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阴肝经起于大敦穴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简称肝经。
十二经脉之一。
该经一侧有14个穴位(左右两侧共28穴),该经发生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巅顶痛,咽干,眩晕,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概述:人体十二经脉之一。
简称肝经。
足厥阴肝经,流注时辰为清晨一至三点,即丑时。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
循行路线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沿足背向上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挟胃两旁,属肝,足厥阴肝经循行线路图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
本经脉一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于颊里,环绕在口唇的里边。
又一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
本经腧穴主治肝胆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疾病和本经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
如:胸胁痛、少腹痛、疝气、遗尿、小便不利、遗精、月经不调、头痛目眩,下肢痹痛等症。
循行部位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大敦穴),沿足背内侧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穴),上行小腿内侧(经过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至膝内侧(曲泉穴)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环绕过生殖器,至小腹,夹胃两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
分支:目系分支:从目系走向面颊的深层,下行环绕口唇之内。
肝部分支:从肝分出,穿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联系脏腑属肝,络胆,与肺、胃、肾、脑有联系。
主要临床表现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巅顶痛,咽干,眩晕,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病机分析足厥阴肝经之支脉、别络,和太阳少阳之脉,同结于腰踝下中篌、下篌之间,经气不利则腰痛不可以俯仰;足厥阴肝脉过阴器,抵小腹,布胁肋,肝脉受邪,经气不利,则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肝脉上行者循喉咙,连目系,上出额至巅顶,本经经气不利则巅顶痛,咽干,眩晕;肝主疏泄,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则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黄帝内经:灵枢第05章 根结
根结原文和白话文翻译:【原文】歧伯曰: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孰少孰多,阴道偶,阳道奇。
发于春夏,阴气少,阳气多,阴阳不调,何补何泻。
发于秋冬,阳气少,阴气多;阴气盛而阳气衰,故茎叶枯槁,湿雨下归,阴阳相移,何泻何补?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合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
九针之玄,要在终始;故能知终始,一言而毕,不知终始,针道咸绝。
【翻译】岐伯说:天地之气,互相感应,寒暖也随之交相转移,所以阴阳的变化,孰少孰多,都有一定的规律。
阴道为偶数,阳道为奇数。
假如发病在春夏,阴气少而阳气多,对于这种阴阳不能调和的现象,应怎样用泻法或怎样用补法呢?假如病发于秋冬,阳气少而阴气多,阴气盛而阳气衰,好象树木的茎叶枯槁水湿下渗,阴阳互移,又应怎样用泻法或怎样用补法呢?不正的邪气侵入了经络,变化多端,主要是由于不知道经穴根结是脏腑关键所在。
等到机关折损,枢纽败坏,开阖失常,精气走泄,阴阳大伤,那精气就不可复聚了。
至于九针的紧要所在,在于明了经脉根结的情况,知道经脉根结的道理,这样针刺的原则一说就可以了;如不知道经脉根结的重要性,那针刺的道理就等于绝灭。
【原文】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
命门者,目也。
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
颡大者,钳耳也。
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
窗笼者,耳中也。
太阴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
故开折则肉节渎而暴病起矣。
故暴病者,取之太阳,视有余不足。
渎者,皮肉宛膲而弱也。
合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
故痿疾者,取之阳明,视有余不足。
无所止息者,真气稽留,邪气居之也。
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
故骨繇者取之少阳,视有余不足。
骨繇者,节缓而不收也。
所谓骨繇者,摇故也。
当穷具本也。
【翻译】足太阳膀胱经,起于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归结于命门,即目内眦的睛明穴。
足阳明胃经,起于足大趾侧次趾端的厉兑穴,归结于颡大,即钳耳,指额角部的头维穴。
足少阳胆经,起于足小趾侧次趾之端的窍阴穴,归结于窗笼,即耳部的听宫穴。
针灸穴位 大敦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大敦穴说明指导书总述大敦,经穴名。
出自《灵枢·本输》。
别名水泉、三毛。
属足厥阴肝经。
位于足趾,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有趾背动、静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
主治疝气、少腹痛、遗尿、癃闭、五淋、尿血、月经不调、崩漏、阴挺、癫痫。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1.名称大敦穴2.别名水泉、三毛3.出处《灵枢·本输》4.隶属足厥阴肝经5.位置位于足趾,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6.主治疝气、少腹痛、遗尿、癃闭、五淋、尿血、月经不调、崩漏、阴挺、癫痫7.功能苏厥醒神,清利湿热,理气调肝。
8.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9.主要配伍配厉兑穴治喜寐10.定位位于足趾,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11.解剖有趾背动、静脉。
布有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
12.名词释义敦,厚也。
穴在足大趾端外侧,其肉敦厚;又穴当厥阴之初,厥阴根于大敦,穴处脉气聚结至博至厚,故而得名。
13.功能作用苏厥醒神,清利湿热,理气调肝。
14.详细主治1、疝气、少腹痛。
2、遗尿、癃闭、五淋、尿血等前阴病。
3、月经不调、崩漏、阴挺等妇科病。
4、癫痫。
15.详细操作伸足,从(⻊母)趾爪甲外侧缘与基底部各作一线,于交点处取穴。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16.临床运用1、现代常用于治疗疝气、少腹痛、睾丸炎、功触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血尿、遗尿、精索神经痛、阴茎痛、糖尿病、便秘等。
2、现代研究,针刺大敦穴对大肠运动有明显的调整作用,可使不蠕动或蠕动很弱的降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加强。
针刺大敦穴可加强神门穴的降压效应。
由人工造成动物大脑皮质运动区优势的情荻下,针刺“大敦”可使大脑皮质抑制效应比较巩固。
17.配伍1、配申脉穴、中冲穴、百会穴、印堂穴治中风不省人事。
2、配鸠尾穴、心俞穴、丰隆穴、百会穴治痫证。
3、配间使穴、神门穴、列缺穴治卒心痛。
针灸学(综合)模拟试卷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针灸学(综合)模拟试卷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B1型题1.循经取穴的理论依据是A.阴阳学说B.卫气营血理论C.脏腑学说D.五行学说E.经络学说正确答案:E解析:循经取穴是按照经络学说进行辨证,判断疾病属于何经,然后根据经络的循行路线和联系范同来选取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
知识模块:针灸学2.下列具有“主胞胎”功能的奇经是A.任脉B.冲脉C.督脉D.带脉E.阳维脉正确答案:A解析: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经、胎、产的关系密切,故“任脉通而月事以时下”,并有“任主胞胎”之说。
知识模块:针灸学3.与月经关系最密切的奇经是A.冲脉、督脉B.冲脉、任脉C.任脉、带脉D.阴维脉、阳维脉E.阴跷脉、阳跷脉正确答案:B解析: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其中“冲为血海”“任脉通而月事以时下”,二脉均与月经有密切关系。
知识模块:针灸学4.无归经,但有固定的名称、位置的腧穴称为A.阿是穴B.特定穴C.经验效穴D.经外奇穴E.十四经穴正确答案:D解析:经外奇穴指不归属于十四经,但具有一定名称、固定位置和一定主治作用的腧穴,简称为奇穴。
知识模块:针灸学5.根据本经子母补泻法,治疗心经实证应取A.少海B.少府C.少冲D.都不是E.少泽正确答案:D解析:心经实证应取神门。
知识模块:针灸学6.手太阴肺经的络穴是A.尺泽B.孔最C.列缺D.太渊E.鱼际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7.大椎穴至后发际正中的骨度分寸是A.2.5寸B.3寸C.2寸D.1.5寸E.1寸正确答案:B解析:大椎至后发际3寸。
知识模块:针灸学8.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的骨度分寸是A.8寸B.9寸C.10寸D.12寸E.11寸正确答案:D解析: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12寸,直寸,用于确定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知识模块:针灸学9.一般临床取穴,髂嵴相当于A.第12椎B.第13椎C.第14椎D.第16椎E.第15椎正确答案:D解析:髂嵴相当第16椎。
十四经循行路线
十四经循行路线手太阴肺线:起于胸部外上方的中府穴→上肢内侧前缘→止于拇指桡侧端的少商穴。
(腕后1.5寸→食指端交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上肢外侧前缘→肩→颈→面颊→左右交会于人中穴→止于对侧鼻翼旁的迎香穴。
(交胃经)足子是明胃经:起于眶下缘(承泣穴)→嘴角→下颌角前①沿耳前上行→前额角(头维)。
②由大迎前下行→沿颈前外侧→入缺盆→胸前正中线旁开4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下肢外侧前缘→止于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
足背分出至大趾内侧端交脾经。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内踝前→小腿内侧中间(内踝上8寸前)→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8寸后)→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寸→止于腋中线第六肋间(大包穴)。
(在腹部分出流注心中交于心经)。
手少阴心经:起于腋窝的极泉穴→上肢内侧后缘→止于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交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尺侧(少泽穴)→上肢外侧后缘→绕肩胛→颈→面颊→止于耳前(听宫)穴。
分出至目内眦交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旁的睛明穴→头→下项:①沿背腰骶中线旁1.5寸→股外侧后部②沿背腰骶中线旁3寸→股外侧后缘→国窝中→小腿外侧后缘→外踝后→止于足小趾外侧端的至阴穴。
(交于肾经)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底涌泉穴→绕内踝后→下肢内侧后缘→腹正中线旁开0.5寸→胸正中线旁开2寸→止于锁骨下缘的俞府穴(分支从肺中分出交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起于乳头外侧天池穴→上肢内侧正中→掌中→止于中指尖端的中冲穴。
从劳宫分出至无名指端交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手背→上肢外侧正中→肩→颈→耳后→耳前→止于眉梢的丝竹穴→目外眦交胆经。
足少阳胆经:起于止目外眦旁瞳子寥→绕耳前后→头侧→颈、胸、腹侧面→下肢外侧正中→外踝前→止于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穴。
足背分出至足大趾交肢经。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的大敦穴→下肢内侧前缘上踝8寸→交出足太阴之前→大腿内侧→止于胁肋部的期门穴。
足厥阴肝经的常用腧穴—大敦+行间+太冲
足厥阴肝经-太冲
太冲:Taichong( LR3) 足厥阴肝经穴 【定位】在足背,当第一、二蹠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皮下组织→骨间背侧肌。 在拇长伸肌腱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 跖背侧动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跖背侧神经, 深层为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
3
太冲
【主治】 (1)头痛,眩晕, 目赤肿痛,口眼歪斜。 (2)郁证,胁痛,腹胀,呃逆。 (3)下肢痿痹,行路困难。 (4)月经不调,崩漏,疝气,遗尿。⑤癫痫,小儿惊风。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足厥阴肝经-行间
行间 Xingjian(LR2)足厥阴肝经穴,荥穴 【定位】在足背,当第一、二趾间, 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2
行间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骨间背侧肌。 有趾背动、静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
3
行间
【主治】 (1)目赤肿痛,青盲。 (2)失眠,癫痫。 (3)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 (4)小便不利,尿痛。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足厥阴肝经-大敦
大敦 Dàdun (LR1) 足厥阴肝经井穴。 【定位】在足(足母)趾末节外侧, 距趾甲角0.1寸(指寸)
2
大敦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甲根。 布有腓深神经的背外侧神经和趾背动、静脉。
3
大敦
【主治】 (1)疝气。 (2)遗尿。 (3)崩漏,阴挺,经闭。 (4)癫痫。 【操作】浅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转氨酶高——中医治疗取穴
转氨酶高——中医治疗取穴转氨酶高——中医治疗取穴选穴:足厥阴肝经——大敦功效:疏肝解郁操作:绿豆一粒,放置大敦穴,用胶布固定,略作按摩,睡前施术,晨起除掉。
经络穴位功效绝对不能忽视,在实际临床经常在方药运用中适当配合穴位治疗,用之得当,立竿见影,例如烦恼或情绪激动肝气不舒之心气结,按太冲穴数分钟即时缓解。
足厥阴肝经由足走胸,由下往上即木性条达之象,若取上穴会出现前堵后涌之结,于抑郁证有害无益;取下穴位则有顺水推舟之效!本来选取太冲穴,但考虑太冲穴其气疾而不守,欠缺圆厚,舍而不用,何故?“太”者,大也,过极之义,“冲”者,上涌之意,亦交通要道之义,其性飘疾可知;又“太”者,震卦,“冲”者,乾卦,合之《雷天大壮》奋足疾驰,腾飞青天,故太冲穴走而不守也。
大敦穴,“大”者,广而阔,“敦”者,深而厚,广阔深厚之谓也;又“大”者,离卦,“敦”者,艮卦,合之《火山旅》稳步游走,故大敦穴徐而不疾也。
一般认为,大敦是足厥阴肝经井穴,五行属木,应于肝,具有疏肝解郁,调理气机的功能,此说正确,我们可以利用《易经》套上八卦分析其穴位功效特性,以增加对穴位性质的轻重缓急认识,例如“大敦”穴,《旅》卦下互“巽”木,上互“兑”金,巽为入,兑为缺,如此巽风由下往上进入,兑由上往下陷缺,这是“大过”之象,若发展下去必然是中空无阻“坤”六断卦,疏肝解郁功效不就出来了吗!患者按摩大敦穴绿豆,其疼痛以及触电感由足延伸至咽喉,此疾获愈大敦穴是功不可没的。
转氨酶知识了解转氨酶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在体检时常常要做这项检查。
转氨酶反映肝脏健康状况。
转氨酶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
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造成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
通常,体检中主要检查的转氨酶是丙氨酸转氨酶(ALT)。
1%的肝脏细胞损害,可以使血中ALT的浓度增加1倍。
因此,ALT水平可以比较敏感地监测到肝脏是否受到损害。
肝经、脾经、肾经、胃经上的几个重要穴位的位置与功能(精)
肝经、脾经、肾经、胃经上的几个重要穴位的位置与功能肝经--- 大敦、行间、太冲、中封几个穴位的位置与功能肝经的穴位比较少,就14个,有很多还根本不好找。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没必要用那么多,一般能使用其中四五个,就对身体非常有好处了。
肝经一般不太容易找准确,这里有一个很好办法,就是做个劈叉动作,用个手指去摸大腿根,有一根硬筋,顺着硬筋往下走就是肝经了。
肝经上的穴位,有的可以一带而过,了解一下名称即可,有的则需要每天反反复复地揣摩、深思。
因为,有的穴位会像您最亲的人一样,不离不弃地伴随您一生。
穴位中称:大敦穴(井木穴)治崩漏、月经过多等出血症:艾灸大敦穴“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
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
中医讲肝藏血,所以肝经上的大敦穴能治疗出血症,且主要是下焦出血,像崩漏、月经过多等。
处理大敦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艾灸。
穴位位置:在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一分。
主治疾病:大敦是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1。
古代的医家一致认为此穴是治疗疝气的特效穴位。
《玉龙歌》“七般疝气取大敦。
”《胜玉歌》“炙罢大敦除疝气。
” 2。
疏肝理气的作用最强,善治因气郁不舒引起的妇科诸症,如闭经、痛经、崩漏,更年期综合症。
3。
同时也是治疗男子阳痿、尿频、尿失禁的要穴,用指甲轻掐此穴还有通便之效 4。
此穴还是治疗肝脏慢性病必不可少的治疗和保健要穴最佳方法:此穴用艾炙效果最好穴位名称:行间穴(荥火穴)出现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心火旺的症状:揉行间穴。
穴位位置:在脚的大拇趾和第二趾根部之间的中央起,稍靠近大指趾侧之处,在脚的表面交接处上就是行间穴。
主治疾病:“荥主身热”,行间属火,行间是散心火的,为肝经的子穴,最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痛、面热鼻血等,眼睛胀痛掐此穴尤为显效。
《类经·图翼》“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
” 还治心里烦热,燥咳失眠。
因肝经环绕阴器,行间还善治生殖器的热症,如阴囊温疹、小便热痛、阴部瘙痒等。
十四经的循行路线及起止穴
精神分裂症,背痛等症。 6、肝俞 位置: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效能:利肝胆,清湿热,调气机,明目。 主治: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胃痛,眼痛,肋间
神经痛,神经衰弱,月经不调,背腰痛等症。 7、脾俞 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效能:调脾胃,助消化,除水湿。 主治:脾病,神经性呕吐,肠炎,浮肿,贫血,背腰痛,
一、十四经的循行路线及起止穴 全身经穴总共有 361 个。 1、手太阴肺经,左右各 11 穴位,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 2、手少阴心经,左右各 9 个穴位,起于极泉穴,止于少冲穴。 3、手厥阴心包经,左右各 9 个穴位,起于天池穴,止于中冲穴。
4、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 20 个穴位,起于商阳穴,止于迎香穴。 5、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各 23 个穴位,起于关冲穴,止于丝竹空穴。 6、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各 19 个穴位,起于少泽穴,止于听宫穴。
7、足太阴脾经,左右各 21 个穴位,起于隐白穴,止于大包穴。 8、足少阴肾经,左右各 27 个穴位,起于涌泉穴,止于俞府穴。
9、足厥阴肝经,左右各 14 个穴位,起于大敦穴,止于期门穴。 10、足阳明胃经,左右各 45 个穴位,起于承泣穴,止于厉兑穴。 11、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各 67 个穴位,起于睛明穴,止于至阴穴。
坐位和卧位取穴均可。 效能:开窍宁神,平肝熄风,升阳固脱。 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脱肛等。 2、太阳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 1 寸凹陷处。 效能:疏风止痛,清热明目。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疾,面瘫。
3、阳白 位置:前额、目直视瞳孔正中直上,眉上 1 寸。 效能:祛风,明目。 主治:面瘫,头痛,眼睛疾患等。 4、攒竹 位置:前额眉毛内侧端。 效能:止痛,明目。 主治:头痛,眼疾,眉棱骨痛,面瘫。 5、睛明 位置:闭目,在目内眦角上方 0.1 寸处。 效能: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眼科各种病症,面瘫。
大敦穴的位置在哪里及功效
大敦穴的位置在哪里及功效
大敦,经穴名。
出《灵枢·本输》。
大敦别名水泉、三毛、大顺、太敦、足大趾丛毛。
属足厥阴肝经。
本经井穴。
在足趾,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由腓深神经终末支的内侧支分出两条趾背支,分布至第一、二趾相对缘的皮肤。
主治疝气,少腹痛;遗尿、癃闭、五淋、尿血等泌尿系病症;月经不调、崩漏、阴缩、阴中痛、阴挺等月经病及前阴病证;癫痫,善寐。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艾柱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大敦穴位位置图
【按摩大敦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缓解治疗脑血后遗症、癫痫嗜睡等;
2、缓解治疗疝气、缩因、阴中痛、血崩、少腹痛、睾丸炎、阴茎痛、精索神经痛、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等;
3、缓解治疗便秘、心绞痛、冠心病、胃脘痛、尿血、癃闭、遗尿等;
4、缓解治疗糖尿病、目眩、冷感症等。
2-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的开经时间是丑时(1点—3点)这个时间肝经经气最足,是刮痧的最好时间,但是由于这个时间人们已经进入休息状态,所以刮痧胆经的时间改为其同名经当令时间进行刮痧,即在手厥阴心包经当令(19点—21点)时为最佳刮痧时间。
肝经总共14个穴【本经穴】大敦(井),行间(荥),太冲(输、原)中封(经),蠡沟(络),中都(郄),膝关,曲泉(合),阴包,五里,阴廉,急脉,章门(脾募),期门(肝募)。
【循行】①起始于大趾背毫毛部(大敦),向上沿着足背上边(行间、太冲),离内踝一寸处(中封),上向上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膝关),于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②上腘内侧(曲泉),沿着大腿内侧(阴包、足五里、阴廉),③进入阴毛中,环绕阴部,④至小腹(急脉,会冲门,府舍、曲骨、中极、关元),夹胃旁边,属于肝、散络于胆(章门、期门);⑤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⑥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顽颡(喉头及鼻咽部),连接目系(眼脑的联系),⑦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
头部一支:⑧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
腹部一支:⑨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
调理程序:1、用刮痧板从期门穴轻刮至章门穴、由章门穴刮至急脉穴。
2、点按阴廉穴、足五里穴。
3、用刮痧板从阴包穴经曲泉穴刮至膝关穴。
4、用刮痧板从膝关穴经中都穴刮至蠡沟穴。
5、点按中封穴。
6、从太冲按摩至行间穴。
7、点按大敦穴。
肝经分左右两侧,按照以上步骤调理完一侧后需重点刺激的穴位有:曲泉穴(Qu quan)合穴位置: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头上方凹陷中。
功效:疏经泻热、调理下焦、补肾利湿主治:小腹痛、中气下陷、冲任不能固摄、阴部坠胀疼痛、阴部瘙痒、外阴肿痛、尿频、尿急、尿痛、遗精、膝关节痛、疝气、子宫脱垂。
中都穴(Zhong du)郄穴位置: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功效:疏经调肝、理血止痛、益气调经。
主治:小腹痛、痢疾腹泻、小肠疝气、功能性子宫出血、脚软无力、身体枯瘦。
足厥阴肝经及其临床常用腧穴总结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主治】①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等妇科病证;②小便不利,遗尿;③疝气,睾丸肿痛;④足胫疼痛。
5.曲泉合穴
【定位】在膝部,腘横纹内侧端,半腱肌肌腱内缘凹陷中。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阴痒、产后腹痛、腹中包块等妇科病证;②遗精、阳痿、疝气等男科病证;③小便不利;④膝髌肿痛,下肢痿痹。
3.太冲输穴;原穴
【定位】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
【主治】①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歪、咽痛等肝经风热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难产等妇科病证;③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④癃闭,遗尿;⑤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足厥阴肝经及其临床常用腧穴总结
足厥阴肝经及其腧穴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大敦、行间、太冲、蠡沟、曲泉、章门、期门(7穴)
一、经脉循行
体表循行:起于足大趾外侧端大敦穴→内踝前→小腿内侧脾经前→内踝上8寸处交于脾经之后→股膝内侧正中→外阴→胁肋→止于乳下第六肋间期门穴。
体内分布:属肝,络胆。
与胃、肺、咽喉、外阴、目、脑等有联系。
连接下经:从肝贯膈交肺经。
二、主治概要
1.肝胆病黄疸,胸胁胀痛,呕逆及肝风内动所致的中风、头痛、眩晕、惊风等。
2.妇科病、前阴病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尿、小便不利等。
3.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下肢痹痛、麻木、不遂Hale Waihona Puke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大敦井穴
【定位】在足趾,足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足厥阴肝经所属的五输穴》
《足厥阴肝经所属的五输穴》肝胆相为表里,足厥阴肝经承接着足少阳胆经的脉气巡行。
经文曰:“肝出于大敦。
大敦者,足大指之端及三毛之中也,为井木。
”就是说,肝经的脉气开始于大敦穴;大敦穴的部位,在足大趾外侧距离趾甲根一分的地方,也可说是在大趾背侧的三毛中,即大趾第一节的背面,趾甲根之后。
大敦穴也被称作是足厥阴肝经的“井穴”;其在五行归类中属木。
肝经经脉继续巡行,“溜于行间。
行间,足大指间也,为荥。
”也就是,肝经的脉气从井穴出发之后,流于行间穴;行间穴的部位在足大趾、次趾之间;行间穴也被称作是肝经的“荥穴”。
再巡行,肝经经脉“注于太冲。
太冲,行间上二寸陷者之中也,为腧。
”即,肝经的脉气由此灌注于太冲穴;太冲穴的部位在行间上二寸,第二趾骨连接部位之前的凹陷中。
太冲穴也被称作是肝经的“输穴”。
接着,肝经脉气“行于中封。
中封,内踝之前一寸半,陷者之中;使逆则宛,使和则通,摇足而得之。
为经。
”说的是,足厥阴肝经的脉气由此行于中封穴。
中封穴的部位在足内踝前一寸五分处的凹陷中(《甲乙经》载为一寸陷中)。
针刺该穴时,如果违逆经气运行的方向,则就会使气血郁结;但如果顺应经气运行的方向针刺,则就会使气血通畅。
特别注意,临床取该穴时,应将足部上仰,这时就会在穴位处出现凹陷,此凹陷即是该穴。
中封穴也被称作是肝经的“经穴”。
然后继续,“入于曲泉。
曲泉,辅骨之下,大筋之上也;屈膝而得之。
为合。
”翻译为,肝经的脉气由此进入于曲泉穴。
曲泉穴的部位在膝内辅骨突起的下方和大筋的上方处的凹陷中;屈膝才能取准该穴。
曲泉穴也被称作是足厥阴肝经的“合穴”。
以上所述,即是足厥阴肝经所属五输穴的部位所在。
中医穴位详解:大敦穴
中医穴位详解:大敦穴
气血: 气血物质为温态的水湿之气。
中医穴位详解:大敦穴
附注: 肝经井穴。
中Hale Waihona Puke 穴位详解:大敦穴功能: 生发风气。
中医穴位详解:大敦穴
主治: 疝气,缩阴,阴中痛,月经不调,血崩, 尿血,癃闭,遗尿,淋疾,癫狂,痫证, 小腹痛。
中医穴位详解:大敦穴
主治: 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自古以来 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 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中医穴位详解:大敦穴
操作:
刺法:浅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 血。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 分钟。 推拿:点按法、掐法。
中医穴位详解:大敦穴
配伍: 配内关穴、水沟穴治癫、狂、痫和中风昏 仆;配膻中穴、天突穴、间使穴治梅核气。
中医穴位详解:大敦穴
解析:
(1)大敦。大敦,即大树敦也,在此意指 穴内气血的生发特性。本穴物质为体内肝 经外输的温热水液,而本穴又为肝经之穴, 时值为春,水液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 表后蒸升扩散,表现出春天气息的生发特 性,如大树敦在春天生发新枝一般,故名 大敦。
中医穴位详解:大敦穴
解析:
(2)水泉。水,水液也。泉,源源不断之 意。水泉穴名意指体内的肝经水液源源不 断地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来自肝经体 内经脉的外输水液,肝经与胆经相似,其 运行的气血物质为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 由体内外输体表的气血物质亦为风气冷缩 后的地部水液,此冷降之液量不大,但却 源源不断地由体内外输体表,
中医穴位详解:大敦穴
解析:
(5)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 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体内肝 经的外出水液,水液外出体表后气化为天 部之气,此气水湿滞重所升天部层次也不 高,只表现出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一、单项选择题A、大敦穴B、隐白穴C、至阴穴D、期门穴E、少商穴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AA、急脉B、足五里C、曲泉D、中都E、期门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EA、井穴B、输穴C、经穴D、原穴E、络穴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EA、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B、在足背侧,当第1、第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C、在足大趾关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D、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E、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EA、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B、在足背侧,当第1、第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C、在足大趾关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D、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E、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B二、A型题暂无此类题型三、B型题暂无此类题型四、C型题暂无此类题型五、D型题暂无此类题型六、X型题暂无此类题型七、多项选择题A、肺B、胃C、肝D、胆E、肾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ABCDA、在足背,当第l、第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B、输穴C、络穴D、原穴E、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BDEA、中封B、中都C、蠡沟D、膝关E、曲泉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BCA、大敦B、行间C、大冲D、章门E、期门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ABCA、曲泉B、中封C、太冲D、行间E、大敦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AB八、填空题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参考答案是肝胆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参考答案是大敦期门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参考答案是胸部肺脏九、改错题暂无此类题型十、名词解释暂无此类题型十一、简答题暂无此类题型十二、问答题暂无此类题型十三、病案分析题暂无此类题型。
针灸学(综合)-试卷13
针灸学(综合)-试卷13(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循经取穴的理论依据是(分数:2.00)A.阴阳学说B.卫气营血理论C.脏腑学说D.五行学说E.经络学说√解析:解析:循经取穴是按照经络学说进行辨证,判断疾病属于何经,然后根据经络的循行路线和联系范同来选取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
2.下列具有“主胞胎”功能的奇经是(分数:2.00)A.任脉√B.冲脉C.督脉D.带脉E.阳维脉解析:解析: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经、胎、产的关系密切,故“任脉通而月事以时下”,并有“任主胞胎”之说。
3.与月经关系最密切的奇经是(分数:2.00)A.冲脉、督脉B.冲脉、任脉√C.任脉、带脉D.阴维脉、阳维脉E.阴跷脉、阳跷脉解析:解析: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其中“冲为血海”“任脉通而月事以时下”,二脉均与月经有密切关系。
4.无归经,但有固定的名称、位置的腧穴称为(分数:2.00)A.阿是穴B.特定穴C.经验效穴D.经外奇穴√E.十四经穴解析:解析:经外奇穴指不归属于十四经,但具有一定名称、固定位置和一定主治作用的腧穴,简称为奇穴。
5.根据本经子母补泻法,治疗心经实证应取(分数:2.00)A.少海B.少府C.少冲D.都不是√E.少泽解析:解析:心经实证应取神门。
6.手太阴肺经的络穴是(分数:2.00)A.尺泽B.孔最C.列缺√D.太渊E.鱼际解析:7.大椎穴至后发际正中的骨度分寸是(分数:2.00)A.2.5寸B.3寸√C.2寸D.1.5寸E.1寸解析:解析:大椎至后发际3寸。
8.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的骨度分寸是(分数:2.00)A.8寸B.9寸C.10寸D.12寸√E.11寸解析:解析: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12寸,直寸,用于确定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9.一般临床取穴,髂嵴相当于(分数:2.00)A.第12椎B.第13椎C.第14椎D.第16椎√E.第15椎解析:解析:髂嵴相当第16椎。
《针灸大成》中大敦穴的临床应用浅析
《针灸大成》中大敦穴的临床应用浅析
徐萍;张雪君;李安洪
【期刊名称】《基层中医药》
【年(卷),期】2024(3)3
【摘要】通过整理《针灸大成》中有关大敦穴的文献记载,探析其中大敦穴的穴位定位、刺法灸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规律,以期为临床使用大敦穴治疗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大敦穴作为足厥阴肝经首穴,也是足厥阴肝经井穴,不仅能治疗肝胆系疾病,还能治疗井穴所主的神志疾患,具有醒脑开窍之奇效。
书中部分篇章也明确指出大敦穴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针灸大成》中关于大敦穴主治证候的记载较多,但通过总结可归纳为不省人事、头晕、疝气、腹痛、前阴病、血崩等。
杨继洲在书中虽对大敦穴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记载,但在临床运用大敦穴时还需要根据疾病的不同情况,灵活变通地选择针刺和艾灸方法、补泻手法及配伍腧穴等。
【总页数】5页(P96-100)
【作者】徐萍;张雪君;李安洪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绵阳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浅析《针灸大成》中内关穴的临床应用
2.《针灸大成》中承山穴临床应用浅析
3.《针灸大成》中肺俞穴临床应用浅析
4.浅析《针灸大成》中章门穴的临床应用
5.《针灸大成》大陵穴临床应用规律浅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厥阴肝经循行在妇科临床中的指导意义
厥阴肝经循行在妇科临床中的指导意义“女子以肝为先天”可见肝在妇科中的重要意义,厥阴肝经是阴经中唯一上行至头,起于足大趾,其循行线路较长,纵贯全身,期间经过许多器官和组织,而其中又大多数与妇科疾病相关。
因此厥阴肝经循行广泛并与妇科疾病关系密切,故为我们临床诊治疾病时提供新思路。
标签:厥阴肝经循行;妇科临床;指导意义经脉循行特点肝的经脉循行,《灵枢·经脉》篇已明确记载:“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1]。
从肝的经脉循行特点来看,足厥阴肝经线路较长,从足到头,纵贯全身,其间经过许多部位,涉及许多器官组织。
这些特定的部位及器官组织成为肝在生理状态下的功能体现和病理状态下的病变反映。
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病症与肝关系密切,从肝论治能收到较好疗效。
这些规律的认识,对从肝论治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从厥阴肝经的循行来看,其所以古今的医家据此将足大趾、前阴、(小)少腹、胁肋、乳房、咽喉、目系等部位病变责之于肝。
综括有关认识,足厥阴肝经指导妇科从肝论治的大体规律如下:1、目系病症从肝论治足厥阴肝经上连目系,为肝与眼的关系提供了内在经络联系的依据,而中医“肝开窍于目”的理论即建立在此基础上。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以肝血为主,“肝受血而能视”。
以上这是生理表现,病理状态下肝经之邪气亦可传于目,例如,肝火湿热上干于目,皆以经络为通道。
故目的生理病理与肝关系密切。
《名医类案·目》载一人患眼疾,“每睡起则眼赤肿,良久却愈”,医认为系“卧则血归于肝,热血归肝,故令眼赤肿也。
良久却愈者,人卧起复散于四肢故也”[2]。
2、咽喉病症从肝论治肝经“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使肝与咽喉在病理上密切相关。
与肝相关的咽喉病症多见梅核气、喉痹、喉喑、喉菌、喉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厥阴肝经起于大敦穴、止于期门穴,左右各14穴。
本经循行路线: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背毫毛部,向上沿足背内侧,经离内踝1寸处上行于小腿胫侧,至离内踝8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后上行膝腘胫侧,沿大腿内侧进入阴毛部,环绕阴部上至少腹,夹胃旁过,属肝、络胆,再向上通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气管后侧向上进入颃颡部(即喉头部)连接目系,再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
由目系分出支脉1下行向颊里,环绕于唇内。
由肝中分出支脉2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
本经所主病候:外经——疝气,女子少腹肿,腰痛,胁痛,咽干,头晕目眩,面色灰暗。
内脏——胸闷,胁胀痛,痞块,黄疸,目疾,腹胀,呕吐,泄泻,遗尿,癃闭。
本经主治病证:肝脏及与肝脏有密切关系的胆、肾、心、脾、肺等各脏之疾病。
(肝、前阴、妇科等病。
)
大敦(足厥阴肝经穴;井穴)
位置:足大趾末节外侧,趾甲角外展0.1寸。
主治:疝气,缩阴,阴中痛,月经不调,血崩,尿血,癃闭,遗尿,淋疾,癫狂,痫症,少腹痛,经闭,崩漏,阴挺。
行间(足厥阴肝经穴;荥穴)
位置:足背侧,第1趾与第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泄,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
中风,癫痫,瘈,失眠,口歪,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崩漏。
太冲(足厥阴肝经穴;俞穴;原穴)
位置:足背侧,第1跖骨间隙后方凹陷处。
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症,胁痛,腹胀,黄疸,呃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痛肿,下肢痿痹。
中封(足厥阴肝经穴;经穴)
位置:足背侧,足内踝前,商丘穴与解溪穴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肌腱内侧凹陷处。
主治:疝气,阴茎痛,遗精,小便不利,黄疸,胸、腹胀满,腰痛,足冷,内踝肿痛。
蠡沟(足厥阴肝经穴;络穴)
位置: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展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不利,睾丸肿痛,少腹满,腰、背拘急不可俯仰,胫部酸痛。
中都(足厥阴肝经穴;郄穴)
位置: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展7寸,胫骨内侧面中央。
主治:胁痛,腹胀,泄泻,疝气,少腹痛,崩漏,恶露不尽,胫寒痹痛。
膝关(足厥阴肝经穴)
位置:小腿内侧,胫骨内上髁后下方,阴陵泉穴后展1寸,腓肠肌内侧头上部。
主治:膝膑肿痛,寒湿走注,历节风痛,下肢痿痹。
曲泉(足厥阴肝经穴;合穴)
位置:膝内侧,屈膝,腘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后缘,半腱肌与半膜肌上端前缘凹陷处。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带,阴痒,阴挺,产后腹痛,遗精,阳痿,疝气,小便不利,头痛,目眩,癫狂,膝膑肿痛,下肢痿痹。
阴包(足厥阴肝经穴)
位置:大腿内侧,股骨内上髁上展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主治:月经不调,遗尿,小便不利,腰、骶痛引少腹,腹痛。
足五里(足厥阴肝经穴)
位置:大腿内侧,气冲穴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下方长收肌外缘。
主治:少腹胀痛,小便不通,阴挺,睾丸肿痛,嗜卧,四肢倦怠,颈疠,小便不利。
阴廉(足厥阴肝经穴)
位置:大腿内侧,气冲穴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下方长收肌外缘。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少腹痛,股内侧痛,下肢挛急。
急脉(足厥阴肝经穴)
位置:耻骨结节外侧,气冲穴下方腹股沟肌动脉博动处,前正中线旁开2.5寸。
主治:疝气,阴挺,阴茎痛,少腹痛,股内侧痛。
章门(足厥阴肝经穴;募穴——脾;八会穴之脏会)
位置: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下方。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身动,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
期门(足厥阴肝经穴;募穴——肝;足厥阴肝经、阴维脉交会穴)位置:胸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