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23.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 来表示。

1N 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

4.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其作图方法如下:7.8.911.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 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或 四、机械运动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一般假定不动。

2.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3. 速度V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v=s/t (速度=路程/时间);单位: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

6千米/小时。

4。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v=S 总/t 总)生活中,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5. 根据v=S/t 可求路程(S=vt)和时间(t=S/v).五、简单机械1.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 棒就叫杠杆。

21122发现的杠杆原理。

3六、做功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功(W )等于力(F )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即:W=Fs (功=力×距离).单位:W→焦;F→牛顿;s→米。

(1焦=1牛•米).3.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W 有/W=η4.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

单位:P→瓦特;W→焦;t→秒。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整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学科,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初中物理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物体受力、运动、力的效果等概念。

以下是对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的整理:1.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物理量。

力的单位是牛顿(N),力的方向用箭头表示。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可以使物体加速、减速或改变方向。

2. 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物体要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必须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

(2)牛顿第二定律:描述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 = ma。

(3)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对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它们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动量(1)动量的定义: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

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kg·m/s)。

(2)动量定理: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动量的变化率等于外力的大小和方向。

即 F = △p/△t。

(3)动量守恒定律:当一个系统中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适用于碰撞、爆炸等实际问题。

4. 转矩和力矩(1)转矩的定义:当力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力臂与力的乘积称为转矩。

转矩的单位是牛顿·米(N·m)。

(2)力矩的定义:力矩是力和力臂的乘积,也称为“力矩”。

力矩可以使物体旋转,力矩的单位是牛顿·米(N·m)。

5. 静力学(1)物体受力平衡: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它达到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时,称为受力平衡。

受力平衡的条件是合力为零,即ΣF = 0。

(2)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间表面接触面上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刚开始运动时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已经运动时的摩擦力。

6. 动力学(1)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即 a = △v/△t。

力学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

力学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

力学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一、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牛顿三定律、惯性、摩擦力和力的合成等内容。

1.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本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力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1)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惯性。

这条定律指出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时才会改变。

(2)动力定律: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加速度就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这个定律指出了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力,它都必然会对其他物体施加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条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2. 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直至受到外力作用时才改变的特性。

它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用于解释物体的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面上的摩擦阻力,它是由于不同物体表面之间的不平整程度和粗糙程度导致的。

摩擦力不仅会使物体受到阻挠,还会使物体加速度减小或变为零。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相关知识可以计算物体在受到摩擦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4. 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合成力是指代替这些力的一个力,使得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

力的合成原理可以通过向量或几何图形的方法来求解。

二、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力平衡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了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和杠杆的相关知识。

1.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用物理学的方法分析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得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在受力分析中,需要考虑物体所受的所有外力以及物体本身所施加的反作用力。

2. 平衡条件平衡条件是指物体在静止状态下所满足的条件。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力矢量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这就是说,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都应该为零,才能保持静止状态。

3. 杠杆原理杠杆是利用力矩平衡来达到工程目的的一种简单机械。

初中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初中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部分,涉及到力的概念、力的作用、牛顿运动定律、摩擦力、重力、弹簧弹力、动量和能量等内容。

本文将对初中力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学的相关知识。

一、力的概念1. 定义:力是使物体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一种相互作用。

2. 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方向: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通常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4.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二、力的作用1.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受力分析:分解力的合成,通过向量的方法求解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力的合力为零,合力矢量合成为零。

4. 杠杆原理:力臂相等时,力矩相等;力矩相等时,力臂成反比。

5. 力的种类:拉力、压力、摩擦力、重力等。

三、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1.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力平衡,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F=ma,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四、摩擦力1. 摩擦力的产生: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不平滑的表面之间存在微观凹凸,产生的分子间相互阻挡,出现摩擦力。

2. 摩擦力的方向:与受力方向相反。

3. 摩擦系数: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积有关,通常用摩擦系数μ表示。

4. 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当物体开始运动前,受到的摩擦力最大,称为最大静摩擦力;当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变小,称为动摩擦力。

五、重力1. 重力的产生: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称为重力。

2. 重力的大小:F=mg,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3. 重力的方向:垂直向下。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归纳一、长度测量1、长度测量最常用的工具: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米是长度国际单位的主单位。

4、刻度尺使用前要观察: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5、刻度尺的使用:(1)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2)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6、读数——有效数字读法(1)了解刻度尺的分度值;(2)读出长度末端前的刻线读数;(3)多余部分自己估读;(4)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7、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8、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二、速度、路程和时间1、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宏观运动),简称运动。

(微观运动在热学部分复习)2、参照物的定义: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4、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5、匀速直线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速度的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7、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1)单位:米/秒读作米每秒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2)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8、速度值的物理意义:例:7.2米/秒: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2米。

变速运动定义: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平均速度,它等于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9、平均速度10、路程和时间的计算(1)计算路程、时间、速度。

(2)计算路程、时间、速度的比值。

(3)多段路程、时间、速度的计算。

(4)过桥及往返问题。

三、质量和密度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g、 mg2、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力的作用。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包括运动的描述、力的作用、质量和重力、摩擦力、压强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归纳。

1. 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在物理学中,我们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运动。

- 位移:表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路径长度和方向。

位移的单位是米(m)。

- 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速度的大小可以通过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得到。

-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位移。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2. 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在物理学中,力的大小和方向由矢量表示,并使用牛顿(N)作为单位。

-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能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如果物体静止,则保持静止;如果物体运动,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其中,F表示力(牛顿),m表示物体质量(千克),a表示加速度(米每秒平方)。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对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如,如果你用手推墙,手会感受到与推墙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

3. 质量和重力: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或惯量的度量。

质量越大,物体越难以改变其运动状态。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

重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地球的质量以及距离。

重力的单位是牛顿(N)。

- 重力公式:重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上约为9.8米每秒平方(m/s²)。

这使得物体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自由下落。

4.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间的粗糙程度以及物体的质量。

- 静摩擦力:当物体开始运动之前,表面接触力阻止它的运动,此时摩擦力大小与外力平衡。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一、力学部分1.质量和重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3.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定律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5.牛顿万有引力定律6.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7.物体匀速直线运动及其相关计算8.物体匀加速直线运动及其相关计算9.斜面上物体的运动及其相关计算10.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原理及计算11.卫星运动的基本原理二、热学部分1.温度和热量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2.物体的热平衡和热传导3.传热的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4.热膨胀和热收缩的原理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6.气体的压强和压力的计算7.气体定律:查理定律、玻意耳-马略特定律和波义-沃兰定律8.气体的温度和体积的关系:绝对温度和摄氏温度的转换三、光学部分1.光传播的直线性2.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3.光的色散和彩虹的形成4.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的原理5.折射镜和透镜成像的原理6.人眼的构造和视觉的原理7.反射和折射的应用:镜子、显微镜、望远镜等8.温度和热量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四、电学部分1.电流的概念和计量单位2.电阻的概念和计量单位3.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4.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5.电路的功率和能量的计算6.高低电压安全用电常识7.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定律8.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发电机、变压器等五、声学部分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色3.声音的反射和折射4.声音的干涉和衍射5.声音的吸收和共振六、电磁学部分1.电荷和电场的概念2.静电力和静电场的性质3.电场线和等势面的特点4.电容的概念和计量单位5.平行板电容器和球形电容器的特性6.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特点7.电磁波的性质和传播方式七、原子物理部分1.原子的组成和结构2.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规律3.原子核的结构和辐射现象4.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和半衰期5.核反应和核能的利用。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1.速度和加速度:-物体的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s/t,其中v为速度,s为距离,t为时间。

-加速度是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v-u)/t,其中a为加速度,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t为时间。

2.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 第二定律(力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 = ma,其中 F 为力,m 为物体质量,a 为加速度。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受到的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作用在施力物体上。

3.重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可以通过重力公式 F = mg 计算,其中 F 为重力,m 为物体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取9.8m/s²)。

4.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合成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力的矢量和。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拆分为多个力的过程。

分解力的大小可以根据三角函数计算。

5.力的图示法:-力的图示法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6.动量与冲量:-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

动量的计算公式为p = mv,其中 p 为动量,m 为物体质量,v 为物体的速度。

-冲量是力在一段时间内作用于物体的总量。

冲量的计算公式为J=FΔt,其中J为冲量,F为力,Δt为时间间隔。

7.机械能与功:-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和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两部分。

-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的计算公式为 Ek =1/2mv²,其中 Ek 为动能,m 为物体质量,v 为物体的速度。

-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势能的计算公式为 Ep = mgh,其中 Ep 为势能,m 为物体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h 为高度。

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力学是初中物理学的基础,是我们理解和掌握其他物理学分支的基础。

在初三学习物理力学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三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运动和力1. 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的重要概念。

位置是物体所在的位置,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速度是位移 per 单位时间,加速度是速度 per 单位时间。

2.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作用。

它由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和物体对物体的反作用力组成,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3.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或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保持静止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时,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 F=ma,其中 F 表示力,m 表示物体质量,a 表示物体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对应的反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1.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出它们的合力。

合力的方向和大小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力的分解: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力的分解将其分解为多个分力。

分力的合成可以得到原始力。

三、平衡和不平衡1. 平衡状态: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不平衡状态: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处于不平衡状态,即物体会产生加速度。

四、摩擦力1. 动摩擦力: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物体间的压力有关。

2. 静摩擦力: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产生的摩擦力。

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小于静摩擦力时,物体保持静止。

3. 滑动摩擦力:当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五、重力1. 重力的概念: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

初中力学知识点

初中力学知识点

初中力学知识点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I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II变速运动: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二总路程总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三、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弹簧测力计: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四、惯性和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方向发生改变的原因。

2.力的计量: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N),力的计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3.力的效果: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平动、转动和形变。

4.力的合成:合力是指多个力的效果合成为一个力的结果。

5.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二、牛顿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F=ma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三、摩擦力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所产生的力。

2.摩擦力的特点: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有关,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粗糙程度有关。

3.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物体在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物体在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四、力的作用与力的性质1.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和物体的质量、地球的质量有关,计量单位是牛顿。

2.弹力:两个物体之间产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3.引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是由于物体的质量而产生的。

4.正常力:是支撑着物体的力,垂直于支撑面。

五、压力和压强1.压力的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2.压力的计量单位:帕斯卡(Pa)或牛顿/平方米(N/m²)。

3.压力的计算公式:P=F/A(压力=力/面积)。

4.压强:是指物体受到的外界力导致的单位面积上的承压程度。

六、力的简单机械应用1.斜面:可以将负重分成横向的水平力和纵向的垂直力。

2.杠杆:可以通过改变力臂的长度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3.轮轴: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同时将力转化为力矩。

4.力的传递:应用滑轮、传动带、齿轮等方式将力传递给其他物体。

七、功和机械能1.功的概念:当力作用于物体使其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

2.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乘以位移的大小和方向的余弦值。

初中物理最全知识点

初中物理最全知识点

初中物理最全知识点1.运动与力-运动的描述与属性: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力的定义、力的分类、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静止状态-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动力学-动量: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冲量的定义、冲量-动量定理-动能:动能的定义、动能定理-功:功的定义、功率3.压力与浮力-压力:压力的定义、压强、液压原理-浮力:浮力的定义、浮力原理、浮力与物体的浮沉关系、浮力的应用4.热学-温度与热量:温度的定义、摄氏度与开氏度、热量的定义与传递-热传导:热传导的基本方式、导热系数、热传导的应用-热膨胀:热膨胀的原理、线膨胀、面膨胀、体膨胀、应用5.光学-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的成像、镜像与实物的关系-光的折射与全反射: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的条件与应用-光的色散与光的成像:光的色散现象、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6.声学-声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声波的产生方式、声波的传播方式、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和频率、倍音-声的反射与共鸣:声音的反射定律、共鸣的原理-声音的质量与音乐:声音的音质、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噪声的危害与防护7.电学-电荷与电场:电荷的性质、电场的概念、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体、负载)、欧姆定律-电阻与电功率:电阻的概念与分类、电阻与电流的关系、电功率的计算-静电感应与静电电荷的消除8.磁学-磁场与磁力:磁场的概念与性质、磁力的产生与应用-磁效应与电磁感应:磁效应的概念和应用、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应用(发电机、电动机)-磁场的力线:磁力线的定义和性质、磁感应线和磁场的关系9.相互作用及能量转化-弹力:弹簧的弹性力、胡克定律-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高度势能与机械能:高度势能的概念与计算、机械能的守恒与转化10.常见仪器的使用与原理-显微镜的使用与原理-望远镜的使用与原理-电流计和电压表的使用与原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原理-杠杆原理与应用。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物理力学是物理学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力的作用。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掌握力学知识对于深入理解和应用其他物理学分支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初中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这方面的知识。

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引起物体形状、速度、方向或状态改变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产生运动、改变运动方向或停止运动。

3.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其他力作用于其上。

4.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的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1. 力的合成:若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则合力等于各个力的矢量和。

2. 力的分解:若物体所受力不是一个方向上的单一力,可以将其分解为两个力,一个与所需解决的问题相关,另一个与所需解决的问题无关。

三、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表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或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2.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以及滑动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 静摩擦力:物体静止不动时,与表面接触的力的分力,大小等于外力大小的最大值。

静摩擦力的大小受物体质量和表面特性的影响。

四、力的平衡1. 力的平衡: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 平衡力的判定:若物体所有受力共线,则合力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若物体所有受力不共线,则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根据两个力的合力判断平衡状态。

五、重力和重力势能1.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即Fg=mg。

2. 重力势能:物体在重力场中的位置决定了其具有的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等于物体在某一位置上的重力和高度的乘积。

初中物理 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 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的概念1. 力的定义力是改变物体的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或形状的物理量,它是导致物体发生加速度或形变的原因。

2. 力的性质(1)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2)力的作用对象是物体,具有特定的作用点。

(3)力可以相互抵消,称为力的合成。

3.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1牛顿的力是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加速度为1米每平方秒的力。

二、力的计算1. 力的计算公式力的计算公式为 F = m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2. 力的分解如果一个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不在运动方向上,可以通过力的分解来求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牛顿三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要么静止,要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即F = ma。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相等的,方向相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力。

四、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接触面上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它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导致物体产生运动阻力。

2. 摩擦力的分类(1)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它的大小可以通过静摩擦系数μs来计算。

(2)动摩擦力:动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它的大小可以通过动摩擦系数μk来计算。

3.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f = μN,其中f表示摩擦力的大小,μ表示摩擦系数,N表示法向压力。

五、重力1. 重力的概念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是宇宙中所有物体之间的引力。

2. 重力的计算重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F = mg,其中F表示重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²。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它是物理学的基础和发展的起点。

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变化以及产生运动的原因。

下面是初中物理力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用符号v表示。

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即具有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用符号a表示。

加速度也是一个矢量量,它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单位是m/s²。

2. 运动的描述和计算运动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匀速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只有方向可以变化;变速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可以变化。

物体的运动可以使用位移-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进行描述。

在匀速运动中,速度-时间图是一条水平直线;在变速运动中,速度-时间图是一条斜线。

根据位移-时间图或速度-时间图可以计算出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

3.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描述的是物体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意味着物体的运动状态只会改变当外力作用于它时。

例如,一辆汽车静止时需要推一下才能开始运动,而汽车在行驶中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会保持匀速运动。

4. 牛顿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的核心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之间的关系:加速度等于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质量的比值。

即 F = ma,其中F是物体所受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如果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增大,那么物体的加速度也会增大;如果物体的质量增大,那么物体的加速度会减小。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力的相互作用。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任何两个物体,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同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产生运动的原因。

力学知识是初中物理的基础,掌握好力学知识对于理解和应用其他物理学科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的总结:一、运动1. 位置、位移和距离:位置是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距离是物体行进的路径长度。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移动的平均速率,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 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速度恒定,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二、力和运动的关系1. 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惯性。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 F=ma。

4.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摩擦力和空气阻力1. 摩擦力:当物体相对运动或阻碍物体运动时,存在摩擦力。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2. 空气阻力:当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空气对物体的运动产生阻力,使物体减速。

四、重力1. 重力概念: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被称为重力,是地球的质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函数。

2. 重力的重要性:重力使物体保持在地面上,影响物体的运动规律。

3. 重力的计算:重力的计算公式为F = mg,其中F 为重力,m 为物体的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

五、简单机械1. 杠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由杠杆臂和支点组成。

杠杆的作用是改变力臂和力的大小。

2. 轮轴: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由轮和轴组成,通过轮轴的转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 楔子:楔子是一种简单机械,常用于分割或保持物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初中阶段的物理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1. 质点和力质点是指将物体集中到一个点上,忽略其形状和大小,只考虑质点的质量和位置。

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基本特征。

初中物理中,我们主要学习平行力、合力和分解力的概念。

2.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主要包括平衡和动态两种情况。

当物体受力平衡时,它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它会产生加速度或改变运动状态。

3.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当物体上没有合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的速度不会自发改变,除非有外力作用。

4.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的核心定律之一,它描述了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是合力,m是质量,a是加速度。

根据这个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5.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每个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也就是说,对一个物体施加力会产生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反向作用在施力物体上。

这一定律解释了为什么物体可以相互作用。

6. 阻力阻力是物体运动中的一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速度有关。

阻力的大小与速度成正比,与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和形状有关。

在运动过程中,阻力的存在常常导致物体的速度减小或停止。

7. 弹力弹力是物体在弹性形变后产生的力,它使物体恢复到原始形状。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成正比,与物体的弹性系数有关。

当力大于物体的弹性极限时,物体就不能完全恢复原始形状。

8.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的合并成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通过合成与分解力,我们可以研究物体上的力平衡情况,以及将力分解为不同方向上的分力。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学的基本概念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运动学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状态,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

二、质点运动学1. 位置、位移和路径:位置是物体所处的位置,位移是物体位置的变化量。

位移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

2. 速度和速度的计算: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置的变化量,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3. 加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计算公式为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同等时间内位移相等,速度不变。

5.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同等时间内位移不等,速度变化。

三、力学的基本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力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四、力的作用效果1.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可以根据物体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决定分解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五、摩擦力1. 静摩擦力: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与支持物接触面上的摩擦力。

2. 动摩擦力:当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与支持物接触面上的摩擦力。

3. 滑动摩擦力:当物体在支持物表面滑动时,与支持物接触面上的摩擦力。

六、重力1. 万有引力: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重力加速度: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使物体在自由下落时加速度为9.8米/秒²。

3. 重力势能:物体在高度变化过程中由于重力而具有的势能。

4. 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重力使物体具有下落运动和斜抛运动。

七、力的能量转化1. 功:力对物体做功,表示为W,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篇一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篇二1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它的方向总是指向支持物并和支持物的表面垂直。

在具体的问题中,压力的方向和支持物的位置有关。

这里必须要明确的是,我们不能有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错误认识。

2、压力和重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产生压力的因素很多,而重力仅仅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压力的大小并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时,它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力在数值上才等于物体的重力。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运动与力知识归纳总结(九年物理)一、运动的描述运动就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就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就是运动还就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速度的单位就是: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

这就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就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就是平均速度。

三、时间与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

秒表(实验室用)单位:s min h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 km dm cm mm μm nm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与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测量结果由数字与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就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就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力力: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就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单位就是:牛顿(N),1N大约就是您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就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

五、牛顿第一定律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就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六、二力平衡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是因为物体受到的就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十三章力与机械知识归纳总结(九年物理)一、弹力弹簧测力计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分度值与量程;(2)要检查指针就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就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瞧每次松手后,指针就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二、重力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mg、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就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

(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三、摩擦力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就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的分类: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

2、动摩擦:(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与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四、杠杆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三种杠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就是省力,但费距离。

(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就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就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五、其她简单机械定滑轮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就是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与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就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滑轮组:1、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即F=G/n(G为总重,n为承担重物绳子断数)2、S=nh(n同上,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3、奇动(滑轮)、偶定(滑轮)。

轮轴:由一个轴与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作用在轴上费力。

斜面:(为了省力)斜面粗糙程度一定,坡度越小,越省力。

应用:盘山公路、螺旋千斤顶等。

第十四章压强与浮力知识归纳总结(九年物理)一、压强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1)有的与重力有关;如:水平面:F=G(2)有的与重力无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公式: ,式中p单位就是:pa,压力F单位就是:N;受力面积S单位就是:m2。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增大;;(2)F不变,S减小; (3)同时把F增大,S减小。

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二、液体的压强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就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与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液体压强计算: ,(ρ就是液体密度,单位就是kg/m3;g=9、8n/kg;h就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就是m。

)据液体压强公式: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与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与质量等无关。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三、大气压强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就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就是:1、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实验中玻璃管上方就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就是大气,就是大气压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2、课堂实验:用吸盘测大气压:(原理:二力平衡F=大气压p=F/s)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就是:气压计。

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与无液(金属盒)气压计。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pa。

大气压的变化:与高度、天气等有关;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就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抽水机就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在1标准大气压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约10、3m高。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与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就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就是浸没在液体中)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浮< G 下沉;(2)F浮> G 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3)F浮= G 悬浮或漂浮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 > 下沉;(2) < 上浮; (3) = 悬浮。

(不会漂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公式: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F浮=G-F ,(G就是物体受到重力,F 就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六、浮力利用(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这就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轮船按照设计要求,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排水量=轮船的总质量(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与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

第十五章功与机械能知识归纳总结(九年物理)一、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W=FS。

单位:焦耳(J) 1J=1Nm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

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机械效率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