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知识--阴阳五行精品课件

中医基础知识--阴阳五行精品课件
最新 PPT
独特的护理技术与方法: 起居护理 预防护理 情志护理 饮食护理 中药护理等
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编 《常用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及考核评分标准》
最新 PPT
•第一节 阴阳学说
最新 PPT
阴 阳 的 起 源
最新 PPT
概念
•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 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 • 水(阴) • 火(阳)
要点:相关 对立 属性
1.《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宋代·陈无择 “三因学说” 2.《小儿药证直诀》宋·代钱乙开创 “脏腑证治”
最新 PPT
3.金元四大家:
• 刘完素(刘河间):认为大多数病证性质属于火热,治疗 善用寒凉药物,世称寒凉派。
• 张从正(张子和):认为人患病是因为感受邪气,邪去则 正安治病以汗、吐、下三法攻邪为主,世称攻邪派(攻下 派)。
完整过程。
最新 PPT
辨证施护
• 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 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资料,分析整理从而制定相应护理 计划和护理措施的过程。
最新 PPT
防护结合:预防与护理结合
1.未病先防 ①固护正气:顺因自然、调神情志、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锻炼身体 ②预防邪侵:慎避六淫、疫毒、预施药物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控制传变

最新 PPT
三、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防护结合 恒动观念 独特的护理技术与方法
最新 PPT
整体观念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 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 整体;并通过气血津精等生理物质的作用,来完成机 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 李 杲(李东垣):认为脾胃虚弱或异常是内伤疾病的主要 病因,脾胃一伤,百病由生,治疗上善补脾胃,世称补土 派。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  ppt课件

ppt课件
25
1、阴阳偏胜
(1)“阳胜则热”—(实)热证:高热、 大汗、烦躁、面赤、脉数
(2)“阴胜则寒”—(实)寒证:面白、 脘腹冷痛、泻下清稀、舌淡、脉沉迟或 沉紧
ppt课件
26
2、阴阳偏衰 (1)“阳虚则寒”-阴相对偏亢-虚寒证: 面白、畏寒、肢冷、神疲蜷卧、自汗、脉 微 (2)“阴虚则热”-阳相对偏亢-虚热证: 潮热、盗汗、口干舌燥、脉细数 (3)阴阳互损 原因:阴阳互根互用
ppt课件 20
(五)阴阳相互转化
-转化是消长的结果。 “物极必反” 量变——质变 形 式 1) 渐变-寒暑交替,昼夜转换 2) 突变-急性发热性疾病,高烧持续不退, 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 绝。-阳证转化为阴证
ppt课件 21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玻尔 -族徽:太极图 “contraviasuntcomplementa”(对立即互 补)
ppt课件 11


(三)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阴和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 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 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期和 条件。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 阴阳互用:阴阳双方不断地资生、促进 和助长对方。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 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1 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 -天与地、昼与夜、水与火、寒与热 2 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气与血、脏与腑、寒热与温凉
ppt课件 4
事物的阴阳属性
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 明亮的、兴奋的 阴: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 晦暗的、抑制的

中医基础知识--阴阳五行

中医基础知识--阴阳五行
• 1、阴阳偏盛: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 化。 阳盛则热,阳胜则阴病 实热证 急性肺炎
正常
阳偏盛 .
阴偏盛
• 阴盛则寒,阴胜则阳病 • 实寒证 痛经
正常
阳偏盛 .
阴偏盛
2、阴阳偏衰:
• 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 • 阴/阳一方不能制约对方,使对方相对亢盛
• 虚热证 肺结核 甲亢 • 虚寒证 夜尿频
消长平衡
.
• 1、阴阳的对立制约
• 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彼此之间 相互制约、相互斗争。
• 制约 斗争 动态平衡
二个含义: (1)阴阳属性都是对应的矛盾的。
如上下、动静 (2)在属性对立的基础上相互制约。如寒热
.
2、阴阳的互根互用
(1)阴阳互根 阴阳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下 (2)阴阳互用 相互依存基础上相互滋生。如气血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
•第一节 阴阳学说
.
阴 阳 的 起 源
.
概念
•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 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 • 水(阴) • 火(阳)
要点:相关 对立 属性
.
• 阴阳的划分: • 阳—运动的、热的、在上的、 向外的、
明亮的、兴奋的、强壮的。 • 阴—静止的、寒的、在下的、向内的、
晦暗的、抑制的、虚弱的。
.
防护结合:预防与护理结合
1.未病先防 ①固护正气:顺因自然、调神情志、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锻炼身体 ②预防邪侵:慎避六淫、疫毒、预施药物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控制传变

黄帝内经-阴阳五行 ppt课件

黄帝内经-阴阳五行  ppt课件

二[原文]1106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1)。故非出入,则无 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2)。是以升降出入, 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3)。故无不 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守常,反常 则灾害至矣(4)。(素问。六微旨大论)
名词解释
1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食 ”音义均同饲。有供给、饲养 的意思。“五气”,即风、火、湿、燥、寒。
2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争修明,音声能彰:“五 色”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修明”,原义是 整治洁明。《韩诗外传》:“礼仪修明,则君子怀之。” 此处引申为明润。“彰”,即显著。指声音洪亮、清晰。 湿疹怎么治疗 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气和”,谓五脏之气 协调正常。“生”,指生化机能。“气和而生”,谓五脏 获得天气与水谷精微的营养,脏气趋于协调正常,因而能 保持旺盛的生化机能。“津液”,此处泛指精、血、津液 等有形物质,是产生一切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津液相 成”,说明人体生化机能得到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 资助,于是“神乃自生”。“神”这里指生命活动,它是 依附于形体而存在有功能表现。
天之风寒暑湿燥火气候通达于肺,地之饮食五味之气经咽而入于胃, 风气通达于肝,雷火之气通达于心,水谷之气通达于脾,雨水之气通 达于肾。说明天人之间物质相通,人受自然养育。
1108原文阐释故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 理,则灾害至矣。
调养身体若不取法自然规律,疾病就要发生了,说明人应遵循天地自 然之道以养生、防病、治病。
理论阐发
吸入空气,摄取食物,是与人体生命活动到关 密切的问题。从临床来看,观察病人的呼吸变化, 可以测知心肺,甚至肝肾等脏的病变及其预后, 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脉〉说:“吸 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 不治。在上焦者,及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 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这是从呼 吸情况辨明疾病部位及其预后吉凶的例子。又如, 在临床上根据病人食欲,食量的变化,不仅可以 了解脾胃的病变,还可测知内脏的寒热,以及疾 病的预后转归。

阴阳五行学说ppt

阴阳五行学说ppt
–如:兴奋与抑制、气与血。
• 互根与互用不可分离,互用必须 以互根为前提。
(三)消长平衡
• 消,减少;长,增加。 • 消长,反映了阴阳双方量 的不断变化。 • 平衡,反映了阴阳双方的 变化状态。即通过阴阳的 消长变化维持着一种动态 平衡状态。
• 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的消长变化,反映了事 物之间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关系的协调平衡。
声高 息粗
阴阳属性的特性
• (2)相对性:
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 转化为阴。
例如:


(参照物或标准不同)
阴阳属性的特性
(3)可分性:
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可以划分 阴阳,而其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阴阳。 例如: 阳 阴
昼 上午 阳中之阳 下午 阳中之阴 上半夜 阴中之阳 夜 下半夜 阴中之阴
•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度制约另一方 而致其不足,称为“制约太过”。如“阳胜则热” •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抑制另一方而 致其相对偏盛,称为“制约不及”。如“阴虚则热”
(二)互根互用
• 互根,指阴阳互为对方存在的前 提,离开了一方,另一方不能单 独存在。
–如:明与暗、上与下。
• 互用,指阴阳双方不断地相互资 生、促进和助长。
• 例1:春夏秋冬四季的温、 热、凉、寒的气候变化, • 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 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 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 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 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 的缘故。
一方面互相对立 互为参照 一方面 互相抑制
• 例2: 人体阴阳双方相互制约而达到协调平 衡,则人体生命活动健康有序。若动态平衡 失调,则标志着疾病的产生。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

阴阳学说在中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诊断方法
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来判断阴阳的偏盛偏衰,从 而确定病证的性质和部位。如望诊观察面色、舌苔,闻诊听 声音、嗅气味,问诊询问病情、病史等。
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根据阴阳失调的具体 情况,采用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方法,使阴阳恢复平衡。 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

CONTENCT

• 阴阳五行学说概述 • 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 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 阴阳五行学说在现代医学中的价值 • 阴阳五行学说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学习阴阳五行学说的意义和方法
01
阴阳五行学说概述
阴阳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阴阳观念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形成于殷周时期,西周 末年,以伯阳父为代表的一些贵族卿大夫把阴阳看作天地之气。
在建筑和风水布局中,阴阳五行学说 也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合理的布局 和设计,可以营造和谐、宜居的环境 。
阴阳五行学说可以指导农业生产,根 据时令和气候的变化,合理安排种植 和养殖活动,以获得更好的收成。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发展
春秋时期,阴阳学说被赋予哲学含义,战国时期,阴阳学说进一 步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理论。
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五行学说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方位 观念,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发展
在战国时期,五行学说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与阴阳学说相结合 ,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最初的含义是 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 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阴阳五行学说课件阴阳五行学说简介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

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

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变化之父母(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杀之本始(事物的生成和毁灭都是来自于这个根本法则),神明之府也(这就是自然一切奥妙的所在),故治病必求于本(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须从这个根本问题-阴阳上求得解决)”。

阐明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而,阴阳学说也就成为认识和掌握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

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围,认为人体生理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也超越不出阴阳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想要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就必须探求人体的阴阳变化情况。

阴阳的含意及普遍性:古代思想家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构成的。

这两个方面就称为阴阳。

一般来说,阳代表事物具有动的、活跃的、刚强的等属性的一方面,例如,动、刚强、活跃、兴奋、积极、光亮、无形的、机能的、上升的、外露的、轻的、热的、增长、生命活动等。

阴代表事物的具有静的、不活跃、柔和的、等属性的另一方面,例如,静、柔和、不活跃、抑制、消极、晦暗、有形的、物质的、下降的、在内的、重的、冷的、减少、肉体等。

当两件事物发生一定联系时,可以把它们分为阴阳。

例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

若是以一个动物为例,则它的肉体为阴,生命活动为阳;它内在的脏腑为阴,外露的皮毛为阳;它向下的腹为阴、向上的背为阳……。

由以上例子说明,阴阳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最基本的也是最高度的区别和概括。

阴阳五行 ppt课件

阴阳五行  ppt课件

普遍性是指阴阳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阐释宇宙间各 种客观事物的形成、发展和相互关系。正如《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 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3、阴阳的相对性
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及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阴阳属性 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变的。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可分性:即属阴或阳的事 物还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 阳,阳中有阴。如昼夜分阴阳, 太极图等。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 府也。”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属中国古代的一对范畴,是对自 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 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类经· 阴阳类》)
二、阴阳的属性特征

从事物属性看
阴阳学说是对自 然界相互关联的 某些事物和现象
2、应用:阴阳学说运用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广泛 地用来阐释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和人体的生命活动。
(1)自然界:云雨的转化。

天气―云 阳受阴冷凝而降


阴受阳蒸腾而升
地气―水
自然界,春夏阳气生而渐旺,阴气也随之增长, 天气虽热而雨水增多;秋冬阳气衰而渐少,阴气 随之潜藏,天气虽寒而降水较少。如此维持自然
(三)阴阳的互根互用

人体的生命运动存在着阴阳两方面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孤立的。阴阳 双方各自都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 面单独存在。这种关系,称为阴阳的互根互用。没有阴,就没有阳; 没有阳,就没有阴。阴阳的互根互用为生命运动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阳中有阴(阴依存于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 阳 对 立 制 约
理解
应用 意义 病理上
(二)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 根本的关系,而不是孤立的。阴阳双方各自都以对 方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 方面单独存在。 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上,就没有下;热为 阳、寒为阴。没有热、就无所谓寒,没有寒、就无 所谓热。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一) 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萌芽于 商周,应用于医学领域则是战国秦汉时期。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 立双方属性的抽象概括。

可代表两个对立的事物
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寒冷
水与火
动与静 暗

炎热
与 降
最初的含义极为朴素
阴阳在属性相互对立的基础上,还存在相互 制约和消长的关系。 寒 热 火 水
夏热 春温
(冬至后阳气 渐生以制阴)
(夏至后阴寒之气 渐生以制火热之气)
秋凉 冬寒
对立制约

春夏之温热
对立制约 (阴阳互抗)
结果
秋冬之寒凉
统一(阴阳之间相对平衡) (阴平阳秘)
含义
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相互对 立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制约关系 有对立就有斗争,才能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相互制约防止对方过于亢盛,才能保持事 物的相对稳定性。阴阳双方在对立斗争之 中相互制约,使事物取得动态平衡 生理上 阴阳的对立制约维持着人体的物质 及功能的动态平衡状态,即“阴平 阳秘” 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受到破坏, 不能维持相对平衡,即出现“阴 阳失调”的病变


后来,古代思想家看到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 面。因此将阴阳渐次引申用以阐释自然界所有对立统
一的事物或现象。如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 左右、内外,颜色的明与暗,运动状态的躁动和 宁静,时间的早晚等等。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 如:天地、上下、日月、昼夜、水火、升降、动 静、 内外、雌雄等
学 习 目 标
1、掌握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熟悉阴阳与五行的基本概念 3、了解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 用
阴阳学说
第 一 节
古人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有物质就 有生命,有生命就有发展和变化,这种发展 和变化是因为有了一种东西在起作用才有的 结果。这种东西古人称之为“阴阳”。阴阳 学说认为,物质世界是通过阴阳二气交合感 应而产生,二者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是宇宙 间的基本规律,是推动一切事物发生、发展 和变化的根本动力。
清稀——阴中之阴
液体(阴) {
浓稠——阴中之阳
(3)在一定条件下,阴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四季的寒来暑往 春夏 秋冬 春夏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相互转化
消长平衡
(一)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对立,指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排斥、相 互斗争的关系。例如:昼与夜,寒与热等。
向上的、运动的、 无形的 温热的、向外的、 明亮的 亢进的、兴奋的、 强壮的、功能性 的
& 天---阳---天气清轻向上 地---阴---地气重浊凝滞 & 火---阳---火性热而炎上 水---阴---水性寒儿润下
& 物质运动变化---阳---化气---物质蒸腾气化的运动状态 ---阴---成形---凝聚成形的运动状态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九江市中医院 李娜
阴阳五行最初是一哲学概念,阴阳与五 行之说,原来是两派,都是从观察自然现象 而产生。这种思想的萌芽,都有朴素唯物主 义的因素。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人用以认识和 解释物质世界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是古代的一种唯物论和辩证法。
以后逐渐运用于中医学,中医学中 的阴阳五行是古代医家长期在医疗实践 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 领域,借以说明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与护 理,成为中医学的指导思想和论理方法。
(二)阴阳的特征
1、抽象性
《灵枢.阴阳系日月》所说:“阴阳者, 有名而无形”。
2、普遍性 指凡属于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都可用阴阳 对其各自的属性加以概括分析。一切事物内部 无不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对立的阴阳两方面。
向日为阳

背日为阴
向下的、静止的、有形的 寒凉的、向内的、晦暗的 减退的、抑制的、虚弱的 物质性的
双方各自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 化生 供给
功能活动 (阳)
营养物质 (阴)
互根互用,资长对方 《素问 · 生气通天论》所说:“阳气根于阴,
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 无以化。”
(三)阴阳的消长和平衡 人体生命活动是在阴阳消长的调控中, 保持着相对独立和稳定的。也就是说,阴 阳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在 彼此消长的运动变化中保持着相对的平衡。 这种运动方式就象潮水般涨落一样,有规 律、有次序的向着各自的对立面递增或消 减而交替进行。当阳增长时阴必定消退, 当阴增长时阳必定消退,在一定范围内总 体上保持相对的稳定这种关系称为阴阳的 消长平衡。
再如60℃的水,同10℃的水相比,较温热而属阳;但 当60℃的水与100℃的水相比,则较寒凉而当属于阴 了。
(2)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甚至其有无限可 分性 。
上午
(阳中之阳)
后半夜
下午
(阳中之阴)
前半夜
日─阳 (太阳) 天──阳 自然界 月─阴 (太阴)
地──阴
南—阳(山南、阳坡) 北—阴(山北、阴坡)
3、相关性 指阴阳所分析的事物和现象,必须是相 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内部的两 个方面。 不相关的事物和现象不宜分阴阳。
4、相对性
(1)阴阳属性的确定是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 是相对而言的。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不是 绝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笔的属性
{
桌上的粉笔相对桌为阳 地上的粉笔相对桌为阴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之间具有互相资生、 促进、助长的关系。
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
动物体
生命的物质为阴 (有形的)如精、血、津液
生命的功能为阳 (无形的)如气 阴精有赖阳气功能的化生
(血液、津液赖脾胃、心、肺等
脏腑之气化生)
阳气有赖阴精的滋养
(五脏六腑的功能依赖 血液、津液等的营养)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 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 本。”



天地:宇宙和自然界 道:道理或规律; 万物:众多的事物; 生杀:指生长、发展、衰亡、毁灭 神明:物质世界的无穷变化
纲纪:法度 父母:代表根源
阴阳规律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固有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