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科学三下《12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案(2)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水在空气中的存在形式是水蒸气。
2.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
3.探究水分子运动的特性并初步感知水的重要性。
4.在了解衣服上的水转化为水蒸气后去了哪儿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了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探究水分子运动的特性并初步感知水的重要性。
2.在了解衣服上的水转化为水蒸气后去了哪儿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了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在探究水分子运动的特性过程中,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水分子是非常抽象的概念,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形象感知到水分子的特性。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
2.一桶水、一个塑料瓶、一个透明杯子、一个水龙头和盆子。
3.利用图画形象化地描述水分子的动作和状态,方便学生理解。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 (10分钟)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水和水循环相关的事物引出教学内容。
2.导入示例:“小明和小红都是用的同一桶水洗澡,为什么洗完澡后小红感觉比小明潮湿?”5.2 观察实验环节(25分钟)1.向全班发放一个透明杯子,并增加足够的水。
2.学生悄悄地贴上一个三叶草标签。
3.请学生将杯子外面裹上一张白纸,然后观察三叶草标签显示的情况。
4.学生们发现有雾气在杯子外面,但水很鲜明地可以看到。
5.饮用碾磨完的塑料瓶(小口)的水,然后鼓励学生用吸管往杯子里吹气以示出“空气”在杯子里。
6.再次观察商是否有水气凝结在杯子外面。
7.介绍水蒸气和空气当中的水分子。
5.3 PPT课件学习(15分钟)1.通过京剧《狍子连环》的剧情图展示《郎“花田错”》为主题的PPT课件进行,展示水循环、水分子运动、水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2.让学生在PPT课件中更直观地感受水分子运动变化。
5.4 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3.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究环保的重要性。
六、教学作业1.预习下一次的水循环的主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中,通过实验展示水分子的运动方式,让学生形象化地感知到水分子的特性。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案教学设计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探究水的特性和运动规律,了解水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方向和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科学的神奇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策略1.以趣味性为主,尽可能活泼自然地进行教学;2.给学生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表达观点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3.借助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并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4.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等方式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给学生展示两件相同的衣服,一个是干的衣服,一个是湿的衣服,用一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猜想:•两件衣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湿的衣服要放到阳光下晒?•湿的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2. 实验环节(3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小组内拿两个相同的小毛巾放在桌上,一块干的,一块湿的,让学生用另外一块湿毛巾去擦拭湿毛巾,观察并记录他们发现的规律。
2.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来探究“水会不会跑到更高的位置?”这一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 讨论环节(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提出新的问题,比如:“水会不会自己变成气体?”等等,以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4. 练习环节(20分钟)学生在练习环节中进行知识的巩固,老师出示课堂练习题或者实例,鼓励学生在练习中紧密联系所学知识和课堂实践。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掌握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老师注重以趣味性为主,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表达观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考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B实验 电吹风吹湿盘子 盘子里的水有什 么变化(现象) 水越来越少。水变干了
水跑到哪里去了
水被蒸发掉了
水被蒸发掉了
蒸发的特点:
1、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气化现象。 2、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1.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 A.扇来的风是凉的 B.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 C.扇来的风能加快汗液蒸发从而加快从人身 上吸热
实验器材:电吹风、湿盘子、实验报告单 实验步骤: 1 把准备好的器材摆放在实验 桌上 2 在盘子里装上少量水,用电吹风对着湿盘子吹风。 3 边吹边观察,盘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4 注意观察,做好记录。
抹过的桌面上 的水迹有什么 变化(面
水越来越少,水变干了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猜一猜
• 蘸水写的这个“水”字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猜一猜:湿衣服晾晒在太阳底下,一 段时间后就干了! 衣服上的水跑那里去了呢?
实验器材: 湿抹布、实验报告单 实验步骤: 1把准备好的器材摆放在实验 桌上 。 2用湿抹布抹桌面。 3观察抹过的桌面上的水迹有什么变化? 水跑到哪 里去了? 4 注意观察,做好记录。
D.扇风能使空气温度降低
2.夏天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上了岸 觉得冷,这是因为 [ ] A.水的温度高,空气的温度低 B.空气比水容易传导热量 C.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要吸收热量 D.以上都不对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案教学设计反思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理解、掌握水的沉降、渗透、蒸发和凝结过程;2.了解、认识常见的水循环现象;3.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
1.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理解水的沉降、渗透、蒸发和凝结过程;2.了解、认识常见的水循环现象;3.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
2.2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和做出解释。
3. 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水的沉降、渗透、蒸发和凝结过程的实际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
3.2 意义导向法通过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水循环对我们生存和生产的重要性。
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必要性。
3.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和实验,深化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实验能力。
4. 教学过程4.1 教师引入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件湿漉漉的衣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水滴在衣服上?水是怎么到衣服上的?它又是怎么消失的?”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更多关于水跑到了哪里的问题。
4.2 学生探究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沉降、渗透、蒸发和凝结过程。
在实验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通过自己的实验和探究,探究和解决问题。
4.3 学生讨论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实验结果和回答之前所提出的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水的循环和其重要性。
4.4 拓展应用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2
12.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推 测湿衣服晾(liàng)一会有什么变化?衣服上的水跑
到哪去了呢?
12.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实
验
用湿抹布抹桌面,观察抹过
的桌面上的水迹有什么变化,水跑
到哪里去了?
在碗里装上少量水,做好水 们位标记,放到通风的地方,过一 段时间观察一次,看看碗里的水有 什么变化?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2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1. 衣服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 2. 各种衣料有什么特点? 3. 晾晒衣服时,衣服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
12.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推 测
蘸水在桌面上写个“水” 字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湿衣服在房间里面慢慢变干
12.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说 一说
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生产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
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
晒盐
用护肤品脸 用保鲜?
12.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实 验水跑到哪儿去了?
水变成了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了。
水为什么慢慢变少了?
因为水蒸发了。
蒸发有什么特点?
1、一般发生在液体表面。 2、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找 一找找一找生活中水蒸发现象:
屋顶水盆的水在晴天慢慢变浅;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鄂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鄂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本节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水的存在形态和水的运动规律。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明白衣服上的水并没有消失,只是变成了水蒸气或被吸收了。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存在形态:液态、固态和气态。
2.了解水的运动规律:水分子不停地运动,可以升华、沉淀、蒸发和凝结。
3.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教学内容1.水的存在形态。
2.水的运动规律。
3.实验观察:衣服上的水蒸发与吸收。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区分水的存在形态。
2.学生能够正确解释水的运动规律。
3.学生能够进行简单实验,观察和探究衣服上的水的变化。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水的运动规律,尤其是蒸发和吸收。
2.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探究实验现象,有条理地总结实验结果。
教学步骤第一步:热身(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回顾课堂前的知识,让学生回忆液态、固态和气态的定义及它们的特点。
第二步:讲授(25分钟)1.介绍水的运动规律:水分子不停地运动,可以升华、沉淀、蒸发和凝结,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2.带领学生讨论衣服上的水为什么会消失,并引导学生分析水的运动规律的原理。
3.点名介绍实验器材:玻璃杯、暖气片、衣服。
4.进行实验观察:将一块湿了的布放于暖气片上,让学生观察水的变化及衣服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
5.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水所在的衣服,水分子被热量激发,蒸发成为水蒸气并飘散在空气中。
第三步: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探讨下列问题:1.衣服上的水都变成了水蒸气吗?2.还有其他的变化方式吗?3.如何证明水分子在空气中飘散?第四步:总结(5分钟)通过简短的讲解和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课后作业请学生按照实际情形,考虑衣服上的水可能还有哪些变化方式,并自己找一件湿衣服进行观察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参考资料•《考中小学化学知识的历年真题解读》•《实验100例》。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运动及其表现现象;2.了解水的自然过程及其部分过程;3.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形式,探究水在不同的物体上运动时的现象及运动规律;4.通过生活实例理解科学原理;5.培养学生探究、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水的自然过程及其部分过程;2.水在不同物体上运动时的现象及运动规律。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水的自然过程及其部分过程;•了解水在不同物体上运动时的现象及运动规律。
2.教学难点:•通过生活实例理解科学原理;•学生探究、观察和实验的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教师请学生回忆一些他们所见过的水运动的场景,例如:水流、水滴、湖泊、海洋等等。
通过这些场景,让学生对于水的运动有一个简单的理解,然后发问:在我们穿干净的衣服时,会不会有水?如果有,水跑到哪里去了呢?2.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穿过雨衣、被雨淋的衣服,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区别。
然后,教师倒入适量的清水,问学生是否愿意把衣服放到水里,并请学生说出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接着,教师倒掉水,让学生感受衣服的湿度,并让学生说出水离开了衣服以后去了哪里。
3. 实验(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几件衣服。
教师先用吸水纸巾试与衣服表面接触,然后浸入水中,再与吸水纸巾对比。
让学生观察、比较,理解水在不同物体上的运动。
之后,教师让学生选择不同材质的物品(例如毛巾、纸巾、衣服、塑料袋、鞋子等),并在这些物品上倒水进行观察和实验。
4. 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 - 对于水在不同物质上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 -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衣服上的水去了哪里,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究。
5. 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用简单的语言总结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意识到水在运动中的特点,并认识到水不仅出现在生活中的很多场景之中,同时也形成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和习惯。
小学科学鄂教版三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说课
小学科学鄂教版三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说课
上节课学习了衣料的吸水性,这节课接着学习衣料吸的水晾晒一段时间后就干了,衣料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推测,然后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除非课外进行相关知识的阅读,否则对衣服晾晒后上面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是不清楚的,甚至这样的问题都没有思考过。
面对课文指出的熟悉的现象和陌生的问题,学生一下子做出反应,还真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我出示一幅画来反映一位小女孩在晴朗的天气环境下晾晒湿衣服的情形。
这样帮助学生重温熟悉的环境,便于学生的进行相应的推测。
课文在提出相关推测任务后,又进一步提出两种实验研究方案,由于绝大多数学生的研究推测无法建立在相关知识的经验之中,因此,课文采用文字加图片的方式帮助学生研究。
在此基础上,我也让学生们模仿着做了两个实验。
做完这两个实验后,课文又提出还做了哪些研究,又观察到了哪些现象?这时我又引导学生们做一个实验。
观察记录水蒸发的现象后,又指出水跑到哪去了呢?
接着课文又明确指出:“水为什么会慢慢变少呢?是因为水蒸发了。
”学生不明蒸发的概念,教师告诉学生什么是蒸发?
通过学生们几次实验探究之后,我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找一找蒸发的现象和怎样防止蒸发。
最后让学生们在带着疑问思考:自然界常见的蒸发现象还有哪些?
1。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教学设计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蒸发的概念,知道衣服上的水蒸发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描述水蒸发的现象,并能用科学的语言解释其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蒸发的概念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教学难点理解蒸发的微观本质,以及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湿布、吹风机、扇子、大小不同的盘子、温度计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件湿衣服,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件湿衣服,过一段时间它会自己变干,你们知道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二)新课讲授1、蒸发的概念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晾晒的衣服变干、地上的积水消失等,讲解蒸发的概念: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2、蒸发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什么情况下会蒸发?通过讨论,得出蒸发的条件:液体、温度、表面空气流动。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2)作出假设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假设,如温度越高,蒸发越快;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等。
(3)设计实验①探究温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准备两块相同的湿布,一块放在室温下,另一块用吹风机加热,观察哪一块布干得快。
②探究表面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将相同量的水分别倒在大小不同的盘子里,观察哪个盘子里的水蒸发得快。
③探究表面空气流动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准备两块相同的湿布,一块用扇子扇,另一块不扇,观察哪一块布干得快。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2《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鄂教版 (共19张PPT)
•
生活中利用蒸发:
这 时 候 需 要 水 蒸 发 得 更 快 一 些
这 时 候 需 要 水 蒸 发 得 更 快 一 些
这 时 候 需 要 水 蒸 发 得 更 快 一 些
• 生活中防止蒸发:
• 用保鲜袋保鲜水果。 • 用保湿霜减少皮肤水分蒸发。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2课
•
• 用水写一个“水”字,师生 一起观察“水”字的变化。
再观察晒衣服的图
湿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就 干了!衣服上的水跑到哪 儿去了呢?
实验方法一:用湿抹布抹桌面, 观察抹过的桌面上的水迹有什么变化?。 现象:桌面慢慢 。
水跑到哪儿去了呢?
实验方法二
• 用一块湿布,把它放到通风的地方,过一 段时间观察一次,看看有什么变化? • 湿布: ___
• 水跑到哪儿去了呢?
这些水在不断地跑到空气中去
这些水在不断地跑到空气中去
这些水在不断地跑到空气中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些水在不断地跑到空气中去
蒸发现象:
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 中的现象叫蒸发。
蒸发的特点:
1、一般发生在液体表面。
2、且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交流:生活中水蒸发的现象。 列举:生产生活中水蒸发的例子。 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生产生活 中 人们是怎样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2.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教案(2)【推荐】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第十二课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一、教学目标:1.能对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进行猜测,并能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2.能对隐藏在不同蒸发实验背后水的去向做合理的分析。
3.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温表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4.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得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例子。
5.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6.通过认识水的蒸发现象,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
二、教学准备:课件,湿抹布和装有少量水的广口容器等。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用水写一个“水”字,师生一起观察“水”字的变化。
2.再观察晒衣服的图(出示课件),并提出问题:湿衣服晾一会有什么变化?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呢?(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实验研究方法,2.分小组汇报各自的实验研究方案。
集体交流评议,完善实验方案。
提出实验中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出示课件)。
3.分小组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汇报交流:你们做了哪些研究?发现了什么现象?5.讨论:在这些实验中,水为什么会慢慢减少了?水跑到哪儿去了呢?观察老师准备的水蒸发的录象。
(出示课件)。
6.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7.课件展示大自然中水的蒸发现象,紧接着教师讲述水的蒸发现象: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何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交流:生活中水蒸发的现象。
2.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水蒸发的例子。
3.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生产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课件展示)。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下《12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案(1)
XY-803 开关柜智能操控装置(液晶操控)(版本号:4.15)操作手册(使用前请详细阅读此操作手册)目录一、概述 (1)二、技术指标 (1)三、模拟显示部分与功能 (2)3.1 断路器状态显示 (2)3.2 手车位置显示 (2)3.3 接地开关位置显示 (3)3.4 弹簧储能显示 (3)3.5 带电显示及闭锁功能 (3)3.6 自动加热除湿控制及时温湿度数字显示功能 (3)3.7 人体感应探头功能 (3)3.8 手动照明 (3)3.9 智能语音防误提示功能 (3)3.10 开关转换功能 (3)3.11 通讯功能 (3)3.12、温湿度传感器报警功能 (4)四、安装尺寸与接线图 (4)4.1 安装尺寸 (4)4.2 接线图 (4)五、显示与设置说明 (5)5.1显示 (5)5.2设置说明 (6)六、运输与贮存 (8)七、保修期限及订货说明 (8)一、概述上海贤业XY-803开关柜智能操控装置,产品功能强大,使用于3KV-35KV 户内开关柜,手车柜、固定柜、中置柜、环网柜等多种开关柜。
具有动态一次模拟图、高压带电显示、断路器分合状态指示、储能指示、接地开关状态指示、自动加热除湿数据显示及控制、小车位置指示、分合闸回路完好指示、人体感应及柜内照明、语音防误提示、同时还具有测量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有功电能、无功电能、功率因数、频率等功能,可取代现有的一次回路模拟图、带电显示器、自动加热除湿控制器、断路器分合按钮等。
并且具有RS485通讯接口,通讯协议为MODBUS通讯协议。
能够使开关柜进一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方便广大用户使用与操作。
二、技术指标工作电源:AC85~265V/DC110~300V工作环境温度:-20℃~+70℃工作环境湿度:≤95%RH温度测量范围:-20℃~+80℃湿度测量范围:20%-99%RH加热输出口:无源输出降温输出口:无源输出报警输出口:无源输出照明输出口:无源输出强制闭锁输出口:无源输出介质强度:≥AC2000V绝缘性能:≥100MΩ温度精度:≤±1℃湿度精度:≤±2%RH动态闪烁频率:1次/秒人体接近感应时间:≤3秒RS485通讯距离:≤1200米通讯波特率:1200bps、2400bps、4800bps、9600bps可设置数据格式:8个数据位 1个停止位无奇偶校验开关量输入端子和LED数码显示关联关系:动态配置抗电磁干扰性能:符合IEC255-22的标准规定电力仪表功能1、测量 UA UB UC 精度为 0.2级2、测量 IA IB IC 精度为 0.2级3、测量 PA PB PC P 精度为 0.5级4、测量 QA QB QC Q 精度为 2.0级5、测量 cosa cosb cosc cos 精度为 0.5级6、具有计量功能:有功电能计量、无功电能计量-1-三、模拟显示部分与功能(注:此图仅做参考、具体面膜图以实物为准)01断路器合指示 09加热A指示02断路器分指示 10 加热B指示03(1)、03(2)工作位置指示 11 操作键盘04(1)、04(2)试验位置指示 12 储能旋钮05 接地开关合指示 13 远方/就地转换开关06 接地开关分指示 14分/合闸转换开关07 储能指示 15 报警指示08 液晶显示界面 16带电显示及闭锁3.1、断路器状态显示断路器合闸并且分闸回路完好时,红色01模拟条发光;断路器分闸并且合闸回路完好时,绿色02模拟条发光。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学设计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共2页,内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课文开门见山地提出:“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后就干了,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引发学生进行相关推测。
作为一个9岁左右的学生,帮助家长晾晒衣服是不少人经历过的事,即便没有直接参与晾晒衣服的活动,但也间接地观察过家长从事这样的事情。
然而,对于这个年龄的学生来说,除非课外进行过相关知识的阅读,否则,对衣服晾晒后上面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是不清楚的,甚至这样的问题都可能没有思考过。
面对课文指出的熟悉的现象和陌生的问题,学生一下子作出反应还真可能有一定困难。
课本中用漫画的形式反映了一位小女孩在晴朗的天气环境下晾晒小件衣物的情形,这样帮助学生重温熟悉的环境便于他们进行相应的推测。
从课文中的表达方式看,这几乎是和前一节课的表达方式如出一辙,其实本单元接下来的几课课文的表达方式和课文编排形式都是如此。
由此也可以进一步看出编者在重复地运用同样方式方法指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做科学”的良苦用心。
课文在提出相关推测的任务后,进一步提出:“根据自己的推测,想办法研究。
”也就是让学生设计研究活动方案。
由于绝大多数学生的推测无法建立相关的知识经验,所以设计实验方案的难度也较大,因此课文采用文字加图片的方式提供了两种实验研究方案,供同学们参考:“用湿抹布抹桌面,观察抹过的桌面上的水迹有什么变化?”和“在碗里装上少量水,做好水位标记,放到通风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观察一次,看看碗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课文在介绍这两个实验方法的同时还提出了思考的任务和注意的事项:“水跑到哪里去了?”“注意作好观察记录。
”课文倡导学生并不局限这两种“现成”的研究方法进行观察研究,因此提出“还做了哪些研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在学生们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后,课文接着提出:“与同学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并讨论,水跑到哪儿去了?”学生进行了两到三个相似的实验,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水渐渐减少了甚至消失了,而这就便于学生在分析讨论中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事实。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案(1)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案(1)教学目标:1、能对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进行猜测,并能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2、能对隐藏在不同蒸发实验背后水的去向做合理的分析。
3、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温表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4、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得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例子。
5、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6、通过认识水的蒸发现象,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
教学准备:课件,湿抹布和装有少量水的广口容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用水写一个“水”字,师生一起观察“水”字的变化。
2、再观察晒衣服的图(出示课件),并提出问题:湿衣服晾一会有什么变化?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呢?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实验研究方法,2、分小组汇报各自的实验研究方案。
集体交流评议,完善实验方案。
提出实验中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出示课件)。
3、分小组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汇报交流:你们做了哪些研究?发现了什么现象?5、讨论:在这些实验中,水为什么会慢慢减少了?水跑到哪儿去了呢?观察老师准备的水蒸发的录象。
(出示课件)。
6、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7、课件展示大自然中水的蒸发现象,紧接着教师讲述水的蒸发现象: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何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交流:生活中水蒸发的现象。
2、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水蒸发的例子。
3、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生产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课件展示)四、小结。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PPT课件2
4、如果视力不良,只能进到某一层时,不要立 即停止远眺,应多看一会儿,将此层看清楚后, 再向内看一层,如此耐心努力争取尽量向内看, 才能使眼的睫状肌放松。
5、双眼视力相近的,两眼可同时远眺;双眼视 力相差大的、将左右眼轮流遮盖,单眼远眺,视 力差的一只眼睛,其远眺时间要延长。
远眺图使用方法
第一步、首先在能把远眺图都看清的位置,熟悉 一下最远处几个框细微的纹路,
第二步、然后逐渐加大距离至远眺图最远处的几 个框处于模糊与清晰之间的位置停止。
第三步、思想集中,认真排除干扰,精神专注, 开始远眺,双眼看整个图表,产生向前深进的感 觉,然后由外向内逐步辨认最远处几个框每一层 的绿白线条。
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生产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 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
晒盐
用护肤品脸 用保鲜袋保鲜水果
可爱的同学,找资料眼 睛累了吧!长时间屏幕,眼 睛会干涩、酸痛、疲劳的。
不过现在教同学们一个 小办法,左边我为大家准备 了一张视力保健“远眺图” ,看看图就能缓解眼疲劳, 起到远眺解乏的作用。
远眺图是利用心理学 空间知觉原理,在一张二维 空间平面上,强烈显示出三 维空间的向远延伸的立体图 形,远视和视力良好的人在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情况下引 起的视力疲劳,可以通过此 种方法获得一定的缓解。
在碗里装上少量水,做好水 们位标记,放到通风的地方,过一 段时间观察一次,看看碗里的水有 什么变化?
还做了哪些研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水跑到哪儿去了?
水变成了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了。
水为什么慢慢变少了?因ຫໍສະໝຸດ 水蒸发了。蒸发有什么特点?
1、一般发生在液体外表。 2、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三年级下 第12课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三年级下第12课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参一、教材说明教材共2页,内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课文开门见山地提出:“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后就干了,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引发学生进行相关推测。
作为一个9岁左右的学生,帮助家长晾晒衣服是不少人经历过的事,即便没有直接参与晾晒衣服的活动,但也间接地观察过家长从事这样的事情。
然而,对于这个年龄的学生来说,除非课外进行过相关知识的阅读,否则,对衣服晾晒后上面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是不清楚的,甚至这样的问题都可能没有思考过。
面对课文指出的熟悉的现象和陌生的问题,学生一下子作出反应还真可能有一定困难。
课本中用漫画的形式反映了一位小女孩在晴朗的天气环境下晾晒小件衣物的情形,这样帮助学生重温熟悉的环境便于他们进行相应的推测。
从课文中的表达方式看,这几乎是和前一节课的表达方式如出一辙,其实本单元接下来的几课课文的表达方式和课文编排形式都是如此。
由此也可以进一步看出编者在重复地运用同样方式方法指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做科学”的良苦用心。
课文在提出相关推测的任务后,进一步提出:“根据自己的推测,想办法研究。
”也就是让学生设计研究活动方案。
由于绝大多数学生的推测无法建立相关的知识经验,所以设计实验方案的难度也较大,因此课文采用文字加图片的方式提供了两种实验研究方案,供同学们参考:“用湿抹布抹桌面,观察抹过的桌面上的水迹有什么变化?”和“在碗里装上少量水,做好水位标记,放到通风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观察一次,看看碗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课文在介绍这两个实验方法的同时还提出了思考的任务和注意的事项:“水跑到哪里去了?”“注意作好观察记录。
”课文倡导学生并不局限这两种“现成”的研究方法进行观察研究,因此提出“还做了哪些研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在学生们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后,课文接着提出:“与同学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并讨论,水跑到哪儿去了?”学生进行了两到三个相似的实验,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水渐渐减少了甚至消失了,而这就便于学生在分析讨论中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事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下《12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案
(2)
第三单元
第十二课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一、教学目标:
1.能对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进行猜测,并能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2.能对隐藏在不同蒸发实验背后水的去向做合理的分析。
3.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温表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4.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得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例子。
5.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6.通过认识水的蒸发现象,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
二、教学准备:
课件,湿抹布和装有少量水的广口容器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用水写一个“水”字,师生一起观察“水”字的变化。
2.再观察晒衣服的图(出示课件),并提出问题:湿衣服晾一会有什么变化?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呢?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实验研究方法,
2.分小组汇报各自的实验研究方案。
集体交流评议,完善实验方案。
提出实验中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出示课件)。
3.分小组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汇报交流:你们做了哪些研究?发现了什么现象?
5.讨论:在这些实验中,水为什么会慢慢减少了?水跑到哪儿去了呢?观察老师准备的水蒸发的录象。
(出示课件)。
6.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7.课件展示大自然中水的蒸发现象,紧接着教师讲述水的蒸发现象: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何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交流:生活中水蒸发的现象。
2.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水蒸发的例子。
3.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生产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和防止水分
蒸发的?(课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