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4 精选套题-申论2 王楠楠 (笔记)(2020省考笔试线上双师特训班-联考1期+2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套题-申论2
(笔记)
主讲教师:王楠楠
授课时间:2020.02.04
粉笔公考·官方微信
精选套题-申论2(笔记)
【课前答疑】
1.认为本套题的要点乱:本套卷子的要点没有上节课卷子的逻辑性强,有些要点有故意打乱的嫌疑,且题目相似,第一题、第二题都是对策,对策中的一些要点相似,会有错乱的感觉。

2.关于报道类的语言:报道类不需要语言很生动形象,但是要看报道的背景,比如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对语言生动的要求就比较少;但是如果报道是动员、宣传、报道某个特别有意义的活动,希望大家能够参与,那么对语言有要求。

不能单凭文种判断写作时对语言的要求,而是应该关注行文目的,公文是按照行文目的分成四个类别,文章中对于语言的要求也是根据行文目的判断的。

3.感觉字数写不够:如果剩出很多空格(250个字只能写出100字),就是题做得太少了,这种情况一定是因为要点没写全。

特别对于国考题而言,每道题的时间都是比较紧张的,所以重点不是听所写要点是否给分,而是听某一个要点老师讲到、答案中有而自己没有写到,自己当时是如何思考的、因为什么原因没有书写、是否理解为什么需要书写、理由是否充分。

所以,每一次做题并不是单纯对答案的过程。

4.省考题的字数不紧张,而且如果题目做得比较多甚至会发现同样的题目、材料,不同的省份字数要求不同。

联考题中有很多题是这种情况,对于一样的题目和材料,湖北要求150字、内蒙古却变成300字,同样的材料其答案要点就会存在这一情况,如果字数多可以写很多,不需要精简,将找到的要点全部写上;如果字数少需要简练书写。

5.关于“教训”:如果将教训理解成问题也说得通,但是“从本次考试中吸取的教训是做题时间不够、没有安排好时间”,这样表述比较奇怪,但是如果说“从本次考试中吸取的教训是要合理安排做题时间”才会变得更通顺。

所以,教训确实从问题而来,写成对策更加合理。

第一题不需要写问题,因为问题与对策都写会重复,比如问题是“时间安排不合理”;对策是“合理安排时间”,关键词一样,所以只需要得出应该如何做即可,就是写对策。

6.关于本套试卷的第一题:联系现实生活、常识可知,教训肯定是从问题而来,但是写应该吸取什么教训本身暗示的是应该如何做。

7.关于智能批改和现实分数:
(1)智能批改和现实分数差别不会很大,15分左右的小题分差在1-3分左右,40分满分的大作文的分差在2-5分左右,因为题库的批改系统是不断在完善的,关键词是非常丰富的,只要写到了基本上都能得分,如果写的不是材料中的内容、写错了意思、漏写了就没有分数。

(2)同学们纠结和题目答案写得不同是否得分,这需要看情况,在上节课谈到过如果是从案例中积累、挖掘出来的,意思相似是可以的,比如“特别认真地对待学习”,可以谈认真、细致、严谨,均得分,题库和现实有一定的出入,在于题目在录入词汇的时候没有录入“严谨”,如果写了严谨可能就没有分数,但是在现实中不会有影响,只要意思写到了基
本上到会有分的。

所以,重点是听老师讲解,而不是对答案,题库给出的分数做参考即可。

8.本套卷子的第一题如果只写问题得分会低。

9.做题的重要方法:学会积累、迁移知识点。

(1)在本题中得到很多信息点,比如产业融合、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合在一起、规模,能够想到产业多元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

以后的试卷中没有谈到一起做,而是谈包了一大片地、集中起来、变成产业园,也是规模化生产。

(2)本套试卷是种草莓并且和旅游业放在一起,能够想到多元化,以后的试卷中将草莓进行加工,变成草莓酱、草莓干,有加工业,也可以想到产业多元化,所以做题时要学会迁移,将相似的内容、没有想到的要点进行积累,下次遇到类似表达可以运用。

10.如何确定综合题写哪些要素:最重要的就是审题,综合题需要考生作答的要素就是题干中的词句所决定的。

词句解释题的考查方式:
(1)词语、句子是问题型、消极表达方式:比如“预先失败”“人口诅咒”,就算不知道词语意思也能感觉到是不好的、消极的事情,所以找所有负面信息,包括问题、原因、危害。

(2)词语、句子是正面的、积极表达方式:比如“新技术是一种力量”,2019年国考考查过“乡村文化是一种精神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正面的、好事,谈乡村文化、绿水青山、新技术重要,作答意义、作用、好处、价值。

(3)句子是对策的表达:虽说对策不重要,综合题的分析更重要,但是因为句子本身就是对策,所以答案要点都是对策。

比如2018年国考考过“借用人的‘慧’打造物的‘智’”,即用人的智慧打造智能化产品,“借用”“打造”就是动作的表达,所以答案的展开就是如何做,怎样借用人的慧打造物的智。

(4)比喻方式:考查较少,比如“城市的水系就像人的指纹一样”“信用变成了人的第二张身份证”,比喻色彩,“像指纹一样”说明独一无二;“信用能够勾勒出人格特征、像第二张身份证”就是说明一个人的信用如果被建立起来、有诚信档案就会知道是什么样的人。

(5)总结类公文所写要素是通过题干得出的。

11.报道到底是宣传类还是总结类:大部分是总结类,但是也要看行文目的,如果带有宣传性质,比如报道读书活动、希望大家参与,就是宣传类。

12.关于作答要求:如果出现特殊要求老师会讲解。

如果没有出现特殊要求就略过,如同学们很熟悉准确、全面的要求,“准确”就是运用材料;“全面”就是宁滥勿缺,常规要求不会赘述。

一、请根据“给定资料1”,归纳县域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应该吸取的教训。

(15分)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2”,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20分)
三、假设你是S镇政府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写一篇关于S镇“请农民当老师”的活动的报道。

(40分)
四、假设你是绣山村的一名驻村干部,请根据给定资料4,写一篇动员猕猴桃果农加入合作社的倡议书。

(40分)
【整体审题】
1.整体预览:四道题的范围是否有坑,围绕的主题是什么,是否属于申论四大经典题型范围。

2.范围:“根据‘给定资料1’”“根据‘给定资料2’”“根据给定资料3”“根据给定资料4”,没有坑、很清晰,特别像国考的出题风格,每道题对应相应的材料范围极其明确,且全篇只有4则材料,四道题全部用到,按顺序作答即可。

3.主题:
(1)第一题“归纳县域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应该吸取的教训”:
①“县域农业、特色经济”为主题。

②“县域”就是县、乡、镇等地方。

③“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靠产业,有支柱性产业、特色产业经济才能得以发展。

(2)第二题“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农村电商”为主题,电商是卖东西的,所以要有东西卖,还需要发展一些产业,需要种、养点东西卖,仍然谈到农村产业。

(3)第三题“请农民当老师”:看不出太多的信息,不知道学习什么、老师教什么,主题比较模糊。

(4)第四题“写一篇动员猕猴桃果农加入合作社的倡议书”:猕猴桃果农是种植猕猴桃的,为猕猴桃产业。

(5)总结:
①除了第三题的主题信息没有那么清晰之外,第一题、第二题、第四题的主题均围绕产业,说明本套联考乡镇卷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一条线的,即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

②2018年乡镇、2019和2020年国考均考查这个话题,是因为在建设新农村、开展脱贫攻坚,最重要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背诵20字),“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内含中的一个词,乡村振兴战略严格意义上来讲就是农村地区的“五位一体”,本套试卷考查的是产业兴旺,2020年省考可能还考乡村振兴,但会从中挑选其他内容,比如可能会考生态宜居,但是全部都不是割裂的。

只考“产业兴旺”也会和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只是本套卷子比较清楚、相对单一,只考查产业发展,其中涉及到一点民众参与、乡村治理,再比如国考“花椒酱”一题就是将产业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结合考查。

要看这些内容,肚子里才有货,才能够知道每年选择考查这一话题的原因。

4.做完一套试卷之后要学会再做其他题能用上的信息,本套试卷考查产业发展,今天考查猕猴桃、明天考查菠萝、后天考查荔枝,通过梳理所有的真题会发现,要点几乎非常类似,所以老师会在讲解完题目后梳理与产业发展相关的高频词,再做类似的产业发展真题会掌握80%的要点。

5.题型:第一题为单一题;第二题为单一题;第三题为公文题;第四题为公文题。

一、请根据“给定资料1”,归纳县域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应该吸取的教训。

(1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字数不超过250字。

【审题】
1.“归纳县域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应该吸取的教训”:不是重点答问题,比如从这次考试中吸取的教训不是谈做题时间没有规划好,而是谈下次要合理规划做题时间。

“应该/应当……做”是对策的表达方式,所以应该全部都是对策。

2.教训、经验、启示的关系:启示包括两个方面“经验+教训”,谈一件事情有感或者别人的做法对自己有启示,做法包括两方面。

(1)如果是成功做法应该学习、借鉴;如果没成功、失败了、出现问题了,从中得到的启示就应该反推。

(2)如果是经验直接借、抄,只需考虑普适性;如果是教训给出的都是问题,应该将问题变为对策,即问题推对策。

(3)总结:启示包括经验和教训,正面的是直接摘抄、为经验;反面的、做得不好的是教训,需要反推。

本题就是关注出现的问题,将问题反推为对策。

凡是日后考查教训都这样操作。

3.要求:没有特殊之处。

(1)有条理:找到要点后进行罗列“1.2.3.”。

(2)字数不超过250字:字数要求。

4.“县域特色农业经济”:“县域”就是地理位置(县、乡、镇级别);“特色经济”某一地区的某个产品比较有名,比如安吉白茶、赣州脐橙、丹东草莓、阳澄湖大闸蟹,是某地特有的、独特的经济作物。

本题中也发展了特色农业经济,但是发展得不好、有问题,从中吸取教训应该如何做。

5.小技巧:
(1)单一题中寻找问题、经验、对策等题目往往是1-2个自然段是一个要点,国考体现得尤其明显,所以可以大致分层,整体看材料1大概有几个自然段,比如前两个自然段都在谈老谭的例子,后文的5个自然段分别展开,前面两个自然段都是背景介绍,可能没有要点,后文为5个自然段,因为1-2段是一个要点,所以最多为5个点,字数要求250字,则每个要点50字左右,具体为5-8个关键词,一个词写5-10个字左右。

(2)所以同学们可以运用上节课讲解的方法,对特别确定的要点划横线,不确定的要点划波浪线,大概预估字数先写横线要点,看字数空间决定是否写波浪线内容。

材料1
2012年,Z县引进了一种优质脐橙在本地大规模推广种植。

为了直接体现这种脐橙品种优良,且产自本地,Z县给它起了一个有些特别的名字:Z县美国良种脐橙。

据了解,Z县出产的这种脐橙具有色泽诱人、皮薄个大、汁多肉嫩、口感甜润等诸多优点。

然而,就是这样优质的水果,在2016年大面积上市后却迎来了当头一棒。

整个冬季下来,脐橙的销售量竟不到预期的三分之一!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以下是Z县本地论坛中关于这一话题的部分讨论。

材料1第一段:
1.“2012年……Z县美国良种脐橙”:“Z县美国良种脐橙”名字很拗口,比如“儋州脐橙”比较简单,但看不出问题,看后文。

2.“据了解……以下是Z县本地论坛中关于这一话题的部分讨论”:第一段没有要点,看后文。

网友J:我在外地工作,只知道老家盛产苑菜和小米辣椒,这个脐橙很有名吗?我怎么不知道?我爸妈就在老家,他们都不知道,何况外县,甚至是外市、外省人了。

材料1第二段:
1.此处有问题,上段只看出丰产不丰收、销量不高(不知道原因),本段谈在外地、本地都不知道,叫做知名度低、没有知名度。

应该吸取教训:发展产业要提高知名度,需要宣传(如何提高),前文提到脐橙皮薄、甜、好,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

2.“外市、外省”:宣传还要从本县往外扩,是扩大范围宣传,不仅限于本地。

写为“提高知名度。

扩大范围宣传”。

网友K:美国良种脐橙?这个脐橙为啥叫“Z县美国良种脐橙”?听起来又别扭,又刺耳。

这到底是Z县的特产,还是引进的美国货呢?土特产叫这个名字就有点不洋不土、不伦不类了:现在农产品都追求原汁原味。

而且“良种”两个字听起来不舒服,老让我想起化学饲料催肥的鸡鸭。

在我们老百姓心中,良种可不等于优质的。

感觉这个脐橙的宣传营销做得不太好。

材料1第三段:
1.“网友K……现在农产品都追求原汁原味”:
(1)刚才谈不知道,现在又谈知道了“美国良种脐橙”,向他人介绍时觉得名字读起来很难受,说明起名有问题,感觉名字不洋不土、不伦不类、不恰当、不贴切、不符合实际情况、没有特色,不被接受、认同,被排斥,所以“合理命名、合理/科学取名”“取名要保持原汁原味”“要立足实际、符合消费者认知”。

(2)“接地气”就是符合实际,比较口语,写成“利于接受、符合实际、立足当地、突出特色、保持原汁原味、合理、科学、本土化”均可,“本土化”比“接地气”更加规范。

2.“而且‘良种’两个字听起来不舒服,老让我想起化学饲料催肥的鸡鸭”:信息和前文一致。

3.“在我们老百姓心中,良种可不等于优质的。

感觉这个脐橙的宣传营销做得不太好”:要加大宣传、做好营销,可以和前文内容放在一起,做好营销,创新宣传方式、改善宣传、做好营销,与前文表达类似,可以放在一起。

4.梳理:第二段和第三段为两个要点:一是宣传问题;二是取名、命名有问题。

材料1第一至三段梳理:
1.要点:
(1)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扩大范围,提升知名度。

(2)命名要符合消费者认知、突出特色。

2.“原汁原味、本土化、科学、合理、立足实际/本地”均可得分。

网友L:我天天在Z县走街串巷送外卖,在本地的水果摊店、超市里都没怎么见到这种脐橙。

我们本地人都不知道,招牌哪里打得出来,口碑怎么喊得响亮嘛?
材料1第四段:
1.还是宣传问题。

日后看到“不知道、不了解、不清楚”等信息,都可以用宣传的对策解决,前文谈扩大范围宣传,此处谈没有招牌、口碑,比如包装成当地品牌叫做“丹东草莓”,所以要打造品牌,改成合适的、突出当地特色的名字,与兰州拉面、重庆鸡公煲、沙县小吃一样响亮,走到哪里全国各地都知道。

2.总结:树立口碑、打造品牌。

网友M:我是在离老家近1000公里的城市上班,今年网上购物节时看到了家乡新脐橙的广告。

说实话,很想支持家乡农产品,结果点进去一看光物流就要差不多一周了。

脐橙这东西要吃新鲜的,本来就坏得快,再一磕磕碰碰的,送到我手上时都不知道是啥样的了。

材料1第五段:
1.“网友M……的广告”:在网上看到广告,说明在做宣传,是拓展本地市场的宣传方式,后文还有相关要点,如果可以在此处得出要点可以写挖掘本地市场,“网上”就是线上的宣传方式,暗示如果将宣传写得更细,可以写要打通线上平台、整合线上资源进行宣传、通过线上模式进行宣传。

如果想不到说明对材料不敏感,没看出来也没关系,后文材料还会有暗示;如果能够看出来就是“进行线上宣传”。

2.“说实话……差不多一周了”:物流非常慢、有问题,需要提高物流的速度,提升物流运输的速度。

3.“脐橙这东西要吃新鲜的……送到我手上时都不知道是啥样的了”:吃新鲜的,还要保鲜,需要保鲜技术,所以在提升物流速度的同时,还要提升保鲜技术、做好保鲜。

如果当地人不会、不知道如何保鲜,还需要开展培训让当地人学会,还可以先引进先进保鲜技术,然后培训当地生产者,学会保鲜技术、再提高物流速度,解决问题。

4.扩展:
(1)写完提高速度、提升保鲜技术之后,思考将脐橙摘下来不是立即运输,有可能摘下很多,要运好多天,所以需要储存,否则就放坏了,要有储存条件,可以建立冷库设施,记忆产业发展需要特别强大的后盾就是基础设施。

(2)基础设施在不同的材料体现的要点不同,本题所体现的要点就是需要有储存设施比如冷库、冷链、保险仓等,换成其他题比如冬天种不出草莓需要有温室大棚,这就叫做生产设施;再换成其他产业还可能建设排水沟、照明设施、光合作用,有灯、电、排水沟等等。

日后在材料中遇到类似的信息(种橙子、猕猴桃、草莓……)都要想到设施,然后写出具体设施。

写为“改善仓储环境、仓储条件”也可以。

5.梳理:
(1)本地人不知道就要挖掘本地市场、加强宣传、打造品牌。

(2)通过线上线下合作宣传。

(3)提升物流速度、培训保鲜技术,建立冷库设施。

材料1第四、五段梳理:
1.要点:
(1)挖掘本地市场,加大宣传,打造品牌。

(2)建设冷库等设施,提升物流运输速度,提升保鲜技术(开展储存、保鲜等技能培训)。

2.“加大宣传”在前文已经出现过,一样的要点可以放在一起。

3.大家要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老师自己做题时的习惯是:
(1)比如单一题只找一个要素叫“教训”,得出是常规要素“对策”,老师找到对策会标注“D”,不同的要点分别标注“D1(宣传)、D2(技术/设施)、D3(其他)”,如果后文出现同是宣传的内容就标注D1-1,在书写的时候将“D1”与“D1-1”放在一起、写进宣传,不需要将所有要点重复罗列、整理,否则浪费时间。

(2)综合题中涉及的要素不止一个,找到问题标注“W”;意义标注“Y”,有几个标几个,对策“D”,如果后文出现重复的问题就“W1-1”(同样是设施有问题),最后进行整合,将所有问题写在一起、所有意义写在一起、对策写在一起,无需重复阅读,这是良好的阅读习惯。

每个人的标注会不同,有人的对策标注“C”(措施)、“Q”(英文),这也是可以的。

4.答疑:真正写答案不需要写括号“(开展储存、保鲜等技能培训)”,老师只是为了说明写成括号里的内容也是可以的。

5.要养成自己的习惯,对于不确定的点用波浪线或者括号均可。

甚至还可以运用三角号,比如需要分类,设施的要点中某个词最大、最具有概括性,将其标注三角形是为了提示自己将这个词语抄在最前面。

即所有归类、整合的过程都是在阅读时候已经完成的。

刚开始操作会别扭,但是标记熟练会得心应手。

网友N:上次去镇上办事时买了几个,不便宜啊。

好吃是好吃,但也太贵了嘛,比市面上的所有脐橙定价都高,但和其他好的脐橙比,也没有那么绝对的竞争优势,我觉得这个脐橙定位有些不准。

材料1第六段:
1.“定位不准”:就是谈价格高。

不要直接写“降价”,降价是行为,吸取的教训不是“降价”,因为自己还没有做,要写“合理定价”。

2.可以谈得更加具体一些,“没有竞争优势”说明定价要根据自身实际以及尊重市场规律(不同东西在市场上的价格不同),橙子不同于车厘子,不能将橙子卖成几十块钱一斤。

3.只写“合理定价”是最明确的得分词,因为题目中谈到“没有竞争优势”说明定价要符合市场行情、规律、实际。

材料1第六段梳理:
1.要点:根据产品特色、市场行情合理定价。

2.“合理定价”:根据产品有多好吃、质量有多高、市场同类型商品多少钱等定价。

3.答疑:可以写“提高竞争优势”,但是可以在后面补充、不是前置,最重要的是定价问题,写“合理定价,提高竞争优势”。

说到脐橙的滞销,种橙大户老张也是一筹莫展:“几年前,看着脐橙卖得起价钱,大家一窝蜂地都把土地挪出来,全部种脐橙。

村里、镇上,也没人来劝劝我们。

而邻近的几个县
都是产橙大户。

我们的橙子好,但别人的也不次啊,而且人家种橙卖橙比我们早多啦,名气更响。

”老张无奈地摇了摇头,我们县就这么点人,还不喜欢吃橙子。

这么多果子,只能靠卖到外地去啊。

要不然就等到天气翻暖,春天或者夏天,天气热了,大家就想吃水果。

但是这些橙子娇气得很,囤到那个时候,没坏掉也蔫了、干巴了。


材料1第七段:
1.“说到脐橙的滞销……劝我们”:
(1)“一窝蜂”种植说明会出现数量过、规模大的问题,最后供大于求卖不出去。

(2)“村、镇没人劝”:因为市场有滞后性的问题,但是在生产时可以根据市场信息做相应的指导,说明缺乏指导、没有市场指导,更多的是政府指导,没写到政府也可以。

写为对策就是需要有指导,一方面,不能再盲目种植、控制数量(规模/种植面积);另一方面,要有政府指导、进行指导(市场引导、指导、对接市场、了解市场、以市场为原则/指导进行种植),掌握市场需求、了解市场行情/供需,类似意思均可。

2.“而邻近……外地去啊”:
(1)前文谈到本地人不知道要挖掘本地市场,此处谈到本地市场,不喜欢吃橙子可以培养,比如小时候很不喜欢吃的东西长大喜欢吃,老师以前从不吃榴莲、接受不了榴莲的味道,但老师的丈夫喜欢吃,后来老师也变得喜欢吃,习惯、口味是可以被培养的。

所以对于当地人不喜欢吃,首先可以培养消费习惯。

另外,当地人人数少,大家都喜欢吃也卖不掉,所以要卖到外地,即拓展外地市场。

(2)梳理:
①卖:卖给本地,本地人不喜欢吃则培养;卖到外地。

本地和外地相结合,拓宽销售渠道、拓宽市场。

②只要要点有操作性就可以学习,吸取教训就是看到他人的问题自己如何做,自己可以是种植其他东西,如果本地人不喜欢吃可以培养,宣传营养价值好、口味好,不尝试就不知道自己是否接受,只有尝试后才会知道。

还会存在第二种情况就是可能尝试后仍然接受不了,这时才没有培养的可能。

所以可以将这个要点放在宣传中。

3.总结:
(1)第一点:没有指导,要指导、控制规模。

(2)第二点:大家不喜欢吃,可以培养,卖到外地、拓宽销售渠道/市场/范围。

4.“要不然……干巴了”:
(1)“干巴了”说明保存得不好,要建立冷库设施、保鲜、储存。

(2)也可以做果汁、罐头,是在后文拓展的信息点,大家可能不喜欢吃橙子,可以做成橙子干、橙子酒、美汁源等饮料,不喜欢吃橙子但是喜欢喝饮料,可以泡茶,就是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做好深加工。

产业类题目做多了就会想到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三产融合、深加工、产业多元(要点不一定有分,但是可以作为补充)。

材料1第七段梳理:
1.要点:
(1)控制数量,合理布局种植规模(规划种植、控制面积/科学种植,政府引导、对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