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生数学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生数学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一、培养小学生观察、感知和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感知和思维能力。
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学实验等形式,让学生在观察图形、物体时充分使用眼睛、耳朵、鼻子、手等各种感觉器官,及时发现、感知、探索图形的特征及其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鼓励他们善于思考、善于提问、善于猜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通过多方位、多感官的体验和感知,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空间知识,形成健全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思维小学生的数学教育离不开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师需要巧妙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在教学中可采用拼图、立体模型、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通过视觉、触觉、感知等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知数学空间的概念和特征。
在学习图形的过程中,通过拼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操作组合不同形状的图形,从而感受图形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在学习立体图形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拼装立体模型的方式来体验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引导小学生进行空间思维的日常生活实践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些简单的空间思维实践活动,以加强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学校的操场上组织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的寻找游戏,鼓励学生发现操场上不同几何图形的联系和规律。
在生活中,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利用空间思维进行解决,例如在摆放家具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空间思维找到最佳的摆放位置。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将空间思维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空间思维的知识,提高其空间思维能力。
四、注重小学数学教学的思维导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向的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举一反三、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
浅谈新课标下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标下空间想象力的培养1. 引言1.1 新课标对空间想象力的要求新课标对空间想象力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课标强调了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认为这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灵活运用空间想象力,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通过空间想象力理解和表达各种概念。
新课标还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空间想象力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实践。
新课标对空间想象力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并将空间想象力视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空间想象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1.2 空间想象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空间想象力在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还可以促进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领域,空间想象力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几何概念和解决几何问题。
通过想象和构建空间模型,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科学领域,空间想象力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只有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力,我们才能在科学实验和观察中准确地理解和预测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在工程和设计领域,空间想象力更是必不可少的能力。
它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更美观、更实用的产品,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管理空间。
空间想象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正文2.1 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方法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方法有多种途径。
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空间感知训练来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比如观察周围环境的空间结构、参与空间构建的实践活动等。
可以通过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和思维训练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帮助他们建立对空间关系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还可以通过推理和推断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推理能力,让他们能够在解决空间问题时运用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虚拟实境、增强实境等工具,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和实践的空间想象体验,促进其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七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空间想象力是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空间关系以及三维图形问题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建议,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利用直观教学工具1.使用实物模型:通过展示和让学生操作各种三维模型(如球体、立方体、圆锥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形状和空间关系。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对三维图形的初步认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投影、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展示三维图形和空间关系,使学生能够通过多个角度观察和理解。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全面的空间认知。
二、开展空间想象训练1.图形变换练习:通过练习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等变换,让学生理解图形在空间中的变化规律,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2.构造图形练习:给出一些条件(如边长、角度等),让学生尝试构造出符合要求的图形。
这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条件转化为具体的空间形象。
3.立体图形绘制:鼓励学生尝试绘制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
通过绘制过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立体图形的结构和空间关系。
三、创设问题情境1.联系生活实际:将数学问题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空间关系。
例如,让学生计算家中某个房间的面积或体积。
2.设计探究任务: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和探究的数学任务,如通过测量和计算来估算某个建筑物的体积等。
这些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进行空间想象和探究。
四、注重过程性评价1.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了解他们是如何进行空间想象的。
通过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2.鼓励学生的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空间想象过程和思考方法。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还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五、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1.进行空间感知训练:通过一些简单的空间感知游戏或活动(如闭眼摸物、方向感训练等),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空间感知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至关重要。
想象能力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思维,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呢?一、利用课文激发想象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良好素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展开丰富的想象。
比如,在学习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故事中的角色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怎样的表现和想法。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女孩在点燃火柴时看到的温暖场景,让学生思考如果小女孩能够进入那个温暖的世界,她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小女孩的渴望和无奈,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想象能力。
在学习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字描绘,想象出美丽的景色。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自己的朗读,想象桂林山水的如画美景,如奇峰罗列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江水、形态各异的石头等。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想象中的画面,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设情境启发想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
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情境创设方式。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表演的课文或故事,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在表演前,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角色的性格、情感和所处的环境,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塑造角色形象。
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晏子和楚王,想象他们在当时的情境下的对话和神态,通过表演来展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比如,播放一段与课文相关的音乐、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展开想象。
例如,在学习《草原》一文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看着广阔的草原、奔腾的骏马和洁白的羊群,想象自己置身于草原之中,感受草原的美丽和辽阔。
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与设计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与设计能力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的学习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创造力的培养。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与设计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与设计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一、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性空间想象力是指一个人在脑海中能够准确地构建、理解和操作空间的能力。
它是人类思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问题、创造和创新都起着重要作用。
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种知识,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的方法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我们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教室中设置模型和图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空间关系。
同时,可以组织户外探索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的空间。
2.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思维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
例如,可以给学生出一些关于空间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和解答。
同时,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空间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如今,科技手段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工具。
我们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模拟软件来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的空间,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空间知识。
三、培养小学生的设计能力的重要性设计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方案的能力。
它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设计能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小学生的设计能力的方法1. 提供设计素材和工具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设计能力,我们可以提供丰富的设计素材和工具。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材料和器具,让他们自由地进行设计和创造。
同时,可以组织设计比赛和展览,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创造力。
浅谈新课标下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标下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课标在不断更新完善,学校教育也在逐步改革。
在新课标下,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被重新寄予厚望,认为它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一环。
那么,在新课标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呢?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什么是空间想象力?空间想象力是指人们对物体、空间、结构的空间位置和关系的观察、认知和感知,是对空间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平面图和立体图形之间进行转换,是空间想象力的一种体现。
在学生的学习中,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美学修养等多个方面。
在新课标下,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其空间想象力。
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安排一些几何图形拼图、搭积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感受空间的变化和结构的关系,从而培养其空间想象力。
在美术课堂上,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色彩、线条和形状的空间表现力,培养其对空间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新课标下,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也需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可以将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贯穿促进学科之间的互动和融合。
在地理课堂上,可以通过地图绘制和地形模型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在物理课堂上,可以通过实验和模型搭建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理空间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科知识的整合,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空间的综合认知和理解。
学校教育对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也需要与社会环境相结合。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培养其对空间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和实践项目,提供更多的空间想象力培养机会。
学校还可以与社会资源和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空间想象力培养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平台。
新课标下,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如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教育论文(5篇范文)
如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教育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教育论文摘要:通过立体几何教学,让学生学会“构造”、“画图”、“转化”、“反思”。
关键词:立体几何空间想象逻辑思维立体几何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独特而显著的作用,空间想象能力与学生的知识水平、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弱都有密切的关系。
但由于空间想象能力是比较复杂、抽象的思维过程,想象能力从二维到三维的拓展难度较大,所以学生普遍反映“几何比代数难学”,那么在本章教学中。
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他们能尽快更好学好立体几何。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几点看法:一、让学生学会“构造”,在构造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从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之间的关系来讲,不论是图形还是概念拓展变化,对学生都是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不易建立空间概念,在头脑中难以形成较为准确、直观的几何模型,为了化解这一难点,最有效的办法是引导学生制造模具,手脑并用,实物演示,化抽象为直观。
为了让学生对几何体及其各元素关系获得清晰的直观印象,除过用多媒体演示外,指导学生制造许多常用的小型学具,如空间四边形、正三棱锥、正方体等模型,学生可以通过眼看、手模、脑想,直观地看清各种“线线”、“线面”“面面”关系及其所成角和距离,还可以构造出空间基本元素位置关系的各种图形,并对其进行变化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例如:三个面在空间中的各种位置情况,可以用硬纸片作模型摆出各种不同的可能空间位置。
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的棱锥是否正棱锥,可以用硬纸片制作棱锥。
学习三垂线定理时,引导学生用三角板构造垂线、斜线、射影。
二、让学生学会“画图”,通过画图提高对空间图形的理解和认识能力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是空间图形,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需要把空间图形画在纸上或黑板上,由于纸和黑板的表面可以看作是平面,于是就要学习空间图形的直观图的画法。
画直观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对立体图形的性质理解,借助图形推理论证,也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解题习惯。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措施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措施
以下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措施:
1. 增加地理教育内容:学校可以在课程中加强地理学科内容,使学生更加了解地球及其物理、文化、政治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对空间的认知。
2. 利用地图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地图为学生传授方向、地距以及规划路径等空间概念。
3. 实施校内场所观察活动:学校可以安排考察活动,带领学生走向校内各区域进行观察和感性体验,提高学生对空间的感知和认知。
4. 培养空间思维:通过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和分析空间,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
5. 开展排练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小型舞台剧或其他艺术展示形式,让学生对空间的想象得到锻炼。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空间想象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空间想象能力
当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空间想象能力时,以下方法可能会有所帮助:
1. 使用视觉化工具和教具
利用各种教具如拼图、积木、几何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空间关系。
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或板书,展示二维和三维图形,引导学生探索几何图形的属性和关系。
2.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或任务,让他们动手操作、观察,并尝试解决问题。
例如,让他们构建简单的几何图形或模型。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数学规律和空间关系,培养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发现能力。
3. 探索几何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将几何知识与日常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美术、地理等领域。
给学生提供日常场景下的几何问题,引导他们用空间想象力解决问题。
4. 练习几何推理题
鼓励学生练习解决几何推理题,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提供不同难度的几何推理题,逐步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几何建模活动,让他们共同规划、设计和完成任务,锻炼空间想象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分享思路和解决方案,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数学空间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以上建议对您有所帮助。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榆林市第五小学张菊梅《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古希腊哲学家狄德罗也说过:“想象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科学家,成为有思想的人、有理想的人、真正的人。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呢?我觉得,在教学中,老师要提供有利的时间和空间,有意识的营造气氛,让我们孩子们从小就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打开思维的闸门,在语文的殿堂里自由的翱翔。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谈谈几点看法:一、入情入境的朗读,激发想象力特级教师张田若曾经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多读,引导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激发学生的想象。
例如:我在教授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时,首先我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然后让生闭上眼睛想象:此时此刻,在你的眼前展现出了一幅什么样的山水画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感受诗中的美景如画,进而让学生继续想象:正当我们陶醉于这样迷人的画卷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仿佛闻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生纷纷打开了思维的闸门,有的同学说:“我仿佛看到连绵不断的西塞山前,一行白鹭唱着欢快的歌飞呀飞”;有的同学说:“我仿佛闻到了桃花的香味,甜甜的,丝丝沁人心脾;”又有的同学说:“我仿佛看到又肥又大的鳜鱼在水底悠闲的游来游去;”他们的想象力令人惊叹不已。
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引读”,营造氛围,将学生带入文本,激发生的想象。
例如我在教授《桂林山水》一课时,老师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此时此刻,你正荡舟漓江上,观赏着桂林的山山水水,你会看到什么?你会做些什么?让学生深深陶醉其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实际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一个长期而且复杂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培养想象力。
1. 创设情境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来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故事情节、人物特点、环境描写等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描绘情景、揣摩人物感受和设想后续发展。
2. 鼓励阅读阅读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科幻小说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接触不同的故事世界和人物形象,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3. 提问引导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想象力。
针对一篇文章或一幅图画,可以提问学生:“你觉得这个故事会发展成什么样的结局?”,“你能设想一下主人公的心情和感受吗?”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展开想象。
4. 创作活动创作活动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话题或素材,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5. 互动讨论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通过和同学的交流,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从而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自己的想象力。
6. 观察世界培养学生观察力也是培养想象力的一种策略。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自然景物、人物言行举止等,去了解和感知世界的更多细节和变化,从而培养出更加丰富的想象力。
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想象力不仅仅是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它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培养想象力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安排。
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放飞自己的想象翱翔。
只有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小学数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对想象能力的培养从而促成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而在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当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其特有的要素和难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被视为攻坚任务之一。
那么什么是空间想象力呢?空间想象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这种数学能力的特点是在头脑中构成研究对象的空间形状和简明的结构,并能将对实物所进行的一些操作,在头脑中进行相应的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探讨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开发培养策略,对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意义重大。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空间想象能力呢?通过日常教学实践积累,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一、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教育学生学会观察,增强直观体验。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数学是抽象枯燥的,若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
对于小学生来讲,建立空间观念是较难的,必须借助于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的大量感性材料才能进行。
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空间观念的建立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在新课改数学《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从最简单的图形辨认做起,先辨认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简单图形,在这基础上逐步认识这些图形。
这就都属于了解的水平,所以在教学中应大量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图形与相应的知识联系起来,不断增强直观体验,认识图形。
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学生熟悉的实物例子。
如“物体分类”,主要的任务是直观辨别物体的四种形状及其名称,结合学生日常见到的球、积木块、文具盒和茶叶罐等,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观察、触摸、分类和讨论等活动,形成对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直观感受,为了直观地辨别物体的形状,除了分类活动外,还通过由实物或模型说出它的形状,由形状说出生活中这种形状的实物的练习活动,建立起四种几何体在头脑中的表象。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空间想象力是指学生对于空间关系的感知、理解和想象能力,它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合理设置教学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师应合理设置教学环境。
首先,教室中的布置要有利于学生对空间关系的感知和理解。
例如,在教室的一侧可以设置一个装饰区,用来展示一些与空间几何有关的模型或图片,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空间的思考。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幻灯片或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立体图形的旋转、折叠等变化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想象的概念。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数学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关键。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的操作和推理,培养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
例如,在学习几何变换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手工制作一些简单的模型,让他们通过旋转、翻转等操作来感受几何变换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分享各自对空间关系的理解和想象,从而促进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借鉴和提升。
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当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游戏,让他们通过拼图的方式来感知空间关系,培养他们的图形分析和推理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实验活动,如利用水滴模拟三维空间的形状,让学生观察和推测水滴的变化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探究能力。
四、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除了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在学习体积和表面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测量并计算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方法与技巧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方法与技巧空间想象力是指一个人对于物体、形状和空间关系的想象和理解能力。
在现代社会,空间想象力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能够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推理和创造,尤其对于学科学习与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共同关注和目标。
本文将介绍一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方法与技巧。
一、多角度观察观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基础。
学生应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事物,比如从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形状、结构和空间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事物,并鼓励他们描述事物的形状、大小、位置等信息。
同时,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模型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他们对于物体和空间关系的感知能力。
二、拼图和积木玩具拼图和积木玩具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经典工具。
通过拼图和积木的拼装过程,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空间认知、观察、分析和组合能力。
同时,这些活动还能培养学生对于形状、结构和空间关系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使用拼图和积木玩具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以促进他们的空间想象力的发展。
三、绘画和造型艺术绘画和造型艺术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绘画和造型艺术活动,学生可以通过手的运动来表达他们对于形状、结构和空间的理解和想象。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绘画和造型题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如何运用线条、颜色和形状来表达空间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四、空间游戏和解谜空间游戏和解谜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有趣方式。
通过参与各种空间游戏和解谜活动,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创造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玩解谜游戏,通过解开各种空间谜题和迷宫,培养他们对于空间关系的理解和想象。
另外,学生还可以参与一些促进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发展的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和设计迷宫、构建模型等。
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想象是指个体对于物体和空间关系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他们的认知发展和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小学生提升空间想象能力。
一、利用绘画与手工制作绘画与手工制作是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有力工具。
通过画画和制作手工作品,小学生将与具体的物体和空间进行互动,从而加深对物体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理解。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画自己身边的事物,并帮助他们理解透视和比例关系。
此外,手工制作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纵材料,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操作空间的能力。
二、利用拼图和积木拼图和积木是训练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经典游戏。
通过拼图和积木的拼装过程,孩子们需要考虑每个部件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操作能力,让他们逐渐形成对物体和空间的准确描述和想象。
三、进行空间导向的游戏和活动组织一些空间导向的游戏和活动也是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有效方法。
例如,进行方向感训练的游戏,要求学生根据指示在一个虚拟的空间中进行移动;组织寻宝游戏,让学生根据地图和文字指示来找到隐藏的目标。
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空间概念,并激发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使用模型和图表模型和图表在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老师可以使用三维模型来示范和说明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理解。
同时,图表也是理解空间关系的重要工具,例如地图、柱状图、折线图等,通过对图表的解读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空间概念和物体之间的关系。
五、鼓励探索和观察鼓励小学生主动探索和观察周围的物体和空间,是培养他们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
教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观、建筑物等,帮助他们形成对空间的感知和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提问和思考,培养他们对物体和空间关系的敏感性和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把握新课标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新课程 中重要 内容之一 。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打 破传统 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 按 照新课程 的新理念和新
方 法 去 实施 新 课 标 。
一
、
重视 直 观 。 让 学 生 由模 糊 的 、 感 性 的认 识 上 升
到 抽 象 的数 学 图形
( 一) 收集 图片 资料 , 激发 学 习兴趣
较、 归纳 、 总结 , 形 成 一 些 规 律 性 的结 论 , 自然 也 就 提
j - _
I
图7 图8
高 了学 生 的空 间想 象力 。
( 二) 借助思维的发散性 、 广阔性培养学生的空间
想 象力
通 过 边 做 边 想 培养 学 生 的空 间观 念 , 通 过 动 手操 作 可 以把 抽 象 对 象 简单 化 、 直观化 , 对 提 高 学 生 的 空
圆
图6
部分学生存在 困难和疑惑 , 如果教师准备 了实物 教具 , 让学 生从 正面 、 上面和侧 面仔 细观察看到 的平
面 图形 ( 图3 ~ 图6 ) , 学 生 就 有 了一 个 直 观 的认 识 , 在 实 践 中体 会 了物 体 的不 同呈 现方 式 。这 样认 识 的难度
新教 材 中配有 不少教具 , 大量 的立体 图形 、 平 面 图形 , 其 目的是让 学生通过直 观感 知 , 操作 确认等实
( 宿 州市砀 山县道 南初 中 ,安徽
摘 要 : “ 空间观念” 是义务教育 阶段数学学科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 能力 的重要学 习内容 。在教学 中要遵 循 学生的认识规律 , 贯彻直观性原则激发学生兴趣 , 让学生动手实践, 引发学生的数 学思考 , 并结合 思维训练逐
步 培 养 学 生 的空 间想象 力 , 优 化 学 生 思维 品质 。
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教学策略(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教学策略数学与信息学院学科教学(数学)唐涛 3摘要:教学策略的选择往往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空间想象能力作为中学数学“三大能力”一直课程专家设置课程,一线教师教学实践关注的重点。
本文在探讨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学生在学习中、教师在教学之中遇见的问题,归纳提炼了五大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立体几何教学策略。
关键词:教学;策略;空间想象能力无论是知识的教学还是方法的教学最终落脚点还是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学。
数学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长期以来“三大能力”都是我国数学教育关注的重点。
但是传统的教育大纲忽视应用,突出逻辑的地位,甚至认为“数学能力的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社会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愈发受到重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素质教育,更是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但对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不同能力的培养的侧重点有所改变。
高中立体几何课程历来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而《新课标》更加强调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强调空间观念的建立,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退至次要地位。
立体几何课程改革引入大量的实物模型、计算机模拟与演示,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 什么是空间想象能力中学数学所研究的空间是人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空间,具体地讲,它包括一维(直线)二维(平面)三维(立体)图形所反映的空间形式。
所谓空间想象能力,主要是指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对于几何图形而言,包括识图想图作图截图等对图形的解析与建构能力。
即对点线面体等基本几何图形的形状结构性质及其关系非常熟悉;能根据实体模型以及几何图形在大脑中识记、重现基本图形的形状和结构,并能分析图形的基本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能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实体模型或用语言式子来表示空间形状及位置关系;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区分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基本图形与基本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根据几何图形发现、推导出图形的性质并能创造出合乎一定条件性质的几何图形,进行空间想象创新思考与实践。
儿童空间想象能力培养教案
儿童空间想象能力培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升其创造力与创新能力。
2. 帮助儿童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3. 通过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提高儿童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方法和技巧。
2. 创意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3. 与空间想象力相关的活动和游戏。
三、教学步骤:1. 激发兴趣(5分钟)引导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空间图形和模型,激发学生对空间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向学生介绍空间想象力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方法和技巧,如观察、想象、拼凑等。
3. 实践活动(30分钟)请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个小组给予一些积木或拼图,要求学生利用他们的空间想象力构建一些特殊形状,并向其他小组展示和解释他们的设计。
4. 思维训练(20分钟)通过一系列的思维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例如,给学生出示一张空白的纸,让他们想象纸上有什么图形,然后让他们用画笔尽量还原他们的想象。
5. 游戏与应用(30分钟)进行一些游戏和应用活动,如“盲人摸象”游戏,学生通过触摸来想象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引导学生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鼓励他们反思自己在空间想象力培养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示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收集学生在思维训练和游戏应用过程中的作品或解决方案,评估其创意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与空间相关的事物,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2. 提供更多的创意思维训练活动和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其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3. 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与空间想象力相关的比赛或活动,锻炼其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工具:1. 积木或拼图2. 画笔和纸张3. 盲人摸象游戏材料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使用尖锐或易碎的物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教学策略数学与信息学院学科教学(数学)唐涛312045104005摘要:教学策略的选择往往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空间想象能力作为中学数学“三大能力”一直课程专家设置课程,一线教师教学实践关注的重点。
本文在探讨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学生在学习中、教师在教学之中遇见的问题,归纳提炼了五大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立体几何教学策略。
关键词:教学;策略;空间想象能力无论是知识的教学还是方法的教学最终落脚点还是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学。
数学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长期以来“三大能力”都是我国数学教育关注的重点。
但是传统的教育大纲忽视应用,突出逻辑的地位,甚至认为“数学能力的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社会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愈发受到重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素质教育,更是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但对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不同能力的培养的侧重点有所改变。
高中立体几何课程历来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而《新课标》更加强调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强调空间观念的建立,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退至次要地位。
立体几何课程改革引入大量的实物模型、计算机模拟与演示,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 什么是空间想象能力中学数学所研究的空间是人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空间,具体地讲,它包括一维(直线)二维(平面)三维(立体)图形所反映的空间形式。
所谓空间想象能力,主要是指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对于几何图形而言,包括识图想图作图截图等对图形的解析与建构能力。
即对点线面体等基本几何图形的形状结构性质及其关系非常熟悉;能根据实体模型以及几何图形在大脑中识记、重现基本图形的形状和结构,并能分析图形的基本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能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实体模型或用语言式子来表示空间形状及位置关系;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区分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基本图形与基本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根据几何图形发现、推导出图形的性质并能创造出合乎一定条件性质的几何图形,进行空间想象创新思考与实践。
我们在平常的数学学习中会发现,有些同学很擅长解决几何问题,而有些同学对于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都感觉有些力不从心,这两类同学之间的根本差别就在于前者空间想象能力比后者强。
2 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过程中的常见问题2.1 平面几何向空间几何转换困难由于学生从初一就已经开始接触点线面等基础知识,到初中毕业,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一部分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头脑建构起包含点线面,基本平面图形,平面几何相关的基本定理等在内的心理图示。
但是思维能力仅仅停留在二维平面。
从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之间的关系来讲,不论是图形还是概念拓展变化,对学生都是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不易建立空间概念,难以形成较为准确、直观的几何模型。
比如,有的同学对空间图形的三视图的理解始终存在着障碍,已有认知结构很将三维的立体图形同二维的平面图形恰当的联系在一起。
2.2 逆向思维能力不强要顺利完成由平面图形向空间图形的转化, 必须借助于较强的逆向思维能力, 但对初学立体几何的高一学生来说, 这种能力明显不强, 这自然也影响他们对立体几何知识的分析和抽象能力的提高。
2.3 对概念缺乏本质理解学生初次接触立体几何,学生即使初步建立起对立体几何相关概念知识的理解,但由于第一章的内容相对基础,许多同学在平时学习中往往会忽视第一章的重要性,导致对抽象层次更高的概念、定理的本质仍然缺乏理解。
表现在解题过程中说理论证含糊,过程模式化,机械化,生搬硬套。
2.4 对空间的基本几何图形的形状、结构不熟悉学生初学立体几何往往不能正确画图, 不能离开实物或图形在头脑中重现基本图形的形状, 并且不能分析图形的基本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等。
有些学生在空间几何这一章快要学完的时候,甚至还不能独立完成正方体、长方体等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立体图形的画图。
2.5 对空间图形缺乏辨析能力学生不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区分出基本图形, 并且不能分析其中基本图形与基本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 促进学生掌握立体几何知识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的结合在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样教学对学生逐步形成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3.1 加强几何教学与实际的联系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是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来源是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感知与认识。
因此应加强立体几何教学与实际的联系,帮助学生将具体的现实空间与抽象的几何概念相统一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应加强几何教学与实际的联系。
具体措施为,运用生活实例或实际问题引入几何概念探讨几何图形的性质,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的机会以发展空间观念,重视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老师通过对金字塔的语言描述唤起学生头脑中相应的表象。
再通过观察棱锥的直观模型使学生获得对棱锥几何体的整体形象认识。
在此基础上画出的直观图就成为棱锥概念的形象表示。
以后一提及棱锥大脑便浮现出相应的图形。
可见在几何概念形成过程中直观模型起了重要作用。
再比如:“在空间中两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怎样?此时在二维面上无法表示出这三条直线的形象,如果形成的表象不清晰则可以借助于三支铅笔来展现三直线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以获取正确解答。
3.2 重视有关空间图形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无论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都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好“双基”的过程也是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的过程。
只有理解并掌握了“双基”才有助于在头脑中再造有关的空间形式,并将其用图形正确表述出来。
其中基础知识包括:常见空间几何体的概念及结构,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和三视图,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等。
虽然这些知识的基本构架仍然是点线面三要素,但与初中的平面几何相比却又本质的的差别。
教师在概念、定理、和公理的教学中还应按认识规律、空间想象能力形成规律进行教学。
像三垂线定理。
已知直线,斜线和它的射影,可以画出已知直线的各种位置,垂线与平面垂直的通常画法与特殊情况。
这对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起较好作用。
3.3 引导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画法要使学生摆脱对直观模型的依赖必须进行画图训练。
引导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画法规律,对于形成学生的几何型空间想象能力至关重要。
如果看图者不清楚空间图形是按照什么规则画出来的,那么他也就无法正确理解作图者通过图形要表达什么思想,也不可能正确地想象出图形所表达的空间形体。
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教师要注意讲清空间形体与直观图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结合教学内容展开,使学生对正投影基本原理逐步有一个全面认识,从而使空间图形平面图正投影图画法有了理论依据,明白空间几何元素在投影后保持不变的规律,这是我们画直观图的基本依据,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另外,还应明确指出,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画图的虚实线规则的区别。
平面几何画图时,原题中已有的线都画为实线,添加的辅助线都画为虚线。
而立体儿何画图时,无论是原题中已有的线,还是添加的辅助线,只要是被平面遮住的部分,要画为虚线或不画,其他都画为实线。
使学生看图时,能根据这个规则,分析图形中各元素之间的相关位置,画图后,也要根据这个规则检查所画图形是否正确。
如图甲表示的平面图形是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平行四边形,而乙、丙都是空间图形,由于虚实线的部位不同,表示两个平面相交的位置不同。
甲乙丙画图规则的掌握除应联系实际加强练习外,还应注意使学生首先掌握最常见的基本几何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的直观图的画法。
在学生对基本概念与理论的图形表示过关后,还要通过上练习课引导学生明确空间图形平面图画法的要求(如前所述),要点并掌握画法规律,以使学生通过实践在画图能力方面有一个飞跃。
画直观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对立体图形的性质理解,借助图形推理论证,也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掌握绘制直观图的方法,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例如,画出三个平面把空间分成几部分的各种图形。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又训练了空间想象能力。
直观图的作图方法比平面几何图的作图方法要复杂得多。
“斜二测”和“正等轴测”是教材中画直观图的两种基本方法。
“斜二测”,具有立体感强,作图方法简便的特点,适用于直线形空间形体如四面体、六面体、棱柱、棱锥等, “正等轴测”画法,在坐标面上画圆的投影时,方法比简便,适用于画圆柱、圆锥等空间形体的直观图。
当然画图训练应有层次性。
首先训练学生画平面图形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画好后引导学生将直观图与实际模型作对比。
再根据直观图想象其实际形状。
这样做对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丢掉模型具有显著的作用。
然后让学生根据语言表述画出相应的图形。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的是在坚持正面教育同时,还要不断就板演作业中典型错误或不规范画法加以纠正。
让学生在试误中加深正确的认识。
3.4 通过对自然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转化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在立体几何中这一思想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好本章的关键所在。
本章的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互相转化。
教材中出现的定理和性质大多是以文字形式给的。
比如:四个公理,线面平形、线面垂直的性质及判定定理等均是以文字的形式给出的。
证明之前必须先把它们转化为图形语言,再转化为符号语言,这是学习立体几何的基本要求,不可等闲视之。
2) 空间问题与平面问题的互相转化。
处理立体几何问题,往往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要注意总结转化规律,例如通过平移、补行、展开、作截面、射影等手段,将空间问题转化到同一平面上来。
比如在求异面直线的夹角时,我们往往是平移其中一条直线使得两条直线相交,进而求出夹角。
3) “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互相转化。
立体几何问题的有关证明中,“面面垂直”通常转化为“线面垂直”,而“线面垂直”通常转化为“线线垂直”;“二面角”和“线面角”通常转化为“线线角”,“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通常转化为“点面距离”。
倘若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能渗透“转化思想”那么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下,学生的“转化”能力必将得到提高,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5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空间想象力由于立体图形的三维特性,许多认为设计的问题很难甚至没办法通过生活中的事物演绎其内涵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