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完整版)

合集下载

荷塘月色试讲10分钟试讲教案

荷塘月色试讲10分钟试讲教案

荷塘月色试讲10分钟试讲教案

荷塘月色是一篇古典名篇,描绘了荷花盛开的盛景,也描写了作者对荷塘美景的情感体验。本次教学中,我将以此为蓝本,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为主线,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更好地感受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情感,达到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荷塘月色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2)学生能够读懂荷塘月色所包含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3)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鉴赏方法,感悟诗意与美感。

2.过程和方法

1)采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感受情感。2)采用问答学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维。

3)摆脱固定化的答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情感态度

1)培养学生对荷塘月色这篇优美散文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优美文学作品情感的抒发和体验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学习荷塘月色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了解荷塘月色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感受情感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文学美感中的情感表达和传递。

2)如何启发学生产生自己的文学理解方式,提高感受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简单介绍教学目标和内容。

2. 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遍全文,然后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1)文章写的是什么场景?

2)文章描述了哪些物品?

3)所写对象是谁,他们的特征是什么?

4)作者在文中流露了哪些情感?

3. 指导学生理解文本情感和思想。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

教学目的要求:

1 、欣赏本文在景物描写上的精湛艺术,品味情形交融的文学特色;

2 、依照特定语境,准确把握语句的深层含义,品味语言的感情色彩;

3 、领略作者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优秀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课文思想内容,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明白得;

2 、把握语境来作辨析、品味,深刻地领略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具: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进程:

一、导入单元:何为散文?散文曾经指不讲究韵律的文章,是为了

区别于“韵文”

而起的一个名字,而现在散文则是指除诗歌、戏剧、小说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随笔、特写等。我们即将要一起来学习的单元便是抒情散文单元,请大伙儿把课文翻到第三十页,我们能够看到这单元的课文由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组成。现在我带领大伙儿一起来浏览一下那个我们即将要步入的散文殿堂。第一篇为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写作者在一个夏夜为了排解心中苦闷去欣赏荷塘时所见到的景色和感受。第二篇《我的空中楼阁》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写了他那建于山脊上的小房子,曾经也让千百万个读了文章的人也多了个梦,妄图自己也能拥有如此小屋。而《我与地坛》则表现了一个残疾人对生命的思索,对母爱的感悟,最后一篇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一个夜晚偶然之中发觉了海棠花开,他由此想到什么了呢?那要由我们在接下来的这段生活的学习中来了解来体味了!

二、导入课文:今天我们来学的这一篇散文便是朱自清先生的《荷

塘月色》(展现课

件)他的作品我们明白的有《匆匆》、《春》、《绿》、《背影》。关于他的情形我们或者都有零星地明白,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对他的情形做一个系

《荷塘月色》的优秀教案设计

《荷塘月色》的优秀教案设计

《荷塘月色》的优秀教案设计《荷塘月色》的优秀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重点:

1、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

2、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朗读课文2—6小节

二、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

1、课文第2小节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小路上的景色:小路(幽僻、寂寞)

树(蓊翁郁郁)

月光(淡淡的)

“幽僻”、“寂寞”极言环境的寂寥,烘托人物心境的抑郁;“蓊翁郁郁”加强了浓重的夜晚气氛;“阴森森”虚写,渲染恐怖的氛围。这些景是忧闷郁结的作者眼中之景。写月光虽然是“淡淡的”,但却与作者此刻的感情相合,“今晚却很好”,可见作者心中淡淡的愁云。

2、课文第4小节写了什么?作者怎样写的?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写了月下荷塘

静态:叶:田田、亭亭

花:零星点缀

微开着的——袅娜(轻盈多姿)

风打着朵的——羞涩(娇怯不语)形象

过如明珠——洁白

处如星星——绿叶白花色彩

如美人——纤尘不染

动态:花:花香,如歌声

叶:凝碧的波痕:整齐而有节奏的波动

3、课文第5小节写了什么景色?

学生回答:写了塘上月色

月光:如流水

月影:如名曲

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写了月色?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正面:以流水作比

(2)通过雾:薄薄的青雾

(3)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像在牛乳中洗过,像笼着轻纱的梦。

(4)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

(5)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

4、讨论第6节

学生自己分析,教师作适当点拨:

这一节写荷塘的四周。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绘画技巧来写荷塘的环境。作者笔下的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明暗结合,喧寂相间。

《荷塘月色》教案完美版

《荷塘月色》教案完美版

《荷塘月色》教案完美版

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

1.1 教学目标

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荷塘月色》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1.2 教学内容

1.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荷塘月色》,感受语言的美妙和情节的吸引力。

1.2.2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1.2.3 主题探讨: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2.1 教学重点

2.1.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荷塘月色》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2.1.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欣赏并评价课文的文学价值。

2.2 教学难点

2.2.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难以理解。

2.2.2 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教学方法

3.1.1 阅读理解: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1.2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1.3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2 教学手段

3.2.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信息。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荷塘月色》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体悟本文写景形神兼备的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景与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同学们,荷与月是中国传统文学中常见的两种意象,朱自清把这两种意象结合起来,为我们描绘了一片独特的风景,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赏析朱自清笔下的荷塘与月色之景。(板书:荷塘月色朱自清景)

二、美读(4分钟)

问题:文章的题目是《荷塘月色》,那么全文集中描写荷塘与月色的是哪两段?

明确:第四第五段

请两位同学来配乐朗诵第四段第五段。

三、赏景(8分钟)

1、问题:荷塘和月色的描写,整体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宁静的、优美的、朦胧的、柔美的

2、问题:这两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月色。

3、问题: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写景的句子,把你的赏析跟大家分享一下。

明确:在点评学生的赏析中,指出景物的特点,用了哪些手法等。赏析不到位的,及时点拨。举例如下:

(1)荷叶写荷叶用了比喻,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有一种轻盈的、旋转的动态的美感。

(2)荷花在写荷花是用了拟人和博喻。用袅娜、羞涩来形容荷花,让我们联想到它像是美丽的女子那样轻盈和娇羞的神态。就像我们学过的一句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在写荷花时用了比喻,把荷叶比作明珠突出其明亮、比作是星星,突出其多,比作出浴的美人,表现其纯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

(3)荷香在写荷香时用了通感,抓住了歌声特点,若有若无、断断续续的特点。这也正是了香味的特点,只有在特别宁静的时候才能闻得到。

《荷塘月色》教学ppt课件

《荷塘月色》教学ppt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1
本文的写作线索
本文的写作线索,很有特色,如同经、纬两条线穿织在一起。
经线:以行踪为线索 纬线:以情感为线索
12
线索
1.以行踪为线索

小径
荷塘
2.以情感为线索
颇不 宁静
渴求 宁静
片刻 宁静

走出 宁静
13
文章结构小结
求宁静 小径
不宁静
得宁静
小径
文章 线索
回归不 宁静
明线:空间变化 圆形 暗线:情感变化 结构
1、从荷塘月色联想到江南采莲,这是否 给人以突兀之感?
当然不会突兀。作者以采莲的热闹衬托自己的孤寂, 且荷莲同物,作者又是扬州人,对江南习俗很了解。
----①作者当时心里宁静,但宁静里又有淡淡的哀愁。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 了。”“这令我到底掂着江南了。”
----②深化主题(回到过去,说明对现实不满,尤其 是最后不觉到了家更说明摆脱不了现实,宁静也只是片
荷塘月色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 籍浙江绍兴,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 发表过长诗《毁灭》,出版过诗集《踪迹》和 散文集《背影》。
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 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 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资料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赏析本文的画面美、语言美、情调美,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3、体会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

4、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

重难点

1、把握写作脉络,体会作者内心情感;

2、赏析文中的画面美;

3、学习本文朴实清新的语言风格。

教学用具录音机朗读带多媒体

课型诵读鉴赏课

课时1

教学流程

月,引人无限的遐思。古往今来,月成了情感的载体。月下漫步,情思无限,人生的万千思绪纷涌而来,也会缓缓散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佳作。作者在一个静谧的月夜,独自一人来到清华园的荷塘。静望明月,细嗅荷香,沉浸于无边的荷香月色中了。

出示课题:荷塘月色

知识积累

1、作者作品

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是位有骨气的文人,1948年8月,因贫得病逝,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气概。”(毛泽东评)

2、创作背景

作于1927年,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作为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苦闷彷徨,找不到出路,一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面对现实的黑暗,却又无法安心于这种“超然”。

整体感知

听录音,感知大意,理清线索。

1、路线:家小路荷塘小路家

2、情感:不静寻静得静失静

分析:

开头不宁静,文中贯穿着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愁绪难消中又向往着自由美好的生活,最后回到现实:不宁静。

文本赏析

(多媒体展示相关画面,形象直观,引发学生联想)

一、阅读第一段,思考: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怎么理解?(引导学生结合背景和全文的情感线索来分析。)明确:

揭示全文主旨,“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精选9篇)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精选9篇)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篇1

教学目标

揣摩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理清作品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析文中之情,赏文中之景,披文以入情;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摹绘比喻、比拟、通感的修辞效果,同时寻踪文中的美点

教学重点

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了解作者对现实不满,寻求精神解脱和自由而又无法解脱的苦闷心情;通过品鉴景物的色调和情味,体会作者的喜悦和哀愁。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没进入这篇课文的学习之前,先让我们一起联想一下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荷花娇艳的盛开着,面对此等美景,我国宋代的著名诗人杨万里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

描写同一事物却反差如此之大,这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样的情?抒的是作者自己的主观感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

今天我们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去看一看他给我们留下的这一篇优美的散文《荷塘月色》,看一看他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月色下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

二、简介作者和《荷塘月色》:

1、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本文的作者朱自清,

提问:同学们对朱自清了解多少?以前我们学过他哪些文章?(要求学生各抒己见)

高一下册语文第1课《荷塘月色》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第1课《荷塘月色》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第1课《荷塘月色》课文原文

及教案

《荷塘月色》一文,是1927年朱自清在社会剧荡、前路暗淡之时,悄然蛰居清华园里,为抒谴心中郁闷惆怅而写成的。我为大家预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1.高一下册语文第1课《荷塘月色》课文原文

这几天心里颇不安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突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慢慢地上升了,墙外公路上孩子们的欢乐,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模糊糊地哼着眠歌。我静静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孤独。荷塘四周,长着很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ó)着。这一片天地似乎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喧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肯定要做的事,肯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怯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芳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抖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仿佛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分析、揣摩《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精练优美的语言,体会贴切、生动的比喻表达效果及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掌握《荷塘月色》描绘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教学重点】

1、揣摩细腻的,具有特色的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__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

【教学难点】

1、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找出作品中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2、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学生课下分组在网上查阅的资料实物投影文字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前背景:在屏幕上投影一张清华园中月下荷塘的照片,并播放《荷塘月色》的范文朗读录音。

1、提问:在上节课的阅读中,我们一起走近了朱自清,走近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走近了清华园中的月下荷塘。而散文的优美的韵味应怎样更好地来品味呢?

回答:通过朗读来体会。

2、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中的写景重点段落四、五、六3节。

二、质疑

1、提问:在朗读中,大家有没有感受到荷塘月色的美,有怎样的特点?

回答:一种朦胧的美。

2、点拨:很好。那大家读过几遍后,而有没有想过文中的朦胧感是怎样产生的?同时,大家预习过课文,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呢,现在可以提出来。

回答1:作者的笔下景物的朦胧美与作者的心境有一定联系,因为情景是相交融的。

回答2:

这篇散文除了写景很美外,有些语句不太明白。

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白天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但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也没有。

三、资料交流

1、提问:我们一起仔细读读这些语句,它们有什么特点?大家是否想过为何不理解呢?而这些语句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我们一起对写作背景不了解。

《荷塘月色》教案3篇

《荷塘月色》教案3篇

《荷塘月色》教案3篇

《荷塘月色》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分析、揣摩《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精练优美的语言,体会贴切、生动的比喻表达效果及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掌握《荷塘月色》描绘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教学重点】

1、揣摩细腻的,具有特色的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__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

【教学难点】

1、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找出作品中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2、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学生课下分组在网上查阅的资料实物投影文字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前背景:在屏幕上投影一张清华园中月下荷塘的照片,并播放《荷塘月色》的范文朗读录音。

1、提问:在上节课的阅读中,我们一起走近了朱自清,走近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走近了清华园中的月下荷塘。而散文的优美的韵味应怎样更好地来品味呢?

回答:通过朗读来体会。

2、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中的写景重点段落四、五、六3节。

二、质疑

1、提问:在朗读中,大家有没有感受到荷塘月色的美,有怎样的特点?

回答:一种朦胧的美。

2、点拨:很好。那大家读过几遍后,而有没有想过文中的朦胧感是怎样产生的?同时,大家预习过课文,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呢,现在可以提出来。

回答1:作者的笔下景物的朦胧美与作者的心境有一定联系,因为情景是相交融的。

回答2:

这篇散文除了写景很美外,有些语句不太明白。

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白天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但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也没有。

三、资料交流

1、提问:我们一起仔细读读这些语句,它们有什么特点?大家是否想过为何不理解呢?而这些语句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我们一起对写作背景不了解。大家课下已经分组查找了资料,现在根据大家在网上查找的资料,先体会一下这些话的内在含义是什么,并说说你的理由和结论?

《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优秀6篇)

《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优秀6篇)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优秀6篇)

语文教案-《荷塘月色》篇一

一单元课文特点

1.本单元由两篇散文、一篇杂文和一篇悼词组成。

2、本单元课文涉及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有的比较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有的形象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有的概括了人物一生的伟大业绩,有的在貌似纯知识的“东拉西扯"中,含蓄婉转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只有认真推敲词语和句子,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3、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十分丰富,应该仔细揣摩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所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揣摩语言的实质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辩析、品味。在阅读中只有注意语言,领会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真正内涵和表达作用,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感。

2、要掌握在阅读过程中揣摩语言的技巧,学会抓取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并结合语境进行揣摩和理解。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阅读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

揣摩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揣摩语言属于第二个阶段,即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在一定的语境中对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等进行辩析、品味和理解,以彻底理解文句含义,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在感知、表象再创造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加深对读物的理解。

2、揣摩语言离不开语境。“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张志公先生说:“所谓语言环境,从比较小的范围来说,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是现实的语言环境,也是说话和听话时的场合以及话的前言后语。此外,大至一个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小至交际双方个人的情况,如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也是一种语言环境,与现实的语言对称,这两种语言环境可以称为广义的语言环境。”前者“现实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内部语境”,后者“广义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外部语境”。要彻底理解语句含义,必须把语句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反复揣摩思考。

《荷塘月色》教案朱自清

《荷塘月色》教案朱自清

《荷塘月色》教案朱自清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全文。

(2)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3)分析并掌握文中运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文章,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与赞美,培养对自然美的敏感度。(2)体会作者在困境中追求自由、独立思考的精神。

(3)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熟读并背诵《荷塘月色》全文。

(2)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

(1)文中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简介朱自清及其文学地位。

(2)概述《荷塘月色》的背景及主题。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文本的美感。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与赞美。

(2)引导学生从文中感受到作者的追求自由、独立思考的精神。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

1. 熟读并背诵《荷塘月色》全文。

2. 结合课文,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3. 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读后感。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

审核人:______

审批人: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

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

一、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2、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

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

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

(二)作品结构分析

教师启发指导:从作者行踪变化看,让学生提挈每段内容,实行归纳。

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

第2段去荷塘,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

第4段观荷塘,写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写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写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

第7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显然,第1段是“引起”;第2—6段是“主体内容”(写景状物)第7—8段由现实而思古,再返现实收束全篇。所以全文结构为: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朱自清为什么心里不宁静呢?
----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
A
32
朱自清去月下散步的目 的是什么?
----寻找宁静
A
33
小径 求静
淡淡的喜悦
出门 不静
荷塘 得静
归来(联想) 出静
淡淡的哀愁
文章的线索:明线:空间变化(游踪)(圆形结构)
暗线:情感变化(情感)
A
34
问题探究
1、怎样理解“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
A
5
A
6
A
7
A
8
A
9
A
10
A
11
A
12
A
13
A
14
荷塘月色
朱自清
A
15
走近朱自清
朱自清,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 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 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取“ 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
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 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中
《荷塘月色》(1927.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A
17
朱自清与家 人,自1903年定 居扬州后,曾居 住过多处。开始 住天宁门街,后 迁居弥陀巷、南 皮市街、东关街、 仁丰里等。现在 保全下来的为安 乐巷27号故居。 图为故居门口。
A
18
今扬州城安乐巷27号,大门朝东。进门 北向,有小院一区,内有客房两间,乃 朱自清的住处。此宅二道门内,有上堂 屋三间,下堂屋三间和两侧厢房,系朱 自清的父母及姐妹们的住所。而今房屋 保护良好,环境雅静,已列为扬州市级 文物保护单位。
❖ sè
bó qiàn yuán
❖ 羞涩 斑驳 倩影 媛女
❖ fàn
zhuì shāo xì
❖ 梵婀玲 点缀 树梢 空隙
mí niǎo nuó 弥望 袅 娜
zhào liǎn jū 櫂 敛裾
hān wǎn 酣眠 宛然
A
21
题解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 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 所。
这样分析,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观荷缘起”(情) 第二部分(第4—6段)写“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8段)写“月下遐思”(情)
A
24
3.文章结构表
第一大段落 (不宁静→静)

塘 月
第二大段落
色 (静→受干扰)
第一段:月夜前往荷塘的缘由
第二段:前往荷塘的小路景物 第三段:心境的转折─由不宁静渐渐平静 而自由,方可仔细观察荷塘的夜景
A
1
毕 竟 西 湖 六 月 中


风 光 不 与 四
莲 叶 无 穷 碧
映 日 荷 花 别




A













2
树 荫 泉照 眼水 无弄 声轻 惜柔 细 流
杨万里《小池》


小 荷 才
蜻 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露上
尖头


A
3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莲而不妖。
A
4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 苏轼《水调歌头》)
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 夜晚。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 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A
22
整体把握
1、学生提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
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4段 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四段:以极细腻的文笔描写荷叶、荷花、 及微风吹拂过荷塘的景象 第五段:月光下荷塘的景象与气氛
第六段:荷塘四周的景物,再以蝉和蛙的 吵闹作一转折
第三大段落 (由想象的动态作结)
第七段:由荷塘的色联想到江南采时 的流风余韵,热闹喧哗的场景与此时 幽静荷塘形成对比。
第八段:由江南采莲想到家乡而行至 家门A 口,迎接他的仍是一片寂静。 25
心里颇不宁静 荷塘四周
淡淡的喜悦 淡淡的哀愁
荷塘上的月色
A
28
明线:游踪(外结构) 暗线:情感(内结构)
赏失 四宁 周静
出家门 不宁静
淡淡的哀愁 淡淡的喜悦
寻踱 宁小 静路
文章结构
得宁静
A 观荷塘
29
带门 出去
淡淡 喜悦
走在 路上
淡淡 哀愁
月下 淡淡 荷塘 喜悦
现实
颇不 宁静
幽雅 宁静
淡淡 塘上 哀愁 月色
一般都认为,这句是“文眼”确立了全文的感情
基调。所谓“文眼”,是我国散文创作的经验总结。
古人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片首,或在片中,或在片
末。”散文有“眼”,意境才会有虚实,题旨才会有
隐现。起首句“心里颇不宁静”,是“立片言以居要,
乃一篇之警策”的“片言”,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
地破题,点出“荷塘”与“月色”。因为“心里颇不
第5段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
的)
第7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A
23
第8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2、综合、归纳。
从写景状物的角度上看,第4—6段显然是文章 的主体内容,应归为一部分。前三段,写夜赏的缘 由。7、8两段,由现实写及想象中古时候的旧俗, 突转一笔(回到家门)收束全篇。
朦胧
无法 回避
推门 进来
惦记 江南
江南
无限 慨叹
塘的 四周
旧俗A
30
本文的结构:
颇不宁静
(想起荷塘)
路上 荷塘
4.月下荷塘 5.荷塘月色 6.荷塘四周
回来的路上
联想 7.《采莲赋》 9.《西洲曲》
回家
A
31
1.本文写了作者的一次月下散步的经 历,作者为什么深更半夜的时候去月下散 步呢?
----心里颇不宁静 本文文眼
如今,朱自清故居内陈列着朱自清曾经
使用过的部分家具、朱自清著作及一些
实物照片,正屋内还有朱自清塑像。 1992年10月,朱自清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江泽民总书记亲笔提写了"朱自清故 居"的挂牌。
A
19
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
A
20
课文字词
❖ 生字词:
❖ xiè
pì duó wěng
❖ 煤屑路 幽僻 踱着 蓊郁
文章结构表
第一大段落
第1-3段:交代缘由,小径漫步。
(不宁静→静)



第二大段落
色 (静→受干扰)
第4-6段:荷塘月色,景语情语。
第三大段落
第7-10段:江南采莲,向往憧憬。
(由想象的动态作结)
A
26
作者的行踪:
求宁静
小煤

宁 静

屑路 小煤
得 宁 静
屑路
出宁静
A
27
作者的行踪:
月色下的荷塘
“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
字“佩弦”。籍贯浙江绍兴,生于
江苏海宁。著名诗人、作家、教授 、民主战士。
A
16
朱自清(1900——1948)
主要作品有:
《雪朝》(诗集)1922, 《踪迹》(诗与散文)1924, 《背影》(散文集)1928,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
散文名篇
《春》、《绿》、《背影》、《威尼斯》、《匆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