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新煤矿综放开采顶煤垮冒难度分析评价

合集下载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随着我国煤炭开采工作的不断推进,综放开采方式越来越普遍。

综放开采是指采用综合机械化设备进行煤炭开采的一种方式,通常在具有较大倾角和薄煤层的地区使用。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的涌水(突水)问题成为制约综放开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水危险性进行评价,对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低透水性煤层顶板:综放开采区煤层顶板通常由众多岩层组成,其中部分岩层透水性较差,且受到开采活动的影响,易产生开裂和破碎,从而形成涌水通道。

2.大范围矿压:综放开采条件下容易形成大范围的矿压,矿压会导致岩层破碎和开裂,从而加大煤层顶板涌水(突水)的危险性。

3.水文地质条件:综放开采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也是影响煤层顶板涌水(突水)危险性的重要因素。

在某些地质条件下,地下水水位的升高与煤层开采有着密切的关系,极易造成煤层顶板突水。

1.采用地质勘察方法,对综放采区域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根据勘察结果进行地质灾害评价,分析煤层顶板涌水(突水)的潜在危险性。

2.利用现代地质勘探技术,进行地下水埋深、水渗透性、水位变化等参数的测试,对综放采区域地下水环境进行分析。

3.结合工程地质勘察和现场矿山勘查,对综放采区域的地质构造、矿压变化等进行分析,评估矿压对煤层顶板涌水(突水)的影响。

4.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煤矿开采过程中矿压、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进行模拟分析,预测煤层顶板涌水(突水)的危险性。

1.地质构造评价:煤矿地质勘察应重点评估煤层的地质构造,包括断层、褶皱、节理等地质构造的发育程度和规模。

2.矿压评价:评价煤层的矿压状态,包括矿压的大小、发展规律以及对煤层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3.地下水评价:评价地下水的埋深、水位变化规律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4.涌(突)水风险评价: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勘察、矿压和地下水评价结果,对煤层顶板涌水(突水)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放顶煤开采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放顶煤开采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放顶煤开采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顶煤开采是指采矿工程中在顶板顶部所剩留下的煤层。

由于顶煤质地松散,透水性能差,加之采空区和岩层应力的影响,顶煤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较大。

因此,在顶煤开采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并采取对应措施:
一、顶煤厚度
顶煤厚度是影响顶煤开采效果的重要因素。

当顶煤厚度较大,顶板可能会因直接进攻煤层而发生大面积塌落或者煤与矸石混合。

因此,在顶煤厚度较大的情况下,应采取分段挖掘的方式,将顶煤分为数个段进行开采。

二、岩层应力
顶煤开采过程中,岩层应力的变化会影响采煤效果。

岩层应力受到地质构造、矿井深度、煤厚度等因素影响。

为了减少岩层应力对顶煤开采的影响,可以采取预紧法、节流法等技术手段。

三、采空区
顶煤开采时,煤岩体下陷会形成采空区,对矿井的稳定性和采煤进度都会产生影响。

为减少采空区对采煤过程的影响,可以采取垫煤、垫岩等措施加强顶板的稳定性。

四、透水性
顶煤的透水性很差,但在顶煤开采过程中,采煤工作面上方的岩层可能因差异应力等原因出现裂缝,导致地下水渗漏,对采煤工作造成困扰。

因此,在采煤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地下水渗漏,如增加围岩支护强度、加强钻孔抽放等方式。

总之,高质量、高效率和高安全的顶煤开采是我们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在采煤施工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科学的措施,以确保矿井安全和采矿效益。

采煤工作面推垮型冒顶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

采煤工作面推垮型冒顶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

采煤工作面推垮型冒顶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采煤工作面推垮型冒顶是煤矿生产中一种常见的事故类型,它造成了许多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失。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对其机理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推垮型冒顶的机理冒顶是指采煤工作面上部岩层的失稳而发生的事故。

常见的原因包括地质构造、采动影响、采场开采过度、煤岩层接触面失稳等。

而推垮型冒顶则是指工作面前方煤体向上移动并撞击上部岩层,使岩层失稳发生冒顶的情况。

推垮型冒顶的具体机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煤体破碎。

采煤时,受到机械设备的挤压和推力,煤体受到巨大的压力和变形而破碎,煤屑和碎石会在采煤工作面上方积聚。

2. 煤岩层间接触面变形。

在采煤作业中,煤岩层接触面上部岩层受到煤体的上移作用,会发生变形。

3. 省煤柱支撑力下降。

采煤中,省煤柱支撑是保持采煤工作面稳定的关键。

当煤体移动和支撑力下降时,省煤柱容易发生破坏。

4. 岩层上部失稳。

当煤体破碎、煤岩层间接触面变形和省煤柱支撑力下降发生时,岩层上部容易失稳,发生冒顶。

推垮型冒顶的预防措施针对推垮型冒顶这一事故类型,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1. 加强控制采动工作面宽度。

采动工作面宽度的控制是避免煤体破碎和支撑力下降的关键。

控制工作面宽度可以减小煤体上移的影响,缓解岩层失稳的风险。

2. 动态监测采煤工作面。

通过使用现代化的监测技术,可以实时检测煤体破碎、煤岩层间接触面变形和省煤柱支撑力下降等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3. 加强支护设备的使用。

采用支护设备可以有效地增加煤工作面的稳定性。

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采用带有补偿功能的支护设备。

4. 做好预警准备工作。

对可能发生的推垮型冒顶事故进行预警和预测,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掌握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可能的影响。

5. 加强安全教育。

对采煤工人加强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增强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总之,推垮型冒顶是一种常见的事故类型,在预防上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在煤矿采煤生产中发生压垮型冒顶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在煤矿采煤生产中发生压垮型冒顶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在煤矿采煤生产中发生压垮型冒顶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压垮型冒顶的顶板条件,冒顶的主要前兆,以及压垮型冒顶的机理,提出了压垮型冒顶事故的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字】压垮型冒顶;原因;防治我国煤矿,发生压垮型冒顶的支护主要是使用木支架,因其可缩量小,在支护密度也小时,基本顶来压时就可能折断,造成冒顶事故。

我矿采煤工作面支护采用综采支架及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

因为这些支架的工作阻力大、可缩量较大,能够适应基本顶的下沉,并具有足够的工作阻力与顶板压力抗衡,能有效降低压垮型冒顶的威胁和事故的发生。

1、顶板条件发生压垮型冒顶的煤层顶板有两种。

一是直接顶过薄,厚度不到煤层采高的2~4倍。

直接顶上面为厚2.0m以上的强度较大的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为20m 以上。

二是基本顶或厚度更大或强度更大,初次来压步距可达50m。

直接顶厚度或很薄,甚至煤层之上直接就是强度较大的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为20以上。

2、压垮型冒顶的前兆压垮型冒顶只有在基本顶来压时才会出现,压垮型冒顶的前兆即是基本顶来压时的征兆。

基本顶来压时,采煤工作面可能出现煤壁片帮,顶板下沉速度变大,支柱载荷变大,靠煤帮顶板断裂、掉渣,摩擦柱爆破等预兆,并且这些预兆一般按以下顺序出现。

即:煤壁出现片帮;顶板下沉速度增大;支柱载荷急剧加大;靠煤帮的顶板断裂、掉渣;摩擦柱爆破。

以上征兆及出现的顺序,与基本顶来压过程相符合。

当基本顶断裂下沉时,若煤层较软弱就可能片帮,工作面顶板下沉速度必然加快,支柱工作阻力要增大。

在工作面推进到基本顶断裂点附近,基本顶要压迫直接顶下沉,许多煤矿用的是增阻式支柱,受压缩后工作阻力才能增加,所以,工作面呈现顶板沿煤壁折断和台阶下沉。

在顶板台阶下沉过程中,因断裂岩层两侧互相摩擦,可能发生靠煤壁顶板掉渣,台阶下沉强烈时就会迫使摩擦柱爆破。

把握基本顶来压的征兆,对于及时了解基本顶的动态,在需要时采取有效的控顶技术措施。

3、压垮型冒顶的机理采矿实践表明,压垮型冒顶是在基本顶来压时出现的。

煤矿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及问题解决措施

煤矿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及问题解决措施

煤矿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及问题解决措施煤矿是一种危险性较高的行业,不可忽视的安全风险存在着。

通过煤矿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问题解决措施,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进行煤矿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能够客观分析煤矿的安全状况,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估结果,有助于为煤矿提供科学合理的问题解决措施。

一般来说,煤矿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评估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重点风险区域:根据评估结果,可以明确煤矿中的重点风险区域,即最容易发生事故的地点,如井下作业区、矸石堆放区等。

在这些区域,应重点进行安全管理和监控。

2. 风险类型及等级:根据评估结果,可以明确煤矿存在的具体风险类型和等级,如瓦斯爆炸、顶板垮落等。

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和等级,应采取相应的问题解决措施,以控制和降低风险。

3. 问题存在及原因分析:评估结果还应对煤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明确问题的具体原因,如对设备的维护不及时、人员操作不规范等。

在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源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问题解决措施,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根据煤矿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评估结果,需要采取相应的问题解决措施,以确保煤矿的安全运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解决措施:1. 加强煤矿的安全培训:通过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煤矿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包括瓦斯爆炸、顶板垮落等常见事故的防范与处理方法。

2. 完善煤矿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煤矿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

包括落实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等。

通过规范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提高煤矿的安全运营水平。

3. 强化设备检修与维护:加强对煤矿设备的定期检修与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特别是对于易发生事故的设备,如通风设备、瓦斯抽放设备等,应加强监控和维护,及时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4. 强化安全监控:加强对煤矿的安全监控,采用先进的监控设备和技术手段。

采煤工作面推垮型冒顶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

采煤工作面推垮型冒顶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

采煤工作面推垮型冒顶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引言在采煤工作面工作过程中,冒顶是一种经常出现的灾害。

冒顶被定义为开采过程中地质层顶板的临时性或永久性失稳或垮塌。

冒顶是煤炭行业的一大难题,广泛存在于使用传统采煤工艺的煤矿中。

为了防止和减少冒顶事故的发生,需要对冒顶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采煤工作面冒顶机理分析冒顶有多种形式,其中推垮型冒顶是最常见的。

冒顶的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预备性垮塌和主体垮塌。

•预备性垮塌预备性垮塌是指地质层在承受应力变化后出现的微小变形,其特点是破裂面少,垮塌体较小。

预备性垮塌的主要特征是煤层顶板变形,比如隆起、缩短、下沉等。

这些变形可能伴随着矿岩的裂隙产生和扩展。

•主体垮塌主体垮塌是指地质层因承受过大的应力而发生严重变形,导致其中一部分矿岩垮塌。

主体垮塌前,煤层顶板经过一段时间的变形后,突然失去平衡,煤层顶板质点向下运动,从而压缩煤层和顶板之间的空气,使得顶板向下移动并破碎,形成冒顶。

推垮型冒顶是由于高应力导致煤层顶板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发生失稳。

由于长期采煤造成的矿压增大,煤层顶板的强度降低,当顶板承受应力超过其极限强度时,就会失去平衡。

此时,煤层顶板的质点开始下落并破碎,导致冒顶事故的发生。

采煤工作面冒顶的预防措施针对推垮型冒顶的机理,需要采用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冒顶事故发生。

1.合理的采煤布置和充分回采采煤工作面的布置需要根据地质条件选定最合适的矿山采煤方案。

并采取足够的措施保证充分回采,避免矿岩层露采、过高矿压等现象的出现。

2.加强煤层顶板管理及时检测和监控煤层顶板的变形,定期进行检查和走动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同时在布置煤层顶板支护工程时,应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和支护材料。

3.增强支架稳定性提高支架的稳定性,选择优质的支架材料,合理安装支架,严格执行支护工艺规范,确保支架能够在采煤过程中起到更加稳定的作用。

4.破碎冲击预防技术采用破碎冲击预防技术,降低工作面周围地质应力,减少冒顶事故的发生。

建新煤矿4101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开采沉陷影响规律研究与应用

建新煤矿4101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开采沉陷影响规律研究与应用

建新煤矿4101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开采沉陷影响规律研究与应用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建新煤矿4101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开采时岩层的移动及变形规律,得出符合本矿区正确合理的变形参数,促进矿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矿区地表建筑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主要技术参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开采;岩移;研究;应用一、概述建新煤矿地处黄陵县建庄林区,属陕北黄土高原南部的低中山丘陵,区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属侵蚀构造地形,并呈堆积的山间河谷地貌特征。

植被以灌木、松树等为主,覆盖密度大,为典型的低山林区,水系较发育。

矿区井田范围内分布有水库、村庄、工业设施等,大部分村庄民房建在沟壑切割形成的塬地或近沟壑边缘,随着井下大范围开采,涉及地表建筑的煤层开采及保护问题会越来越多。

因此,研究井下开采对地表造成的影响、存在规律、预防措施和治理就成为当务之急。

二、4101工作面观测站方案设计1. 主要目的、任务1)根据矿井地形、地质、开采条件,设计并建立4101工作面开采的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地表移动变形观测;2)通过观测取得建新煤矿地形、地质、采矿条件下的采动地表变形规律与岩层移动参数,为矿区村庄、道路及其公共设施、水体下采煤和留设保护煤柱提供计算分析资料与依据,为矿区“三下”安全开采服务;3)观测条件许可下,进行地表移动数据的动态跟踪分析,了解开采过程地表移动变形的规律与特征。

2. 作业依据1. 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煤矿测量规程、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2. 中国矿业大学.开采沉陷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3.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制定.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

3. 仪器设备为完成研究任务,配备中海达gps(静态)接收机4台,精度5mm+10ppm、拓普康2″全站仪一台,测距精度2mm+2ppm、索佳c32ⅱ水准仪(s3型)一台,3米区格式木质水准尺及尺垫一副,计算机一台。

煤矿综放工作面冒顶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煤矿综放工作面冒顶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194 2009.7CHINA EQUIP MENT
必须有一定的支护强度,防止顶煤再次垮落 后冲击而倒棚。
2.2 预防 从前文分析可看出,综放工作面的顶板 控制有其自身特点,顶板失控后,影响很大, 即使采取措施处理,也已造成人力、物力浪 费,甚至出现安全事故,因此,预防更为重要。 首先,对采用综放技术开采的煤层要进 行地质预测,必须从开采设计上就采取预防 措施,避免给回采埋下隐患。工作面布置及设 备选型必须考虑克服煤体破碎,利于控制顶 板,一般不适宜布置仰采,支架应尽可能实现 对架前顶煤全封闭。其次,开采后遇破碎煤 体、构造软煤区,必须从人员操作上制定科 学、合理的措施并贯彻执行,减少人为造成片 帮冒顶。理想的方法应该是对煤体进行固化, 如注化学药剂等。现场试验了注水方法,即对 工作面煤壁沿走向布置注水孔,用动压或静 压注水。我们分析认为,注水后,使煤体内应 力分布发生了变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煤体 粘结性,也可能改变了其他物理特性,但注水 到底对预防片帮冒顶是如何产生作用的,还 待进一步观测和研究。另外也可采用“提前开 帮”法,人工用手镐或风镐在煤壁掏梁窝,架 设走向棚,对架前及煤帮进行维护,防止割煤 移架时,发生片帮冒顶。 3. 一种大倾角煤层综采放顶煤顶板多区 段控制开采方法 一种大倾角煤层综采放顶煤顶板多区段 控制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煤层同一阶段内布置两个以上区 段/工作面,区段/工作面之间留设有用于 保护或隔离的煤柱; (2)在单一煤层开采时,先开采同一阶段 内的上区段/工作面;在煤层群开采时,先开 采上层煤;在同一煤层、同一阶段内先开采上 区段/工作面; (3)在 煤 层 同 一 阶 段 内 上 区 段 /工 作 面 开采过程中,不放顶煤或在保证工作面支架 不出现滑、倒和咬架的前提下进行控制性放 顶煤;正常放顶煤回采工序从第二及以下区 段/工作面开采开始; (4)第 二 及 以 下 区 段 /工 作 面 回 采 过 程 中,在保证巷道满足通风、行人要求的前提 下,回收部分区段用于保护或隔离的煤柱,在 受控状态下减少或消除区段煤柱对顶板的支 撑作用; (5)在 第 二 及 以 下 区 段 /工 作 面 进 行 放 顶煤开采,开采过程中,区段煤柱对顶板的支 撑作用减弱,促使上覆顶板岩层多区段活动, 使 上 区 段 /工 作 面 经 过 采 动 后 的 矸 石 滑 、滚 充填到本区段/工作面中、上部区域顶煤放 出后的已成空间。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县霍州煤电庞庞塔 矿调度室)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随着煤矿开采的不断深入,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煤层顶板涌(突)水指的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受到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煤层顶板产生大量水涌入采空区,导致煤矿工作面引发危险事故的现象。

煤层顶板涌(突)水对煤矿开采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针对该问题进行科学严谨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层顶板涌(突)水形成的原因1. 地质构造因素:断裂带、节理、煤层走向倾向、构造错动等地质因素会加剧煤层顶板涌水的危险性。

2. 煤层顶板条件:煤层的厚度、花岗岩、粘土夹层、煤与基岩间的接触特征等都会影响顶板涌水的情况。

3.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水文地质环境等都是导致煤层顶板涌水的重要原因。

4. 采煤方法:不同的采煤方法对顶板涌水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煤层顶板涌(突)水的评价方法1. 综合地质勘探方法:地质勘探是煤矿开采前的重要工作,通过钻孔、地质测绘等手段对矿区地质进行综合勘探,了解区域地质构造、地下水情况等信息,为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2. 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煤层开采过程中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分析模拟,得出顶板涌水的潜在危险性。

3. 现场观测方法:通过对矿区现场的实地勘察和观测,了解矿区地质情况、地下水位、采煤方法对顶板涌水的影响等实际情况。

三、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评价1. 评价指标:(1)涌水量:煤层顶板涌水的量化评价是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涌水量的大小和变化趋势。

(2)涌水压力:涌水压力大小将影响顶板的稳定性,需要对涌水压力进行精确评价。

(3)涌水速度:涌水速度是评价顶板涌水危险性的重要指标,高速涌水将加剧煤矿安全风险。

(4)其他影响因素:如地质构造、地下水位、采煤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也要考虑在内。

2. 评价方法:(1)定性评价:通过现场勘察和对矿区地质勘探数据的分析,对煤层顶板涌水的潜在危险性进行初步判断。

顶板冒顶综述及案例点评

顶板冒顶综述及案例点评

5. 技术装备落后 目前,我国仍有不少煤矿回采工作面还是使用摩擦金 属支柱和木支柱,性能差、不稳定;回柱基本上还是人工 作业;对工作面顶板和巷道围岩的监测和预报水平还不高; 对矿压的观测研究进展不快,已取得的成果还没有很好的 推广普及。特别是对冲击地压的理论、规律知之甚少,至 今仍是个“必然王国”,还没有找到根本解决的办法。
2. 加大关井工作力度 80年代后期乡镇煤矿一轰而起,到处乱采乱挖。 其中有许多不具备安全生产的起码条件,没有“三 证”,没经批准,擅自开采,所以事故频频发生。就 顶扳事故而言,无论事故次数还是死亡人数,乡镇煤 矿都占全国煤矿的60%以上。所以若想把顶板事故大幅 度降下来,对乡镇煤矿和个体小煤矿必须按国家政策 规定,该关闭的坚决关闭,绝不能手软,更不能半途 而废,同时还要防止反复。这不仅是安全生产的需要, 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
防治顶板事故的措施
※ 1. 提高思想认。 识,逐级落实责任。 ※ 2. 加大关井工作 力度。 ※ 3. 坚持“质量就 是命根子”的方针。 ※ 4. 加强现场管理。 的措施
※ 6. 抓好规章 制度的落实。 ※ 7. 努力提高 技术装备水平。 ※ 8. 改革支护 形式。 ※ 9. 搞好矿压 观测和预报。 ※ 10. 努力提高 职工队伍的素质。
2. 干部违章指挥,工人违章作业 从全国历年发生的顶板事故看,80%以上是由于违章指挥、 违章作业造成的。突出表现是不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 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干部为什么要违章指挥?主要是重产量、 轻安全的思想所驱使。工人为什么要违章作业?除少数是不懂 三大规程之外,大多数是图省事,侥幸心理作怪,认为违章不 一定死人,质量差一点未必出事故。因此,对空顶作业、缺梁 少柱、迎山不够以及进老塘扒煤等违章现象司空见惯,不以为 然,以致酿成事故。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长。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采取综合采煤方式已成为一种趋势。

但是,在综放采煤过程中,煤层顶板涌(突)水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它的发生会对采煤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威胁采煤工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于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的定义和表现1、定义煤层顶板涌(突)水是指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由于煤层顶板构造复杂,含水量大,岩层应力状态变化等因素,造成顶板下的地下水突然破裂并向井下涌入的现象。

2、表现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表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通风气味受到影响:通风气味突然变化,变得异常潮湿,浓烈的硫化氢气味弥漫在空气中,给煤矿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水质变化:水量急剧增加,水质变浑,或出现油污、泥沙、垃圾等。

(3)喷水事故:井筒内突然喷出高压水,给井下人员带来极大的危险。

(4)地面变化:地面上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破坏等变化。

(5)供电系统故障:突水可能导致供电系统短路或烧坏,对采煤工作造成影响。

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是通过对煤层、地质构造、地下水、岩层力学性质等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出煤层顶板涌(突)水的概率和可能产生的影响范围的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评价指标研究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过程中,需要确定一定的评价指标,如煤层顶板层间构造、顶板地质条件、地下水石化特征等。

2、获取数据获取煤层的形态、厚度、倾角、地壳应力、构造、地下水条件等相关信息,借助地质调查、钻孔资料、测量数据等获取。

3、建立数学模型将选定的评价指标和数据代入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煤层顶板涌(突)水的概率以及可能的影响范围。

4、评价结果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从煤层顶板稳定性、综采进度、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评价,确定采掘方式、环境治理措施、安全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对策和措施。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随着国家现代煤矿建设和扶持政策的不断推进和落实,综放开采技术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风险,例如煤层顶板涌(突)水事故,这是煤炭生产中较为严重的安全生产问题之一。

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煤层顶板涌(突)水事故的发生,在综放开采条件下对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煤层地质条件的评价,二是对工程实施条件的评价。

煤层地质条件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岩层情况。

岩层包括盖层、底板和煤体。

盖层的厚度、稳定性、透水性等条件是煤层顶板涌(突)水的重要因素。

底板的坚固程度和稳定性也是煤层涌(突)水的重要因素。

煤体的透水性和渗透性是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关键因素。

2.煤体应力状态。

煤层的应力状态对煤层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若应力过大,煤层的变形能力受到限制,容易导致涌(突)水事故的发生。

3.煤层水文地质条件。

煤层中水的来源、含水量、地下水压力等因素会对煤层涌(突)水产生很大的影响。

1.综放采区域范围。

采区范围的大小、采动方式的不同等因素会对采区内水压力分布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煤层涌(突)水的危险性。

2.采掘阶段。

不同采掘阶段的采空区覆盖深度、采掘区域形状、采煤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

3.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功能对于综放开采条件下的涌(突)水事故控制至关重要。

在评价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时,需要从以上方面综合分析,确定煤层水文地质条件、底板稳定性、采动方式、采掘阶段等因素的影响程度。

同时,还需要借鉴已有的涌(突)水事故的案例,对煤层涌(突)水的特点、形成机理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

在评价煤层涌(突)水危险性的基础上,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措施,并对预案和措施进行充分的宣传和培训,以便在发生涌(突)水事故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

推垮型冒顶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推垮型冒顶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推垮型冒顶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推垮型冒顶事故是一种常见的矿难,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也会影响矿井生产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 事故原因分析1.1 地质原因煤层的自然裂隙、层面倾斜、构造节理等地质条件是推垮型冒顶事故的主要成因。

当采掘机械在开采矿床的过程中,会造成煤层失稳,裂隙扩大,并形成大量矿缝和空隙,这些空隙会逐渐扩大,煤体变得松散,煤层失去后力支撑,就会引发冒顶事故。

1.2 采掘因素采掘因素是推垮型冒顶事故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例如,采掘高度过高、采面宽度过大、过度放炮等对煤层造成的损伤和影响就非常大,进而引发冒顶事故。

1.3 管理原因矿山管理人员应该充分了解矿山的地质特征及采掘情况,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煤矿安全规定。

同时,人员培训及技术支持应得到加强,确保人员操作安全。

如果管理不当,则会带来安全隐患,进而引发冒顶事故。

2. 事故预防措施2.1 强化安全管理煤矿应实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和管理制度,确保采矿机械的安全运转,防止因管理不当或操作不规范造成的事故发生。

在采矿机械停机和吊装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操作,防止因操作不当造成的事故发生。

2.2 社会职能部门监管在国家安全生产全民动员的背景下,社会职能部门应积极参与煤矿生产安全工作,为煤矿建立安全监督体系,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和人员生命安全。

2.3 新技术引进对于推垮型冒顶事故,可以采用新技术进行预防。

例如采用区域支护、钻孔爆破、粉尘抑制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地质环境,使采矿工作更加安全。

总之,推垮型冒顶事故是一种常见的矿难,它不仅严重影响矿山生产,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社会损失。

因此,必须通过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社会职能部门监管和新技术引进等措施来预防冒顶事故的发生。

只有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才能提高煤矿生产安全和效率。

建新煤矿综放工作面煤墙片帮冒顶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建新煤矿综放工作面煤墙片帮冒顶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建新煤矿综放工作面煤墙片帮冒顶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建新煤矿综放工作面煤墙片帮冒顶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摘要】通过对建新煤矿综放工作面顶板、煤壁现状的现场观测和分析,总结出综放工作面煤壁片帮、端面顶板冒落的特点、形态和煤壁片帮冒顶的原因,提出了综放工作面顶板控制措施,对现场应用具有非常理想的效果和使用价值。

【关键词】综放工作面片帮冒顶建新煤矿现已开采四个工作面,均位于41盘区,全部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工作面开采煤层为4-2煤层,倾角1~3°,平均2°左右,煤层近水平;煤层平均厚度5.65~9.95m,机采高度3.2m。

煤层含夹矸1~3层,结构简单,夹矸厚度0.10~0.50m,平均0.30m。

工作面倾斜长度180~200m,推进长度890~1200m。

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片帮冒顶现象时有发生,通过现场实际观测,总结分析片帮冒顶的特点、形态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对现场应用具有非常理想的效果和使用价值。

1 煤壁片帮冒顶的特点及形态1.1 倒墙式片帮煤壁上、下部片帮深度大致相等且多发生在采煤机滚筒后10m范围内,深度一般为200~400mm,主要是受平行于煤壁的节理,采煤机采动和支承压力作用的影响。

这种形式的片帮出现的频度较大,在工作面周期来压期间尤其明显。

1.2 半煤壁片帮一般多发生在沿厚夹矸下部与煤层的交线以下较深的片帮,深度一般300~500mm。

造成半煤壁片帮的原因是复杂且多样的,主要是由于煤体酥软,在支承压力的作用下,煤层与夹矸发生离层而引发的。

在煤壁片帮冒顶中,半煤壁片帮发生的概率较小,一般主要出现在初采初放期间调整机采层位时。

1.3 滑坡式片帮当发生半煤壁片帮时,煤壁上部会沿着斜面下滑,并在端面上形成较大面积的空顶,深度一般为1~2m。

造成半煤壁片帮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倾斜的煤层、断层、包裹体、节理以及移架时煤壁承受力的增大。

在煤壁片帮冒顶中,滑坡式片帮发生的概率要比半煤壁片帮大,在正常生产期间特别是周期来压期间较严重。

综采工作面加长后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

综采工作面加长后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

综采工作面加长后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新疆昌吉州 831200)1. 前言随着煤矿开采强度的增大,煤矿综采工作面开采深度日益增大,导致工作面顶板压力增大,煤墙在巨大的顶板压力作用下经常性出现大面积片帮的情况。

片帮的出现导致工作面空顶面积增大,极易发生架前冒顶事故,诱发工作面安全生产事故。

为保证工作面顶板支护强度,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财力防止煤墙大面积片帮。

原有支架设计的护帮板由于长度较短,在防护片帮方面的能力较差。

需要将综采工作面加长,能够加强综采工作面煤墙支护,防止煤墙出现大面积片帮。

106煤矿随着二采区的开拓,工作面还是按照最长200m进行布置,根据二采区的设计图纸可以看到,因有8煤采空区,6、7、8煤布置的布置的前四个工作面受采空区的影响工作面长度无法加长,但下面四个工作面可以采取加长工作面的方法提高回采效率、提高资源回收率、减少掘进巷道和搬家倒面的次数等。

综采工作面加长是煤矿生产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改进,它可以提高煤矿的采煤效率和经济效益。

2. 国内工作面450m的应用情况在2022年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上,陕煤集团小保当煤矿首先实现450m超长智能化工作面回采的先例,大幅度提高工作面产量和工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搬家到面的次数,缓解了接续紧张的局面和设备大修的紧张局面,在已有450m综采工作面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现就针对106煤矿二采区开采将面长由原来的200m加长为300m进行尝试,本文主要将对综采工作面加长后的技术经济分析及效果评价进行讨论。

3. 煤矿现状分析由于我矿将二、三采区进行合并为一个二采区,开拓工程三条巷道各增加了900m,且还需施工采区变电所、泵房和水仓,现有三个掘进队伍,大接续非常紧张,工作面走向长度2500m左右,两个队伍施工,一个队伍进行准备,综合目前地质情况、人员配置、运输系统等情况,按照平均掘进进尺200m/ 月,算上切眼施工及刷大需12.6个月的时间,若工作面加长为300m可以省去5300m的掘进工程量,同时可以多回收2500m*35m的煤柱,又可以减少一次搬家倒面的时间约2个月,这只是按照6煤工作面布置方案进行分析。

采矿工程施工过程中矿山顶板坍塌事故分析与对策

采矿工程施工过程中矿山顶板坍塌事故分析与对策

采矿工程施工过程中矿山顶板坍塌事故分析与对策摘要:矿山生产有其特殊性和矿工赖以生产的空间——地下巷道、地下铜矿开采中的有害气体、提升运输、机电设施、火灾、水等不安全隐患在巷道和矿山开采中自然存在。

由于环境、条件、人员和管理水平的不同,伤亡事故的类型和原因也不同。

本文从我国煤矿顶板事故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入手,提出了煤矿顶板事故的管理措施,希望对我国煤矿安全工作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煤矿顶板安全管理原因分析措施绪论:由于我国地质构造十分复杂,给采矿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虽然我国一直强调矿山安全的重要性,但在开采过程中仍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

据统计,冒顶、崩塌事故占矿井伤亡人数的很大比例。

2010年至2018年,因冒顶、坍塌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为101人,占各类事故伤亡总数的39.5%,影响了矿山的安全生产和健康发展。

这样,造成矿山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由于采矿技术和采矿设备的限制。

随着资源的不断开采,剩余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现有技术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开采的需要。

第二,事故种类很多,如瓦斯问题、机械故障等。

然而,最突出的问题是工作面顶板的原因,占采矿事故原因的三分之一以上。

对于矿山企业的发展,需要认真总结相关经验,然后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以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保障矿山人员的人身安全,促进矿山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矿山开采技术概述采矿工程由于环境的限制,使得采矿工程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促进采矿产业的健康稳定地发展,需要不断创新采矿技术,提高采矿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得采矿技术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恶劣条件。

在发展采矿技术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需要充分结合采矿行业的发展特点来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采矿技术的高危特性,结合不同的施工环境,充分考虑地质结构的特点,然后结合着相关的采矿技术,制定最佳的开采方案,从而保障采矿作业的顺利实施,从而促进采矿行业的健康发展。

矿山顶板、坍塌事故分析与对策

矿山顶板、坍塌事故分析与对策

矿山顶板、坍塌事故分析与对策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有着较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煤、金属矿、非煤矿产等。

煤炭,石灰石矿产品产量约占龙岩市煤炭、石灰石产品产量的一半。

据资料统计,全区现有各类煤矿井数1000多处,非煤矿山、采石场(点)200多处,点多面广,从业人员达1万多人,丰富的矿产资源对促进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矿山生产有其特殊性、矿工赖以生产的空间一井下巷道、地下硐采中的有害气体、提升运输、机电设施、火、水等方面的不安全隐患自然地在巷道、酮采中存在。

由于环境、条件、人员、管理水平的差异造成伤亡事故的类型、原因也不尽相同。

据统计,冒顶、坍塌事故在矿山伤亡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从1993年至2002年,因冒顶、坍塌事故伤亡的人数为138人,占各类事故伤亡人数总数的47.91%,影响矿山安全生产和健康发展。

为此,客观地分析事故,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防治冒顶坍塌事故,对于降低矿山伤亡事故、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促进安全生产、维护矿山系统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在对新罗区境内矿山十年来伤亡事故进行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对冒顶、坍塌事故情况分析如下:一、事故类别矿山事故分类见表一。

矿山1993- 2002年伤亡事故统计表表一:注:其他类别含:窒息,非矿山类。

从表一中可看出,矿山事故的分类严重程度排列,依次为:冒顶、坍塌、机电、中毒、水害等。

二、事故与从事矿山作业的时间关系据事故档案资料分析,得出事故发生与从事作业之间的关系如表二所示。

110起((138人)坍塌事故与矿龄关系表表二:从表二可分析出:从事矿山作业一年内(或刚入矿山人员伤亡人数为48人,占34.78%,死亡率较高,其次是二年内矿龄内的作业人员,随着矿龄的增加,其死亡率在下降。

究其原因,主要是新人矿山人员对适应矿山采掘工作面作业环境、操作技能、自保安全常识较差。

三、事故与循环作业中时间的关系事故与作业时间关系表表三从循环作业班次看,发生在中班的冒顶、坍塌事故较多,占56.52%,早班次之,夜班较少。

采煤工作面推垮型冒顶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

采煤工作面推垮型冒顶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

采煤工作面推垮型冒顶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姓名:XXX部门:XXX日期:XXX采煤工作面推垮型冒顶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14272B11b顶分层工作面概况矿井开采缓倾斜煤层,可采煤层13层,总厚度33m,其中顶板为复合顶板的可采煤层6层,总厚度17m,占矿井可采煤层总厚的52%。

4272B11b顶分层工作面系该矿四水平、42采区、7阶段北翼B11b顶分层工作面,其回采上限标高为-573m,下限标为-633m,煤层平均厚度4•1m,倾角21°,工作面倾向长168m,走向长240m。

工作面采高2.0m,初采期间采高1.8m,煤层直接顶为厚1.2m的深灰色细砂质泥岩,其上为厚0.8m的煤线,基本顶为厚2.0m的深灰色条带状细砂岩,其上为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

根据复合顶板的特征,本工作面为典型的复合顶板工作面。

2采煤方法和顶板管理工作面采用倾斜分层走向长壁采煤法,炮采落煤工艺。

支护方式为齐梁直线柱铰接走向棚支护顶板,支柱型号为DZ22-3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顶梁型号为HDJA-1000型金属铰接顶梁,柱距0.5m,排距1.0m。

工作面采用三、四排控顶,即3~4m管理,放顶步距1.0m。

初采期间特殊支架为单体液压支柱和金属铰接顶梁架设的一梁一柱顺山铰接挑棚。

采空区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

3劳动组织及循环方式劳动组织形式为单镐采煤,双人分段放顶回柱。

工作面作业方式为“两采一准”,日进2个循环。

4冒顶事故情况第 2 页共 7 页事故发生时间为2004年3月12日下午,事故当班为检修班。

事故发生时工作面上端距切眼11m,下端距切眼4m。

冒顶范围为工作面下端头向上3~50m段,冒顶倾向长度47m,走向长度4m。

采空区悬露的顶板(倾向长30m、走向长3m)也跟随冒落。

5冒落机理分析5.14272B11b顶分层工作面冒顶特点5.1.1冒顶前,采场顶板压力不大,支架没有压缩变形。

5.1.2冒顶前无明显征兆,推垮发生时速度快,来势凶猛。

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一、生产组织管理方面1.采矿方法选择不合理采矿方法选择不合理是引发冒顶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

据统计,我矿6年中共发生9起采场冒顶事故,其中留下不规则矿柱空场法采场的事故占55.6%;房柱法采场的事故占33.3%;浅孔留矿法采场的事故占11.1%。

2.顶板支护方法不合理采场工作面或大断面掘进,支护方法不合理或支护不及时,是导致冒顶事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当工作面附近的顶板岩石比较破碎,构造比较发育时,支护方法不合理或支护不及时,极易造成顶板突然冒顶或片帮,引发事故。

我矿发生的有人员伤亡的9次冒顶事故中,因支护方法不合理或支护不及时造成的有6次,占66.7%。

3.浮石处理不当巷道内松石冒落多半发生在距工作面10米以内,采场内松石冒落多半发生在采场顶板并不太高的情况下。

浮石处理不当,排除工技术不熟练,检查不周,疏忽大意甚至没有检查,是造成冒顶伤亡事故的原因之一。

浮石处理不当所引起的伤亡事故,大多是由于浮石处理前对工作面顶帮缺乏全面细致的检查,以及浮石处理时站立的位置不当和排除工的技术不熟练等造成的。

我矿505中段PD2采场就发生过一次因站立位置不当,排除工被处理后的浮石顺撬棍滑下砸伤的事故。

4.防护用品使用不当在矿井内工作时,由于没有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而使冒顶事故扩大化的事例常有发生。

1999年8月,上坑金矿某民工在上山口出碴时,由于安全帽没系带,低头时安全帽落下,正好被上山顶部顶板落下的一块浮石砸中头部而死亡。

5.人员管理跟不上一是井下使用的新工人多,对井下作业环境不了解,又缺少安全知识技能的培训,新老交替衔接不上,不能及时有效地“敲帮问顶”而引发事故。

我矿2002年4月的冒顶事故,就是由于新工人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处理顶板险岩时因站立位置不当而造成一人死亡。

二是井下管理人员对顶板管理不重视,没有行之有效的顶板管理办法和监督约束机制,以致顶板管理松懈,无人员伤亡的小冒顶事故不断,有人员伤亡的冒顶事故也就不可避免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