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生物人教版练习第九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8-2019高三生物(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2018-2019高三生物(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植物: 阳光 、温度等 动物: 栖息空间和食物 决定 植物分层― ― → 动物分层
(3)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 阳光 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B图为群落的 水平 结构 (1)表现:水平方向上常呈 镶嵌 分布。 (2)决定因素:
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 (1)形成原因:长期
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 湿度和盐碱度 的差异以及光照强度的不同 生物因素:生物 自身生长特点 不同以及 人和动物的影响
速度和方向
进行。
[易混易错]
[网络构建]
有关群落中生物种间关系的 3 个易混易错点 (1)竞争和捕食的区别: ①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 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 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 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一种生 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 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 (2)寄生与腐生的区别: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 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 (3)种内斗争与竞争的区别:简记为:“同斗争”,“异竞 争”。“同斗争”:同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种内斗争, 如公羚羊争夺配偶。“异竞争”:不同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 是竞争,如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考点一
名称 关系
数量 坐标图
营养 关系图
特点
举例
考点一
竞争
考点二
捕食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 牛与羊, “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 农作物 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 与杂草 相同,则如图b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 狼与兔, 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 青蛙与 步性变化。AB起点不相同,两 昆虫 种生物数量(能量)存在差异,分 别位于不同的营养级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答案
(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 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 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 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 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 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 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 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 长的时间。
(3)变快 未发生改变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题组 演替过程、类型、特点的分析
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 (1)从起点上判断。 ①起点为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境是初生演替。 ②起点为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是次生演替。 (2)从时间速度上判断。 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 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
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 种
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 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杂草阶段→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
时间 速度 影响因素
经历的时间_长__ _缓__慢__
_自__然__因__素__
经历的时间_短__ _较__快__
_人__类__活__动__较__为__关__键___
图显/隐 答案 解析
由图示可以看出,该演 替的起点是采伐迹地, 原有土壤条件还保存, 应是次生演替,A错误。 ⑤→①的动态变化也属 于群落的演替,只是人 为活动改变了演替的方 向和速度,B错误。⑤云 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 直结构,同时也有水平 结构,D错误。
考点突破 题型透析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群落≠种群≠生态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联系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2)联系生态系统: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生态系统还包 括群落中的生物所处的生存环境。 (3)联系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群落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之 一。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20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20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课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高效演练·创新预测预测点1.群落的特征1.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自然界中一般不会出现图丙所示的结果C。

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

图丙中种间竞争强度逐渐增大【解析】选D。

由曲线中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可判断:甲为互利共生关系,可用来表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A项正确;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般不会出现图丙所示的结果,B项正确;丙为竞争关系,初期资源、空间充足,竞争强度较弱;后由于个体数量增加,竞争强度逐渐增强;当一方被淘汰后,不再有竞争关系,种内斗争强度增大,C项正确,D项错误。

2。

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

有人在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表和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距离123456789101215个数15127656421111A.蜥蜴活动地点距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小B.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增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课件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课件新人教版

(2)本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如图所示:
由图分析可知,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
应属于第二、三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
能量,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 发育繁殖;另一部分成为遗体、粪便,被分解者利用。
(3)利马豆与根瘤菌为互利共生关系,利马豆为根瘤菌 提供有机物,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含氮的养料, 被利马豆利用。 (4)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 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表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
2.群落的物种组成:
不同群落 的重要特征。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_________ 物种数目 的多少。 (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_________
不同 。 (3)不同群落的丰富度_____
3.种间关系: (1)常见种间关 系概念与实例 (连线):
(2)常见种间关系曲线:
竞争 、_____ 捕食 、_________ 互利共生 、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_____ 竞争 。 _____
第2课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特征
【必备知识回顾】
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要点。 一定区域 ;③_____________ 各种生物种群 。 ①同一时间;②_________ 种间关系 、空间结构、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_________ 群落的演替 等。 ___________
生物群落是 或“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原因是___________ 一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源自__________________
而表格中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和分解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优练题(9)及答案-精选文档

2019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优练题(9)及答案-精选文档

2019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优练题(9)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9全国Ⅰ卷,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答案】D【解析】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能合成A TP,而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因此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 合成的酶,A正确;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水解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B正确;细胞核的核膜具有双层膜,核膜上存在核孔,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因此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的通道,C正确;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的基质中,D错误。

2、(贵州省2019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将甲、乙两种植物的块茎切成形状、大小相同的细条,分别置于质量浓度为0.3g/mL蔗糖溶液中,对其失水量进行测量后绘制了如下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与图相关细胞的原生质层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B.由图推知甲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乙植物细胞液浓度C.4min时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外界溶液的渗透压D.随细胞失水量增加ATP的消耗量逐渐增多【答案】D3、(天津市红桥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下图为植物细胞代谢的部分过程简图,①〜⑦为相关生理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植物缺Mg,则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是③B.②的进行与⑤⑥密切相关C.蓝藻细胞中④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D.叶肉细胞③中O2的产生量小于⑥中O2的吸收量,则该细胞内有机物的总量将减少【答案】C4、(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其凋亡不受基因控制B.癌细胞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属于细胞凋亡C.植物细胞脱分化是基因结构发生改变的结果D.衰老细胞的体积变小,物质交换效率提升【答案】B【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核消失前已经表达产生相关凋亡蛋白,在细胞核被排出后其实已经开始了细胞凋亡,并不是衰老后才控制凋亡,因此其凋亡受基因控制,A错误。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Word版含答案)课时作业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Word版含答案)课时作业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课时作业(三十二)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如图为某种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淡水浮游动物在池塘中的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图示,多边形的宽度为不同深度处的相对个体数。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浮游动物在池塘中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该浮游动物在日出前后集中于池塘较深的部位C、池塘中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构成群落D、影响该浮游动物昼夜移动的因素可能有温度和溶氧量答案:D解析:该浮游动物在池塘的不同深度分布不同,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该浮游动物在日出前后集中于池塘较浅的部位,B错误;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C错误;在子夜黑暗环境中,浮游动物主要分布在池塘较浅的部位,中午光照强、温度高时,浮游动物分布在池塘较深的部位,由此推测浮游动物的移动可能与温度和溶氧量有关,D正确。

2、[2018·河南郑州一检]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丰富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C、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垂直分层D、如果野兔在被捕捉一次后更难被捕捉,统计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低答案:A解析:丰富度是群落的重要特征,B错误;竹子的高矮是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属于群落的结构特征,C错误;如果野兔在被捕捉一次后更难被捕捉,则统计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高,D 错误。

3、[2018·福建龙岩一模]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相对于次生演替进程缓慢、时间长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C、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改变答案:D解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将发生变化,D错误。

4、下列各项中不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的是()A、考察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群B、某海洋水下多少米没有生物种群分布C、某树林中鹰捕食山雀、兔子等生物D、自然保护区中大熊猫数量呈“S”型增长答案:D解析:优势种、边界、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种群数量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

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理解—深化探究] 1.下图所示的现象是不是一个群落中的垂直结构?请说明理由。
【提示】 不是。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 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 草甸→苔原。这种状况与地球南(北)半球随纬度升高植被分布的原理相同, 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不是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
(对应学生用书第 204 页) [识记—基础梳理]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另__一__个__群__落__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3.演替的类型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一个从来没有_植__被__覆__盖_的地面, 在_原__有__植__被__虽已不存在,但原
(√ )
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
物具有分层现象。 【提示】 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 )
5.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 ) 6.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 )
【提示】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解析] (1)雪兔增多,植物嫩枝随后减少,而食物的减少又会导致雪兔 数量减少,这种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雪兔数量 的变化除了与食物变化有关外,还与其天敌猞猁的数量变化有关。(2)猞 猁喜食雪兔,但也以榛鸡为食,当第 3 年雪兔数量下降时,猞猁对榛鸡 的捕食机会就会增加。(3)食物和天敌的数量变化会影响雪兔的出生率和 死亡率,进而影响雪兔的种群数量。(4)气味作为化学信息可以为雪兔和 猞猁的“食”与“被食”提供信息,进而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答案] (1)下降 (负)反馈调节 猞猁数量变化 (2)雪兔减少,导致猞猁 对榛鸡的捕食增多 (3)出生率 死亡率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优化探究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优化探究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B.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D.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解析: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C错误。

答案:C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B.人类活动往往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群落的次生演替速度通常比初生演替快D.在演替过程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解析: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不是种群的替代,A项错误;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项正确;由于进行初生演替时的土壤条件、生物条件都比次生演替差,所以初生演替速度比次生演替慢,C项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多,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D项正确。

答案:A3.(2016·河南中原名校模拟)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B.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镶嵌分布,不是单指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C错误。

答案:C4.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一个种群,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不属于群落的结构;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其食性、栖息场所有关;淡水鱼的分层与其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湿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限时检测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限时检测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限时检测][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56分)1.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①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有分层现象②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③森林群落有垂直分层现象,草原群落中植被类型主要为草本,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④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有水平结构A.①B.①③C.②③ D.①③④解析①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同一物种,高低不同,所属范围为种群而非群落;②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与食性有关,如森林中的鸟类:林冠层栖息着鹰、杜鹃;中层栖息着山雀、啄木鸟等;③草原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④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在水平方向有水平结构。

答案 B2.2014年1月10日,中国启动了首个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区。

某研究小组对盐碱地植物通过测定叶绿素含量、叶肉细胞质壁分离等因素来确定该地区几种植物的耐盐能力,结果如表。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B.从表中质壁分离数据来看,3种耐盐碱植物的抗盐碱能力大小为陆地棉>黄缨菊>狼毒花C.人类活动会影响三江源地区的群落演替D.调查三江源地区狼毒花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解析据表不同浓度的盐碱地,叶绿素的含量不同,可推断盐碱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叶绿素含量上,A正确;从表中质壁分离数据来看,3种耐盐碱植物的抗盐碱能力大小为狼毒花抗盐碱能力最大,其次是陆地棉>黄缨菊,B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人类活动会影响三江源地区的群落演替,C正确;狼毒花属于植物,其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D正确。

答案 B3.下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在-200~3 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解析在-200~3 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种类的差异可受阳光、温度等不同生态因素的影响;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不同植物类群与群落垂直结构有区别;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三十二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新人教版(202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三十二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新人教版(202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二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二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二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二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1.(2016·海南高考)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故A项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就叫演替,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故B项正确;群落中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竞争、共生和寄生等关系,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故C项正确;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不包括空气、水、阳光、土壤等,故D项错误。

2。

(2018·宜春模拟)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C。

太阳鱼遇幼鱼过多时,成鱼会吃掉部分幼鱼,属于捕食关系D.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灌木层逐渐失去优势地位【解析】选C。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生物(人教版)练习:第九单元 微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中两个易错方面的知识辨析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生物(人教版)练习:第九单元 微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中两个易错方面的知识辨析

高考大题加固练(四)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题1.南方某地区农田弃耕后,很快就长满了一年生的杂草,后来又出现了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________阶段更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

(2)图中曲线a可表示该群落所含能量的变化;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所含能量多,是因为灌木群落比草本群落的________更复杂,具有更强的利用________的能力。

曲线b表示________数;调查该群落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通常要用到________法,使用该方法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3)在出现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图中群落演替的________可能发生改变。

解析:(1)在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由于草本阶段,生物比较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比较弱,容易被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

(2)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所含能量多,因为生物种类较多,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上更复杂,能利用更多的阳光等环境资源。

曲线b表示在演替过程数量减少,草本植物个数会减少,因此曲线b表示植物个体数。

调查双子叶植物用样方法,使用该方法要注意随机取样,减少误差。

(3)人类的活动会改变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

答案:(1)次生草本(2)垂直结构阳光等环境资源(或阳光)植物个体样方随机取样(3)速度和方向2.如表所示为科研人员对鸟类资源的调查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表中数据表明,4种生态系统中的鸟类丰富度差别较大,其中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鸟类丰富度最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灌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________。

(3)调查中发现甲、乙两种鸟类存在捕食关系,二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分析可知,________是捕食者。

人教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优化探究全套练习(47份有答案)

人教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优化探究全套练习(47份有答案)

人教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优化探究:全套练习(47份有答案)第一单元_第1讲_走近细胞第一单元_第2讲_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一单元_第3讲_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一单元_第4讲_核酸、糖类和脂质第二单元_第1讲_细胞膜和细胞核第二单元_第2讲_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第二单元_第3讲_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三单元_微专题三_细胞代谢中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不同角度分析第三单元_第1讲_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三单元_第2讲_atp与细胞呼吸第三单元_第3讲_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三单元_第4讲_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第四单元_第1讲_细胞的增殖第四单元_第2讲_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四单元_第3讲_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第五单元_微专题五_两种方法破解遗传学难题第五单元_第1讲_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五单元_第2讲_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五单元_第3讲_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第五单元_第4讲_人类遗传病第六单元_第1讲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六单元_第2讲_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第六单元_第3讲_基因的表达第七单元_第1讲_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七单元_第2讲_染色体变异第七单元_第3讲_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七单元_第4讲_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八单元_微专题八_巧用下丘脑网控内分泌第八单元_第1讲_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第八单元_第2讲_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八单元_第3讲_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第八单元_第4讲_免疫调节第八单元_第5讲_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九单元_微专题九_生物与环境中两个易错方面的知识辨析第九单元_第1讲_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第九单元_第2讲_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第九单元_第3讲_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第九单元_第4讲_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第九单元_第5讲_生态环境的保护第十单元_实验原则与实验设计第十一单元_第1讲_基因工程第十一单元_第2讲_细胞工程第十一单元_第3讲_胚胎工程及伦理问题第十一单元_第4讲_生态工程第十二单元_第1讲_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第十二单元_第2讲_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第十二单元_第3讲_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课时作业] 单独成册方便使用一、选择题1.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解析: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然后依次为组织、器官、系统;元素、化合物、分子、细胞器等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是个体水平以上的结构层次,故B项正确。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时作业(含解析)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时作业(含解析)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一、选择题1.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该种鱼的幼体可以捕食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也可以捕食浮游植物,所以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幼体可捕食动物和藻类,但成体仅捕食动物,可见该种鱼幼体和成体所处的营养级有所区别,B正确;水体中不同物种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而该种鱼的成体和幼体属于同一种群,其分层现象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D错误。

答案:D2.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故A正确;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的树林中也有灌木和草本植物,也有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故B错误;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高的方向演替,随着物种数目的增加,种间关系也越来越复杂,故C正确;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故D正确。

答案:B3.关于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现象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主要的不同是演替进行的初始条件解析: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错误;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次生演替,C正确;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可知,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初始条件不同,D正确。

高考生物(全国)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Word版含答案

高考生物(全国)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Word版含答案

第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考纲要求全国课标卷五年考频统计2018高考预期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2.群落的演替Ⅰ3.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4.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2012,T32(2),2013全国Ⅰ,T32(1)(3)2013全国Ⅱ,T3(4),2014全国Ⅰ,T62014全国Ⅰ,T30,2014全国Ⅱ,T31(2)2015全国Ⅰ,T4群落的两种结构和两种演替类型考点1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生物群落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________的集合。

(2)生物群落物种组成①意义:是区别________的重要特征。

②衡量指标:________,即群落中________的多少。

③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________。

2.群落的空间结构(1)A图为群落的________结构①表现: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

③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B图为群落的________结构①表现:水平方向上生物常呈________分布。

②影响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______的不同、生物____________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①形成原因:长期________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________的充分利用。

3.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____代替的过程。

(2)类型①两种类型的比较类型内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虽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原有________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_______或其他________的地方时间经历的时间比较____ 经历的时间比较____ 速度________ ________影响因素自然因素________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裸岩阶段→________→________→草本植物阶段→________→森林阶段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阶段→乔木阶段____________进行。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 (2)特征:物种组成、 种间关系 、空间结构及群落演替等。
2.物种组成 (1)意义:是 区别不同群落 的重要特征。 (2)指标:物种丰富度,即群落中 物种数目 的多少。
3.种间关系 (1)常见的种间关系及实例(连线)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细菌 A、B 均需从植物根部获取营养进行繁殖,据此分 析,细菌 A 或 B 在土壤中分布呈现的空间特征是________。 (2)已知细菌 A、B 与植物 X 的种间关系是寄生或互利共生,现 需要增加 1 组实验(丙组)才能更准确地判断细菌 A、B 与植物 X 的关 系,丙组实验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结合 丙组实验结果能证明 A、B 两种细菌与植物 X 之间属于不同的种间 关系,则丙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甲与乙、乙与丙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B.甲的数量与乙叶片完整程度之间呈现正相关 C.甲、乙、丙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乙>甲>丙 D.乙和丙都会影响昆虫甲的种群数量
D [由题意可知,昆虫甲和植物乙之间为捕食关系,甲、丙之 间为捕食关系,题干信息不能表明乙、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A 项 错误;昆虫甲的数量下降时,植物乙叶片的完整程度提高,二者呈 现负相关,B 项错误;甲、乙、丙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不能根据捕食 关系判定,在某些食物链中,捕食者的数量也可能多于被捕食者的 数量,C 项错误;昆虫甲的食物乙和昆虫甲的天敌丙都会影响昆虫 甲的种群数量,当乙增多时甲增多,当丙增多时甲减少,D 项正确。]
[解析] (1)据题意分析,已知细菌 A、B 均需从植物根部获取营 养进行繁殖,说明两者在土壤中是集群分布的。

(新课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Word版含答案

(新课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Word版含答案

第2讲__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2.群落的演替(Ⅰ)3.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4.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知识梳理| 夯实高考双基回扣教材一、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群落的概念及特征2.物种组成(1)意义: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

①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常用统计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二、种间关系及实例(连线)【答案】①—b ②—d ③—a ④—c三、群落的空间结构A图B图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图垂直结构,B图水平结构。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A图:①植物分层:阳光。

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四、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过程(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2.演替的类型下列实例属于初生演替的是b、c(填字母下同);属于次生演替的是a、d。

a.在火灾过后的草原和过量砍伐的森林上发生的演替b.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c.裸岩上发生的演替d.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基础自测1.判断(1)池塘中鲤鱼的性别比例及出生率、死亡率也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物种丰富度。

(×)(3)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动物分层分布的原因。

(√)(4)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5)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6)火灾后的森林中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2.下图中的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坐标曲线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 •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 •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解析:人类的活动可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并能影响演替的速度。

森林阶段群落垂直结构比灌木阶段要复杂,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分层也比灌木阶段复杂(多了栖居在乔木层的动物)。

初生演替指的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方,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森林阶段垂直结构层次明显,各种植物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答案:B2. (2019 •西南昌摸底)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的方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也可以使群落演替方向与自然演替方向相同B .在“弃耕的农田T草原T灌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森林火灾后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类型不同D .演替总是向群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提高的方向进行解析: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但也可以与自然演替的方向相同,A正确;在“弃耕的农田T草原T灌木”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越来越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故抵抗力稳定性增强,B正确;森林火灾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而被火山岩覆盖后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正确;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使群落结构简单,资源利用率降低等,D错误。

答案:D3.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蝗虫的捕食会改变水稻的丰富度B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而水稻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 错误;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 C 错误;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 正确。

答案:D4.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 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 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 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 .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 .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解析: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 A 正确;森林恢复后,生产者的数量和种类增加,其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也得以提高, B 正确;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依据题意可知,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137 种)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种数(226 种)少,则人工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较低, C 正确;自然恢复林是在原有土壤基本保留的情况下形成的,属于次生演替, D 错误。

答案:D5.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 •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 .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解析:该灌木群落随生长进程空间分布会发生变化,必然会导致群落水平结构发生变化,A 项正确;演替是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现象,而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该灌木群落中物种种类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空间分布发生变化,不是演替所致,而是该灌木群落内的种内斗争、种子的传播等因素引起的, B 项错误;一个种群种内竞争(斗争)加剧,不利于集群分布,而均匀分布能降低种内竞争;沙漠干旱缺水,大灌木种内竞争加剧,易形成均匀分布, C 项正确;植物通过风吹、动物携带等方式传播种子,如果种子传播能力弱,不能远离母株,易造成集群分布, D 项正确。

答案:B6.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

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

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 •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 •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 •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解析:金合欢蚁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故 A 正确;金合欢蚁可以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其他植食动物” 与金合欢蚁之间是竞争关系,“其他植食动物”与金合欢树之间是捕食关系,故B正确,C错误;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长期共同生活,互惠互利,相互选择,共同进化,故 D 正确。

答案:C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 .某种鸟种群的年龄组成中,幼年占60%,成年占25%,老年占15%,环境条件不变时,该鸟种群密度将下降B •种群增长的“ S型曲线表明,K/2处对应的时间为消灭害虫的最佳时期C.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类、藻类、浮游动物构成了群落,池塘群落中有水平结构,但无垂直结构D •条件适宜时,群落演替的方向总是朝物种多样性增多、群落结构复杂的方向进行解析:某种鸟种群的年龄组成中,幼年占60%,成年占25%,老年占15%,为增长型,环境条件不变时,该鸟种群密度将上升,A项错误;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表明,K/2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消灭害虫的最佳时期应在此之前, B 项错误;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池塘群落中既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C项错误;条件适宜时,群落演替的方向总是朝物种多样性增多、群落结构复杂的方向进行, D 项正确。

答案:D&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P为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为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下列有关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的过程中,P/R逐渐减小,达到顶级群落时P/R<1B •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的过程中,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多C.退耕还林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D •群落演替过程中其优势物种逐渐发生改变解析: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的过程中,P/R逐渐减小,到达顶极群落时,P/R = 1,此时生态系统比较稳定, A 错误。

答案:A9. (2019宁夏银川质检)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B. 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C. 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D .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解析:由图中曲线可知,甲为次生演替,如在火灾过后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A 正确;甲中①、②处的物种丰富度虽然相同,但是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因为在演替过程中,可能出现新物种,B错误;乙为初生演替,如裸岩上进行的演替,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C正确;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D 正确。

答案:B10. 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的种群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

后来在时间T 点,对森林喷施了一种化学杀虫剂,该生态系统发生了如图所示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甲昆虫与乙昆虫的种间关系是捕食B .施药后乙昆虫的种群密度下降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D .施药后乙昆虫的种群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解析:根据T 点之前,甲、乙两种昆虫种群密度的波动情况,甲昆虫的波峰在前,可以判断出乙昆虫捕食甲昆虫, A 正确;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C 正确;施药后乙昆虫种群中不抗药的个体大量死亡,故乙昆虫的种群密度下降,只有抗药个体才能生存,因此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乙昆虫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B 正确、 D 错误。

答案:D11.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

某研究小组在四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等量的三种蝌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三种蝌蚪的存活率如图,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 •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 •三种蝌蚪的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 •无捕食者的池塘中,甲蝌蚪数量呈“J”曽长解析:从柱状图中可知,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多,甲与丙数量下降,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与丙。

在捕食者为0时,甲与丙数量较多,乙较少,在捕食者较多时,甲与丙数量减少,乙相对较多,说明三种蝌蚪的竞争关系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无捕食者的池塘中,甲蝌蚪数量呈S”型增长。

答案:D12 •外来物种薇甘菊用自己的身体织成一张大网,罩住其他植物,被其覆盖的植物或者被绞杀、重压致死,或因缺少阳光、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枯萎。

而田野菟丝子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如表为薇甘菊长期入侵某生态系统,随时间推移植物种类数及碳储量变化。

据表分析,正确的是()A.由于薇甘菊是生产者,它的入侵会使该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逐渐增加B .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之间存在寄生关系,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危害C.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均下降,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也逐渐减弱D •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降低解析: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植物大量死亡,种类也迅速减少,因此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逐渐减少,A错误;由于田野菟丝子的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故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的危害,B正确;比较从未入侵到重度入侵的三个阶段,随着凋落物的增加,土壤中的碳储量在下降,说明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增强,C 错误;薇甘菊入侵,导致植物种类数在减少,田野菟丝子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使得薇甘菊死亡,物种种类增加,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升高,D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13. 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森林大火而遭到破坏,经历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

如图为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其植物组成:(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时间的推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

在第I阶段经历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在第n阶段,草本和灌木混生,群落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