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
整本书阅读《中国古代寓言 》(导读课 推进课分享课)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中国古代寓言》导读激趣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学习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并自主阅读这本寓言故事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2.能体会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并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
3.学会制定阅读计划,能按计划阅读。
【教学重难点】1.自主阅读这本寓言故事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2.能体会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看图片猜故事。
(1)课件出示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寓言故事图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2)你还知道有哪些寓言故事?(3)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寓言故事:故事比较短小,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二、读封面、封底出示《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从封面、封底,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引导了解出版社等信息)三、看目录,知内容1.出示目录,你发现了什么?2.你读过哪个寓言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圈出几个学生没有说过的寓言故事的题目,生读题目,想一想,这个故事可能说的是什么呢?(预测,指名说,然后翻书对照预测得如何。
)四、片段赏析,知方法1.读寓言故事,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出示课本中的小贴士,生齐读,说一说你的发现。
)(①先要读懂故事内容;②体会故事中的道理;③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读故事《叶公好龙》,想想这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故事可笑在哪里?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道理:讽刺了那些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爱好的人。
)3.播放《叶公好龙》动画故事,加深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4.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学生交流分享。
5.小结6.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怎么做才能印象更深刻呢?(师课件展示优秀读书笔记,可以圈画书中的好词佳句,提示:用圆圈圈起好词,用“——”画比喻句,“~~~”画拟人句,“===”画排比句,“双波浪线”画感受深的或者觉得写得很美的句子,还可以在感受深的句子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4篇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4篇《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学习目标:1.读寓言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丰满寓言的故事情节。
2.学习“续写”和“扩写”两种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悠悠五千年,寓言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的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古代寓言》一书,去捡拾那一颗颗美丽的珍珠吧!1.同学们,读完此书,你印象最深刻的寓言故事有哪些?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2.从这些故事中,你发现“寓言”这种文体有哪些特点?(生说)师出示:寓言是一种文学作品体裁,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它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二、读中感悟,合理补白1.看到大家交流的这么热烈,老师也想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故事跟大家分享,请看《更渡一遭》。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捉到甲鱼想吃掉甲鱼,却又不想承担杀生罪名的人,他烧了一锅沸腾的水,并在锅顶架起一根细细的竹桥,让甲鱼两次从上面爬过的事,讽刺了那些面目伪善口蜜腹剑的小人。
2.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甲鱼?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自由说)师:这是一只可怜、悲哀的甲鱼。
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老师把它整理一下,大致有这几个:(1)甲鱼第二次听到主人让它爬过细竹条时,它会怎样想?会怎样说?又会怎么做?(2)甲鱼第二次到底有没有爬过去?3.是啊,故事的结局甲鱼第二次有没有爬过去,我们不得而知。
这正是“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巧妙之处:故事言简意赅,却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4.同桌两人合作学习,说一说甲鱼在第二次过细竹桥时它是怎么想的,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5.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交流中闪光。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吧!6.交流,评价师总结:同学们的想象都很丰富,但有一点要注意,无论怎样想象都不能背离寓言的寓意,不能违背事实。
三、深思熟读,丰满情节过渡: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幽默深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学设计4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学设计4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寓言蕴含的中华灿烂文明,领略寓言独具特色的形式。
2.初步掌握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并学习运用方法理解寓言,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
4.制定阅读计划表。
教学重难点:带领学生走进寓言故事,初步归纳运用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了解,进一步感受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朗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明确寓言特点1.同学们,今天老师把从一年级至今所有学过的寓言故事都请来了,你能找到其对应的道理吗?活动:故事、道理连一连。
2.这些寓言故事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近代的,大家发现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预设1: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小故事,大道理3.魔袋4.镜子)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爷爷,他对寓言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寓言这个魔袋,装进去的是故事,抖出来的是道理。
二、初识书本,激发兴趣1.看封面,做名片老师还带来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其中精选了76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每一个都有趣味、有意义、有智慧。
文字虽简,含义却丰。
你能看着封面给它做个名片吗?2.看目录,说说哪个寓言故事你读过?最想看哪些寓言?从目录中,我们知道这些寓言故事被分为6个篇章。
每个篇章前面都有一篇阅读指导。
3.看阅读指导,说说它能给我们哪些方面的指导?(预设1:阅读方法2.道理)三、归纳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1.回顾以前学习寓言的方法前面我们学了那么多篇寓言故事,你觉得用什么办法才能读出故事中藏的道理呢?(预设1:了解故事内容2.分析出人物形象3.联系生活经验)还有两个方法:看题目猜一猜;看图画想一想。
我们来试试吧!2.学习《姜从树生》(1)猜题目:看了题目,你猜到什么?(2)想图画:想一想,图画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呢?这本书里每一篇故事都附有一幅或两幅生动形象的插图,它是故事精华的浓缩,猜想图画,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把握故事内容。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整本书阅读说课稿

《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教学说课一、说教材寓言故事短小的篇幅中潜伏着有趣的情节,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学生们在过去的三年时间中,从课文中学习到了《乌鸦喝水》、《坐井观天》《掴苗助长》、《亡羊补牢》等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是部编版三年级第二单元选编的篇文言文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均收录在《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里。
在本册书中的“快乐书吧”-一栏中,也对此书进行了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寓言》收集了我国古代的部分经典的寓言故事,有的故事讲述了学习态度和方法,可以指导学生们的成长和学习;有的故事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难题:还有的故事具有讽刺的寓意,警示大家不要犯此类的错误。
二、说学情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寓言故事对他们并不陌生。
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出现了好几则寓言故事,如:《拔苗助长》、《亡羊补牢》、《坐井观天》等,这些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很简短,含着的道理却很深刻。
在课堂上,学生基本上能跟着老师的讲解,来了解故事的内容、人物特点和寓意。
但当面对整本书时,让学生独立且有兴趣的阅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1. 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使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寓言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教法和学法以分享阅读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阅读教学,为学生搭建横向比较的桥梁。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教师的提问,并且精心设计课堂环节,把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
最后,我通过渗透一些阅读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寓言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动画竞猜,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是引起小学生产生兴趣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
基于这点,这一环节我抓住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编排的4则寓言故事,分别是《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
这4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

第19页/共22页
板书设计
第20页/共22页
谢谢 聆听
第21页/共2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2页/共22页
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
学生通知识过延问伸题,让引学导生学想想生:知(根识据延课文伸内,容让拓展学出生的想问题想)。:这(根个问据题,能
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课文内容拓展出的问题)。 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 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15页/共22页
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 划划,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 想和体会。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 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以自制读 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采 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
27
第16页/共22页
制订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读多 少页?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定一个时间表, 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整本书读完。
28
第17页/共22页
三、说教学过程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 适度拓展):
用“你心中的寓意是什么”结束本节课, 引起学生的深思,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18页/共22页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 出很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面镜子,透过它,能照出 生活的方方面面。
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 美在智慧。
第6页/共22页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 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 我首先通过出示故事名字,激起学生的回忆,将学生带入情境,为 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 离。随后提出什么是寓言,简要阐述寓言,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单元为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寓言故事,使学生掌握寓言的特点和寓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掌握寓言故事的寓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教学难点1. 寓言故事寓意的理解和提炼。
2. 学生对寓言故事背后的人生哲理的感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起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
2. 新课导入:介绍《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单元,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寓意等方面的内容。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共同探讨寓言故事的寓意,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阅读寓言故事,撰写读后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2. 主题: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3. 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4. 内容:- 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 寓言故事的寓意-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提升- 道德观念和人生观的树立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寓言故事,撰写读后感,要求不少于300字。
2. 根据所学寓言故事,自编一则寓言故事,要求具有寓意和教育意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寓言故事,使学生掌握了寓言的特点和寓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整本书阅读详细课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整本书阅读详细课程XXX《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整本书阅读课程详情第1单元了解故事:故事身份证导入语:阅读一本书,首先吸引我们的就是这本书的故事。
那什么是故事?故事又有哪些要素呢?1、故事及故事要素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对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例如:一只蟋蟀被早餐篮带到了时代广场,XXX收养了它,它展现了自己演奏的天赋,并帮助XXX一家脱离了困境,功成名就后又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这就是《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的故事。
阅读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蟋蟀从XXX来到时代广场又回到XXX的过程。
阅读一个故事,我们需要关注哪些重要信息呢?以揠苗助长为例,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大概情节之后,我们应该首先关注谁是主人公,这个故事是围绕谁展开的?揠苗助长讲的是一个XXX,因为觉得禾苗长得慢,就把禾苗都拔高了些,导致所有的禾苗都枯萎了的故事。
这个故事中,XXX是自始至终活动着的人,整个故事围绕他展开,所以他就是主人公。
其实我们也会把他是什么时代的人,他生活在哪里,有时候我们也会关心故事中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了解了这些信息,我们就会觉得这个故事更可信了。
《揠苗助长》就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地点是XXX。
阅读故事除了关注谁何时何地之外,我们还会关注事件以及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如揠苗助长,我们会关注XXX将禾苗拔高这个事件,同时我们也会好奇XXX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
故事这样写道,XXX是个急性子,他多次焦虑的想:怎么长得这么慢,怎么才长这么一点呢,有什么办法让它们长得更快一点儿呢。
这些内容我们就可以知道,XXX是因为他觉得禾苗长得太慢了。
知道了原因,往下看看文中有没有结果呢。
这样一句话,所有的禾苗都枯萎了,这就是结果。
总结一下这个故事,我们关注了谁,何时何地事件的原因,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实践的结果。
这就是故事的重要素材。
2、如何登记故事身份证用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等信息确定一个人,这些信息记录在咱们的身份证上,只要拿出身份证就能看到这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信息。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指导教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指导教案引言:寓言是一种形式独特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人、动物或物体,以及精心设计的情节,来传达一定的道德教训或智慧哲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样,常常以微小的细节和动物形象,深入浅出地揭示人性弱点和真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考能力非常有益。
本文档将为教师提供一份针对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阅读指导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故事并从中汲取智慧。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
2.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掌握其中的道德教训和智慧哲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道德观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与众不同的艺术形式,包含人、动物或物体的象征意义,蕴含道德教训和智慧哲理。
2. 按照故事的分类和主题,选取多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进行阅读。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故事中的道德教训和智慧哲理。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分发寓言故事文本给学生,让他们用适当的方式进行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小组讨论:将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教训和智慧哲理。
4. 总结和分享: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步骤二:阅读理解1. 教师分发寓言故事文本给学生,并指导他们以适当的速度和方式阅读。
2. 学生通读故事文本,并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关键词和理解问题。
3.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检验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步骤三:小组讨论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包含3-4名学生。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进行讨论,并总结出其中的道德教训和智慧哲理。
3.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步骤四:总结和分享1.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讨论的成果,分享故事中的道德教训和智慧哲理。
《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游戏情境、角色代入等方式产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的兴趣。
2.通过猜读、对比阅读等方式,深入理解寓言的道理,体会寓言的特点。
3.通过制定阅读计划、阅读记录卡等方式营造共读共享的读书氛围,为下一阶段的阅读和分享做准备。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推荐阅读师:我们来玩个猜寓言的小游戏。
第一关,看视频猜故事。
生:《守株待兔》师:这个故事出自?生:中国古代的《韩非子》第二关:读内容猜故事。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生:《鹿角和鹿腿》,出自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第三关:根据道理猜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他会逐渐磨灭,不要只贪图眼前的享受,而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未来。
”这是哪个故事呢?生:《池子与河流》出自俄国现代的《克雷洛夫寓言》。
师:这个单元我们学的寓言故事既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
古今中外,寓言故事都被大家所喜爱,你喜欢读寓言故事的原因是什么呢?生交流原因。
师:是啊,小故事大道理,这是寓言故事最大的特点。
就像老作家严文井说的:“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今天老师为大家推荐的是《中国古代寓言》,它像一个魔袋,装满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猜寓言故事的游戏,快速唤醒学生对课本上已学知识的记忆,引用严文井的话,并把这本书比喻成魔袋,能激发起学生阅读这本书的欲望。
)二、目录引趣,提高期待1.看封面看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幅精美的插图,你知道这是哪个故事吗?生:《画蛇添足》2.老朋友、新朋友师:看来这个故事已经是很多同学的老朋友了。
谁能给大家讲讲?生讲故事。
师:他的故事讲得真好。
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呢?生交流想法。
师:生活中有没有做了无用功,出力不讨好的人呢?联系生活回答。
师:是呀,看来同学们在第二单元寓言故事的学习中学的非常扎实,不仅知道故事讲了什么,还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指导PPT课件

.
3
一、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题目的成语?
二、先看看目录,观察一下,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在你读过的这些故事中,
哪个故事最吸引你?
.
4
.
5
晋朝人乐广曾经请朋友到家里喝酒。当
那个朋友喝了一口酒,正准备把杯子放到
桌上的时候,突然看见杯子里漂着一条小
蛇,心里就有点不安,不过还是勉强喝了
那杯酒。
回家之后,那个朋友就生了病。乐广派
.
1
中国古代寓言的历史悠久,从先秦到清 末,留下的寓言难以计数,其中有口皆碑的 经典作品举不胜举。古代寓言的内容十分丰 富,包括国家的治理、世态百象、为人处事、 修身养性、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等许多方面, 这些内容包含着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凝 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
2
了解作品
寓言中的智慧,给人一生带来 无穷的启迪。寓言充满智慧,但 它从不板着面孔说教。它的篇幅 短小,所讲的故事简单而含义丰 富,语言深入浅出,幽默有趣, 读起来让人轻松愉快。读者在笑 声中记住了寓言蕴藏的哲理,得 到某种劝谕或告诫。因此,人们 普遍地喜欢寓言。
.
12
制订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读 多少页?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定一个时 间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整本书读 完。
.
13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很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面镜子,透过它,能照出生活的方方面面。 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智慧。
.
14
.
15
现用此成语讽刺那些疑神 疑鬼的人。
.
7
首先要明确,这里的“影”
是弓的像,而不是影子。我们
知道,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
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
快乐读书吧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指导(课堂PPT)

品读寓言 收获智慧
-寓言故事阅读推荐课
1
你能感受到: 什么是寓言吗?
2
一起回顾一下 吧!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 事,用比喻、拟人等手 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 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 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二.先看看目录。
13
《中国古代寓言》
——部分目录
掩耳盗铃 坐井观天 亡羊补牢 唇亡齿寒 对牛弹琴 狐假虎威
画蛇添足 拔苗助长 杯弓蛇影 打草惊蛇 猴子捞月 画龙点睛
14
目录中的中国 古代寓言故事 中,哪个故事 最吸引你?
15
考考你: 看图猜成语
16
掩 耳 盗 铃
17
画蛇添足
18
坐井观天
19
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6
课题《中国古代寓言》
7
中国古代寓言的历史悠久,从先秦到 清末,留下的寓言难以计数,其中有口皆 碑的经典作品举不胜举。
古代寓言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国 家的治理、世态百象、为人处事、修身 养性、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等许多方面, 这些内容包含着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33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 出很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面镜子,透过它,能照出 生活的方方面面。
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 美在智慧。
34
35
31
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划 划,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 和体会。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己 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以自制读书 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采用 多种方式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课件ppt课件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 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 “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 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 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主角 怎么想 怎么做 结果 寓意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三环节:比较阅读,发现对比手法凸 显寓意。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 能读书。鉴于此,学习读寓言的方法能让学生 更好地自主进行阅读。通过寓言故事《陶罐与 铁罐》,教给学生对比人物性格阅读领悟寓意 的方法。
《陶罐和铁罐》 阅读单
人物 特点 结果
陶罐 谦虚 光洁如新
铁罐
傲慢 无影无踪
道理 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 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三、说教学过程
第四环节:学以致用,探索中感知寓意的意味深长 紧接着,让学生用刚才学到的两种读寓言的方法去解读另外两篇 寓言,以此探索感知寓言的意味深长。
用“主角______心里想______________,于是他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我从中明白了____________。”的句式去叙述。
1、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青少年书籍。收录了80多个古代寓言故事,其中有我 们熟知的,也有陌生的。故事以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了我们古代流传已久 的各种寓言故事,反映社会的百态,人生的万象。细读这些故事,不仅会给人无限的快 乐和不尽的想象,而且在无形中会净化读者的心灵。
整本书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展示交流课教案

整本书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展示交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观念。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4)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提升道德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寓言故事简介介绍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寓意。
2.2 寓言故事的阅读策略(1)了解故事背景,把握故事主题;(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故事智慧。
2.3 寓言故事展示学生分组选择喜欢的寓言故事进行展示,包括故事梗概、人物分析、寓意阐释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和研究;(2)教师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讨论。
3.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3.3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选择的寓言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提问,共同探讨。
3.5 课堂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本组的研究成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自己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评价他人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道德观念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5.2 辅助资料:相关寓言故事背景资料、阅读策略指导等。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活动一:寓言故事分享会学生自由组成小组,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在班级内进行分享,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发表看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书分享会与阅读指导课教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书分享会与阅读指导课教案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 读书分享会与阅读指导课教案介绍这份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关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读书分享会与阅读指导课教案。
通过分享与研究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传授道德价值观,并提供他们与中国文化和传统的联系。
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通过举办读书分享会和阅读指导课,提供学生交流和研究的机会读书分享会策划时间和地点- 时间:每周三下午3点到4点- 地点:学校图书馆活动安排1. 开场与介绍(5分钟)- 欢迎学生参加读书分享会- 介绍活动目的和安排2. 寓言故事分享(30分钟)- 选择一则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或《鹿过藩篱》- 向学生讲述故事内容和寓意- 鼓励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和人物行为3. 学生分享与讨论(15分钟)-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讨论道德价值观,以及如何将故事中的教训应用到生活中4. 活动总结(5分钟)- 总结本次分享会的收获和体会- 提醒学生下次分享会的时间和内容阅读指导课教案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表达和述说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和人物行为课程内容1. 寓言故事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 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2. 寓言故事阅读(30分钟)- 学生自行阅读故事,并提出问题或记录重要信息3. 学生讨论与分享(15分钟)- 小组讨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和人物行为4. 活动总结(5分钟)- 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体会- 提醒学生下节课的时间和内容结束语通过读书分享会和阅读指导课,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观。
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希望这份教案可以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组织读书活动,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兴趣和热爱。
《中国古代寓言》推进课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寓言》推进课教学设计一、内容简介统编版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与第二单元语文要素“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一脉相承,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寓言故事,从中汲取智慧,学会分辨是非,学习为人处世。
《中国古代寓言》一书中共有76则寓言,全部由文言文改编而来,年代已经非常久远。
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孩子们读到这些故事,仍然会被深深地吸引,收获启发与思考。
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好书。
二、课时定位本节课是导读课与分享课之间的过渡课,目的是借助推进课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通过进一步掌握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引导孩子将整本书阅读走向深入。
三、教学目标1.检测前期阅读成果,掌握学生阅读情况。
2.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对比阅读故事的方法。
3.学以致用,通过创造性讲故事,学会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制作寓言故事身份证,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发现寓言故事的相似之处。
难点:通过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能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课前统计阅读情况:用多长时间读完,有多少学生已经读完?出示课前统计的学生印象最深刻的5个故事,并请学生简单讲一讲排行第一的故事,说说理由,注重说道理。
(二)初识“寓言故事身份证”1.看图猜故事。
2.根据线索猜故事。
3.出示《郑人买履》,你明白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4.大屏幕出示故事名称、人物、可笑之处、道理,引出寓言故事身份证。
(三)阅读任务一:制作“寓言故事身份证”,并发现《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两个故事的相似之处。
拿出学习单,学生完成《刻舟求剑》寓言故事身份证。
(4分钟)学生交流故事的名称、人物、可笑之处、道理。
发现《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两个故事的相似之处: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归纳阅读寓言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读懂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想法,从而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能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中国古代寓言》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文|吴茹茹的目标,设计了“寓言之最”“寓言配画”“寓言与生活”“寓言编写大赛”四个实践性活动。
在“四课”教学中,为了凸显落实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整体性、规范性、延续性、趣味性,教学中还设置了伴读精灵,伴读精灵在课堂上由学生扮演,发布所有的阅读活动。
同时,教师角色由教者转化为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一起交流,一起分享。
课堂变得有趣、有效、有温度。
2.课外阅读:制订计划,“精灵”相伴。
在阅读整本书时,更多的时候需要在课外进行,因此需要师生一起制订阅读计划,并依据阅读计划,一边自主阅读,一边借助伴读单与伴读精灵展开对话交流,落实自主阅读任务活动。
这时伴读精灵就以卡通形象出现在伴读单中,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借助伴读精灵提供的提示进行自我解决,还可以将阅读问题带到课堂上,大家一起解决。
总之,整本书自主阅读“双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运用,使得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都可以借助伴读单这一阅读工具,深度阅读,言意兼得,体会阅读带来的乐趣,获得可持续的阅读动力,真正成为一名自主阅读者。
(作者单位:海南海口市美兰区教学研究室/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责任编辑郝帅教学目标:1.借助连线、看图说故事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
2.运用预测、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策略引导学生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寓意,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指导学生借助伴读单中的任务系统,自主制订阅读计划。
4.通过感知寓言故事蕴含的智慧,产生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板块一猜图激趣,聊聊文体一、游戏激趣,选定伴读精灵1.激趣导入:在我们进行自主阅读时,大家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伴读精灵”,大家快来和他打声招呼。
2.过渡: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看图连故事名字”的游戏,找一名同学扮演“伴读精灵”,和我们一起开启《中国古代寓言》的阅读之旅。
3.出示游戏要求:(1)快速看图,(师随机出示寓言故事中的图片及故事名字)把图片和对应的寓言故事连在一起。
《中国古代寓言》导读课(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寓言故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故事中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指导自己的行为。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刻舟求剑》:讲述一个人在船上不小心将剑掉入水中,却在船帮上刻记号,企图按记号找回剑的故事。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核心素养:
1.阅读理解:通过分析寓言故事,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把握故事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2.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生活哲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滥竽充数》中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这表现出他的虚伪和虚荣心。
(3)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指导生活:让学生学会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刻舟求剑》中的人忽视了事物的发展变化,学生应明白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法和策略。
2.教学难点
(1)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这往往是学生的难点。
-例如:《守株待兔》中“守株待兔”的做法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适用,学生需理解这是一种讽刺,寓意不能仅靠偶然的机会而成功。
《中国古代寓言》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寓言故事中的形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形象的特点和寓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寓言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寓意,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古代寓言》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寓言的基本概念,掌握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1. 《中国古代寓言》导读课
2. 主体内容:寓言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寓意;寓言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描绘;寓言故事的价值和意义。
3. 配图:寓言故事中的形象插图。
七、作业设计
2.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进行改写或续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思考题:要求学生思考寓言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1.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等教具,创设与寓言故事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的形象和情节,从而更好地理解寓意。
2. 引导思考:在讲解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故事中的角色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的行为有什么后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
4. 教学难点:在讲解寓言故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哲理,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解释,使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寓言的价值和意义。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阅读兴趣。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寓言故事的定义及特点。
2. 学习《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经典故事。
3. 分析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激发阅读兴趣;通过阅读寓言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寓言故事书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寓言故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寓言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内容及价值,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经典故事。
3. 故事讲解: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寓言故事进行讲解,分析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寓言故事进行深入阅读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寓言故事的学习价值。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2. 内容:a. 寓言故事的特点b.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简介c. 经典故事及道理d. 小组讨论与分享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其他故事,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寓言故事,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对自己的启示,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讲解寓言故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