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精讲

合集下载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精选9篇)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精选9篇)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精选9篇)《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篇1教学目标揣摩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理清作品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析文中之情,赏文中之景,披文以入情;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摹绘比喻、比拟、通感的修辞效果,同时寻踪文中的美点教学重点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了解作者对现实不满,寻求精神解脱和自由而又无法解脱的苦闷心情;通过品鉴景物的色调和情味,体会作者的喜悦和哀愁。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没进入这篇课文的学习之前,先让我们一起联想一下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荷花娇艳的盛开着,面对此等美景,我国宋代的著名诗人杨万里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而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描写同一事物却反差如此之大,这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样的情?抒的是作者自己的主观感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今天我们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去看一看他给我们留下的这一篇优美的散文《荷塘月色》,看一看他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月色下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二、简介作者和《荷塘月色》:1、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本文的作者朱自清,提问:同学们对朱自清了解多少?以前我们学过他哪些文章?(要求学生各抒己见)明确: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对于他,大家应当记得他的四个令人羡慕的闪光点:(1)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2)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3)毛泽东曾高度的赞扬朱自清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4)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这源于他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对世情精细的观察和体验及朴实、忠厚、平淡、刚正的性格。

最新XU高二语文荷塘月色精讲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XU高二语文荷塘月色精讲教学讲义PPT课件

(第七段) 由 眼前的荷塘 联想旧时江
南采莲的情景 想到 两千里外的江南故乡 , 想到 千余年前的六朝 。
问:为什么作者忽然想起采 莲的事情?
作者出其不意地将人们带到六朝 时代采莲的热闹场景中,似乎古人 生活在自由的天地中,是作者心驰 神往的,宁静又到不宁静,深切微 妙地反映出他“乐得暂时忘记”而 又不能“忘记”的万分苦恼的心情。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掌握《荷塘月色》的基本情节、主题及主要人物形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意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荷塘月色》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2. 难点: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理解古典诗意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多种形式营造月夜的意境,引发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好奇和兴趣。

2. 阅读与理解:学生阅读《荷塘月色》,通过讨论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诗词赏析:结合《荷塘月色》中的诗意意境,学生学习相关的古典诗词,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4. 表达与写作:学生运用课堂所学,撰写关于月夜的感想或诗歌,培养文学表达能力。

5. 情感体验:通过音乐、朗诵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月夜的宁静和美好,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式
1. 合作探究: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解读,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2.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音频,提升课堂氛围。

3. 朗诵演绎:鼓励学生进行情感表达,通过朗诵等形式展示文学创作。

五、作业布置
1. 阅读《荷塘月色》并撰写读后感。

2. 创作关于月夜的诗歌或散文。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荷塘月色》的情感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会了诗意表达的方式,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学情感,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升综合素养。

荷塘月色讲课逐字稿

荷塘月色讲课逐字稿

荷塘月色讲课逐字稿### 荷塘月色讲课逐字稿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优美的散文——《荷塘月色》。

这篇文章出自朱自清先生之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夏日荷塘夜景。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课文朗读:首先,让我们来听一听这篇文章的朗读。

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播放课文朗读)课文解析:接下来,我们将逐段解析这篇文章,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

1. 开头段落:文章开头,作者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引入,为读者营造了一种期待感,让人好奇作者为何心不宁静,又将如何通过荷塘月色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2. 荷塘描写:在描写荷塘时,朱自清先生运用了丰富的感官描写,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些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荷塘的宁静与美丽。

3. 月色描写:作者对月色的描写同样细腻,如“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月色的柔和,也增添了一种神秘感。

4. 情感抒发: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开始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表达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无限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5. 结尾段落:文章以“我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作为结尾,给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感觉,与文章开头的心不宁静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作者通过欣赏荷塘月色找到了内心的宁静。

写作技巧分析:朱自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多种写作技巧,如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感官体验、情感的自然流露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借鉴的。

课堂互动:现在,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你们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一段描写?为什么?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一位代表来分享你们的想法。

(学生讨论)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欣赏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还学习了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荷塘月色课文精讲

荷塘月色课文精讲

荷塘月色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荷塘月色》的段落划分有多种方式,以下是两种常见的划分:第一种:1. 第一部分(1段):交代夜游荷塘的缘由。

2. 第二部分(2~6段):写夜游荷塘的心绪和见闻,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按照行踪顺序,又可分做三个层次。

第一层(2~3段),写去荷塘的路上,介绍荷塘的环境和临塘而立时的心境。

第二层(4~5段),集中描摹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

第三层(6段),写荷塘四周(中景、远景)。

3. 第三部分(7~8段):赏餍(yàn 满足)月色,转回家门,抒发不满现实的感慨。

第二种:1. 开头一段为第一部分,作者交代了去荷塘的时间和缘由。

2. 第二、三两段为第二部分,从荷塘周遭的环境写起,向“荷塘月色”的主体进发。

作者先写曲折幽僻的小煤屑路,继而实写荷塘四周的林木,虚写没有月光时的阴森气象,虚实相参地,勾勒出此刻荷塘的环境和作者的心境。

3. 第四、五、六三段为第三部分,开始正式的对荷塘和月色的景致进行详细的描写。

4. 最后四段为第四部分,作者转回家门,抒发不满现实的感慨。

二、文章赏析《荷塘月色》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一篇著名作品,以其细腻入微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而广受赞誉。

这篇散文通过描绘作者夜晚漫步荷塘所见的景色,展现了一幅静谧、淡雅、朦胧的月夜荷塘图,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然、生命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文章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将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荷叶、荷花、月光、树影等元素,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感受到那静谧而神秘的夜晚荷塘。

同时,作者还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让人难以忘怀。

文章所表达的意境深邃而悠远。

荷塘月色的美丽不仅仅是表面的,更是蕴含着作者对于自然、生命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在作者笔下,荷塘月色成为了自然与生命的象征,它们既有静态的美,又有动态的神韵。

通过描绘这些自然元素,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传达出了一种对于人生的哲理思考。

《荷塘月色》教学课件(共40张)

《荷塘月色》教学课件(共40张)

02
文本分析
语言特色
语言优美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优美 ,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 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生动
形象。
词汇丰富
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名词 ,描绘出荷塘和月色的美丽景象, 展现出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句式多变
文章中的句子结构多样,长短句交 错,富有节奏感,形成了独特的语 言风格。
分析重要段落和句子
学生需要挑选出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其含义和在文章 中的作用。
写作练习
仿写练习
要求学生模仿《荷塘月色》的写作风 格,选择一个场景进行仿写,锻炼学 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读后感写作
学生需要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 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 受,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 考。
与感和自信心。
05
课堂互动
问题讨论
讨论主题
荷塘月色的主题思想
讨论目的
通过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 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讨论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代表发言, 全班交流。
学生分享
分享内容
01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荷塘月色的感受和理解。
分享目的
02
通过学生分享,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促进课堂互
细节描写
文章中对荷塘和月色的细 节描写十分细腻,使读者 能够感受到自然美的魅力 。
寓情于景
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 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了 情感色彩,增强了文章的 感染力。
03
深入解读
情感表达
情感基调
通过对文章中描绘的荷塘景色和作者 心境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 的情感基调,感受其内心的宁静与忧 愁。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优秀教案(通用11篇)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优秀教案(通用11篇)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优秀教案(通用11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比喻和通感的表达效果。

2、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普遍意义。

4、通过朗诵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

二、教学重点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普遍意义。

三、教学难点1、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

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看画面,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

面对此等美景,杨万里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写出了荷花的艳丽的色彩。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杨万里。

写出了荷花的动态。

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可以说,荷花已经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意蕴可谓深远,其意境可谓独特而优美。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写荷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板书)(二)品读课文1.讲读第一自然段(1)我们请一个同学来朗读第一自然段,作者为什么忽然想起荷塘,深夜离家去荷塘散步?[解析]因为“这几天心情颇不宁静”,通过宁静的环境衬托并点明了作者颇不宁静的心境,显示了作者的烦躁、不安,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全文的第一句是文章的“文眼”。

[板书]:缘由:颇不宁静(2)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如此“不宁静”呢?[解析]关于朱自清心情“不宁静”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源于对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的愤懑,联系到朱自清当时的思想背景和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这不能说没有道理;也有人认为是源于作者的思乡之情,因为结尾作者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还有人认为是源于作者作为一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人生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彷徨;甚至还有人根据一些史料,认为朱自清的“不宁静”是源于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必要规定一个权威性的唯一答案,应该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篇一《荷塘月色》教学课例【教学思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我多次公开执教这篇课文,我很清楚这篇经典之经典的课文的分量。

以往几次的教学都是把景物描写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景物描写的手法和技巧,进而学会能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我在课堂上,重点讲解4、5、6三小节,之后也引领学生探讨相关的情景交融的问题,但总觉得学生与文本、教者、作者之间存在隔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作者心理状态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到位。

因而此次教学中我调整了教学思路,将文本教学与专题教学相结合,针对写景散文的特点,明确《荷塘月色》的学习目标为:(一)体味作者独有的内心情怀,理解感情是散文的灵魂;(二)欣赏荷塘月色的唯美画面,掌握写景的方法和技巧;(三)揣摩朴素典雅的诗味语言,感悟文字拥有的无限魅力。

三个目标计划在两课时内解决,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重点学习前三小节,落实目标(一)的学习,穿插感悟目标(三)中“朴素”的语言风格;第二课时重在落实目标(二),并将目标(三)的学习与目标(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此案例是一课时。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寻求将文本教学与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及能力培养完美结合。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必修二专题四的标题与前三个专题的标题在分类标准上有所不同?(学生讨论)师:专题一“珍爱生命”,专题二“和平的祈祷”,专题三“历史的回声”,这三个专题均有一个统一的话题,一个明确的中心,每个专题下分设的若干模块则是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专题的内涵,而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则是侧重于从学习方法的角度思考分类。

师:在本专题里我们将要“欣赏”的课文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专题四的文章(引领学生翻阅目录以及课文)。

我们将要欣赏的文体有散文和小说,散文有《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小说有《祝福》《边城》(节选)、《林黛玉进贾府》。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荷塘月色》是清代文学家周汝昌的一篇散文,以其优美的文字描写了盛夏的夜晚和荷塘的美丽景色。

它透过对自然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倾慕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了清新雅致的文学风貌。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篇文章,我们将通过微课教学的形式为大家呈现《荷塘月色》。

一、微课教学简介本微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荷塘月色》的文学特点,欣赏其中的优美意象和深刻内涵,启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通过课文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和思考,并培养他们对优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1. 课文导入通过放映荷塘的图片或视频,营造盛夏夜晚的氛围,让学生对夜晚的荷塘产生浓厚兴趣。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周汝昌,让学生了解他是清代文学家,对他的作品和文学风格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 课文解读逐段解读《荷塘月色》,讲解词语的含义,句子的结构,段落的主题,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 优美意象欣赏挑选课文中的几个优美意象进行欣赏解读,如“荷叶渐渐挨上了头顶”,“月光如水(泛)泻水上”,“蹙着青丝的叶子,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平平大大小小,丛成一片”。

通过这些意象,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文字之美,培养他们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5. 诗情画意品味通过用声音朗读、音乐、绘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荷塘月色》中透露出的诗情画意,感受作者对自然的倾慕和对生活的热爱。

6. 思考与分享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表现的对自然的情怀和对生活的态度,让他们在共享中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并且在思考与分享中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1. 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营造盛夏夜晚的氛围,增加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兴趣。

2. 朗读对比请教师和学生分别朗读课文,展示不同的朗读效果,让学生更加深入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3. 视频分析通过播放相关分析课文的视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增加对文学欣赏的全面性和立体感。

4. 唤起联想通过诗歌、音乐和绘画等形式,唤起学生对荷塘月色的联想,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课文中透露出的美和情感。

解读《荷塘月色》中的情感细腻与景物描绘 - 教案

解读《荷塘月色》中的情感细腻与景物描绘 - 教案

教案解读《荷塘月色》中的情感细腻与景物描绘教案一、引言1.1作品背景与作者介绍1.1.1《荷塘月色》创作于1927年,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

1.1.2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1.3作品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1.1.4朱自清的散文以情感细腻、语言优美著称。

1.2作品主题与风格1.2.1《荷塘月色》以荷塘夜景为背景,描绘了作者的情感世界。

1.2.2作品主题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1.2.3风格上,作品以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情的情感表达著称。

1.2.4作品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

1.3教学目标与意义1.3.1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3.2学习作品中的景物描绘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

1.3.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1.3.4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

二、知识点讲解2.1情感细腻的表现2.1.1作者通过对荷塘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2.1.2作品中的情感细腻表现在对荷塘月色的感受上。

2.1.3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1.4作品中的情感细腻还表现在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上。

2.2景物描绘的技巧2.2.1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来描绘景物。

2.2.2作品中的景物描绘细腻入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2.2.3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2.4作品中的景物描绘还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2.3情感与景物的结合2.3.1作者将情感与景物紧密结合,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2.3.2作品中的情感与景物相互映衬,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2.3.3作者通过对情感与景物的结合,传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3.4作品中的情感与景物的结合,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三、教学内容3.1作品背景与作者介绍3.1.1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3.1.2《荷塘月色》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荷塘月色》教案优秀8篇

《荷塘月色》教案优秀8篇

《荷塘月色》教案优秀8篇荷塘月色课堂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分析、揣摩《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精练优美的语言,体会贴切、生动的比喻表达效果及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掌握《荷塘月色》刻划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教学重点:揣摩细腻的,具有特色的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找出作品中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教学方法:分析、鉴赏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这里,“月”成了诗人排遣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的一种载体、苏轼《水调歌头》──在这里,“月”成了词人表达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欣赏一下那月色中的荷塘,月色中的荷花,并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

二、解题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夜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三、写作背景在创作本文之前,作者曾积极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干将、五四新文化运动热闹了一阵子之后,于1925年前后进入了低潮期、对此朱自清必然有所失落、有所彷徨、这一点也曲折地在《荷塘月色》中反映了出来。

四、初步理解1、作者写了月下的荷塘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2、集体诵读这一段文字。

3、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塘上的月色的?4、集体诵读这一段文字。

5、作者写了荷塘四周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6、集体诵读这一段文字。

7、小结:作者用他那支神奇的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图,从而显示出了散文的场面描写的美。

五、课文解读通过预习,同学们能给课文划分层次吗?能讲出划分的原因吗?全文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第二部分(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分析课文:在分析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找出作者写作的线索。

《荷塘月色》教案完美版

《荷塘月色》教案完美版

《荷塘月色》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荷塘月色》的作者及背景。

2. 激发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兴趣,培养审美情感。

教学内容:1. 简介作者朱自清及其代表作。

2. 介绍荷塘月色的自然风光和特色。

教学活动:1. 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教师讲述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学生分享对荷塘月色的印象和感受。

第二章:文学鉴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理解《荷塘月色》的主题和意境。

教学内容:1. 分析《荷塘月色》的文风和艺术特点。

2. 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意境。

3. 教师总结并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创意写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2.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兴趣。

教学内容:1. 学习《荷塘月色》中的写作技巧。

2. 创作以荷塘月色为背景的短文。

教学活动:1. 教师分析《荷塘月色》的写作技巧,如描绘方法、象征手法等。

2. 学生进行创意写作,以荷塘月色为题材发挥想象。

3. 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评价,教师指导改进。

第四章:绘画与手工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2. 激发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表达荷塘月色的美。

教学内容:1. 学习绘画和手工的基本技巧。

2. 创作以荷塘月色为主题的绘画或手工作品。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技巧,如水彩画、剪纸等。

2. 学生进行绘画或手工创作,表达荷塘月色的美。

3.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和评价。

第五章:综合活动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2. 加深学生对《荷塘月色》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内容:1. 设计综合活动,如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

2. 学生展示综合活动成果。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选择活动形式和角色。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综合活动。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通用11篇)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通用11篇)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荷塘月色》经典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荷塘月色》经典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2、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鉴赏散文的相关知识。

2、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

3、(美点寻踪)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美。

理清游踪。

4、引导学生体味第四段的语言美、画面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1、本单元学习散文。

散文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

她就像一壶清茶,在炎热的夏季带给我们清凉的慰藉;在深秋的寒气中送来舒心的温暖。

散文重在抒情,但情有独钟,情有所系。

《文心雕龙》说:“人禀七情,应物而动。

物色三动,心亦摇焉。

”眼前的物象唤醒记忆中的表象,情感体验也一同苏醒,于是心物感应,情景相生,触景生情,缘情造景。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文时说:“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

”由此可见要热爱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就能写出好文章。

写景是为了抒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2、我们今天要心仪怎样一段感情、怎样一幅美景呢?请看画面,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

面对此等美景,杨万里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出了荷花的艳丽的色彩。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写出了荷花的动态。

《荷塘月色》教案两课时优秀

《荷塘月色》教案两课时优秀

《荷塘月色》教案两课时优秀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感受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2.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感受《荷塘月色》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2.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

2.领悟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荷塘月色》这个题目,提问:你们觉得荷塘月色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教师提问:文章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三)分析课文2.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对比、排比、拟人等。

3.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清新、优美、抒情。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

2.提问:你们认为文章中的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的赞美之情?(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如“月色”、“荷塘”等。

2.分析文章中的情感变化:从赞美大自然到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拟人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文章中象征意义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四)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荷塘月色》的景象。

2.教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2.强调文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追求美好。

五、课后作业1.背诵《荷塘月色》中的精彩语句。

2.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美景的散文,借鉴《荷塘月色》的写作技巧。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深入分析《荷塘月色》,让学生感受到了散文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2.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荷塘月色》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荷塘月色》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树色“阴阴的”,
灯光“没精打采的”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树上的蝉声与 水里的蛙声;但……
小结
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明 暗结合,喧寂相间。 景物的特点:淡雅、朦胧
衬托手法:单写月光单调,作者着力摹写 月的投影,光影交错,把岸边树、塘中荷 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美丽的图画。
小结
荷 画 面 是 —美丽的 美 塘 月 气 氛 是 —XXX的 静 色 格 调 是 —雅致的 雅
阅读课文
要求 (1)找出表明游踪的词语 (2 )划出直接表明作者情感 变化的句子 (3)归纳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
注意下面的字的读音
乘凉liáng 煤屑xiè 踱着duó 点缀zhuì 颤动chàn 顿时shà 敛裾jū 媛女yuán
蓊郁wěng 脉脉mò 斑驳bó 袅娜niǎonuó 倩影qiàn 船棹zhào
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叶子和花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 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 顿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 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 痕。”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荷叶田田的
妩媚姿态,写出了微风过处叶花颤动 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 形象,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 富有生气的风姿,创设了清幽恬 静的氛围。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 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 风致了。”
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默默 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 水,塘水在茂盛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 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 “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立足点:荷塘边
月色下的荷塘
可否用“照”替代 “泻”,用 “升”替代“浮”呢?

荷塘月色教案 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优秀4篇)

荷塘月色教案 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优秀4篇)

荷塘月色教案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为了加深您对于荷塘月色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4篇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荷塘月色教案篇一【教学要点】1、品读1、2、3自然段;2、朗读课文原文;3、理解文章情感内容的普遍意义。

一、复习(7分钟)1、全班齐读文章4、5、6自然段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上拼音:小煤屑路蓊蓊郁郁独处的妙处袅娜脉脉的流水倩影踱着二、品读第1自然(10分钟)1、女生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全班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2、讨论:“心里颇不宁静” “渐渐” “迷迷糊糊”“悄悄地”等词句的理解。

引导学生明确:视觉所及,是渐渐升高的月亮;听觉所闻,是已听不见孩子们的欢笑。

妻子在迷迷糊糊地哄孩子睡觉,“迷迷糊糊”说明妻子也恹恹欲睡了。

这既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和环境:夜深人静,又写出了文章开首透露的作者的心境。

因为“心里颇不宁静”,就愈感到时间过得慢,所以月亮升高是“渐渐”;因为“心里颇不宁静”而另有一番心思,即使夜深人静,妻子的眠歌也听不真切,只能是“迷迷糊糊”的。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文章写墙外已没有孩子们的欢笑,妻子唱着眠歌,自己的运作是“悄悄地”,这些都照应到“夜深人静”。

如此宁静的环境衬托了作者不宁静的心境。

小结:一段,点明了作者颇不宁静的心境(宁静的环境衬托了作者不宁静的心境),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全文的一句是文章的“文眼”。

3、一段小结:开篇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确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一个“忽然”,引出了下文。

实处落笔,渗透一个“静”字。

“悄悄”出门,一是为了不影响家人,二是表现了一种孤寂的心态。

[板书]:缘由: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

三、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10分钟)1、男生齐读课文第2然段;全班齐读课文第2然段。

《荷塘月色》教案3

《荷塘月色》教案3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全文。

(2)了解文章的背景,把握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分析并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散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语言的美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荷塘月色》全文。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分析并欣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美。

2. 教学难点:(1)把握作者朱自清的散文风格和写作技巧。

(2)深入理解文章中荷塘月色的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朱自清及其作品《荷塘月色》。

(2)激发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荷塘月色》,理解文章大意。

(2)让学生结合注释,了解生僻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美。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风格。

(2)解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3)赏析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和修辞手法。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荷塘月色》,体会语言的美妙。

(2)让学生默写文章中的精彩段落,巩固学习成果。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荷塘月色》。

2. 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感悟文章。

3. 收集其他朱自清的作品,进行阅读欣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荷塘月色》的熟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文章修辞手法和语言美的欣赏能力。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荷塘月色》是中国作家林徽因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在描写自然景色的也展现了作者深沉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下面是《荷塘月色》的微课教学内容:一、导入(5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介绍《荷塘月色》的背景和作者林徽因,引发学生对这篇散文的兴趣。

二、学习(15分钟)1.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散文,然后提问如下问题:a.《荷塘月色》描写的是什么场景?b.作者在荷塘月夜时的感受是怎样的?c.散文中有哪些字眼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2.探究思考:让学生讨论散文中作者探索生命的思考。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a.散文中作者提到了“感觉自己真是太矜持了”的原因是什么?b.作者提到的“湖面上仿佛有一只巨大青蛙在跳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给我们什么启示?c.我们是否也有过类似于作者的思考和感受?为什么?三、拓展(10分钟)1.阅读欣赏:让学生欣赏其他类似主题的散文,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比较分析,体会不同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2.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写一篇类似于《荷塘月色》的散文或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四、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荷塘月色》散文的核心思想和特点。

2.让学生自己总结:自然景色给人们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五、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写作作业:完成一篇《荷塘月色》的读后感或散文。

2.阅读作业:阅读其他类似主题的散文,并总结不同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六、延伸活动(10分钟,根据时间情况可选)1.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写的读后感或散文,促进交流和学习。

2.创意展示:让学生通过图片、音乐等形式,展示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思考。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本微课将为大家带来一首宋代词人杨万里的经典词作《荷塘月色》的解析与欣赏。

一、基本信息:词作者:杨万里(宋代)赏析对象:中学语文高一、高二级学生二、词的解析:1、全词背景此词描写的是作者在一个荷塘旁夜宿的情景,即夜晚下悠闲的雨,水草茂盛,荷塘里的荷花在月光映照下透着迷人的光芒,墨鼓声中有些鸳鸯并荷花相依,而作者则趁这个机会思考了许多自己心中的疑问。

2、描写荷塘美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上述几个字形象地描写了作者在楼上远眺,看尽了远方的道路,令人产生世界辽阔的感觉。

“袖中箫鼓万仞山”此句用“袖中箫鼓”来形容自然之美的壮美,突显出独到的音乐情趣。

“登临一望无际水”此句则将古人车中的景象移植到词中,使其既有现实的感觉,又具有文化的底蕴。

荷塘的描述虽然只有一小部分,但却是这首词的灵魂所在,杨万里用这短短的几句话,表达了许多美好的感觉和情感。

3、表现情感此词在荷塘美景的背景之下,表现了个人自由心境和迷茫的情感。

词中虽有表扬水草飘荡、花影摇曳的美感,但杨万里更是将自己的心理感受用词体现出来,令人产生共鸣。

“谁家玉笛暗飞声”此句描写的是夜中闻不到一丝人声,不禁想到谁家的木笛书生吟咏,引来了心中的寂寞。

“云湿青山,雨洗芳草”此句,很好的体现了词人心中的迷茫。

雨洗芳草之时,感受到自然风景的美丽,也会思考周围的人和这个社会究竟是何种状态。

4、运用修辞手法此词还用到了一些修辞手法,让词论增色不少。

“袖中箫鼓”运用了修辞手法比喻,引领了荷塘、婉约风光和音乐画面的而秀美。

“谁家玉笛暗飞声”将读者带入了此情此景之中,同时再一次运用了比喻,以达到营造真实感的目的。

5、思想性此词以荷塘晚景的壮丽与美丽为线索,进行了思辨“杨万里”式的美学意味得以体现,文章运用了诗意之美,同时又在审美情趣中蕴含了较为丰富的人生哲理。

三、思考和欣赏:《荷塘月色》词中表达的是词人在秋水荷塘边时,独倚高楼,凝望远方,回忆往事,放松心情的情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
1927年7月1日,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他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爱国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此文就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不能“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幕和生动写照。

朱自清(1898-1948),字佩炫,号秋实,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课文解析:
第一段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此句写心情,作者心情不宁静,“颇”程度副词,形容我的心情非常不宁静,“这几天”交代了时间,此时蒋介石反革命政变,“七一二”政变的时候,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作者忧国忧民,此句写心情,实写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为全文定下了一个爱国的感情基调,在全文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没有借着“乘凉”而把情绪排泄出来,说明心情很不好,“日月”说明在平日里荷塘并不出众,只是此时作者心里很不好,借着满月的月光,在此时把最后写出作者希望今晚的月光可以消除我的忧愁,荷塘只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暗示作者对现实不满,月光则是作者心中理想境界的崇高,文章并未直接说明自己的心情,只是含蓄传达。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睡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渐渐”慢慢,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时间很晚了,欢笑听不见,说明此时已经夜深人静了,由环境的寂静村托出心情的颇不宁静,想回到房间寻找宁静,妻儿却已睡熟,我只好到外面去。

第二段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对小路进行直接描写,幽僻、寂寞的小路平时基本没人走,我现在却要走,说明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树木茂盛,突出环境阴深恐怖,显出我心情的沉重。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杨柳多次出现在文中,“柳”“留”谐音,传递出不舍,杨柳在春天会柳絮纷飞,会引出无线哀愁,柳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多在边村地区,,体现出作者思乡念亲,作者家在扬州,此刻的扬州一片血雨腥风,写出了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却”表转折,小路的阴森,今晚很好,“淡淡”月光很好,但光亮并不明显,显示出我的心情好了,也还是会有忧愁存在,“这一片天地”我从家门到荷塘的天地。

第三段
“踱”慢慢地走,生动形象写出作者悠闲舒适的状态,说明作者的心情好多了。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写出平常的我是苦闷、压抑的,不能说想说的话,暗示平常的世界对我的压抑,此刻我只有幻想一下了,心情逐渐转向宁静,开始深刻地对自己剖析。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强调自己宁愿孤独,冷静,显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就是我喜欢独处的妙处。

第四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远望荷塘,静态美,“弥望”一眼望去,充满视野写出荷叶多而茂密,
(如果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不一致,则应思考是否是自己的问题提得不全面),比喻的修辞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间,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出荷叶多、密舒展、颀长。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以叶子的密村托花的少,点缀、疏密相间,“白花”明写花,写出荷花的白、美,写出月色下的美,突出荷花的各种状态。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袅娜形容美女,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花在作者心中娇弱的美,“打着朵”形容花姿百态,突出作者对花的喜爱,“一粒粒”数量上强调少,“明珠”强调亮,此句写出荷花在月光的笼罩下圆润、明亮、晶莹,越发惹人怜爱,“星星、微风”等描写,写出作者一点点走出阴郁,心情开始变得舒畅,“缕缕清香、歌声”用比喻把嗅觉、听觉融入其中,运用通感的手法,写出香很浓,很细,若有若无,似有似无,“送”说明风是柔和的,清爽的,歌声若隐若现。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一丝”写出风小,“霎时”写出速度快。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肩并肩”拟人,“凝碧”因风的吹动,叶子颤动的渴望自己自由、舒适、安宁的生活状态,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第五段
用一系列生动的动词来写,该段着重赏析词和句子,(中考的两大考点),以影子来写月色,静态的月光突出动态的流水,写出月光的柔美。

“泻”液体很快地流动,在此写月光从空中往下照射像流水倾下,荷叶反射为青色,月光照射下有水汽在荷塘上。

“浮”生动形象的写出水汽慢慢升腾,然后与月光交织在一起,轻而飘忽不散,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喜爱之情。

“梦”写出月光轻柔,虚实相生,心中的理想状态得以升华。

“小睡”写出作者此刻景色极好,极有韵致,风轻柔和缓,月光皎洁,荷花香气阵阵,美,达到了极致。

第六段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叠词,写出树的特点:多、密。

“树色一列是阴阴的,咋看像一团烟雾。

”比喻,写出树阴朦胧的状态,表明作者没有摆脱苦闷。

“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辩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

”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未曾改变。

“远山”素淡、清幽意境朦胧,作为荷塘的背景。

“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拟人,路灯光的颜色的状态,月下灯光黑暗,灯光像人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可以看见人的心灵深处,在此写出心情沉重。

“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寂静的环境村托出心情的沉重,承上启下。

第七段
“忽然”引出下文,动作行为迅速,由眼前的联想到古代我莲,想借虚幻之景排忧,照应: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旧俗”历史长久的习俗。

江南:长江以南,文化教育中心,对美好的生活无限的向往和希望,自己是扬州人。

荡:动作,显示出自己的心情很好。

“风流的季节”村托,引用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十一段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由幻想破灭回到现实。

“熟睡”村托万籁寂静,世人皆睡,唯独我醒,照应第一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