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战争与和平要点总结一二单元讲述
历史战争与和平知识点
历史战争与和平知识点 战争与和平的知识点是⾼考历史考点之⼀,你都理解掌握这些知识点了吗?为了⽅便⼤家复习,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历史战争与和平知识点,⼀起来看看吧。
历史战争与和平知识点⼀、第⼀次世界⼤战 1、背景: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军事集团的形成。
(原因:列强之间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盾⽇益尖锐。
⽭盾:英德⽭盾,法德⽭盾,俄奥⽭盾。
过程: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德、奥、意结盟,三国同盟正式形成,德国是其中的核⼼;1892年法俄结盟,英国于1904年、1907年分别与法、俄结盟,三国协约正式建⽴。
)③导⽕线:萨拉热窝事件。
2、过程:①第⼀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
②第⼆阶段:1915~1916年,三次陆战和⼀次海战,即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德兰海战,⼤战的主动权开始转移到协约国⼀⽅。
③第⼆阶段:1917~1918年,美国参战,俄国⾰命,德国投降。
3、性质:总体上是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为独⽴⽽战,具体有民族解放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正义性。
第⼀次世界⼤战的性质是由各交战国的参战⽬的决定的。
⽽各帝国主义参战都是为了重新⽠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4、影响:①对⼈类造成巨⼤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②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量。
③俄国⽆产阶级取得⼗⽉⾰命的胜利。
④⽆产阶级⾰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潮。
历史战争与和平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凡尔赛体系 建⽴: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利、⼟⽿其签订了⼀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丹尔赛体系”。
其中最主要内容包括:领⼟问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特点:掠夺性;分赃性;不能持久。
影响:①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盾,建⽴了帝国主义重新⽠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②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了很⼤的变化,在欧洲出现⼀系列新兴的民族独⽴国家。
历史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的基本矛盾导致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3、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4、客观条件: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二、过程1、大战的爆发:1914年7月28日,在德国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相继投入战争。
交战的双方: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
协约国:英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美国、中国等27国。
2、大战的经过(1)一个主战场:欧洲战场(2)三条战线: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由英法对德作战)、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对德、奥匈作战)、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对奥匈作战)(3)三个阶段阶段时间主要概况影响第一阶段1914年战争重心在西线西线:马恩河战役(英法—德),德军撤退东线:俄—德奥(一胜一败),形成对峙局面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东西线陷入相持阶段,战争转入长期对峙的阵地战,德国丧失战略主动权第二阶段1915~1916年1915重心在东线:德奥一举击溃俄国计划落空1916年关键性一年:重心回到西线西线: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东线:俄军夏季攻势德国再也没有力量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方面第三阶段1917~1918年俄国革命推动人民反战运动发展为革命运动,美国、中国等国的参战加速了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补充】美国参战的原因、标志、影响和同盟国战败的原因1、美国参战的原因、标志、影响原因:一战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美与协约国接近,经济联系加强;1916年2月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直接原因);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希望协约国取胜捞取战利品、夺取世界霸权(根本原因,真正目的)。
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知识点总结: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1)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
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成为一个整体。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3)欧洲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集团。
2.(1)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德、意、澳;协约国:英、法、俄(2)法德、英德、俄澳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3(4)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3.巴尔干火药桶(1)1912年秋,由巴尔干同盟发动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一次民族解放战争(2)1913年,第三次巴尔干战争——为抢夺胜利果实(3)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婓迪文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4.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1)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也是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练习题: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世界被瓜分完毕是在()A. 19世纪70年代B. 18世纪晚期C. 20世纪初D. 20世纪20年代中期2.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正确的是()(1)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系;(2)从背景看交战各国都是非正义的;(3)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4)一战的爆发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A. 1、2、3B. 2、3、4C. 1、3、4D. 1、2、3、43.(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能消极的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
高考历史复习选修三《战争与和平》知识集锦
战争与和平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1.世界格局: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3)亚洲诸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非洲几乎被瓜分殆尽。
2.实力变化: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1)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2)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3)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4)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3.军事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1)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2)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制订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爆发(1)引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2)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2.战线: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在南线争斗。
西线是决定性战场3.阶段4.评价(1)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
(2)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他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
高中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全部知识点
大事年表知识框图
重点问题整理
Q1:两次世界大战的启示?A:和平来之不易,各国间要加强友好往来,促进共同
发展;各国应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能纵容侵略
如何认识战争与和平?A:“战争”与“和平”是要话题,它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文明的兴衰荣枯,但“战争”与“和平”不是简单的对立。
①战争与和平是表征人类社会安全状态的两大社会现象。
②战争与和平不是非此即彼的安全状态,在它们之间有非战非和,正如水有三态一样,战争与和平是两种不断运动变化的社会现象。
③战争是野蛮的天性,和平则是文明的产物。
④不能简单地判断战争与和平的是是非非。
Q3:重要的国际组织或联盟?
Q4: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高中选修三战争与和平
一、选修三学习内容要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3.第二次世界大战(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2)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3)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4)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2)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3)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4)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6.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1)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2)结合历史事实,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三、历史分析“公式” 答题模式***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选修3岳麓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
选修3岳麓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一、第一次世界大战㈠背景巧记:一次大战两大集团三对主要矛盾四大新式武器五点原因五点原因: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美德发展迅速,英法相对缓慢。
⑵主要原因:在殖民地瓜分问题上出现新的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和俄奥矛盾。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应用于战争,使世界大战具有物质上的可能。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世界大战具有思想上的可能。
⑸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㈡过程1、交战双方:协约国和同盟国2、爆发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
几天后,德、俄、法、英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一战于8月初全面展开。
3、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4、一战的经过(1914——1918年)⑴三线:西线: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英法←→德;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德奥匈;⑶南线: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奥匈⑵四年:1914—1918年①1914—1915年重心:西线:马恩河战役,速决战——堑壕战东线:德挫败俄军攻势②1915—1916年重心:东线:德军深入俄国,但未达目的③1916—1917年重心:西线:凡尔登、索姆河战役海上:日德兰海战,德海军未能突破封锁战略主动权转到协约国一方。
(1916年5月,英德两国海军在日德兰海面上展开一场海战,德国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在战略上并未打破英军封锁。
)④1917—1918年:美、中参战,俄革命、退出。
协约国总反攻,保、土、奥匈投降;德革命、投降。
5、美国在一战中的政策及原因:⑴初期中立。
原因:胜负未明、不便投机;中立地位、发战争财⑵后期参战。
原因:①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②与协约国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由于英国海军的优势,基本上英国掌握了制海权,所以在美国的军火和物质输入方面有利于协约国。
美国在1914年到1916年对协约国的出口增长4倍,协约国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债务国。
历史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总结
历史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总结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冲突的帝国主义野心、民族主义的兴起、军备竞赛、同盟体系复杂、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问题等。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形式:塹壕战、空中战、海战等。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巨大的人员伤亡、经济破产、社会动荡、领土变化、政治格局变化等。
二、二战与冷战1.导致二战的原因: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和德国的崛起、德国的扩张野心、世界经济危机、北约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等。
2.二战的主要战场和战争形式: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游击战、空中战等。
3.二战的影响:巨大的人员伤亡、使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垮台、冷战的开始、殖民主义的终结、联合国的建立等。
4.冷战的原因:意识形态的对立(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领土和影响范围的争夺、核军备竞赛等。
5.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柏林封锁、古巴导弹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三、联合国与国际组织1.联合国的创建:二战胜利后的国际会议上,成员国决定成立联合国。
2.联合国的目标和原则: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合作与社会发展、推动人权尊重等。
3.联合国维和行动:冲突地区的和平维护、人道主义援助、选举监督等。
4.国际刑事法庭:联合国设立的专门法院,负责审判战争罪和人权侵犯等重大国际犯罪。
四、第三世界国家的解放运动1.第三世界国家的特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状态、经济发展滞后、独立运动兴起等。
2.第三世界国家的解放运动:印度独立运动、非洲国家的解放运动、南美洲国家的解放运动等。
3.第三世界国家团结的努力:非洲统一组织(非盟)、非洲国家联盟等。
五、冷战的结束与和平进程1.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苏联的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崩溃、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民主转型等。
2.柏林墙的倒塌:象征着冷战的结束和东西德统一的开始。
3.冷战的最后阶段:削减核武器、军备竞赛的结束、战略武器裁减条约等。
4.当代的和平进程: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国际社会合作、气候变化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
高中历史岳麓版_选修三战争与和平_总结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一战的爆发1、一战爆发的客观条件①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2、一战爆发的原因⑴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平衡。
⑵重要原因: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尖锐(三对)①法德矛盾——实质:争夺欧大陆霸主地位②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③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⑶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①同盟国集团——德、奥、意②协约国集团——英、俄、法⑷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矛盾实质: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一战爆发二、一战进程和结果1、三条战线⑴西线:(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 ,英法V德(“施里芬计划”)⑵东线:(波罗的岸至罗马尼亚) ,俄V德、奥匈⑶南线:(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V奥匈2、四年战事及结果⑴战况及结果:①原因:A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加强,为了保障美国借给协约国的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取胜。
B 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提供参战契机。
②目的:A协约国能归还贷款;B插手欧洲事务;C争夺世界霸权。
③影响: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
使战局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进程。
⑵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①经济劣势:德奥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不占优势。
②战略失误: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德国被拖入了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③国矛盾:一战加剧了交战国部的矛盾。
而同盟国各国表现得更加明显,奥匈帝国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导致了帝国的解体;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④国际力量对比:日本参战,意大利倒戈,美国参战,在美国带动下,其他国家参加协约国集团更是大大增加了协约国实力。
所以,同盟国在一战中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第二单元总结
战胜国之间
分赃不均引起新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 民族主义、复仇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 绥靖、祸水东引
帝国主义列强与被压迫民族国家之间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凡尔赛体系小结
一战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帝国主义通 过巴黎和会、调整了列强在欧洲、非洲、中东 地区的利益关系,建立了战后国际关系新格 局——“凡尔赛体系”,
美国努力营造的和平体系为何没能维持长久?
将本国利益建立在损害他国利益的基础上
7. 对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1.实质:是华盛顿体系以美国居主导地位、抑制日
本、宰割中国的基础上形成的帝国主义国家在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列宁曾评论道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 两个大国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2.作用: 构成战后资本主义国际新秩序,使 资本主义20年代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3)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埋下了更大冲突 的种子:激起德国的复仇情绪;战胜国内部因分赃不均;矛盾重 重;美日冲突埋下太平洋战争祸根。这使得新秩序引起了种种的 不满,20年代就逐渐瓦解,30年代又为新的国际危机所替代。
仇恨是人心中的毒素,被毒害的首先是我们自己。
必须成立广泛的国际联合组织,制订专门条款, 使各国不论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
——[美] 威尔逊《十四点和平纲领》
全欧洲都渴望和平、裁军、安全、摆脱军国主义和
免除恐惧,当外交家和军人们表示怀疑和冷淡的时候,
人民群众便指望威尔逊和将来的国联实现他们的愿
望。
—《国际联盟史》
四、国际联盟的建立
国家 美
英 法 日
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战后实力
大发横财; 最大债权国
经济衰退; 仍为第一军 事强国
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时间:1914-1918年;(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3)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4)导火线: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一粒火星”;(5)巴尔干半岛成为火药桶;(6)最残酷的战役:凡尔登战役(绞肉机);(7)性质:帝国主义侵略战争;(8)影响:①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②性质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③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一战”与拿破仑战争的比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怎样?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1)状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2)后果:它们为争夺世界霸权,重新分割世界,从而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即同盟国和协约国。
这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1.巴黎和会(1919年1月—6月)(1)操纵国(三巨头):法国(克里孟梭)、英国(劳合·乔治)、美国(威尔逊);(2)战胜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的内容:领土(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独立)、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赔款和殖民地(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3)巴黎和会的性质:分赃会议;最能体现性质的内容:殖民地问题——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4)损害中国主权的内容:德国在“中国山东”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5)中国外交失败的说明道理及启示:①道理:“弱国无外交”,帝国主义列强的外交政策是实力政策,半殖民地中国在外交上没有独立权。
岳麓版选修三历史教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
岳麓版选修三历史教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提纲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标要求⑴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开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⑵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⑶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开展的影响。
1、历史背景⑴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不平衡性加剧。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开展不平衡〕⑵矛盾激化: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争夺。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形成了帝国主义之间三对主要矛盾,即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
⑶集团推动: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对峙,加紧军备竞赛,加剧了世界形势的紧。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和斗争愈发剧烈。
⑸"火药桶〞形成:巴尔干半岛的各种矛盾更为剧烈和复杂。
随着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⑹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过程⑴时间:1914—1918年⑵三条战线①西线〔主战场〕:英法比与德国作战。
②东线〔第二战场〕:德国、奥匈和俄国作战。
③南线〔次要〕:塞尔维亚与奥匈等国作战。
⑶主要阶段①第一阶段:1914年。
马恩河战役。
德国"施里芬方案〞破产,东线俄、奥、德互有胜负,开场形成对峙局面。
②第二阶段:1915—1916年。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
交战双方元气大伤。
③第三阶段:1917—1918年。
美国参战、俄国革命、德国投降。
3、影响⑴一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⑵引起世界局势的变化:西欧的相对衰落,美、日迅速崛起。
⑶催生了一个新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诞生;亚、非、拉地区掀起民族独立运动高潮。
⑷推动新技术开展,促使政府职能转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高二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高二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高二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篇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㈠朝鲜战争:⒈背景:⑴二战的后东西两大阵营对峙。
⑵苏联与美国在欧亚大陆划分势力范围,分别扶植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大对立政权。
此后,为朝鲜的统一问题,南北朝鲜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斗争。
⑶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视社会主义阵营为最大的障碍,决不容许对方势力扩张:⒉经过:⑴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6月25日拂晓,⑵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然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第七舰队到中国台湾海峡,妄图阻止中国解放台湾省。
⑶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决定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扩大为一场局部战争。
⑶美军9月15日在仁川登陆,10月初越过三八线,中旬侵占平壤。
⑷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
朝中军队连续进行了五次重大战役,把战线稳定到三八线附近。
⑸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
战略相持与和平谈判阶段。
⒊结果:1953年7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⒋性质:中朝: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美国: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半岛:内战。
⒌影响:⑴对中国:保障了我国的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激情和国际主义精神;使我国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国防军;但人员,经济损失惨重。
⑵对朝鲜: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⑶对美国:人员,经济损失惨重;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致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赢得西方盟友的信任;打击了美国的扩张势力。
⑷对日本:有利于经济的恢复;美国开始对日采取扶植政策;有利于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⑸对苏联: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⑹对中国台湾:有利于维持其分裂状态。
(二)越南战争(一)越南战争爆发的背景(1)二战后,越南成立了以胡志明为主席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并取得了抗法斗争的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三部历史选修战争与和平要点总结一二单元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课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欧洲列强矛盾加剧。
具体原因:(1)经济因素: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2)军事因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3)科技条件: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4)思想因素: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2、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总体来说,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产物。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第二课⒊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国⒋时间:1914年——1918年⒌主战场:欧洲⒍三条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德东线:俄——奥匈、德南线:意大利、塞尔维亚——奥匈⒏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⑴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⑵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⑶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⑷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提供参战契机(5)隐含目的:企图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⒐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⑷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第三课10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⑴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①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②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③英国更衰落: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美日的崛起体现在:①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②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企图独占中国(逼迫袁世凯政府签署二十一条);对德宣战,出兵青岛,谋求获得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⑵战争引起革命浪潮①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影响欧美工人运动②德国与匈牙利:分别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是失败的伟大尝试;(3)独立浪潮:①中东欧政治版图发生剧变:一战摧毁了四个帝国—德俄奥匈奥斯曼,诞生了一批独立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
②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如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国五四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⑶战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补充人教版)①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②促使政府改变职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③客观上提高妇女地位④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A.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扩大B.和平主义思潮盛极一时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专题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五课凡尔赛体系一、巴黎和会(1919年初——6月28日)⒈背景(1)同盟国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
(2)战胜的协约国之间,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
(3)各国人民希望签订真正的和平协定⒉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3参加国:27个战胜国的代表(战败国与苏俄除外)4操纵国:美、英、法:英国劳合乔治、美国威尔逊、法国克里蒙梭5中心问题:处置战败国(德国)巩固战胜国成果6、各国目的:(1)美国:推行“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建立国联,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反对过度消弱德国。
(2)英国:保持英国的世界霸权,奉行“大陆均势”政策,既要削弱德国,又联合美国遏制法国在欧洲称霸。
因此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
在东亚支持日本以牵制美国。
(3)法国:最大限度削弱德国,重建在欧洲大陆的霸权(4)意大利:希望落实参战时协约国的承诺,扩大领土(5)日本:使战时从德国获取的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进一步侵略中国,称霸亚太。
⒎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8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28日)。
内容:①领土:重新划分德国疆界;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划定非武装区。
②殖民地:德国放弃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等战胜国瓜分;③军事:德国废除义务兵役制,只保留10万陆军;④赔款:德国要支付大量赔款给协约国(未确定总额)。
⑤中国问题: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二、凡尔赛体系的构成与国际联盟⒈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的和约和国联盟约。
2、凡尔赛体系的特点①战胜国英法占主导地位。
②体系具有不牢固性、脆弱性。
这一体系建立在帝国主义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基础上,稳定只是相对的、暂时的。
③体系具有反动性。
如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转让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给日本等,照旧维护了殖民主义的统治秩序。
④体系具有不全面性(以欧洲为主)3、影响:积极(1)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西方的统治秩序);(2)维持和平的国际环境,使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3)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根据民族自决原则,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国家;消极:(1)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性的惩罚:德国滋生强烈复仇情绪;(2)战胜国列强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美意不满;(3)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列强矛盾: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国“五四”爱国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等。
(4)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俄之间的矛盾4实质:一战后,协约国列强(帝国主义战胜国)建立的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的新秩序第7课华盛顿体系一、华盛顿会议⒈背景(1)巴黎和会留下遗缺,亚太地区的矛盾没有真正缓和;(2)一战后,出现美日英三国争霸亚太的局面,美日矛盾是主要矛盾,中国是列强争夺的主要对象;(3)为争夺霸权,美、英、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4)各国人民反战呼声高涨。
(5)五四运动,中国拒签和约使列强恐慌。
协调在华矛盾、共享在华利益显得尤为重要。
⒉发起国:美国⒊时间:1921年11月—1922年2月。
4、参加国:美、英、日、中、法、意、比、荷、葡九个国家。
操纵国:美、英、日。
5、主要议题:英日同盟问题、海军军备竞赛问题、中国问题三大条约6、《四国条约》(1)签订国:美、英、法、日。
(2)内容:A缔约各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B英日同盟终止。
(3)影响:①对美:拆散了英日同盟,扫除了在太平洋的称霸障碍。
②对日本: 一方面英日同盟解散,扩张野心受到了暂时遏制;另一方面在太平洋上的权益得到大国承认。
7、《五国条约》(1)签订国:美、英、日、法、意(2)内容:分别规定了它们各自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
(3)影响:性质:世界现代史上第一个裁军协议对美国:美国外交胜利,与英平等地位,标志着英海上优势丧失对日本:使日本主力舰吨位劣于英美,但英美不得在其附近建立海军基地,实际了日本在这一区域内拥有战术上的优势。
8、《九国公约》(1)签订国:美英法日中意荷比葡九国。
(2)内容:①形式上宣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②再次确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3)实质: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4)影响:对美国,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和控制亚太提供了条件。
对日本,暂时约束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对中国,是列强侵华的不平等条约,再次受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但客观上也有利于中日山东问题的解决。
对后世,二战后成为制裁日本法西斯的有利武器与证据。
二、华盛顿体系(《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构成)1.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确立在亚太地区建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2.与凡尔赛体系的关系: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与完善3.影响①积极:调整了主要大国在亚太地区的关系,使亚太地区保持了暂时的稳定,军备也得到一定的控制,有利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消极:该体系下隐含着许多矛盾(美日矛盾、英日矛盾、中国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等) ,非常脆弱,埋下了战争祸根。
三、中国山东问题的由来与解决:①1897年德国派舰队强占胶州湾。
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
③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决定把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
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引发了“五四运动”。
在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④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和英美反对日本独占中国而施加的压力,日本归还中国山东主权,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
四、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异同⑴相同点:①都是一战后,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的会议结果②会议签订了带有大国强权色彩的一系列条约③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维护暂时的和平④都非常脆弱,为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祸根⑵不同点:巴黎和会是一战的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成立了新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形成了凡尔赛体系,英国和法国成为会议的胜利者;华盛顿会议遏制了日本在远东的侵略势头,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美国成为会议的主导者和胜利者。
五、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的新秩序作用:构成战后资本主义国际新秩序,使资本主义20年代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不稳定性:暂时缓和帝国主义列强矛盾,并没有消除各大国间矛盾,相反埋下更大的冲突的种子。
专题二一战后维护和平的尝试(第六、第八课)维护和平的尝试之一:国际联盟1、背景(1)经济:在工业革命条件下,各国间交往日益紧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经验:一些行业性的国际组织的建立,为国际联盟的建立提供了经验。
(3)教训:一战后,反战和平思潮兴起,需要一个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组织来维护战后的秩序与和平。
(4)规划: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和平纲领”,主张建立国际联盟。
2、威尔逊“十四点原则”表面理想: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真实目的:建立国联;控制国联, 称霸世界3、时间:1919通过国联盟约。
1920年正式建立。
总部:瑞士的日内瓦4、主要机构: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全体一致原则);国联行政院;秘书处5、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并且声称要裁减军备,制裁侵略6、委任统治: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制度”(实际上成为大国瓜分殖民地的虚假外衣)7、成员国:63个,受英法操纵(苏俄及德、奥等战败国最初被排斥,美国未参加)实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