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二次备课 (1)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 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备课一、学生基本情况三年级学生这是第二学期学习科学课,基本了解了这门学科的特点及学习方法:玩中学、想中学、做中学、用中学。
了解了实验课中应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并能努力去做,需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三、教学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一)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关心天气》,属于《标准》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讨论天气与人的关系,介绍气象预报的过程、方法、手段和表现形式。指引观测天气,包括“气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指出天气现象存在规律性,季节的气候特征影响动植物的生存方式。
2.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3.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认识天气
难点:观测天气
教学方法措施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等
教学具
准备
PPT、挂图、地球仪、多媒体
课时安排
课题课时
1、测量气温1
2、云量和雨量1
3、风向和风力2
4、天气和气候2
5、单元复习1
总课时7
本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讨论,认识到气温作为天气要素的重要性。
2.学习使用气温计,掌握温度的正确读、写方法。
3.认识云量和降雨量。知道降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知道人们把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把风速叫做风级。
5.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气候与天气。
过程与方法:
1.知道科学探究设计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1 (1)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听听说说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想想画画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2、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过程:一、观察种子1、生:说说自己的想法?2、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3、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4、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5、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晴天、多云和雨天。
2.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
3. 掌握衡量温度的方法,如使用温度计。
4. 了解不同季节的天气特征和变化。
二、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课本。
2. 教具:温度计、图片资料、天气卡片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天气现象的观察与描述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晴天、多云和雨天的画面,激发学生对不同天气现象的兴趣。
2. 观察实验:分组观察校园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并用简洁语言描述。
3. 讨论研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并概括归纳。
4. 教师示范:教师用明确的语言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并鼓励学生模仿和表达。
5. 小结概括:向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内容,复不同天气现象的描述。
第二课时:温度的衡量方法1. 导入: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温度的概念。
2. 教学展示:使用温度计向学生展示温度的衡量方法,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亲自测试不同地点的温度,并记录结果。
4.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测试结果,在小组内进行温度的比较和讨论。
5. 教师指导: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温度的比较方法。
第三课时:季节与天气的关系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四个季节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季节和天气关系的注意。
2. 季节分析:学生自由讨论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和变化,并记录在活动表上。
3. 活动展示:学生根据讨论结果,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个季节的天气特点,如温度、降水等。
4. 小结总结:教师对各组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和总结,梳理季节与天气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针对三年级下册科学的内容编写了一份教案。
通过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衡量温度的实践操作以及季节与天气关系的讨论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天气现象和季节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能够简洁明了地描述和比较天气和温度。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小学科学下册的相关知识,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物理等方面的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掌握小学科学下册的相关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科学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下册)》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4. 课件、音乐、动画等多媒体教具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个例、图片、视频等方式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Step 2: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简要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Step 3:实验操作(15分钟)根据本节课的实验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Step 4:讨论和总结(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现象进行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5: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7: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供学生巩固和拓展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和总结,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指导和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三年级科学下册四、五单元 - 副本(1)
第四、五单元练习题一、填空:(16分)1.由于气温、云量、风雨雪等的变化,天气会有不同的状态。
通常,我们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天气状态。
2.降水有多种形式,包括降雨、降雪等。
3.同一时间不同环境中的气温是不一样的。
通常测量气温需要在通风、无阳光直射的草地上方, 1.5米。
4.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洪涝、干旱等。
5.我们用雨量器来测量雨量。
用风向仪来测风向。
二、判断:(10分)1.风就是在大范围内的空气对流形成的。
(错)2.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对)3.空气在对流的过程中,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对)4.风是从气温高的地方流向气温低的地方。
(错)5.一天中同一时刻,背阴处的温度比阳光下的温度高。
(错)6.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对)7.不同的天气状况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示。
(对)8.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时迅速,有时缓慢。
(对)9.“天气很热”描述的是气候。
(错)10.一个地区的天气是多变的,气候一般变化不大。
(对)三、选择:(20分)1.风的特点:A看得见,静止的B看得见,流动的C看不见,流动的2.夏天,打开冰箱门一点儿,在冰箱门的下端放一块纸片,纸片会()。
A飘向冰箱B向外飘C不动3.要测某地的气温,为了测量准确,应将温度计放在()。
A背阴处B阳光下C水中D向阳处4.小明用温度计测当地的温度,测得当天的14时的气温为5摄氏度,可知是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当所有的天空都被云覆盖,而看不到一点蓝天,这时天气称为()。
A晴天B多云C阴天6.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天气的是()。
A万里无云B阳光明媚C和颜悦色7.下列选项中,()现象表示正在刮北风。
A旗子往北飘B旗子往东飘C旗子往南飘8.某一天正好刮东北风,乐乐手拿着自制的风车,为了使风车转动得更快,乐乐最好将风车朝向()。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南方向9.()里放有温度计、湿度计等多种仪器,可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A百叶箱 B测风塔 C雨量器10.雨量器应该放在()。
2019年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年级下册备课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年级下册备课2019年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年级下册备课师:刚才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核心就有一个,易拉罐为什么会转?学了今天的课后你就知道了。
(二)、学习新课一、认识热空气的性质:师: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很多材料进行实验研究,那么你桌上都有什么?(实验东西都是教师事先准备的)生:火柴,铁架台、碟子(碟子中有棉花、酒精)、塑料袋、蜡烛、纸蛇、纸巾等。
师:盘中酒精点燃后,想熄灭用小盘盖上;实验中如果发生火灾,不要着急,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湿毛巾,可以盖灭火焰;实验签议卡和实验报告单在桌上。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师:15分钟可要到了,一会儿老师让你按着实验记录单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写的?师:你们有几个发现?生:我们有个重大发现,塑料袋罩在火焰上,可以升到空中。
师:你们知道了为什么塑料袋可以飞上去?学生沉默。
教师启发:氢气球松手后会怎样?生:会上升。
师:为什么会上升?生:因为气球中的氢气比空气轻。
师:对了,正是因为氢气比空气轻,所以它会上升。
现在,你想一想,当塑料袋放在火焰上方时,塑料袋里的空气受热变成了热空气了,塑料袋松手后会上升,是为什么?生: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师:你能用实验验证吗?(学生如右图实验)师:刚才用平衡尺做实验时,我再三强调这两个小盒必须是同体积的,现在你能否用科学术语来阐述结论?生: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生:所以我们还发现餐巾纸放在铁架台横梁上,它会向上飘。
生:纸蛇挂在铁架台上放在火焰上方,纸蛇飘动。
师: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呢?生:热空气上升带动纸蛇和餐巾纸飘动。
师:通过以上研究,知道热空气有什么性质?(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小结:受热的空气叫热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三)、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应用:利用挂图、投影片或录像讲解:(1)我国古代军事家诸葛亮利用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制成了能上升的灯,用它传递信号。
(2) 200年前,法国人制成了热气球,载着人升上了空中,热气球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至今仍然有人利用热气球在空中遨游。
第五单元《圆的认识》(大单元备课)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圆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圆的基本概念:圆的定义、半径、直径、圆周率等,这是学习后续圆的性质和计算的基础。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的基本概念、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以及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圆的认识。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了反思。首先,我注意到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继续运用,让学生的好奇心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2.教学难点
-圆周角定理的理解与应用:圆周角定理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图形来理解并掌握其应用。
-圆与直线的交点问题: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找出交点,特别是当直线为切线时,学生容易混淆。
-圆与圆位置关系的判断:如何根据两圆的半径和圆心距离判断两圆的相交、内含或外离关系。
-实际问题中的圆的应用:将圆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设计圆形花园、计算圆形跑道的长度等。
5.圆与圆的关系:两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的公切线、两圆的相交弦等。
6.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圆的轨迹、圆形图案的设计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通过探究圆的性质,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运用圆的相关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的几何论证能力。
6《根茎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人教鄂教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植物根茎叶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拓展与延伸
1. 推荐阅读材料:
- 《植物的秘密》(作者:XXX)
- 《植物王国》(作者:XXX)
- 《植物的生存智慧》(作者:XXX)
- 《植物与环境》(作者:XXX)
6《根茎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人教鄂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根茎叶》,这是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植物”中的第一课。本节课将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植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一些植物的基本特征。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对植物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 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进行呼吸作用
② 植物根茎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 根:吸收养分,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
- 茎:输送养分,支持植物生长
- 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进行呼吸作用
③ 植物根茎叶与环境的关系
- 根:与环境中的水分和养分相互作用
- 茎:与环境中的温度和光照相互作用
- 叶:与环境中的光照和温度相互作用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22)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1.运动和位置【教材简析】《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
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学习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
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
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活动是告知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
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在本课中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对于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
学生通过活动能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湘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 第1课 种子萌发 教案
第1课种子萌发—、教材分析本课是研究“植物的一生”的起始课。
学生的研究兴趣是否浓郁、种子的萌发是否顺利,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地开展后续的研究活动。
因此,本课也是本单元的重点课。
本课包括“观察种子”“研究种子的萌发”“播种”“观察描述小苗” 4个活动。
“观察种子”通过搜集种子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种子的多样性;按“由外到里”的顺序,用“操作指导说明”“蚕豆种子解剖图”等引导和帮助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共同特征。
“研究种子的萌发”利用学生对话、研究计划示例和实验装置操作指导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实验认识种子萌发条件。
“播种”用操作步骤图文示例,指导学生依据种子所需要的萌发条件把种子种到土壤里。
“观察描述小苗”用学生讨论对话场景图,指导学生观察方法,激励学生观察、记录种子的萌发过程。
种植、观察、记录活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激发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活动1:观察种子。
从聚焦话题切入:一颗种子是怎样变成小苗的?这个问题在本单元具有前测的作用,将学生对于生命体的了解与初始认识展示出来,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后测,由此可以分析学生在单元学习中概念建构的情况。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将经历几次观察,这几次观察具有一定的关联。
第一次观察,出示各种各样的种子,帮助学生加以识别,能叫出种子的名称。
第二次观察,描述种子的外形,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第三次观察,描述种子的内部,学习解剖、记录的方法。
在做的基础上,融入思考,展开班级讨论:•比较不同植物种子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想一想,种子怎么长成一株小苗呢?将“做与思”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与问题展开下一个阶段的研究。
活动2:研究种子的萌发。
在上一个活动的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关于种子萌发的实验研究。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经历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一“提出假设-制订研究计划T完成研究计划,搜集证据-科学论证、得出结果”。
教材中采用了传统的种子萌发对比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具有趣味。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全册教材问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第一单元:1课:科学是什么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科学家。
2、你知道科学研究包括那些吗?答:科学研究包括:农业研究、航天探索、医学研究等研究。
3、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
我们的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我们观察小动物、花朵、树叶时,我们就在进行科学研究。
4、介绍几位科学家和他的研究成果。
答:(1)、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发现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2)、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3)、中国的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
(4)、我国的袁隆平发现了杂交水稻。
(5)、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6)、根据英国人罗杰特的原理,人们制作了电影。
5、做科学大致分为那几个阶段?答:(1)、提出问题。
(2)、作出猜测。
(3)、寻找证据。
(4)、得出结论。
6、科学是什么?答:科学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
2课:做一名小科学家1、怎样让纸鹦鹉“站”起来?答:在纸鹦鹉的尾部别上回形针,让它的重心下移,保持平衡,鹦鹉就能站起来。
2、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保持平衡。
做一名小科学家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勤于思考。
3、怎样让物品“站”起来?答:想办法让物品的重心下移,保持平衡,物品就能“站”起来。
第二单元:1课:寻找有生命的物体1、有生命的物体有哪些?答:大树、小鸟、小虫、蚂蚁、青蛙、小鱼等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2、什么叫做生物?答:我们把动物和植物这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自然界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
3、观察会使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4、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答:(1)、都需要呼吸。
(2)、都会长大和死亡。
(3)、都会繁殖。
(4)、都需要水分。
(5)、都对刺激有反应。
5、有生命的物体都能生长发育,都有繁殖能力,进行生命活动时都要消耗能量。
2课:校园里的植物1、按生长环境不同,我们把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活动感知到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愿意研究生活中有关弹性的现象
教具准备
各种弹簧、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弹簧拉力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你能想到生活中,我们利用或改变摩擦力的例子吗?
三、拓展活动:
如果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呢?课下以《假如没有摩擦力》写一篇科幻短文吧!
板书设计:
教后记:
3、跷跷板
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用对比实验法作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探究
教学难点
了解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教具准备
方木块、毛巾、长木片、乒乓球、尺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师:很多同学喜欢玩,那你们一定玩过很多玩具,玩过滑梯吗?谁能说说玩滑梯时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身体与滑梯接触时有什么感觉。)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
教学难点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数据。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浮与沉》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常见的礼》第一课时《浮与沉》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常见的力》单元的第一课时《浮与沉》。
本节课以小船能浮在水面上为线索,探究浮的特点,然后延伸到浮与沉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明白浮与沉是怎么回事。
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生活中小船能浮在水面上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提示学生准备乒乓球、气球、木块、螺丝钉等,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并通过实验得出浮力的感性认识,再研究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得出结论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
不但浮在水面的物体(部分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而且浸入水中的物体(全部在水中)同样受到水的浮力。
再研究生活中浮力的应用;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在经历模拟实验和讨论活动后,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好奇心,制作一个浮沉子。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是水的浮力;了解浮力在生活的应用。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对物体的浮沉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物体沉浮的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物体浮沉的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浮与沉是怎么回事【教学难点】:通过思维导航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四、说学情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科学,对科学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对浮力常识已经有较多的认识,能够观察浮力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并且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对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比较抽象, 学生还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以激发,而对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核心素养目标)3.3影子的秘密教案设计
4. 教学手段:
- 实验演示: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影子现象。
-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影子创作。
- 互动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精神。
- 反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创作成果等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教学流程
3. 研究影子与物体形状的关系: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明白影子与物体的形状是一致的。
4. 运用影子创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影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1. 回顾之前学习的光的传播、物体的颜色等基础知识,为学生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打下基础。
2. 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日出日落、树叶遮挡阳光等,引导学生发现影子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注重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我也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进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影子的形成原因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光线的传播和物体遮挡的关系不够理解,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详细地解释和演示这一概念。另外,在组织小组讨论时,我发现有些小组成员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我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我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
2024年三年级下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
2024年三年级下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概述新编《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是基于三年级上册内容的延续,旨在深化学生的科学学习。
上册作为科学教育的起点,以“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题,设计了如“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
下册则聚焦于“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共包含“游戏的科学”、“太阳与实践”、“点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和“动物王国”五个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逐步探索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学习的乐趣。
第二单元则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初步理解太阳的基本知识。
第三单元以日常电器为切入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揭示电与生活的奥秘。
第四单元引导学生探索人体的奥秘,引导他们进入生命科学的领域。
第五单元围绕常见的动物,让学生深入探究,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生特点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力,他们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重要驱动力。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他们对科学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课前准备的自觉性有待提高。
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力正在发展中,往往只能看到事物表面,难以理解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对实验有热情,但需要引导深入探究。
他们可能尚未充分认识到科学学科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与评价教师需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如透明塑料袋、水槽、玻璃杯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师应确保每个探究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体验、思考和表达。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应能理解空气的特性,认识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了解空气的压缩性和弹力等知识。
他们应能意识到借助可见物质研究不可见物质的可能性,以及通过分析资料获取知识的方法。
通过种植辣椒的活动,学生应能认识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生长过程,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含义。
活动应让学生意识到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重要性,学会持续观察和多角度思考,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掌握合作技巧,以及运用数据、图画和文字等方式交流观察结果。
通过整理信息,学生应能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掌握种植技巧,并学会用多种方法交流观察结果。
2024新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不一样的物体《液体》优质课件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例如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式,探究科学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3. 注重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科学实验能力是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学生需要注重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例如通过实验课程、科学
实验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5
观察
测量液体的体积
我们发现: 量杯和量筒的形状
不同,测量的结果却是 一样的,说明水的体积 是不变的。
6
处理信息
测量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与测量固体有什么不同?观察比 较结果,想一想:这与液体的哪些特征有关?
7
得出结论 液体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它具有确
定的体积和质量,所以我们能够测量出它的确定 数据。
新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5.3 液 体
第五单元 不一样的物体
2
观察
测量液体的质量
怎样测量液体的质量呢?小组商量后试一试。
3
观察
测量液体的质量
1.先测出容器的质量
2.再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
3.计算出两次数据之差就是液体的质量。
4
观察
测量液体的体积
量筒和量杯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专用工具。使用量筒或量杯 时,要将其放置平稳,视线要与杯内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然 后读出读数。
竞赛等活动,从中学习和探究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需要学生不断学习和实践。通过掌握科学基本概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注重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科学活动学知识和实验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科学学习和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4.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北师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1 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活动一:说一说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5份就是它的()(二)活动二:分一分1师:同学们,请将书翻到附页2中的图7,这是一个什么图形?(正方形)请拿出红色、黄色、蓝色的水彩笔,按照你们自己的喜好将这些小正方形涂成三种不同的颜色,开始!(学生涂一涂。
)2请涂好的学生上前展示,学生评价。
3你能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吗?(红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三)活动三:试一试1实物出现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2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出示一组填空题1实物出现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2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出示一组填空题(1) 一共有( )只蝴蝶;(2)白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 );(3) 花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 ( )。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3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分数? (四)活动四:练一练1用分数表示每幅图中每种图案的个数占全部图案个数的几分之几(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2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并集体订正。
(五)活动五:小结师:谈谈你这节课学习的感受!。
主题备课资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预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业布置
1.继续阅读本单元课文,不懂的地 方做上标记。 2.课下认真思考,想象一下你会变 成什么?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谢谢同学们观看
发生什么样的事?
初读课文,学习新词
要求: (1)默读课文,标上自然段。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含有生字的句子, 多读几遍。 (3)出示字词,认读。
学习新词
一栋房子 一篇习作 一座城市 一条街道 流淌 秘密 思绪 乘法 气喘吁吁 形状 狐狸 香肠 继续 麻烦 抬头 丁零零 巧克力 交流:哪些字词是你要提醒自己或同学关注的?
初读课文
乘法是这样的:“早春二月”乘“竹外桃花三两 枝”,再乘“春雨贵如油”,等于“春风又绿江南岸”, 又等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最后等 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初读课文
我有些尴尬。但在那一瞬间,我决定把我知道的告 诉大家:在宇宙的另一边,如果想写一篇关于风的习作, 就得闭上眼睛,想象风的样子,慢慢地让自己也变成风, 在空中飞啊飞,飞得越高,习作的分数就越高……
学习新词
一栋房子 一篇习作 一座城市 一条街道 流淌 秘密 思绪 乘法 气喘吁吁 形状 狐狸 香肠 继续 麻烦 抬头 丁零零 巧克力
后鼻音:栋、淌、状、零 轻声:麻烦(fan)
初读课文
把这些词语送进课文,你能把课文读通顺吗? (同桌交互朗读)
我趴在窗台上,看着浩瀚的星空。 星光洒进我的眼睛,在我身体里汩汩流淌,告诉 我一个秘密: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 一边的倒影。那里有座一样的城市,有条一样的街道, 街角处有栋一样的房子,房子里有个一样的孩子。
初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沂南集体网络备课小学科学__三_______年级下册时间2015年2月单位沂南四小主备人王晓艳课题19、蚂蚁课型新授课参与备课人员王世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蚂蚁,解决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教学难点:比较蚂蚁,蝴蝶,蜜蜂的身体结构,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
能力目标: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学情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当他们发现新鲜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探究欲,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程在这一时期是培养其学习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课前准备:课件:视频图片;昆虫标本;放大镜、羽毛(可用毛笔、试管刷等代替),大头针,泡末塑料,小刀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创设情境感知问题一.观察蚂蚁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生:蚂蚁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观察,这样可以用直观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下面的观捉蚂蚁”,观察蚂蚁的生活。
组织学生“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师:喜欢蚂蚁吗?你想知道关于蚂蚁的什么知识呢?生1:蚂蚁的身体结构是什么样的?生2:想要了解蚂蚁喜欢吃什么?生3:蚂蚁记路吗?......察探究打下基础,同时感知认识动物的乐趣。
以谈话方式导入:同学们,找到小蚂蚁的踪迹了吗?谁来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探索体验解决问题师:由于蚂蚁身体很小,又到处乱爬,我们很难观察它。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观察蚂蚁?学生讨论交流:,交流方法:1)拿食物引诱它,不让它乱跑,再用放大镜观察。
(2)用樟脑球在纸上或桌上画个圆圈,把蚂蚁放在里面,用放大镜观察。
注意:由于樟脑球有毒,严禁入口;接触过樟脑球后要洗手。
(3)把蚂蚁放在水中的泡沫塑料块上,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
教师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时候要用手握住放大镜的手柄,调整至合适大小为止,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放大镜的镜片。
教师交待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把观察到的身体特点记录在观察表里。
)1、小组观察。
师:每个小组选3只蚂蚁,分工合作师巡视指导2、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
师课件展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师总结: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这是头部,这是胸部,这是腹部。
头部有一用放大镜观察。
……根据本组研究需要,做好分工,利用所带材料,选择喜欢的方法观察、研究蚂蚁。
与此同时,学生根据所观察的蚂蚁特征,填写观察记录表。
组1:蚂蚁有触角,足,腹组2:蚂蚁有触角,足,头,躯干,腹部通过本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相互协作,在思考中实验,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性,获得对蚂蚁的直接认识,丰富已有的感性认识。
本在有效合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体验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的乐趣,从学生的交流情况来看,我们可以想象组织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身体,并把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再次观察。
通过观察蚂蚁发现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后,再次观察不同蚂蚁,寻找共同特征。
(课件出示几种蚂蚁,红蚁、行军蚁、蜜罐蚁。
)4、汇报总结。
蚂蚁的共同特征。
师在黑板简笔画并填空:5、介绍蚂蚁基本资料蚂蚁是一起居住的属于社会性昆虫,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资料。
(课件出示蚂蚁基本资料,蚂蚁洞穴图片,蚂蚁的种类。
下面配文字)6、师:我们知道了蚂蚁身体的共同特征,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类似呢?师:这些同学说的动物都和蚂蚁的身体学生汇报学生汇报的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某一只特有的生欣赏生1:蝴蝶生2:蝗虫生3:蜘蛛生4:蝎子出,观察过程中学生的积极主动与兴致盎然。
比较蚂蚁、蜗牛、蝗虫的身体特点,这一比较和讨论,使学生初步形成“昆虫”概念。
结构类似么?课件准备大量动物图片:蝴蝶、蝎子、蜘蛛、青蛙、蜜蜂、蜻蜓、蝗虫。
师:请你认真观察,谁来说一下它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相似吗?师:这些和蚂蚁身体结构相似的动物我们把它归为一类。
师:课件出示:像蚂蚁、蜜蜂、蝴蝶、螳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小动物都属于昆虫。
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师:昆虫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
昆虫还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7、巩固训练:......生1:蜻蜓、蝴蝶、蜜蜂、蝗虫与蚂蚁的相似。
生2:蜘蛛,蝎子、青蛙的不相似。
生: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这也是昆虫的共同特征。
通过观察的蚂蚁总结出蚂蚁的共性后,与其它动物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什么是昆虫。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蚂蚁的食性。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昆虫的特征。
现在会判断哪些动物是昆虫了吗?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习题纸,请同学认真观察,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判断又快又对。
先说理由,再点结果,再介绍。
二、制作昆虫模型。
请你用手中的橡皮泥或泡沫也根据昆虫的特点制作一个模型?制作之前要想好你要做那种昆虫的模型,这种昆虫有什么特点?想好再动手。
教师巡视。
组织评价。
学生认真观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生1:因为昆虫有三对足,蜘蛛有四对,所以蜘蛛不是昆虫。
没有触角生2:因为昆虫有三对足,蝗虫有三对足,所以它是昆虫。
学生制作作品展示学生评价训练过程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充分理解特征的内涵。
拓展延伸三、小结。
应用创新师:有哪些收获?师:同学们这节课都很快乐,小蚂蚁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可是立了大功,但是过了这么长时间它们都想家了,下课以后不要忘了把它送回家,让它回到自己的家中快乐成长。
四、活动拓展。
师:课件:对昆虫研究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昆虫继续研究,看谁的发现最多。
说不定某一天你就会成为中国的法布尔,写出像《昆虫记》一样的传世佳作生总结对昆虫感兴趣的同学在课下饲养一种昆虫,进行长期的观察。
把课上的知识延伸到课下,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板书设计: 19、蚂蚁头胸腹,胸部有三对足。
昆虫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他们自己观察,自己去发现。
学生在互相研讨、争论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分享其研究成果,在互动中学习知识。
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了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了热爱科学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让学生说话完整,注意条理清楚、简洁生动。
沂南集体网络备课小学科学_______三__年级下册时间2015年2月单位沂南四小主备人王晓艳课题20、它们都是鸟、课型新授课参与备课人员刘兆娥王庆艳尹淑娜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鸟,归纳鸟的共同特征教学重点:能用各种感官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教学难点:能用归纳的方法总结鸟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
学情分析:鸟是人类的朋友,为了能与它们和谐相处,就必须科学地认识他们。
同时通过对鸟的探究,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渗透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要珍爱生命,能对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研究课前准备:1、课件:视频图片。
2、鸟类标本。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创设情境感知问题师:动物医院要给动物们检查身体,鸟科的啄木鸟医生那里一下子进来4种动物,看看它们是谁?(课件出示:鸡,企鹅,鸵鸟,蝙蝠)它们都是鸟么,啄木鸟医生也被弄糊涂了,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啄木鸟医生吗?师:那到底什么样的才是鸟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鸟。
(板书课题)在日常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鸟?生1:我认为鸡和企鹅不是鸟,鸵鸟和蝙蝠是鸟。
生2:我认为鸡和蝙蝠不是鸟,企鹅和鸵鸟是鸟。
生1:我见过燕子,喜鹊,麻雀。
生2:我见过孔雀,鹦鹉,画面。
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下面的观察探究打下基础,同时感知认识动物的乐趣。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活动一: 观察鸟的特征师:老师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了几位小朋友,有鸽子,喜鹊,鸡,鹦鹉的标本。
我们可以从鸟的哪些方面进行观察?教师及时地提示学生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生:头,颈,身体,脚。
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分组探究.使学生观察更有针对性,并让学生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展示了各种美丽的鸟的图片,让学生对各种各样的鸟产生感性的认识。
激发他们的观察鸟,研究鸟学习兴趣,学生自然生发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师:你观察了那些鸟?他们各有什么特征?将课本的观察记录表填写好.师:谁愿意说一说你们的观察结果?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记录鸟特征共同特征生1:我们小组观察的是鹦鹉,鹦鹉的羽毛非常鲜艳,嘴像钩子,爪子有力,有4个脚趾,两个向前,两个向后。
生2:我们组观察的是喜鹊,喜鹊的羽毛除了黑色之外,呈现紫色,绿色等光泽。
尾巴比翅子长,嘴和脚都是黑色的。
生3:我们组观察的是鸡,公鸡的羽毛非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鸟和其他动物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再仔细观察这些鸟有什么不同?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鸟的嘴不同。
我们看各种各样的鸟的嘴。
(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鸟的嘴)师:都说了鸟的颜色,我们看各种鸟羽毛的颜色(课件出示各种鸟羽毛的颜色)常漂亮,鸡的一只脚有5个爪子,前面3个,后面1个,还有在腿上1个。
生4:我们组观察的是鸽子,我们观察的这只鸽子羽毛是白色的,嘴巴又尖又小,每只脚有四个爪子。
生1:鸟的嘴不一样,有的像钩子,有的嘴小,有的嘴长。
生2:鸟的脚不一样,有的鸟5个脚趾,有的鸟4个脚趾。
生3:鸟的羽毛颜色不一样,鹦鹉的羽毛颜色非常鲜艳,喜鹊的羽毛黑色的颜色多。
观看,欣赏通过对不同种类的鸟的观察,认识他们的特征,为归纳鸟的共同特征做准备在小组讨论发言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方案进行了简单的整理,归纳。
师:刚才还说了鸟的脚不同,我们再来看各种各样鸟的脚(课件出示各种格言鸟的脚)。
师:都是鸟,为什么他们的脚不一样呢?师:看来鸟的脚具有不同形态特点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那这些鸟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鸟的特点,哪些特点是只有鸟有,而其他动物一般没有观看,欣赏观看,欣赏生1:猫头鹰为了捉老鼠,所以它的爪子特别锋利。
生2:鸭子要在水里游,所以脚趾间有蹼。
生3:仙鹤的脚和脚趾都很长,它们生活在沼泽,这样不会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