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难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具准备】:课件、演示教具(12个盘子、15个乒乓球、1个大碗)。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15个乒乓球、1个大碗、5个小碗、12枝铅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1.师生交谈。
师: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做客了吗?(去了)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苹果、瓜子)2.师:我们就去看看小明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
出示图1。
(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师:看!准备的是什么?这些矿泉水是怎么分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生:我们可以说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
出示图2。
(桌上有9个面包,每2个放在一起,有1个面包在外面)师:再看,这是什么?这个面包应放在哪?为什么?出示图3。
(桌上有14个橘子,每3个放在一起,有l份只有2个)师:看看,还有什么?仔细看看,想说什么呢?(学生说)小明真是个热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还准备了什么招待大家?出示图4(桌上每6块糖放在一起,有两份只有 5块糖放在一起)你们想说什么呢?3.教学例l。
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食品,请看图(第 13页例1),你们认为老师分得怎么样?(不怎么样)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你们能取个好听的名字吗?叫什么分呢?(学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等分)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平均分(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
第13页做一做。
二、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1.引导。
师:元宵节你们都吃汤圆了吗?元宵节里吃汤圆象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下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汤圆(用乒乓球代替)。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预习新课1、判断:○○○○○○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2、分一分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出示预习单:预习第10页例3:1:每2个一份,你是怎样理解的?在分时还有不同的分法吗?2:圈,表示什么意思?每个圈里的数量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分法是平均分吗?在平均分时,分别用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的方式来解决。
3: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出这道题目的题意。
把课本上的空白处填充完整。
可以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也可用小棒、圆片摆一摆,还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二、自我检测学生预习完后,多媒体出示检测题,学生在练习本上自我检测。
(一)分一分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每4个一份。
,能分成几份?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连一连、圈一圈10条鱼,每个鱼缸放2条,需要几个鱼缸?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说说分的结果。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每几个一份,求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也是平均分。
(板书课题)学生预习和检测的过程教师不断巡视,发现问题以待解决。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五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五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一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2.学会运用平均分.3.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4.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5.初步认识〝平均分〞6.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7.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三.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四.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二).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三).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写下板书:平均分(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四).平均分1. 教学例2: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 完成课本第_页的做一做,把_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五).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练习三第2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六.教学结束: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请同学们写出来.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二教学内容:课本P_~_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探究例11.各小组动手操作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二)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三)教学例2:把_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A把_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 3个橘子.这样分快些.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D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_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这就是把_个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2. 完成课本第_页的做一做,把_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3.练习三第2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4.实践活动:插花活动5.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三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_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_个○卡片.20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准备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二.新课1.例1,引入〝平均分〞.谈话: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巩固〝平均分〞.(1)出示教科书第_页〝做一做〞.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3.尝试平均分物品.(1)按教科书第_页例2提出:把_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_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4.独立进行平均分.(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_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三.练习1.练习三的第1题.(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2.练习三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3.练习三的第3题.(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四.总结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hellip; hellip;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四《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平均分在本单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习除法的基础.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了各种生活情境,先通过观察初步感受〝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放手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从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除法打好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合作得非常好,特别是分一分时,学生们都要自己的分法,体现了分法多样化,但最后还是觉得用乘法口诀最快最方便,这一思维的提升,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自信心.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中,我精心设计练习,从基础题 mdash; mdash;感受〝平均分〞,到提高题 mdash; mdash;辨析〝平均分〞,最后回归生活 mdash; mdash;升华〝平均分〞.40分钟的课堂转眼结束了,师生在民主.活泼地气氛中学习着.成长着.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五在《平均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分糖果的情境,让学生自由地分,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展示出了好几种不同的分法.为了从中引出平均分,我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最喜欢哪种分法呢?为什么?很多学生马上就把是平均分的分法找出来了.学生说了自己的理由,与平均分的概念相去不远,我马上用比较规范的语言归纳出了平均分的概念.然后,让生再次观察黑板上的分法,汇报交流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2.注重知识的二次利用.学生经过一次实际操作,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理解,再进行〝分橘子〞,大多数已能独立完成这一任务,学生提出了很多平均分的方法,需要师生共同探究方法的最优化.在后面的闯关游戏.巩固练习中,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把不是平均分的改成平均分,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3.渗透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闯关游戏.巩固练习时,我设计了四关,通过〝判一判〞.〝填一填〞.〝画一画〞.〝圈一圈,分一分〞形式多样的习题,既考查学生对平均分的掌握程度,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又培养孩子多方位思考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节课我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把物体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把生活和数学相联系,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认识除法,才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重要地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一堂好的数学课,当然应当生动.有趣,课堂活跃,吸引学生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但这仅仅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合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一起看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并能将平均分的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能够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享、合作的意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平均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 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鞭、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小棒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平均分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场景,通过PPT课件和黑板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用小棒等学具模拟平均分的情景,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4.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平均分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平均分的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2. 正文:包括平均分的定义、计算方法、应用场景等,以简洁、清晰的文字和图表呈现。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平均分的题目,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提高题:结合实际情景,设计一些平均分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是否需要加强练习。
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5. 课后作业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对平均分的巩固和提高。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人教版 (3)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人教版(3)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1. 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2. 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具准备1.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小组练习册。
3.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老师检查教具准备情况,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2. 导入新知识通过举例引入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并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3. 讲解平均分的概念1.定义平均分:平均分是将总数均匀分配给每个数量的过程,即每个数量都得到相同的数目。
2.举例说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方法。
4. 练习与讨论1.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他们在小组内解决。
2.让学生展示解题思路,引导他们讨论不同的解题方法。
5. 拓展应用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让他们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评价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集体讨论,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
五、课堂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教学目标: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与应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小组练习册、计算器。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识、讲解平均分概念、练习与讨论、拓展应用、总结与评价。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针对二年级数学下册《2.1.1平均分》的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1课时 平均分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1课时平均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简单计算平均数。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平均数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将平均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可通过讲解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平均数的兴趣,激发
学生学习的欲望。
2. 学习新知识(15分钟)
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是一组数的总和除以这组数的个数。
示例:若三个
人的年龄分别为8岁、9岁和10岁,则他们的平均年龄为(8+9+10)÷3=9岁。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让学生针对一些具体的例子进行计算平均数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计
算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共同发
现问题的解决思路。
4. 拓展应用(10分钟)
教师提供更多的实际生活例子,让学生尝试应用所学的平均数知识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5. 练习与反馈(10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平均数展开,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解决问题中。
希望通过合作学习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际运用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完整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师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_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2.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平均分”的概念2.怎样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怎样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平均分”的问题2.怎样计算出“平均分”教学准备1.绘图工具(比如黑板、白板、彩笔等)2.运动器材(比如足球、篮球、排球等)3.实际物品(比如苹果、橙子等)教学过程1. 问题引入老师将一些实际问题和学生进行互动,比如:“今天我们学校有300个学生,如果要均分15个苹果,请问每个学生可以分到几个苹果?”或者:“我们班有20个同学,如果要把10个足球均分给每个同学,请问每个同学可以分到几个足球?”之类的问题。
2. 探索“平均分”的概念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类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学生可以把问题表述为数学式子,并尝试通过手动计算或问同桌、老师等的方法,计算出答案。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即均分数 = 总数 ÷ 人数。
3. 拓展应用老师再给学生出一些类似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老师有30个橙子,如果每个学生可以分到2个橙子,请问这个班级里有多少个学生?”或者,“今天早上我想打5组篮球,每组需要3个篮球,请问我需要准备多少个篮球?”4. 练习和巩固老师在黑板上列举几个例子,由学生手写计算结果,并与同桌、教师核对。
老师也可以用物品将实际问题可视化,让学生进行拆分和分类,以更好地进行理解和巩固。
教学评价教师可通过小测验、讨论、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在教学探究“平均分”的过程中,学生很快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但是在练习和巩固环节中,老师发现学生们对于大数计算仍需更多的练习。
此外,教师也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在愉悦和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案设计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课本P10页,例3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的意识。
教学重点: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
(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瞧!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1、课本第12页的第5题。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你能帮小熊分分看。
(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
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二第6题。
(1)第6题。
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
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课堂总结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个重点章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图片和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多人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是将总数分成相等的份数,每份的数量相同。
2.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将物品平均分给多人。
3.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图片和实际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分一分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
3.采用问题驱动法,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小棒等,用于分一分和展示平均分的过程。
2.学具:准备一些卡片或者小物品,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课件:制作一些情景图片和动画,用于展示和解释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景图片或者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分水果的故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多人。
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2.4 解决和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2.4 解决和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解决和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
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2. 学会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3. 能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平均分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2. 将平均分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计算器、实例材料。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4. 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平均分的概念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分的应用实例作业设计1. 计算给定数据的平均数。
2. 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和应用实例,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应用。
课后反思中,要总结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他们对平均分的理解和应用。
在课后反思中,要总结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的实施与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过程的实施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并学会如何平均分物品。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除法运算,对平均分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受到物品数量和分配方式的影响,对平均分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分配方式不均匀时如何平均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实践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材、课件、实物物品、计时器。
2.场地准备: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分水果,引入平均分的概念。
提问:如何将水果平均分给每个人?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如,有12个苹果,要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解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练,教师巡回指导。
让学生尝试解决不同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不同人数的问题。
如,有15个橘子,要平均分给5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橘子?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方法,并让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如,有8个糖果,要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糖果?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需要用到平均分?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尝试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平均分(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平均分(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什么是平均分,能够简单地计算平均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引导学生认识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掌握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是对总数进行均等分配。
2.培养学生的计算平均值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包括有关平均分的图片和案例。
2.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和铅笔。
3.教室准备好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教师出示一个班上同学的成绩单,让学生寻找成绩单中的规律。
2.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猜测平均分的意义。
第二步:讲解
1.通过实例介绍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讲解如何将总数均等分配给每个人。
第三步:练习
1.让学生参与课堂练习,计算一些简单的平均分问题。
2.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解决平均分问题的策略。
第四步: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平均分知识点。
2.强调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关于平均分的练习题。
2.思考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描述该例子中如何计算平均分。
七、扩展阅读
阅读有关平均分的故事或实际案例,拓展对平均分的应用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掌握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平均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平均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2.过程与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小组讨论、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方法。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分的概念进行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平均分的定义:即将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数值。
•举例说明:例如有4个同学,分数分别是80、85、90、95,计算这4个同学的平均分是多少。
3. 计算练习(15分钟)•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学生可以自行讨论,然后展示答案并交流。
4. 拓展应用(10分钟)•提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平均分的概念来解决。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解决方案。
5. 总结(5分钟)•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均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加应用平均分的思维方式。
四、课堂作业1.计算以下一组数据的平均值:60,70,80,90。
2.思考并记录下生活中其他可能应用平均分的例子。
五、板书设计•平均分: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数值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练习题以及拓展应用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并培养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_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_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分”的概念,能够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2.增强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建立学生对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平均分”的概念,能够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提问引入“平均分”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物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使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平均分’,你们知道什么是‘平均分’吗?”学生:“不知道。
”老师:“那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吧,比如说班里有10个人,老师给大家分发了100颗糖,这时老师要求把这100颗糖平均地分给每个人,你们怎么做?”学生:“每个人分10颗。
”老师:“非常好!这就是‘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平均地分给每个人。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如何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掌握“平均分”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例子1:“小明家有10个苹果,小明要分给他的三个好朋友,每个朋友分多少个苹果呢?”老师:“同学们,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学生:“每个朋友分3个苹果。
”老师:“这个想法不错,但是如果每个朋友分的数量不一致呢?那应该怎么办呢?”学生们思考一会儿,没有答案。
老师:“告诉你们一个方法,就是用‘平均分’。
那么我们就先把苹果数目相加,得到总数,然后再除以朋友的数量,得到每个朋友分多少个苹果。
”老师现场计算:“总数是10个苹果,分给三个朋友,每个朋友分的苹果数目就是10÷3=3(余数为1)。
那么前两个朋友各分3个苹果,最后一个朋友分4个苹果。
”例子2:“小明家一共收到100元零花钱,小明要平均地分给他的四个好朋友,每个朋友分多少元呢?”老师:“同学们,这个问题你们该怎么解决呢?”学生:“每个朋友分25元。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案1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案1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是将总数等分的过程,每个人的分得数量是相同的。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简单的分类知识,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
2.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每个人的分得数量是相同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平均分卡片、实物道具、数学游戏道具等。
2.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素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故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用实物道具和平均分卡片,呈现一个具体的平均分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平均分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共同完成一个平均分的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平均分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数学二下《平均分》教案1
人教版数学二下《平均分》教案1
一、知识背景
•了解什么是平均分
•掌握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均分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能够熟练计算平均分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掌握计算平均值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分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讲解知识点
- 简要介绍平均分的含义以及计算方法
3. 练习
- 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几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
-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分的概念5. 总结
- 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练习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
七、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题目,并思考如何将平均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八、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反应,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3篇〕篇1: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例1、例2。
教学目的:1、在详细情境与理论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络,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通过学具操作打破重点;通过小组合作研讨打破难点。
教学准备:学具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一〕寻找生活中的例子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说一说把“谁平均分”师:〔看到大屏幕〕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什么吗?生:平均分。
师:很有观察才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什么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师:那你们理解平均分吗?出示“平均分”的图片师:同学们刚刚看到了平均分的图片你有什么感想?生:感觉很漂亮、很整齐。
师:那你们从中发现什么数学问题没有啊?生1:分的都是一样的。
生2:每一份都是相等的。
〔二〕观察图片,理解“平均分”形成表象。
出示棋盘。
师:这幅图有没有平均分?生:有,黑棋占的空间和白棋占的空间是一样的。
出示足球场。
师:这足球场,谁能说说它是怎么分的?生:左右是平均分的。
师:我假如让左边的场地〔门〕大一些,右边的场地〔门〕小一些行不行呢?生:不行,因为这样不公平。
师:对啊!其实我们什么的桌子椅子也是平均分的。
假如让你的桌子、椅子小一些,让他的桌子、椅子大一些,行不行啊?生:不行。
师:所以说“平均分“是非常公平的。
二、探究新知〔一〕动手分一分探究平均分的概念。
探究6的平均分。
——理解定义师:假如让你们自己分一分,会平均分吗?生:会。
出示6个苹果。
师:请用数学的语言说一说你所看到的。
生:我看到了6个苹果。
师:我们手中没有苹果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呢?生:扣子。
师:好,〔听好老师的要求〕请在学具袋里每人拿出6个扣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并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简单的乘除法,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求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求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一些物体或人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同。
2.让学生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并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糖果等,用于展示平均分的概念。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糖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同学。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平均分的例子,如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份有几个苹果。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平均分的规律。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然后把准备好的物品交给组长,让组长把物品平均分给组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确什么是平均分,能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和互助的精神,懂得尊重他人的不同见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难点: 1. 理解平均分的本质。
2. 运用平均分进行问题求解。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实物道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等。
3.环境准备:保证课堂秩序,提供互动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在导入环节可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或图片展示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平均分问题的思考。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简单介绍什么是平均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定义和意义。
3. 计算方法演示(15分钟)教师以实际例子向学生演示如何计算平均分,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4. 练习与讨论(20分钟)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练习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讨论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和思维能力。
5.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将平均分的知识应用到不同情境中,拓展学生思维。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提出问题。
五、课堂作业布置《平均分》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均分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平均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本次《平均分》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 平均分(2)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平均分(2)》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简单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平均数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平均分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懂得分享,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实际计算。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练习册等。
•知识点整理:确保自己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清晰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模块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复习平均数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2. 新课讲解1.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概念。
2.通过例题,详细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平均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练习环节1.布置一些简单的平均数计算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解答。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设计一些平均数计算题目,进行小组讨论。
4. 知识巩固1.整理学生的练习册,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出正确与错误之处。
2.鼓励学生多多尝试,从错误中汲取经验。
5. 课堂总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平均数的重要性及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互动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10页,例3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
(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
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可以分4份。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具体感知“每2个分一份,8个分成这样的4组,就要分4份。
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2页的第5题。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
(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
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
2、练习二第6题。
(1)第6题。
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
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