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 (5)它没有pó s婆u娑ō( 虬枝
屈曲盘旋的qiú伟z岸hī(
•
(6)但是它wěi’
妙手偶得
àn(
)的姿态,没有 )。
),正直,朴质
,严肃,也不缺乏温和。
旁逸斜出
• (7)若不是miào shǒu’ǒu dé(
),便
确不折是不经挠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 (8)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
1.联系写作背景分析。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一般都有一定的 目的和用意。因而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文中所描绘的具体情境 ,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 2.抓住事物特征分析。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所 答题 描写的事物,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这是分析象征意义的前提。 技巧 3.由相似点展开联想。找准象征物的具体形象与被象征事物的 思想或感情之间的相似点,结合背景,通过展开合理而丰富的联 想,便可获得该事物的象征意义。 4.联系情感意图分析。联想分析时, 要紧扣文章所渲染的气氛 、表达的情感、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
• ⑰我喜欢白杨,喜欢它的这种自律、干净 、疏朗与简洁。它就像人群里难得一遇的谦 谦君子,儒雅,低调,谦和,懂得节制欲望 和情绪,与攘攘尘世总是保持一段距离,可 是又是有力量的。我站在白杨下,听风吹白 杨,感觉像是站在欧洲的百年老教堂里,听 虔诚教徒唱诵赞美诗。
• ⑱白杨入画。但不是中国水墨,而是西洋 油画。
彩,躲在冰层下恹.恹.欲.睡.。
• 【解析】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 间即可得到,也用来指文学素养很深的人, 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用在 这里属望文生义,感情色彩不当。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能否读懂《白杨礼赞》这篇文章,关键是弄清“托物言志”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5.《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和第二单元都是散文单元。
第二单元选择的是回忆性散文,重在学习人物形象。
本单元四篇课文《背影》《白杨礼赞》《散文两篇》《昆明的雨》分别是抒情性散文和哲理性散文,手法也不一。
本单元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散文"为主题,要求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期的一篇经典散文。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精神的热爱和赞美。
它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托物言志、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手法抒情,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
让学生在语言品读、悟读中感知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白杨树的“不平凡"。
2.运用圈点勾画法,讨论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 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引导学生品味白杨树的“不平凡”,进而解读出白杨树的象征义难点:通过当堂练笔的形式学习运用象征手法写作。
学情分析学生对当时的年代及父亲和“我"各自的处境不了解,就会对情感体会不到位,对“月台”也不了解,就不能体会父亲买橘子的困难。
所以要准备好助读资料。
学生在概括父子之间情意的时候,用词单一老旧,要在带动学生丰富情感经验的同时丰富此类词汇。
教具、教法朗读法。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精品课件

品析语言 (体会划线动词的表达效果)
1、(第②段)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 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 一条大毯子 。
“扑”与“奔”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 的情景,形象而准确的表现了“奔驰的汽
: 情 :绪生变长化环境雄恹美壮恹、 欲—伟 睡—大 —不—;平惊单凡奇调的叫欲了扬一先声抑
烘托: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烘托出 “不平 凡”的环境气氛,为白杨树的出场蓄势。
4、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何作用?
一是与白杨树形成对比,两种树的品格不 同,所代表的人不同,两相对比,突出赞美了 白杨树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
检查预习:
开垦 Kěn
虬枝
qiú 坦荡如砥 dǐ
主宰 zǎi
宛然 wǎn 潜滋暗长 qián
倦怠 juàn dài 秀颀 qí 恹恹欲睡 Yān
倔强 jué jiàng
婆娑
pó suō
鄙视 bǐ 妙手偶得 ǒu
旁逸斜出 Yì 不折不挠 náo
整体感知:
• ①朗读课文,根据“不平凡” 理清课文 结构。
生长 环境
高原风景图
外部 白杨特写图 小结: 形象
白杨树 不平凡
内在 气质
物人联想图
拓展训练:仿写
)(
我赞美莲花(菊花, 莲
花
梅花……),就因为
)(
它不但……,尤其 菊
花
……
( 梅 )花
同学们,一篇优秀的散文,就如一幅无形的 画,又恰似一首读不尽的诗,茅盾先生的散 文达到了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白杨在特 定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今天 ,你们都是祖国的小白杨,愿你们能像白 杨一样在神州大地上茁壮成长。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市优质习题课一等奖课件

⑥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 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⑦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家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 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我让三婶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 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 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A.普遍
磨折
赞美
尤其
B.普通
磨折
赞扬
而且
C.平凡
折服
赞同
还
D.平常
折磨
赞颂
也
5.记常识。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___茅__盾____,原名___沈__德__鸿____。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___子__夜____》,短篇小说《春蚕》《___林__家__铺__子____》,剧本《___清__明__前__后____》等。
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摩挲着钥匙说,家门的钥匙 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那一个个齿 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社区了,老房子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 都要住进楼房里了。停了停,她说:“也好,咱们有钥匙。”
基础整合·试身手
(共15分,5分钟)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D
A.婆﹒娑(suō) B.﹒虬枝(qiú) C.﹒锤炼(chuí) D.错﹒综(zōnɡ)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精品课件

【整体感知】——写作特色
(1)线索分明,结构精巧。本文以赞美白杨树 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围绕这个线索,作者起 笔便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我赞美白 杨树!”然后,从景、形、神三个方面写白杨树的 “不平凡”。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再从外形 写到气质,最后在抒情与议论中直陈白杨树的象征 意义,再次高呼“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以突出主 题。
胡杨3000年的坚韧和3000年的见证,转换成 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场面,生动地展现在 我的眼前。
【解疑释难】
1.作者在铺陈赞美白杨树前为什么要描写高原的雄浑 景象?
作者在铺陈赞美白杨树前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象,勾勒了 一幅雄浑、辽阔、苍茫的画面。既介绍了白杨树生长的 独特环境,又渲染了一种不平凡的气氛,烘托出白杨树 傲然耸立、坚强挺拔的英姿。此外,还暗示这个特定的 环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后 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埋下了伏笔。
不同意。这四个反问句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第一 句启发我们应由树进行一些联想,第二句则指出它象 征了北方的农民,第三句具体到北方的哨兵,第四句 则上升为精神和意志。若颠倒了顺序则不符合逻辑, 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
【能力提升】——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胡杨颂 黄大明
一直震撼、触动我的竟是西域的一种植物,叫 胡杨树。多次听说胡杨树有着“生后千年不死,死 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铮铮铁骨,让我心 头沉甸甸的。
⑫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 丈许,两丈,参天耸立,bù zhé bù náo ( 不折不挠 ),对抗着西北风。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精品课件

3、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 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 ”矛盾吗?说说理由。
不矛盾。 “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讲这种树在西北很多 很常见, “不平凡”主要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因为它具有 不寻常的象征意义; “极普通”是说白杨树在树中并不“贵族化”, “不平凡”是说它有许多十分可贵而美好的品质。
点?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外部形象 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叶:片片向上 (进取)
皮:光滑淡青色 (质朴)
3 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用课文中的词语
回答。
“倔强挺立” “ 不折不挠”
4
《白杨礼赞》PPT免费课件
《白杨礼赞》PPT免费课件
5、6段的写法特点
• 由远及近,由下至上,由平视到 仰视,由外在形象到内在品质。
① 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指出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 女子”,流露出作者对白杨树之美的肯定;
② 以“伟丈夫”与“好女子”相对比,突出白杨树刚 健的不平凡的内在气质。很自然地由赞美树》PPT免费课件
互动交流三
3 思考作者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注意四
2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白杨树而是从从黄土高原写起?
1)展现白杨树不寻常的生长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 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
作用。
2)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 主题思想作铺垫。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这四个句子,以反问强化了内容的表达,以排比 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以层递步步深化内容,使感情的 表达更加强烈。
《白杨礼赞》PPT免费课件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白杨礼赞
茅盾
2019/10/24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赏 析关键语句。 3.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和反问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 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 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 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
(2)“那也是直挺秀颀的”意思是什么? 【交流点拨】这对比:①表达了作者对贱视民众的顽固倒退的国 民党反动派,表示愤慨、鄙弃之情。②深化了散文的主题。③以 高昂的赞美白杨树,形成首尾呼应,结束全文。
(3)把白杨树和楠木进行对比用意如何?
【交流点拨】这句话形褒实贬,意思是楠木虽也有高高挺立的风姿, 却自居高贵,缺乏内在的美,一语双关,指树实指人——“贱视民 众”的人(国民党反动派)。
其次是通过抑扬法来达到对比效果。文中第5段先说白杨树算不得树 中的好女子,后极力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欲扬先抑,文势波澜起伏。 再如第2段中先写在黄土高原上长时间行驶使人感到“倦怠”“单调”等 消极情绪,在这种情绪中陡然看到白杨树,那种振奋之情可想而知。这 种前后文的情感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给人峰回路转之感。
【交流点拨】外形:“笔直”,干;“绝无旁 枝”“丫枝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枝; “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叶;色彩:“银 色”“淡青色”。风格:“倔强”“直”“不折不 挠”“力争上游”。最关键、最重要的词是“力争 上游、倔强挺立”,它表现了白杨树不仅外形美, 内在的精神更美。
板书设计
一、生长环境:黄土高原“雄伟”“伟大”
上严不
赞
进肃屈
靠近团结
内在 倔强挺立 气质 不折不挠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白杨礼赞
崇敬
—— 怀着崇敬的心赞美白杨树
听读课文,注意读音
毡(zhān)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外壳(qiào) 恹恹欲睡(yānyān) 旁逸(yì)斜出 秀颀(qí) 婆娑(suō) 虬枝(qiú)
2019/10/23
6
主zǎi 无边无yín 坦荡如dǐ
宰
垠
砥
倦dài yānyān欲睡 旁yì斜出
8段: 由外到内、层层深入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突出
9段: 白杨树的独特个性。
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照应开头,深化中心)。斥责贱视民众的反动派, 再次以高度的热情赞美白杨树。
雪山向日葵
张抗抗
⑴从雪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
亮得晃眼。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 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2019/10/23
29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 微微泛出淡青色。
2019/10/23
30
2019/10/23
立上哪迫
,发怕下
不展只却
折,有保
不 挠 , 对 抗 着 西 北 风 。
高 到 丈 许 , 两 丈 , 参 天 耸
碗 那 样 粗 细 , 它 却 努 力 向
持 着 倔 强 挺 立 的 一 种 树 。
⑵车渐渐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 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 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⑶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⑷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 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 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 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 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 联系起来。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34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 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36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 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 束,绝不旁逸斜出。
36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 微泛出淡青色。
白杨礼赞
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 义。(重点)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学习象征手法的 使用。(难点) 3.感受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正直质朴、 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
导入新课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再读课文,感受对白杨树的“礼赞”
礼赞什么?怎么礼赞?为什么礼赞
思考:作者在不同的段落反复“礼赞”白杨 树,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赞美之情?
再读课文,感受对白杨树的“礼赞”
• 1. 本文题为“白杨礼赞”,全文哪些句子 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2.阅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划分本文结构 层次,明确文章的线索。
黄土高原的特点,见到黄土高原时的感觉,见到 白杨树时的情绪变化。 • 3、第二部分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 4、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二段却没提白杨树,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
记叙文开头的作用:
• 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 •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 引起下文; • 起线索作用; • 抒发情感,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二、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 的话,巧妙地传达给读者。
总结
1、主题 : 通过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歌颂了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 雄形象,歌颂了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 精神和意志。
2、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
2、体会划线动词的表达效果!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 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
“扑”与“奔”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 形象而准确。准确的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 也反映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
(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 “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
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不平凡? 用了什 无边无垠大 坦荡如砥平
雄 壮 伟 大
对比
单 调
正衬 不平凡 反衬
白杨树的外部形态为什么不平凡?
力 争 上 游(总)
形 干 笔直 丈把高 无旁枝
态 枝 笔直 向上 靠拢 成为一束 不
特 叶 宽大 片片向上 没有斜生的
散文
白杨礼赞
茅盾
2019/10/22
1、精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把握 “白杨”的形 象特点。(重点) 2、了解文章的主题,理解和学习象征手法在文章中的 运用。 (难点) 3、选取适当的角度,赏析作品的语言美。(难点)
解题:
《白杨礼赞》:“礼”是敬 礼、致敬,“赞”是赞美,题 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尊敬和 赞美。
快乐探究:
1、读课文第2段思考: (1)作者笔下的高原是什么样的? (2)高原风光给了他什么感受? 2、课文为甚么要礼赞白杨树?它是以什 么线索来展开描写的?又是怎样来描写的? 3、作者要赞美白杨树,为什么还要写高 原风光?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昂扬向上的感情。
2.了解象征手法,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把握线索结构和感情基调等,理解情感与结构,学习象征等手法。
教学难点:赏析本文的艺术手法及其妙处。
理解第二段的内容及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词语积累。
课前同学们预习课文时整理了白杨树的四字词语,这些典雅的四字词语是西北高原的白杨树留给作者茅盾先生的印象。
请大家齐声朗读(PPT):(西北高原)坦荡如砥;(白杨树)参天耸立伟岸正直不折不挠倔强挺立:(而非)屈曲盘旋姿态婆娑旁逸斜出直挺秀颀。
(二)梳理情语。
请同学将勾画出的直抒对白杨礼赞之情的语句写在黑板上,并标注上段落。
预设: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1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4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6段)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第9段)联读这四句话,思考存疑:为什么极普通的白杨树作者却反复赞美下面我们就重点研读作者为什么反复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二、聚焦“不平凡”,理文脉(一)通读全文,说说文中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l~3段,生长环境的不平凡;4~5段,外貌形态的不平凡;6~8段,内在品格和象征意蕴的不平凡。
(二)小组讨论,任选以上一个方面,结合具体段落和语句,探究作者是如何展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
示例1:写生长环境的不平凡,第1段开篇指明白杨树的“不平凡";第2段运用衬托手法,写西北高原的辽阔无垠、雄浑壮丽,不仅交代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更以雄奇的生长环境衬托白杨树傲然耸立的不平凡,为突出其不平凡蓄足气势。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感动。那些人,那些事,终会随 着光阴的流逝而逐渐逝去,被人们淡忘。但那份感动是永恒 的,被人们珍藏在心灵与记忆深处,一直不曾走远。
静听花开花落,笑看云卷云舒,让陪伴长存,让感动长 留。
——《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感动》结尾
5:通篇点题——前呼后应
典型课文: 《白杨礼赞》 《安塞腰鼓》 《背影》
(点题式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在这变化的枕头里有
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无时无 刻不在延续。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 可它会伴我一生一世……
佳作欣赏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一声渺远却嘹亮的鸡啼中,熟睡的小镇打个哈欠,揉揉惺 忪的睡眼,渐渐地苏醒过来。小镇繁忙而又安适的一天开始了 !
参考答案: 宋词在身旁,美丽就在身旁。 枫叶在身旁,美丽就在身旁。 白色在身旁,美丽就在身旁。
2、给下面这篇作文补写一段“点题”式的结尾。
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 从小,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晨起来,常常是歪 着脖子,疼得哭爹喊娘。母亲自然是小心地替我揉来 揉去可这毕竟不是个长久之计。 市场上卖的枕头对我不适合,母亲决定自己动手 做。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太软了不行,太硬了 也不行,母亲就一把把地挑过去,感觉适中才放进枕 袋。两天后,我感激地接过妈妈的这只花枕头,它那 么轻,却又那么重.把头放上去花枕的中间正好凹下 去将我的头包在里面,棉籽轻轻按摩着我的头部,我 舒适极了,就像是静静的深夜,躺在海边沙地上,看 满天繁星,吸清新空气,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心 香。
阳台的蒲公英开花了,白茸茸的花儿向我传递着对您的想念 ,风儿一吹花瓣便纷纷散落,伴着风儿的呼呼声只剩下一只冒着 嫩白色的绿萼片。奶奶,您在哪?我和蒲公英一起想念着您呢! 您听见了吗?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 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 了。
21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 色的晕圈,微微泛 出淡青色。
北立高粗一迫
风 。
, 不 折 不 挠 , 对 抗 着 西
到 丈 许 , 两 丈 , 参 天 耸
细 , 它 却 努 力 向 上 发 展 ,
种 树 。 哪 怕 只 有 碗 那 样
散文
白杨礼赞
茅盾
2020/5/22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赏 析关键语句。 3.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 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 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 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 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 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 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 精致入微的笔风。
1896—1981
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 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 党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 担任第一任文化部长,还担任过作家协 会主席、全国文联名誉主席等职务。茅 盾一生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代表作品 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 《林家铺子》等。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 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 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 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 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 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 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 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 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
这种写法就叫象征。象征是写作方法而不是拟 人、比喻之类的修辞法。拟人、比喻只表现在 句子上,象征表现在篇章上,作者将所描绘的 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
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1

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 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
3. 体会作者对北方军民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2)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白杨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白杨树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明确:白杨树是一种高大挺拔的树,它的树干笔直,树枝向上伸展,给人一种坚强、不屈的感觉。
二、作者简介1.介绍茅盾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
明确: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蚀》三部曲,长篇小说《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总称“农村三部曲")及《林家铺子》等。
2. 讲述“矛盾”笔名的由来。
明确: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沈雁冰由于参加革命活动,被蒋介石通缉,由于报社不敢登他写的文章,所以他内心十分矛盾,便在手稿上署笔名为“矛盾"。
后来,叶圣陶建议在“矛”字上加草头,改为“茅盾",沈雁冰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
三、背景链接1. 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
明确:1940年,茅盾赴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访问,目睹了北方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
1941 年,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作者在重庆写下这篇文章。
本文选自《茅盾全集》第十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版)。
四、文体知识1. 讲解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表格式)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课例名称《白杨礼赞》学科(版本)人教版章节第15课学段、年级八年级学时1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但又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白杨树成为一个载体,象征了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
这是著名作家茅盾所写的一篇散文,语言凝练简洁、富有感染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课文领悟文本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文章是怎样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批注方式来把握白杨树的不平凡,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和学习白杨树紧密团结、力求上进、不屈不挠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找出文中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2.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难点: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教学方法提问法,朗读法、探究式学习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环境装有希沃一体机、希沃展台,希沃反馈器的多媒体教室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自主探究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里?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___四、课堂小结导入: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提问课题叫《白杨礼赞》,请找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
探究文本,深度解读思考: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里?探究写法象征意义作者赞美的北方农民,指的是哪一群人?(4)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有何用意?组织交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这个时代还有白杨树精神一样的人吗?提出要求请根据即将播放的画面内容,观察并思考在和平年代的今天,还需要发扬白杨树的精神吗?如果需要,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做?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学生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白杨礼赞》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字词,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理解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反问的修辞方法。
4、教会学生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托物言志写法,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白杨树形象和精神的不平凡中寄寓作者怎样的感情。
2、难点:把握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导语: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不同的树有不同的韵味。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燃烧的是奔放,“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流淌的是愁苦。
不同的树外观、性格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着自身高贵的内在品质。
2.口头简介文体知识:(1)什么是象征手法?象征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
换言之,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写法上对托意的物要进行细致的描写;做深刻细致的评价,加以评论点明象征意义。
(2)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象征与比喻的区别:1)象征是一种写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拟人和比喻是修辞方法,是就语言来说的,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2)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都是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大体都用在立意上,而拟人则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写的生动形象。
3)象征与比喻的借喻的相同点都是使事物形象化,但象征是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所以要作细致地描写,而借喻式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需描绘或刻画。
3.幻灯片呈现白杨树的图片,显示课题、作者。
4.请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后对白杨外形特征进行概括并设想白杨树象征了什么?5.作者简介(1)学生根据资料进行自己介绍。
(2)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虹》、《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探究,赏析炼字之美:
文章在用词方面,注重词语的锤炼,尤其是 动词的运用,更是精当传神。请仿照下面 的示例,赏析后面句子中加点动词的表达 效果。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孩 子。
“奔驰”与“扑”相照应,写出了景物迎面而来的情景,形 象而准确。静态的黄土高原“扑”入视野,这是乘车者 的实感,准确地表现了“奔驰”的汽车的速度之快,也反 映了黄土高原江阔平坦、一望无际、无遮无拦的特 点。
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抗日军民, 也象征了我们民族解放斗争巾 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 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2、阅读第7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 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作者连用四个反问句,层层深 入地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一个反问句由树及人,第二 个反问句由白杨树的品质联想 到北方的农民,第三个反问句 进一步联想到北方抗日军民, 第四个反问句肯定白杨树的精 神面貌,揭示出它体现了敌后 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
白杨礼赞
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 义。(重点)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学习象征手法的 使用。(难点) 3.感受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正直质朴、 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入新课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2、作者开篇即说: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中间又几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找出这些语句,说说它 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 之情的。
第1段、第4段、第6段、最后一段都是直接抒发赞美之情 的段落,为成本文的抒惯线素,与标题形成呼应。白杨树生 长的环境不平凡,辽阔坦荡、气象雄伟色彩分明的西北高 原,是白杨树赖以生存的典型环境境美;白杨树自身的形貌 不平凡,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干、枝、叶都“一律向上” “绝无 旁枝” “紧紧靠拢”-一形差:白杨树内在的气质不平凡力争上 游,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一一神美。
过渡段,直接点出白杨树。此处二赞白杨树的 不平凡,照应开头。
5 6 7、8 9
白杨树开始正式出场,着重写其外形。
再次过渡,为下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进一 步蓄势。
全文的核心部分,由形而神,赋予白杨树人的 品格,并揭示其象征意义。 通过对比赞美白杨树,结束全文,呼应开头,进 一步突出白杨树的质朴与坚强。
从“干”“枝”“叶”“皮”四个方面对白杨 树进行细致描写,使用“笔直”“绝无旁 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片片向 上”“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 淡青色”等词句,具体表现了白杨树正 直、朴质、团结向上、倔强挺立、 不折不挠的特征。
3、欣赏内在美:请从第7段找出体 现白杨树内在气质的相关词语,并 说说作者是怎样突出白杨树的内 在气质的。
字词积累:
kěn
zǎi
dài yā
ǒu
开垦 主宰 倦怠 丫枝 妙手偶得
jué
suō qiú
wěi
dǐ
倔强 婆娑 虬枝 伟岸 坦荡如坻
ào
wǎn
qí bǐ
zī
傲然 宛然 秀颀 鄙视 潜滋暗长
yān
yì
恹恹欲睡 旁逸斜出
náo
不折不挠
字词积累:
① 参天:高耸在天空中。 ② 婆娑:枝叶扶疏,形容姿态优美。 ③ 妙手偶得:语出陆游《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指文
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④ 锤炼:刻苦钻研,反复琢磨使艺术等精练、纯熟。无边无垠:指无限
广阔,没有边际。垠,界限,边际。
⑤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砥,质地较细的磨刀石。 ⑥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滋,生长。 ⑦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⑧不折不挠:指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
整体感知:
1、贯串全文的抒情线 索是什么?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2、文章题目是《白杨礼赞》, 作者仅仅是礼赞白杨树吗?
不是。作者还借白杨树赞美 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持抗 战的北方军民。
细读课文:
1、通读全文,概括全文每个段落的内容是 什么?
段落 1 2 3 4
段意
文章起笔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照应题目。 作者宕开一笔、放下白杨树,转而描绘高原景色,突 出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白杨树出现。
问题探究,欣赏白杨之美:
1、欣赏环境美:文中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高原景象?高原景象与白杨树 有着怎样的联系?
描绘了辽阔、平坦、一望无际、雄浑苍茫的 高原景象。描写高原,一方面展现了白杨树 不平凡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渲染了一种不 平凡的气氛,烘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坚强 挺拔的英姿。
2.欣赏形态美,课文是从哪几 方面具体描写白杨树的外形 的?突出了它怎样的外形特 征?
了解作者: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 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 一。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 《子夜》、《林家铺子》、《春 蚕》等。
知识链接:
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
1、解题步骤
① 理解动词的本义和语境义; ② 结合语境,分析动词所表现的景物的特征或人物
体现白杨树内在气质的词语:伟岸、正直、 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等。作 者先用两个“没有”否定白杨树的美,说它不是 树中的“好女子”,紧接着用“但是”一转,赞扬了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样先抑后扬,前后形 成对比,突出了白杨树的独特风格与个性。
探究象征意义:
1、作者由树及人,赋予了白 杨树怎样的象征意义?
的感受、性格等; ③ 体会动词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精神或人物怎样的思
想感情。
2、答题模式
准确生动地描绘了…特点+表现了……性格+表现了… 感情(精神品质)
背景透视:
本文写于1941年。在此之前,茅 盾在新疆工作过一个时期,之后到延 安讲学。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 阶段,他目睹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 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 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 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 篇热情洋溢的散文。文章借白杨树 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 神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