行性报告经专家,学校领导评审后,需要进行的是做新专业开发计划。
5. 新专业开发可行性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一.必要性分析:①新专业开发的目标专业建设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②新专业开发背景·新技术,新职业及学校发展的要求·社会企业对专业培养人才的需求预测分析·生源的分析·社会其它学校同专业的发展概况:规模和人才供给情况二.可行性分析:①对于新专业发展,学校的基础环境②现有的教学资源的比较优势:教师,设施,模式,理念,质量,经验等③经过企业调查和专家评审,能提供出专业发展的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课程框架计划和对资源的需求④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有预判和控制⑤学校能够提供新专业发展必需的资源:资金,设备,教师,场地三.结论6. 新专业开发可行性报告需经过专家评审和学校领导的批准7. 新专业开发可行性报告经学校批准后,,学校下发新专业开发任务书,各系,专业依据任务书进一步完成新专业开发的详细计划一.目标与背景1.新专业开发的目标专业建设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2.新技术,新职业及学校发展的要求3.社会企业对专业培养人才的需求预测分析4.生源的预测分析5.本地区其它学校同专业的发展概况:规模和人才供给情况6.国家社会与劳动保障部关于该职业岗位(群)的资格标准(简述)二.基础与比较优势1.对于新专业发展,学校的基础2.现有的教学资源的比较优势:教师,设施,模式,理念,质量,经验等三.专业建设初步方案⒉该专业的课程框架计划四. 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的预判和控制措施五.新专业对资源的需求分析(现有的和需要新增的资源)3.该专业对学习环境的需求学校内部实践场地的需求六.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