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情歌》中的典故和普鲁弗洛克的去势

合集下载

《情歌》无情

《情歌》无情

《情歌》无情作者:王菲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32期摘要:托·斯·艾略特(T· S· Eliot)的早期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以下简称为《情歌》)生动地刻画了普鲁弗洛克这位现代西方人的生存窘境。

艾略特善用典故和意象来表达主题,《情歌》也毫不例外地使用了许多不规则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仅体现了普鲁弗洛克个体层面的精神困顿,也反映出现代西方人的普遍性无助。

本文旨在通过对《情歌》中意象的分析,解读诗歌主题,揭示以普鲁弗洛克为代表的现代人无能感的来源。

关键词:托·斯·艾略特;《情歌》;意象;无能作者简介:王菲(1992-),女,满族,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现就职于吉林省教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2一、引言托·斯·艾略特是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他善于洞悉战后现代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刻画精神“荒原”景象。

作为“荒原诗人”的先驱,艾略特用其独特的写作技巧,将现代西方世界的混乱、虚无和残破表现得淋漓尽致,如频繁地使用碎片句、不连贯的语篇,以及意识流等手法来凸显现代西方人民混乱无序、支离破碎的生活状态。

《情歌》是艾略特早期最有名的作品之一。

在诗歌开篇,读者可知,普鲁弗洛克应是去拜访他心爱的女子,但直到诗的末尾,他也没有真正见到心上人,甚至可能连家门都没有出去。

虽是《情歌》,可诗中并未体现对“情”的描述,对异性的描述也只有寥寥几笔,且缺乏美感。

可见,《情歌》并不含情。

在艾略特著名的论文《哈姆雷特》中,他提出了“客观对应物”这一著名概念。

艾略特指出,“用艺术形式表达情感的唯一方法是寻找一个‘客观对应物’”。

“客观对应物”可以是意象、情景、事件或典故,通过有机组合,构成一幅图景,从而造成特定的感性经验,达到情与理的统一,并引发读者的同样情绪。

浅析《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浅析《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钉 针 下爬 ” ( 5 7行) , “ 被 钉在 墙 上 ,蠕 动 挣 扎 ” ( 5 8行) ;更 是 承认 自己 “ 本 应 成 为一 双 粗 糙 的爪 子” ( 7 3行) ,是 一 种更 为低 级 的和原 始 的东 西 。 “ 情 歌 ” 中几段 的反复 ,把 普鲁 弗 洛克 一 活生 生 的 人 ,一步步 的异 化为物 ,这 不的色彩斑斓的 海草花饰。这和之前 的现实社会有截然不 同的样 子 ,红的、棕的花饰代替了灰黄色的大背景色 ,显 示 了理 想社 会 中 的积极 、阳光 。但 这种 “ 正 能量 ” 在普鲁弗洛克的心中,也只是如灵光一闪一般 ,稍 纵即逝, “ 一旦人的声音惊醒我们 ,我们就淹死” , 写 出了普鲁 弗洛克深 知 自己建造 的乌托邦 仍 旧逃脱 不 了现实 ,哪怕只是 轻微 的人 的声音 ,都会 把 他从 乌托邦里拽出来 ,并湮没在残酷的现实社会的洪流 中,永远的被埋葬了。正是这种全包式的社会 ,使 普鲁弗洛克在内外双重重压下进退两难 , 欲言情而 没有客观条件的允许 ,只得把 自己的 “ 情歌”与 自 己一 同在被 唤醒之后淹 死 。 2 . 对 象 普鲁弗洛克的 “ 情歌”中, 确也出现了他要表 达 情感 的对 象 :女 人 ( 们) 。 “ 情 歌 ”的 l 3 — 1 4行 及 3 5 — 3 6行 ,都 写 到 : “ 在 房 间 里 女人 们来 了 又 走 ,嘴里谈 着米 开 朗基 罗 ” 。这 里 可能 觉得 女人 们 谈论米开朗基罗,佐证了女人们的高雅品位 , 但再 进一步分析 ,女人们在房间里踱步 ,是一种无所事 事的状态,在这种情形下,谈论着米开朗基罗 ,就 是一种闲谈了,是一种打发无聊时 日的方式。她们 用大把的闲暇时 日 把 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 ,浓粉 的 香气中或许也会谈论达芬奇、拉斐尔 ,但即使再高

象征主义视角下对《情歌》的解读

象征主义视角下对《情歌》的解读

象征主义视角下对《情歌》的解读作者:刘海承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7期摘要:《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简称《情歌》)是艾略特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使用了相关的意象以及象征主义表达手法,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矛盾以及复杂进行了有效的揭示,对当时西方社会中人们比较空虚以及迷茫的一种生存状态进行了披露,本文从象征主义视角下对《情歌》进行解读,旨在加深对艾略特的创作风格的解读。

关键词:象征主义艾略特《情歌》引言在工业时代,垄断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出现了很多矛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知识分子对传统的理性道德的观念产生了怀疑以及否定,象征主义文学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上很多知识分子以及作家的心理特征。

象征主义文学模式起源于十九世纪中叶,艾略特作为20世纪英国影响最大的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也使用了象征主义手法。

象征主义文学创作过程中,在对题材的选择上一般比较偏重于对个人内心感受的描绘,对比较广阔的社会题材涉及得比较少,在艺术修辞方面则是对生硬的说教和空洞的修辞进行颠覆。

一、艾略特与《情歌》艾略特是英国文坛上的一位代表人物,在欧洲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他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风格,在上个世纪,成为西方诗歌界的灵魂。

1922年,艾略特发表了代表作《荒原》,正是这部作品,让他在国际文学界的地位大幅提升,这部作品被看做是上个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被看成是现代诗歌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随后1943年出版的《四首四重奏》这部作品让他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宝座。

《情歌》是艾略特1915年的成名作,诗中用很多内心独白表现出主人公对爱情既渴望又比较害怕的矛盾心理,与现代人心里的空虚和怯懦比较吻合。

在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艾略特利用独特的意象以及象征主义表达手法,对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空虚与迷茫进行展示,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其实对新生是十分渴望的,这种对新生的渴望力量就是在求爱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从隐喻与用典看《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现代性

从隐喻与用典看《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现代性

从隐喻与用典看《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现代性作者:刘倩茹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3期摘要:《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一首奇特的情诗,是现代主义诗人T.S.艾略特的重要诗作,它不仅展现了主人公普鲁弗洛克的懦弱、逃避与痛苦,更影射了西方现代社会衰败、无序的现状。

本文试图从文本细读的角度,聚焦诗歌中人称代词“你”的隐喻和诗中典故的运用,来探讨诗歌对当时庸俗、丑陋、无聊的现代社会的揭露与批判。

关键词:艾略特;《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隐喻;用典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185-03作为最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中的一员,T.S.艾略特从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初期就开始描绘西方世界文明的衰败与没落,其最早出版的诗集《普鲁弗洛克及其他的观察》(1917年)已经显现出了与19世纪英美诗坛传统诗歌截然不同的特征。

在《普鲁弗洛克及其他的观察》这部诗集中,艾略特展现了西方颓废、奢靡的都市生活和庸俗、丑陋的精神文化,同时也聚焦了生活在这样的境况下的西方人萎靡不振的心灵状态。

这部诗集中的《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下文简称《情歌》)则是被视为艾略特的代表作品,在众多学者眼中更是将其视为艾略特代表作《荒原》的前奏。

一、人称代词“你”的隐喻在诗的开篇,诗人艾略特就用了两个人称代词——“你”和“我”,同时在场景的设置上也表现了两个人正要一起去某个地方。

这里的“我”是叙述者,即全诗的主人公普鲁弗洛克,而作为非常重要的陪伴者和倾听者“你”又是谁呢?人称代词“你”虽然在诗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但在普鲁弗洛克挣扎、迷茫、痛苦的时候,似乎总有一个“你”,一直在陪伴着他,见证着他的内心活动。

这里的“你”不仅是跟随在他左右的影子,更是他的知己,从始至终倾听着他内心的声音。

许多研究《情歌》的学者都认为,文中的“你”是主人公普鲁弗洛克所分化出的另一个自我,《情歌》也是普鲁弗洛克的内心独白。

《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主题探析

《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主题探析

《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主题探析摘要: t·s·艾略特的长诗《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他早期最为优秀的诗作,也是现代主义诗歌中的一篇杰作。

本文通过对诗歌中意象、独白的分析,揭示出其潜藏在爱情后的深层主题:社会的病态及人性的弱点。

关键词:《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表层主题深层主题现实主义t·s·艾略特的长诗《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以下简称《情歌》)(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是他早期最为优秀的诗作,也是现代主义诗歌中的一篇杰作。

作为一首爱情诗,它与传统的情歌有很大差别。

传统的情歌往往以雄辩术为核心,抱怨情人的冷酷无情,抒发恋人的内心痛苦,常常以有理有力的演说打动情人,以生命短暂时光易逝为由劝说情人拥抱生活,及时行乐。

在这种骑士传统的情歌中,尽管主人公苦恼非常和无休止的抱怨,但他总很自信,从不放弃希望(张剑,1997)。

艾略特的情歌没有落入这样的窠臼,他讲述的是一位羞怯、懦弱、缺少自信的中年男子对求婚问题的深思不定,一方面害怕生命白白溜走,另一方面对事实无可奈何,因此作为一首爱情诗歌,爱情当然是贯穿始终的一个主题,但笔者认为这首诗的严肃性不在字面,而在诗的背后,除了爱情之外,还隐藏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主题。

一、表层主题(superficial theme)该诗名为《情歌》,顾名思义,“爱情”(love)是它的一个主题,从情节上看,通篇都与爱情有关,讲述的是一位中年的文化人想去看一位他所希望看到并心中喜爱的妇女,但是他踌躇不定,在踌躇不定中生出了许多思考,都是反映他内心世界的。

诗的第1行“let us go then,you and i”(那么让我们就去,你我都去),造成一种假象,仿佛这首诗是一首浪漫的情歌(朱丽田,2004)。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说是“你和我”,但实际上此时只有普鲁弗洛克一个人在街上走。

浅析《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及其现实意义

浅析《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及其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 I 5 6 1 . 0 7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T . s . 艾 略特是世界闻名 的英 国诗人 、 剧作家 、
文学 评论 家 、 现代 派诗 歌 运 动领 袖 。艾 略特 于 1 8 8 8
《 情歌》 ) 。这部作 品被美国著名诗人埃兹拉 ・ 庞德 赞为“ 我 所读 过 的一个 美 国人 写 的 最好 的诗 篇 ” ’ , 《 不列颠百科全书》 评论《 情歌》 是“ 意象派英语诗歌
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 2 7年 , 艾 略特 正式 加入英 国国籍 。 诺 贝尔 文学 奖 。瑞典 皇 家学 院在 为其颁 奖 时作 出这 样 的评 价 : “ 艾 略特 作 为一 个 诗 人 , 对 同时代 人 和 年 轻 同行 的影 响 , 也许 要 比我 们 这 个 时 代 任何 一 个 人 都深远。 ” … 加 拿 大 著 名评 论 家 弗 莱 也 曾说 过 : “ 对

7 6・
容, 反复询问 “ 我可有勇气? ” , 好像有一种并未明说 的内心想 法 留给读 者 去猜测 、 回味 。 不同于其他情诗的直抒胸臆与对意 中人抑制不 住 的赞美 , 艾略特的《 情歌》 中充满了许多初看起来 无太多联系 , 但 细细品味后 有着深刻用 意的意象 。 《 情歌》 开头引用 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但 丁的代
表露 的空 白部分。初读这首《 情歌》 , 主人公普鲁弗 洛克 给读 者 的感觉 是一 位 头 “ 有点秃” , 四肢 消瘦 的
中年知识 分 子形 象 , 佩 带一 条 “ 雅致而多彩的” 象 征
上流社会人士的领带。似乎他想借助情歌向一位女
士 吐露爱 情 , 但最 终他 也没 有真 正表 白 , 整首 诗 中读 者并 未看 到振 奋人 心 的爱 恋 和 浪 漫 的 激情 , 他好 像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象征意象分析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象征意象分析
J阿尔弗雷德 ・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通过 内心 独 自表现 主人 公渴望爱情又 害怕爱情
的 矛 盾 心 态 ,表 现 的 是 现 代 人 的 空 虚 和 怯 懦 。 艾 略 特 早 期 受到 法 国 象 征 主 义 诗 人 拉 弗格 的 影 响 ,诗 歌 里 面 充 斥 了 大量 的 象
受 深 刻 。在 《 歌 》 里 , 诗 人 使 用 了 大 量 具 有 象 征 意 义 的 情
也 是 毫 无 生 气 ,精 神 萎 靡 。 诗 人 所 选 取 的 时 间 点 黄 昏也 是
颇 具意 蕴 ,黄 昏是 白昼与 黑 夜 的交汇 点 ,在 这个 时 间段 里 ,一 切都是模糊 不清 的,世界笼罩在 黄 昏之 中也暗指 了 世 界所 处 的一 种混 乱 无序 的状 态 。在 另 一层 面上 , “ 黄
征 意象 ,本 文对 《 情歌 》的重要象征意象进行分析 ,从而从另 一个角度来解读这 首诗歌 的丰富 内涵及其 具有的美学价值 。 关键 词 :意象 ;黄 昏;雾 ;女人 ;时间
《 . 尔 弗 雷 德 ・普 鲁 弗 洛 克 的 情 歌 》 是 艾 略 特 早 期 J阿 最 重 要 的 作 品 。它 以 新 颖 的 主 题 ,奇 异 的 联 想 和 独 特 的 语 言风格开 创 了英美 诗歌的新纪元 。庞德在 读 了 《 歌》后 情 认 为 艾 略特 “自 己现 代 化 了 自己 ”, 并 盛 赞 艾 略 特 是 “ 现 代 文 学 运 动 中的 明星 ” 。诗 中描 绘 了一 名 胆 小 的 中 年 人 在 求 爱 路 上 的 犹 豫 不 决 的 心 理 ,整 首 诗 以戏 剧 独 白 的手 法 展 现 了诗 中叙 述 人 矛 盾 的 内心 。普 鲁 弗 洛 克 是 一 位 敏 感 、 怯 弱 、神 经 质 、 善 于 自我 辩 解 的人 物 。 他 代 表 的 是 2 世 纪 西 0 方 现 代 知 识 分 子 形 象 ,他 们 抑 郁 不 乐 ,精 神 空 虚 ,这 首 诗 再 现 了 那 个 时代 人 的精 神 幻 灭 。 1 9 年 ,英 国 评 论 家A・西 门 斯发 表 了 《 学 中 的 象 征 89 文 运 动 》 ,这 部 作 品对 庞 德 , 艾 略 特 以 及 很 多作 家 产 生 了 深 远 的 影 响 。 象 征 主 义 首先 源 自法 国 , 在 艾 略 特 访 谈 录 中 , 艾 略 特 提 到 : “ 早 期 的 自 由诗 无 疑 是 受 了 拉 弗 格 的 影 我 响 。 那 只 是 长 短 不 一 的 韵 句 加 上 不 规 则 的 押 韵 , 虽 然 是 ‘ ’ ,但 并 不 那 么 ‘ 诗 自由 ’ ,更 不 像 艾 米 ・罗 威 尔 的 意 象 诗 那 样 自 由 。 当 然 ,我 后 来 的 《 风 夜 狂 想 曲 》 就 更 自 大 由 了 。 ”并 且 艾 略 特 对 拉 弗格 运 用 超 乎 寻 常 的视 觉 意 象 感

《J.阿尔弗莱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赏析-情诗

《J.阿尔弗莱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赏析-情诗

《J.阿尔弗莱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赏析情诗论文导读::艾略特的诗歌被公认为是晦涩难懂的。

阿尔弗莱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赏析。

关键词:情诗,艾略特,独特自问世以来,艾略特的诗歌被公认为是晦涩难懂的,但是这种晦涩的成因并不仅仅是诗歌语言本身造成的,亦与西方现代社会社会文化传承的隔膜不无关系。

诗人认为现代社会有别于传统社会的规矩方圆,而是纷繁多变,不可捉摸的,所以当代诗歌晦涩难懂也是理所当然的,他还认为文学传统对使人有极大地影响,诗人的博学多才制约了他的创作方法。

因此,在艾略特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复杂的典故和华丽的语言。

总会有时间,总会有时间装一幅面容去见你要见的脸,总会有时间去暗杀和创新在这一段的九行诗歌中,普鲁弗洛克把《致羞怯的情人》与《圣经》中的“世上万物皆有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这种雄辩术式的华丽语言的包装,展示了普鲁弗洛克的语言才华和文秀修养,遣词造句上的成就感也让他借以找到暂时可以逃避现实,继续拖延的耐心。

艾略特提出著名的了“客观对应物”的概念,他的这一概念绝非空头理论,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把这一理论深入到了诗歌创作的实践中。

为了表现主人公内心的无力感,作者用了“黄昏”“麻醉的病人”“黄色的雾”“黄色的烟”来共同传递的正是一种昏晕、庸怠、停滞的感受。

主人公所处环境的颓废和凝滞,以及普鲁弗洛克本人的无力,在这些客观场景和意象中同时得到了表现。

艾略特笔下的“客观对应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究其原因在于它们的出人意料、不同寻常和新奇。

无论是表现自我虚弱时的“我在被公式化时,狼狈地趴伏在一只别针上,/我被别针别住,在墙上挣扎”的自嘲,还是既是讲述者又同时是观察者的普鲁弗洛克注视着“屋里的妇女们来来去去/谈论着米开朗琪罗”,艾略特笔下的意象都令人惊异的笔调展现出普鲁弗洛克压抑与无聊。

当普鲁弗洛克狼狈地“被公式化”的时候,艾略特却从生活中发掘出更强有力的声音情诗,在讲述在普鲁弗洛克的“重大问题”时,普鲁弗洛克作为纯粹的他者看到出入文化沙龙的时髦女性们谈论文艺,他没有像传统上那些渴求爱情的求爱者那样,视恋人的爱情为解决自己感情危机的甘露,而是审视着这些时髦漂亮高谈阔论者的空虚的精神世界,虽然普鲁弗洛克内心渴望柔情,但是那些能够在文化沙龙里谈论米开朗基罗的女人们并没有令他无限向往,普鲁弗洛克似乎并不急于用语言去打动情人的芳心,他犹豫,徘徊,反复自言自语般地叨念“你有时间我也有时间,还有时间犹疑一百遍”,“熟悉了那些黄昏,早晨,下午,/我曾用咖啡勺衡量过我的生活;/我从远远那房间的音乐掩盖下面/熟悉了那些微弱下去的人声逐渐消失./因此我该怎样大胆行动?”繁华都市的的娱乐消遣在在普鲁弗洛克的内心世界就像他看待那些时髦女性出入沙龙一样,等同于“用咖啡勺衡量过我的生活” 这种看似极端无聊的举动,绝妙的反映了普鲁弗洛克内心世界对现实生活的深深厌恶和抵触。

《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赏析

《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赏析

《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赏析《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英国17世纪的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作,其影响力至今仍然不可低估。

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以其独特的诗句和婉转的抒情在不同的时代都饱受其他文学家的赞誉。

本文将从思想视角来探讨《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所表达的深刻和广泛的情感,并以此探讨弗雷德普鲁弗洛克文学思想。

《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散发出深远的情感意味,无论您是对于爱情、友谊、遗憾或社会规范的感受都能得到体会。

它也反映了17世纪英国人独特的文化视角。

文章中描述了洛伊战争和钱洛斯的故事,他们的爱情再度受到社会约束的影响,钱洛斯在一个很宽松的社会里追求着他的梦想,而特洛伊战争却又摧毁了他的一切,很难不对现实的变化感到悲伤。

此外,在描述埃及王宫的场景中,展示的是钱洛斯的追想和安慰,不论是奢华的王宫还是斯巴达国王的强悍威权,都显示出社会规则的影响。

此外,这部作品反映了17世纪英国社会观念的变化,即从贵族观念向民主观念转变。

普鲁弗洛克认为社会秩序是由统治者制定的,而这些规定不能挑战普世真理。

而在普鲁弗洛克的文学作品中,他反映的是民主的思想,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自由意志,因此应该被尊重和保护。

此外,他在文章中也反映了其价值观,即社会规则应该基于人性,应该保护个人私权和权利。

因此,可以说,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具有深厚而精致的情感,它不仅反映了17世纪英国政治、文化视角,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秩序、自由意志以及人性的价值观的想法。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出,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一部有深度的文学作品,它体现了不同时期文学家的价值观,为当代读者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赏析(J.艾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赏析)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赏析(J.艾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赏析)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赏析(J.艾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赏析)因为诗是主要关注叙述者的不规则的冥想,它可以是难以解释的。

Laurence Perrine写道,“[诗]呈现明显的随机思维通过一个人的头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其中的过渡环节是心理上的而非逻辑”。

这种文体的选择使我们很难准确地确定什么是字面意义,什么是符号性。

表面上,“J.艾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情歌》继电器性失意的中年男子想说些什么,但害怕这样做的想法,最终不。

然而,争议,在于Prufrock 是谁说的,不管他是真的去任何地方,他想说什么,和什么各种图像参考。

预期的观众不明显。

有些人认为,诗跟另一个人或直接对读者,而另一些人认为Prufrock的独白是内部。

珀赖因写道:“我和你”的第一行分Prufrock本性的部分,[ 16 ]而Mutlu Konuk Blasing认为,“你和我”指的是人物的困境与作者之间的关系。

[ 20 ]同样,评论家的争议是否普鲁弗洛克去某处的诗中。

在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普鲁弗洛克使用各种户外图像(天空、街道、便宜的餐馆和酒店,雾),并讨论如何将在“以面包和茶”对各种事情的时间,和“时间回身走下楼梯。

”这使得很多相信普鲁弗洛克的途中一个下午茶,在他正准备问这个“巨大的问题”。

其他人,然而,认为诗是不去任何地方,而是在通过它在他的脑海。

或许最重要的争论是在“重大的问题”,是想问他的。

许多人认为,诗是想告诉他的一个在她的浪漫兴趣的女人,指着各种女性的武器和服装的最后几行,诗感叹图像,美人鱼不会唱歌给他听。

其他人,然而,认为普鲁弗洛克试图表达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哲学洞察力或幻灭,但害怕拒绝,指着语句表达幻灭与社会如“我量我的生活用咖啡匙”(51行)。

许多人认为,这首诗是一个时代的社会批判和普鲁弗洛克的困境是无法过一个有意义的存在,在现代世界。

麦考伊和Harlan写道“在上世纪20年代的许多读者,诗似乎概括了现代人的无奈和无能。

《情歌》中普鲁弗洛克性格悲剧的语用理据解读

《情歌》中普鲁弗洛克性格悲剧的语用理据解读
一 。
以合作 原则 、 礼貌 原 则、 关联 原则和 对 意识 凸显程 度 的顺 应 为语 用理 据 , 对《 情歌 》 中普 鲁 弗 洛
克的 性格 悲剧进行 解 读 。
关键词 : 《 普 鲁 弗洛克 的情歌 》 ; 普 鲁 弗洛 克 ; 性格 悲剧 ; 语 用 理 据
中图 分类号 : I 1 0 6 .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2 O 9 5 — 3 3 3 x( 2 O 1 3 ) 1 7 - 0 0 5 2 - 0 4


引 言
其 相关 ; ( 4 )方 式 准 则 , 说话表达清晰, 陈述 简 明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 。以上 四条准则 是人 们 进 行 高效 、 合 理 的 语 言 交
际 的理想 状态 , 如果 能完全 遵守 , 就 能 进 行 最 高 效 的 交 流 。但 在 《 情歌 》 中, 普 鲁 弗 洛 克 假 想 的 交 际 中 的 人们 却屡 屡违反 这些 原则 。 在《 情歌 》 中, 普 鲁 弗 洛 克 想 像 着 自 己 表 白 的 情
不 , 我 不是要 谈 这 些。 ”
二、 普 鲁 弗洛克 性格 悲剧 的语 用理 据解读
( 一 ) 对 合 作 原 则 的 违 背
这 样 的 谈 话 显 然 表 明 了 说 话 人 不 愿 意 遵 守 关 系 准则, 对 交谈 的话题 直接 做 出拒 绝 的 反应 , 即“ 我 不 想 谈 ”, 这 是一 种 十分 极 端 的情 况 , 虽 是 出 现 在 普 鲁
形 , 会话 的开端不 是 赞美 女 性 的美 丽 或诉 说 对 对 方
的倾 慕 , 而是——
I a m La z a r u s,c o me f r o m t he d e a d,

解读《情歌》中的典故和普鲁弗洛克的去势

解读《情歌》中的典故和普鲁弗洛克的去势

解读《情歌》中的典故和普鲁弗洛克的去势胡亦丹【期刊名称】《鸡西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00)009【摘要】T.S.Eliot’ s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was published 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 , during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violent conflicts in human histor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is poem , and the allusions adopted in the poem to interpret the theme of emasculation and decaying of male -dominant society .%T.S.艾略特的诗歌《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发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是人类历史上冲突最严重的时期之一。

运用一系列的意象,隐喻和典故,这首诗刻画了一个犹豫不定,不自信,缺乏男子汉气概,害怕女性的中年男人。

通过分析这首诗的社会背景,然后分析文中使用的一些典故,可以来解读男性的去势和男性统治时代的衰退这个主题。

【总页数】2页(P116-117)【作者】胡亦丹【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2【相关文献】1.《情歌》中普鲁弗洛克性格悲剧的语用理据解读 [J], 沈敬萍2.传统与现代:《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意象和典故 [J], 张德旭3.当梦幻与拖延症相遇——《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普鲁弗洛克的心理解读 [J], 隋亚男4.《杰•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玄学意象解读 [J], 陈明明5.新批评理论下对《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反讽的解读(英文) [J], 杨素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艾略特的《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论艾略特的《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论艾略特的《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2019-08-16内容摘要:《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美国20世纪初杰出诗⼈T·S·艾略特的早期重要作品,被公认为英美现代派的第⼀部诗歌杰作。

诗歌表⾯是在讲述⼀个性格懦弱的单⾝汉普鲁弗洛克始终没有勇⽓向⼼上⼈求爱的故事,实则通过对⼈物普鲁弗洛克的形象描写来反映当时⼈们的⼼理状态,揭⽰现代西⽅⼈精神空虚、迷茫、焦虑、异化的主题。

诗⼈以⼀曲求爱情歌为读者谱写了现代⽂明的悲歌。

关键词:《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T·S·艾略特悲歌精神空虚焦虑艾略特,⼆⼗世纪英美⽂坛上⼀颗耀眼的明星,其所创作的诗歌及提出的新批评⽂学理论对英美现代派诗歌的形成及审美标准的确⽴起了极其重要的作⽤,开创了长达25年之久的“艾略特时代”。

正如张剑评论道:“他的到来改变了英国⽂学的现存秩序,他的诗歌和⽂学批评改变了整个⼀代⼈的⽂学趣味,创⽴了⼀整套新的鉴赏标准[1]。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以下简称“情歌”)作为艾略特最重要的早期作品之⼀,起初在伦敦并不为⽂学界所接受,甚⾄受到蔑视。

哈洛德·门罗认为它“完全不正常”[2],但庞德却给予了它很⾼的赞誉,称之为他“近年来所读到的最好的情歌”[3]。

不可否认的是《情歌》以其主题、风格和语⾔技巧的新颖独特突破了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传统诗歌形式,开创了英美现代派诗歌的新纪元,标志着艾略特已经完全转向了现代主义诗歌。

其写于1910―1911年间,当时整个社会正处在第⼀次世界⼤战前⼣,局势动荡不安,现代都市⼈精神世界濒临崩溃,整个世界陷于⼀⽚混乱的⽆序状态。

⽽诗中的普鲁弗洛克正是这⼀典型西⽅现代都市⼈的代表,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徘徊,懦弱,空虚,迷茫。

⽽且正如布鲁克斯指出的:《情歌》主要不是关于个⼈和个别城市的苦境,⽽是关于⼀个时代和西⽅⽂明的苦境[4]。

浅析《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及其现实意义

浅析《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及其现实意义
手段 。
诗中的“ 黄 昏” 这个意象 , 很容易会联想到中国 古诗句“ 月上柳梢头 , 人约黄 昏后 ” , 自然而然 的, 读 者也期待着《 情歌》 这首诗接下来会描写一些浪漫 的场景和语句。但 出人意料的是 , 诗人给我们展现
文章 编号 : 2 0 9 6—1 9 0 1 ( 2 0 1 7 ) 0 2— 0 0 7 6— 0 4
A p r . 2 0 1 7 V o 1 . 1 8 N o . 2 S u m N o . 7 2
浅 析《 J・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尔 弗 雷德 ・ 普 鲁 弗 洛 克 的情 歌 》 及 其现 实 意义
绝望。诗歌的开头便出现“ 地狱” 这样的意象 , 为全
诗 铺垫 了荒芜 、 痛苦 、 麻木 、 绝 望 的基调 。
背” “ 擦着它 的嘴” “ 把舌头舐进黄 昏的角落” “ 溜下 台阶” 又“ 纵身跳跃 ” , 直到后来“ 蜷伏起来安睡” , 似 乎是一只猫才会有的举 动, 而猫给人 的形象本应是 机敏 、 灵活的, 结果 在这 首诗里 , 这只化作雾和烟 的 猫慵懒、 逃避 、 无用 , 象征着普 鲁弗 洛克本应在充满
期待 、 活 力热 闹 的 时代 雄 心 勃 勃 、 踌躇满志 , 但 实 际
进入诗歌正文 , 主人公普鲁弗 洛克邀请道 “ 那 么我们走吧 , 你 我两个人 ” , 从他 的语 言中看 , 似乎
诗 中还有一个同伴 , 但通读全诗 , 我们并未找到有关 这位同伴的只言片语 的描述。因此 , 关 于这位邀请 对象 , 有研究者的解释是 : “ 你 和我 ” 代 表普鲁弗洛 克的人格分裂、 理智和情感 的分离 , 即弗洛伊德提出 的“ 本我 ” 和“ 自 我” , “ 本我 ” 指本能和欲望 , “ 自我 ” 指理性 , “ 本我” 受到“ 自我” 的管束和制约。也有研 究者认为 : 诗 中的“ 你” 是指普通 读者 , 这是基 于诗 歌作者认为主人公 的状况和思想也是现实社会中人 们的普遍状态与想法 , 同主人公相似, 现实社会中的 人们 的理 想 和欲望 并 不 能 在 实 际 生 活 中 实现 , 对 于 这种情况他们无力改变, 因此 , 他们只能继续犹豫 、

论《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用典

论《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用典

- 250-校园英语 / 文艺研究论《J.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用典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张文俊【摘要】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T.S.艾略特的代表作《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多次提到《圣经》中的典故,描述了一个渴望爱情却又胆小懦弱的中年男子的形象。

本文分析诗歌中的用典来揭示诗歌主题。

【关键词】《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圣经》 典故T.S.艾略特是美国著名诗人、评论家和剧作家,194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代表作包括《荒原》、《四个四重奏》等。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的早期诗作。

这首诗描写了主人公普鲁弗洛克去参加宴会途中以及面对现实世界时所体现的内心的脆弱、痛苦和怯懦。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该诗的研究主要是从隐喻、语用学、语言艺术、讽刺手法等角度来分析。

诗歌中多处提到了《圣经》中的故事,因此本论文将从“互文性”的角度重点分析诗歌中的典故,从而更加深刻地揭示诗歌表达的主题。

20世纪60年代,法国当代文艺理论家克里斯蒂娃最早在《符号学:解析符号学》一书中提出“互文性”这一术语,并在《小说文本:转换式语言结构的符号学方法》中详细论述了“互文性”概念的内容。

互文性可以理解为两个具体或特殊文本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一文本通过记忆、重复、修正向其它文本产生的影响。

“克里斯蒂娃认为,每个文本的外观都是用马赛克的引文拼嵌起来的图案,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

《情歌》中大量引用了《圣经》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原型,将西方古典文明与现代诗歌有机结合,富含深刻的蕴意。

艾略特曾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提出,诗人不能超越传统,只能在意识到整个文学传统“同时存在”的前提下进行创作,这就是诗人创作时必须具有的“历史感”。

《情歌》中出现的多处经典作品和《圣经》用典体现了现在文本与过去文本发生互文性作用,体现了其“历史意识”的创作原则。

诗歌意义的阐发在得到延伸的同时,也由此生发出多种解读的可能。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文学与文化解读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文学与文化解读

《J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文学与文化解读摘要:与艾略特的其他诗作相比,其早期诗歌代表作《J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较少受到读者和学界的关注。

实际上,这部受到时代潮流和其他作家影响的作品是形成艾略特诗风的关键,是相助艾略特走向“荒原时期”的肇始之作。

艾略特以诗歌主角普鲁弗洛克为中心,既描绘了他所在社会的文化缺失,也揭示了他身处人群的庸俗浅薄;既勾勒了其性格之迁延愚懦,也展示了其内心之丰富敏感,而这些情形则与古代西方璀璨文化与优美人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艾略特的信仰与渎神、怀古与讽今、劝诫与反讽、严肃与谐谑、绝望与希望、真挚与不恭,在《J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形成某种张力,构成了诗歌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孤独;边缘;意象;典型;诗歌;文学;文化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0)03-0066-04(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李琪∗∗∗第40卷第3期绥化学院学报2020年3月Vol.40No.3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Mar .2020收稿日期:2019-09-29作者简介:李琪(1974-),女,吉林四平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外国文学与西方文论研究。

基金项目:2018年度黑龙江省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二十世纪英国文化批评代表人物研究”(HDYJW2018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纵观艾略特的创作情形,《J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在诗风上模仿法国象征派诗人儒尓·拉福格(Jules Laforgue ),处于艾略特的诗歌创作从模仿他人风格到形成自我特色的转折点上。

艾略特在诗中解剖了J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这个忠于“心中的自我”的人在前往求爱赴宴途中之所见、所思、所感等错综复杂的矛盾心理,反映出一代知识分子面对生活时产生的情绪。

传统与现代_普鲁弗洛克的情歌_中的意象和典故

传统与现代_普鲁弗洛克的情歌_中的意象和典故

2007年5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May,2007第25卷第3期JOURNA L OF S OCIA L SCIE NCE OF J IAM USI UNIVERSITY Vol.25No.3传统与现代:《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意象和典故①张德旭(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4)[摘 要]作为现代派诗歌的典型代表,艾略特在多处场合发表自己的文学传统见解,强调“失掉传统便失掉对现在的把握”,暗示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有机融合。

艾略特在他的早期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运用大量玄奥意象的并置和文学宗教典故构建起了一个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文学世界,充分体现了艾略特的文学传统观和现代观。

[关键词]传统;现代;意象;典故[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07)03-0073-02 庞德在1914年首次读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①(以下简称《情歌》)时,他断言艾略特是唯一一位已“做好充分准备写作”的美国诗人,唯一一位已“训练自己、现代化自己”的诗人(Christopher Beach,38)。

庞德做如是说,主要因为《情歌》对于当时的读者来说理解很困难,其中既没有明显的情节叙事,也没有具体真实的人物刻画,还引用了一些人们不太熟悉的文学、历史和宗教典故,如本诗开头从但丁的《神曲》中的《地狱篇》引来的一段题辞、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马维尔的《致他忸怩的情人》以及《圣经》中施洗礼者约翰的故事等。

诗中的意象也不是那么有“诗意”,如病人麻醉在手术台上、满地蚌壳的铺锯末的饭馆、淡褐色毛茸茸的胳膊、咖啡勺子等等。

虽然理论界对什么是现代性的问题仍然争论不休,艾略特本人也从未系统地阐述过他的文学现代观,但艾略特在《情歌》中运用的精当的生活化的语言、大量意象的并置、机智和反讽、语调的迅速转换等都表现出其与先前的浪漫主义诗学观截然不同的现代性特点,正如某学者指出的那样,《情歌》无疑是“由美国人创作的最具‘现代性’的诗歌,在很多方式上它是从惠特曼和狄金森以来明显最具原创性的诗。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第一节解读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第一节解读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第一节解读如何理解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第一节解读普鲁弗,普鲁弗论救赎定义为:“普鲁弗救赎是指上帝通过耶稣基督的受难、死亡和复活以及他的救赎之旅,拯救人类免受罪恶及其后果的宝贵恩典。

” 。

就基督教讲,普鲁弗救赎论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耶稣基督的受难,死亡和复活,上帝解除了我们罪恶的强力和作用,使我们能够以上帝原有的爱和信任重拾祂的生命和恩典。

普鲁弗情歌,普鲁弗情歌是一种由美国的普鲁弗人创作的歌曲,它通常有轻快的旋律,旨在表达爱情、欢乐和惆怅的情感。

歌词多以具有美国风情的形式讲述爱情故事;旋律通常是一系列变调、重复的格子旋律和节奏,听起来会令人欢乐。

普鲁弗情歌第一节,费利克斯·普鲁弗的情歌(Philip Peace Songs)是英国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作词家和指挥家的经典之作。

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用他无尽的才华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了多样的乐趣和思想。

费利克斯·普鲁弗的情歌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当时流行于英国低声部落和其它地方。

它们是由普鲁弗精心创作的歌曲,歌词中经常出现和情感有关的主题,如爱情、友谊、思乡之情等。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第一节解读,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英国浪漫派诗人威廉·普鲁弗洛克(William Wordsworth)的一部重要作品。

它是以物zhi怀的抒情诗,描写了无尽的爱情、美的追求和自然的感受。

这首诗的第一节描绘了一个人穿梭在杜尔兹河边寻找爱情的故事。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我孤独如一朵云)开篇出发,普鲁弗洛克把自己的心情比作一朵自由飘荡的云,体现出他灵魂的空旷无助。

接着说到“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它高翔越过山谷丘陵),把自己比喻成自由自在的云,从而形象地诉说了那种对爱情的向往与渴望。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突然惊喜地看见一群)因于看见了一群人,普鲁弗洛克被这一惊喜地见到的“一群”所吸引,他们都是在“dancing in the dale”(在山谷中跳舞),他把这一情景表达地非常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维多利亚女王的去世 , 标志着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压制 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结束。从 1 9 1 4年到 1 9 1 8 年的第一次世 界大战, 进一步转变了社会 , 人们开始打破社会习俗。刚刚 过去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理想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创伤对男
艾略特很博学, 尤其在文学方面。在这里, “ 准会有时 间” ( 2 6 行) 引用 自 1 7世纪的英 国诗人安德鲁 ・ 马韦尔 ( A n d r e w M a r v e l 1 ) 的诗歌《 致他羞怯 的情人》 。《 致他羞怯 的情人》 讲的是一个男人试图让一个女人来和他一起睡。
性身份的文化观念提出了挑战, 导致男子气概的广泛的危 “ 羞怯” 的女人假装她不会与诗人一起睡。就像马维尔的 机, 因为从战场上返回的幸存者们努力在一个剧烈改变的 诗, 普鲁弗洛克称 自己为“ 情人” , 但在这里“ 羞怯” 的是普 社会中寻找他们的位置。妇女获得了上学的机会, 同时, 妇 鲁弗洛克本人, 而不是他的爱人。这里的角色改变也是表 女走出家庭, 越来越多地参与劳动和工作。女权主义思想 明男性的去势和自我阉割的另一个地方。 普鲁弗洛克说 “ 我知道从远远的那个房间传来的音乐 在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女性中迅速传播开来, 有性别歧视 的法律被废止了, 妇女选举权运动在维多利亚晚期形成势 下面/ 人语声随着那渐渐消沉的节奏正渐趋消寂( 5 2 — 5 3 头。妇女在家里和在社会上都被赋予更 多的权力。《 情 行) ” 。我们已经知道, 他不敢进入他爱人所在的房间, 所 歌》 反映出很多男人在发现女人被赋予工作权力, 社会地位 以他不得不隔着墙偷听别人的声音。他似乎通过别人而
二 社会背景 在艾略特生活的年代, 人们对待性别角色和性的态度 变得越来越灵活, 艾略特在他的作品中反映了这些变化。
以被解读为维多利亚时代 , 男性主导地位的终结以及整个 大英帝国的衰落。从同一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也是一个夜 晚, 除了这个“ 夜” 的词, 还有一些描述“ 黄昏” 的句子: “ 趁 黄昏正铺展在天际 ( 2 行)” “ 把舌头舔进黄昏的各个角落

引言
二十世纪的这种变化。我们首先在场景中能找到这样一种
艾略特于 1 9 1 0 年2 月开始写《 J ・ 阿尔弗雷德 - 普鲁 倾向。这首诗的场景设在秋天, 因为我们读到“ 眼见这是个 2 l 行) ” 。秋天 的另一个词是“ f a l 1 ” 弗洛克的情歌》 , 并于 1 9 1 5年6 月发表在芝加哥。“ 因其疲 温柔 的十月之夜 ( f a l l ” 有一个意思是“ 从高处落下” 。在这首诗中, 秋天也可 倦、 后悔、 窘迫、 渴望、 性挫折的感觉, 死亡的意识 , 《 情歌》 “ 已经成为 现代文学 中最公认 的一种声音。( B e r c o v i t c h 9 9 ) ” 文中的典故以及性挫折和去势( e m a s c u l a t i o n )的主题 令人印象深刻, 揭示了“ 现代男人”的柔弱以及男性主导社 会的衰退。
Vo 1 . 1 3 No . 9 s e p t . 2 01 3
2 0 1 3年 9, i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6 7 5 8 ( 2 0 1 3 ) 0 9— 0 1 1 6— 2
解读《 情歌 》 中的典 故 和普 鲁 弗洛 克 的 去势
胡 亦 丹
( 浙江师范大学 , 浙江 金华 3 2 1 0 0 0 )
他试图掩盖自己盯着你看的眼睛等我被客套制住了在墙上挣扎扭动那我该怎样开始把我的日子和习惯的残余一古脑儿吐个干净
第1 3卷
第 9期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URNA L OF J I XI UNI V ERS I T Y

要: T . s . 艾略特 的诗歌《 J・阿尔弗雷德 ・ 普鲁 弗洛克 的情歌》 发表 于第一次世界 大战期间 , 这 是人类历
史 上 冲 突 最严 重 的 时期 之 一 。运 用一 系列 的 意 象 , 隐喻 和 典 故 , 这 首诗 刻 画 了一 个犹 豫 不 定 , 不 自信 , 缺 乏 男子 汉
气概 , 害怕女性的 中年 男人。通过 分析 这首诗 的社会 背景 , 然后分析 文 中使 用的一 些典 故 , 可以来解读 男性的去
势和 男性 统 治 时代 的 衰退 这 个 主 题 。
关键词 : 《 情歌》 ; 普鲁 弗洛克 ; 典故 ; 去 势;衰退
中 图分 类 号 : I 1 0 6 . 2 文献标识码 : A
作者 简 介 : 胡亦 丹 , 硕士 , 浙 江 师 范 大 学 外语 学 院英 语 语 言 文 学 专 业 。 研 究方 向 : 英美文学。

l l 6・
第 9期
( 1 7 行) ” 。夜晚或者黄昏意味着一天即将结束 , 也同样可 以解读为维多利亚时代绝对男性统治地位的结束。普鲁弗 洛克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一个典型男人: 他是一个人 他在老化和衰退, 而且 作为一个现代主义作家, 艾略特希望他的诗歌表达二十世 完全没有男子气概和自信心的男人; 纪男性作为主导的社会模式的衰退和陈化。 优柔寡断, 完全无法向别人表达 自己的想法; 他无法直面女 《 情歌》 发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这是人类历史上 性, 在乎女性的评论, 害怕女性的拒绝。女性在他的这次宴 冲突最剧烈的时期, 人们内心遭受了严重的精神创伤。然 会中占据了决定权。 而, 在许多方面女性的社会地位却得到了普遍提高。1 9 0 1 四 典故
提高后感受到的虚弱感和去势。
三 场景
活, 所以他只能通过倾听在其他房间里人们的谈话声来了 解爱。文中的“ d y i n g f a l l ” , 来自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 第十
作为一个现代主义作家, 艾略特想借他的诗歌来表达 二夜》 ( T w e l f t h N i g h t ) 。在剧中的第一场, 一位名叫奥西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