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涨模处理措施

合集下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混凝土胀模是指在混凝土中产生的体积膨胀现象,它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开裂和变形,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混凝土胀模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一、材料选择1.1 选用低碱度水泥:低碱度水泥中的碱含量较低,能够减少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发生,从而降低胀模的风险。

1.2 优化骨料配合比:合理选择骨料类型和比例,以减少骨料中可能存在的反应物质,降低混凝土胀模的概率。

1.3 控制水灰比:适当降低水灰比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率,减少胀模的发生。

二、施工工艺控制2.1 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高温会加速混凝土的胀模反应,因此应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高的温度。

2.2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过长的搅拌时间会导致混凝土中的胀模反应加剧,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搅拌时间,避免过度搅拌。

2.3 合理控制混凝土的养护条件: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应控制养护温度和湿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条件,以减少混凝土胀模的风险。

三、结构设计改进3.1 加强结构的预应力设计:通过预应力设计可以改变混凝土结构的应力状态,减少胀模的发生。

3.2 合理设置伸缩缝:在混凝土结构中合理设置伸缩缝,可以缓解混凝土的应力集中,减少胀模的风险。

3.3 优化结构的布置方式:合理优化结构的布置方式,减少结构的受力不均匀性,降低混凝土胀模的概率。

四、监测与检测4.1 定期进行混凝土胀模的监测:定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胀模监测,及时发现胀模问题,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4.2 使用无损检测技术: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可以检测出混凝土中的胀模情况,为整改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4.3 加强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温度等参数符合要求,减少胀模的发生。

五、维护与修复5.1 及时修复胀模损坏的结构部位:一旦发现混凝土结构出现胀模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防止进一步扩大损害。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背景介绍:混凝土胀模是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的水分蒸发不畅,导致混凝土体积膨胀,从而产生裂缝和变形。

这不仅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还会使工程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混凝土胀模问题,制定一系列整改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整改措施:1.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通过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合理控制水灰比、水胶比等参数,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含量,减少胀模的发生。

在优化配合比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耐久性等因素,确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2. 控制浇筑温度:混凝土胀模问题与浇筑温度密切相关。

高温会加速混凝土内部水分的蒸发,增加胀模的风险。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可以采用降温剂、冷却水等措施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3. 加强养护措施:养护是防止混凝土胀模的重要环节。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以保持混凝土内部的水分,避免过快的蒸发导致胀模。

养护措施可以包括覆盖防水膜、喷水养护、覆盖湿布等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养护方式。

4. 加强施工管理:施工管理对于预防混凝土胀模问题也起到关键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混凝土浇筑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人员按照规范操作,避免浮现操作不当导致的问题。

同时,要做好施工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他们对混凝土胀模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对于预防和解决胀模问题非常重要。

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课程,向施工人员传授胀模防治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

6. 加强监测和评估:在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混凝土胀模的监测和评估工作,以了解胀模问题的发生情况和程度。

通过监测和评估结果,可以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结:混凝土胀模是一个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背景介绍:混凝土胀模是指在混凝土中形成的气泡或者空腔,这可能会对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必须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来解决胀模问题。

整改措施一: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的比例。

通过优化配合比,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气泡形成。

具体措施如下:1. 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掺合料,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裂性。

2. 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以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混凝土中的气泡形成。

3. 采用合适的骨料粒径和配合比,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整改措施二:改善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对混凝土胀模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改善施工工艺的具体措施:1. 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避免过长的搅拌时间导致混凝土中的气泡增多。

2. 采用适当的振捣方法和振捣时间,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3. 控制混凝土的浇注速度和浇注高度,避免过快或者过高的浇注导致混凝土中的气泡形成。

整改措施三:加强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解决混凝土胀模问题的关键。

以下是加强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1. 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查,确保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严格执行混凝土施工工艺规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要求。

3. 加强对混凝土浇注过程的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整改措施四:加强人员培训和交流人员培训和交流对于解决混凝土胀模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加强人员培训和交流的具体措施:1. 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混凝土胀模问题的培训课程,提高他们对混凝土胀模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2. 建立定期的交流会议,让施工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分享经验和教训,促进问题的及时解决和经验的积累。

整改措施五:加强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确保整改措施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加强监督检查的具体措施:1. 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得到有效监督。

2. 配备专业的监督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巡查和抽样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混凝土胀模是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水分的蒸发和水泥水化反应产生的热量释放,导致混凝土体积膨胀的现象。

胀模会对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问题分析1. 胀模原因分析混凝土胀模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反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导致混凝土体积膨胀。

此外,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不当等因素也会加剧胀模问题。

2. 胀模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胀模会导致混凝土结构浮现裂缝,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而影响整个建造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三、整改措施为了解决混凝土胀模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整改措施:1. 合理控制水泥用量通过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的用量,可以降低水泥水化反应产生的热量,减少胀模的发生。

可以通过调整水灰比、选用低热水泥等方式来实现。

2. 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导致胀模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在高温季节或者炎热地区,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充分的预冷处理,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b. 在浇筑过程中,可以使用冷却剂或者冷却水对混凝土进行降温处理。

3. 加强施工管理合理的施工管理对于控制混凝土胀模问题非常重要。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b. 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措施,防止胀模的发生。

4. 加强质量检验定期对混凝土进行质量检验,及时发现和解决混凝土胀模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检测,确保配合比的合理性。

b. 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及时发现胀模导致的强度降低问题。

四、整改效果评估在采取上述整改措施后,需要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以确保胀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对整改后的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测,检测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等指标,与胀模前进行对照,评估整改效果。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混凝土胀模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由于水泥水化反应引起的体积膨胀现象。

胀模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为了解决混凝土胀模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

二、整改措施1. 选择合适的水泥材料为了减少混凝土胀模的发生,我们将选择合适的水泥材料。

在选材过程中,我们将考虑水泥的化学成分、热量释放特性等因素。

同时,我们将与供应商合作,确保所采购的水泥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是减少胀模的关键。

我们将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配合比设计中,我们将充分考虑水胶比、骨料种类和粒径、掺合料等因素,并进行充分的试验和验证。

3. 控制混凝土的水胶比水胶比是影响混凝土胀模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的水胶比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和胀模问题。

为了控制水胶比,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控制水的用量,避免过量使用水;- 使用高效的减水剂,降低水胶比;- 采用合适的养护措施,保持混凝土的湿度,减少水分的蒸发。

4. 采用合适的掺合料掺合料的使用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减少胀模的发生。

我们将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掺合料,如矿渣粉、粉煤灰等。

在使用掺合料时,我们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进行掺入比例和混合方式。

5. 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混凝土的温度是影响胀模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温会加速水泥的水化反应,增加胀模的风险。

为了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施工;- 使用降温剂或冷却水进行混凝土的降温处理;- 在施工现场设置遮阳棚或喷水设备,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6. 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督为了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我们将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督。

具体措施包括:- 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要求,明确每个施工环节的要求;- 配备专业的施工人员,确保施工操作的规范和正确;- 加强现场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背景介绍:混凝土胀模是指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的胀模现象。

胀模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和变形,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混凝土胀模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

一、加强施工管理1.1 完善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混凝土配合比、浇筑工艺、温度控制等内容,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符合要求。

1.2 加强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混凝土胀模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确保施工操作规范和有效。

二、优化材料选择2.1 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性能稳定。

2.2 选用低热水泥:低热水泥的水化热释放较低,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从而降低胀模的风险。

2.3 使用外加剂:添加适量的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裂性能,减少胀模的发生。

三、控制施工温度3.1 控制环境温度: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环境温度,如遮阳、通风等,防止混凝土过早脱模和快速干燥。

3.2 采用降温措施: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降温措施,如喷水降温、覆盖湿布等,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变化速率,减少胀模的风险。

3.3 控制浇筑温度:在浇筑过程中,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混凝土的收缩性能。

四、加强质量监控4.1 建立质量检测体系:制定详细的质量检测方案,包括混凝土抗裂性能、收缩性能等的检测标准和方法。

4.2 加强现场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混凝土温度、收缩变形等参数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3 加强验收和记录:对每批混凝土进行验收,并记录相关数据,以备后续分析和评估。

五、加强沟通与协调5.1 与设计单位沟通:与设计单位密切合作,共同研究解决混凝土胀模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5.2 与施工单位协调:与施工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混凝土胀模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混凝土胀模处理措施及模板预控措施

混凝土胀模处理措施及模板预控措施

混凝土胀模处理措施及模板预控措施混凝土胀模是指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内部水分蒸发而发生体积收缩,从而导致混凝土构件产生变形。

为了防止胀模引起的混凝土构件开裂和变形,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处理措施和预控措施。

下面将具体介绍混凝土胀模处理措施及模板预控措施。

一、混凝土胀模处理措施1.控制水胶比: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胶比,选择适宜的水胶比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胀模的发生。

一般来说,水胶比越小,混凝土胀模的程度越小。

因此,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尽量选择水胶比较小的比例。

2.使用低热混凝土:选择具有低热发射特性的低热混凝土,在胀模控制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低热混凝土能够减少混凝土的内部温升,从而减少了胀模的可能性。

3.控制施工温度:混凝土施工时应尽量控制施工温度,尤其是在高温和干燥环境下。

高温会加剧混凝土的内部水分蒸发速度,导致胀模的发生。

因此,需要通过降低施工温度、增加湿度等方式来减少混凝土的内部水分蒸发速度,从而减少胀模的可能性。

4.合理养护: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合理的养护,以保持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

养护期间应注意避免直接阳光照射和干燥风的吹袭,以及其他外界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

5.使用外加剂:外加剂能够改变混凝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减少胀模的发生。

常用的外加剂包括减水剂、缓凝剂、膨胀剂等。

合理选择适用的外加剂,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胀模问题。

1.模板设计:模板设计应结构合理、加工精细。

模板的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支撑能力,以承受混凝土浇筑时的压力和胀模后的变形。

模板表面的标高、水平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障混凝土构件的整体质量。

2.模板制作:模板的制作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材料选择应符合规范要求。

模板的安装应牢固可靠,避免发生松动和变形。

在模板制作过程中,还应注意模板的防水处理,以防止胀模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导致的模板渗水。

3.模板支撑:模板支撑的稳定性是预防混凝土胀模的关键。

在模板安装过程中,需要合理设置支撑点,以保证模板的平稳和稳定。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背景介绍:混凝土胀模是指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产生的体积膨胀现象,这种膨胀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和破坏。

为了解决混凝土胀模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一:材料选择1.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通过调整水灰比、控制矿物掺合料的使用量等方式,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合理,减少胀模的发生。

2. 选择低碱度水泥:碱度高的水泥会增加混凝土胀模的风险,因此在选择水泥时应优先选择低碱度的产品。

3. 控制骨料含水率:合理控制骨料的含水率,避免过高或者过低的含水率对混凝土胀模产生影响。

整改措施二:施工工艺1. 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过高会加速胀模的发生,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避免过热。

2. 采用防胀模剂:在混凝土中添加防胀模剂,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的胀模现象。

选择合适的防胀模剂,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添加。

3. 控制浇筑速度:过快的浇筑速度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过多的气泡,增加胀模的风险,因此要控制好浇筑速度,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整改措施三:养护措施1. 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

养护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快或者过慢的干燥,以减少胀模的发生。

2. 使用覆盖物: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湿润的覆盖物,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减少胀模的风险。

3. 增加养护时间: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胀模的概率。

整改措施四:监测和评估1. 监测混凝土胀模情况: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混凝土胀模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2. 评估混凝土质量:对混凝土进行质量评估,包括强度、密实性等指标的测试,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结论:通过采取以上整改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胀模的发生,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便运用这些措施,并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整改效果的达到预期目标。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背景介绍:混凝土胀模是指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和化学反应释放的热量导致体积膨胀的现象。

胀模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混凝土胀模问题,制定合理的整改措施至关重要。

整改措施:1. 精确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根据混凝土材料的特性和使用要求,合理设计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 控制水灰比,避免过多的水分导致混凝土胀模。

- 选择合适的胀模抑制剂,控制混凝土的膨胀。

2. 加强施工管理:-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 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混凝土胀模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 定期检查施工现场,及时发现和解决混凝土胀模问题。

3. 控制混凝土温度:- 在混凝土浇筑后,采取降温措施,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胀模。

- 使用遮阳网等遮挡物,减少太阳直射,降低混凝土温度。

-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冷却剂或冷却水对混凝土进行降温处理。

4. 加强质量监控:- 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对混凝土胀模进行监测和评估。

- 使用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对混凝土胀模进行实时监测。

- 建立混凝土胀模数据库,记录胀模情况和整改措施效果,为今后的施工提供参考。

5. 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 加大对混凝土胀模的研究力度,探索新的抑制胀模的方法和材料。

-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推动混凝土胀模问题的解决。

- 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借鉴其他国家在胀模问题上的成功经验。

6.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混凝土胀模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处罚措施。

- 加强对施工单位和个人的监管,确保其按照规定进行施工。

-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增强法律的威慑力。

整改效果评估:1. 定期对整改措施进行评估,查看其对混凝土胀模问题的控制效果。

2. 监测混凝土结构的变形情况,评估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3. 收集整改后的混凝土胀模数据,与之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整改效果的可行性。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背景介绍:混凝土胀模是指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因水化反应释放的热量引起的体积膨胀现象。

胀模现象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混凝土胀模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整改措施:1.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水灰比、掺入适量的矿物掺合料等方式,降低混凝土的热释放速率,减少胀模的风险。

可以通过试验和模拟计算等方法确定合适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

2. 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是减少胀模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采用降温措施,如使用冷却剂、降低骨料温度等方式,确保混凝土的温度在可控范围内,避免过高的温度引发胀模问题。

3. 加强混凝土养护:对于已浇筑的混凝土结构,加强养护是预防和控制胀模的重要手段。

养护期间,应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和过热,以减少胀模的风险。

可以采用覆盖湿布、喷水养护等方式,确保混凝土养护质量。

4. 强化施工质量管理: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是确保胀模问题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

应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和控制,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同时,加强对施工工艺的控制和监督,确保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环节符合规范要求。

5. 加强监测和检测:对于已建成的混凝土结构,应定期进行胀模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胀模问题。

可以采用温度监测、应变监测等技术手段,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6. 经验总结和技术研发:在整改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优化措施。

同时,加强研发工作,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和材料,提高混凝土胀模问题的控制能力和预防水平。

以上是针对混凝土胀模问题的整改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具体工程的特点和要求,结合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

同时,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

通过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混凝土胀模问题,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涨模处理方法

混凝土涨模处理方法

混凝土涨模处理方法
混凝土涨模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常常由于模板加固不好、混凝土浇筑速度快等原因引起。

涨模可能会导致模板变形、混凝土表面龟裂、质量缺陷等问题。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混凝土涨模处理方法:
1. 凿除涨模部分并清理,然后使用 1:2 或 1:
2.5 的水泥砂浆加钢丝网抹平。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对于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2. 将涨模部分凿除,然后注入环氧树脂胶,用高强度混凝土进行填补。

这种方法适用于涨模面积较大的情况,能够确保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和强度,但施工过程要求较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3. 采用膨胀剂处理。

在混凝土中加入膨胀剂,能够使混凝土体积膨胀,缓解涨模问题。

这种方法适用于涨模面积较小的情况,但需要严格控制膨胀剂的剂量和比例,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4. 进行钢筋加固。

在涨模部位增加钢筋,以增强模板的稳定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涨模面积较大且模板稳定性较差的情况,但需要进行详细的施工设计和测量,确保钢筋的强度和稳定性。

混凝土涨模处理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混凝土质量和施工安全。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现场监控和管理,避免出现涨模等问题。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背景介绍:混凝土胀模是指在混凝土中产生的体积膨胀现象,通常是由于水泥水化反应引起的。

胀模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变形、开裂甚至破坏,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混凝土胀模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是必要的。

整改目标:1. 防止混凝土胀模现象发生;2. 减轻胀模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3. 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整改措施:1.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通过合理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以减少水泥的使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从而减少胀模的发生。

优化配合比需要考虑水胶比、骨料种类和粒径、掺合料的使用等因素,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2. 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是影响胀模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导致水泥水化反应过快,增加胀模的风险。

可以采取降温措施,如使用冷却剂、降低施工时间等,确保混凝土温度在合理范围内。

3. 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胀模问题与施工管理密切相关。

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控制,确保施工操作规范,减少胀模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避免过度搅拌导致胀模;- 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浇注高度,避免产生过大的温度和湿度差异;-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混凝土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胀模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4. 定期检测和维护对已经建成的混凝土结构,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胀模问题。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使用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红外热像仪等,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全面检测,发现胀模的迹象;- 针对胀模问题,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如局部修补、加固等;- 定期清理和维护混凝土结构,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5. 加强科研和经验交流混凝土胀模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开展科研工作。

建议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开展混凝土胀模的研究和技术改进,提高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背景介绍:混凝土胀模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常见问题。

胀模通常由于混凝土中释放的气体被阻碍排出而导致,这可能会对混凝土的强度和外观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供了一些混凝土胀模的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1:控制混凝土配比混凝土配比是影响胀模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调整水灰比、控制粉料和骨料的质量比例,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中的气泡产生。

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控制混凝土配比:1.1 调整水灰比:适当降低水灰比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率,从而降低胀模的可能性。

1.2 控制粉料和骨料的质量比例:混凝土中的粉料和骨料的质量比例也会影响胀模的发生。

合理控制粉料和骨料的比例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气泡产生。

整改措施2:改善混凝土浇筑工艺混凝土浇筑工艺也是影响胀模的重要因素。

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改善混凝土浇筑工艺,减少胀模的发生:2.1 振捣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通过振捣混凝土可以使混凝土中的气泡排出,减少胀模的发生。

2.2 控制浇筑速度:过快的浇筑速度可能会导致混凝土中的气泡无法排出,增加胀模的风险。

因此,控制浇筑速度可以减少胀模的发生。

整改措施3:使用胀模抑制剂胀模抑制剂是一种可以减少混凝土胀模的添加剂。

胀模抑制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混凝土中的气泡产生。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胀模抑制剂,并按照使用说明添加到混凝土中。

整改措施4:加强施工管理施工管理也是减少混凝土胀模的关键。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减少胀模的发生:4.1 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和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

4.2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混凝土胀模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4.3 监测和检查:定期监测和检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胀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总结:混凝土胀模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但可以通过合理的措施进行整改。

本文介绍了控制混凝土配比、改善混凝土浇筑工艺、使用胀模抑制剂和加强施工管理等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混凝土胀模是指混凝土在浇筑后因内部水分蒸发或化学反应产生的体积膨胀现象。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胀模会导致墙体开裂、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为了解决混凝土胀模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本文将从材料选用、施工工艺、养护措施、质量监控和工程验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材料选用1.1 选择低碱水泥:低碱水泥具有较低的碱含量,可以减少混凝土胀模的发生。

1.2 使用优质骨料:骨料应符合国家标准,杂质含量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1.3 控制水灰比:合理控制水灰比可以减少混凝土内部孔隙率,减少水分蒸发引起的胀模。

二、施工工艺2.1 控制浇筑温度:在高温季节,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混凝土过早干燥引起胀模。

2.2 加强振捣和充填:振捣和充填可以有效排除混凝土内部气泡,减少胀模的发生。

2.3 严格控制浇筑厚度: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避免一次性浇筑过厚引起温度梯度过大。

三、养护措施3.1 保持湿润:混凝土施工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过早干燥。

3.2 遮阳防晒:在高温季节,应采取遮阳措施,避免混凝土表面温度过高引起胀模。

3.3 防风防尘:防风防尘可以减少混凝土表面风化和污染,保持混凝土养护质量。

四、质量监控4.1 定期检测: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4.2 强度监测:监测混凝土强度发展情况,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3 环境监测:监测施工环境温湿度等参数,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避免胀模发生。

五、工程验收5.1 检查记录: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材料选用、施工工艺、养护措施等。

5.2 强度验收:对混凝土强度进行验收,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5.3 完工验收:对整个工程进行验收,确保混凝土胀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综上所述,混凝土胀模问题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隐患,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来有效预防和解决。

通过合理选择材料、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加强养护措施、质量监控和工程验收,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胀模的发生,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背景介绍:混凝土胀模是指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由于体积膨胀而导致的表面开裂或者变形的现象。

这种问题往往浮现在混凝土结构中,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为了解决混凝土胀模问题,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整改措施一:材料选择和配比优化在混凝土胀模整改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和配比是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建议采用低热水泥、矿渣粉等控制混凝土胀模的材料,并进行合理的配比。

通过优化材料的选择和配比,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胀模风险。

整改措施二: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胀模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

可以采用降温剂、湿度控制剂等辅助材料,以及适当的保温措施,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减少胀模的风险。

整改措施三: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督施工管理和监督是确保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有效实施的关键。

我们建议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包括对材料的质量把控、施工工艺的规范执行、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等方面。

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混凝土胀模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整改措施四:加强质量检测和评估质量检测和评估是混凝土胀模整改过程中不可或者缺的环节。

我们建议加强对混凝土胀模的质量检测和评估,包括对混凝土的胀模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以及对整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检验。

通过加强质量检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优化整改措施,确保混凝土胀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整改措施五:经验总结和分享混凝土胀模整改是一个不断探索和优化的过程。

我们建议在整改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与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分享。

通过经验总结和分享,可以提高整改效率,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结论:混凝土胀模问题对工程质量和安全有一定的影响,但通过采取合理的整改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在整改过程中,我们建议从材料选择和配比优化、控制温度和湿度、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督、加强质量检测和评估、经验总结和分享等方面入手,确保混凝土胀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工程质量和安全得到保障。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背景介绍:混凝土胀模是指在混凝土中产生膨胀现象,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凸起或起皮的情况。

这种问题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甚至会导致结构的破坏。

为了解决混凝土胀模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一、原因分析:1. 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过多的胶凝材料或添加剂,以及水灰比过高,会导致混凝土胀模的发生。

2. 混凝土养护不当:养护期间,如果湿度和温度控制不当,或者养护时间不足,也会导致混凝土胀模问题的产生。

3. 施工操作不规范: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振捣不均匀或不充分,或者存在过多的空隙,也容易导致胀模问题。

二、整改措施:为了解决混凝土胀模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优化配合比:a. 合理调整胶凝材料和添加剂的用量,避免过量使用。

b. 控制水灰比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过高的水灰比。

c. 使用合适的骨料和矿物掺合料,提高混凝土的稳定性和抗胀性能。

2. 加强混凝土养护:a. 控制养护期间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条件。

b. 延长养护时间,确保混凝土充分硬化和强度发展。

3. 规范施工操作:a. 在混凝土浇筑前,确保模板表面清洁,避免杂物和灰尘的污染。

b. 在浇筑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振捣方式和设备,确保混凝土的均匀密实。

c. 避免过度振捣,以免造成过多的空隙。

d. 控制浇筑速度和层高,避免过快或过高的浇筑。

4. 强化质量监控:a. 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和质量控制,确保原材料符合要求。

b. 定期进行混凝土强度和胀模性能的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5.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a.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意识,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性。

b. 强调混凝土胀模问题的重要性和危害性,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感和注意力。

三、整改效果评估:在实施上述整改措施后,需要进行整改效果的评估,以确保问题得到解决:1. 对整改后的混凝土进行抗胀性能的检测,比较检测结果与标准要求的符合程度。

2. 观察混凝土表面是否出现胀模现象,如有需要进行修补或其他处理。

混凝土胀模处理措施及模板预控措施

混凝土胀模处理措施及模板预控措施

混凝土胀模处理措施及模板预控措施混凝土胀模处处理措施:(1)、对模板胀模部位用墨斗弹出剔凿部位,剔凿时不得损坏结构钢筋,对胀模部位先用电钻进行大面的剔凿,后改用人工进行剔细毛处理,后用毛刷刷干净,并用水冲洗,使其无松动石子及粉尘。

(2)、检查因涨模是否引起钢筋位移。

如果钢筋位移,剔凿的深度应满足钢筋复位后保护层厚度要求,然后进行钢筋复位。

重新用毛刷刷干净,并用水冲洗,使其无松动石子及粉尘。

胀模预防措施(一)模板方面1、对进场对拉螺栓和三型卡进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2、墙、柱模板施工下角基层一定要平,控制2mm之内,若平整度不够,支模以前要用砂浆找平模板底角。

3、为防止模板底角发生偏移,模板外侧用脚手管进行固定。

4、为防止模板缝漏浆,在模板底角用水泥砂浆封堵,模板拼缝间加海绵条(粘海绵条一定要平直,距模板内侧3mm)。

5、对拉螺栓的间距要严格检查(间距为400mm,下部1m范围内要进行加密间距300mm),确保板墙的外形尺寸。

同时螺栓孔位置弹线确定,保证外观整齐。

6、模板接缝要用木方跨缝固定,加强支护,保证模板面平整。

7、模板拆除时,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时方可进行。

拆模不可整片拆下,应从上到下顺序拆除。

(二)、混凝土浇筑方面1、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5m,每次下料高度(即浇筑厚度)控制在0.6m左右,最大不得超1m,以防高度增大过快而使混凝土侧压急剧增大。

2、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分层厚度为≤450mm,混凝土振捣密实,振捣棒应插入下层且超过50mm,以利新旧混凝土接合密实。

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振捣时要掌握好振捣时间,不过振也不漏振,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20~30s,但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振捣时设专人配合振捣操作人用手锤轻击模板检查是否振捣密实。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背景介绍:混凝土胀模是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引起的体积收缩不均匀所导致的。

胀模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开裂和变形,严重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为了解决混凝土胀模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一: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设计是防止混凝土胀模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控制水灰比、水胶比和粉砂比等参数,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收缩性。

具体措施包括:1. 优化水灰比:合理选择适当的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同时减少水分的蒸发,降低胀模的风险。

2. 控制水胶比:水胶比是指水与胶凝材料(水泥、粉煤灰等)的比值,通过控制水胶比可以调整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干燥收缩性。

3. 控制粉砂比:粉砂比是指粉料与砂料的比值,适当控制粉砂比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胀性能。

整改措施二: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是防止胀模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的开裂风险。

具体措施包括:1. 添加抗裂剂:在混凝土中添加抗裂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减少开裂的可能性。

2. 加强钢筋布置:合理布置钢筋,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裂能力,减少胀模引起的开裂。

3. 增加混凝土的厚度:增加混凝土的厚度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减少胀模引起的开裂。

整改措施三:加强养护管理养护管理是保证混凝土正常硬化和减少胀模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养护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收缩性和胀模风险。

具体措施包括:1. 保持湿润: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湿润养护,防止水分的过早蒸发,减少胀模的发生。

2. 避免温度变化:避免混凝土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下暴露,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性和胀模风险。

3. 控制养护时间:根据混凝土的硬化情况和环境条件,合理控制养护时间,确保混凝土的正常硬化和减少胀模的风险。

整改措施四:加强施工管理施工管理是确保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有效实施的关键。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背景介绍:混凝土胀模是指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由于体积膨胀而产生的问题,这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变形等质量问题。

为了解决混凝土胀模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一:材料选择和配比优化1. 选择低热水泥:低热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较少,可以减少混凝土的胀模倾向。

2. 控制水灰比: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避免过多的水分进入混凝土中,减少胀模的可能性。

3. 优化骨料配比:合理选择骨料的种类和粒径,以减少胀模的发生。

整改措施二:施工工艺改进1. 控制浇筑温度:在炎热季节或高温环境下,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引发胀模问题。

2. 控制浇筑速度: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避免过快的浇筑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过多的气泡,增加胀模风险。

3. 合理安排养护时间:在混凝土凝固后,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整改措施三:加强质量管理1.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原材料符合标准要求。

2.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符合要求。

3. 强化施工人员培训:对参与混凝土施工的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质量意识。

整改措施四:定期检测和维护1. 定期检测:对已建成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胀模问题。

2. 维护措施:对发现的胀模问题进行及时维护,修补裂缝、加固结构等,以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

整改措施五:经验总结和技术研究1. 经验总结:定期总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胀模问题和解决方法,形成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施工提供参考。

2. 技术研究:加强对混凝土胀模机理的研究,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和材料,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胀模能力。

以上整改措施是针对混凝土胀模问题的常见解决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胀模问题的发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

混凝土胀模整改措施混凝土胀模是指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体积膨胀现象,这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在水化反应中释放出热量导致的。

混凝土胀模会对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混凝土胀模的整改措施。

一、材料选择1.1 选用低热水泥:低热水泥是一种特殊的水泥,其水化反应产生的热量较低。

在混凝土施工中,可适量添加低热水泥,以减少混凝土的热量释放,从而减少胀模的发生。

1.2 控制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和水泥的质量比。

适当控制水灰比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水化反应,从而降低胀模的风险。

一般来说,水灰比应根据具体工程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1.3 添加延缓剂:延缓剂是一种能够延缓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添加剂。

通过添加延缓剂,可以延缓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速度,从而减少胀模的发生。

在选择延缓剂时,应根据混凝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搭配。

二、施工控制2.1 控制浇筑温度: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是指混凝土浇筑时的初始温度。

高温会加速混凝土的水化反应,增加胀模的风险。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

2.2 控制浇筑层厚度:混凝土的胀模主要发生在混凝土表面附近。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层厚度,避免过厚的浇筑层导致胀模的发生。

2.3 采取降温措施:在高温季节或高温环境下施工时,应采取降温措施,如喷水降温、覆盖遮阳网等。

通过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可以减少胀模的风险。

三、养护管理3.1 加强养护措施: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养护,以保证其正常的水化反应。

在施工后,应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管理,包括定期浇水、覆盖保湿等,以减少胀模的发生。

3.2 控制养护温度:在养护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

可以采取遮阳措施、喷水降温等方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减少胀模的风险。

3.3 延长养护时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延长。

延长养护时间可以使混凝土充分水化,减少胀模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处理措施
2.1、施工准备
2.1.1拟修补墙、柱的砼蜂窝、麻面、胀模等缺陷部位,大小标记清晰。

2.1.2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架子、锤子、铁锤、吊锤、墨斗准备好。

2.1.3施工员对操作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的交底。

2.1.4施工员负责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监督工作。

2.1.5要求待修补处的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才能进行修补工作。

2.2、劳动力准备
施工人员根据缺陷存在的数量,由施工员合理安排。

2.3 施工方法
先弹垂直线,将涨模一侧混凝土面用风镐或钢钎逐层剔凿,用毛刷刷干净,并用水冲洗,使其无松动石子及粉尘,用1:2水泥砂浆抹灰找平(水泥由原混凝土搅拌站提供),加强养护。

2.3.1首先对待修补部位的松散混凝土进行凿除,做到小锤细凿,避免损伤结构钢筋。

2.3.2对凿除部位用毛刷刷干净,并用水冲洗,使其无松动石子及粉尘。

2.3.3 对修补处涂刷一层用同砼相同的水泥做成水泥浆进行界面处理,以使新旧混凝土能结合良好。

2.3.4 对于较轻微的麻面现象,用毛刷刷干净,用水冲洗,使其无松动石子及粉尘后,修补前涂刷同砼标号水泥浆基层或用1:2水泥砂浆进行抹面处理即可,施工完毕终凝后加强淋水养护。

2.3.5对胀模部位的混凝土进行凿除,做到小锤细凿,避免损伤结构钢筋。

要求凿成后的混凝土表面观感达到斩假石的效果,无松动石子及混凝土颗粒。

二、质量保证措施
修补施工时,由施工员进行旁站监督,对胀模部位的混凝土进行凿除后由项目部质检员进行复检并报验监理。

在以后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技术交底要求施工,杜绝再次出现类似质量问题。

针对上述现象做如下处理方案。

涨模部位处理方案:模板拆除后发现混凝土有涨模现象,技术质量人员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到现场查看,监理工程师查看完成后作业人员对涨模部位混凝土进行剔凿,剔凿时不得损坏结构钢筋,剔凿完成后,经项目部技术人员检查合格,通知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用清水将剔凿部位浇水湿润,用与原结构混凝土所使用的同样的水泥配置1:2~1:2.5的水泥砂浆,于修补前进行调试对比,调试好后将水泥砂浆放入小桶内搅拌均匀,依照漆工刮腻子的方法用刮刀将剔凿面刮平压光,随后按照混凝土养护方法进行养护。

三、修补质量要求
4.1 选用的修补材料,除了满足建筑物运行的各项要求外,其本身的强度、耐久性、原混凝土结构的粘结强度等,均不得低于原混凝土的标准;
4.2 修补时应将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彻底凿除,清除松动碎块、残渣,凿成陡坡,再用高压风水冲洗干净;
4.3 对于修补后的混凝土表面加强保护、养护,避免二次损伤或出现风化干缩裂缝。

四、胀模预防措施
5.1对进场对拉螺栓和三型卡进行检验,不合格或没有出场检验报告不得使用。

5.2模板施工注意事项:
5.2.1 墙、柱模板施工一定要平,控制2mm之内,若平整度不够,支模以前要用砂浆找平模板底角。

5.2.2为防止模板底角发生偏移,在浇筑底板时插Φ20钢筋头,模板外侧用脚手管进行固定。

5.2.3为防止模板缝漏浆,在模板底角用水泥砂浆封堵,模板拼缝间加海绵条(粘海绵条一定要平直,距模板内侧3mm)。

5.2.4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随时擦干净上部被砂浆污染的模板面。

5.2.5 对拉螺栓的间距要严格检查(间距为450mm),确保板墙的外形尺寸。

同时螺栓孔位置弹线确定,保证外观整齐。

5.2.6 模板接缝要用木方跨缝固定,加强支护,保证模板面平整。

5.2.7 模板拆除时,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时方可进行。

拆模不可整片拆下,应从上到下顺序拆除。

5.3混凝土浇筑
5.3.1混凝土输送泵管线应平直,转弯缓,接头严密。

泵送前先用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润滑管道,泵车料斗内要有足够的混凝土,防止吸入空气堵管。

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5m,每次下料高度(即浇筑厚度)控制在0.6m左右,最大不得超1m,以防高度增大过快而使混凝土侧压急剧增大。

振捣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垂直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一种是斜向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成40~45°。

本工程中,梁、板、柱采用垂直振捣与斜向振捣相结合。

5.3.2 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分层厚度为≤450mm,混凝土振捣密实,振捣棒应插入下层且超过50mm,以利新旧混凝土接合密实。

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振捣时要掌握好振捣时间,不过振也不漏振,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20~30s,但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振捣时设专人配合振捣操作人用手锤轻击模板检查是否振捣密实。

振捣器插点要均匀排列,本方案要求插点间距400mm。

5.3.3 浇筑时,应设专人监视模板、螺栓、锚固板的变化,如发现变形、移动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好。

浇筑顺序附图:
3
2
11
全面分层
斜面分层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