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饲养棉铃虫技术的改进
提高防治棉花棉铃虫药效的三个关键
提高防治棉花棉铃虫药效的三个关键提高防治棉铃虫药效,是减少投资、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
应抓好三个关键。
一、三个掌握l.掌握产卵规律,注意施药部位。
棉铃虫产卵,多产在棉株顶部、果枝顶尖的嫩叶上、蕾柄和苞叶上。
所以,施药的重点应在棉株顶部和果枝的嫩尖、蕾柄和苞叶上。
2.掌握孵化规律,注意适时防治。
对棉铃虫要加强测报,掌握其产卵高峰和孵化规律。
其孵化规律是,卵色头天白,二天黄,三天黑,四天孵化。
孵化后二天危害生长点,四天迁移危害幼蕾。
防治的适期,应在产孵高峰后,大部卵变黑或孵化未迁移前为佳。
3.掌握取食规律,注意施药时间。
据观察,棉铃虫多在8一ll 时和l5时以后活动取食,l2一l3时高温期很少活动。
因此,施药时间应在活动取食时间为佳。
不要在高温时施药,高温时施药易挥发分解,不仅操作人员易中毒,而且药效差。
早上有露水施药,药液浓度易冲淡流失,附着力差,药效不佳。
二、三个注意l.注意农药交替使用,要几种农药轮流交替使用。
不要一种农药连续使用,防止棉铃虫对药产生抗性。
2.注意农药复配。
农药复配能提高药效,延缓棉铃虫对药物产生抗性。
农药复配时,要注意酸性和碱性农药不能复配。
3.注意配制农药浓度。
农药配制浓度,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少,一定按农药使用说明倍数配足。
加大浓度棉株易受药害,减少用量会降低药效。
三、增加药液用量,棉株均匀着药。
药液用量与治虫效果十分密切。
用药液量小,棉株喷施不匀治虫效果差。
防治二代棉铃虫时,每亩地用药液4O一5O千克。
三、四代棉铃虫,每亩地用药液8O一lOO 千克。
棉株各部着药均匀,效果才好。
棉铃虫
中文学名: 棉铃虫界: 动物界纲: 昆虫纲 目: 鳞翅目 科: 夜蛾科目录展开简介。
体光滑,绿或褐色,是严重的作物中文学名:棉铃虫中文俗名:棉铃实夜蛾棉铃虫拉丁名: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英文名:Cotton bollworm所属科目:鳞翅目夜蛾科外形特征成虫体长15~17毫米。
翅展30~38毫米。
前翅青灰色、灰褐色或赤褐色,线、纹均黑褐色,不甚清晰;肾纹前方有黑褐纹;后翅灰白色,端区有一黑褐色宽带,其外缘有二相连的白成虫斑。
幼虫体色变化较多,有绿、黄、淡红等,体表有褐色和灰色的尖刺;腹面有黑色或黑褐色小刺;蛹自绿变褐。
卵呈半球形,顶部稍隆起,纵棱间或有分支。
生物学特征发生的代数因年份因地区而异。
在山东省莱州市每年发生4代,九月下旬成长幼虫陆续下树入土,在苗木附近或杂草下5cm—10cm深的土中化蛹越冬。
翌春气温回升15℃以上时开始羽化,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羽化盛期,成虫出现第一代在6月中下旬,第二代在7月中下旬,第三代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尚有棉铃虫出现。
成虫有趋光性,羽化后即在夜间闪配产卵,卵散产,较分散。
一头雌蛾一生可产卵500粒~1000粒,最高可达2700粒。
卵多产在叶背面,也有产在正面、顶芯、叶柄、嫩茎上或农作的、杂草等其它植物上。
幼虫幼虫孵化后有取食卵壳习性,初孵幼虫有群集限食习性,二三头、三五头在叶片正面或背面,头向叶缘排列、自叶缘向内取食,结果叶片被吃光,只剩主脉和叶柄,或成网状枯萎,造成干叶。
1龄~2龄幼虫沿柄下行至银杏苗顶芽处自一侧蛀食或沿顶芽处下蛀入嫩枝,造成顶梢或顶部簇生叶死亡,危害十分严重。
3龄前的幼虫食量较少,较集中,随着幼虫生长而逐渐分散,进入4龄食量大增,可食光叶片,只剩叶柄。
幼虫7月~8月份为害最盛。
棉铃虫有转移危害的习性,一只幼虫可危害多株苗木。
各龄幼虫均有食掉蜕下旧皮留头壳的习性,给鉴别虫龄造成一定困难,虫龄不整齐。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棉铃虫是棉花生产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危害严重,给棉农的产量和质量带来很大损失。
下面是棉铃虫综合防治措施:
1. 生态防治:通过人工和天敌等手段,维持一定的生态平衡,防止棉铃虫的繁殖和危害。
比如在种植棉花的土地上保护并发展一些天敌昆虫,譬如蜘蛛、天蚕等。
2. 农业措施:通过改变种植模式、调整时期等方式控制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减轻其危害。
比如早栽、早收等增加地力措施。
3. 化学防治:采用农药喷洒、熏蒸等化学手段控制棉铃虫,减少其危害。
但需要加强调查、测定药剂量和频次,并注意安全用药和合理施药的方式。
4. 生物技术防治:目前,生物技术发展已经成为了诸多农害防治手段中一种新的手段,其利用基因技术、天敌等增强棉铃虫的防御作用,降低其危害。
通过基因编辑、基因修饰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棉铃虫的防治。
总之,在实际防治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结合防治,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棉铃虫防治的有效措施
棉铃虫防治的有效措施棉铃虫是棉花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害虫,给棉花产量和品质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棉铃虫,采取一系列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针对棉铃虫防治的有效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一、物理防治措施1. 采用机械虫害防治:可以使用吸虫机、摇虫机等工具,将棉铃虫从棉花上清除,达到防治目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无毒害、环境友好,缺点是劳动强度较大。
2. 进行土壤消毒: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土壤中的棉铃虫、蚜虫等害虫,减少害虫危害。
常用的消毒剂有甲基溴、熏蒸剂等。
3. 进行清园除草:及时清除棉田中的杂草,减少棉田内的虫害发生。
通过保持田间整洁,剪除杂草,减少棉铃虫栖息和繁殖的场所,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
二、生物防治措施1. 利用天敌控制棉铃虫:引进和培育一些与棉铃虫天敌有关系的昆虫,如瓢虫、蜘蛛、蝽蛛等,建立天敌库,提高天敌的数量,用天敌捕食棉铃虫来达到防治的效果。
2. 利用生物农药:利用一些具有保护作物、无毒性等特点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如使用苏云金杆菌、枯草杆菌等农药,利用其对棉铃虫的致病和致死作用,有效控制棉铃虫的数量。
3. 优化生态系统: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生态系统,提供天敌栖息的环境,加强生态调控,培育多样化和稳定的生物群落,实现自然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平衡,从而形成棉花生产中的害虫防治生态。
三、化学防治措施1.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选择绿色环保、低毒性的农药进行防治,合理掌握施药的时间、剂量和方法,避免滥用农药导致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问题。
2. 轮作与间套种植:在作物轮种系统中,合理选择与棉花稳定轮作的作物,如豆科植物、葵花、金花菜等,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干扰棉铃虫的生物学节律和生物学特性,减少害虫发生。
3. 药剂合理搭配:不同化学农药有不同的防治对象和作用机制,可以进行配合使用,通过药剂的相互作用,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
综上所述,棉铃虫防治措施可以有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的措施。
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近10年来,特别是自2014年以来的5年,新疆的气候发生了一些变化,降水增多,寒流提前到来,随之“三病三虫”(立枯病、枯萎病、黄萎病、蚜虫、棉铃虫和盲蝽)加重,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准备,农药品种相对落后,防治相对被动。
针对寒流提前到来,棉花品种的选择上还需要因地制宜,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南疆的滴灌应该提前;需要重视盐碱地的改良;棉农植棉技术参差不齐,栽培水平高低不一,需要学习和改进。
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供商榷和参考。
1 存在的问题1.1 对立枯病认识不足相较于长江流域的棉农,新疆棉农防治立枯病等苗期病害的实践经验明显不足。
近年来,新疆春季的低温阴雨使立枯病等苗期病害增加,许多棉农还不能识辨立枯病,更不懂相应的防治方法;有的棉农仍在采用光籽播种,出苗后又未及时喷施杀菌剂,棉花出现立枯病死苗。
2016―2017年在南疆、北疆棉田调查发现,发病死苗率最高的可达50%左右,造成严重减产。
立枯病等苗期病害可使用包衣剂以及破土齐苗时喷施代森锰锌、嘧菌酯、咯菌腈、多霉灵等药剂1~2次,基本可以预防立枯病。
1.2 对枯、黄萎病害防治不得力据新疆气象局气候中心2016年统计分析,近几十年来,新疆的降水量持续增加,年平均降水量已经从20世纪60年代的约150mm 增加到2016年的246mm。
统计分析表明,每10年平均增加10mm。
1961年至2010年,新疆年降水量明显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速率为6.51%。
新疆未来将保持气温上升和降水增多趋势,再加上植棉连作年数增加,新疆棉花的枯、黄萎病有加重趋势。
发病重的地块,棉花发病株率在80%以上,死苗株率在30%以上。
棉农重治轻防,而枯、黄萎病防重于治。
预防真菌的高效农药主要有:吩嗪α-2羧酸(传奇1号)、嘧菌酯,百菌清、咯菌腈、戊唑醇、咪鲜胺、次氯异氢尿酸、异菌脲、多霉灵等,建议在现蕾前,随滴灌滴施1~2次杀真菌的高效药剂预防枯萎病;在开花前,再随滴灌滴施1~2次杀真菌药剂预防黄萎病。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棉铃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对棉花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危害,综合防治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并提供相应的实施建议。
一、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是综合防治的基础,可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为后续防治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建议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病虫害监测与预警:1. 定期巡查田间在棉田周边设置监测点,定期巡查虫情和病情,并记录下来。
通过比对记录的数据,可以了解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趋势。
2. 使用性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遥感、图像识别等,对棉田进行数字化监测。
通过无人机等设备获取高清图像,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病虫害进行识别和监测,实现实时预警。
二、病虫害防治根据棉铃虫的生活史和行为特点,可以采取多种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寄生虫等天然的生物控制因子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
比如,引进捕食性昆虫,如瓢虫、寄蝇等,与棉铃虫形成食物链关系,减少其数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昆虫病毒和细菌等微生物制剂来防治棉铃虫。
2. 化学防治使用农药进行喷洒或灌根处理,消灭棉铃虫。
在选择农药时,应根据棉铃虫的抗药性和作物的生长期等因素综合考虑,避免药害和药残问题的发生。
3. 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手段破坏棉铃虫的生活环境,如采用网罩覆盖棉田,阻止虫害的入侵。
此外,还可以使用光陷阱、诱虫剂等手段吸引和捕捉棉铃虫。
三、生态环境调控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可以增加棉铃虫的天敌数量,降低棉铃虫的发生率。
1. 合理轮作通过合理的轮作制度,改变棉田的生境,打破连作害虫虫源的周期,降低害虫发生的风险。
2. 种植抗虫品种选择抗虫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棉花的自身抵抗力,减少虫害的发生。
3. 生境改造调整农田的周边环境,增加棉田周围的植被覆盖,提供天敌的栖息地,促进天敌的繁殖。
四、综合防治措施的整合应用综合防治技术的整合应用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
棉铃虫技术总结_锅炉技术总结范文
棉铃虫技术总结_锅炉技术总结范文棉铃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棉花生长期间对棉花的生长和产量有较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棉铃虫的危害,我们组织了棉铃虫技术研究和应用工作。
通过实验研究和田间调查,我们总结出了以下技术措施,用于有效地防治棉铃虫。
一、定期监测和调查1.田间监测:定期进入田间观察和调查棉花植株的生长情况和害虫的密度。
通过观察棉裂纹、棉铃早期的虫迹和虫窝,确定棉铃虫的活动和危害程度。
2.黄板监测:在棉田中布置黄色黏板进行监测,吸引和捕捉棉铃虫。
根据黄板上虫子的数量和密度,判断棉铃虫的种群密度和分布情况。
3.标本采集:采集和保存棉铃虫标本,用于鉴定和研究棉铃虫的种类、数量和发育阶段。
二、合理施药和防治1.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棉铃虫的种群密度和危害程度,合理制定防治措施。
2.选择适当的农药和剂量进行喷洒,注意农药的使用时机和方法。
3.使用生物防治剂,如棉铃虫天敌和病毒制剂,控制棉铃虫的种群增长。
4.采用防治措施的轮换和综合防治,避免棉铃虫对农药的抗药性和防治措施的适应。
三、生态调控和栽培管理1.合理选择和调整棉花的品种,选择抗病虫害性强的品种。
2.调整棉田的密度和间距,减少棉花植株之间的相互交叉和虫害的传播。
3.利用土壤调理剂,改善棉田的土壤质量,增强植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4.合理施肥,提高棉花的养分供应和生长发育,减少虫害的发生。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我们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棉花的生长和产量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提高。
但也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加强棉铃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和减少棉花的经济损失。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要密切关注棉花的生长和害虫的动态,及时调整和改进防治措施,努力降低棉铃虫的危害。
在防治棉铃虫的过程中,要合理使用农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我们相信可以建设出更加健康和高效的棉花生产系统。
综合治理棉铃虫的对策
综合治理棉铃虫的对策近几年来在梁山县棉铃虫发生猖獗,种群数量大,为害范围广,加之抗药性不断上升,给药剂防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药剂防治不可仅着眼于棉田内棉铃虫的发生与防治,而要全面认真的分析制约棉铃虫药剂防治效果的各个因子,发挥各项相应配套措施的整体效应,才能达到经济高效的目的。
1遵循正确的防治策略防治棉铃虫,要重视一代防治,狠治二代,压低三代,扩大四代的防治范围,要对棉花以外的玉米、甘薯、大豆及特殊环境,采取综合性措施,同时防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控制其为害。
2综合治理延缓棉铃虫产生抗药性2.1合理用药根据抗性棉铃虫的变化,合理选择农药防治,运用综合性的措施,推迟抗性的发生和发展。
长期实践证明,抗性产生发展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单一使用1种类型的农药,不合理不科学用药的结果。
天敌受到破坏,生态失去平衡,防效差。
这一事实近几年来,越来越被棉农所认识,现在群众一般都用2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防治棉铃虫,效果好,省工,省力,棉花丰收,棉农满意。
在一个地方棉铃虫对某1种药物产生了抗药性之后,将其停用一段时间后再用,抗性就会大大减轻。
80年代初用有机磷农药使棉铃虫产生了抗性,1983年后大力推广使用菊酯类农药,效果好,但1988年左右又对其产生了抗性,因此,采取混合用药,用有机磷农药,复配药剂,效果较好。
由于合理搭配用药,延缓了抗性。
这说明交替科学用药尤为重要。
2.2加强农业措施拔棉花柴、冬耕、冬灌,可大量减少越冬蛹。
据调查,冬耕、冬灌棉田比带茬越冬的棉田,越冬蛹死亡率提高50%~70%,所以冬耕、冬灌是治理越冬虫源至为重要的措施。
在作物布局上,提倡棉、粮间作,棉株10 m之间种2行玉米,可诱集棉铃虫产卵,使棉田落卵量减少40%~50%,还利于天敌的增殖和向棉田迁移,增加对棉铃虫的控制力。
采取促早熟技术,利用地膜覆盖,育苗移栽,化学调控等措施,促进棉花早收获,减少四代棉铃虫的取食,以便减少越冬蛹的基数,形成一个不利于棉铃虫生存的环境条件。
棉铃虫综合防治
田间利用农业、物理、生物及人工等措施与药剂防治配合运用,来综合控制棉铃虫为害,不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治虫成本,减少农药污染。
一、农业防治合理间套:在棉田每隔10--15米播1行玉米,用来诱集棉铃虫、玉米螟产卵,从而减少棉苗上的落卵量;在棉花畦沟旁栽植少量高梁,可诱集蜘蛛、蚜茧蜂、食蚜蝇、瓢虫、小花蝽等天敌来抑制棉蚜、棉铃虫等害虫的发生和为害;棉花与大蒜间隔种植,利用大蒜挥发出来的辛辣气味,驱逐二代棉铃虫在棉田为害。
整枝灭虫:根据棉铃虫产卵的特性,在棉花蕾铃期,将摘除的顶心、赘芽、群尖以及无效花、蕾等带出田外,可以明显减少田间卵和初孵幼虫的存量。
灌水灭虫结合棉田耕翻进行冬灌,可以冻死害虫,使越冬棉铃虫蛹减少43.5%~72.3%。
棉花生长期,根据植株生长的需要,在棉铃虫二三代蛹盛期,结合抗旱适时灌水,对控制三代、减轻四代棉铃虫为害具有明显效果。
二、生物防治放虫灭虫:在棉田有卵株率达到5%左右时,每亩释放赤眼蜂成蜂1.5万头,以后每隔4天~5天放一次,连放3次,可有效控制棉铃虫的为害。
利用自然天敌灭虫:保护和利用捕食和寄生棉铃虫的天敌。
三、人工防治人工捉虫:在棉铃虫幼虫期,捕捉大龄幼虫。
抹卵灭虫:二代棉铃虫卵80%产在嫩尖上和叶片的正面,在产卵盛期将卵抹掉,每三天抹一次,连续进行3次~4次,可明显减轻为害。
四、物理防治施肥灭虫:在棉铃虫成虫发生期,用1%吨%过磷酸钙浸出液作叶面喷肥,可使棉田落卵量下降33.3%~74.4%。
黑灯光诱虫:每20亩~30亩棉田安装一盏黑光灯诱杀成虫。
降低田间落卵量。
杨柳枝诱虫将新鲜的杨柳枝放置一天,使其萎蔫,每8根~10根捆成一把,于傍晚插放在田间,把长50厘米~66厘米,高出棉株15厘米~33厘米,每亩插放6把~8把,第二天早晨用塑料袋套把捕蛾,并将把子收回,洒上水保湿,防止叶片脱落,傍晚再重新插入田间。
杨柳枝一般每隔10天左右更换一次;也可采用枫杨、栎等树枝以及玉米叶等作为替代物,也具有一定效果。
一种提高棉铃虫人工饲养效率的装置和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提高棉铃虫人工饲养效率的装置和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梁革梅,张万娜,马龙,王冰洁,魏纪珍,赵曼
申请号:CN201610375941.2
申请日:20160531
公开号:CN105994170A
公开日:
2016101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昆虫饲养,具体公开了一种提高棉铃虫人工饲养效率的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的主体为孔板,孔板的上盖内加入与上盖尺寸相同的吹塑纸。
所述方法为利用所述装置饲养棉铃虫至3龄幼虫,挑选生长一致的3龄幼虫转移到养虫管中继续饲养至化蛹。
本发明针对低龄棉铃虫幼虫逃逸率高、发育进度不齐、易交叉感染等问题,提出初孵幼虫在24孔板中饲养,增加吹塑纸防止逃逸,3龄后转移到玻璃养虫管中饲养的技术。
通过比较加吹塑纸与不加吹塑纸的差异,证明利用吹塑纸对降低幼虫逃逸率、提高发育整齐度具有积极效果。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地址: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文君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棉铃虫技术总结_锅炉技术总结范文
棉铃虫技术总结_锅炉技术总结范文一、背景棉铃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对棉花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对棉铃虫的科学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二、防治措施1.定期监测:定期对棉花田进行巡查,观察棉花植株的叶面和果铃上是否有棉铃虫的存在,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如瓢虫、寄生蜂等来捕食棉铃虫,可以有效控制其数量,减少对棉花的危害。
3.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喷洒到棉花上,可以迅速杀灭棉铃虫,但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合理种植布局: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布局,使棉花之间的间距适当,可以减少棉铃虫的传播,从而减轻害虫的发生程度。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监测不及时:由于人力和物力的限制,监测工作不能及时进行,导致控制措施的采取时间滞后。
改进措施:增加监测人员数量,提高监测频率,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害虫的存在。
2.防治措施选择不当:由于对棉铃虫的了解不深入,选择的防治措施可能不够有效,不能很好地控制害虫数量。
改进措施:加强对棉铃虫的科学研究,了解其生态习性和防治方法,选择更为有效的防治措施。
3.农药使用不当:部分农民使用农药不当,超量喷洒或者使用过期农药,导致对棉花和环境造成污染。
改进措施:加强对农药使用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农民正确使用农药,遵守农药使用规定,确保使用安全。
四、结论棉铃虫是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的害虫,科学防治棉铃虫对提高棉花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防治棉铃虫过程中,应注意定期监测害虫数量,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加强防治措施的科学研究,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通过改进措施的实施,能够更好地控制棉铃虫的数量,保障棉花的生长和产量。
棉铃虫室内继代饲养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要棉铃虫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农业害虫,同时也是教学和科研中常用的实验昆虫。
人工饲养过程中常因管理操作不当,使种群难以为继。
本文根据多年实验室饲养棉铃虫经验,分析了继代饲养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棉铃虫室内继代饲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铃虫;人工饲养;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S4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3)01-0091-05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3.01.02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mmon Problems of Indoor Subculture of Cotton Bollworm and Its CountermeasuresQU Heli(College of Agriculture,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Xinjiang 832000)Abstract Cotton bollworm is a harmful agricultural pest,and it is also an experimental insect commonly used in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In the process of artificial feeding,the population is often difficult to survive due to improper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feeding cotton bollworm in laboratory for many year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subculture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ndoor subculture of cotton bollworm.Keywords cotton bollworm;artificial feeding;problem;countermeasure棉铃虫室内继代饲养常见问题及对策屈荷丽(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基金项目院级教改项目(nxyjb-2021-15)。
棉铃虫技术总结_锅炉技术总结范文
棉铃虫技术总结_锅炉技术总结范文棉铃虫是棉花栽培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会危害棉子的成熟和质量,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农业科技人员对棉铃虫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
在此总结一下棉铃虫的防治措施和技术要点。
一、合理的种植密度棉花的种植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棉铃虫的生长和繁殖。
过密的种植会使棉花株间距过小,光照、通风和水分等资源会变得有限,导致棉铃虫滋生、繁殖的条件变得适宜。
而过稀的种植则会导致生长周期过长,棉铃虫的繁殖季节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数量也会快速增加。
因此,要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保证棉田内棉花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减少棉铃虫的滋生和繁殖。
二、切断棉铃虫食源棉铃虫的食物主要包括棉花、花蕾和嫩叶等,因此,在防治棉铃虫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切断它们的食源来减少它们的数量和危害程度。
首先要注意清除棉田内的杂草和茬口,以减少棉田内空气的湿度和棉铃虫的存活率;同时,还应注意及时修剪棉花枝叶,除去已经受损的部位,减少棉铃虫的趁隙入侵。
三、使用化学药剂在已经有棉铃虫危害的情况下,可采用化学药剂喷洒的方法来杀灭它们,但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正确的药剂和喷洒剂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杀虫效果;其次,要选择合适的喷雾时机和环境条件,以使药剂喷洒更加均匀和充分;最后,还要注意喷洒药剂的安全使用和环境保护。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然的生物活物来控制害虫的方法,它避免了化学药剂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棉田内,可采用人工释放天敌或者通过天然的生态平衡来防治棉铃虫的生长和繁殖。
常用的天敌有瓢虫、蜘蛛、蚜虫天敌和复盘菌等,它们可以有效地减少棉田内的棉铃虫数量。
总之,在棉铃虫的防治过程中,要注重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要加强棉花的生长和发育,切断棉铃虫的食源,控制其数量;对于已经受到棉铃虫危害的棉田,可以采用化学药剂、生物防治或者综合措施来控制它们的繁殖。
同时,要注意棉铃虫防治的成本和效果,保证防治工作的可行性和持续性,从而全面提高棉田的产量和质量。
棉铃虫技术总结_锅炉技术总结范文
棉铃虫技术总结_锅炉技术总结范文棉铃虫是棉花重要的害虫之一,对棉花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
为了控制棉铃虫的危害,保障棉花产业的发展,我市农业技术专家和农民积极探索了一系列的防治技术,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一、生态控制技术1.生态释放生态释放是指将人工繁育的天敌、寄生和捕食性昆虫定植到棉田上,通过较长时间内的寄生捕食,控制棉铃虫的危害。
生态释放的优点是:可持续、环保、有效,不会产生抗药性。
但是缺点是:需要一定的成本和时间来筛选和繁育天敌。
2.生态基地生态基地指一种为土地恢复生态功能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种生态工程。
在棉田上建立生态基地,通过植树、草种、灌木等多种植物和建树或设置生态设施来吸引、繁殖、保护天敌、寄生和捕食性昆虫,从而提高天敌的活动率,减轻棉田的病虫害。
二、农业物理技术1.光谱技术在一些嫩芽和叶片上发现,它们有一个很特别的反射地方。
专家们研究指出,这个反射地方对一些有害昆虫具有很强的驱赶和诱杀作用。
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加照一定的光谱,来达到对棉铃虫的预防和控制。
2.气象技术棉铃虫的寿命和繁殖受气候的影响很大。
农民可以通过气象预报来提前预防和控制棉铃虫的危害。
例如,在测得气温适宜的时候可以科学调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同时,也可以留意风向和降雨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1.化学防治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防治方法。
常用的有有机磷、氯氰菊酯、氮杂环及硫酰氟等多种农药。
由于过多的使用农药会导致昆虫抗药性的产生,严重影响生态平衡。
因此,必须仔细控制药物的使用量和药物的种类。
2.物理控制物理控制技术包括:电子、超声波、光波、磁原理等。
这种技术可以使棉田表面产生较强的电场或磁场,从而击退或杀死棉铃虫。
但是,使用物理控制技术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对棉花产生负面影响。
总结综上所述,棉铃虫的控制不仅仅包括单一的技术手段,不同的技术措施相辅相成,相互补充,这才是一个完整的防治体系,至关重要、必须加强。
同时,我们也要加深昆虫学和农学的研究,为棉铃虫的防治提供更加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棉铃虫技术总结_锅炉技术总结范文
棉铃虫技术总结_锅炉技术总结范文一、引言棉铃虫(scientific name: Helicoverpa armigera)是棉花生产中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对棉花和其他农作物的蚀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控制棉铃虫的数量和蔓延速度,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研究和实践,本文对该项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二、技术原理棉铃虫的生命周期短,繁殖能力强,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其防治措施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
我们采用了以下技术原理:1.天敌控制:通过引进天敌如可以食用棉铃虫的捕食性昆虫,如寄生性蜂类等,以减少棉铃虫的数量。
2.化学防治:根据棉铃虫的生长周期和生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并通过合理施药的方式进行防治。
3.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农药对棉铃虫进行防治,如利用细菌、真菌等对棉铃虫进行控制。
4.良种选育:通过选育抗虫性强的棉花品种,减少棉铃虫的发生和繁殖。
三、技术实践在田间进行的棉铃虫防治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以上技术原理,并结合具体的农田情况进行了以下操作:1.引进天敌:选择了寄生性蜂类等捕食性昆虫,通过养殖和释放的方式将它们引进棉田,以减少棉铃虫的数量。
我们也积极保护和维护其生存环境,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栖息地。
2.化学防治:根据棉铃虫的发生程度和农田情况,我们选择了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并在棉田中进行合理的施药。
我们也严格遵守施药的时间和量,并定期检测农田的土壤和作物的农药残留情况,以保证防治效果和农产品的安全。
3.生物防治:我们使用了多种生物农药,如巴斯德杆菌和白僵菌等,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和副作用。
在施用生物农药之前,我们进行了必要的实验和试验,确保其防治效果和安全性。
4.良种选育:我们与相关机构合作,通过选择优质、抗虫性强的棉花品种,减少棉铃虫的发生和繁殖。
我们也重视选育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不断改进和总结经验,提高新品种的抗虫性和农产品的质量。
四、技术效果通过以上的技术措施和实践,我们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1.棉铃虫数量得到有效控制,田间蚕食率明显下降,棉花产量得到保证。
棉铃虫技术总结_锅炉技术总结范文
棉铃虫技术总结_锅炉技术总结范文棉铃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棉花生长期间会严重损害棉铃,降低棉花产量和品质。
研究和应用有效的棉铃虫防控技术非常重要。
本文对棉铃虫技术进行总结,主要包括检测方法、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等方面。
一、棉铃虫检测方法1. 采用目视法检测:通过观察棉花植株和棉铃上是否有成虫或幼虫来判断棉铃虫的种群水平。
2. 采用居群调查法检测:将样本集中采集,然后通过酒精浸泡和筛分等方法将虫体分离出来并鉴定。
3. 采用拍打法检测:在棉花植株上拍打后观察是否有虫子掉落,从而判断棉铃虫的密度水平。
二、棉铃虫化学防治1. 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和抗药性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常用的农药有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等。
2. 合理的喷药时间和方法:根据棉铃虫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确定合适的喷药时间和方法,如苗期喷雾、成虫集聚期喷雾等。
3. 注意点药剂的使用量和浓度:根据农药的用量和浓度要求,合理添加药剂,避免过量使用,以防止环境污染和残留。
三、棉铃虫生物防治1. 发展天敌:采用放虫的方法,引入棉铃虫的天敌,如寄生蜂、捕食虫和微菌等,帮助控制棉铃虫的数量。
2. 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对环境友好,不会对人畜产生有害影响,可以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发生。
3. 利用植物提高抗虫性:选择抗虫性较强的棉花品种,通过培育和引种改良,增加棉铃虫对棉花的抵抗力。
四、棉铃虫综合防治通过综合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植物抗虫等技术手段,形成系统、全面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棉铃虫对棉花的损害。
在实施综合防治措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建立防治体系:构建完善的防治体系,包括监测、预警、决策、技术服务等环节,实现科学、高效的防治。
2. 加强技术培训:对农民进行棉铃虫防治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防治意识。
3. 合理使用农药:合理选择农药,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益虫的杀伤。
如何防治油菜黄曲条跳甲虫
如何防治油菜黄曲条跳甲虫油菜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之一,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一些害虫危害,其中油菜黄曲条跳甲虫便是较常见的害虫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如何防治油菜黄曲条跳甲虫。
基本知识油菜黄曲条跳甲虫,又称棉铃虫,是一种小型的害虫。
雌性成虫身长约1.8毫米,雄性成虫身长约1.5毫米,身体呈椭圆形,淡黄色。
它们寄生在油菜上,主要危害油菜的根系和地下部分,能够导致油菜发黄、生长缓慢、死亡等问题。
预防措施环境改善为了预防油菜黄曲条跳甲虫的侵害,我们可以从改善油菜生长环境入手。
下面是几项具体措施:•适宜的土地:油菜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度的湿度,所以要选择阳光充足、排水性良好、土质疏松的土地作为种植地。
•均衡的施肥:油菜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但是过量的施肥会使油菜长势不良,易受到害虫的侵害,所以要按照一定比例、适时适量地施肥。
•清除杂草:杂草可以为油菜提供遮荫和避风作用,但是也是油菜黄曲条跳甲虫等害虫的栖息地,因此要及时清除。
使用生态农药生态农药是指从天然生物物质中提取的、对作物有一定杀虫作用的农药。
相比于传统化学农药,生态农药不易造成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也没有明显危害。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生态农药:•辣椒素:利用辣椒素的辣味和刺激性对成虫进行驱除,具有天然、环保等特点。
•粉螨酯:可迅速击倒害虫,并在1~3天内杀死虫体,具有显著的毒杀活性和持续防治作用。
•硫酸酯类杀虫剂:适用于防治油菜菜蛾、菜青虫及其他吸食性害虫。
人工捕捉人工捕捉是指利用人工设施制造出人工灯源或其他吸引工具,吸引油菜黄曲条跳甲虫主动跳过来,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常见的人工捕捉工具有以下几种:•蓝黑黄夜光灯:黄曲条跳甲虫对蓝黑黄夜光较为敏感,可以将这种灯放置在油菜地附近,就能够吸引甲虫飞到灯光上来,当它们飞到附近的卡板上时,就被卡住了。
•黄曲条跳甲虫标识板:这是一种黄色的粘贴板,可以加工成合适的尺寸,将黄曲条跳甲虫标识板置于油菜田边缘,黄曲条跳甲虫飞行到此处后会迅速地被接住,从而达到了控害的效果。
提高棉铃虫防治药效有要诀.doc
提高棉铃虫防治药效有要诀
提高防治棉花棉铃虫药效是减少投资、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喷药部位棉铃虫产卵时,一般产在棉株顶部、果枝顶尖的嫩叶上、蕾柄和苞叶上。
喷药时重点应喷在棉株顶部和果枝的嫩尖、蕾柄和苞叶上。
喷药时间棉铃虫的孵化规律是卵色头天白、二天黄、三天黑,四天孵化。
孵化后第二天危害生长点,第四天迁移危害幼蕾。
棉铃虫多在上午8~11时和下午4时以后活动取食,中午高温期很少活动。
防治适期,应在产孵高峰后至大部分卵变黑或孵化未迁移前,以上午8~11时、下午4时后施药为佳。
忌高温时施药,高温时施药易挥发分解,不仅操作人员易中毒,而且药效差。
交替用药不要连续使用一种农药,以防止棉铃虫对药产生抗性。
用药浓度按说明书配制农药浓度,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
加大浓度易使棉株发生药害,减小浓度会降低药效。
药液用量若药液用量小,棉株喷施不匀,治虫效果就差。
防治二代棉铃虫时,每亩地用药液量不能少于40公斤,防治三、四代棉铃虫时,每亩地用药液量80~100公斤。
棉株各部着药均匀,效果才好。
人工饲养棉铃虫技术的改进
人工饲养棉铃虫技术的改进
梁革梅;谭维嘉;郭予元
【期刊名称】《植物保护》
【年(卷),期】1999(25)2
【摘要】在棉铃虫幼虫的人工饲料中另入复配维生素对大龄幼虫生长有利,其体重、蛹重、化蛹率、羽化率都明显高于不加维生素的配方。
在饲喂成虫糖水中加入维生素,可以提高成虫的交配率、产卵量和卵孵化率。
在人工饲料中加入适量甲力的污染。
【总页数】1页(P15)
【作者】梁革梅;谭维嘉;郭予元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622.9
【相关文献】
1.人工饲养条件及辐照对棉铃虫成虫繁殖力的影响 [J], 顾伟平;夏大荣;翁宏飚;牛宝龙;孟智启
2.在人工饲养棉铃虫中微孢子虫病的防治试验 [J], 张志刚;钟连胜;王开梅;尚秀萍;周荣华
3.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替代寄主——棉铃虫人工饲养技术 [J], 何雪香;曾陈湘
4.棉铃虫分层分格式大量人工饲养技术 [J], 胡建国;王恩东;贺秋兰;康文;路大光;李
咏军;王华嵩
5.棉铃虫室内饲养技术的改进 [J], 范贤林;卢美光;孟香清;芮昌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棉铃虫的防治和治疗技术
棉铃虫的防治和治疗技术汇报人:文小库2023-11-15•棉铃虫的介绍•棉铃虫的预防技术•棉铃虫的治疗技术•棉铃虫的防治案例分析•棉铃虫防治和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棉铃虫的介绍01棉铃虫的生物特性棉铃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的棉花害虫。
棉铃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其中幼虫阶段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棉铃虫以棉花、番茄、豆类等作物为主要食物来源。
昆虫分类生命周期食性分布范围棉铃虫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的许多地区,对全球各地的棉花、番茄、豆类等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危害程度棉铃虫的幼虫蛀食植物的蕾、花、果,造成落蕾、落花、落果,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棉铃虫的分布和危害棉铃虫可以通过自然界的生物链进行传播,如鸟类、昆虫等。
自然传播棉铃虫也可以通过农事操作、运输工具等人为因素进行传播。
人为传播棉铃虫的传播途径棉铃虫的预防技术02农业防治选择种植对棉铃虫有抗性的作物品种,降低棉铃虫对作物的危害。
采用轮作制度,避免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减少棉铃虫的繁殖和危害。
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湿度,提高作物抗虫能力。
种植抗虫品种轮作制度精耕细作引入棉铃虫的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控制棉铃虫的数量。
微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农药,如Bt等,对棉铃虫进行防治。
灯光诱杀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棉铃虫成虫,减少繁殖数量。
色板诱杀使用黄色或白色色板诱杀棉铃虫成虫。
化学防治药剂选择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等。
施药方法根据棉铃虫的危害情况和作物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施药方法,如喷雾、熏蒸等。
棉铃虫的治疗技术03棉铃虫对不同的杀虫剂会产生不同的抗性,因此需要根据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
药剂选择施药方法安全措施为了提高药效,一般采用喷雾的方式进行施药,同时需要注意施药的时间和频率。
由于杀虫剂对棉铃虫的天敌也有影响,因此需要注意保护天敌,同时避免药剂对人体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