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淅川县唐家凹钒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河南省淅川县田川钒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分析

河南省淅川县田川钒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分析

河南省淅川县田川钒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分析作者:潘杰李勋王猛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5年第02期摘要:浙川田川钒矿紧邻扬子地块北缘,处于荆紫关—师岗复向斜的南翼,区内褶皱、断裂发育。

矿体赋存于下寒武统水沟口组底部,为层控型。

矿石类型有:炭质页岩、粘土岩和硅质岩三种,ω(V2O5)平均0.85%。

含钒矿物主要为钒云母,钒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水云母中。

通过对田川钒矿区地质特征研究,分析矿床成因、找矿标志,对探寻相同类型钒矿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田川钒矿;地质特征;找矿分析一、成矿地质背景(一)区域地质背景河南省淅川县田川钒矿位于内乡一淅川钒矿带的东南部,其大地构造位置为东秦岭造山带东段南支,紧邻扬子地块北缘,荆紫关—师岗复向斜的南翼。

区内地层主要为上震旦系—白垩系地层组成的盖层岩片。

区域上钒矿赋存于下寒武下统水沟口组底部硅质岩和粘土岩中。

(二)矿区地质特征1.地层矿区地层主要由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n),寒武系水沟口组(∈1s)、岳家坪组(∈2y)、蜈蚣丫组(∈3w),奥陶系铁仙沟组(O1t)、白龙庙组(O1b)、牛尾巴山组(O1n)、蛮子营组(O2-3m),志留系张湾组(S3zh),白垩系高沟组(K2g)组成。

其为一套深海至浅海相沉积碳酸盐-少量碎屑岩和海相火山岩建造。

古近系(E),第四系(Q)在区内零星分布。

2.构造矿区构造严格受区域构造控制,区内褶皱、断裂发育。

主要有田川向斜、张沟向斜、赵家岭背斜等复式褶皱构造,褶皱轴向为东南~西北走向。

区内断裂主要在矿区南北两侧发育,可分为三组:北西走向断裂、北东走向断裂及北北西走向断裂。

其中对钒矿体有影响且规模较大的断裂主要为北西走向断裂F1、F2、F5。

F1断裂位于煤窑沟~赵家岭一带,走向长3300米,宽约1米,倾向北东,倾角72°,断裂带内主要充填白云质角砾岩等碎裂构造岩类,造成寒武系岳家坪组下段地层的缺失。

3.岩浆岩岩浆活动非常微弱是区内重要的特点。

河南省淅川县金华山水泥灰岩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河南省淅川县金华山水泥灰岩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Research 研究探讨351河南省淅川县金华山水泥灰岩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武守荣常晓磊毕翀(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河南郑州 450000)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01-0351-01摘要:通过对淅川县金华山水泥灰岩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该矿床产于石炭系梁沟组、缸窑组、三官垭组地层中。

该组地层为碳酸盐建造。

矿体呈层状产出,严格受层位控制。

该矿床为稳定边缘台地~斜坡沉积碳酸盐岩,后经区域构造作用形成的沉积矿床。

关键词:淅川县金华山;水泥灰岩;地质特征;矿床成因1 区域地质背景矿区位于秦岭复杂造山带东段南支,扬子地块北缘,荆紫关—师岗复式向斜内。

区内地层出露齐全,构造发育,成矿地质条件有利。

地层属秦岭地层区南秦岭地层分区淅川小区。

矿区地层以区域性淅川断裂带为界,以北为元古界结晶基底,以南为沉积盖层,主要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白垩系及新生界。

2 矿床地质2.1 矿区地质矿区地层走向总体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呈北西~南东向展布。

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下集组、梁沟组、三官垭组、缸窑组、周营组和新生界第四系。

石炭系(C):该套地层沿荆紫关~师岗复向斜核部分布,在区内分布最广,水泥灰岩即赋存于石炭系地层中。

1、下集组(C1x):分布于矿区南部和北部,主要岩性为细晶白云岩、灰色薄板状灰岩、角砾状砾石层等,2、梁沟组(C1l):出露于普查区中部,岩性组合为灰(黑)色厚层细晶灰岩、灰黑色厚层含生物碎屑微晶灰岩、灰(白)色薄板状生物碎屑灰岩,向上薄板状灰岩发育。

梁沟组分布稳定,顶底界线清楚,底界以灰色厚层灰岩作划分标志与下集组白云岩整合接触;顶界以富含生物化石条带的灰岩或泥岩作划分标志,为本区主要含矿层位。

3、缸窑组(C2g):岩性以深灰色~灰(黑)色厚层含燧石条带含生物碎屑灰岩及薄层泥岩为主。

河南淅川石槽沟钒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分析

河南淅川石槽沟钒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分析

新 元古界 耀岭河 岩群 ( P t )主要为一套浅变 质的 锑 、镍、钴、铜、铀、重 晶石和 石煤等矿产,在该成矿 中基性火山岩一火山碎屑岩系,岩性主要为变凝灰岩、玄 带上相继发现多处大中型钒 ( 钒金 )矿床 … 。其中 ,河南 武 玢 岩 。分 布 在矿 区北 部 ,西 段 局 部 出 露 ,东 段大 面 积
矿 区位 于 秦 岭 造 山带东 段南 秦 岭 构 造 带 ,荆 紫关 一 矿 区 内与 下 伏 耀 岭河 岩群 呈 断 层接 触 ,总 体上 呈近 东 西 师岗复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北翼 ,以淅川断裂为界 ,可划分为基底岩层 向延伸 ,出露 厚度 1 9 0~ 7 0 0 m ,一般 2 5 0 m。 与 盖 层 岩 片两 部 分 。基 底 岩 层 由 古 元 古界 大 沟 岩 组 、中 上 震 旦统 灯 影 组 ( Z : 砌 )主要 为 一 套 碳 酸 盐 岩沉 积 新 元 古 界 武 当岩 群 、新 元 古 界 耀岭 河 岩 群 组 成 ,盖 层 岩 建造 ,主 要 为 角砾 状 白云 岩 夹 隐 晶 质 白云 岩 及 条 带 状 白
片 由震 旦系上统一石炭系组成。在基底岩层 中已发现与 云岩 、藻屑 白云岩及藻屑白云石大理岩 ,为典型的潮间 燕 山期 花 岗斑 岩 一 爆 破 角砾 岩 有 关 的 毛 堂铜 金 矿 ,以 及 带沉积。该组岩石变质较浅 ,内部可见到一系列紧闭背、 与 热液 蚀 变有 关 的金 铜 多金 属 硫 化 物 矿 点 ,并 发 现 一 些 向斜和 顺 层掩 卧褶 皱 。
省浙 川县石 槽 沟钒 矿也 是近 几年 发现 的 一处大 型钒 矿 床 。
出露 , 出露 厚 度 1 0 0~ 4 0 0 m。
上 震 旦 统陡 山沱组 ( Z )为一 套 碎 屑岩一 碳 酸盐 岩

河南淅川县徐家湾-李家营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河南淅川县徐家湾-李家营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河南淅川县徐家湾-李家营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赖群生【摘要】徐家湾-李家营石墨矿位于秦岭造山带东段南支,木家垭-内乡断裂与淅川断裂之间的小陡岭-老灌河石墨成矿带的东端.通过预查工作,在矿区内古元古界大沟岩组中圈定出10个石墨矿体,矿体呈层状且大致平行,产状与地层一致,沿走向和倾向局部有分枝复合现象,矿床规模大型.矿石的自然类型为石墨斜长片麻岩型和石墨石英片岩型,工业类型为需选矿细鳞片晶质石墨矿.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矿床,并具有后期构造、混合岩化和岩浆热液叠加富集特征.【期刊名称】《地质调查与研究》【年(卷),期】2017(040)001【总页数】7页(P41-47)【关键词】石墨矿;地质特征;成因;徐家湾-李家营【作者】赖群生【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9.252徐家湾-李家营石墨矿位于河南省淅川县毛堂乡境内,地处淅川县小陡岭-老灌河石墨成矿带的东端,是一个大型晶质石墨矿床。

对该成矿带石墨矿床成因类型的研究,以往地质工作者仅做过初步探讨[1-2]。

本文在预查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的地质特征,并根据矿石及围岩的岩石化学数据分析整理,结合野外地质情况,对该石墨矿床的成因进行探讨。

徐家湾-李家营石墨矿位于秦岭造山带东段南支,木家垭-内乡断裂与淅川断裂之间的小陡岭-老灌河石墨成矿带的东端。

区域构造线方向总体为北西西向,地层区划属秦岭地层区南秦岭地层分区[3]。

区域内出露的地层有古元古界大沟岩组(Pt1d)、中-新元古界武当岩群上岩段(Pt2-3w2)、新元古界耀岭河岩组下岩段(Pt3y1)和新生界第四系(Q)。

大沟岩组:北侧未见底,南侧与武当岩群以韧性剪切带接触,多呈残留体形态产出在侵入体之中。

岩性组合可分为两部分:下部为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含石榴)斜长角闪岩、含石榴角闪斜长片麻岩夹石墨石英片岩;上部以(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二)云石英片岩为主,夹绢云石墨片岩、石墨石英片岩,含赤铁硅质岩、石墨斜长片岩等。

河南省淅川县后湾钒矿床地质特征_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

河南省淅川县后湾钒矿床地质特征_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

NWW 向展布的复杂岩浆岩带 。岩浆活动强烈 , 从 大面积海底火山喷溢到浅成 、深成侵入岩均有分 布。
图 1 后湾钒矿区区域地质简图 Fig. 1 H ouw an vanad ium m ine geo log ical sketch
1. 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荆紫关 - 师岗复向斜北翼 , 矿区内
矿石类型
S iO2
A 12 03
条带硅质岩 杂色泥岩 炭质泥岩
85. 72 71. 94 50. 78
2. 70 9. 59 7. 48
表 2 矿石化学全分析结果一览表 Table 2 Elem en t Concen tra tion of O re
1. 2. 1 地层
为单斜 构 造 , 构 造 简 单 。地 层 总 体 走 向 270°~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系上部灯影组 , 寒武 310°,倾向 180°~220°,倾角 50°~85°, 局部近于直
系水沟口组 、岳家坪组 、蜈蚣丫组 , 奥陶系下统白龙 立 。受区域构造影响 ,矿区内存在 NW 向 、N E向两
1. 2. 4 围岩蚀变 由于构造作用 ,矿体及顶底板围岩中具低温热
液蚀变 。矿体及顶板蚀变弱 , 由构造带向两侧蚀变 由强变弱 , 主要的蚀变有硅化 、重晶石化 、碳酸盐 化 、绢云母化 、绿泥石化 ; 另外局部可见金属矿化 , 主要有孔雀石化 、黄铁矿化等多金属硫化物矿化 。
2 矿体地质特征
2. 1 矿带特征 钒矿带赋存于水沟口组底部硅质岩 、粘土岩中 ,
区内侵入岩主要分布在淅川断裂带以北地区 ,
玄武质沉凝灰岩 。盖层分布于淅川断裂带以南 , 出 主要有淅川县与西峡县之间的元古代二长花岗岩
收稿日期 : 2007 - 11 - 18 作者简介 :赖群生 (1968—) ,男 ,长期从事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 勘查工作.

钒矿资源的地质特点

钒矿资源的地质特点

钒矿资源的地质特点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在世界范围内,钒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有:1、岩浆成因矿床:包括产于辉长岩体、辉长辉绿岩与大型超基性岩中及产于斜长岩与辉长斜长岩中的晚期岩浆分异钒钛磁铁矿矿床。

其中的钒均呈类质同象产于钒钛磁铁矿或含钒磁铁矿中。

如南非、俄罗斯、美国与加拿大等国都有此类矿床。

2、沉积矿床:包括杂色岩系的钾钒铀矿、黑色岩系、磷块岩和石油沥青岩矿床。

其中黑色岩系与磷块岩中的钒矿在美国占相当重要的地位。

3、火山-侵入岩型矿床:主要与富碱性火山-侵入岩有关。

4、其他:包括沉积变质矿床、岩浆变质矿床、滨海砂矿、红土型粘土矿、残积-坡积矿床与现代火山渣中的钒矿等等。

中国的钒矿床有岩浆型、沉积型和火山岩(玢岩)型。

岩浆型矿床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地台区、地台边缘或地槽褶皱带中,呈带状分布,受区域深大断裂控制。

在成因和空间上总与各个时代的基性-超基性岩密切有关。

见于天山-阴山成矿带、陕南-鄂西成矿带与川滇成矿带。

如川西的攀西地区、河北承德地区、陕西汉中地区及湖北郧阳、襄阳地区都有岩浆型钒矿床产出。

这一类型矿床又分为晚期岩浆分异型和晚期岩浆贯入型。

沉积型钒矿则受某一定层位地层与岩性的控制。

我国这类矿床主要是指黑色岩系中的钒矿。

它们多分布于中朝地台、扬子地台与秦岭-祁连地槽褶系两侧,在塔里木地台、华南褶皱系也有分布。

岩性上受震旦纪-早寒武世、志留纪和二叠纪的硅质-碳质岩、铝(粘)土岩和磷块岩的控制。

目前发现有经济价值的沉积型钒矿床多产于扬子地台和秦岭-祁连褶皱系的所谓“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即广义的“石煤”)中。

空间分布上,除了北方的陕、晋、豫诸省有少量出露外,主要见于南方:横跨川、黔、桂、湘、鄂、浙、皖、赣、粤等省区,特别是浙江-皖南-赣西南-湖南至桂西北一线,分布着连绵1600多km的黑色岩系层。

火山-侵入岩中的钒矿主要见于长江中下游宁芜地区。

成因上与侏罗系-白垩系火山侵入岩(玢岩)有关。

二、矿床的成因类型中国已探明的具有经济意义的钒矿成因类型有岩浆型、沉积型和火山岩(玢岩)型。

河南淅川李家湾钒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步研究

河南淅川李家湾钒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步研究
示 北 陡 南缓 的歪 斜形 态 , 翼 完 整且 倒 转 , 翼 多 被 北 南
中 新 生 界 覆 盖 。后 者 主 体 位 于 湖 北 境 内 , 造 线 为 构 Nww 方 向 , 向东倾伏 。两 翼 由上震 旦统 和 寒武 系 组 成 。南 陡北 缓 。在复 式 背斜 内 , 级线 型 褶皱 比较 发 次 育, 一般 规 模不 大 , 态 比较简 单 。 形 区内Nw 向断层 主
要有 淅 川一 毛 堂断 裂 ( 、 集 一西 簧 断 裂 ( 、 F )上 F ) 张
成 南北 两条NW 向基 本平行 分 布的 矿带 。 矿带 赋 存 钒 于下 寒武统 水 沟 口组 中下部 。 层分 区属 昆仑一秦 岭 地
地层 分 区南秦岭 小 区 , 沉积具 有 扬子 板块 北 缘陆缘 海
积 矿床 。
关 键 词 : 矿 床 ; 床 地 质 特 征 ; 床 成 因 ; 矿 标 志 ; 家湾 ; 南 钒 矿 矿 找 李 河 中 图分 类 号 : 6 8 6 P 1.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5 6 (0 0 0 - 0 3 — 0 1 0 — 6 3 2 1 )3 2 5 6
质 岩 与 页 岩 互层 者 , 页 岩 为 主 , 度 大 于 硅质 岩 的 组 合 内 。 的 赋 存 状 态 呈 高度 富集 和稀 散 分 布 两 种 。 以 厚 钒
主 要 以 离 子吸 附 和 类 质 同象 赋 存 于粘 土 矿 物 中 。与钙 、 呈 正相 关 。矿 床 成 因为 陆 棚 相 一 浅 海 相 层 状 沉 钡
1 区域 地 质 概 况
淅 川李 家湾 钒矿 床 位 于 内 乡一 淅 川钒 矿 带 的 中 部 , 大地构 造位置 为扬 子板 块 北部 被动 大 陆边缘 秦 其 岭 微板块 的荆 紫关一 师 岗复式 褶皱 的北翼 。 带 向西 矿 延入 陕西省商 南县 湘河一 带 。 向东 至 内 乡以东 不复 出

河南西簧钒矿V2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河南西簧钒矿V2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河南西簧钒矿V2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王英超;王灿林;王晓辉;马鹏远;郭继霜;刘环【摘要】西簧矾矿区位于东秦岭造山带内,成矿区带属于秦岭造山带金银多金属成矿区,矿体呈层状产出于下寒武统水沟口组底部的炭质页岩段内,硅质岩为矿体底板,含炭灰岩为矿体顶板.矿体严格受下寒武统水沟口组控制,为典型的沉积型钒矿,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SiO2、A12O3、Na2O、CaO、K2O、MgO等,有用组分为V2O5,钒矿石属酸性矿石类型.寒武系下统水沟口组中下段地层为矿体的含矿地层,突出地表的硅质岩及山脊突然降低的部位为找矿的重要标志,此外,人为开采及地球化学特征也为矿床的找矿标志.该矿床在深部尚有待开发的潜力.【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4(005)005【总页数】5页(P762-766)【关键词】西簧钒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秦岭造山带;金银多金属成矿区【作者】王英超;王灿林;王晓辉;马鹏远;郭继霜;刘环【作者单位】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郑州450052;河南省有色金属深部找矿勘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52;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郑州450052;河南省有色金属深部找矿勘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52;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郑州450052;河南省有色金属深部找矿勘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52;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郑州450052;河南省有色金属深部找矿勘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52;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郑州450052;河南省有色金属深部找矿勘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52;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郑州450052;河南省有色金属深部找矿勘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61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河南省内地勘单位开展了大量的金矿、钒矿找矿工作,先后发现李家湾、柳林沟、山阳中村、香河大泉、内乡县大桥—淅川县上集、淅川县余家庄等大中型矿床和蒲堂、毛堂金矿。

河南淅川县青龙嘴钒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河南淅川县青龙嘴钒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河南淅川县青龙嘴钒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胡 杰(洋县钒钛磁铁矿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汉中 723300)摘 要:本文以河南淅川县青龙嘴钒矿为研究区域,针对本区域钒矿资源的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历史演化进程,对矿床成因进行分析,望能够为后续本区域钒矿矿产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矿床;钒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TE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8)05-0067-2钒矿是非常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之一。

作为熔点较高的金属材料之一,其价态稳定程度高,具有延展性好、无磁性、质地坚硬以及耐腐蚀性等一系列性能优势,是亟待重点研究与开发的金属矿产资源之一。

对于我国而言,河南省是非常重要的钒矿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区域之一,以河南淅川县青龙嘴钒矿为例,本文以下分析中即围绕其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望能够为后续本区域钒矿矿产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1 河南淅川县青龙嘴钒矿地质背景河南淅川县青龙嘴钒矿位于河南淅川县,大地构造位于东秦岭造山带东段南支,与扬子地块北侧边缘紧邻。

河南淅川县青龙嘴钒矿以荆紫关-师岗复向斜组成本区主控构造格架;主体褶皱由荆紫关-师岗复向斜及两翼的一系列次级小褶皱组成,褶皱总体走向北西西,为一向西低角度翘起的开阔近直立复式向斜构造.侵入岩主要分布在淅川断裂带以北地区,主要有元古宙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类,以及燕山晚期斑岩、爆破角砾岩小岩体等。

2 河南淅川县青龙嘴钒矿矿床地质特征2.1 河南淅川县青龙嘴钒矿矿石特征以本区域内已探明钒矿资源矿石矿物成分、矿石结构、氯化程度以及构造特点等为依据,对河南淅川县青龙嘴钒矿矿石进行分类,具体特征如下:(1)泥岩/页岩型矿石资源:此类矿石颜色在近地表以灰白色、黄褐色、浅紫色为主,深部颜色以黑色、灰黑色为主,矿物成分以云母、高岭土为主,同时含有一定比例的黄铁矿、炭质以及玉髓物质。

河南省淅川县唐家凹钒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河南省淅川县唐家凹钒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淅川 断裂带 以北 出露 基 底 地层 有 下 元古 界 陡 岭岩 群 大沟 岩组 、 中元古 界武 当岩 群上 岩 组 、 新元 古 界 耀岭 河 组下 岩段 。盖层分 布于 淅川断 裂带 以南 , 出露地 层有
震旦 系 陡 山沱 组 、 影组 和寒武 一石炭 系等 。寒 武 一石 灯 炭 系为 一套浅 海相 沉积地 层 , 岩性 为碳 酸盐类夹 细碎 屑 岩及火 山碎 屑岩等 , 区域 上钒矿 赋存 于下寒武下 统水 沟
口组底 部硅 质岩 和粘土岩 中。 1 2 矿 区地 质 . 矿 区 出露 的地层 主要 是 中元 古 界 武 当岩群 上 岩 组 ( tW2 、 旦 系 陡 山 沱 组 ( z ) 震 旦 系 灯 影 组 P。 ) 震 Zd 、
层, 断层 较 陡 , 叠加 在第一 期运动 之上 。 F 逆 断层 : 位于 矿 区北 东部 , F 与 大致平 行 , 向 走
4 西端与 F 相交, m, 。 东端延伸出矿区。 断层 内岩石 : 主要 为碎裂 岩 。 断层造 成震旦 系灯 影 组 下段 厚 层 微 晶 白云岩 与上 段 网格状 白云岩呈 断层 接触 。 F 3正 断 层 : 布 于 矿 区 北 部 。是 区域 性 断 裂 石 分 门一东沟 断裂带 的一 部 分 。走 2 5~ 20, 东倾 , 5。 8。南 倾 角 6。区 内长 30 m, 1 m。北端被 F 切断 , 0, 50 宽 ~4 2 向南
出矿 区 。
断层 内岩石 : 主要 为碎裂 岩 , 强劈理化 碎裂岩 , 少量
构 造角砾 岩 , 面多 不平 整 , 时 波状 起 伏 , 断 有 压性 为 主 , 部 分地 段表现 为张性 , 断裂 带 内发 育有拖 曳小褶皱 。具 多期 活 动 , 期 活 动 迹 象 被 后 期 构 造 叠 加掩 盖 表 现 不 早 清 , 明显 可识 别 出 两期 应 变 。第 一期 压 扭 性 破 裂 应 较 变, 指示 自北 向南 的挤 压推 覆 应 变 , 灯 影 组 白云 岩压 使

石墨矿成矿规律及矿山效益分析

石墨矿成矿规律及矿山效益分析

价值工程0引言本次石墨矿勘测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地质测量、槽探和钻探工程控制,基本查明工作区的地层、构造特征,基本查明工作区内主要石墨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分布规律和矿石质量特征,基本查明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和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估算石墨矿物资源储量,为进一步勘查、预可行性研究及矿山的建设规划提供依据。

1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概况矿区地处秦岭造山带的东延部分,海拔高度最低270m ,最高峰732m ,相对高差463m 。

地形条件恶劣,地形等级为Ⅳ级。

区内部分山体迭峦,灌木、荆棘布满山体,植被覆盖严重;地形总体呈北高、南低趋势。

区内地形切割较深,南北向沟谷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向南部排泄。

区内以农业、林业为主。

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红薯等。

经济作物以黄姜、花生为主。

人多地少,部分口粮靠国家救济,剩余劳动力多。

区内工业不发达,矿业开发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的开展,群众采矿热情高涨。

区内电力资源丰富,五千伏高压线路覆盖全区,加之县级小水电站与高压线路并网,可满足工业用电之需求。

2矿床成矿地质规律2.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大扒石墨矿区位于秦岭构造带的靠东一段,从大地构造位置上来看本矿区已经横跨了华北、扬子等二大板块构造单元,其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长期性及复杂性以及变质变形等特征。

勘测区域内分布着很多条板块(地块)结合带或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断裂通过,将勘测区分割为多块具有相对独立演化历程的不同质变及组成的构造单元,并且呈现出许多非常复杂的构造变形特点,如多样式、多层次、多阶段、多机制等。

(1∶5万荆紫关等五幅报告,地调四队,1996)区域地层出露较全,岩浆活动强烈频繁,构造复杂形式多样,以钒、石墨、大理岩、金为主的沉积变质和内生金属矿产蕴藏丰富。

2.2构造勘测区位置分布于荆紫关—师岗复向斜北翼,荆紫关—毛堂—内乡断裂的北侧。

其中构造线方向主要以淇河作为界限,此界以东主要为北西西—南东东向,此界以西主要为近东西向,地层向北倒转。

河南省淅川县黑水庵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河南省淅川县黑水庵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黑 水庵
Ab t a t src
I s eivs h t r g ns cn e tr ue t b l e ta oe eei a b ati td i e s b
t me a e i n a y t p o e e o i t r u h o t -s dme t r y e r d p st h o g
G o o ia C a a t r tc n P o p c ig n ia o f e S u a I n De o i n Xih a u t e l g c l h r c e i is a d r s e t i d c t r o H i h in p s t c u n Co n y, H n n r v n e s n r o i e a P o i c
r e c 01 t e o e f mi g ge I iaI e ar h s 3 ~ o h r r n oog c
c a a t r tc o H i h in rn e o i . B s e h r c e i is f e s S ua i d p s o t e i s, d popci i i tr i te ra r s e t g n c o n h a e me to e a o e n da n in d b v
1 区域 地质概 况
区 域 位 于 秦 岭 构 造 带 的 南部 ,成 矿 区 划属荆 紫关 一 师 岗复式 向斜 钒一 铁一 金成 矿 带 。区域 上 出露的 地层 较为 齐全 ,由老 至新 依次 有 :新 元古界 耀岭 河岩 群上 统 、震 旦系 上 统 、古生 界寒 武系 、奥陶 系 、志 留 系 、泥 盆 系 、石炭 系、 中生界 白垩 系和 新 生界 第 四 系。其 中石炭 系地 层是 矿 区含矿 岩 层 。 区域位 于南秦 岭造 山带 ,由震 旦 系一石 炭 系沉 积盖 层所组 成 ,构 造组 合样 式 简单 , 以褶 皱 和脆性 断 裂变 形为 主 。 区内褶 皱构 造十 分发 育 ,荆 ( )一 师 关 ( )复 向斜构 成 了其 主体构 造格 架 ,在 复 岗 向斜 两翼 分 别发 育众 多规模 不等 、形 态各 异 的伴 生褶 皱群 。总 体上 ,褶 皱样 式较 简单 , 以相 似和 开 阔褶皱 为 主 ,多为线 状褶 皱 ,长 短 轴 之 比在 1 :1 :1 间 ,局 部有 近 南 0 ~3 之 北 向宽缓 褶 皱叠 加 。复 向斜 北 翼产状 较 陡 , 次级 褶皱 相 对较 紧 闭 ,南 翼开 阔平缓 。区 内 规模 较大 的 褶皱 有 :宋家 湾 背斜 、玉皇 庙沟 褶 皱 区内 断裂 构 造较 为发 育 ,主 要有 NWw 向 、N E向及近 S N向三 组 ,前者 为 主体 断 裂 构 造 ,后 二组 为次 一级 断裂 构造 。规 模较大 的 有 F 、F 、F 、F 、F 及 F 等6 ,F l 2 3 4 5 6 条 1 及 F 为主 断 裂 。 3 F :呈 Nw 向分 布 于 区域 中 南部 的 小 1 圆 山一 马 家 湾一 后 岗一 带 ,长 l2 0 3 5 m,宽 3 13 ~2 1 ,断 层面 较 为平 直 ,倾 角8 。 。断 1 " . 5 裂带 内 发育碎 裂 岩及构 造 角砾岩 ,上 、下 盘 岩石 主要 为 白龙 庙组 白云 岩 ,少量牛 尾 巴 山 组微 晶灰 岩 ,为 张性 断裂 。 F3: 呈 N w 向 分 布 于 朱 家 坪 一 w 金 家 岭 一 周 扒 沟 一 带 , 长 l 0 0 , 宽 0m 7 3 ~3 m , 断 层 面 呈 舒 缓 波 状 , 倾 角 m 4 8 。 。断 裂带 内发 育碎 裂岩及 构造 角砾 岩 , O 上 盘岩 石从 西 向东 依次 为牛尾 巴山组一 段粉 晶 白云岩 、二 段微 晶灰 岩 、白龙 庙组 二段 中 晶 白云岩 ,下 盘 皆为 白龙庙组 白云岩 。断 裂 性 质属张 性 。黑水 庵铁 矿 区则位 于此 断裂 的 北东侧。

河南淅川寨沟钒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河南淅川寨沟钒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河南淅川寨沟钒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 因 寒武系分布于背斜两翼 , 自 下而上分为下统水沟 口组 、中统岳家坪组。水沟 口组与上伏岳家坪组整合接 触 ,为一套滨海一浅海相泥砂质一碳酸盐岩沉积建造 ,矿区内分三个岩性段 ,下段 ( ∈l s 1 )由硅质岩 、 杂 色 泥岩 、炭 质泥 岩 、结 晶灰 岩 、紫红 色 泥岩 组成 ,中段 (∈l s 2 )岩性 为条 带灰 岩 ,上段 (∈l s 3 )岩性 为 细 晶白云岩 。钒矿赋存在水沟 口组下段硅质岩和泥岩中。岳家坪组分上 、下两段, 下段 (∈ 2 y 1 ) : 岩性为泥 质 白云岩 ,上段 (∈ 2 y 2 ) 岩性为微晶 白云岩。新生界第 四系( Q ) 主要分布于沟谷中 ,岩性为砾石 、砂 、粘 土 、亚 粘土 等 。 矿区内褶皱构造发育 ,其中将军寨背斜是矿 区的主体构造 ,该背斜位于大寺一吴垭断裂南侧将军寨 玉皇顶一带 。在矿区范围内,背斜枢纽总体近于水平 ,略具波状起伏 ;轴面为一复杂 的曲面 ,总体倾 向为 5 。 ~1 5 。 ,倾角 6 0 。 ~8 0 。。背斜核部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地层 ,两翼为寒武系下统水沟 口组 、 中统 岳 家坪 组地 层 。核部 产状 平 缓 ,两翼 不对 称 ;北翼 产 状较 陡 ,倾 向为 5 。 ~2 O 。 ,倾 角 3 O 。 6 5 。; 南翼产状较缓 ,倾向为 1 7 0 。一 2 0 0 。 ,倾角 1 O 。一 4 5 。 ;背斜两翼总体产状从东 向西 由陡变缓 。 背斜转折端 的形态因组成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不 同而各异 ,在较刚性的厚层状硅质岩 、白云岩中呈 现宽缓的半月形 ,在较塑性的泥岩 中则呈棱状 。塑性泥岩夹于刚性 白云岩与条带灰岩之间 ,在背斜的形 成过程中 ,由于弯滑一 弯流褶皱作用 ,泥岩在局部转折端加厚并形成膨大部位 ,在翼部逐渐变薄。该构 造控制着矿体 的产状 ,并对矿化富集有重要影响。

河南省淅川县金家垭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河南省淅川县金家垭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河南省淅川县金家垭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佚名【摘要】金家垭锑矿床位于豫陕交界的南秦岭造山带东段淅川断裂多金属成矿带上,成矿条件较好.为深入探讨矿区找矿潜力,分别采用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1:10000地质草测、1:2000岩石剖面测量和槽探工程控制等方法在矿区开展了地质勘查及研究工作,并对矿区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及找矿前景进行了详细探讨.研究表明:①矿体主要赋存于寒武系水沟口组底部一套黑色硅质岩及土黄色黏土岩部位;②韧性-韧脆性构造是控矿和储矿的有利空间,使地层中的成矿元素发生活化迁移,随着物理化学条件改变,锑及其他有用元素在有利部位发生沉积富集,从而形成锑矿床;③采用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1:10000地质草测→1:2000岩石测量→槽探揭露方法的找矿效果明显.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圈定了2处找矿靶区,并在靶区内发现了锑矿体,表明靶区内找矿前景较好,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期刊名称】《金属矿山》【年(卷),期】2018(000)012【总页数】7页(P127-133)【关键词】锑矿;淅川断裂;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前景【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53河南淅川金家垭锑矿床地处豫陕交界的南秦岭造山带东段淅川断裂多金属成矿带上,矿区成矿地质条件极为有利[1]。

为进一步查明淅川断裂多金属成矿带的矿产资源,中国地质调查局于1999—2000年在该区开展了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认为淅川断裂上的异常为Sb、V、Pb、Zn、Ag、Au、Cu、As低温热液元素组合[2],严格受构造和地层双重控制,呈NWW向带状展布。

本研究结合金家垭锑矿区地质调查及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对矿区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分析,并对找矿靶区进行圈定,供该区后续找矿工作参考。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南秦岭褶皱带经历了多期次构造叠加,主控褶皱为荆紫关—师岗复向斜及两翼的一系列次级小褶皱,褶皱总体走向NWW,南翼N倾,北翼S倾,倾角30°~70°,核部相对开阔,为一向西低角度翘起的开阔近直立复式向斜构造[3]。

淅川县南泥湖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淅川县南泥湖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Analysis o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Nannihu Iron Mine in Xichuan County
YAN Si ̄huaꎬLU Tao
( Lanzhou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ꎬ Gansu Nonferrous Met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ꎬ Lanzhou 730046ꎬ China)
第 41 卷第 5 期 2019 年 10 月
甘 肃 冶 金 GANSU METALLURGY

Vol.41 No.5 Oct.ꎬ2019
文章编号:1672 ̄4461( 2019) 05 ̄0055 ̄04
淅川县南泥湖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闫四化ꎬ卢 涛
( 甘肃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 兰州矿产勘查院ꎬ甘肃 兰州 730046)
56
甘 肃 冶 金 第 41 卷
各类剪切带交织叠加ꎬ形成区内的网状交织构造格 局ꎬ见图 1ꎮ
图 1 浙川地区构造纲要图
2.1 地层 矿区位于南秦岭复杂构造带东段ꎬ淅川断裂
带以北ꎬ木家垭-内乡断裂带以南ꎮ 以淅川断裂 为界ꎬ可划分为元古界变质结晶基底与古生界沉 积盖层两部分:淅川断裂以北为变质结晶基底地 层ꎬ主要有下元古界大沟岩组( Pt1d) ꎻ以南为古 生界沉积盖层ꎮ
摘 要:南泥湖铁矿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境内ꎬ东秦岭造山带东段南支与南秦岭复杂构造带东段的复合部位、紧邻扬 子地块北缘ꎮ 矿床位于淅川断裂带以北ꎬ木家垭-内乡断裂带以南ꎮ 以淅川断裂为界ꎬ可划分为元古界变质结晶基 底与古生界沉积盖层两部分ꎮ 该矿区具有明显的层控特点ꎬ下元古界大沟岩组地层是区域上寻找该类型铁矿床的 有利层位ꎮ 矿区赋矿的斜长角闪片麻岩抗风化能力明显较强ꎮ 断层构造十分发育ꎬ层间压扭性断裂带是寻找含铁 矿脉的重要标志ꎮ 该区属于沉积变质硅铁建造-后期构造岩浆热液改造型铁矿床ꎮ 关键词:地质特征ꎻ成因浅析ꎻ铁矿ꎻ淅川县 中图分号: P618.31 文献标识码:A

豫西菊竹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豫西菊竹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豫西菊竹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豫西菊竹沟金矿床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境内,是一处大中型金矿床,被誉为“河南金矿之冠”。

经过多年的勘探和开采,发现该矿床有着丰富的金矿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

本文将对豫西菊竹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找矿前景进行阐述。

一、地质特征菊竹沟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的北缘,属于黄土与熟土交错区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矿体主要发育在星火岩侵入与岩浆热液改造的白云岩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矿体赋存特征。

该矿床的主要矿化类型为岩浆热液脉状和网状矿化,金主要以自然金和金银合金形式存在。

岩石类型多变,包括花岗岩、辉长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

矿化蚀变介质主要是石英、黄铁矿和方解石等。

菊竹沟金矿床的矿体多呈矿化带状,一般呈带状或雷达状分布。

据钻探、开采等资料表明,该矿床的矿体长度大约在1km~2km之间,宽度在0.3km~0.6km之间,很少出现分支。

矿脉的走向大致呈NW向,倾角55°~75°之间,矿体厚度一般在0.5m~2.5m之间,最大厚度可达18.8m,具有较为明显的层控性和断裂控制性。

二、找矿前景豫西菊竹沟金矿床资源非常丰富,是国内外目前开采和储量较大的黄金矿床之一。

该矿床的找矿前景也非常广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潜力:1. 根据岩性、地质构造和成矿规律等综合探测研究,可开展深部勘探,寻找更大的金矿储量。

2. 矿床周边仍有大量未开采的矿区,可以进一步发掘,增加产量。

3. 现有开采方案存在过度开采问题,未来可针对矿体进行经济有效的开采设计,增加矿物资源利用率。

4. 深入探索矿床产状与成矿规律,以更好地掌握菊竹沟金矿床的成因、演化和成矿条件,为开发利用提供更为准确和可靠的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豫西菊竹沟金矿床是一处资源丰富的金矿床,具有着非常广阔的找矿前景。

未来,可通过综合利用各种勘探手段,开展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策略,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淅川县唐家凹钒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薛亚飞*,王晓江(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河南郑州450016)摘 要:河南省淅川地区沿淅川断裂带分布着钒矿带,主要分布在寒武系水沟口组的硅质岩中和粘土岩中。

重点讨论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关键词: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唐家凹钒矿;河南省淅川县。

中图分类号:P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5716(2011)02 0146 03中国钒矿资源较多,总保有储量V2O52596 104t,居世界第3位。

钒矿主要产于岩浆岩型钒钛磁铁矿床之中和黑色页岩型钒矿。

钒矿成矿时代主要为古生代,其它地质时代也有少量钒矿产出。

河南省钒矿主要分布于浙川余家庄一带。

淅川唐家凹矿床由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于2008年发现,近年来,采用地质填图、工程揭露等综合手段,基本验证了矿床规模,初步总结出找矿标志,基本查明了淅川唐家凹钒矿区内地层、岩石、构造、岩浆活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基本查明了矿化蚀变带分布范围、规模、蚀变类型及其矿化情况。

1 成矿地质背景1.1 区域地质唐家凹钒矿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东段,黄风垭-淅川韧性剪切带的南侧,属扬子板块北缘,荆紫关-师岗复向斜的北部。

以淅川断裂带为界,可划分为基底和盖层两部分[1,2]。

淅川断裂带以北出露基底地层有下元古界陡岭岩群大沟岩组、中元古界武当岩群上岩组、新元古界耀岭河组下岩段。

盖层分布于淅川断裂带以南,出露地层有震旦系陡山沱组、灯影组和寒武-石炭系等。

寒武-石炭系为一套浅海相沉积地层,岩性为碳酸盐类夹细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等,区域上钒矿赋存于下寒武下统水沟口组底部硅质岩和粘土岩中。

1.2 矿区地质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是中元古界武当岩群上岩组(Pt2w2)、震旦系陡山沱组(Z2d)、震旦系灯影组(Z2dn)、寒武系下统水沟口组( 1s)、寒武系中统岳家坪组( 2y)、寒武系上统蜈蚣丫组( 3w)、奥陶系下统白龙庙组(O1b1)和新生界第四系(Q)粘土、亚粘土、砂、砾、杂卵石等。

矿区处于两大构造单元的接触部位,断裂构造较发育,多属于地台边缘构造,规模较大者在区内发育三条,分别为:F1、F2、F3。

F1逆断层:位于矿区中部的小毛寺沟-大寺带,断裂横贯全区。

是区域性断裂大寺-穿骨洞断裂西段的一部分,总体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65 ~70 ,区内长3500m,宽1~3m。

断层东段走向280 ,西段走向230 ,西端多被第四系所覆盖,尽有零星出露,东端延伸出矿区。

断层内岩石:主要为碎裂岩,强劈理化碎裂岩,少量构造角砾岩,断面多不平整,有时波状起伏,压性为主,部分地段表现为张性,断裂带内发育有拖曳小褶皱。

具多期活动,早期活动迹象被后期构造叠加掩盖表现不清,较明显可识别出两期应变。

第一期压扭性破裂应变,指示自北向南的挤压推覆应变,使灯影组白云岩压覆于水沟口组硅质岩、粘土岩之上,为震旦系灯影组与寒武系水沟口组之构造边界。

第二期表现为张性正断层,断层较陡,叠加在第一期运动之上。

F2逆断层:位于矿区北东部,与F1大致平行,走向265 ~275 ,南倾,倾角65 左右,区内长1200m,宽1~ 4m,西端与F3相交,东端延伸出矿区。

断层内岩石:主要为碎裂岩。

断层造成震旦系灯影组下段厚层微晶白云岩与上段网格状白云岩呈断层接触。

F3正断层:分布于矿区北部。

是区域性断裂石门-东沟断裂带的一部分。

走255 ~280 ,南东倾,倾角60 ,区内长3500m,宽1~4m。

北端被F2切断,向南146西部探矿工程 2011年第2期*收稿日期:2010 04 27第一作者简介:薛亚飞(1983 ),男(汉族),河南登封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地质找矿技术工作。

延伸出矿区。

断层内岩石:主要为碎裂岩,构造角砾岩。

断层构成震旦系与中元古界武当岩群(Pt2w)之构造边界。

2 矿床地质特征钒矿层赋存于寒武系下统水沟口组下段的硅质岩和粘土岩层中。

该段在区域上层位稳定,总体上近于东西向延伸,局部产状有所变化。

含矿层顶板为灰黑色结晶灰岩或紫红色泥质条带灰岩,含矿层顶底板与含矿层界线清楚;含矿层底板为震旦系顶部白云岩。

含矿层中硅质岩和粘土岩钒含量变化较大,一般硅质岩的上部和粘土岩的下部钒含量较高,形成矿体,矿体与顶、底板界线不清,只能据化验分析结果区分。

2.1 矿体特征矿体呈似层状产于硅质岩或粘土岩中,粘土岩中含矿系数较高。

由于粘土岩型钒矿与硅质岩型钒矿的矿石体重差距较大,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矿石分别圈定矿体。

全区共有 个矿段,4个钒矿体,编号为 -1、 -2、 -1、 -2号钒矿体,其中 -1、 -1号为粘土岩型钒矿; -2、 -2号为硅质岩型钒矿。

其特征如下:号矿段位于矿区的西部小毛寺沟一带,含矿层多被第四系覆盖,仅有零星出露,矿段沿走向及倾向未完全控制,矿段长270m,沿倾向最大延伸150m,矿段厚1.20~5.82m,平均厚3.32m。

矿段总体走向55 左右,南东倾,倾角55 左右。

矿段厚度较稳定,呈似层状,无夹层。

矿段最高标高451.78m,最低标高316.82m,最大埋深172.40m。

-1号矿体:矿体呈板状,长270m,厚度1.20~ 5.82m,平均2.74m,厚度变化系数0.74。

V2O5品位: 0.732%~1.084%,平均0.970%,品位变化系数0.42。

-2号矿体:矿体呈透境状,长270m,厚度0.56~1.65m,平均0.87m,厚度变化系数0.17。

V2O5品位:0.732%~ 1.084%,平均0.970%,品位变化系数0.35。

号矿段位于矿区东部东沟脑一带,矿段长350m,沿倾向最大延伸220m,单工程矿段厚1.66~7.25m,平均厚3.74m。

矿体总体走向95 左右,南西倾,倾角32 左右。

矿段厚度较稳定,呈似层状,矿段无夹层。

最高标高620.06m,最低标高487.38m,最大埋深40.25m。

-1号矿体:矿体呈板状,长350m,厚度1.66~ 5.23m,平均3.36m,厚度变化系数0.21。

V2O5品位:0.704%~1.933%,平均1.320%,品位变化系数0.46。

-2号矿体:矿体呈透境状,长190m,厚度0.95~2.28m,平均1.52m,厚度变化系数0.31。

V2O5品位:0.653%~2.522%,平均1.733%,品位变化系数0.58。

2.2 矿石质量2.2.1 矿石的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1)粘土岩型钒矿石:泥质结构,定向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次为方解石,少量氧化铁,粘土矿物为显微鳞片状定向分布,被氧化铁渲染,该层疏松易碎,风化后呈土状,个别标本可见钒云母,呈细小鳞片及鳞片集合体分布于粘土矿物中,钒云母折光率N=1.61~1.707。

(2)硅质岩型钒石:隐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硅质物为主,次有细粒石英、炭质等。

硅质物为隐晶质粒状,粒径0.01~0.05mm,岩石硬而脆,节理发育,风化后呈碎块状。

2.2.2 钒矿的化学组分及含量本矿区共圈出2个矿体,整个矿区V2O51.224%。

现对矿体的化学组分含量及赋存状态分别进行论述。

本矿床规模很小,基本分析项目为:V2O5,组合分析项目为:V2O5、SiO2、A l2O3、Fe2O3、P2O5、WO3、Ni。

就其结果进行分述。

(1)基本分析:V2O5:为矿石中的主要有用组分。

单样: 0.556%~2.888%,单工程平均:0.704%~1.833%,块段平均:0.937%~ 1.590%,全区平均1.224%。

钒呈吸附状态赋存于粘土矿物或呈离子状态吸附于硅氧中。

(2)组合分析:V2O5:单样:0.725%~1.839%,平均1.127%。

Al2O3:单样:10.26%~14.89%,平均13.16%。

SiO2:单样:54.37%~66.93%,平均59.33%。

Fe2O3:单样:2.16%~4.62%,平均3.24%。

P2O5:单样:0.83%~5.38%,平均2.49%。

WO3:单样:0.00%~0.40%,平均0.10%。

Ni:单样:0.00%~0.05%,平均0.01%。

2.3 矿石类型根据矿石的结构构造特征,将矿石划分如下两种自然类型:(1)硅质岩型钒矿:深灰、灰黑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硅质物为主,次有细粒石英、炭质等。

硅质物为隐晶质粒状,粒径0.01~0.05m m,岩石硬而脆,节理发育,风化后呈碎块状。

(2)粘土岩型钒矿:黄褐、黄绿、褐紫等色,泥质结构,定向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次为方解石,1472011年第2期 西部探矿工程少量氧化铁,粘土矿物为显微鳞片状定向分布,被氧化铁渲染,该层疏松易碎,风化后土状,个别标本可见钒云母,量细小及鳞片状集合体分布于粘土矿物中,钡云母的折光率N= 1.61~ 1.707。

硅质岩中未发现钒的单矿物,粘土岩中绝大部分亦未见钒的单矿物。

据民采选矿结果,采用 水冶分析法 选矿后,V2O5回收率达60%以上,推测钒呈吸附状态赋存于粘土矿物或呈离子状态吸附于硅氧中。

2.4 矿体围岩和夹石由于该矿区钒矿体较小,矿体顶底板大同小异。

矿体直接顶板岩石主要为粘土岩,其间接顶板岩石为泥质条带灰岩。

直接顶板厚度0.98~9.87m,平均2.82m,岩石经过了较强裂的风化作用,较松软。

直接底板为薄层硅质岩、粘土岩、白云岩,其间接底板岩石为白云岩。

直接底板厚度0.43~7.47m,平均2.77m,薄层硅质岩性脆易碎,粘土岩石经过了强裂的风化作用,较松软、白云岩抗风化能力强,较坚固。

矿体完整,无夹石,钒矿层沿走向、倾向相变为粘土岩和薄层硅质岩岩。

3 矿床成因分析3.1 矿床成因翟裕生等[3]认为本区主要有两大成矿系列,沉积成矿系列(以古生代沉积建造为主)和岩浆成矿系列(以燕山期为主)。

岩浆成矿系列已发现有斑岩型金矿、金铜矿点等,沉积成矿系列有钒矿、磷矿及非金属矿等。

矿区位于南秦岭造山带东段,成矿时代为寒武纪早期,空间分布严格受寒武系水沟口组硅质岩层、泥质岩层控制,凡有硅质岩和杂色泥岩出露的部分,或多或少均能圈出一定规模的矿体。

矿石组合元素为多种元素组合,普遍含有V、A g、Mo、Ni、Co、Cu、Pb、Zn、T i、Mn、Y、P 等亲生元素和与超基性。

基性岩有关的元素。

钒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系地层,尤其是区内超基性和基性等含钒岩石。

在震旦纪末期,地壳隆升后这些岩石经受了较长期风化侵蚀,随后搬运到海槽中沉积形成钒矿床。

本区寒武纪早期海侵时,地壳持续缓慢沉降,具有较稳定的沉积环境,形成了一套厚度不大的含钒、含磷的硅质、泥质、有机质到钙镁质碳酸盐岩沉积。

跟进地层沉积旋回、古生物及岩相厚度、含矿规律等,本区成矿环境是在滨海至浅海静水还原条件下,气侯温湿,生物茂盛时期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