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与腧穴1
第四章经络与腧穴
十二经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
奇经八脉:统率、联络调节12经脉。
十二经别:从12经脉别行的正经
十五别络:较大的分支。
孙 络:细小的络脉。
浮
络:浮现于体表的络脉。
内属—脏腑—同12经直接络属。
十二经筋
外连
十二皮部
• 1、十二经脉名称、分布(见下页图表)
2、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头(面)
胸
手
(手三阴经)
• 2、“骨度”折量都定位法
• 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 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 3、指寸定位法
• 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量取腧穴的 定位方法,也称“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手指 比量法”。
• 中指同身寸
• 拇指同身寸
• 横指同身寸 • 简便取穴法
• 1、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
人体重点穴位
内关 手厥阴心包经
定位:位于前臂正中,腕
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 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 间取穴。
人体重点穴位
1、孕吐、晕车、恶心想吐、呃逆;
2、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胸肋痛、上腹痛、 心绞痛、月经痛、腹泻。
3、精神行为异常。
4、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治疗月经痛 等
人体重点穴位
风府 督脉
3.阿是穴
压痛点
4.耳穴 全息医学
(三)腧穴
• 穴位的作用
1.近治作用:腧穴所在,主治所及
2.远治作用:经络所在,主治所及
3.特殊作用:特定穴位,特定主治
(三)腧穴
• 头部:百会、印堂、太阳、人中
• 颈背腰部:风池、大椎、天宗、肾 俞、大肠俞
• 上肢部:曲池、外关、内关、合谷 • 下肢部: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
经络与腧穴 经络腧穴各论 肺经
经脉循行:
本经有穴通路起自中府, 止于少商,单侧11穴。
主治概要:
主治咳喘、咳血、咽痛、 外感伤风及经脉循行部 位的其他病证。
中府 【定位】 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 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两手叉腰) 【主治】 ①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 部病证;②肩背痛。操作? 【操作?】向外斜刺
太渊 输穴;原穴;脉会(八会穴)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③无脉症。
少商 井穴(开窍醒神清热) 【定位】 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 ①发热、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病 证;②昏迷、癫狂;③手指麻木。 【操作】浅刺0.1寸;点刺出血;
尺泽 合穴 【定位】 仰掌,微屈肘,在肘横纹中, 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 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 ③急性吐泻、中暑、潮热等急症。 【操作】曲肘120°,直刺;点刺出血。
列缺 络穴;八脉交会穴(任脉) 【定位】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 病证;②上肢痹痛、手腕无力等循行部位病 证; 部疾患。 (四总穴:头项寻列缺) 【操作】向肘部斜刺0.5-0.8寸。
第五章 经络和腧穴基础知识
4.列缺
侧掌取穴。在前臂桡侧
缘,桡骨茎突上方,腕 横纹上1.5寸
5.鱼际
在第一掌骨中点,当赤白肉际取穴
2.手少阴心经
起于极泉,止于少冲, 共9个腧穴
主治概要 心、胸、神志病及经脉 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3.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天池,止于中冲, 共9个穴位
8.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左 右各67个穴位
主治概要 头、目、项、背、腰、下 肢部病及神志病,背部第 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 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 相关的脏腑病和有关的组 织器官病症
应力
9.足少阳胆经
1. 2. 3.
定义: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分类: 十四经穴:归属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的腧穴,简称经 穴,共361个 经外奇穴:未归入十四经穴的腧穴,并有具体的位置和名 称的经验有效穴,统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阿是穴:既无具体名称,也无固定部位,而以压痛或其他 反应点来定的腧穴(压痛点) 腧穴多归属于不同的经络,经络又隶属于相应的脏腑,因 此腧穴、经络、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中国传统医 学对人体生理和病理机制认识的整体观念,为针灸、推拿 临床治疗中的上病治下、左病取右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鼻尖---素髎 尾肛之间---长强 腓骨小头前下方---阳陵泉 眉间---印堂 两乳之间---膻中 脐旁二寸---天枢
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活动标志法
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 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 为取穴标志 张口---耳门、听宫、听会
闭口---下关
经络腧穴总论1
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 ▪ 手太阴肺经 ▪ 手厥阴心包经 ▪ 手 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 ▪ 手阳明大肠经 ▪ 手少阳三焦经 ▪ 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 ▪ 足太阴脾经 ▪ 足厥阴肝经 ▪ 足少 阴肾经 足三阳经 ▪ 足阳明胃经 ▪ 足少阳胆经 ▪ 足太 阳膀胱经
奇经八脉
督脉 任脉 冲脉 带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
腧穴定位
人体腧穴各有自己的位置。腧穴定位 的准确与否,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现代 临床常用的腧穴定位与取穴法有骨度折量 法、体表标志法和手指比量法。
骨度折量法
骨度折量法是将人体的各个部位分成若干 等分折量取穴的方法,每一等分作为一寸
体表标志法
体表标志法是以人体各种体表解剖标志作 为取穴的依据。如两眉之间取印堂穴,两 乳之间的中点取膻中穴等。 。
2、协助疾病诊断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 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因而在临床上,就 可以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循行的 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如胁痛,多病在肝胆,胁部是肝经和胆经的循 行之处。近年来,人们根据经络循行通路,或 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上出现的疼痛、结节、条 索状等反应物,以及皮肤的形态、温度、电阻 改变等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如肺脏有病,中府 穴可有压痛。
分类
①经穴。又称十四经穴。分布于十二经脉和任、 督二脉上的腧穴,是全身腧穴的主要部分。 ②奇穴。又称经外奇穴。凡有一定的穴名,又 有明确的部位及治疗作用,但尚未归入十四经 脉系统的腧穴,称为奇穴。 ③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它既无具体的名称, 又无固定的位置,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 为腧穴用以治疗的。腧穴虽有分类,但它们之 间又相互联系,构成了腧穴体系
6-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课程教案
教研室:针灸基础教研室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专业(层次):针灸推拿学(本科)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章节:第六章足阳明经络与腧穴(一)学时:2学时
课程教案
教研室:针灸基础教研室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专业(层次):针灸推拿学(本科)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章节:第六章足阳明经络与腧穴(二)学时:2学时
课程教案
教研室:针灸基础教研室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
专业(层次):针灸推拿学(本科)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章节:第六章足阳明经络与腧穴(三)学时:2学时
课程教案
教研室:针灸基础教研室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专业(层次):针灸推拿学(本科)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章节:第六章足阳明经络与腧穴(四)学时:2学时
课程教案
教研室:针灸基础教研室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专业(层次):针灸推拿学(本科)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章节:第六章足阳明经络与腧穴(五)学时:2学时。
经络与腧穴
经络与腧穴手太阴肺经: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中府云门天府地,侠白尺泽到孔最。
列缺经渠都属肺,太渊鱼际少商毕。
手阳明之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隔,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颙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足阳明之脉,畏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隔,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夹脐,下气衔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衔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附,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太阴之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髁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隔,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手少阴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隔,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骨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太阳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中内侧两骨之间,上行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带你了解中医学的经络与腧穴
带你了解中医学的经络与腧穴池名 (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延庆教学医院,北京 102100)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并于2010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我国也将中医文化的复兴和发展提升到了重要的位置。
在针灸学中,经常提到经络和腧穴。
本文就经络与腧穴进行初步讲解,加深大家对针灸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运用在家庭健康护理及疾病预防方面。
经络经络是指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含了经脉和络脉。
其中,经脉包括了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络脉包括了十五络脉、孙络及浮络。
中医经常提及的胃经、脾经、大肠经等归属于十二经脉,任脉、督脉则归属于奇经八脉,这十四条经脉在临床应用最广泛,统称为十四经脉。
经络比较抽象,既看不见也摸不到,不易被大家理解。
在此,可以把经络比作飞机飞行的航线,虽然看不到,但却真实存在,保证每一架飞机都能按照既定路径完成每一次飞行任务。
同理,经络虽然也看不见摸不到,但每一条都规律地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运行着气与血。
当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的时候,基本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
但当气血失和、阴阳失衡之时,会导致经络不通,而不通则痛,人体会觉察到经络的存在,如在某些穴位上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或在某条经络下触摸到筋结等。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根据其分布部位、对应脏腑及阴阳属性进行命名的。
首先用手、足将十二经脉分成手六经和足六经;其次循行于肢体内侧且属六脏的为阴经,循行于肢体外侧且属六腑的为阳经,即六条阴经和六条阳经。
按照阴阳的消长变化规律,阴经被划分为三阴,太阴、厥阴、少阴;阳经被划分为三阳,即阳明、少阳、太阳。
如肺经,因其分部于手部、循行于手内侧前部,为手太阴肺经。
同理,其余十一条经脉的命名分别为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经络与腧穴》课件
3 腧穴的主要特点
腧穴可以根据位置、功能 和疗效进行分类,如经穴、 合穴和奇穴等。
腧穴分布在身体各个部位, 形成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 网络系统。
每个腧穴都具有特定的位 置、属性和治疗效果,是 中医治疗的重要依据。
腧穴的作用
1 腧穴调节人体生理功 2 腧穴治疗疾病的作用 3 腧穴保健的作用
能的作用
腧穴在中医治疗中被广泛
《经络与腧穴》PPT课件
欢迎来到《经络与腧穴》PPT课件!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深入研究经络和腧 穴的基础知识,了解它们在中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让我们开始吧!
经络基础知识
1 什么是经络?
经络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 体内贯通全身的系统。
2 经络的分类
根据功能和位置的不同,经络可以分为十二 正经和八脉络。
现代科学技术正不断探索经络与腧穴的机制和疗效,为其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3 经络与腧穴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中医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经络与腧穴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络与腧穴的应用前 3 对学习和应用经络与
景
腧穴的建议
经络与腧穴是中医理论的
核心内容,对于维护人体
经络系统在中医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腧穴基础知识
1 腧穴的定义
腧穴是人体表面上的特殊穴位,是经络的分布点。
2 腧穴的作用
腧穴具有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等多种作用。
3 腧穴和经络的关系
腧穴与经络密切相关,共同构成了中医理论的主要要素。
腧穴分类与分布
1 腧穴的分类
2 腧穴的分布
3 经络的主要特点
经络具有循环、连接、调节等特点,是人体 阴阳气血运行的通道。
4 经络的作用
经络腧穴学第一、二章 经络、腧穴总论
请勿模仿
学科 :经络腧穴学
教师:尹露
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
山西中医学院推拿职业技术学院
学科 :经络腧穴学
教师:尹露
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
山西中医学院推拿职业技术学院
学科 :经络腧穴学
教师:尹露
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
山西中医学院推拿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经脉
学科 :经络腧穴学
教师:尹露
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
山西中医学院推拿职业技术学院
一、十二经脉(十二正经) 4.表里关系
里-阴-脏(属脏络腑) 表-阳-腑(属腑络脏)
生理上相互联系 病理上相互影响 治疗上相互为用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教师:尹露
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
山西中医学院推拿职业技术学院
3.体表分布规律 左右对称分布
前 上 肢 下 肢 内 外 内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太阴脾经 中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厥阴肝经 后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少阴肾经
外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注: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内踝8寸以上,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膀胱经
厥阴
学科 :经络腧穴学
教师:尹露
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
山西中医学院推拿职业技术学院
一、十二经脉(十二正经) 2、命名
手足:十二经脉中循行于
上肢—手经
下肢—足经
内侧—阴经(太阴、厥阴、少阴) 外侧—阳经(阳明、少阳、太阳)
中医学基础经络与腧穴课件
经络与腧穴的关系
• 经络与腧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经络是腧穴的分类依据,而腧穴则是经络的具体表现。通过刺激腧穴可以调节相应经络 的气血运行,从而治疗相关疾病。同时,经络和腧穴在治疗上也常常配合使用,共同发挥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
八脉交会穴
01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在人体特定部位交会的八 个穴位,具有调节奇经八脉的作用。
02
八脉交会穴包括公孙、内关、后溪、申脉、足临泣、外关、列
缺、照海,分布于四肢腕踝关节附近。
八脉交会穴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奇经八脉相关的疾病,如头痛、
03
失眠、癫痫等。
05
经络与腧穴的临床应用
经络诊察方法
特定穴
五输穴
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 输、经、合五个特定穴位,具有特定 治疗作用。
01
02
原穴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03
络穴
是络脉在本经分出的支脉的穴位,具 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
募穴
位于胸腹部任脉上的穴位,是脏腑之 气汇聚于胸腹部的部位,主要用于治 疗相应脏腑的疾病。
阿是穴
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治疗的穴位,无固定名称 和位置。
腧穴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法
自然标志法
以骨节为主要参照点,将身体各部位 分成若干等份,每一等份为一定的长 度或宽度,用于确定穴位的位置。
利用身体表面的自然标志,如乳头、 肚脐、骨骼突起等,作为确定穴位位 置的参照点。
经络与腧穴(十三五高职)
一根与结 二标与本 三气街 四四海
任务一手太阴 1
经络与腧穴识 别及应用
任务二手阳明 2
经络与腧穴识 别及应用
3 任务三足阳明
经络与腧穴识 别及应用
4 任务四足太阴
经络与腧穴识 别及应用
5 任务五手少阴
经络与腧穴识 别及应用
任务六手太阳 1
经络与腧穴识 别及应用
任务七足太阳 2
经络与腧穴识 别及应用
3 任务八足少阴
经络与腧穴识 别及应用
4 任务九手厥阴
经络与腧穴识 别及应用
5 任务十手少阳
经络与腧穴识 别及应用
任务十一足少 阳经络与腧穴
识别及应用
任务十二足厥 阴经络与腧穴 识别及应用
一手太阴经络 二手太阴肺经腧穴(11穴)(图2-5)
一手阳明经络 二手阳明大肠经腧穴(20穴)(图2-13)
经络与腧穴(十三五高职)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经络
图
经络
专业
认知
腧穴
项目
高职
教育
学生 腧穴
一手
腧穴
任务
方法
经络
功能
应用
病候
内容摘要
本教材针对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针灸推拿、养生康复等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和培养方案,重点介绍了经络走行 与腧穴的定位、功能与主治,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供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 师生使用。作者简介:苏绪林,男,副教授,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副处长,从事针灸学基础课程经 络与腧穴教育工作13年。
中医-针灸-经络-腧穴-1课件
保健强壮穴:足三里、大椎、关元
第二部分
腧穴
一、定义: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 表的部位。
二、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 2、经外奇穴 3、阿是穴
三、腧穴的主治规律
1、近治作用 2、远治作用 3、特殊作用
四、腧穴定位
1、体表解剖标志取穴法, 固定标志 活动标志
2、“骨度”折量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法 4、简便取穴法
•
部.
四、十二经脉概念
“十二正经”
1、十二经脉的命名 阴经----凡与脏相连属,循行在肢体内 侧的经脉。 阳经----凡与腑相连属,循行在肢体外 侧的经脉。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阳明—前 少阳—中 太阳—后 太阴—前 厥阴—中 少阴—后
3、十二经脉的走向和相接规律
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
2、通过对腧穴疗效的总结 3、通过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4、从解剖生理知识得到启发
三、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
•
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是经
•
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
•
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分布
•
在较深部;络,有网络的含义,
•
是经脉别出的分支,分布在较浅
复习思考题
1、经络系统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2、十二经脉是根据什么来命名的?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4、十二经脉的走向和相接的特点是
什么? 5、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是什么?
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 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
流注次序:
肺、大、胃、脾、心、小肠 膀、肾、包、焦、胆、肝、藏
4、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规律
经络与腧穴理论 腧穴总论 腧穴概述
阿
是
“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 穴,即得便快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 故曰阿是穴也。”
穴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贰
和名称的经验效穴,统称“经外奇穴”,简称
“奇穴” 。
经
历代对奇穴的记载不一:
外
唐《备急千金要方》,记载奇穴187
奇
明《针灸大成》,记载奇穴187 清《针灸集成》,记载奇穴144
穴
现代《新穴奇穴图谱》,记载奇穴2000
阿是穴是指无固定位置,又无具体名称,
叁
而是以压痛点或反应点作为针灸推拿施术部位
的一类腧穴。
腧 穴 概 述
壹贰叁
目
腧
腧
腧
穴
穴
穴
的
的
的
录
概 念
作 用
分 类
壹
腧穴的概念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 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推拿 等方法的施术部位。
腧古代通“俞”、“输”,表输注、转输的意思。
“腧”、“输”、“俞”,三字音义相通, 均指腧穴,但现代在应用时却各有所指。
“腧”腧穴是所有穴位总称; “输”特指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 “俞”则专指特定穴中的背俞穴。
叁
腧穴的分类
① 十四经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腧 穴
② 经外奇穴
的
③ 阿是穴
分 类
壹
十四经穴是指具有固定的位置和具体的
名称,且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的腧
十
穴。这些腧穴具有主治本经和所属脏腑病证
四
的作用,简称“经穴”。
经 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一直延用至今。 穴
《经络与腧穴》课程标准
《经络与腧穴》课程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经络与腧穴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它们贯穿着整个中医学的诊疗理论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末端(陷白穴), 沿足背内侧,至内踝前向上, 过胫骨内侧后方上行,在内 踝上8寸处交叉到足厥阴肝 经前面,再经大腿内侧前面 上腹、达胸。 由胃分出1支脉上过膈肌流 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手少阴心经
起于腋窝的极泉穴→上 肢内侧后缘→止于小指 桡侧端少冲穴(交小 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足) (手足)
阳明 太阴
少阳 厥阴
太阳 少阴
腑主表 脏主里
循行走向特点“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环经路
头
( 手三阳) (手三阴) (足三阳)
手
胸 腹 (足三阴) 足
循行走向特点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 交接规律 阴经与阳经(相表里经)在四肢部交接 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交接 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底涌泉穴→绕内 踝后→下肢内侧后缘→腹 正中线旁开0.5寸→胸正 中线旁开2寸→止于锁骨 下缘的俞府穴(分支从肺 中分出交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乳头外侧天池穴→上肢内侧 正中→掌中→止于中指尖端的中 冲穴 ↓ 从劳宫分出至无名指端交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 冲穴→手背→上肢外侧正 中→肩→颈→耳后→耳前 →止于眉梢的丝竹空穴→ 目外眦交胆经
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三章 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经络
一、二、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三、十二经脉名称、分布、 走向和交接规律及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
名称
阴
太阴 少阴 厥阴
阳明 太阳 少阳
阳
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
• 分布规律-手足三阴经
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
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 阴经属脏主里,阳经属于腑主表,一脏配一腑, 一阴配一阳 前 中 后
足少阳胆经
起于目外眦旁瞳子髎穴→绕耳 前后→头侧→颈、胸、腹侧面 →下肢外侧正中→外踝前→止 于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穴。 足背分出至足大趾交肝经
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上(大敦穴) 足背 内踝,沿胫骨内侧面上行 内踝上8寸交叉到足太阴脾经后 沿大腿内侧中间上行,环绕 阴部到达小腹部,斜向上行分布 于胁肋
四、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 督脉 阴维脉 任脉 阳维脉 冲脉 阴跷脉 带脉 阳跷脉
奇经八脉的特点
五、经络的生理功能
六、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经络的病理反应
反应病候:内脏有病通过经络反应到体表 传注病邪:正虚邪盛时,经络是病邪传注
的途径
复习
1、什么是经络? 2、经络系统由哪些组成? 3、十二经脉的循行流注顺序、分布规律、交接规律是什么? 4、什么是奇经八脉? 5、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及特点是什么? 6、经络有哪些生理功能? 7、经络学说在临床中有哪些应用?
起於小指之端(少泽穴), 過手掌和手腕,沿前臂背侧 尺侧缘至肩後及背脊骨最高 處(頸項底部)。再从锁骨窝 上行循颈上颊 ,斜络于颧骨, 止于耳前。
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目内眦旁的睛明穴→头→沿 背腰骶中线旁 1.5 寸→股外侧后 部颈项→沿背腰骶中线旁3寸→ 股外侧后缘→膕窝中→小腿外侧 后缘→外踝后→止于足小趾外侧 端的至阴穴。(交于肾经)
手太阴肺经
起于胸部外上方的中府 穴→上肢内侧前缘→止 于拇指桡侧端的少商穴。 ↓ 腕后 1.5 寸→食指端交 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 上肢外侧前缘→肩→颈→ 面颊→左右交会于人中穴 →止于对侧鼻翼旁的迎香穴。
足阳明胃经
起于眶下缘(承泣穴)→嘴角沿 耳前上行→前额角(头维)。 →下颌角前由大迎前下行→沿颈 前外侧→入缺盆→胸前正中线旁 开4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下 肢外侧前缘→止于第二趾外侧端 (厉兑穴)。 足背分出至大趾内侧端交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