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经营决策理论)【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总论 综合案例)【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篇总论综合案例案例一:2004年中国10大企业社会责任1.企业忽视社会责任将造成什么样的危害?答:企业忽视社会责任将造成如下危害:(1)影响企业声誉和企业形象,降低顾客忠诚度,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浪费自然资源,影响生态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3)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引起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5)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法律惩罚。
2.企业应该怎样去重视并承担社会责任?答:学会重视并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实现自我成长、发展、壮大、持续经营的必修课。
实现对社会责任的重视与承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公司全体成员从领导者、管理者到员工都应了解并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①企业参与社会责任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节约,由其是对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它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节约成本,扩大经济利益的重要方法;②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有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与社区、政府、消费者更加融洽的公共关系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空间环境;③社会企业责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企业发展的一项必要责任。
(2)完善企业的运作环境①规范企业运作流程,严格实行相关的产品安检制度,遵守行业操作规范。
②坚持质量控制制度,积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的质量抽查与安全检查行动,把消费者的消费安全放到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首位。
③完善企业生产环境,为员工的人生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将员工的作业环境危险系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3)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环保事业积极主动额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和环保事业,既可以为企业持续经营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是优化企业社会环境的有效路径。
企业应多参与支援社区教育、支持健康、人文关怀、文化与艺术、城市建设等项目的发展,帮助社区改善公共环境,自愿为社区工作。
(4)建立“权责一致”的考核制度企业责任管理规范化,是企业未来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有效方法。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创新 综合案例)【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六篇创新综合案例案例一:小天鹅的“末日管理”1.管理的创新职能在这个案例中体现在什么地方?答: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
即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
创新对于组织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它是组织发展的基础,是组织获取经济增长的源泉,同时,创新也是组织谋取竞争优势的利器,是组织摆脱发展危机的途径。
因此,任何一个组织都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以适应动态环境的变化。
本案例中,管理创新在小天鹅公司“末日管理”中的体现主要有:(1)目标创新企业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从事经营活动,特定的环境要求企业按照特定的方式提供特定的产品。
一旦环境发生变化,要求企业的生产方向、经营目标以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
因此,企业要适时地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及变化趋势对经营目标加以整合,这就需要进行目标创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小天鹅集团及时调整市场战略目标,确定了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标竞争战略,同时,为了发展新产品,及时调整与其他企业的关系,推行战略联盟,不仅与同行结盟,而且还与非同行发展战略关系,为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创造条件。
(2)技术创新现代工业企业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广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技术水平是反映企业经营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顺应甚至引导社会技术进步的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使企业的产品更具价格竞争优势,一方面通过增加用途、完善功能、改进质量等在整体上推动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可以说,技术创新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技术创新包括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创新及要素组合结果创新。
在要素组合方法创新方面,小天鹅集团抓住上海惠而浦、长春罗兰、宁波新乐有设备有产品也乐于接受定牌的机遇,与他们进行战略联盟,完成了在工艺过程的组合,扩大了产品生产线;在要素组合结果创新方面,小天鹅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资组建公司生产滚筒洗衣机,与松下公司合资生产绿色冰箱,完善了产品品种和产品结构。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1.中国古代的顺道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经营有何启示?答:中国古代的顺道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经营启示是:(1)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指客观规律。
“顺道”是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2)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天有天道,人有人道,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对自然界来说,“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理·形势》),其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着。
社会也这样,生产、市场、人事、农村和城市的治理,都有轨可循,“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管理·山国轨》)。
(3)人们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顺轨而行,不能逆道而上。
因为道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因人而私,“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管理·形势》),只能“因之”,不能抗拒。
顺乎它,它必“助之”,你的事业就会“有其功”,“虽小必大”;逆了它,它对你也必“违之”,你必“怀其凶”,“虽成必败”。
(4)根据这种思想,管理者必须:①辩道,辨识客观规律;②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来组织管理活动。
2.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答:(1)斯密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一国财富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该国从事有用劳动的居民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二是这些人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和判断力的高低。
①财富的增加可以提高人民的幸福程度,而提高劳动者技巧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则是增加一国物质财富的重要途径。
②劳动分工有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
原因有三个:a.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简单的操作,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b.分工节省了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其他工作所损失的时间;c.分工使劳动简化,使工具专门化,从而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而新机械的发明和利用,又使得劳动进一步简化和减少,从而使一个人能够完成许多人的工作。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人员配备)【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第八章人员配备1.人员配备满足组织和个人的哪些需要?答:人员配备是为每个岗位配备适当的人,即首先要满足组织的需要;同时,人员配备也是为每个人安排适当的工作,因此,要考虑组织成员个人的特点、爱好和需要。
(1)从组织需要的角度去考察①通过人员配备使组织系统得以开动运转。
设计合理的组织系统要能有效地运转,必须使机构中每个工作岗位都有适当的人去占据,使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每项活动都有合格的人去完成。
这是人员配备的基本任务。
②为组织发展准备干部力量。
组织的目标、活动的内容需要经常根据环境的变化作适当的调整,由目标和活动决定的组织机构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所以,在为组织目前的机构配备人员时,还要考虑机构可能发生的变化,为明天的组织准备和提供工作人员,特别是管理干部。
③维持成员对组织的忠诚。
通过人员配备,来稳住人心、留住人才,维持成员对组织的忠诚。
人员不稳定,职工离职率高,特别是优秀人才的外流,往往使组织积年的培训费用付之流水,而且可能破坏组织的人事发展计划,甚至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干部需要。
因此,要通过人员配备,来稳住人心、留住人才,维持成员对组织的忠诚。
(2)从个人需要的角度去考察①通过人员配备,使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公正的评价、承认和运用。
工作的需求与自身的能力是否相符,工作的目标是否富有挑战性。
这些因素与人们在工作中的积极、主动、热情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
②通过人员配备,使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发展,素质不断提高。
2.人员配备包括哪些工作内容?从事这些工作需要遵循哪些原则?答:(1)人员配备包括以下工作内容:①确定人员需要量人员需要量的确定主要以设计出的职务数量和类型为依据。
职务类型提出了需要什么样的人,职务数量则告诉我们每种类型的职务需要多少人。
②选配人员职务设计和分析指出了组织中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的人。
为了保证担任职务的人员具备职务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对组织内外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管理学原理(第二版)周三多课后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第二版)周三多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1.何谓组织?组织要素包括哪些内容?P52.为什么要对人类有组织的集体活动进行管理?P63.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124.管理工作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为什么?p125.为什么说满足社会需要与获取利润间是现代企业的基本任务?6.何谓适度原则?为什么要进行适度管理?p187.人造系统、开发系统、动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19管理者可从系统论观点中得到哪些启迪?21第二章中国古代的顺道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经营有何启示?24-25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29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现代企业管理有何启示?30在法约尔的理论中,经营和管理有何区别?35为什么孔茨等人认为法约尔是现代管理理论的真正创始人?40韦伯为什么认为科层组织是理想的组织体系?40为什么梅奥认为新的领导力在于提高职工满足度的能力?47在巴纳德的社会系统论中,协作系统是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50西蒙的决策理论有何特点?52-53有人说,管理是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你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5720世纪80年代的劳动力资源有何特点?这些特点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何种变化?57现代管理实践中出现分权化倾向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倾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2第三章环境研究与企业决策有何联系?71、73外部环境是由众多无法控制的因素构成的,其变化规律企业无法预知,对这些变化企业也只能消极、被动地适应。
你对这种观点有何评价?72行业竞争结构收到那些力量的影响?这些力量有何特点?为什么不仅要分析同类产品厂家的竞争实力,还要分析替代产品生产者的经营能力?如何判断企业的竞争实力?企业资源研究包括哪些内容?75何谓环境调查?如何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与分群随机抽样有何区别?定性预测方法难以给出详细、精确的预测结果,但为什么许多企业在竞争市场预测中仍十分重视这类方法的运用?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以及指数平滑法有何异同?第四章何谓决策?何谓追踪决策?追踪决策有哪些特点?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有何区别?103-104组织决策为什么要根据满意原则来评价和选择方案?决策过程包括那几个阶段的工作?104-107组织决策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何谓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如何利用组合分析帮助企业进行经营决策?108何谓政策指导矩阵?这种决策分析方法有何特点?109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有何区别?111-117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111何谓乐观原则?何谓悲观原则?何谓折中原则?117-118根据美国学者林布隆或西蒙的观点,理性决策者应具备哪些条件?120决策者的理性限制表现在哪些方面?121如何克服决策者的理性限制?122第六章试分析计划与决策的相互关系。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全球化管理)【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全球化管理3.1课后习题详解1.什么是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答:(1)约翰·费耶维舍认为,尽管人们可以给国际化经营一个非常复杂的定义,但它只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它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或者说其经营活动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
跨国界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商品在国际间的交换,即国际贸易;特许,包括商标、专利权、专有技术及具有财产价值的知识产权的使用;劳务输出,包括市场广告、法律服务、财务信息咨询、保险、货物运输、会计以及管理技术咨询等服务的输出;国际间接投资,包括证券及不动产投资等;国际直接投资。
(2)国际化经营的阶段,可以从历史发展和企业发展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国际化经营经历了一个不断向更高层次演变的过程。
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比较典型的阶段。
①初始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是从19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当时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活动方式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且所涉及的国家和行业也十分有限,此时的跨国投资主要被当作各发达国家的企业保卫各自海外市场的防卫手段。
②高速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
这一阶段突出的特征在于,国际化经营的产物——跨国公司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
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
在这一阶段,虽然发达国家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崛起,并成为国际化经营中的一支重要的新兴力最。
③全球竞争阶段。
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被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革命和各国市场的日趋开放,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管理学》周三多等主编+第二版+笔记(完整版)
第一单元总论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一)外国学者的定义1、早期管理学者玛丽·帕克·福莱特: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2、斯蒂芬·P .罗宾斯和玛丽·库尔塔:管理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
3、帕梅拉·S.路易斯、斯蒂芬·H.古德曼和帕特丽夏·M.范特:管理被定义为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4、沃伦·R .普伦基特和雷蒙德·F .阿特纳:管理者是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
而管理则是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和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货币和人员)来制订并达到目标的活动。
(二)中国学者的定义1、徐国华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有三层含义)2、杨文士和张雁: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三)综合定义(教材)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对定义的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3、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二、管理的职能(一)有关管理职能的不同观点1、20世纪初,法约尔(Fayol,1916)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种: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孔茨和奥唐内尔(Koonts and O’Donnell,1955)把管理的职能分为以下五种: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目录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2012年南开大学917管理综合(管理学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南京大学921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南京大学921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南京大学921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北京科技大学621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977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篇导论第一章企业与管理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第二篇计划与决策第三章经营条件研究第四章经营决策理论第五章经营决策实务第六章经营计划第三篇组织与人事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第八章人员配备第九章组织力量的整合第四篇领导与激励第十章领导第十一章激励第五篇信息与控制第十二章管理信息第十三章管理控制第六篇管理的创新职能第十四章管理创新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篇导论第一章企业与管理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第二篇计划与决策第三章经营条件研究第四章经营决策理论第五章经营决策实务第六章经营计划第三篇组织与人事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第八章人员配备第九章组织力量的整合第四篇领导与激励第十章领导第十一章激励第五篇信息与控制第十二章管理信息第十三章管理控制第六篇管理的创新职能第十四章管理创新第四部分模拟试题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本书是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
本书精选了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的考研真题,并对部分真题提供了详细的答案及详解。
本书历年真题的答案及详解由高分考生精心编写而成,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突出难度分析,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
本书参考大量资料对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决策与计划 综合案例)【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篇决策与计划综合案例案例一:准确决策与盲目投资1.决策包括哪些基本活动过程?其中的关键步骤是什么?答: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全过程,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1)决策的基本活动过程①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
管理者必须尽可能精确地评估问题和机会;要尽力获取精确的、可信赖的信息,并正确地解释它;需要注意处在控制之外的因素也会对机会和问题的识别产生影响。
②明确目标。
所要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明确,因为目标的这两个方面都最终指导决策者选择合适的行动路线。
目标的衡量方法有很多种,如我们通常用货币单位来衡量利润或成本目标,用每人的产出数量来衡量生产率目标,用次品率或废品率来衡量质量目标。
根据时间的长短,可把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战略决策,中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战术决策,短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业务决策。
无论时间的长短,目标总是指导着随后的决策过程。
③拟定方案。
这一步骤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提出备选方案时,管理者必须把其试图达到的目标铭记在心,而且要提出尽量多的方案。
为了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案,需要从多种角度审视问题,这意味着管理者要善于征询他人的意见。
④筛选方案。
管理者起码要具备评价每种方案的价值或相对优势、劣势的能力。
在评估过程中,要使用预定的决策标准(如所要的质量)并仔细考虑每种方案的预期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
最后对各种方案进行排序。
另外,管理者必须仔细考察所掌握的全部事实,并确信自己已获得足够的信息。
⑤执行方案。
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资源作保障。
方案的执行将不可避免地会给有关各方带来变化,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管理者善于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认识这种损害只是暂时的,或者说是为了组织全局的利益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在可能的情况下,管理者还可以拿出相应的补偿方案以消除他们的顾虑,化解方案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决策与决策方法)【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5.1课后习题详解1.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决策的原则与依据各是什么?答:(1)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对于这一定义,可作如下理解:①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
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群体决策。
②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③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就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2)决策的原则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现实中,组织内外的很多因素都会对组织的运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些因素的一切信息;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拟定数量有限的方案;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未来是不确定的,人们对未来的认识和影响十分有限,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不一致。
现实中的上述状况决定了决策者难以做出最优决策,只能做出相对满意的决策。
(3)决策的依据决策的依据是信息。
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
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这要求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
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量过大固然有助于决策水平的提高,但对组织而言可能是不经济的,而信息量过少则使管理者无从决策或导致决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迄今为止,有关决策的理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答:迄今为止,决策理论经历了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两个阶段。
(1)古典决策理论: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①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②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③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④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都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周三多《管理学》课后习题(决策与计划综合案例)【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课后习题(决策与计划综合案例)【圣才出品】综合案例案例⼀南京科润:打造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思考题:1.何谓细分市场?何谓隐形冠军?答:(1)细分市场细分市场就是将⼀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市场细分⼀般包括调查、分析、聚类并描述三个阶段。
①典型的⼯业品市场细分变量有四类:a.地理因素,主要包括产业、企业规模、地理位置等。
b.⽣产运作变量,如顾客的能⼒、技术⽔平等。
c.采购⽅式因素,如买⽅企业集权程度、内部权⼒结构、采购政策、公共形象与公共关系、采购标准等。
d.状态因素,如对交货和服务的不同评价(厌恶、可使⽤、喜欢、热爱)等。
②典型的消费品市场细分变量有四类:a.地理因素,主要包括地区、区域⼤⼩、城市规模、⼈⼝密度、⽓候等。
b.⼈⼝统计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家庭规模、家庭⽣命周期、收⼊、职业、教育⽔平、宗教信仰、种族、国籍等。
c.⼼理特征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分层、⽣活⽅式、个性特征等。
d.⾏为因素,主要包括场合(如定期还是特别场合)、利益(如豪华、中等还是经济的)、使⽤率(如经常还是偶尔使⽤)、忠诚度(如不忠诚、中等忠诚、忠诚、专⼀)等。
(2)隐形冠军隐形冠军的概念由赫尔曼·西蒙提出,是指那些⾮常专注、具有全球性或区域性市场领袖地位的中⼩企业,他们的产品不易被⼈觉察,加上⾃⾝低调,公众知名度⽐较低,但在各⾃⾏业内往往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或⽆可撼动的霸主。
要在市场上做“冠军”,就不能像奥运健⼉在赛场上“众⽬睽睽”地被⼤家审视,⽽必须“隐形”。
2.为什么技术、模式和⼈才,是企业不断发展的三个关键?答: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才培养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原因如下:(1)技术是产业之源,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其核⼼技术的独特与创新。
技术创新建⽴在科学道理的发现基础之上,⽽产业创新主要建⽴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
技术创新是培育企业核⼼竞争⼒的关键。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南大版】-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圣才出品)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2.1 复习笔记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1.顺道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指客观规律。
“顺道”是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根据这种思想,管理者必须:辩道,辨识客观规律;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来组织管理活动。
2.重人重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治理国家,办成事业,得人是第一位的,所以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
3.求和“和”强调的是人际关系融洽、和谐。
求和,不仅要团结顺从自己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敢于提出反对意见的人。
4.法治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法治就是根据法律而非君主或官吏的个人好恶,来调整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组织社会、政治、经济活动。
5.守信信誉是国家和企业的生命。
这是我国长期管理实践中产生的信条。
6.预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无过在于度数,无困在于预备”。
预者,预测、预谋、预备,核心是预谋。
为预谋必须先预算,谋划出方案,后落实到人力物力的预备。
二、西方工厂制度早期的管理实践1.小詹姆斯·瓦特与马修·鲁滨逊·包尔顿最早在企业管理中使用科学管理方法的,当推瓦特和包尔顿。
他们是发明和设计蒸汽机的两位先驱者的儿子。
1796年,在他们的父亲在英国建立了索豪工程铸造厂时他们就已开始负责这家工厂的管理,并对管理事务进行了分工。
瓦特主持组织工作与行政管理,包尔顿负责销售与商业活动。
他们为工厂制定了许多管理制度,并在组织工厂的生产与销售活动中运用了许多管理技术。
2.罗伯特·欧文罗伯特·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他是19世纪初期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也是杰出的管理学先驱者,他最早播下了人事管理的种子。
欧文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只有处在适宜的物质和道德环境下,人才能培养出好的品德。
为了证明自己的哲学观点是正确的,为了培养人的美德,欧文在他自己的工厂里进行了一系列劳动管理方面的改革。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企业技术创新)【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七章企业技术创新17.1课后习题详解1.在熊彼特的理论中,何谓创新?创新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1)熊彼特的理论中创新的含义经济学家熊彼特曾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把创新定义为企业家的职能,认为企业家之所以能成为企业家,是因为拥有创新精神并实际地组织了创新。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或该地区拥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的数量以及这些企业家在实践中的创新努力。
正是由于某个或某些企业家的率先创新、众多企业家的迅速模仿,才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创新的内容在熊彼特的理论中,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五个方面:①生产一种新的产品;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掠取或控制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一种新的来源;⑤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
后人在此基础上将企业创新分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主要与生产制造有关,制度创新主要涉及管理和管理体制,即主要涉及生产制造的制度环境。
2.技术创新包括哪些方面?其贡献是什么?答:(1)技术创新主要包括:材料的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物质生产条件的创新等。
(2)从技术创新的概念分析中不难看出,技术或者依附于物质产品而存在,或者是为物质产品的实体形成而服务。
因此,不论是何种内容的技术创新,最终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产品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产品的成本竞争力与产品的特色竞争力。
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便是通过影响产品的成本和/或特色而起作用的。
材料的创新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以数量丰富、价格低廉的原材料去取代价格昂贵的稀缺资源的机会,而且有可能通过材质的改善而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创新既可使企业为消费者带来新的满足,亦可使企业原先生产的产品表现出新的吸引力;工艺创新既可为产品质量的形成提供更可靠的保证,亦可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物质生产条件的创新则直接带来劳动强度的下降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直接促进产品生产成本的下降和价格竞争力的增强。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章节题库(组织力量的整合)【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章节题库第九章组织力量的整合一、概念题1.参谋职权(东财2009研)答:参谋职权是一种有限度的、不完整的职权。
从性质上说,参谋职权是一种顾问性的或服务性的职权,拥有参谋职权的管理者可以向直线管理者提出建议或提供服务,但其本身并不包括指挥权和决策权。
参谋职权实际上是一种辅助性的职权。
一个组织机构在其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直线职权已不足以应付所面临的许多复杂问题时,就需要设置参谋职权。
(1)参谋的形式有个人参谋和专业参谋两种。
个人参谋,是直线人员的参谋和助手,为直线人员提供咨询,协助直线人员执行职责,最典型的例子是管理者的个人助理。
专业参谋常常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或部门,它往往聚合了一些专家,为各级直线主管提供专业性建议与服务。
(2)参谋和直线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
作为一个主管人员,他既可以是直线人员,也可以是参谋人员,这取决于他所起的作用及行使的职权。
当他处在自己所领导的部门中,他行使直线职权,是直线人员;而当他同上级打交道或同其他部门发生联系时,他又成为参谋人员。
例如医院院长在医院内是直线人员,但在卫生局进行计划或决策而征询他的意见时,他便成为参谋人员了。
2.非正式组织(同济大学2013研;深圳大学2011研;华南理工2011研;东财2010研;北二外2010研;中山大学2008研;北理2008研)答:非正式组织是指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由人们在共同工作中所形成的靠感情和非正式规则联结的群体。
非正式组织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形成的。
正式组织中的某些小群体成员,由于工作性质相近、社会地位相当、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基本一致,或者在性格、业余爱好及感情相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被其他成员所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规则,从而使原来松散、随机形成的群体渐渐成为趋向固定的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组织活动,以感情融洽为主要标准,有不成文的行为规则;带头人无正式权力,是自然领袖,在团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维系非正式组织的主要是接受与欢迎、孤立与排斥等感情上的因素。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企业与管理)【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 2 版课后习题 第一章 企业与管理
1.何谓组织?组织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答:(1)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集合体。根据目标的不 同,可以将组织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军事组织(其目的是保卫国家的安全)、经济组织(从 事商品生产和经营,取得利润)、教育组织(传播科学知识,为社会培养人才)、宗教组织(宣 传某种教义,争取信徒)等。 (2)组织要素包括: ①组织成员。任何组织都是一定数量的个人的集合体。任何个人只要接受组织的目标, 遵守组织的规章,并提供组织所需的贡献,都可能成为组织的一员,参加组织的集体活动。 ②组织目标。组织目标是不同组织成员的粘合剂。作为组织成员的个人之所以愿意加入 组织,并与其他人协同行动,是因为他们需要实现某个单靠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的目标。 ③组织活动。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织成员必须从事某种活动。组织活动的内容是由 组织目标的性质所决定的。由于能够实现同一目标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是多样的,因此组织必 须对不同的目标活动进行权衡、比较和选择。 ④组织资源。任何活动的进行都需要利用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资源。组织不仅是人的集合, 而且是不同资源的集合。特定的组织是人与资源的特殊结合。除了人以外,组织在目标活动 中需要利用的资源包括信息、物质条件以及获取信息和物质条件的财务手段。 ⑤组织的环境。作为人的集合体,组织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中的。组织是社会的一个 基本单位,它在目标活动中必然会与外部存在的其他单位发生各种经济或非经济的联系。外
①经营管理 企业是一个动态开放系统。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与外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企业活动 的资源要从外部获取,利用这些资源得到的产品要在市场上去实现。经营管理就是对企业与 外界发生关系的这些活动的管理。 ②生产管理 从事生产活动是工业企业的基本特征。生产管理是对企业内部利用资源、加工制造产品 过程进行的组织安排与协调控制。生产管理的内容主要有:生产条件管理、生产过程管理、 生产成果管理。 ③技术管理 现代企业在生产力方面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体现先进科学技术 的机器设备广泛地运用于生产制造活动。技术管理就是指对与生产活动同时进行或体现在生 产过程中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活动及其条件进行的管理。 ④人事管理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利用诸多资源,其中人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在企 业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人事管理是一个比人力资源管理含义更为宽泛的概念,它不 仅包括对“人”的“事情”进行管理,更应包括对“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进行管理。 ⑤财务管理 企业的任何活动都会在财务上得到反映。财务管理是从资金运动的角度来计划和控制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决策)【圣才出品】
第六章决策1.什么是决策?决策的原则和依据各是什么?答:(1)决策的概念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其含义包括:①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②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③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2)决策的原则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要使决策达到最优,必须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进而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现实中上述这些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
具体来说:①组织内外存在的一切对组织的现在和未来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一切情况的信息;②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制定数量有限的方案;③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人们对未来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对未来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有出入。
因此,管理者现实决策中遵循的是符合实际条件的满意决策而非最优决策。
(3)决策的依据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
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要求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管理者在决定收集什么样的信息、收集多少信息以及从何处收集信息等问题时,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只有在收集的信息所带来的收益超过因此而付出的成本时,才应该收集信息。
2.何谓追踪决策?与初始决策相比,其特点是什么?管理者在进行追踪决策时要注意什么?答:追踪决策是指在初始决策实施后,伴随着组织环境发生变化,对组织活动的方向、内容或方式的重新调整所进行的决策。
(1)与初始决策相比,追踪决策有如下特点:①回溯分析。
追踪决策是在原有方案已经实施,但环境条件有了重大改变的情况下进行的。
它通过对初始决策的形成机制和环境条件进行客观分析,进而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追踪决策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对初始决策合理内核的保留而非简单地全盘放弃。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领导概论)【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一章领导概论11.1课后习题详解1.何谓领导?领导在管理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领导”有两种词性含义。
一种是名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者”的简称;二是动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行为”的简称,指“领导者”所从事的活动。
领导的定义包括下列三要素:①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
没有部下的领导者谈不上领导。
②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
这些能力或力量包括由组织赋予领导者的职位和权力,也包括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
③领导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可以通过影响部下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2)领导者在带领、引导和鼓舞部下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要具有指挥、协调和激励三个方面的作用。
①指挥作用。
指在组织活动中,需要有头脑清醒、胸怀全局,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领导者帮助组织成员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路径。
②协调作用。
指组织在内外因素的干扰下,需要领导者来协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③激励作用。
指领导者为组织成员主动创造能力发展空间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行为。
2.如何根据不同标准分析和研究不同类型领导的特点?答:根据不同的标准领导风格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包括:(1)按领导者权力运用方式,可以将领导风格分为集权式领导者和民主式领导者。
①集权式领导者。
集权式领导者是把管理的制度权力相对牢固地进行控制的领导者。
由于管理的制度权力是由多种权力的细则构成的,如各级领导的法定权、奖赏权、惩罚权等,都有正式的规章制度严格地明文规定。
这意味着对被领导者或下属而言,受控制的力度较大。
在整个组织内部,资源的流动及其效率主要取决于集权式领导者对管理制度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个人专长权和模范权是他行使上述制度权力成功与否的重要基础。
这种领导者把权力的获取和利用看成是自我的人生价值。
②民主式领导者。
这种领导者的特征是向被领导者授权,鼓励下属的参与,并且主要依赖于其个人专长权和模范权影响下属。
周三多《管理学》课后习题(决策与计划综合案例)【圣才出品】
综合案例案例一南京科润:打造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思考题:1.何谓细分市场?何谓隐形冠军?答:(1)细分市场细分市场就是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市场细分一般包括调查、分析、聚类并描述三个阶段。
①典型的工业品市场细分变量有四类:a.地理因素,主要包括产业、企业规模、地理位置等。
b.生产运作变量,如顾客的能力、技术水平等。
c.采购方式因素,如买方企业集权程度、内部权力结构、采购政策、公共形象与公共关系、采购标准等。
d.状态因素,如对交货和服务的不同评价(厌恶、可使用、喜欢、热爱)等。
②典型的消费品市场细分变量有四类:a.地理因素,主要包括地区、区域大小、城市规模、人口密度、气候等。
b.人口统计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家庭规模、家庭生命周期、收入、职业、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种族、国籍等。
c.心理特征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分层、生活方式、个性特征等。
d.行为因素,主要包括场合(如定期还是特别场合)、利益(如豪华、中等还是经济的)、使用率(如经常还是偶尔使用)、忠诚度(如不忠诚、中等忠诚、忠诚、专一)等。
(2)隐形冠军隐形冠军的概念由赫尔曼·西蒙提出,是指那些非常专注、具有全球性或区域性市场领袖地位的中小企业,他们的产品不易被人觉察,加上自身低调,公众知名度比较低,但在各自行业内往往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或无可撼动的霸主。
要在市场上做“冠军”,就不能像奥运健儿在赛场上“众目睽睽”地被大家审视,而必须“隐形”。
2.为什么技术、模式和人才,是企业不断发展的三个关键?答: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人才培养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原因如下:(1)技术是产业之源,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其核心技术的独特与创新。
技术创新建立在科学道理的发现基础之上,而产业创新主要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
技术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凭借着核心竞争力产生的动力,一个企业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使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在一定时期内得到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
第四章经营决策理论
1.何谓决策?何谓追踪决策?追踪决策有哪些特点?
答:(1)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2)追踪决策是决策者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已从事的活动的方向、目标、方针及方案的重新调整。
(3)追踪决策的特点:
①回溯分析
追踪决策的分析过程,首先是从回溯分析开始。
回溯分析是对原来决策的产生机制、内容、环境进行客观、冷静的思索,分析产生失误的原因、性质及程度,从而为制定有效的对策提供依据。
回溯分析必须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应注重原有决策事实,而不是去追究原有决策的个人责任。
②非零起点
追踪决策并不是以原决策的起点为起点,而是以已经发生了变化的主客观条件为起点。
它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的初始状态。
③双重优化
追踪决策不是对原有决策的简单改变或重复,而是对原有决策的“扬弃”,只有比原决策更加完善和圆满,才能体现其意义所在。
其次也意味着要在多个替代方案中比较选优,必须是新的备选方案中的优化方案。
在主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的情形下,在诸多新的方案中,选择出一个最优方案,从而获取最佳效益。
④心理效应特征
由于追踪决策要改变原决策,因而势必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与原决策有关的人员的心理反应,给追踪决策的实施带来种种不利的因素。
2.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有何区别?
答: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的区别在于:
(1)战略决策是指涉及企业命运和前途的、重大的、长远问题的决策。
如企业的长远规划、企业的经营总目标、企业经营方针的确定等。
这类决策主要由企业最高层领导行使。
(2)战术决策同战略决策不同。
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或策略决策,是指企业在实现战略经营目标、经营方向、经营规划等战略决策过程中,对具体经营问题、管理问题、业务、技术问题的决策。
它主要由企业中层领导行使。
3.组织决策为什么要根据满意原则来评价和选择方案?
答:组织决策的依据是满意原则,而非最优原则。
最优决策往往只是理论家的幻想,因为最优决策要求:
(1)决策者了解与企业活动有关的所有信息;
(2)决策者能充分利用这些信息,编制出所有的可行方案;
(3)决策者确知每个可行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然而这些条件是难以完全具备的。
第一,从广义上来说,外部存在的一切都对一企业的目前和未来产生或多或少、或者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然而企业很难收集反映外部全部情况的所有信息;
第二,根据有限的信息,企业只能制定有限数量的方案;
第三,任何方案都需在未来实施,而人们对未来的认识能力和影响能力是有限的,目前预测的未来状况与未来的实际状况可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差别。
因此根据目前的认识确定未来的行动总是有一定风险的,也就是说,各行动方案在未来的实施结果通常是不确定的。
在方案的数量有限、执行结果不确定的条件下,人们难以作出最优选择,只能根据已知的全部条件,加上人们的主观判断,作出相对满意的选择。
4.决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
答:决策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的工作:
(1)研究现状,判断改变的必要
制定经营决策首先要分析不平衡是否已经存在,是何种性质的不平衡,它对企业的不利影响是否已导致了改变企业活动的必要。
研究企业经营中的不平衡。
要解决以下问题:
①企业在何时何地已经或将要发生何种不平衡,可能产生何种影响?
②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其主要根源为何?
③确定不平衡的性质,指出是否有必要调整或改变企业活动的方向与内容。
必须指出,及时发现不平衡不容易,而确定不平衡的性质更是十分严肃和慎重的事,需要决策者从实际出发,进行周密的、实事求是的分析。
(2)明确企业目标
在分析了改变经营活动的必要性以后,还要研究针对不平衡将要采取的措施应符合哪些要求,必须达到哪些效果,要明确经营决策的目标。
明确企业目标,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①提出目标
包括明确企业改变经营活动的内容和方向至少应该达到的状况和水平(必须实现的最低要求)以及希望实现的理想目标。
②明确多元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选择了主要目标以后,还要明确它与非主要目标的关系,以避免在经营决策的实施中将企业的主要资源和精力投放到非主要目标上去。
③分解目标
目标分解是指将确定的企业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各个活动环节,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各个时间阶段的目标。
④限定目标
限定目标就是把目标执行的结果和不利结果加以权衡,规定不利结果在何种水平是允许的,而一旦超过这个水平企业就应当考虑停止原目标的执行,中止目标活动。
目标必须符合三个特征:①可以计量;②可以规定其期限;③可以确定其责任者。
(3)经营方案的拟定
经营方案描述了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拟采取的各种对策的具体措施和主要步骤。
任何目标的实现都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活动,因此,人们可以拟定出不同的行动方案。
为了使在方案拟定基础上进行的选择有意义,这些不同的方案必须相互替代、相互排斥,而不能相互包容。
在方案制定阶段,要广泛发动企业职工,充分利用企业内外的专家,通过他们献计献策,产生尽可能多的改变设想,制定尽可能多的可行方案。
(4)经营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在实际工作中,经营方案的拟定、比较和选择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因为经营方案的拟定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需要不断地完善。
要进行选择,首先要了解各种方案的优势和劣势,为此,需要对不同方案加以评价和比较。
在经营方案的比较和选择过程中,企业的主要决策者要注意处理好下述几个问题:
①要统筹兼顾;
②要注意反对意见;
③要有决断的魄力。
5.组织决策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组织决策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经营思想的影响
经营思想是制约经营决策的首要因素,经营决策是在经营思想的指导下来制定的。
经营思想是指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处理各种经营关系、解决各种经营问题的指导思想,是人们思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可以将经营思想划分为三个不同时期的三种不同类型:
①以生产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②以销售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③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2)过去决策的影响
过去的决策对目前的制约程度要受到它们与在任决策者关系的影响。
如果过去的决策是由现在的决策者制定的,而决策者通常要对以前的选择及其后果负管理上的责任,因此会不愿对企业活动进行重大调整,而倾向于仍把大部分资源投入到过去方案的执行中,以证明自己的一贯正确。
相反,如果现在的主要决策者与企业过去的决策没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则易于接受重大改变。
(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
愿意承担风险的组织,通常会在被迫对环境作出反应以前就已采取进攻性的行动;而不愿承担风险的企业,通常只对环境作出被动的反应。
愿冒风险的企业,其经营领域的选择往
往非常广泛;而不愿承担风险的企业,其活动则要受到过去决策的较多限制。
(4)环境的影响
任何企业都是在一定环境中从事经营活动的。
环境对经营决策的影响是双重的。
首先,环境的特点影响着企业的经营选择。
其次,对环境的习惯反应模式也影响着企业的经营选择。
(5)企业文化的影响
就经营决策而言,企业文化通过影响人们对改变的态度而发生作用。
在偏向保守、怀旧、维持的企业中,人们对将要发生的变化产生怀疑、害怕和抗御的心理与行动;相反,在具有开拓、创新气氛的企业中,人们渴望变化、欢迎变化、支持变化。
(6)时间的影响
美国学者威廉.R.金和大卫.I.克里兰把决策类型划分为时间敏感决策和知识敏感决策。
时间敏感决策是指那些必须迅速而尽量准确的抉择。
知识敏感决策,对时间的要求不非常严格。
这类决策的执行效果主要取决于其质量,而非速度。
经营决策特别是战略性经营决策基本属于知识敏感决策。
所以选择方案时,在时间上相对宽裕。
6.何谓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如何利用组合分析帮助企业进行经营决策?
答: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是由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出的。
它认为,大部分公司都有两个以上的经营单位,每个经营单位都有相互区别的产品—市场片。
公司应该为每个经营单位分别确定经营方向。
这种分析方法主张,在确定各个经营单位的活动方向时,应考虑到企业(或该经营单位)在市场上的相对竞争地位和业务增长情况。
(1)根据企业(或该经营单位)在市场上的相对竞争地位和业务增长情况,可以把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