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题
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第Ⅰ卷(共35小题,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国家管理制度化 B.从人治到法治C.礼仪与政治分离 D.为民主政治奠基25.在中国,“县”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市”作为行政区划,发轫于广州,不到100年。
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暂行条例》公布实施,广州市政厅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市”作为行政区划。
上述材料表明:A. 县代表着农业社会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B. 广州的政治经济地位优势明显C.中国地方行政区划出现了新的变化D.标志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26.据史料记载:来自萨拉米的外邦人赫拉克利德斯,因其在公元前330-329年雅典粮食危机中的善举,成为雅典人的“恩人”而被授予“特权外邦人”身份;银行家帕西昂和佛尔米昂因对雅典城邦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雅典公民权。
这表明:A.这段史料不真实,因为外邦人不可能获得雅典公民权B.外邦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获得雅典城邦的认同C. 外邦人可以通过参与雅典人的政治生活而融入雅典城邦D. 雅典外邦人必须与公民共同履行城邦的某些义务27.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
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B.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C.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D.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28.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 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A. 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B. 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C. 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D. 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2. 史载:“西周的诸侯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这反映出A. 政治权力按血缘关系分配B. 西周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C. 周天子开始加强中央集权D. 诸侯国的权力有等级差别3. 西汉刘向认为:“生而富贵又无鉴而自得者鲜矣。
春秋,国之鉴也。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甚众,未有不先见而后从之者也。
”材料表明A. 先秦时期宗法制逐渐遭破坏B. 夏商中央政权已开始实行分封制C. 春秋时期贵族阶层生活富足D. 西周时期诸侯势力左右中央王权4.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已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它是A. 追求天下为公B. 崇尚秩序C. 主张仁政D. 天人感应5. 西周后期,政府在设关(门)、市的地方,开始对出入关门的货物或者在市场营销的商品征税。
这说明当时A. 工商业发展受到政府的阻碍B. 工商业者属于政府官员C. “工商食官”制度受到冲击D. 政府完全垄断了工商业6. 《晋书段灼传》记载:“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窗体顶端幽王为讨宠妃褒姒欢心,烽火戏诸侯,又废太子宜臼,立褒姒子为太子,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杀死幽王,立宜臼为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西周分封制受到冲击B. 宗法制引发贵族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 周幽王厉行君主专制D. 申侯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宗法分封制7. 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A. 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 皇位继承“立嫡以长”C. 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8. 图片对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解析版)
河北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将答题纸、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留存。
第I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礼记大传》载:“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这旨在强调A. 嫡长子的特权地位B. 血缘与政治的结合C. 宗法尊卑等级关系D. 宗法制的社会作用【答案】C【解析】材料中引文大意为:国君有管领宗族、聚合族人的职责,在全族晏饮时,族人与国君在序昭穆和年后依序列入座,但是族人就座时不能太靠近国君,必须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以此来表示对国君的尊重,说明了宗法尊卑等级关系,故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等级关系,没有对嫡长子特权进行阐释,故A项排除;材料中无法得出血缘与政治的关系,故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宗法制的等级关系,没有对社会作用进行阐释,故D项排除。
【点晴】解题的关键是对史料信息的准去解读,文言文是学生解题的障碍,其主要反映的是等级关系。
2. 下图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此图反映了当时A. 中外丝绸贸易发达B. 中外经贸交往频繁C. 中国国际地位提升D. 中外文明交流互通【答案】D【解析】题干中所示为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的泉州开始,到达非洲与亚洲的印度与土耳其等,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外文明得到了交流与互通,无法得出其丝绸贸易的发展情况,经贸交往是否频繁,以及中国国际地位是否提高,故D项正确;而ABC项的表述均在示意图中无法得出,故ABC项排除。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3
河北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考前须知:〔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局部,总分值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复第I卷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答复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完毕,将答题纸、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留存。
第I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礼记大传?载:“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这旨在强调A. 嫡长子的特权地位B. 血缘与政治的结合C. 宗法尊卑等级关系D. 宗法制的社会作用2. 以下图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此图反映了当时A. 中外丝绸贸易兴旺B. 中外经贸交往频繁C. 中国国际地位提升D. 中外文明交流互通3. 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
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
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一样,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
道举的设立旨在A. 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 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C. 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 推动文化的多元开展4. 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认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A. 经济开展导致思想变化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 理学认为人性违犯天理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开展5. 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
2017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l. 武王伐商利用了商朝士卒的临战倒戈取得胜利。
周公将之总结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朝贵族对周之所以取代商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一思考带来的结果是 ( )A.提出了中央集权思想B.形成了官僚政治理论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D.出现了天人感应学说2. 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
”这反映出荀子 ( )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同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3. “吾周当西汉时,学术之中心,在于学校。
魏晋以后,则学校有名无实,教育之权,遂全移于私家之手。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儒学至尊的地位被取代B.私学兴起于思想界的繁荣C.专制集权统治遭到削弱D.造纸术改进推动文化传播4. 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同岂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
这种观点 ( )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同有认识 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门然经济的理解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5. 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通过文书的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
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 ( )A.成功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分割B.保障了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C.有效地制约了皇帝滥用权力D.提高了行政机构的办事效率6. 观察《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依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古代丝织业中心多数分布在丝绸之路的沿线B.汉代丝织业中心由都城长安向全国各地辐射C.唐宋时期的丝织业是发展最快的手工业部门D.元至清朝苏州、南京等地也成为丝织业中心7. 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面、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
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历史
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全国卷)文综试题(历史部分)第Ⅰ卷24.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
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A.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B.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C.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D.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25.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
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
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
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模越庞大,组织越严密。
”由此可知A.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B.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C.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D.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6.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画者先贵立品。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
文如其人,画亦有然。
”该绘画理论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D.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27.有学者著文指出,16世纪前后的中国,虽然有相对自由和富有弹性的土地和劳动力制度,但商人阶层受到权力的压制、剥夺,纷纷“托庇于官僚政治之下”,财产权、经营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没有成为一种反抗的力量,异化的力量。
这主要说明16世纪前后的中国A.土地和劳动力制度比较灵活B.经济政策失调抑制社会发展C.商人阶层深受权力阶层制约D.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28.有研究表明,在1842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
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
1842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经济结构的变动B.城市化水平提高C.农村经济的凋敝D.城乡差距的扩大29.维新思想家严复说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 2017 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 2017 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 2017 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河北省衡水中学 2017 届高三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 2017 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 2017 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 2017 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 2017 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 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A.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B.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图表内容可知分封的王室子弟居多,所以A说法正确,从地域来看王室子弟主要分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所以C的说法正确,分封的对象为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所以D的说法也正确,家天下出现于夏朝,所以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 史载:西周的诸侯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这反映出( )A. 政治权力按血缘关系分配B. 西周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C. 周天子开始加强中央集权D. 诸侯国的权力有等级差别【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看,西周的诸侯国大小不一,诸侯国内部最高官员的任命也不相同,有直接受命于周天子的,有受命于国君的,这反映出诸侯国有权力上的等级差别,故选D项。
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C两项不符合史实,均可排除。
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A.中国的物质文明落后于英国B.在文化层面上中国未战先败
C.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落后D.英国主要靠软暴力打败中国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材料中的学者提出了19世纪英国对中国的鸦片战争,只不过是其在此之前论著中提出的战争方案的实施,因为战前英国已在其大量文章、著作中充分认识到中国封建农业文明的落后性,可见该学者强调了在文化层面上中国未战先败,故选B选项。A、C选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鸦片战争中英国是以船坚炮利打败中国的,故D选项错误。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反映出的是清朝末年地方督抚的政治活动,可以看出他们的政治活动越来越肆无忌惮,这是汉族地主参与政治的体现,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没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含义;B选项材料没有提到革命问题;D选项说法错误,这种现象对满清王朝是一种打击。
点睛:督抚是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明清两代的地方军政长官。督抚有权决定徒刑的判决,对流刑、充军、发遣可以做终审判决,但需要报请刑部复核。清朝地方巡抚总督多为一品二品大员,官职较高,权力较大。
C.雅典政治几乎是完美的政治形式D.雅典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混合体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雅典民主政治在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处于顶峰,因此这个时期的雅典公民具有很多权利,得到很多福利,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雅典并没有官僚体系;C选项说法错误,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最适合的制度;D选项错误,雅典只是民主制,希腊是由多种政治形式组成的。
高三历史上册第三次调研测试题.doc
高三历史上册第三次调研测试题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改革是通过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国古代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改革家,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后人记取。
据此回答1~3题。
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2.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其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3.以下各项之间的因果关系,正确的是:()①租庸调制无法维持②均田制破坏③两税法的实施④土地兼并严重⑤封建经济发展A.①③②④⑤B.⑤④②①③C.⑤②①④③D.④⑤②①③经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文化异常繁荣。
哲学思想,流派纷呈;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成就辉煌。
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A.爱人如己,崇尚和平B.己所不欲,勿施与人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D.善用权术,建立威权5.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但是,汉朝在除秦苛法的前提下,对这些制度又有所损益变化。
据此回答6~7题。
6.秦朝建立后,在中央设“三公”,其中御使大夫的主要职责不包括:()A.执掌群臣奏章B.下达皇帝诏令C.裁决中央和地方政事D.兼理国家监察事务7.东汉察举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这被称为()A.皇帝征召B.乡举里选C.公府与州郡辟除D.举孝廉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它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宋,到明清两代臻于极盛而后走向衰落,前后延续了13,对我国的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7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
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商代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2.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 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3.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
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
”该思想家的流派是A.儒家 B.法家C.墨家 D.道家4.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
这就是说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 D.秦朝集权统治开启了郡县制5.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史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
这反映了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D.国家官史的腐败现象严重6.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
据此可知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 B.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D.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7.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题(扫描版)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上三调考试历史答案1-10 BBDDA CCCCB 11-20 CABDB CDCCC 21-30 DCBCD CABDC31-40 DABBD BABBD 41-48 CDCAA CCB49 (1)趋势:生产工具由原始农具发展为铁犁牛耕,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营方式由井田制下的集体劳动到战国小农户个体经营,封建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农业技术进步,精耕细作。
(6分)影响: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转型。
(4分)(2)示例一:信息:西汉时期的手工业集中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隋唐时期的手工业大量分布于大运河地区。
(2分)说明:西汉至唐朝前期,经济重心在北方,手工业大多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大运河的开通促使大运河沿岸地区手工业发展。
(3分)示例二:信息:汉代盐、铁等手工业发展迅速,唐代制瓷业、造船业等手工业发展迅速。
(2分) 说明:汉代盐铁官营;唐代制瓷工艺进步,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唐代海外贸易丝绸之路发达。
(3分)50(1)特点:海外贸易没有成为根本国策;与海外商业往来时间早;海外贸易的主要货物是丝绵织品和各种土特产;海外贸易未能推动新兴经济部门的发展;在某些时期海外贸易规模比较大。
(任3点给6分)原因: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阻碍(中国缺乏内部市场机制的驱动);明清实行海禁政策;(4分)(2)新现象:生丝等原料大量出口;对外贸易中出现了工业品;(4分)影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并发展。
(任2点4分)51.(1)原因: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起银价升高;铜钱作为货币运输极为不便;镇压太平天国需要大量的军费支出。
(6分)措施:中央发行纸币在全国流通,政府财政收支中纸币和现银并用。
(4分)(2)态度:最初是迟疑,待咸丰帝再三强调催促后才大量发行纸币。
(2分)结果:纸币泛滥,造成通货膨胀。
(2分)。
河北省衡水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礼记·礼器》云:“太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
君亲制祭,大人荐盎。
君亲割牲,夫人荐洒。
”材料中“君”的行为意在A.表达对周王虔诚和崇敬B.突显自己特殊政治地位C.强化皇权神圣不容僭越D.彰显家国一体祥和精神2、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 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3、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文王时曾与姒姓诸候国杞、缯联姻,周武王以太公望女为王后,并将长女太姬嫁给陈国。
它反映了周初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诸候崛起冲击分封制度C.君臣通过联姻确立宗法关系D.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均田是郡县制度下的井田,井田是封建制度下的均田。
”下面对这句话解读正确的是A.均田制与井田制在本质上并无任何不同B.均田制和井田制都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C.井田制和均田制都推动了精耕细作模式出现D.均田制全属中央政府,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5、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
这四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哪一思想A. “和而不同”B.“克己复礼”C.“仁者爱人”D.“周而不比”6、“孔子问老子,儒家弟子墨子另创墨家,儒家荀子的弟子韩非、李斯又为法家代表。
”上述现象充分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儒、墨、法思想主张一致B.思想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思想家相互学习、勇于创新D.法家思想继承了道家、儒家思想7、有学者认为,金银错是我国青铜时代一项精细工艺,它一出现就受到人们的的普遍欢迎。
但是,对于中国的青铜时代来说,它只不过是一抹詢丽的晚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礼记·礼器》云:“太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
君亲制祭,大人荐盎。
君亲割牲,夫人荐洒。
”材料中“君”的行为意在A.表达对周王虔诚和崇敬B.突显自己特殊政治地位C.强化皇权神圣不容僭越D.彰显家国一体祥和精神2.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3.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文王时曾与姒姓诸候国杞、缯联姻,周武王以太公望女为王后,并将长女太姬嫁给陈国。
它反映了周初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诸候崛起冲击分封制度C.君臣通过联姻确立宗法关系D.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均田是郡县制度下的井田,井田是封建制度下的均田。
”下面对这句话解读正确的是A.均田制与井田制在本质上并无任何不同B.均田制和井田制都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C.井田制和均田制都推动了精耕细作模式出现D.均田制全属中央政府,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5.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
这四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哪一思想A. “和而不同”B.“克己复礼”C.“仁者爱人”D.“周而不比”6.“孔子问老子,儒家弟子墨子另创墨家,儒家荀子的弟子韩非、李斯又为法家代表。
”上述现象充分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儒、墨、法思想主张一致B.思想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思想家相互学习、勇于创新D.法家思想继承了道家、儒家思想7.有学者认为,金银错是我国青铜时代一项精细工艺,它一出现就受到人们的的普遍欢迎。
但是,对于中国的青铜时代来说,它只不过是一抹詢丽的晚霞。
可见,金银错技术的出现A.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 B.体现了社会审美观的世俗化C.无法改变青铜时代的没落D.反映了青铜铸造技术的保守8.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A.清净无为B.兼爱非攻C.仁政治国D.以德治民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把人类划分为天生的主人和天生的奴隶是是天经地义的,他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别人,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别人。
”下列与之有类似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派别应是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10.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l(12)10简内容是(正面):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酰(丑),遥(迁)陵拔(应为“掾”,吏)訓(刑讯)蛮、衿(蛮荆)。
(背面):鞫(ju,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
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达湖南B.秦朝制度推广引发矛盾冲突C.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D.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11.吴王濞招天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
……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气互通,相为消长,这一现象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B.商人低下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变C.封国制严重威胁中央集权D.商品专卖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12.从“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再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A.从分封制到集权独断的变化B.封国制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C.中央集权制诞生是历史的必然D.战国时期中国政治的剧烈变化13.据江苏尹湾汉墓出土的考古文物《集簿》记载,当时东海郡有“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
乡百七十,□百六,里二千五百卅四,正二千五百卅二人。
亭六百八十八,卒二千九百七十二人。
”此记载A.说明封国仍是朝廷的严重威胁B.佐证了西汉时期曾在地方分封诸侯C.表明西汉以前郡县制尚未推行 D.填补了县以下基层机构的史籍空白14.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始皇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予以表彰”。
由此可见,秦始皇主张A. 书同文B. 度同制 C.车同轨 D. 行同伦15.《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
由此可知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16.某同学这样讲述“洛阳纸贵”的典故:“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
”这段讲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A.造纸术没有被发明B.都城在长安而非洛阳C.尚未发明雕版印刷术D.没有赋这一文学形式17.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种思想易为处于动荡之中的人们所接受,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涣散了人们同疾病作斗争的意志,影响了人们创新医药的积极性。
该思想是A.心学B.理学C.阴阳五行D.佛教18.据白寿彝《中国通史》记载:六朝时期大中型墓葬多数发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乃至两广与云南等地呈渐次下降分布,随葬品规格也依次降低。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A.南方依然保留宗法分封制度B.官僚统治阶级内部等级森严C.中原人口南迁逐步开发江南D.长江中下游成为全国经济重心19.隋文帝在强调“儒学之道”为治国根本的同时,也认为:“佛法玄妙,道教虚融,成降大慈,济度群品”“法无内外,万善同归:教有深浅,殊途共致。
”这些主张A.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导致佛教在隋朝取得统治地位C.体现了三教调和之风D.体现出儒佛道三教的趋同20.据记载,唐朝除对传统的盐、铁等大宗商品进行国家专营专卖外,中期后又进一步增加了对茶、丝等多种商品的专营专卖。
这说明A.国家放弃了抑商政策B.政府的财政困难加剧C.工商业经济得到发展D.官营手工业日益扩大21.唐以前,市井成员主要是商贾、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及部分无业游民。
而到宋代,又出现了众多文化娱乐行业,饮食、旅店种类大增,众多文人也加人市井队伍中。
材料中唐宋时期市井成员构成的变化A.是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表现B.使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C.是市民文化迅速发展的结果D.是政府商业政策变化的反映22.唐代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市》中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西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平时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这说明唐朝A. 开始出现夜市B.官吏不再直接监管“市”C.扬州“夜市”繁荣D.扬州成为地方商业中心23.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B.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C.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D.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24.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
这反映了A.道教成为当时主流思想B.唐代宗教迷信严重C.佛道儒出现融合的趋势D.道教戒律的严格性25.(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
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
这表明政府意在A. 增加财政收入B. 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C. 增加粮食产量D. 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26.范仲淹《四民诗》说:“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
”宋人《富国策》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
这说明A.宋朝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C.传统的商业观念发生变化D.士农工商四民平等思想出现27.宋太祖曾发布诏令:“所在不得苟留行旅,赍装非有货币当算者,无得发箧搜索”又诏:“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
"这表明当时A.统治者注意保护商人的权益B.商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较大提升C.政府征收商业税率比较低D.官商勾结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8.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
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的南移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29.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
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载,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
两则材料都反映了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B.我国手工业生产出现专业化趋势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30.明人小说中有一段关于吴江县盛泽镇的描写:“温饱之家织下绸匹,必积至十来匹,最少也有五六匹,方才上市。
即大户人家积得多的,便不上市,都是牙行引客商上门来买。
”从以上材料可知盛泽镇A.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B.包买商推动了市镇经济C.丝织业大小户分化明显D.商贾非常注重营销策略31、《古今图书集成·经济篇》中分为“选举典、诠衡典、食货典、礼仪典、乐律典、戎政典、祥刑典、考工典”,这种图书分类表明“经济”的内涵是A.心外无理 B.治国之才C.经济管理 D.经世济民32.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
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A.粮食生产的商品化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D.人地矛盾得到缓解33.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规定:“盐场井灶,另编排甲,所雇工人.随灶户填注……各处谋窑雇主.将佣工人等册报地方查核。
”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说明清初实行严厉的重农抑商政策B.客观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C.反映了清政府注重规范手工业市场D.说明民营手工业己经超过官营手工业34.清代尚书汪由敦曾说,明代士大夫奏章往往言辞激烈,或指斥皇帝、或弹劾高官,目的多是沽名钓誉,不符合为臣之道。
这一观点表明汪氏A.鼓励清代官员谏诤B.力图维护君主的权威C.反对当时的文字狱D.赞赏明代的清明政治35.1816年,英国阿美士德使团访华时被要求磕头以谢皇恩,经争取后改为单膝下跪叩头三次。
在颐和园等待接见时因天气炎热要求稍事休息,清廷官员认为不能让皇帝久等而将其斥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