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合集下载

中医经络之足厥阴肝经(课堂PPT)

中医经络之足厥阴肝经(课堂PPT)

2、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放散至
足背部。
灸法:直接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2
15
行间 xingjian (LR 2)
【配穴】
1、配睛明、太阳,有清肝凉血,活络止痛的作 用,主治目赤肿痛、
治青光眼、降眼压;
2、配太冲穴、合谷穴、、风池穴、百会穴有祛 风活血止痛的作用治肝火上炎、偏头痛、眩晕、衄血;
1、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胀或麻向足底放 射
2、向外下斜刺1.0-1.5寸,有时出现麻电感向足 底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2
19
太冲 taichong (LR3)
【配穴】
1、配大敦治七疝;
2、泻太冲、补太溪、复溜治肝阳上亢之眩晕;
3、配合谷为开四关又治四肢抽搐;
20
中封 zhongfeng (LR 4)
【定位】在足背部,当足内踝 前,商丘与解溪的连线之间, 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取法】足背屈时,于内踝前 下方,当胫骨前肌与拇长伸肌 腱之间凹陷处取穴。
【特异性】五输穴之一,本经
经穴,五行属金,《千金要方》
作本经原穴。
),行间(荥),太冲(输、原)中封(经),蠡沟

2
8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穴位歌诀 一十四穴足厥阴,大敦行间太冲寻, 中封蠡沟中都近,膝关曲泉阴包临, 五里阴廉急脉穴,章门往上见期门。
2
9
大敦 dadun (LR 1)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
0.1寸。
【取法】
正坐伸足或仰卧位,从拇趾爪
冲任的作用,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3、配百会、三阴交、照海,有调补肝肾,益

经络腧穴学(含穴名释义)-足厥阴肝经

经络腧穴学(含穴名释义)-足厥阴肝经

2019/7/8
17
太冲 taichong (LR3)
【配穴】 1、配大敦治七疝; 2、泻太冲、补太溪、复溜治肝阳上亢之眩晕; 3、配合谷为开四关又治四肢抽搐; 4、配肝俞、膈俞、太溪、血海穴治贫血、羸瘦; 5、配足三里、中封,治行步艰难。
2019/7/8
18
中封 zhongfeng (LR 4)
2019/7/8
12
行间 xingjian (LR 2)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绞痛,心悸,胸闷气短。

外科疾病:疔疮痈肿。

其他疾病:高血压,青光眼,肋间神经痛,腹膜
炎,糖尿病,牙痛,失眠及足跟痛。
【刺灸法】
刺法:1、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放散至 足背。

2、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放散至

2、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2019/7/8
9
大敦 dadun (LR 1)
【配穴】

1、配太冲、气海、地机,有疏肝行气止痛的作
用,主治疝气。

2、配隐白,直接艾炷灸,有补益肝脾,调理
冲任的作用,主治崩漏。

3、配百会、三阴交、照海,有调补肝肾,益
气固脱的作用,主治子宫脱垂。
灸法:艾炷灸3-5壮,灸条灸5-10分钟。
2019/7/8
26
中都 zhongdu (LR 6)
【配穴】 1、配三阴交、阴陵泉,主治胫寒痹痛; 2、配归来、太冲,主治疝气; 3、配曲泉、太冲,主治睾丸痛。
2019/7/8
27
膝关 xiguan (LR 7)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 侧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 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

经络腧穴学课件之足厥阴肝经

经络腧穴学课件之足厥阴肝经

大腿3穴。以耻骨
结节和长收肌为 主要标志。
阴包 当股骨内上
髁上4寸,股内肌

与缝匠肌之间 。 足五里 当气冲直

下3寸,大腿根部, 耻骨结节的下方,
3
长收肌的外缘。

阴廉 当气冲直下 2寸,大腿根部,
耻骨结节的下方,
长收肌的外缘。
胁腹部3穴以腹股 沟股动脉、第11 肋游离端、第6肋 间隙为标志。
作 注
⑶章门期门穴位于侧胸腹部, 内有重要脏器,进针时应采用

பைடு நூலகம்斜刺或平刺,以免伤及内脏。


腧穴名称
特定穴属性
大敦
井穴
行间
荥穴
太冲

中封

蠡沟

中都
输穴、原穴 经穴 络穴 郄穴
曲泉
合穴
章门
脾募穴
期门
募穴
简述足厥阴肝经的经脉循行
足厥阴肝经与哪些脏腑器官相

联系?

指出分布在足厥阴肝经上的特

行间 在足背侧,当第

1.第2趾之间,趾蹼缘 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4
太冲 在足背侧,当第1

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中封 在足背侧,当足
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
线之间,胫骨前肌腱内
侧凹陷处。
主治 ①疝气,遗尿。
②崩漏,月经不调。
③癫痫。
配伍 ①配太冲、气海可疏肝
理气止痛主治疝气;

②配神门可治疗高血压。
股,结于阴器,络

诸筋。

其病:足大指支, 内踝之前痛,内辅

痛,阴股痛,转筋,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

特点: (1)走向:足 (胸)腹 (2)起止穴:大敦 期门 (3)循行: (4)联系脏腑器官:肝、胆、肺、胃、阴器、 目系、唇内、喉咙 (5)主治:肝胆病:胁痛,黄疸,目赤肿痛。 妇科病、前阴病:崩漏,月经不调,带下, 淋证,遗尿,癃闭,疝气。
外经病:下肢痿痹,巅顶痛。及经脉循行部 位的其他病证。
【目的要求】




1. 掌握《灵枢· 经脉》中描述足厥阴经脉 循行的原文。 2. 熟悉足厥阴经脉病候。 3. 掌握4个常用腧穴的定位、特异性、主 治和操作方法。 4. 熟悉足厥阴经脉病候以及络脉、经别 的内容;熟悉其余穴位的定位和归经。
足厥阴经 足厥阴经络 足厥阴腧穴
足 厥 阴 肝 经





配睛明治青光眼、降眼压; 配太冲、合谷、风池、百会治肝火上炎、头 痛、眩晕、衄血; 配中脘、肝俞、胃俞治肝气犯胃之胃痛; 配中府、孔最治肝火犯肺干咳或咯血 注:头痛、眩晕(肝阳上亢) 目赤肿痛(肝火上炎) 妇科(月经过多)
★太冲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功用:调气理血,平肝熄风 主治:中风、癫狂、小儿惊风、头痛、眩晕、耳鸣、 目赤肿痛、口歪等肝经病症。月经不调等妇科病 症。黄疸、胁痛等肝胃病症。 肝经风热;妇科病;木克土证;下肢痛痿等 应用:配合谷称为四关穴,主治头痛,目眩,小儿 惊风,高血压。 配内关,至阳,足三里可治疗 急性黄疸肝炎。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备考:输、原穴。
配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配丘墟、阳陵泉治胆道疾患; 配肝俞、肾俞、章门、商丘、太冲治肝炎; 配复溜、肾俞、肝俞治肝肾阴虚之眩晕、 翳障眼病; 配支沟、阳陵泉治心腹疼痛、乳房胀痛、 疝痛; 配归来、三阴交治肝郁气滞之痛经、月经 不调。

学习_人体经络穴位图谱12肝经

学习_人体经络穴位图谱12肝经
像狐之出入无常。
足厥阴络脉
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 别者,循胫,上睾,结茎于茎:[1指]。阴 茎 。
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 所别也。
足厥阴络脉,名蠡沟,在距内踝上五寸处分出,走向 足少阳经脉,其分支经过胫骨部,上行到睾丸,结在阴茎 处。
其病症,气厥逆则睾丸肿胀,突发疝气。实证,见阳 强不倒;虚证,见阴部暴痒。取足厥阴络穴治疗。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在。
颃其颡支:者指,鼻复咽从部肝,别喉,头贯以膈上,至上鼻注后肺窍。 之
间,
又写作“吭嗓”。
足厥阴经脉循行简示
前额(与督会于巅)
大趾丛 毛
足 背
内踝前1 寸
内踝上8寸 (交足太阴之后)


股内

绕阴 器
目 系 鼻咽 部 喉
布胁肋

环唇内


小腹(属肝络胆)
二、足厥阴经脉病候
第十二章 足厥阴经络与腧 穴
第一节 足厥阴经络
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甲后与足少阳胆经衔接, 在肺中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阴器,目系,喉咙之后,颃颡,唇内, 胃,肺,属肝,络胆.
络脉上睾,结于茎。 经别至毛际。 经筋结于阴器,络诸筋。
足厥阴经脉循行原文
丛毛股:阴指:足股大指趾大爪腿甲,后内方侧有为毫阴毛。处即,指意本同经“行三于大腿 毛”内。侧。
● 中耳风鸣,,癫耳痫聋
●● 胁月肋经疼不痛调, ,急 崩躁 漏易,怒疝,气黄 ,遗疸尿
【配伍】 1●. 配癫泻痫丘,墟小、儿阳惊陵风泉,,中清风肝泻火,类龙胆泻肝汤;
● 胁配痛泻,丘郁墟闷、,百急会躁,易清怒肝泻火,通络止痛,治疗太厥阴头

经络腧穴学足厥阴经络与腧穴练习题及答案

  经络腧穴学足厥阴经络与腧穴练习题及答案

经络腧穴学足厥阴经络与腧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下列井穴中,治疗疝气应首选:( )A 涌泉B 隐白C 大敦D 足窍阴E 至阴2、按“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理论,巅顶痛最好选用:( )A 太冲B 列缺C 足临泣D 后溪E 内庭3、针刺治疗青光眼,能使眼压下降的最好穴位是:( )A 太冲B 行间C 足临泣D 侠溪E 光明4、下列足厥阴肝经特定穴正确的是:( )A 膝关是“合穴”B 中部是“络穴”C 中封是“郄穴”D 蠡沟是“经穴”E 心上都不是5、据《肘后歌》记载,脐腹有病应针:( )A 梁丘B 足三里C 曲泉E 三阴交6、蠡沟穴的正确位置是:( )A 内踝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前缘B 内踝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C 内踝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后缘D 内踝上5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后0.5寸E 以上都不是7、一般来说,十二经脉循行的终末穴是指:( )A 中府B 龈交C 会阴D 章门E 期门8、期门穴的位置是:( )A 锁骨中线上,当第四肋间隙处B 锁骨中线上,当第五肋间隙处C 锁骨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D 锁骨中线上,当第七肋间隙处E 以上都不是9、足厥阴肝经的经穴数目为:( )A 19个B 25个C 23个D 11个E 14个10、足厥阴肝经的起始穴位是:( )A 隐白B 涌泉C 大敦D 章门E 期门11、肝经的络穴是( )A 太冲B 蠡沟C 中都D 中封E 日月12、八会穴中的脏会在:( )A 肝经上B 脾经上C 胃经上D 任脉上E 小肠经上13、脾的募穴是:( )A 京门B 三阴交C 地机D 章门E 期门14、乳头直下,平第6肋间隙的穴位是:( )A 梁门B 期门C 日月D 大包E 乳根15、属肝经的穴位是:( )A 水泉B阴陵泉C太冲D中冲 E 冲门16、十二经脉中,循行至胃部的经脉有:( )A 2条B 3条C 4条D 5条E 6条17、下列经脉中,循行中不与胃联系的经脉是:( )A 足太阴脾经B 手太阳小肠经C 足厥阴肝经D 足少阳胆经E 手太阴肺经18、不与足厥阴肝经相联系的经脉是:( )A 肝B 肺C 胆D 脾E 胃(二)B型题A 日月B 章门C 京门D 期门E 气海1、位于第十一肋游离端的穴位是:( )2、肝的募穴是:( )A 太冲B 行间C 蠡沟D 中封E 阴廉3、肝经的原穴是:( )4、肝经的络穴是:( )A 足太阴脾经B 手太阴肺经C 手少阴心经D 足少阴肾经E 足厥阴肝经5、“别贯膈,注胸中”的经脉是:( )6、“从肺出张心,注胸中”的经脉是:( )A 络穴B 荥穴C 经穴D 合穴E 井穴7、曲泉是肝经的:( )8、中封是肝经的:( )A 木B 火C 土D 金E 水9、肝经五输穴行间五行属:( )10、肝经五输穴大敦五行属:( )A 精神分裂症B 青光眼C 腹泻D 自汗E 呕吐11、太冲最擅长治上述病症中的:( )12、行间最擅长治上述病症中的:( )A 急脉B 太冲C 章门D 足三里E 支沟13、位于大腿部的肝经穴是:( )14、位于足部的肝经穴是:( )A 狐疝B 目似脱C 睾丸肿卒疝D 嗌干E 目黄15、属于肝经络脉病候是:( )16、属于肝经病候是:( )C型题A系(连)目系 B 从心系 C 与两者均有关 D 与两者均无关1、手少阴心经循行路线中有:( )2、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中有:( )A前阴病 B 妇科病 C 与两者均有关 D 与两者均无关3、足太阴脾经可治:( )4、足厥阴肝经可治:( )A“循喉咙”B“入缺盆” C 与两者均有关 D 与两者均无关5、足阳明胃经:( )6、足厥阴肝经:( )A 循咽B 挟胃C 与两者均有关D 与两者均无关7、手太阳:( )8、足厥阴:( )A 募穴B 八会穴C 与两者均有关D 与两者均无关9、章门在特定穴中属:( )10、期门在特定穴中属:( )A 输穴B 原穴C 与两者均有关D 与两者均无关11、太冲在特定穴中属:( )12、中封在特定穴中属:( )A 火B 水C 与两者均有关D 与两者均无关13、行间在五行中属:( )14、曲泉在五行中属:( )A 蠡沟B 中都C 与两者均有关D 与两者均无关15、足厥阴肝经的络穴是:( )16、足厥阴肝经的郄穴是:( )K型题1、在十二经筋中,结于阴器的经筋是:( )①足厥阴经筋②足少阴经筋③足太阴经筋④足少阳经筋2、下列经脉连系目系的是:( )①足厥阴肝经②足少阳胆经③手少阴心经④足阳明胃经3、联系前额部的经脉有:( )①足阳明胃经②足厥阴肝经③足太阳膀胱经④手阳明大肠经4、足厥阴肝经病候是:( )①腰痛,嗌干②胁痛,口苦③疝,飧汇,遗溺④面徽有尘,体无膏泽5、章门在特定穴中属:( )①八会穴②原穴③募穴④郄穴6、下列腧穴中与其五行属性不相配的是:( )①大敦属木②行间属火③太冲属土④曲泉属金7、下列腧穴中属于足厥阴肝经的是:( )①曲泉②阴包③急脉④火泉8、下列腧穴中与特定穴属性相一致的是:( )①太冲---原穴②蠡沟---络穴③中都---郄穴④行间----荥穴9、属络出入肺脏的经脉有:( )①手少阴心经②足厥阴肝经③足少阴肾经④足太阴脾经10、下列各穴,属于募穴的是:( )①京门②石门③期门④章门X型题1、下列哪项是肝经的病候:( )A 腰痛不可以俯仰B 丈夫疝C 妇人少腹肿D 面脱色E 腘如结2、下列哪项不是肝经的循行:( )A 循股阴B 入毛中C 下膈后络三焦D 循胫上睾E 结于茎3、属于肝经的穴位有:( )A 曲泉B 阴谷C 阴廉D 中封E 大敦4、属于肝经的穴位有:( )A 中都B 大敦C 日月D 期门E 章门5、下列各穴中,既在肝经上,又是募穴的是:( )A 日月B 期门C 京门D 天枢E 章门6、下列穴位中,既是八会穴,又是募穴的是:( )A 章门B 膈关C 阳陵泉D 中脘E 膻中7、环绕口唇的经脉有:( )A 足太阴脾经B 任脉C 足少阴肾经D 足厥阴肝经E 足阳明胃经8、与肝发生联系的经脉有:( )A 手太阴脾经B 足厥阴肝经C 足少阴肾经D 足太阴脾经E 足少阳胆经9、循行至巅顶的经脉有:( )A 足少阳胆经B 足厥阴肝经C 足阳明胃经D 足太阳膀胱经E 督脉10、与目系发生联系的有经脉有:( )A 手太阴肺经B 手少阴心经C 足少阴肾经D 足太阴脾经E 足厥阴肝经二、填空1、八会穴中的脏会是_______。

各论12经脉(肝)

各论12经脉(肝)
功用:舒肝理气。 主治:疝气,小腹痛,阴挺;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
0.5~1.0寸,可灸。
组:章门,期门;

期门 章门
章门(脾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定位: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作用:疏调肝脾,清热利湿 , 活血化瘀; 主治:腹痛、腹胀、泄泻、胁痛、痞块。 应用:配足三里,梁门,主治腹胀。
作用:清热醒神,固冲止崩, 升举下陷。
主治:癫痫; 月经不调、经闭、崩漏、 遗尿、疝气。
应用:配三阴交、关元、百会 治小儿夜尿症。
操作:浅刺0.1~0.2寸, 或点刺出血;可灸。
行间(荥穴)
定位: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 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清肝明目,熄风调经; 主治:中风,头痛,目眩;
鼻咽部
喉 肺
布胁肋
膈 小腹(属肝络胆)
(十二)足厥阴肝经
主治概要
①肝胆病:胁痛,黄疸,目赤肿痛。 ②外经病:下肢痿痹,巅顶痛。 ③妇科病、前阴病:崩漏,月经不调,带下,
淋证,遗尿,癃闭,疝气。
经名
本经主治特点 三经相同主治
足太阴脾经 脾胃病 足厥阴肝经 肝病
前阴病, 妇科病
足少阴肾经 肾病、肺病、 咽喉病
(十二)足厥阴肝经
[体表路线]
起于足大趾外侧端, 从足背经内踝前,沿胫 骨内侧上行,在内踝上8 寸交到脾经的后面,再 沿大腿内侧中间上行, 绕阴器,经小腹,止于 乳头下第六肋间。
足厥阴经脉循行简示
大趾丛毛 足背
内踝前1寸
内踝上8寸 (交足太阴之后)
腘内
股内

绕阴器
前额(与督会于巅)
目系

环唇内
[原文]
又写作“吭嗓”。此指喉头和鼻咽部。

足厥阴经络与腧试题与答案穴

足厥阴经络与腧试题与答案穴

第十五章足厥阴经络与腧穴一、选择题(一)A型题(依题意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何经直上巅顶A.手太阴肺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手厥阴心包经2.起于足大趾外侧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任脉C.足少阴肾经D.足厥阴肝经3.下列既能治疗崩漏,又能治疗疝气的穴位是A.隐白B.大敦C.归来D.横骨4.肝经的络穴是A.中都B.太冲C.蠡沟D.光明5.下列各穴中,不属于肝经的是A.中极B.行间C.章门D.太冲6.下列哪组穴不是经脉的起止穴A. 长强、兑端B.大敦、章门C.隐白、大包D.涌泉、俞府7.下列各穴中归属肝经的是A.商丘B.丘墟C.解溪D.曲泉8.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的穴位是A.内庭B.行间C.太冲D.侠溪9.治疗疝气多用A.大敦B.行间C.内庭D.太冲10.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的穴位是A.京门B.期门C.内庭D.日月(二)X型题(依题意选择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11.下列穴位中,归属于足厥阴肝经的穴位是A.章门B.期门C.幽门D.金门E.行间12.下列经脉中连系“目系”的有A.足厥阴肝经B.足少阳胆经C.手少阴心经D.足阳明胃经E.足太阴脾经13.下列经脉中,与舌有关的经脉是A.足厥阴肝经B.足少阴肾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阴脾经E.手少阴心经14.在十二经脉循行中,“环唇”的经脉有A.足阳明胃经B.足太阴脾经C.足厥阴肝经D.足少阴肾经E.手阳明大肠经15.在十二经脉中“挟口”的经脉有A.足太阴脾经B.足阳明胃经C.手阳明大肠经D.足厥阴肝经E.手太阳小肠经16.太冲穴可主治A.癫狂B.中风C.妇科病D.小儿惊风E.下肢痿痹17.关于行间穴下列正确的有:A.在足背,当第二、三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B.在足背,当第一、二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C.主治肝经风热头目病证D.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经带病证E.主治瘰疬18.关于章门穴下列不正确的有:A.位于第11肋游离端下际B.位于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C.主治胁痛、黄疸等肝脾病证D.是脾之募穴E.是八会穴之腑会19.下列穴位中,不归属于足厥阴肝经的穴位是A.腰阳关B.关门C.下关D.膝关E.石关20 下列各穴中,需要平刺的有A.大敦B.期门C.蠡沟D.中都E.急脉二.判断题1.足三阴经的循行分布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精】足厥阴肝经教程

【精】足厥阴肝经教程
3.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腧穴,肝与脾胃关系密切,肝木乘土,有因肝郁不舒而 导致脾胃不调者均可选用太冲穴。
4. 现代研究,针刺太冲穴有较好的降血压作用,对青少年近视眼也有较好的治疗 效果。
操作:直刺直刺0.5~0.8寸,可灸。
本穴常配合谷,称为“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的作用。 有报道针刺太冲穴,对嗜酸性白细胞的调节作用很敏感。单独针刺 太冲,能使注射吗啡后胆道压力不仅不再升高,而且可迅速下降。
激光照射太冲能使妊娠12周内先兆流产孕妇血浆中的孕酮水平明显增高。
对肝硬化病人期【门应穴贴用敷】药膏配发三现可阴以交降低、肝关硬化元者、的门百脉会压力治。小儿夜尿症。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大敦是肝经的井穴,属木,为肝经本穴。肝气横逆,肝不 藏血则发生各种出血证。临床上针灸大敦、隐白治疗崩漏 ,便血,尿血等有较好疗效。针刺大敦穴,对大肠运动有 明显的调整作用,可使不蠕动或蠕动很弱的降结肠下部及 直肠的蠕动加强,是治疗肠梗阻的有效穴。
的理论,本穴是各种肋肋疼痛的效穴之一,还可治疗下肢痉痹。肝脏“绕阴器”, 肝脏失调,湿热下注,可导致癃闭、淋症、遗尿等,所以太冲穴对生殖泌尿系统疾 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太冲亢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又是输穴,是肝经经气渐盛之穴。《灵枢·九针 十二原》指出:“所注为输。”内经说:“五脏六腑之有疾者,皆取其原。’本穴 为肝经的重要穴位,有广泛的治疗作用。肝主风,风善行数变,肝风内动,易见头 晕目眩、头痛、面瘫、小儿惊风、中风等病症,太冲穴用之。肝藏血,主疏泄,若 肝不藏血,疏泻不利,冲任失调,则出现各种妇科疾患,可取太冲穴。
以免伤及内脏。 太冲六为肝经输穴、原穴。具有平肝
激光照射太冲能使妊娠12周内先兆流产孕妇血浆中的孕酮水平明显增高。

十二经络五腧穴+原络穴位名称及治症

十二经络五腧穴+原络穴位名称及治症

十二经络五腧穴+原络穴位名称及治症(内容根据倪海厦老师人纪针灸+医学百科部分治症整理)手太阴肺经(金)井,少商,木,可针可灸,治扁桃腺发炎,退烧放血,中风昏迷,中暑呕吐,癫狂荣,鱼际,火,可针可灸,治乳癌,咳嗽,喉痹,咽干,失音,颜色病,面苍白,皮肤干俞,太渊,土,原穴,母穴,寸脉点,可针禁灸,脉会太渊,治脉病,心律不整,3-5点时间病,久咳经,经渠,金,本穴,关脉点,可针禁灸,治声音病,咳嗽,气喘,喉痹合,尺泽,水,子穴,可针可灸,味道病,一周内初病,新咳,内科病,神经痛,新痛络,列缺,尺脉点,可针禁灸,主任脉,治任脉上所有病症,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手阳明大肠经(金)井,商阳,金,本穴,脏腑病,退烧放血,齿痛,咽喉肿痛荣,二间,水,子穴,颜色病,大肠和大肠经的初病,浅病,拒按,实症,巨痛俞,三间,木,三间透劳宫,治手风湿关节炎,腹胀,腹泻,肠炎,5-7点时间病经,阳溪,火,耳鸣,耳聋,齿痛,咽喉肿痛合,曲池,土,母穴,虚症,久痛肩膀抬不起来,治中风大穴原,合谷,青春痘、美白灸合谷,上牙痛对称治疗,治面部中风,孕妇禁针络,偏离,肩痛,喉痛,虚症实症皆可,牙痛,耳鸣足阳明胃经(土)井,厉兑,金,子穴,实症,动脉血管堵塞,清理心脏,治心脏病,乳头硬块荣,内庭,水,下牙痛,口臭,去除胃火俞,陷谷,木,脸水肿,7-9点时间病经,解溪,火,母穴,虚症,胃经头痛,下肢、踝关节疾病合,足三里,土,本穴,所有胃病都可以治,过30岁常灸健康长寿,胃经乳癌,恶心呕吐,脚无力,向下导火气,发狂奔走,热症原,冲阳,上有动脉,胃经虚症实症皆可,有冲阳脉代表胃气在,原络治疗+公孙穴络,丰隆,丰胸,去掉喉咙的痰,原络治疗+太白足太阴脾经(土)井,隐白,木,尸厥、昏迷、妇科白带、滴漏不止荣,大都,火,母穴,虚症,脾虚,四肢无力,唇口白,脾虚易生虫,运动强脾俞,太白,土,9-11点时间病,虚实症皆可经,商丘,金,子穴,实症,初痛,新痛,对称治疗公孙穴、鱼际穴痛、助孕合,阴陵泉,水,天皇穴,治水肿,腹部胀满,膝盖,风湿,水肿,小便失禁,小便频数,水病有压痛感络,公孙,主冲脉,+内关治胃心胸,恶心,腹胀,妊娠呕吐,胃痉挛,胃病,心脏病,胃癌吐血、大出血,原络治疗+冲阳穴手少阴心经(火)井,少冲,木,母穴,虚症,心气虚,心悸,心痛,昏迷,热病,面苍白,补井当补合荣,少府,火,本穴,心脏病急救大穴,手解穴,上半身解痛,解麻,解毒,解血,治少腹,阴痛,阴痒,泻井当泻荣俞,神门,土,子穴,实症,治失眠,惊悸,情志病,心神不守,心情不稳,动则生气,见鬼发笑,心脏实症,11-12点时间病经,灵道,金,心悸,怔忡,心痛,暴喑不能言,悲恐善笑合,少海,水,面红,心跳过强,心气虚补之,心痛络,通里,治心悸,暴喑,舌强不语,原络治疗+腕骨手太阳小肠经(火)井,少泽,金,针刺放血,治咽喉肿痛,发烧,牙肿,热症荣,前谷,水,常用在孕妇奶水不足,热症,头痛,目痛,耳鸣,喉痛俞,后溪,木,母穴,虚症,主督脉,脊椎骨痛,小肠经肩项痛,13-15点时间病经,阳谷,火,本穴,热病,小肠经肩项痛合,小海,土,子穴,实症,治疣,肘臂疼痛,麻木,癫痫原,腕骨,虚实症皆可络,支正,治疣,虚实症皆可,手肘无力,肘臂酸痛足太阳膀胱经(水)井,至阴,金,母穴,虚症,胎位不正,滞产,头痛,目痛,鼻塞,补井当补合荣,通谷,水,本穴,泻肺经实症,代用穴,五脏气乱,治头目项痛俞,束骨,木,子穴,实症,初痛,膀胱经背痛,脓疮,15-17点时间病经,昆仑,火,孕妇禁针会落胎,治项背痛,胎衣不下合,委中,土,又名血郄,解毒大穴,艾滋,麻风病,血毒疾病,牛皮癣,膀胱经背痛,坐骨神经痛,臀部痛,小腿痛原,京骨,治膀胱经头痛,虚实症皆可络,飞扬,治脚无力,不能久立,风湿关节炎足少阴肾经(水)井,涌泉,木,子穴,实症,急救大穴,泻荣补合,治头顶痛荣,然谷,火,郄穴,治脚不能踩地,特殊治症脑震荡急救放血,+公孙穴止恶心,胃经实症泻之,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消渴俞,太溪,土,太溪脉有代表肾气在,诊断肾结石,消渴,男科,妇科,泌尿生殖系统,肾炎,呼吸系统疾病,哮喘,五官病,耳鸣,口腔炎,足跟痛,17-19点时间病经,复溜,金,母穴,虚症,水肿,小便不出,肚子肿胀,肾炎合,阴谷,水,本穴,妇科穴,男科,泌尿系统疾病络,大钟,治小便排不出,腰酸痛,神经衰弱,痴呆,癔病手厥阴心包经(君火)井,中冲,木,中风昏迷,热病心烦,身热如火,舌强不语,头痛,心痛,中暑,惊风荣,劳宫,火,治心痛,心悸,小儿退烧,癫狂,口疮,口臭,中风,黄疸俞,大陵,土,心痛,心悸,脚跟痛,腕关节痛,呕逆,胃痛,19-21点时间病经,间使,金,专治手麻,同侧间使,对侧大陵,治心痛,心悸,胸痛,癫狂合,曲泽,水,心痛,心悸,善惊,胃痛,呕吐,肘挛,臂痛络,内关,治胃心胸,胃病,心脏病,胸口呼吸短气,气喘,止吐或催吐,主管阴维脉,肋骨里面痛手少阳三焦经(相火)经,关冲,金,急救,昏迷,热症,咽喉肿痛,头痛荣,液门,水,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指臂痛俞,中渚,木,治眼科病,耳鸣,耳聋,咽喉肿痛,21-23点时间病经,支沟,火,治便秘,夫人难产,胎衣不出,漏下不止,任脉不通,不孕合,天井,土,对称治疗治膝盖痛,头、肘、臂、肩、项、背痛,疮肿,荨麻疹,皮肤瘙痒原,阳池,禁灸,阳池透大陵治消渴,糖尿病,腕痛无力,臂肘疼痛,耳聋络,外关,管阳维脉,儿童退烧,后背第14椎以上横向疼痛,肋骨外面痛足少阳胆经(木)井,窍阴,金,治头昏眼花,昏迷,眼睛从外侧来的痛,失眠,多梦,热病,耳聋,高血压荣,侠溪,水,母穴,虚症,治胆经上的头痛,耳鸣,胆经眼科病,寒热,头痛,耳鸣,耳聋,足背肿痛,足趾痉挛俞,临泣,木,本穴,眼科病,胆经乳房硬块,23-1点发胆结石,偏头痛经,阳辅,火,子穴,实症,治偏头痛,眼科病,胸胁,腋下肿痛,脚气,腰腿痛,下肢麻痹合,阳陵泉,土,筋会阳陵泉,治中风大穴,阳陵泉透阴陵泉治膝盖风湿,所有筋病,膝盖不能弯曲,脚抽筋,口苦,呕吐,黄疸,便秘,感言,胆囊炎,胆道蛔虫,坐骨神经痛原,丘墟,治脚踝扭伤,商丘透丘墟,治眼科病,目中生衣膜,眼睛不好,脚气,足跟痛络,光明,治眼科病,夜盲,近视,癫痫,乳胀,白内障足厥阴肝经(木)井,大敦,木,本穴,治疝气,子宫下垂,性病,阴部痛,崩漏遗尿,癫痫荣,行间,火,子穴,实症,治急性肝炎,急性肝病,1-3点不能睡,肋间痛,头痛眩晕,青盲,雀目,口眼歪斜,遗尿,疝气俞,太冲,土,1-3点时间病,妇科,滴漏不止,月经不停,阴部痛,小便带血,开四关:2合谷+2太冲,治气血不和全身痛,合谷管气,太冲管血,对称治疗合谷痛,黄疸,疝气,较软无力,肝炎经,中封,金,疝气,阴部痛,遗精,小便不利合,曲泉,水,母穴,虚症,治筋,痉挛,失眠,少腹,子宫妇科,小便困难,阴痒,肝虚皮肤病,阴挺络,蠡沟,肝经上的淤积,积块,月经不调,阴痒,阴挺,子宫内膜炎任脉重点常用穴位承浆,中风,漏水漏饭,不能闭口廉泉,舌强不语膻中,气会膻中,治跟气相关的病,强心脏巨阙,心脏募穴,任何心脏的病中脘,胃的募穴,任何胃病,腑会中脘水分,水肿,饮水气化的位置神阙,隔盐灸,肠鸣中风,肠子问题关元,任何小肠问题,腹部病,心脏病急救穴中极,膀胱募穴,任何膀胱问题督脉重点常用穴位水沟,消渴,口歪眼斜,中风,面肿,急救素髎,点刺放血治酒糟鼻,鼻息肉,鼻窦炎风府,治中风大穴,头项强痛哑门,声音沙哑,禁灸大椎,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之会,发烧感冒解热,针刺放血身柱,不深刺,儿童灸长个,身体壮神道,可作诊断,心脏痛有压痛灵台,血会,血病,血癌有压痛感,禁针,可做诊断至阳,腰脊疼痛消渴穴,糖尿病的诊断和质量,禁灸,在脾脏正后方筋缩,肝脏正后方,抽筋,癫狂,癫痫,抖动脊中,黄疸便血命门,第14椎下,角弓反张,脑膜炎长强,痔疮百汇,六阳经交会,头痛,百病皆治,治中风大穴。

经络腧穴各论-4足太阴脾经及其腧穴

经络腧穴各论-4足太阴脾经及其腧穴
主治: 腹痛、积聚、疝气等下腹部 病证。
操作:直刺1~1.5寸。 局部解剖: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外侧, 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深层 为腹横肌下部;布有腹壁浅动脉,肋 间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右 当盲肠下部,左当乙状结肠下部)。
腹结(SP 14)
定位:府舍穴上3寸,大横穴下1.3寸。
主治: (1)腹痛、腹泻、积食; (2)疝气。
大包(SP 21)
定位: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主治: (1)气喘; (2)胸肋痛; (3)岔气; (4)四肢无力; (5)全身疼痛。
操作: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 局部解剖:在第6肋间隙,前锯肌中;有胸背动、静脉及第6 肋间动、静脉;布有第6肋间神经,当胸长神经直系的末端。
阴陵泉(SP 9)
定位: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
主治:(1)腹胀,腹泻,水 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 运化水湿病证(2)膝痛。
操作:直刺1~2寸。 局部解剖: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血海(SP 10)
操作: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局部解剖:在第4肋间隙,胸大肌外 下缘,下层为前锯肌,再深层为肋间 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胸 腹壁动、静脉,第4肋间动、静脉; 布有第4肋间神经。
胸乡(SP 19)
定位: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胸胁胀痛。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操作: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本经食窦至大包诸穴,深部为肺 脏,不可深刺。 局部解剖:在第5肋间隙,前锯肌中,深层有肋间神经内、 外肌;布有胸外侧动、静脉,胸腹壁动、静脉;布有第5肋 间神经外侧皮支。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
共性:调理肝肾冲任气血, 镇静熄风, 通调水道, 通络止痛。
特性:大敦:醒脑开窍,长于治疗 癫狂痫,疝气,调经止血 行间、太冲:通调经气
调理脾胃 止咳平喘 疏肝利胆
大敦
行间
太冲
特定穴 井穴
荥穴
输穴,肝之原穴
共性 特性
刺灸
1妇科病:月经不调、崩漏、痛经、带下等。 2泌尿系病:遗尿、癃闭、尿血、五淋等。 3外经病:疝气、少腹痛、阴中痛。
颊里-环唇内
别贯膈-肺
一、足厥阴肝经经脉
3.循行小结 ◼ 起点:起于足大趾外侧(大敦); ◼ 循行走向:属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 ◼ 分布规律:分布于下肢内侧中缘(8寸以下行于脾经之前) ◼ 体内相联系的脏腑器官:肝、胆、胃、肺、膈、喉咙、鼻咽
部、唇、目系 ◼ 体表主干:足大趾外侧→足背内侧→内踝前→胫骨内侧前缘
四、足厥阴肝经腧穴
➢ 腧穴特点 本经一侧14穴, 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中间 及脚,3穴分布于胸腹部。 特定穴9个,起于大敦穴, 止于期门穴。
➢ 腧穴主治特点 本经腧穴 主要治疗肝胆病、妇科病、 前阴病等相关脏腑器官的 病候,与外经病候等。
1.大敦(LRI)(井穴) 2. 行间(LR2)(荥穴) 3. 太冲(LR3)(输穴,肝之原穴) 【作用】
◼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 唇内。
◼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 注肺。
一、足厥阴肝经经脉
◼ 联系脏腑器官: ◼ 属肝,络胆。 ◼ 并与胃、肺、喉咙、鼻咽部、
唇、目系联系。
大趾丛毛-足背内侧-内踝前-小腿内侧-上踝八 寸、交太阴之后-沿大腿内侧-入阴毛-绕阴器- 小腹-挟胃属肝络胆-贯膈-布胁肋-循喉咙-入 颃颡-目系-额-督脉
→上踝8寸,交太阴之后,胫骨内侧中间→大腿内前缘→入 阴毛→绕阴器→小腹 ◼ 表里经相接: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交肺经。

经络与腧穴

经络与腧穴

经络与腧穴手太阴肺经: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中府云门天府地,侠白尺泽到孔最。

列缺经渠都属肺,太渊鱼际少商毕。

手阳明之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隔,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颙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足阳明之脉,畏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隔,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夹脐,下气衔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衔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附,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太阴之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髁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隔,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手少阴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隔,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骨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太阳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中内侧两骨之间,上行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足厥阴肝经课件

足厥阴肝经课件
• [刺灸法] 直刺1~1.5寸。 • [附注] 合穴
Part 2
• 阴包 Yībāo (LR9)
• [定位] 在大腿内侧,当股骨内上踝上4寸,股内肌与缝 匠肌之间
• [解剖] 在股内肌与逢匠肌,内收长肌中点,深层为内收 短肌;有股动、静脉,旋股内侧动脉浅支;布有股前皮 神经,闭孔神经浅、深支。
• [主治] ①月经不调,小便不利,遗尿。② 腰骶引小腹 痛。
足厥阴肝经
• 经络循行
目录
• 特定腧穴
Part 1
•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 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 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 过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上 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 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谢谢聆听
有隐神经前支。 • [主治] ①睾丸肿痛,阳强挺长,外阴瘙痒,小便不利,遗尿,
月经不调,带下。②足胫疼痛。 • [配伍] 配百虫窝、阴陵泉穴、三阴交穴治滴虫性阴道炎;配中
都穴、地机穴、中极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带下症、睾丸 炎;配大敦穴、气冲治睾肿、卒疝、赤白带下 • [刺灸法] 平刺0.5~0.8寸。 • [附注] 络穴
Part 1
分支 • 目系分支:从目系走向面颊的深层,下行环绕口唇
之内。 • 肝部分支:从肝分出,穿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
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Branch • Branch of the eye: from the eye to the deep cheeks,
down the lips. • Partial branch of the liver: separated from the liver,

【医学课件】十二、足厥阴肝经

【医学课件】十二、足厥阴肝经

▪ 主治:1.肝经风热上扰头目病证:
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
肿痛、青盲、口歪;2.妇科病证:

月经不调、经痛、闭经崩漏、带下。
3.阴中痛、疝气;4.秘尿系病证:

遗尿、癃闭、五淋等; 5.胸胁腹满。
▪ 针法:直刺0.5~0.8寸。
10
代理报关委托书委托报关协议关于审 理城镇 房屋租 赁合同 纠纷案 件司法 解释有 关劳务 派遣制 度设计 及对劳 务派遣 行业的 影响分 析糖皮 质激素 在呼吸 系统疾 病中的 合理应 用严重 脓毒症 导致急 性肺损 伤病人 自发利 尿现象 的观察 分析
大敦穴临床运用
▪ 二、前阴、妇科疡病 ▪ 1.治阴缩、阳強证:配蠡沟、三阴交、太冲养肝舒筋 ▪ 2.治阴部肿痛:配中极、次髎、三阴交:疏肝理气,
活血消肿。
▪ 3.治阴挺:配百会、气海、三阴交:温阳举陷 ▪ 4.治崩漏:配隐白、中极、足三里:益气培元,调理
冲任,
▪ 5.治经闭:配太冲、中极、血海、地机、三阴交:疏 肝理气,活血调经。
灵枢-经脉
•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从毛之际,上循足 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 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 ,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
• 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 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 颃颡:喉咙上孔名颃颡,意指喉头和鼻咽部
▪ 如肝失疏泄,可见胁肋胀满疼痛,胸脘满闷、 腹痛。
▪ 肝为刚脏,体阴用阳,主升主动,其功能失常 则見呕逆,头痛、头晕等。
▪ 足厥阴肝经病侯:
1. 经络:头痛,眩晕,视物模糊,手足痉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寸 三阴交
【病候】
【原文】
《 灵 枢 · 经 脉 》 : 是 动 则 病 : 腰 痛 不 可 以 俯 仰 , 丈 夫 頽 疝 ( 1 ) , 妇 人 少 腹 肿(2),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3), 狐疝,遣溺、闭癃。 【注释】 (1)疝——与颓同,又写作“颜”。疝,为七疝之一,发病时阴囊肿痛 下坠。 (2)飧泄——飧音孙。大便稀薄,完谷不化叫飧泄。 (3)狐疝——为七疝之一,其证为阴囊疝气时上时下,象狐之出入无常。 张子和说:“狐疝,其状如瓦。卧则入少腹,行立则出少腹入囊中此疝出 入上下,往来正与狐相类也。”
本经腧穴
[本经穴]大敦(井)、行间(荥)、太冲(输、原)、 中封(经)、蠡沟(络)、中都(郄)、膝关、曲泉 (合)、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脾 募)、期门(肝募)。 足厥阴肝经腧穴共14穴,左右28穴。 重点穴位7个
1、大敦*(LR1)井穴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足趾本节外侧,距 趾甲角0.1寸(指寸)。 [主治](1)疝气,遗尿。 (2)月经不调,经闭,崩漏,阴挺 (3)癫痫。 [刺灸法]斜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 刺出血;可灸。
足三阴主治比较
经名
本经主治特点
三经相同主治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脾胃病 肝病
肾病、肺病、咽喉病
前阴病, 妇科病
足厥阴络脉
【循行】
《 灵 枢 · 经 脉 》 : 足 厥 阴 之 别 , 名 曰 蠡 沟 。 去 内 踝 ( 1 ) 五 寸 , 别 走 少 阳 ; 其别者,循经(2)上睾,结于茎(3)。 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所别也。 【注释】 (1)去内踝——躁下《甲乙》《脉经》均有“上”字。 ( 2 ) 循 经 — — 原 作 循 胫 , 据 《 甲 乙 》 《 脉 经 》 改 。 (3)茎——指阴茎。 (4)睾肿——《素问·缪刺》王注:“睾,阴丸也”。 (5)长——《甲乙》《脉经》《太素》此下有“热”字。
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习小本经经

题 作

经 腧
别 经
脉 络


穴筋脉
病案分析
患者王某某,男,22岁。 主诉:阴部潮湿、瘙痒半年余。 患者半年前出现阴部潮湿、瘙痒,进行性加重,伴情志不舒,焦虑,舌 红,苔黄,脉弦数。
思考:何病?取何经何穴治疗?
足厥阴经脉
【循行】
【原文】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 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 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八毛中,环 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 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1),
【注释】跗上:此经别于足背部分出。
正统本《甲乙经》“跗”作膝,如是,则 经别的部位上移。
【语译】
足厥阴经别,从足背上足厥阴经分出, 向上到达外阴部,和足少阳经别会合并行。
足厥阴经筋
【循行】
《 灵 枢 · 经 筋 》 : 足 厥 阴 之 筋 , 起 于 大 指 ( 趾 ) 之上,上(1)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结内辅骨 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2)。 其病: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 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 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 【注释】 (1)上——《甲乙》无。 (2)筋——《甲乙》作经。
2、行间*(LR2)荥穴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足背侧,当第一、 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1)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 肓,口喎。 (2)崩漏,癫痫,月经不调,痛经,带 下。 (3)胁痛,疝气,小便不利,中风。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语译】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腰痛得不好前俯后仰,男人可 出现小肠疝气,妇女人可出现小腹部肿胀,严重的则咽喉干,面灰尘,脱 了血色。
【归纳】
①腰痛 胸胁满痛 呃逆 ②遗尿 小便不利 ③疝气 少腹肿
【主治概要】
肝胆病:胁痛,黄疸,目赤肿痛; 妇科病、前阴病:崩漏,月经不调,带下,淋证,遗尿,癃闭,疝气; 外经病:下肢痿痹,巅顶痛。
【原文】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注肺。 【注释】 (1)颃颡——同吭嗓.此指喉头和鼻咽部。 喉咙则指下连气管部分。
【语译】
1 . 足 厥 阴 肝 经 : 从 大 趾 背 毫 毛 部 开 始 ( 大 敦 ) , 向上沿着足背内侧(行间、太冲),离内踝一寸 (中封),上行小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 中都、膝关),离内踝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 之后,上膝腘内侧(曲泉),沿着大腿内侧(阴 包、足五里、阴廉),进入阴毛中,环绕部阴 器;
【归纳】
走向:从足走腹到胸 位置:头—侧腹—下肢内侧中缘 属性:阴经 联系脏器:属肝、络胆,胃、肺、眼、咽喉。 属络关系:属肝络胆 起止穴:大敦—期门 交接关系:上接足少阳胆经,下交手太阴肺 经。
足三阴经循行比较
1.从足走胸 2.下肢内侧 3.交会于三阴交穴 4.8寸以下:厥阴—太阴—少阴
8寸以上:太阴—厥阴—少阴
【语译】
足厥阴经之筋,起始于足大趾的上边,向上 结于内踝前方,向上沿胫骨内侧,结于胫骨内 髁之下,再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阴器部位而 与诸筋相联络。 足厥阴经筋发病,可见足大趾支撑不适,内 踝前部疼痛,内辅骨处亦痛,大腿内侧疼痛转 筋,前阴不能运用,若房劳过度,耗伤阴精则 阴萎不举,伤于寒邪则阴器缩入,伤于热邪则 阴器挺长不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语译】
足厥阴络脉,名蠡沟。在离内踝上五寸 处分出,走向足少阳经脉;其分支经过胫 骨部,上行到睾丸部,结在阴茎处。 其病症:气厥逆则睾丸肿胀,突发疝气。 实证,见阳强不倒;虚证,见阴部暴痒。 取足厥阴络穴治疗。
足厥阴经别
【循行】
《灵枢·经别》:足厥阴之正,别跗上 (1),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
【语译】
2 . 再 上 行 抵 达 小 腹 ( 急 脉 ; 会 冲 门 、 府 舍 、 曲骨、中极、关元),夹胃旁边,属于肝,络 于胆(章门、期门); 3.再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沿气管之 后,向上进入颃颡(喉头部),连接目系(眼球 后的脉络联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 于头顶。 4.其支脉,从目系下循面颊,环绕唇内; 5.另一支脉,从肝部分出,穿过横膈,注于 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