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03《蜀相》《书愤》(测)(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三课《蜀相、书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蜀相、书愤》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鉴赏诗歌的语言☆☆☆☆☆重点2分析诗歌思想内容☆☆☆☆☆重点3鉴赏诗歌写景技巧☆☆☆☆☆重点4 比较阅读《蜀相》《书愤》☆☆☆☆☆【重点详解】重点1:鉴赏诗歌的语言【要点解读】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对字词、句和语言风格的鉴赏。
对字词的鉴赏,又称为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鉴赏诗句,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赏析。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独特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考向】鉴赏《蜀相》的语言【例题】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3.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答案】1.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
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
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题为“蜀相”。
2.“自”“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三、四两句中,“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幅春景,但对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祠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
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力于“自”“空”二字的巧妙运用。
3.用这两句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十分准确。
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统一天下的大计,辅助刘备开创基业、建立蜀汉,又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般说来,人们最崇敬和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的神机妙算,大智大慧。
4.“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
高中语文 专题03《蜀相》《书愤》(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蜀相》《书愤》1.阅读下列唐诗,简答下列问题。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
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
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意思:【答案】雾气沾湿了她浓密的头发,月光给她莹洁的双臂洒上清寒。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答案】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首探究诗人情感的题目,注意联系背景作答,答出看月的心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答案】夫妻团圆,安史之乱尽快结束,人民不再流离失所。
【解析】试题分析:答题时注意联系诗歌的主旨。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
忧国忧时,报国无门。
【解析】试题分析:抒情方式只要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直抒胸臆等,注意区分,情感上注意“干戈”和“空”的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书愤》同步测试
(2)陆游,字务观,号________,南宋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
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________________、《渭南文集》。
4.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丞相祠堂何处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拓展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槛:栏杆。②《水槛遣心》二首大约作于761年,那时杜甫居于成都草堂。
③赊:远。
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说过:“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绘画如此,
诗歌也是如此。
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写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情。
衰微、日暮途穷的无比沉痛之情。
B.颔联的意思是河山依旧,但已沦入敌手,生活在这里的人多半是从敌国新迁过来的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3《蜀相》《书愤》(讲)(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03《蜀相》《书愤》(讲)(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要点】1.探究诗歌的结构。
2.通过对比阅读探究有相同因素的诗歌的情感手法的不同。
☆课堂探讨☆要点一:探究诗歌的结构。
【探究活动】1.律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
请你结合《书愤》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教师释疑】这是一道探究诗歌的的结构章法的题目,律诗十分讲究起承转合,注意和意境主旨的联系。
【讨论明确】《书愤》的起句,“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
从章法上说,点明了诗题中的“愤”字,这“愤”是贯穿全诗的意脉。
结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诗人以《出师表》中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
诗人悲愤而不绝望。
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
要点二:探究诗歌的情感。
【探究活动】1.《临安春雨初霁》(参见“相关链接”)与《书愤》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教师释疑】这是一道探究诗歌的异同的题目,所给的材料基本有相似的地方,或是题材相近,或是作者相同,抑或是抒情的手法有相似之处,答题时要抓住诗歌的侧重点进行分析。
【讨论明确】这两首诗都写于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
《书愤》这首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
全诗以“愤”为意脉,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在临安写的。
这首诗的首联表示对仕途的厌倦与失望,并透露客居京华的懊悔;颔联用明媚的春光作背景,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颈联呈现一个极闲适的境界,却在背后,藏着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与牢骚;尾联是自我解嘲,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可见,在内容上,这首诗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在风格上,如果说《书愤》近似杜甫的话,这首诗更近似苏轼的一些作品,写得优美动人,富于情趣。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陆游
•
南宋爱国诗人。字务 观,号放翁。山阴人。
•
生当北宋危亡之际, 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 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 立下了“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的志向。
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
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
(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后官至宝谟阁待制。主张坚决抗金,一直受到
情空——壮志难酬,忧愁愤懑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用典明志。
•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 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 万里长城。” •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 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
•
•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
却已是衰鬓先斑!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我们选择两首诗共 有的“空”字作为切入 点来赏析:
映阶碧草尽春色, 隔叶黄鹂皆好音。
• 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 • 欣喜愉悦的情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 以此自勉。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 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 谁可与相提并论呢?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 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杜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 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 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 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 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 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 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 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 诗亦史,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 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 现出显著的创造性,使这一体裁 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 部集》传世。
高中语文专题04蜀相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专题04 蜀相1.作者简介杜甫,字,诗中常自称,晚年曾做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部,所以后人又称他为。
其作品完整地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
他本人也被称为。
他的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高峰,他写过两组著名的诗歌:《三吏》《三别》(具体篇名)2.写作背景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辅助大臣稷和契。
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就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
因此,入蜀后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
1.子美;少陵野老;杜工部;诗史;诗圣;现实主义;《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1.赏析首联,本联“寻”字用的怎么样?为什么第一句不称“蜀相”而称“丞相”呢?“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
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
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
2.在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你认为哪两个字最为传神,为什么?本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
“自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
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了什么内容?“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
“频烦”,多次地烦劳。
“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
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诗歌1 4蜀相书愤(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祠.堂(cí)颠.沛(diān)溘.然(kè) 一曝.十寒(pù)B.挑剔.(tī) 粗犷.(kuàng) 频.烦(pín) 风声鹤唳.(lì)C.日曛.(shūn) 塞.上(sài) 裨.将(pí) 怙恶不悛.(quān)D.衰鬓.(bìn) 伯.仲(bái) 悖.逆(bèi) 察言.观色(yán)解析B.“犷”应读“guǎng”;C.“曛”应读“xūn”;D.“伯”应读“bó”。
答案 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丞相皇鹂襟怀柏森森B.斑斓千载樊笼瓜州渡C.茂盛繁蜜顿挫大散关D.衡量寤寐悲惋伯仲间解析A.“皇”应为“黄”;B.“州”应为“洲”;C.“蜜”应为“密”。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敢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解析C.“各尽所能”使用对象是不恰当的。
A.“伯仲之间”比喻三国运动员棋艺水平不相上下,与文意相符。
B.“络绎不绝”指不断有外国艺术团来中国演出,意在形容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多,符合上下文意。
D.“无伤大雅”指对人或事物的主要方面没有妨害,在句中用来形容“开玩笑”,是恰当的。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蜀相》《书愤》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蜀相》《书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3.了解咏了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重点难点】1.了解咏了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重点)2.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难点)【学习内容】一、预习任务1.基础知识:见《同步训练》2.人物竞猜他是历史名人。
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是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
他被封为武乡侯,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武庙,把他和春秋时代吴国的孙武并列。
以后在历代武庙中他的地位都很高,常常和管仲、乐毅并列。
他对维护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有突出贡献。
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设立堰官,他当年立下的维护法规,直到今天仍被原样执行。
他曾经辅佐两代蜀国君主。
刘备三顾茅庐,向他问计,他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联吴抗曹的道路。
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他的《出师表》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有口皆碑的名篇范作。
他曾六次北伐中原。
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这个人物是。
诸葛亮一生功勋卓著,但也不无遗憾。
作为政治家,他没有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作为军事家,他五次北伐无功而返。
但是由于他对统治者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爱,诸葛亮受到了历朝历代上自官方、下到民间的广泛推崇,被视为道德的典范、政治家的楷模、智慧的化身。
诸葛亮也成为被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杜甫的《蜀相》和陆游的《书愤》。
3.作者情况杜甫,字,号。
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明清文人推崇他为。
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初到成都之时。
人教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蜀相》、《书愤》教案
《蜀相》、《书愤》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蜀相》了解咏史诗借古伤今的特点。
2.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3.了解七律的特点用用典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涵咏鉴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2.难点:理解杜甫,真正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体会出诗中郁勃的情势。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七律常识七律共八句,每句七言,计56字,二,四,六,八句抻韵。
一二句称首联,二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对句最后一字为平声字。
讲究平仄相间。
二、学习《属相》㈠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大诗人。
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
著有《杜工部集》。
㈡写作背景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辅助大臣稷和契。
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就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
因此,入蜀后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
㈢内容欣赏⑴内容归纳1.季节:春天2.抒情特点:借古人抒怀抱(咏史诗)3.情景关系:乐景写哀4.感情基调:感伤、叹惋⑵内容分析1.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其作用如何?“自”、“空”二字写出冷落凄凉,暗含“丞相无缘得见春色好音”的伤感和叹惋,自然过渡到诸葛亮的才智功业。
只有悟懂了“自”与“空”两个字,我们才能够深切地体验到祠堂凄凉冷落的气氛,而诗末的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发的,假如我们不能理解这一点,我们就体验不到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叹婉的情调。
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自”与“空”两个字是这两句诗的诗眼。
两句的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绿色,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着树叶,传来黄鹂动听的歌声,可有谁听呢?五百年了,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3.最后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些课文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些课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的课文有:第一单元的《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第二单元的《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第三单元的《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第四单元的《阿房宫赋》;第五单元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篇目及建议第一单元:课文:白居易《长恨歌》(赏析)建议熟读屈原《湘夫人》(背诵、字词)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泄水置平地”(背诵)杜甫《蜀相》(背诵)——名篇陆游《书愤》(背诵)单元推荐作品:阮籍《咏怀二十八首》其一“夜中不能寐”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白日沦西河”李白《越中览古》:建议背诵李清照《一剪梅》:建议背诵黄遵宪《今别离》习题出现:李白《行路难》:建议背诵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第二单元:课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建议熟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背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背诵)杜甫《登岳阳楼》(背诵)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背诵)推荐作品: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杜甫《旅夜书怀》:建议背诵苏轼《新城道中》: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姜夔《扬州慢》:建议背诵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建议背诵习题出现:王维《归嵩山作》李白《赠孟浩然》、杜甫《解闷》李贺《梦天》:建议背诵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建议背诵杜甫《泊岳阳楼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建议背诵第三单元:课文:李白《将进酒》(赏析、背诵)杜甫《阁夜》(背诵)李贺《李凭箜篌引》(背诵)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背诵)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背诵)推荐作品:屈原《国殇》:建议背诵“出不入兮往不反”至结尾。
高适《燕歌行》:名句要记诵。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建议背诵。
高中语文 专题03《蜀相》《书愤》(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蜀相》《书愤》(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1.(14届江西上饶高三二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望江道中陆游吾道非耶来旷野,江涛如此去何之?起随乌鹊初翻后,宿及牛羊欲下时。
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
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
(1)“起随乌鹊初翻后”化用了前人诗句,请指出其篇名,并说说其作用。
(4分)【答案】(1)《短歌行》。
(2分)写出了作者路途的艰辛,(1分)透露出无所依托的处境。
(1分)【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从全诗看,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概括。
(4分)【答案】忧愤(彷徨)———孤寂———悲凉———平静。
(一点1分)【解析】试题分析:孝宗皇帝的主张由抗战改为议和,陆游在朝廷上便也日益处于不利地位。
不久,陆游被调任建康通判,旋即又改调京口,不久又调任兴隆(南昌)通判。
这些地方都在长江沿岸,对着壮阔的长江,他常常想到北方广大土地上的人民在敌人铁蹄下的苦难,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满腔悲愤。
陆游到达望江一带,已是红树青山的秋天了,浩淼江波,茫茫旷野,一身孤孑,仆仆道途,伤心国事,无力回天,不免产生感叹:“吾道非耶来旷野,江涛如此去何之?”“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
”自己过去的道路真的走错了吗?将来又究竟奔向何方?终于,朝廷在乾道二年(1116),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免掉了他的职务,他又重返故乡了。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①陆游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
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
这首词为临近武昌时舟中所作。
(1)简要说明“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在全词中的作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诗词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所有的篇目
诗歌之部第一单元:赏析示例《长恨歌》/白居易;自主赏析《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第二单元赏析示例《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菩萨蛮》(其二)/韦庄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旅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第三单元赏析示例《将进酒》/李白自主赏析《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国殇》/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散文之部第四单元赏株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自主赏析《庖丁解牛》/《庄子》;《项羽之死》/司马迁;《阿房宫赋》/杜牧推荐作品《西门豹治邺》/褚少孙;《大铁椎传》/魏禧第五单元赏析示例《六国论》/苏洵自主赏析《伶官传序》/欧阳修;《祭十二郎文》/韩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推荐作品《狱中杂记》/方苞;《陶庵梦忆序》/张岱第六单元赏析示例《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自主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项脊轩志》/归有光推荐作品《游沙湖》/苏轼;《苦斋记》/刘基。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蜀相》《书愤》
教学目标一、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二、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对《书愤》和《蜀相》两首作品进行比较。
三、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二、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一、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三、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爱国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穷而后工”,这个单元的三位诗人,屈原、杜甫和陆游都是在国家面临危亡时,吟出发自肺腑,沾满血泪的传世之作。
板书课题。
二、请同学谈谈对杜甫的了解。
屏幕上出示了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可以结合着说说。
19岁——33岁,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代表作《望岳》。
(读书和漫游时期)34岁始困守长安少陵求仕,自号“少陵野老”,44岁才获得参军(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官职。
(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当道,见解未能采纳)一个月后,安史乱起,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冒险逃出,投奔肃宗,恢复官职,又因直谏被贬。
组诗“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困居长安,被俘复官)47岁弃官漂泊到四川,定居成都,在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
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课文就是写于此时。
“安史之乱”已经乱了五年,百姓涂炭,肃宗宠信宦官鱼朝恩、李辅国,纵容皇后干政,排斥功臣郭子仪、李光弼。
他心中的苦闷焦虑可想而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3岁,严武死去,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
《登高》是这时所作。
56岁,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58岁,因长沙兵乱,举家南往投靠郴州的舅舅,行至耒阳时病死。
高二语文诗歌选修之《蜀相》与《书愤》测试题
高二语文诗歌选修之《蜀相》与《书愤》测试题《蜀相》测试题问题探究1、诗歌中首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有何作用?对翠柏的描写,又有何作用?答:最传神的是"寻"字。
诗人借"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
它有力地表达了诗人急欲瞻仰武侯祠、追慕诸葛亮的心情,为后面颂扬诸葛亮埋下伏笔,使全诗和谐统一。
对翠柏的描写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2、颔联的诗眼是什么?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颔联的诗眼应是"自""空",颔联表现的是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的气氛。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两字修饰,所含之情就大为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夜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由此便使人自然生出"感悟怀人"之意。
春色固然好,祠庙却如此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地来拜谒。
难道武侯被人遗忘了吗?草色越青,鸟音越美,这种感受越强烈。
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力于"自""空"二字的巧妙运用。
3、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
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为济世雄才。
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 专题03《蜀相》《书愤》(练)(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蜀相》《书愤》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
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
赊:远。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
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
(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
(2分)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
(2分)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
(2分)(意思对就可以)【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②上元元年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诗歌情感的题目,注意结合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的词语进行分析,抓住诗中的“思家”“忆弟”“兵戈”进行分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了的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答案】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想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
“思家”“念弟”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
高中语文专题03《蜀相》《书愤》课件(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堂探讨☆
做的怎样?
1.报国无门,功业无成。对照
2.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画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 具体化。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 鸟飞回。
3.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 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 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 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课堂提高☆ 找到窍门了吗?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用典作用,理解典故要结合注释以及 诗人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分析典故的内涵、手法和诗人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用贺知章告老还乡和诗人被迫隐逸做 对照,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慨。另一方面通 过皇帝“多此一举”的赏赐,暗示诗人不甘心作闲人,表达报 效国家的理想愿望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课堂提高☆
灵活运用哟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
☆课堂提高☆
做的怎样?
【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 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本来就属于闲散之人,有何必要你皇 帝的恩赐?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 又稀奇你皇帝的恩赐。
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要求回故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课堂提高☆
做的怎样?
【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巧取封侯,而自己只 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 的无奈和怨言。。
☆课堂提高☆ 找到窍门了吗?
高中语文《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名师一号】2015高中语文《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双基限时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欣赏》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忧愁酬谢筹码一畴莫展B.流连留恋浏览榴花似火C.碧草璧还辟邪金壁辉煌D.序数叙功绪风安排就续解析A.畴—筹;C.壁—碧;D.续—绪答案 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或诗句,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谁也不能以“救世主”自许..,真正的“救世主”是信心与合作。
B.无微不至的呵护,无日无夜的照料,这一切竟来自已然抛弃的妻子,“心非.....木石岂无感..”,柔柔的温情使他感到幸福的同时又羞愧难当。
C.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报告大厅,用一场精彩的演讲,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平实、淡定、自信,让人见微知著....,于“中国故事”中品味“中国精神”。
D.今年,发生在东北地区的特大洪水和199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相比,其危害性可说是难分伯仲....,但由于这些年的防护设施建设,使洪水没有带来太大的灾害。
解析D项中的“难分伯仲”比喻人或事物难分优劣高下,多用于褒义。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安能行叹复坐.愁——停车坐.爱枫林晚B.映阶碧草自.春色——天生丽质难自.弃C.三顾.频烦天下计——君臣相顾.尽沾衣D.千载谁堪.伯仲间——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解析A.前,坐着,后,因为;B.均为“自己”;C.前,拜访,后,看;D.前,能,后,承受。
答案 B4.下面是对几个诗句的鉴赏,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A.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拟行路难(其四)》开头这两个比喻句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如同水是依照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由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来决定的。
B.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里描写森森的翠柏作用有两个,一是借“柏森森”来衬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
一是用“柏”来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相》《书愤》1.(15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期初调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李侍郎赴常州贾至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送柴侍御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请分别赏析两首诗首句的表达效果。
(4分)【答案】第一首诗的首句描写时令气候(或营造凄凉氛围);第二首诗的首句点出友人要去的地方,给人两地比邻相近之感。
【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同:都表现了和友人的深厚情谊(或“依依惜别之情”);异:前者突出与友人山川阻隔的离愁,(2分)后者重在对友人的劝慰,显得乐观开朗。
(2分)【解析】试题分析:要掌握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其中,饯行惜别的感情有①依依不舍的留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两首诗根据“今日送君须尽醉”与“送君不觉有离伤”两句可以作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5届江苏省新星中学高三调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逢病军人卢纶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河湟旧卒张乔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1)两首诗中所写的人物有何异同?试简要概括。
(4分)【答案】同:都是返乡士兵。
(2分)异:一病一老,(1分)一在途中一已还乡。
(1分)【解析】试题分析:《逢病军人》写一个伤病退伍在还乡途中的军人,从诗题看可能是以作者目睹的生活事件为依据。
诗人用集中描画、加倍渲染的手法,着重塑造人物的形象。
《河湟旧卒》所写的“河湟旧卒”,就是当时久戍幸存的一个老兵。
诗通过这个人的遭遇,反映出了那个动乱时代。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卢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答案】对病军人的同情。
(2分)【解析】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请简析张诗的主要表达特色。
(4分)【答案】以少年出征与头白返乡对比,突出戌边之长,以十万将士与“我”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
(4分,每点2分)【解析】试题分析:此诗叙事简淡,笔调亦闲雅平和,意味很不易一时穷尽。
首句言“随将讨河湟”似乎还带点豪气;次句说“时清返故乡”似乎颇为庆幸;在三句所谓“十万汉军零落尽”的背景下尤见生还之难能,似乎更可庆幸。
末了集中为人物造象,那老兵在黄昏时分吹笛,似乎还很悠闲自得呢。
以上说的都是“似乎”如此,当读者细玩诗意却会发现全不如此。
通篇诗字里行间、尤其是“独吹边曲向残阳”的图景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伤。
“残阳”二字所暗示的日薄西山的景象,对一位“头白”老人来说,那几乎是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的一个象征。
一个“独”字又交代了这个老人目前处境,暗示出他从军后家园所发生的重大变故,使得他垂老无家。
这个字几乎抵得上古诗《十五从军征》的全部内容:少小从军,及老始归,而园庐蒿藜,身陷穷独之境。
从“少年”到“头白”,多少年的殷切盼望,俱成泡影。
而此人毕竟是生还了,而更多的边兵有着更其悲惨的命运,他们暴骨沙场,是永远回不到家园了。
“十万汉军零落尽”,就从侧面落笔,反映了唐代人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这层意思却是《十五从军征》所没有的,它使此绝句所表达的内容更见深广。
这层意思通过幸存者的伤悼来表现,更加耐人玩味。
而这伤悼没明说出,是通过“独吹边曲”四字见出的。
边庭的乐曲,足以勾起征戍者的别恨、乡思,他多年来该是早已听腻了。
既已生还故乡,似不当更吹。
却偏要吹,可见旧恨未消。
这大约是回家后失望无聊情绪的自然流露。
他西向边庭(“向残阳”)而吹之,又当饱含对于弃骨边地的故人、战友的深切怀念,这又是日暮之新愁了。
“十万汉军零落尽”,而幸存者又陷入不幸之境,则“时清”二字也值得玩味了,那是应加上引号的。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15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5分)【答案】用以营造氛围:凄凉、凄清、冷寂。
并借以抒发心绪:孤独、寂寞、伤感。
(氛围1分,心绪2分,意思接近即可,抓住意象分析,酌情给分)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句诗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6分)【答案】共同点:借对方写自己,以想象对方想“我”,来表达我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或:共同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臵在具有欢乐色彩的节日之夜)(2分)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分)感情:老大无成或离乡日久、客居多年(或:将"愁鬓"的生命体验臵于"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增加表达效果。
)(意思对即可,2分)【解析】试题分析: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对写法,是对写法的经典之作。
“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为诗人增添新的白发。
清代沈德潜评价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
”(《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因为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
这在古典诗歌中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诗中写的是妻子思念丈夫,其实恰恰是诗人自己感情的折射。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14届河南郑州外国语高三冲刺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玉楼春春思严仁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
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
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1)这首词的上阕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1分,扣情景关系作答即可)先以园中花繁蝶乱,春意盎然,暗示思妇因怀人而心烦意乱,无意游赏的心情。
(2分)再以碧池澄澈,无一物,落花满径衬托思妇的内心的空寂、孤独、失落。
(2分)【解析】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比较“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与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异同点。
(6分)【答案】共同点:都以衣带宽缓间接表达因思念而形容消瘦。
(2分)不同点:前者还以恨游丝短反衬自己情意之长,表意较后者含蓄委婉(2分),后者直言“终不悔”,表意直接明了。
(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解析】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注意这两句诗在内容的共同之处及他们在抒情方面的不同之点。
比如,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以衣带宽缓间接表达因思念而形体消瘦的样子。
而它们不同点则在于:前者还以对游丝短之“恨”来反衬自己情意之长,表意较后者含蓄委婉,后者则直言这种思念的深刻程度——“终不悔”,表意直接明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14届安徽合肥高三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岩桂朱熹露浥黄金蕊,风生碧玉枝。
千林向摇落,此树独华滋。
木末①难同调,篱边②不并时。
攀援香满袖,叹息共心期。
岩桂曾几粟玉黏枝细,青云剪叶齐。
团团岩下桂,表表木中犀。
江树风萧瑟,园花气惨凄。
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注]①木末,指荷花。
②篱边,指菊花。
(1)两诗中的“岩桂”有何共同特点?简要概括。
(4分)【答案】丽质天成、芳香四溢、卓尔不群、顽强不屈。
【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简要赏析第一首诗中“攀援”“叹息”两个细节描写的作用。
(6分)【答案】诗人因仰慕,故而“攀援”;“叹息”起于赞美之情,进而渴望与之成为知己。
这两个细节暗示了诗人孤傲高洁的情怀和对崇高人格追求。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理解“攀援”“叹息”的本意,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作者的用意,作者“攀援”是想结识,有仰慕之情;“叹息”是因攀援不到而渴望成为知己,含有赞美之情。
这样个细节说明了作者希望像岩桂一样具有高洁的品格。
细节描写等手法的运用最重要归结到作者的思想上来。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14届山东临沂高三一模)比较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8分)春闺张仲素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古意王驾夫戍萧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1)两首诗都写思妇怀人,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4分)【答案】第一首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写思妇看到柔嫩的柳条、青青的桑叶,不由得想起了远在他乡的丈夫,表现对丈夫的深切的思念。
第二首直抒胸臆,用平实自然的语言直接诉说思妇对丈夫的关心怀念。
(4分)【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杨载《诗法家数》中说,绝句“婉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
试选择一首诗,分析第三句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4分)【答案】第一首:“提笼忘采叶”既照应了前面“轻轻陌上桑”的景物描写,又紧承下句“昨夜梦渔阳”,点明因果关系,表达了思妇对远在边关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该句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思妇刹那间复杂微妙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思妇对丈夫日思夜想、魂牵梦绕的一片深情。
第二首:“一行书信千行泪”承接前句,写西风一起,念人伤怀,便想到给丈夫写信,同时又引出下面“寒到君边衣到无”的书信内容。
该句运用了夸张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写进了思妇内心的哀怨和忧思。
(4分。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可任选一首诗歌,从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等方面来分析第三句的妙处。
如第一首,“提笼忘采叶”一句中“忘采叶”是由于前两句的景物描写的触动,故起着照应作用;从下句“梦渔阳”来看,“忘采叶”一句为“梦”做了铺垫;在内容情感方面,“忘”体现出了思妇当时的心理活动,也表现出了思妇及因景生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