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的色彩_论张爱玲的色彩语言_杨灿

合集下载

关于色彩的名言

关于色彩的名言

关于色彩的名言1、谦逊是美德的色彩。

——提奥格尼斯〖15字〗2、生活是一幅大画布,应该让它充满色彩。

——丹尼·凯〖22字〗3、我们的欲望,把长虹绚烂的色彩,借给了只不过是云雾的人生。

——泰戈尔〖30字〗4、人的面孔常常反映他的内心世界,以为思想没有色彩,那是错误的。

——雨果〖31字〗5、这些宝石之中蕴藏着生命:它们的色彩能够说出语言难以表达的意思——乔爱略特〖35字〗6、化妆以醒目的色彩强调以至强迫人们注意的部位,却往往是最软弱的所在。

——毕淑敏〖36字〗7、当你是张白纸时,你需要别人替你加上色彩。

但当你是幅画时,你需要寻找自己的画框。

——佘诗曼〖40字〗8、我的孩童时代是灰暗的没有色彩的,因此我很容易心态不健全,但是恰恰不是。

这要归功于我妈妈。

——宋佳〖44字〗9、异想天开给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这是每一个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须的。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44字〗10、现在我会多用一些色彩了,但我会净化过滤它们,选择最佳的色调,丢掉杂乱的成分,然后再适当的加入黑色和灰色。

——GiorgioArmani〖49字〗11、他们这批人是一批真正与世无争的人,他们除了给世界添上一点带有他们个人色彩的美之外,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做不成。

——李银河〖56字〗12、世上的生命,大半朝生暮死,而蝴蝶也是朝生暮死的东西,可依然为着它的色彩目眩神迷,觉着生命所有的神秘与极美已在蜕变中彰显了全部的答案。

——三毛〖65字〗13、危险天空下的麦田。

一种骚动激越的情绪纠缠在压抑而明丽的色彩中,令人不安的气息扑面而来。

是暴雨之前的清新而寒冷的风。

是灵魂无法突破的孤独。

——安妮宝贝〖69字〗14、年代戏大多是命运感很强、悲剧色彩很浓的感觉,每天演戏都感觉很压抑和沉重,至少目前我已经演够了,很想跳出来尝试一些比较轻松的现代戏,做一回‘阳光人’。

——董洁〖70字〗15、俄国形式主义则具有“语言本体论”色彩,其艺术实践最终指向人们在陌生化(奇特化)诗语中的震惊(注意:语言本体论也可能隐含价值论意义。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语言_吴进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语言_吴进

禽兽行为 而离了婚。愫细脸上静得像死一样 的木乃伊状的 蜜褐色 皮肤 , 正是这种刻板、 荒诞、毫无生气的生活的一种浓缩, 一种折射, 同时也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从以上所举之例中 ( 包括第一部分 ) 我们能 够看出, 无论是对色彩的选择或移情于色彩 , 都 表现出了作者主体性的渗透。虽然艳丽的色彩, 以及由此组接、衍化、推演开来的词语、句子、 句群 , 有时易给人以浮华之感 , 但透过张爱玲作 品语言 藻丽的外表 , 我们读到的却 是动荡的时 代、不和谐的生活环境、扭曲的人性、丑恶的情 欲, 而不像西洋厌世派那样只把词藻做成 感觉 的盛筵 。正因为如此 , 所以我们说张爱玲作品 的风格绮丽而不华靡。藻丽的语表与厚重的内蕴 曲折有致地统一在一起。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 我们才能理解下面这段看起来与张爱玲风格似乎 并不相协的自白 :
大凡读过张爱玲作品的人 , 都会对文中缤纷 的色彩语言 ( 指着色语言 ) 留下很深的印象。她 的作品很美, 而这种美又与竞相而出的色彩语言 密切相关。它不断给读者以 视觉艺术 般的美 感, 使人仿佛置身于由文学符号幻化成的美术长 廊之中。然而更重要的是 , 张爱玲善于敷色着彩 不只是停留在感觉的捕捉上而以此悦目 , 更多的 是在色彩的铺陈中艺术地埋进了一层深义, 这深 义暗含着 , 引而不发 , 透过色彩语言的表面 , 可 见 色外之色 , 可闻 弦外之音 。
4
二、主体性在色彩语言中的体现
张爱玲为什么对视觉中的色彩情有独钟 ? 这 种审美感知选择的主动性 , 我们可以从现代心理 学理论中找到根据。现代心理学证明, 大脑对来 自客体的刺激信号并非全盘接受, 而是要经过筛 选和组合 , 是一个对信号进行检索、编码和综合 的过程。这种心理机制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 为取得与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形成的。为此, 视觉 等感觉便具有了选择性的特点。作家的审美心理 结构是以其心理机制为基质的 , 所以, 不同的人 生经历和审美经验使 作家产生了不 同的审美感 知。 审美感知不但对于文学艺术具有如此重要 的规定性 , 而且使作家、艺术家的情感、体验的 形式 化 把 握 和 外 化 已 成 为 近 乎 无 意 识 的 活 动。 到过

张爱玲的色彩世界

张爱玲的色彩世界

张爱玲的色彩世界摘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特立独行,独步奇峰的女作家。

她以其独特的审美感受,通过新颖独创的色彩描写,使她的每部小说都鲜活动人。

本文将从张爱玲小说中色彩运用的特点、作用及原因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她的色彩世界。

关键词:张爱玲;色彩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特立独行,独步奇峰的女作家,她以其卓著的才华和艺术感染力,为我们展示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上海、香港这两座现代都市中一群群普通人的世俗生活,将那个时代所独有的特质尽收笔底。

作为女性作家,她对色彩的极端敏感和感悟,对美艳和华丽的极端嗜好,使她的每部小说都鲜活动人,从而使其与同时代其他作家泾河分明。

张爱玲曾经在她的《天才梦》中说到:“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为我的终身事业。

对色彩,音符,字眼我极为敏感。

……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如‘珠灰’,婉妙’······因此常犯了堆砌的毛病。

”因此,她的作品中有着非常丰富的色彩描写。

画家用色彩描写世界而张爱玲用如诗如画的语言来描写,她用自己对色彩的独到感悟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诠释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人物形象,烘托环境气氛,用浓烈、斑斓的色彩来述说一个衰败的世界。

而从她那如油画般浓郁的色彩语言中我们可以发现她对于色彩技巧的运用总结起来有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颜色的复杂性。

张爱玲对颜色有一种近乎天然的辨别力和近于固执的偏好。

在她的笔下各种色彩层出不穷。

有人对其文集中的描写景物女人的文字进行过统计,21篇共有269处用了带色调的词汇,其中红色54处,白色32处,绿色33处,蓝色28处,黄色26处,青色25处,黑色16处,紫色14处,金色13处,银色5处,米色2处,褐色2处,另外有栗色,藕色,琥珀色,铜色,肉色各一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阅读其作品我们会发现,她在选用这些色彩的时候,并不是采用单一的颜色,她的红色,就有橙红,砖红,枣红,粉红,鲜红,大红,虾子红,橘红,焦红;她的绿色,有墨绿,棕绿,翠绿,暗绿,鲜粉绿,海绿,玉绿,石绿;她的黄有柠檬黄,稻黄,橘黄,象牙黄,鸡油黄,淡黄,乳黄;她的灰又有淡灰。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共3篇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共3篇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共3篇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1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被誉为“张爱玲体”,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深受研究者和读者的喜爱。

其中,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是其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本文将从语言形态、语言表现和语言内涵三个方面,探讨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

语言形态张爱玲小说的语言形态是其作品独特魅力的基础。

张爱玲擅长运用语言艺术手段,刻画细致、生动的人物形象,表现复杂、微妙的感情变化,以及描绘优美、细腻的景物和场景。

例如,《色,戒》中,张爱玲运用恍若隔世的章回体结构、句式分明的长句、直白精炼的短语和富有韵律感的词组,让小说的故事跳跃性强,展现了独特的节奏感和音乐感;《金锁记》中,张爱玲运用艺术手法独特的朗诵式叙述、长长的“粤式句号”和平凡的生活琐碎,构建出一个时代的再现,展示了小说语言的深厚内涵。

语言表现除了语言形态上的独特魅力,张爱玲小说还通过语言的细微表现,刻画出人物的优美内心及情感世界。

她在小说中运用语言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反复出现的重复,熟语、成语、俗语等语言形式,为小说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提供了丰富的手法和表现形式。

例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文章从一桩明显的婚姻因素入手,接着产生了一系列的诸如榜样、小气、自虐等人性的刻画,张爱玲在小说中巧妙运用语言艺术,深入分析人物的内心状态,不仅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为人物的情感表现提供了鲜活的语言表现。

语言内涵作为语言的运用者,张爱玲小说最为突出的地方是在语言运用中丰富的内涵。

她往往运用极富诗意的语言表现出孤独、无望、痛苦等内在情感,深切表达了人的精神承受力和生命气息。

她的语言体现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现代主义的思想,让小说构思和人物刻画更具有文学性和思想性。

例如,《秧歌》中,作者通过讲述扑朔迷离的军阀混战时代,表现了女性的自我解放、社会变迁的复杂性和民间文化的厚重性,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张爱玲 金锁记 月光下的残缺与癫狂

张爱玲 金锁记 月光下的残缺与癫狂

月光下的残缺与癫狂——浅析小说《金锁记》中的月亮意象摘要:我们都知道,月亮是中国文人酷爱的意象之一。

它总是给人一种浪漫、温柔的感觉。

然而在张爱玲的笔下,月亮已不仅仅是那些柔和、幽怨的代表了,她以一种新的观照来创造了月亮意象。

而《金锁记》可以说是其将这一意象运用的最成功的一篇,全篇大概100页左右,却有7处描写到月亮,这里我暂且将这些月亮分为五类,分别是故事发生的时间之月、七巧人性堕落的沉沦之月、长安灵魂错落的残缺之月、七巧变态母性的癫狂之月以及悲剧延续的永存之月,全文正是通过这些月亮将故事中人物的悲剧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将苍凉的情绪带进了每个人的心中。

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月亮残缺癫狂意象“月亮,这一古老的意象,早在诗经《月出》中就有出现‘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将月亮与美人相联系”。

【1】唐诗中的月亮就更是丰富多彩,或带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或带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将月亮的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现象相对应。

毫无疑问,“月亮”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基本意象之一。

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张爱玲,当然也将月亮写进了她的小说。

因此翻开张爱玲的小说,我们随处都可见月亮的影子,而《金锁记》可以说是其将这一意象运用的最成功的一篇。

在《金锁记》中,月亮这一意象贯穿了始终,作者对其的描写或蜻蜓点水,或浓墨重彩,使其成为了一条连接人物心理的重要线索。

作者通过对月亮感官色彩的印象捕捉,将那些模糊、残缺、变形的月亮一一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而透过那些月亮,我们看到了小说中人物的情绪变化和他们复杂的心理世界。

可以看出这些月亮已不仅仅是一个个自然的物象,而是感应着人物命运的代表。

因此我们在看月亮的同时,似乎也能看到那一个个在月亮下或残缺或癫狂的灵魂。

一.时间之月“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

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

浓墨重彩下的苍凉人生―试析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运用

浓墨重彩下的苍凉人生―试析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运用

浓墨重彩下的苍凉人生―试析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运用【摘要】张爱玲的作品很美,甚至“行文美丽到要融解”。

这种美与文中俯仰皆是的色彩语言密切相关。

张爱玲将这种对色彩细致敏锐地把握和卓越地理解所形成的非常独到的色彩心理运用到她的小说中,使色彩语言成为她刻画人物形象、彰显人物心理、营造环境氛围乃至参与完成叙事得心应手的工具,并不断给读者带来“艳异”般的美感,使人仿佛置身于精美的视觉艺术殿堂之中。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色彩运用张爱玲对色彩有着超乎常人的感知和喜爱,随手翻开她的小说,“大红、粉红、虾子红、桃红、银红、石榴红,金黄、鹅黄、鸡油黄、老虎黄,葱绿、霉绿、海绿、棕绿、墨绿、湖绿,珠灰、青灰、雪青、茶青、闪蓝、葱白……”,一个个我们熟悉或不熟悉,分辨的开或分辨不开的单色或复色会不时跃入眼帘,让人应接不暇,如同夜空中密集绽放的烟花,在黑暗的苍穹里盛开出一簇簇华美而苍凉的花朵。

连她自己都说:“不知为什么,颜色和气味常常使我快乐。

”“颜色这样东西,只有没颜落色的时候是凄惨的,但凡让人注意到总是可嘉的,使这世界显得更为真实。

有了个颜色在那里了,使人安心。

”张爱玲把这种对颜色偏执一样的迷恋也挥洒进了小说创作,造就了她作品的美,甚至“行文美丽到要融解”。

这种美与文中俯仰皆是的色彩语言密切相关。

色彩是事物外在最显著、最鲜明、最富于感性直观的特征,能在第一时间给人强烈的视觉上的刺激并迅速引起人们的审美体验。

自小在绘画方面受过良好熏陶和教育的张爱玲,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

她把这种对色彩细致敏锐地把握和卓越地理解所形成的非常独特的色彩心理运用到她的小说中,使色彩语言成为刻画人物形象、彰显人物心理、营造环境氛围乃至参与完成叙事得心应手的工具,并不断给读者带来“艳异”般的美感,使人仿佛置身于精美的视觉艺术殿堂之中。

一、用色彩塑造形象张爱玲是调色大师,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她善于把握颜色这一事物的外在重要特征,不仅喜欢把描写对象置于丰富的色彩环境之中,而且写人物的容貌,能准确的写出肤色所蕴含的人物独特的性格;写服装和饰品,不仅写款式和质地,更能透过浓厚的色彩来呈现作者的言外之意。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一、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带有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畸形的时代背景下造就了女性生存的悲剧。

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大多数女性角色的人格和心灵都是被扭曲的,都是一些深受中国封建文化传统营销的平庸小角色。

她用独到的人生领悟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刻画出女人在旧式家庭中的沉浮,既挖掘出来女性在历史中所遭受的文化和精神的扭曲,也指出女性生存的困境和情感心理。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其笔下的女性人物深陷封建意识的影响,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大多数女性都表现出对生活的困窘和不安,展现出了女性的全部弱点以及生存的困境,其目的在于揭示那个年代背景下的女性的生存状态与情感心理。

以张爱玲刻画女性悲剧命运的经典之作《金锁记》为例,其中的人物形象曹七巧出生于小户人家,为了攀龙附凤,嫁入姜家做了二少奶奶,却得不到爱与尊重,导致了她的婚姻悲剧。

后来曹七巧又把这种不幸转嫁到子女身上,亲手扼杀了他们的幸福。

疯狂的欲望使她丧心病狂,丧失了良知和人性。

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 《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等人也是女性悲剧形象的代表,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缺乏独立的意识,但是又找不到生活的归宿,没有可以信赖的人,出于对生计的无赖,她们不得不为了谋生费尽心机地为生存而挣扎。

张爱玲的作品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展示着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病态人生。

二、浓郁的市井气息和华丽的人生渴望日子。

例如其作品《等》,就描述了一群无聊的男男女女在候诊时的家长里短,她笔下的每个人物形象都长着一副猥琐的嘴脸,尤其是描写那群长相丑陋的男子时,真的是极尽嘲讽之能事。

虽然张爱玲笔下的人物都是一些俗不可耐的小市民,但是在她的内心深处仍然有着华丽的人生渴望,她还是渴望大舞台,需要华丽的布景。

例如其作品《色·戒》, 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王佳芝为了革命,不惜以身犯险去勾引汉奸易先生,可是后来刺杀工作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她身边的人都开始渐渐地疏离她,她还发现自己爱上易先生。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意象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意象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意象摘要张爱玲是喜欢颜色的。

“颜色这样东西,只有没颜落色的时候是凄惨的;但凡让人注重到,总是可喜的,使这世界显得更真实。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随处可见的是无论景物勾勒,人物刻画,还是活动场面的再现,总与色彩同步进行的。

本文将从色彩之于人物服饰和色彩之于自然景物两方面论述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意象美。

关键词:张爱玲色彩意象张爱玲是喜欢颜色的。

“总之,颜色这样东西,只有没颜落色的时候是凄惨的;但凡让人注意到,总是可喜的,使这世界显得更真实。

”【1】色彩不同于具有广延性的空间形体,可以独立存在,它必须承载在形体之上。

为此,张爱玲替颜色寻得了相应的形,充分展示其美学观念。

夏志清说,钱钟书的巧妙譬喻,沈从文的乡村风景,在描写上可与张爱玲相比,但在意象上只能让张爱玲独领风骚。

【2】我们知道,意象是意中之象,不能忽视的是所有的象都是“观”的结果,无论是物象、事象还是意象,只有“如在目前”,能够“看得见”,才能被称作“象”。

一个倾向于视觉中心的意象,一方面表现在“色”上,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形”上。

张爱玲小说意象以色附形,将各种色彩自然调和,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突出一种色彩,产生出强烈的视觉效果。

这使她的行文颇似西洋油画,涂涂抹抹,色彩斑斓。

下文结合具体作品,从色彩之于人物服饰和色彩之于自然景物两方面分析张爱玲小说中具体的色彩意象美。

一、色彩附于人物服饰,塑造人物形象,喻示人物命运。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对人物服饰的描写是丰富而极细致的。

她曾说过:衣服是一种语言,是表达人生的一种袖珍戏剧。

【3】对于服饰她在乎的更多的是服饰的外延特性,它成为作者和小说人物身份、心理、性格与命运的外化,成为诠释人物存在的方式,这使她的小说绚丽多姿,风味迥异,也正是这点为她作品中运用人物服饰,在修饰人物方面,充当人类遮羞布的同时,又赋予新的生命,新的用途,而色彩作为服饰话语的基本词汇之一,是张爱玲最费心思着力描写的。

试论张爱玲小说中色彩斑斓的意象

试论张爱玲小说中色彩斑斓的意象

去 ,通向没有 光的 所在 。 舫 直觉 的感觉 到那是疯 子— — 春 天 燃 到 墙 外 去 ,满 山 轰 轰 烈 烈地 开 着 野 杜 鹃 , 那 灼 灼 的
无缘 无 故 的 , 他 只是 毛 骨 悚 然 .长 白介 绍 道 : ‘ 就 是 家 红 色 ,一 路 吹 枯 拉 朽 烧 下 山 坡 去 了 。 ” 这
母 ’ 。”
这 样 色 彩 分 明 的景 物 描 写 ,展 示 在 我 们 面 前 的似 乎 不
存 这 里 , 青 灰 、 暗 绿 、 大 红 这 些 犯 冲 的 色 调 , 以 及 是 简 单 的 文 字 了 ,倒 是 一 幅 浓 墨 重 彩 的 水 彩 画 ,一 幅 立 体 两 个 高 大 女 仆 史 峙 着 一个 矮 小 身 材 的 强 烈 反 差 ,造 成 了 逼 真 的 油 画 。 森 寒 、 恐 怖 的 气 氛 , 把 曹 七 巧 变 态 、荒 唐 、 阴 毒 的 心 理 抖 落 出来 。她 被 黄 金 枷 锁 囚 禁 了的 美 好 岁 月 ,也 被 黄 金 枷
安 心 。”
更 是 不 吝 使 用 色 彩 ,有 的 热 闹 ;有 的 暗 淡 ;有 的鲜 明 。一
“ 色这样东 西 ,只有 没有颜 色的 时候 是凄惨 ,但凡让 人 幅幅五彩缤纷的 自然景物和生活画面常常使人难 以忘怀。 颜 首先 ,用景 物来表 现人物 的心理活 动 ,白流苏 到香港
列 的 巨 型 广 告 牌 ,红 的 , 橘 红 的 ,粉 红 的 ,倒 映 在 绿 油 油 的 海 水 里 ,一 条 条 、一 抹 抹 刺 激 性 的 犯 冲 的 色 素 , 窜上 落 下 ,在水 底 下斯 杀 得 异 常 热 闹 。 ”

色 如 其 人
在 表 现 文 明 与 落 后 、 真 实 与 怪 诞 、欲 望 与 妥 协 、 华 靡

张爱玲小说服饰与色彩传递的艺术意味

张爱玲小说服饰与色彩传递的艺术意味

张爱玲小说服饰与色彩传递的艺术意味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界的杰出代表,她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描绘而闻名于世。

在她的小说中,服饰和色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文学表现手段,又是情感表达的载体,展现出了深刻的艺术意味。

张爱玲小说中的服饰和色彩是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象征。

在《色,戒》中,王佳芝身穿的红衣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红色代表了她内心的情感和欲望,也反映了她的冲动和狂热。

而在《金锁记》中,红与白成为两位主人公的主要服饰色彩,红色代表了热烈的情感和追求,白色则象征着清纯和无暇的美。

通过服饰和色彩的对比和交织,张爱玲揭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和矛盾,使其形象更加丰满和深刻。

张爱玲小说中的服饰和色彩是对社会风俗和文化背景的描摹。

在《春蚕》中,张爱玲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上海社交圈的服饰和色彩,表现了女性在传统礼仪和社会期待下的无奈与挣扎。

在《半生缘》中,色彩的运用更多地是展现了旧上海的繁华和虚荣,以及华贵背后的沉重和孤独。

通过对服饰和色彩的细致描绘,张爱玲呈现了当时社会的风尚和价值观念,让读者深入感知当时的社会氛围和文化脉络。

张爱玲小说中的服饰和色彩也是对心灵世界和审美情感的抒发。

在《傲慢与偏见》中,她通过对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服饰和色彩的巧妙描写,展现了她的独立和坚强,以及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在《一个女生的心得》中,张爱玲则以女性的视角探讨了服饰和色彩在情感表达和自我塑造中的作用,揭示了女性对美的追求和对幸福的向往。

通过服饰和色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抒发,张爱玲展现了对美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对情感世界的深刻关怀。

张爱玲小说中的服饰和色彩传递了丰富的艺术意味,既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性格特征,又揭示了社会文化的风俗和价值观念,更是对心灵世界和审美情感的深入探索。

张爱玲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观察,在服饰和色彩的运用上展现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创作手法,让读者在纷繁的文字世界中感受到了独特的美学魅力和心灵震撼。

张爱玲散文色彩语言的运用特点

张爱玲散文色彩语言的运用特点

,
也是情 的需
是创 作 主 体 感情 色 彩 的 物 态 化
, ,
,


张 爱玲散 文 中的 色 彩语 言就 是 作家 情感 的投
。 ,

,
心 灵 的迁 入 到 上海 蝴蝶 快乐

渗 透 和 显 示 着 作家的 喜怒 哀 乐
坐 在 马 车上
,
我 是 柞 常 垮 气而 快 乐的
红 油 板壁

粉 红 地 子 的 洋纱 衫裤上 飞着 蓝
使这 世 界 显 才
得 更真 实

’。
瑞 士 艺 术教 育家 约 翰 内斯

伊顿的
《 色 彩艺 术 》说 到
只有 热爱 色彩 的 人

能 领 会 色 彩的 美及 其 内 在 的 实质

张 爱 玲 能 充 分地把 握 色 彩 的 内在 实 质
,
, ,
她 利 用 色 彩 的 心理

效能 性
;
,
把 色 彩 作为情感 的 载体
那 么 复杂
。 ,
正 好与
作者 内心 的快 乐相 呼应
,
看不 到 田 园里 的 茄子 绿 的 碗豆
,
到 菠菜 场 上 去 看 看 也 好
,
熟艳 的 辣 椒
,

金 黄的 面 筋
,
像太阳 里 的肥 皂泡

这 段话 描 写 作者 在年 少 时练 琴 的 心 境

所描 写 的 画 面 色 调 是 灰色 的
, 、 ,
,
出现 的 色彩 词 主 要 是 优郁

灰色



黑色

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世界

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世界
的月亮也便有了 “ 红红 的” 、 “ 小 而 白” 、 “ 蓝
着 ,耳 朵上 的实心小金 坠子像两只铜 钉 把她 钉在 门上—— 玻璃 匣子里蝴蝶 的标 本 ,鲜艳而凄怆。 ”作者 先是把 “ 实心小 金 坠子 ”比喻为钉在 门上 的铜钉 ,随后 将 七巧喻作 “ 鲜艳而凄 怆 ”的 “ 标本” 。 七 巧拥有 的是美丽 的青春 ,但是 没有地 位 和 自主权 ,因此只是 用一对 “ 小金坠 子” 就能把她 的一生 “ 钉” 起来供 人玩赏 , 她成 了遗 老家庭 的牺 牲 品。 这里 ,作者 用 没 有生命 力 的物 品来 描 画她 的 肖像 , 用 黄金 的色彩 ,将普通 的 比喻 变为含 义
说道 : “ 色 泽 的调 和 ,中 国新 从 西 洋 学 到 了 ‘ 对照 ’与 ‘ 和 谐 ’两 条 规 矩 — — 用
以凉 冷感 ,甚至 一定 的文化都和 一定色 彩 有某种联 系,使色彩运 用上产 生了 民 族性 。张爱玲在 使用 色彩语言 的时候 并
非 如传 统 的小说 家那样 ,她具有 非常独 特 的色彩心理。
说 好 看 ,她 道 : “ 桃 红 的 颜 色 闻 得 见 香
粗 线的看 法 ,对照便 是红与绿 ,和 谐便 是 绿与绿。殊 不知两 种不 同的绿,其冲
突倾 轧是 非常显著 的 ; 两 种 绿 越 是 只 推 扳 一 点 点 ,看 了越 使 人 不 安 。 红 绿 对 照 ,
小说 总能让我们身临其境。 “ 年 轻 的人 想着三 十 年前 的 月亮该 是 铜钱 大的一个红 黄的湿晕 ,像 朵云轩 信 笺上落 了一滴 泪珠 ,陈 旧而迷糊。 老 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 的月亮是欢愉的 ,
张 爱 玲 善 用 色 彩 ,那 些 亮 丽 的 色 彩

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意识

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意识

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意识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意识引言在以往对张爱玲小说的研究中,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其中的女性形象、灰色人性等方面,而对其中的色彩描写不够重视。

张爱玲在其小说创作中运用独特的色彩语言暗示小说情节的发展,烘托环境气氛,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塑造了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她善于运用形象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把自己所体会、发现的多彩世界描摹出来,使色彩就具有了深层次的意蕴。

本文从张爱玲小说色彩描写的重要性和意义及色彩描写的艺术、内蕴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一些剖析,希望能够引起大家一个新的思考。

一、张爱玲小说中色彩描写的重要性和意义才女张爱玲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透视着中西方文化交流动荡中上海、香港两地的社会面貌,以冷静犀利的笔法揭示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都市的人生百态。

张爱玲对人生、对爱情剖析之透彻、运笔之精湛,令人称道。

张爱玲善于在小说里描绘各个层次中的颜色,无论是对人、景、物她都调动了大量的色彩手段。

她曾说过:“颜色这样东西,只有没颜色的时候是凄惨的,但凡让人注意到总是可嘉的,使这世界显得更为真实。

有了颜色在那里了,使人安心。

”有人这样统计过,取《传奇》集子中全部16篇作品,随便各捡出一段描写景物或描写女人的文字来统计,16段共91处用了带色调的词汇,其中红色23处,白色14处,黄色14处,绿色12处,金色8处,蓝色7处,紫色4处,黑色4处,米色2处,银色1处,栗色1处。

①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她在选用这些色彩的时候,并不是采用单一的颜色,她的红就有橙红、砖红、枣红、粉红、鲜红、大红、虾红、橘红、焦红;她的绿有墨绿、棕绿、翠绿、暗绿、鲜粉绿、海绿、玉绿、石绿等。

丰富繁杂的色调描绘出张爱玲笔下特有的多彩世界,她是刻意要用金碧辉煌来叙说一个衰败的世界:“天就快亮了。

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

天是森冷的蟹青色,天底下黑魆魆的只有些矮房,因此一望望得很远。

地平线上的晓色,一片绿,一层黄,有一层红,如同切开的西瓜——是太阳要上来了。

残缺的色彩

残缺的色彩

残缺的色彩残缺的色彩摘要:色彩语言是张爱玲自我确认的独特感觉表达方式,她游刃有余地运用着各种色彩来展示作品人物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状态。

在她笔下,色彩呈现出了超出传统的许多种独特表情,透露出她作品中的感伤情调和苍凉心态。

关键词:张爱玲;色彩语言;残缺;苍凉张爱玲的作品涌动着生命的灵气和时代、都市的气息,充满着丰繁复杂的意象比喻,细腻冷峻的心理刻划、哀切缠绵的情感以及活泼婉妙的语言。

尤其是她对色彩语言的运用,每每令人惊艳。

色彩语言是指作家在作品创作中所使用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色彩语言是特定情绪的象征,具有审美的性质和想象的空间。

色彩丰富的内蕴在文学中有着神奇的表现力,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能增强话语的情感效果,给读者以视觉艺术般的美感。

张爱玲倾心于色彩语言,自然万物各自成色,而她几乎都能用心捕捉到。

通过匠心独运的色彩泼洒,张爱玲营构了自己华美而又悲哀、绚烂而又苍凉的文学天地,呈现了她渗入骨髓的悲剧意识。

一、残缺的色彩黑、白、灰三色是非彩色的混合色,它们都有袭人的冷意。

在张爱玲笔下,这三种颜色占据了绝对的力量优势,在色彩客观布局和主观倾向上达成了一致。

她用看似漫不经心的色彩,表达了对苍白人生的调侃和对残缺的人生本质的深刻揭示。

(一)白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色是一个基本的禁忌色,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摒弃和厌恶。

白色是枯竭的,没有血色、没有生命的表现,象征着死亡、绝望、悲哀、匮乏、腐朽、隔膜、焦虑、愚蠢等。

在张爱玲笔下,白色呈现出了许多种独特表情,被用来表现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和伤感情绪,充分暴露现实家庭、人性的丑陋和荒凉,展示人物尤其是女性的悲剧性身份。

在很多看似稀松平常的话语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张爱玲赋予白色的厌恶、嘲讽的表情,比如:花园里的白玉兰:“开着极大的花,像污秽的手帕,又像废纸,抛在那里,被遗忘了,大白花一年开到头,从来没有这么邋遢丧气的花……”(《私语》)“上海人显得个个肥白如瓠,像代乳粉的广告。

2021年残缺也是一种美 张爱玲 [那封尘封的信,那篇残缺的论文]

2021年残缺也是一种美 张爱玲 [那封尘封的信,那篇残缺的论文]

精选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由于我这个人生活没什么规律,总是喜欢把看过和用过的东西胡乱的摆放到一起,所以时常的就要去收拾一下凌乱不堪的杂物。

昨天无意中又把曾经写过的一篇论文翻了出来,是底稿,正稿估计这辈子是找不到了。

稿件的最后一页已经没有了,拿着有些泛黄的破纸让我若有所思,其实这是我老毛病,记得中专之前用过的我感觉对于我个人比较珍贵的东西还有一些不值钱的小藏品我都会把她们归拢在一起放着,回家的时候想起来了就去翻翻,一翻就把曾经点滴的记忆给勾搭出来了,然后就给那呆着:或许是美好的,或许是不堪表达的。

也总有那么些记忆的碎片会在这个时侯生长到一起,长成一株肆无忌惮的蔓藤。

我就那样呆坐着拿着那篇论文,看看窗外的世界,仍依旧。

其实很清楚有些当时没说出来的话也只能是你一辈子也别想去说了。

再者,说了又有什么用?你懂得的别人未必会去接受,你感觉是正确的,在别人眼里或许就不是原味了。

何为信仰,也莫过于就是能在我们迷失的时候和快要迷失的时候给我们点了盏明灯,对于这个共同的中界点我们也就不会这样轻易的迷惘于前方的路了。

但我们又不能自欺欺人,有些忘不掉的东西我们又无法连根拔起,藏在心里谁也不知道。

记得包里还有一封一直没舍得扔的信,应该是上学时候收到的。

一炷香又何尝不是一人一生,转眼的工夫这么多年都过去了。

期间不乏要经过青涩的过程,过来了也便过来了。

只是有点遗憾寄出去的那封信对方并未收到,归根结底也算是我一份如鸿毛般心意的寄托,怎忍它天涯沦落----有时拿出那封信品读,会感觉无比的温馨与美好,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它真实,纯正的真实,纯到我会感觉心中有些许的歉意在蠕动。

宇宙那么大了,还要我们的心也要那么大。

就这样一封信,也就这样一篇论文,前者是我不想扔却会从记忆中筛洗掉的,而后者是我想扔却在记忆中无法抹去的。

思想与先天的智慧总这样相辅相成,怎叫我们不感叹造物者的伟大? 其实说来我们每个人也都会有那么点小小的虚伪,对于自己刚要燃烧的嫉妒从未苟同过。

浅析《倾城之恋》中的色彩语言

浅析《倾城之恋》中的色彩语言

作者: 刘旭
作者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出版物刊名: 文教资料
页码: 235-236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36期
主题词: 倾城之恋;色彩语言;作用
摘要:读过张爱玲小说的人,都会对作品中丰富多样的色彩描写留下深刻印象。

张爱玲对色彩词的领悟和把握,对色彩描摹的极度偏爱.使得她笔下的语言熠熠生辉,深入人心。

不同的色彩传达着不同的感情。

解读张爱玲的色彩语言.对于了解张爱玲的创作心理和艺术特征都是有帮助的。

本文仅通过浅析《倾城之恋》来说明张爱玲独特的色彩语言在作品中的作用。

色彩人生:论张爱玲小说的色彩语言

色彩人生:论张爱玲小说的色彩语言

色彩人生:论张爱玲小说的色彩语言
陆汉军
【期刊名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0(0)4
【摘要】张爱玲的作品近几年在大陆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其深邃凝重的主题和丰富独特的艺术技巧给读者留下了铭心刻骨的印象。

本文粗略地论述了她的小说的色彩语言的运用的原因及表现 ,从一个角度来窥视她的小说艺术的无穷魅力
【总页数】4页(P21-24)
【作者】陆汉军
【作者单位】南宁师专中文系!广西龙州532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视觉的盛宴——评张爱玲小说的色彩语言 [J], 李晓
2.自然的和绮丽的--萧红张爱玲小说语言、色彩比较 [J], 孙丽玲
3.浓墨重彩下的苍凉人生——试析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运用 [J], 孙海平
4.华丽苍凉的人生色彩凄美的世界——张爱玲小说的内在特性分析 [J], 聂小雪
5.华丽苍凉的人生色彩凄美的世界——张爱玲小说的内在特性分析 [J], 聂小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色是一种复杂的颜色, 是艳丽色彩混和在一起形成的
美和清新, 而是虚无、沉重、阴冷甚至肮脏! 毫无生机, 散发着 非彩色 色 调 , 这 本 身 就 有 一 种“ 绚 烂 之 极 归 于 平 淡 ”的 抑 郁 和
死亡的气息。
感伤, 象征着寂寞、忧郁、无望, 传达了一种单调、乏味、厌倦之
( 二) 黑色
残缺的色彩
— — — 论 张 爱 玲 的 色 彩 语 言
杨灿
(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 湖 南 长 沙 410004)
摘 要: 色彩语言是张爱玲自我确认的独特感觉表达方式, 她游刃有余地运用着各种色彩来展示作品人物的生存状况
和心理状态。在她笔下, 色彩呈现出了超出传统的许多种独特表情, 透露出她作品中的感伤情调和苍凉心态。
“灰砖砌的那一面墙, 一定还屹然站在那里。风停了下来, 像三
又 如 对 七 巧 懦 弱 无 依 的 女 儿 长 安 的 一 次 着 装 描 写 :“ 长 条灰色的龙, 蟠在墙头, 月光中闪着银鳞。”[ 2]( P70)
安悄悄地走下楼来, 玄色绣花鞋与白丝袜停留在日色昏黄
小说里多次提到的这堵墙昭示的是生命的灰色基调。在
意象 对比来加强文字的视觉效果, 突出作品的主题意蕴 , 艺 术 中的灰色的荒凉覆盖她朱红的门 楣 。 ”[ 4] ( P48-52) 张 爱 玲 爱 用 诸
地把荒凉体验审美化、情趣化。比如描画开电梯的人, 可能永 如“青灰的 空 气 ”、“ 灰 寒 的 垃 圾 ”、“ 灰 了 头 发 ”、“ 灰 了 心 ”之 类
审慎与机智”破坏了长安来之不易的婚姻, 孤苦无助的长安眼 灰色得到了具体细腻的表达。
睁睁地看着母亲破坏自己的幸福, 她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除了黑白灰三色的运用, 张爱玲还喜欢把一些温暖明亮
的恋爱, 而她只能“一级一级”地走进“没有光的所在”。
的色彩附着在残缺丑怪的事物上, 营造一种陌生化的语言
此外, 黑白的对比还被张爱玲经常运用到环境描写中来: 效果。
感。张爱玲喜欢把艳丽的色彩相混合, 而越是鲜亮丰富的颜色
黑色是色彩中的一个极端, 是光的全部吸收。黑色被看作 混合后就越接近“灰色”, 也越接近人生“苍凉”的底色。
是“ 静 寂 、悲 哀 、绝 望 、沉 默 、恐 怖 、严 肃 、死 灭 ”的 象 征 。 中 国 文
张爱玲的许多作品都笼罩着一层灰蒙蒙的色彩: 童年的
的楼梯上, 停了一会, 又上去了, 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 张爱玲笔下, 所有热闹缤纷的色彩不过是堆积了一种难以消
在 ”。[ 2] ( P89) 以日色昏黄的楼梯为背景, 黑鞋白袜的冷色调的 蚀的苍凉。现代都市的繁华轰然倾倒, 红尘浮华的表象冰释殆
对比传 达 出 了 一 种 不 安 、无 助 和 凄 婉 : 母 亲 七 巧 以“ 疯 子 般 的 尽, 剩下的只有这堵永恒的“灰墙”了。人生的无奈与落寞通过
一线炯炯的光, 是面具底下的眼睛。”[ 2]( P94)
铺着湖绿花格小漆布地衣, 一级一级走上去, 通入没有光的所
“ 窗 外 还 是 那 使 人 汗 毛 凛 凛 的 反 常 的 明 月— ——漆 黑 的 天 在”。[ 2]( P164)
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 。”[ 2] ( P96)
在 这 个 没 有 光 的 所 在 ,“ 青 灰 ”和“ 大 红 ”、“ 昏 黄 ”与“ 湖 绿 ”
白, 很有点讣闻的风味。”( 《封锁》) [ 2] ( P124) 《花 凋》里 这 样 描 画 久 病 的 川 嫦 :“ 她 一 天 天 瘦 下 去 。 她 的
脸像骨架子上绷着白缎子, 眼睛就是缎子上落了灯花, 烧成两 只 炎 炎 的 大 洞 ”[ 2] ( P153) ; 川 嫦 临 终 前 , 央 求 女 佣 背 她 到 街 上 散 步, 她“趴 在李妈背上像一个冷而白的大白蜘蛛”[ 2]( P154) 。作者 用刺目的白色, 突兀的比喻, 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彻底陷入绝望 的生命。
“起坐间的帘子撤下送去洗濯了。隔着玻璃窗望出去, 影
比如 《金锁记》 中:“门口背着光立着一个小身材的老太
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 一搭黑, 一搭白, 像个戏剧化的狰狞 太, 脸看不清楚, 穿一件青灰团龙官织缎袍, 双手捧着个大红
的脸谱。一点, 一点, 月亮缓缓的从云里出来了, 黑云底下透出 热水袋, 身边夹峙着两个高大的女仆。门外日色昏黄的楼梯上
强化了她在家产抢夺战中欲奋力一搏的紧张心理。白衫黑裙 脱的薇龙注定了逃不脱被灰色吞没的命运。
传达的表面镇静与她胭红的脸色传达的内心兴奋紧张的对比
《倾 城 之 恋》中 , 香 港 陷 落 时 , 白 流 苏 看 到 这 样 的 景 象 :
揭 示 了 七 巧 内 心 的 恐 惧 、慌 乱 和 焦 虑 。
铃碰隆, 雷电急走。痛楚的青, 白, 紫一亮一亮, 照进小厨房, 玻 上, 刺绣时弹落了一点香灰, 烧糊了 一片。”[ 2]( P104)
璃窗被逼得往里凹进去。”( 《阿小悲秋》) [ 2]( P217)
“天完全黑了, 整个的世界像一张灰色的圣诞卡片, 一切
用 黑 白 对 比 对 人 物 进 行 外 貌 描 写 是 张 爱 玲 喜 欢 用 的 手 都是影影绰绰的……”[ 2]( P68)
又 如《金 锁 记》中 , 对 长 白 和 长 安 初 次 的 外 貌 描 写 :“ 七 巧 的儿子长白, 女儿长安, 年纪到了十三四岁, 只因身材瘦小, 看 上去才只七八岁的光景。在年下, 一个穿着品蓝摹本缎棉袍, 一个穿着葱绿遍地锦棉袍, 衣服太厚了, 直挺挺撑开了两臂, 一般都是薄薄的两张白脸, 并排站着, 纸糊的人儿似的。”[ 2]( P74) 寥寥数笔刻画的是生活在冰冷的深宅大院里, 欠缺正常的父 爱、母爱, 甚至欠缺所有的爱的两个孩子, 单薄呆滞、毫无可爱 之 处 。这 样 的 苍 白 虚 弱 的 形 象 注 定 了 长 白 和 长 安 要 被“ 黄 金 的 枷锁劈杀”的命运, 无从逃脱!
远不能离开电梯那个狭小的空间:“电梯上升, 一重重的黑 暗 的词语。在小说里, 张爱玲更是喜欢用到无所不在的灰色。《十
往 下 移 , 棕 色 的 黑 暗 , 红 棕 色 的 黑 暗 , 黑 色 的 黑 暗 …… 衬 着 交 八春》中, 女主角顾曼桢总是穿着灰色系的衣服, 恋爱前“淡灰
替的黑暗, 你看见司机人 的花白的头。 ”[ 1] ( P29) 这 里 黑 白 的 强 色的旧羊皮大衣”; 恋爱后“瓦灰”的衣料,“灰色麂皮鞋”。她的
一、残缺的色彩
黑、白、灰三色是非彩色的混合色, 它们都有袭人的冷意。 在张爱玲笔下, 这三种颜色占据了绝对的力量优势, 在色彩客 观 布 局 和 主 观 倾 向 上 达 成 了 一 致 。她 用 看 似 漫 不 经 心 的 色 彩 , 表达了对苍白人生的调侃和对残缺的人生本质的深刻揭示。
( 一) 白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白色是一个基本的禁忌色, 它体现了 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摒弃和厌恶。白色是枯竭的, 没有血 色、没有生命的 表 现 , 象 征 着 死 亡 、绝 望 、悲 哀 、匮 乏 、腐 朽 、隔 膜、焦虑、愚蠢等。在张爱玲笔下, 白色呈现出了许多种独特表 情, 被用来表现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和伤感情绪, 充分暴露现实 家庭、人性的丑陋和荒凉, 展示人物尤其是女性的悲剧性身 份。在很多看似稀松平常的话语中, 我们都可以看到张爱玲赋 予白色的厌恶、嘲讽的表情, 比如: 花园里的白玉兰:“开着极大的花, 像污秽的手帕, 又像废 纸, 抛在那里, 被遗忘了, 大白花一年开到头, 从来没有这么邋 遢丧气的花……”( 《私语》) [ 1] ( P34) “上海人显得个个肥白如瓠, 像代乳粉的广告。”( 《到底是 上 海 人》) [ 1] ( P38) “她穿着一件白洋纱旗袍, 滚一道窄窄的蓝边。深蓝与
烈对照, 概括的是司机的整个一生, 辛酸感慨。
人生一如灰色一样复杂, 沧桑坎坷。《沉香屑·第一炉香》中, 误
又如描写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雨越下越大, 天忽然 入歧途、无法自拔的薇龙眼中的景色:
回过脸来, 漆黑的大脸, 尘世上的一切都惊惶遁逃, 黑暗里拼
“那时天色已经暗了, 月亮才上来, 黄黄的像玉色缎子
至 于《怨 女》里 对 银 娣 的 丈 夫 的 描 写 , 当 是 张 爱 玲 的 白 色 用得最为恶毒残忍的一笔:
“他一双鞋底雪白, 在黄昏的灯下白得触目。”[ 2]( P217) 银娣 年纪轻轻就没了爹娘, 为了生计, 不得已嫁给了这个前鸡胸后 驼背, 站立不稳的人。鞋底的雪白是因为他根本不可能下地行 走! 在描写这男人时, 作者没有多言, 只是冷冷地抛出这么简
张爱玲笔下的颜色与感情已经如同白盐入水, 彼此交融, 白的太阳”的照耀下, 绝望无助的芝寿被恶毒的婆婆七巧从精
无法分清了。对张爱玲而言,“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 引人入胜 神到肉体, 一寸寸地扼杀了!
的, 而主题永远悲观。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
( 三) 灰色
( 《中 国 人 的 宗 教》) 。[ 1] ( P56) 所 以 , 她 笔 下 的 白 色 不 是 纯 洁 、甜
张爱玲不仅善于用颜色描绘人物外貌, 还善于用颜色来 展 现 人 物 的 心 理 与 命 运 。《茉 莉 香 片》中 有 一 段 描 写 :
“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 ——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 织金 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 羽毛暗了, 霉了, 给虫蛀了, 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2]( “ P169) 绣在屏风上的白鸟”象征的是沉 重的 现 实 中 , 女 性 生 命 活 力 被 窒 息 、被 异 化 的 境 况 , 同 时 也 是 一个旧时代的大家闺秀、包办婚姻的牺牲者冯碧落悲惨的一 生。它凝练、含蓄而且醒目, 带着哀怨与死亡气息的色彩, 凸现 了 一 个 封 闭 、落 后 、充 满 腐 恶 之 气 的 旧 时 代 女 子 的 生 存 依 附 性 和无法摆脱封建家族束 缚的悲剧性命运 [ 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