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教科版无答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测评卷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测评卷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评卷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6分)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_________,整个世界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

2.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没有产生_________,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_________。

3.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_________,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4.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_________的物质,因此我们可以用_________去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5.把铁钉浸人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铁钉上附着有_______色的物质,这种物质是_________。

6.沙子和豆子混合后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_________变化。

7.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只有经过_________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8.__________和__________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9.铁锈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和_________是使铁容易生锈的原因。

二、判断题。

(对的画“√",错的画“X")(10分)1.空气、水、火、电、声音也是物质。

( )2.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颜色、气味等是否发生了变化来辨别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 )3.淀粉溶解于冷水,因此我们在制作“神秘信件"时,可以将淀粉用冷水化开,充分搅拌来制作。

( )4.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铁和铁锈的差别。

( )5.咀嚼米饭会感到甜味,这是因为米饭本身就是甜的。

( )6.水烧开时,能看到壶嘴处向外冒出大量“白汽”,这是化学变化。

( )7.物质的变化无处不在,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一二单元测试题目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一二单元测试题目

第一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一、填空1、放大镜也叫()。

2、计算机和电视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组成的。

3、放大镜能把物体的()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之处。

4、放大镜能放大物体的图像是因为()()。

5、列文虎克制作出来当时最精良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是()倍,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6、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是由许多彩色的()组成,。

7、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

8、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的作用,()的透明物放大的倍数最大。

9、放大镜凸度越大,放大()越大。

10生物学家()于1632年出生在荷兰。

11、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如果没有(),地球就将成垃圾的世界。

12、我们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大小的微小物体。

13、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琢磨而成的。

()根据英国主教()提出的放大装置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的眼镜。

14、变形虫、草履虫、眼虫、喇叭虫都是由()构成的。

15、制作简易显微镜要用()个放大倍数不同的()。

16、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的(),能分辨各种()。

二、判断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3、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5、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它并不是都有害的。

()6、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7、科学家陆续发现了许多危害人类的细菌和病毒,并开始了和它们的斗争。

()8、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

()9、现在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是蚂蚁等昆虫。

()三、选择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它的视野()。

A越大B越小C不变2、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制成的,可以放大近300倍。

A列文虎克B巴斯德C罗伯特.胡克3、生活在水中的微生物的是()。

A细菌B真菌C病毒 D 变形虫4、蝇眼是()。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密卷(B卷)物质的变化 单元测试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密卷(B卷)物质的变化 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密卷(B卷)物质的变化一、填空题。

1.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没有产生________,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________。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________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________。

3.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

4.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________原理制成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________;又如空气中________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5.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________时,发生了剧烈的________变化,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二、判断题。

6.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速度也有快有慢,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发生变化。

()7.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8.因为我们摸不到看不到声音,所以声音不是物质。

()9.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10.馒头、麦片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因为它们都含有淀粉。

()1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就一定会生成新的物质。

()12.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后,有附着物生成,溶液的颜色不变。

()13.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14.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的过程中,白糖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15.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三、选择题。

16.下列诗句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17.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为化学变化的是( )。

A.积土成山B.百炼成钢C.木已成舟D.水落石出18.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习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习题
参考答案
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
16.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17.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8.有快有慢状态、形状、大小产生了新的物质
19.没有;物理
20.物理化学
21.新物质
22.没有;物理变化
23.物理变化
24.物理变化;新物质;化学变化
三、选择题
31.下列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水变成冰B.鸡蛋放进醋中C.河水流淌
32.番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是( )。
A.碘酒B.番薯C.既不是碘酒,也不是番薯
3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把易拉罐压扁B.水结冰 C.铁钉生锈 D.气球爆炸
34.用长柄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化学变化:铁生锈、纸张燃烧、以粮食为原料酿酒、石灰遇见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等。
七、
56.半透明、微臭、白色固体;石蜡熔化,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 有黄色的火焰;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有;有
57.加满水
58.C
59.体积
14.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不是发生化学变化,就是发生物理变化,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15.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物质。()
二、填空题
16.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___________,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___________,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___________又发生___________。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练习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练习题

六年级科学《物质的变化》单元练习题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2、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4、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化),第一步是(物理)变化,第二步是(化学)变化。

5、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

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化。

6、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7、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麦芽糖)。

8、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紫色),产生了一种蓝紫色的新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9、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10、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

1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1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又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3、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棕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

六年级下册科学素材 -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资料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素材 -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资料  教科版

1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形状、大小),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4、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7、(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8、碘酒是(红棕色)的,淀粉是(白色)的,淀粉遇到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一种不同于碘酒和淀粉颜色的(蓝色)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可以用它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0、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胡萝卜)。

不含淀粉的食物:(花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肉类)。

9、小苏打是(固体),白醋是(液体),当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会出现(大量白色气泡),产生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气体——(二氧化碳)。

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一般条件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

二氧化碳能够使燃烧的火焰(熄灭),因此二氧化碳可用(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

23、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我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8、(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15、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5.铁生锈了-章节测试习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5.铁生锈了-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铁和铁锈()同一种物质。

A. 是B. 不是C. 有时候是,有时候不是【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铁的性质。

【解答】铁是单质,铁锈是铁氧化后产生的。

所以,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

选B。

2.【答题】下列关于铁和铁锈比较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铁锈能否被磁铁吸引时,用磁铁慢慢接近生锈的铁片即可B.研究铁锈能否被磁铁吸引时,把铁锈从铁片上刮下来再用磁铁验证C.A选项和B选项的方法都是正确的,不影响实验的结果【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铁的性质。

【解答】在化学的科学理论来说,磁铁是不能吸起铁锈的,因为纯铁锈是三氧化二铁。

在现实生活中,铁锈一般混有铁,所以磁铁有可能可以吸起一点铁锈,但是真正吸起的只是铁锈中混有的铁。

3.【答题】小吉在比较铁和铁锈时,发现()不属于铁锈的特点。

A. 不容易导电B. 能被磁铁吸引C. 手感粗糙【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铁和铁锈,要求学生掌握铁和铁锈的颜色区别。

【解答】铁是银白色的,铁锈是暗红色的;铁片表面是光滑的,而铁锈表面是粗糙的;铁是具有金属光泽,而铁锈的表面无光泽;铁是具有导电性,而铁锈不具有导电性;铁能被磁铁吸引,而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所以B符合题意。

选B。

4.【答题】下列关于铁和铁锈的比较中,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和铁锈的颜色相同B.铁摸起来比较光滑,铁锈摸起来比较粗糙C.铁有金属光泽,铁锈没有金属光泽【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铁和铁锈的颜色。

【解答】铁粉是黑色的,纯铁块是白色或者银白色,铁锈是红棕色的。

5.【答题】铁在潮湿的空气中______(选填“更容易”或“更不容易”)生锈。

【答案】更容易【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铁生锈。

【解答】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故此题的答案是更容易。

6.【答题】铁生锈的原因与______和______有关。

【答案】空气水【分析】本题考查铁生锈的原因。

【解答】铁生锈的原因与空气和水有关。

故此题的答案是空气,水。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科学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填空题(14 分)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用毛笔蘸米汤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送给同学,同学想再看到白纸上写的字,可以向白纸喷洒__________。

3.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感到有些甜味,这是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__________。

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在米饭或馒头上滴上几滴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就证明这种物质存在。

4.铁锈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20分)1.在混合沙和豆子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 )。

A.沙子变小,黄豆没有变B.沙子和黄豆有了明显的变化C.沙子和黄豆都没有明显变化2.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化学变化B.点燃的蜡烛只发生化学变化C.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的液体还是原来的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物3.下列不可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的是( )。

A.陶瓷容器B.铁制容器C.玻璃容器4.下列哪个地方的房屋铁窗不容易生锈?( )。

A.干燥的沙漠B.潮湿的热带海边C.潮湿的沿海地区5.烧开水时有白色雾产生,这是( )。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都不是6.引起铁生锈的主要原因是( ) 。

A.与氧气接触B.与水接触C.与潮湿的空气接触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B.氢气燃烧C.煤燃烧8.下列变化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瓷碗破碎,干冰升华B.煤气燃烧,胆矾研碎C.氢气燃烧,菜刀生锈9.下列与其他两种变化不同的变化是( ) 。

新教科版六三制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新教科版六三制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新教科版六三制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15)1、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已知的有 100 多万种,它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身体上有( )对足。

常见的昆虫有( )、( )等。

2、科学家发现并且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 250 万种,这说明生物具有( )性。

3、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相同的特征,叫作( );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作( )。

4、科学家根据恐龙化石推断恐龙生活的年代、( )和( ) 。

5、恐龙已经灭绝了,人们主要通过( )来了解恐龙。

6、( )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7、科学家常常要对一个()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我们也可以像科学家那样对校园生物数量进行调查。

8、、确定一个标准,将事物分成两类,每一类下,确定新的标准再将其分为两类,直到不能再分为止。

这种分类方法叫作()。

9、遗传是()现象,变异是()现象。

(填“普遍”或“少见”)10、蚕宝宝在没有接受过训练的情况下也能自己哇丝织茧,这来自()的遗传。

二、选择题(36)1、在进行生物研究时,分类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下列分类结果错误的( )。

A.章鱼、甲鱼、墨鱼分为一类,属于鱼类B.桃树、梨树、柳树分为一类,属于木本植物C.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类动物是昆虫2、植物按生长环境分类有陆生植物和( )。

A.乔木B.水生植物C.草本植物3、右图是一种动物的脚,小新、小芳和小红看了图片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根据图片中的信息,下列看法最合理的是( )。

A.小芳:这种动物终身生活在水中B.小红:这种动物能够生活在水中C.小新:这种动物是一种水生鸟类4、地球环境中生物种类最多的生态系统是( )。

A.沙漠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5、如图,这是一种叫蜱虫的动物图片,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

A.蜱虫属于昆虫B.蜱虫不属于昆虫C.蜱虫属于爬行类动物6、把动物分成天上飞的、地上跑(跳)的、水中游的,其分类标准是(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一、填空题。

(0.5*30=15分)1.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判断时关键是看这种变化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等属于化学变化。

这两个空是有好多可以填,比如燃烧、爆炸、食物腐败、光合作用……3.如果要确认米饭中是否含有淀粉,可以加入碘酒,碘酒本身的颜色是红棕色,但遇到淀粉就会变成蓝色的新物质。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鉴别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要慢。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产生气体、发光发热和产生沉淀物。

6.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透明的液体,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会附着红色的物质。

过更长时间,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绿色,杯底产生红色的沉淀。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化学变化伴随的两种现象,分别是改变颜色和产生沉淀。

7.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即水和空气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8.蜡烛由固体变成液体蜡烛是物理变化,液体蜡烛油燃烧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二、判断题。

(1*12=12分)1.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 √ ) 2.因为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空气,所以空气不是物质。

( × ) 3.有些物质的变化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变化很快。

( √ ) 4.在真空的环境中铁钉不会生锈。

( √ ) 5.调味品和蔬菜混合后,蔬菜形态和之前不一样了,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

( × )6.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 ) 7.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比如蜡烛燃烧、加热白糖等。

(√)8.白糖吃起来是甜的,所以白糖也一定含有淀粉。

(×)9.先倒白醋再加入适量的小苏打和先放入小苏打再倒入白醋,这两种方法产生的现象是不一样的。

(×)10.铁锈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观察到。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章节测试习题(1)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米饭遇到碘酒会发生蓝紫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化学变化。

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产生了既不是淀粉也不是碘酒的新物质。

【解答】米饭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米饭遇到碘酒会发生蓝紫色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此题是正确的。

2.【答题】米饭本身的味道是甜的。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淀粉。

口腔周围的唾液腺所分泌的唾液,它具有润滑口腔粘膜、溶解食物和便于吞咽的作用,其中还含有淀粉酶和溶菌酶,能帮助消化和具有部分杀菌作用,主要的作用还是消化和味觉的作用以及清洁作用,对局部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功能。

【解答】米饭会变甜,是由于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当唾液腺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流入口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该酶能够将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口腔内经过充分咀嚼米饭后会觉得有甜味,这是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的结果。

故此题是错误的。

3.【答题】往猪肉上滴碘酒,猪肉会变成蓝紫色。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

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常用滴碘酒的方法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解答】猪肉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和蛋白质,往猪肉上滴碘酒,猪肉不会变色。

故此题是错误的。

4.【答题】长时间咀嚼米饭能感觉到有甜味是人的错觉,其实甜味物质并不是真的存在。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含有淀粉的食物。

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

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解答】根据淀粉与唾液的反应认识,米饭本身不是甜的,我们开始吃米饭时感觉不到甜味,所以产生甜味的物质一定不是原来米饭的甜,产生甜昧的物质应该是米饭在口腔内经过咀嚼产生的新物质。

故此题是错误的。

5.【答题】在食物上滴碘液,如果食物变蓝色,说明食物中含有淀粉。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

【解答】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题一、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60分):1.整个世界都是由( )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物质是()的,物质变化有()和()两类。

它们的区别在于(),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

2.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有些变化产生了(),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3。

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 )的变化,我们就称为()。

4。

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 )在口腔里与()作用会发生()。

5.()和白醋混合后产生大量的气泡,产生新的物质( ),这样的变化属于()。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的特征是()、()、()。

6.铁生锈是一种(),()是一种不同于( )的新物质。

铁锈具有()、()、()、()、()、()等特点.7。

铁生锈的原因是()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 )。

8。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 )关系很大.把铁与()、()隔绝开是防止()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9。

()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10.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产生()。

11.白糖熔化是由(),在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

1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考试测试卷及部分答案 共七套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考试测试卷及部分答案 共七套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

)、(
)、(
)和(
)等。
10、火柴燃烧是(
)变化,小苏打与醋混合是(
)变化,切开的
苹 果放置一会儿是(
)变化。
二、选择题(将你选择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
1、下列变化中,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蜡烛熔化 B、铁块变铁水 C、馒头发霉 D、木材做家具
11、通过把铁钉浸入水中的实验,我们认为对铁钉生锈速度快慢的影响较大的是
( )。
A、空气的多少 B、水的多少 C、温度变化 D、水和空气的共
同作用
12、我们把( )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有新的物质产生。
A、竹筷和饭店
B、黄豆和沙
C、水和玻璃
D、小苏打和白醋
13、下列物质的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 c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2、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a )。
A、马上熄灭
B、继续燃烧 C、燃烧半分钟后熄灭了
3、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豆子( a )。
A、没有明显变化
B、变成其它物质
C、发芽了
4、下面关于铁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b )
)。
5、(
)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6、我认为铁生锈是( )变化,证据是(
)。
7、铁钉在 (
)的情况下最容易生锈,在(
)的情
况 下不容易生锈。
8、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证据是(
)。
9、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是(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 复习题二(物质变化)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 复习题二(物质变化)  教科版
16.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铁片没有空隙,铁锈上有小孔B.铁片比较光滑,铁锈比较粗糙 C.铁片不能导电,铁锈能导电D.铁片能被磁铁吸引,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 17.比较铁与铁锈的区别,做了敲击实验、导电实验和磁铁吸引实验三个实验,
这三个实验是( A )
A.对比实验B.探究实验C.控制变量法D.累计放大法
9.用(筛网分离混合物 )方法分离沙和豆子。 10.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
11.小苏打是白色的(细小晶体 ),溶于( 水
);白醋
是一种(无色的液体),由于含有醋酸,闻上去有一股酸味。
12.我们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是凉凉的,说明小苏打和白醋的反
应是( 吸热反应 )。
1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沉在杯子里,说明 ( 产生的气体比空气重 )。
A.油里B.水中C.湿润的空气中D.干燥的空气中
20、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 C )的。 A、白色 B、无色 C、蓝色 21、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能看到的现象是( B、C ) A、产生大量气泡 B、溶液变颜色 C、铁钉上有物质附着 22、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发生的变化属于( B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颜色变化
A. 涂上油漆
B. 放在干燥处
C. 一半放人水中 D. 完全放入食用油中
26.在车、船的表面刷油漆的目的是( A )。
A. 防止钢铁生锈且美观
B. 增大硬度,防止撞坏
C. 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D. 减少的光辐射的热量
27.铁制菜刀在下列情况下发生锈斑的程度由重到轻是( D )。
①切酸菜后放置 ②切完菜后洗净擦干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2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练习题和答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2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练习题和答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2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练习题和答案1、填空题(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这个世界都是由()构成的。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化学变化的特点是()(3)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一些现象,如()()和()等。

2、选择题(1)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这是因为米饭含有()A、糖B、淀粉C、甜蜜素(2)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A、是马铃薯B、是碘酒C、既不是马铃薯,也不是碘酒(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A、氧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4)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是()A、只是空气B、只是水分C、是空气和水分的共同作用3、判断题(1)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但都会变化。

(2)用蜡烛加热白糖时既会发生物理变化,也会发生化学变化。

(3)馒头、面包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因为他们都含有淀粉。

(4)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会发生颜色变化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用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5)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会变浅。

(6)火药是古代的炼丹道士发明的。

4、请写出人们在生活中防止铁器生锈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物质的变化单元练习答案1、填空题(1)物质、物质(2)没有产生新物质、产生新物质(3)产生气体、发光发热、颜色变化2、选择题(1)b(2)c(3)c(4)c3、判断题(1)对(2)对(3)对(4)对(5)对(6)对4、a保持干净、洁净b组成合金,加入其他金属c在表面覆盖保护层d电镀不易生锈的金属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测试卷3-1地球的卫星——月球1、判断题(1)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

(2)1609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

(3)XX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了“神舟”一号探月卫星。

(4)月球上充满了空气和水分,所以宇航员不必携带氧气。

2、选择题(1)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A、太阳B、月球C、金星(2)1969年,美国的()载人飞船成功在月球上着陆。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章节测试习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不同的物质在进行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是()。

A.一样的B.各种各样的C.只有一种现象比较明显【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

【解答】不同的物质在进行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是不同的。

2.【答题】()不能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A.形状的改变B.产生气体C.产生沉淀【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

【解答】产生了新的物质就是化学变化。

3.【答题】化学变化不同于物理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物质的存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B.是否产生了水C.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解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产生新的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4.【答题】铁生锈的过程中,伴随的现象不包括()。

A.体积的改变B.物质存在状态的改变C.颜色的改变【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实验现象。

【解答】铁生锈伴随的现象,体积发生了改变,颜色发生了改变。

5.【答题】进行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实验中,不能用手直接拿铁钉,需要使用______。

【答案】镊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

【解答】操作规范不允许用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在实验中,用手去拿,有些东西会腐蚀伤手,对实验来言,手并不干净会给实验带入杂志。

6.【答题】崭新的铁钉是______色的,硫酸铜溶液是______色透明的液体。

【答案】银白蓝【分析】本题考查物体的物理性质。

【解答】崭新的铁钉是灰白色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7.【答题】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反应,这个过程中______(选填“产生了”或“没产生’’)新物质,属于______变化。

【答案】产生了化学【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

【解答】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8.【答题】在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实验中,铁钉不要完全浸没在硫酸铜溶液中,以便进行对比观察。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

【解答】有对比实验,是为了实验的科学性和精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一、填空
1、我们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世界都是由()构成的。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我知道的物理变化有()、()、()等;化学变化有()、()、()等。

4、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等。

5、米饭在口腔里与()作用会发生()。

二、选择题
1、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这是因为米饭含有()。

A、糖
B、淀粉
C、甜蜜素
2、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是()。

A、马铃薯
B、淀粉
C、不同于马铃薯和碘酒的新物质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是()。

A、全部是白醋
B、全部是水
C、含有新物质的液体
5、下列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
B、在米饭上滴碘酒
C、混合沙和豆子
6、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倒向蜡烛的火焰,火焰()。

A、会立即熄灭
B、不会熄灭
C、半分钟后熄灭
7、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是()。

A、只是空气
B、只是水分
C、是空气和水分的共同作用
三、判断题
()1.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但都会变化。

()2.用蜡烛加热白糖时既会发生物理变化,也会发生化学变化。

()3.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会发生颜色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用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会变浅。

()5.馒头、面包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因为他们都含有淀粉。

()6.厨房中常见的味精、碱是晶体,冬天天上飘下的雪花也是晶体。

四、观察与实验
1、观察用点燃的蜡烛加热金属汤匙中的白糖。

加热前预测加热后的变化
白糖
蜡烛
开始给白糖加热时,白糖由固体变成了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变化;继续加热,白糖液体会变黄、变黑最后燃烧,这时发生了()变化。

蜡烛燃烧时发光、发热,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我们把这类产生新物
质地变化称为()。

2、写出辨别淀粉的方法,以及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3、请写出人们在生活中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